金宝吃得满嘴流油,见宋秀秀进来,得意地瞟她一眼,扭头出去了。
董氏叫宋秀秀捉住给儿子撕肉吃,脸上有些讪讪,招呼小姑子道:“还不到饭时哩,你来干啥?”
宋秀秀不想再同嫂嫂吵架,小声道:“圆圆这会子肚子饿,我来给她煮些米汤。”
“等着。”董氏拿个带单耳的陶土罐子,开橱柜寻米。
她捏一把米出来,几乎是一粒一粒数过去,最后数出来一百多粒,放进罐子里,剩下的依旧倒回米袋中,牢牢关上柜门道:“快去给外甥女儿煮米汤,休要饿着她。”
宋秀秀不接陶罐,直勾勾地盯着董氏,董氏不解:“咋了?”
“这米太少,怕不够吃。”宋秀秀道。 董氏笑起来:“可见你没养过娃娃,不晓得他们饭量哩。她才多大点子人,要是这么些米还不够,再长大些咱们家岂不是要叫她吃穷?我们穷人家,既没有豆腐店,也没得在城里开绸缎坊的朋友,哪有
那些个多余的米面给人浪费?”
董氏说着把陶罐重重放在灶台上,“有口吃的就消停些,嫌弃这个嫌弃那个,还当自个儿是秀才娘子啊?” 宋秀秀气得眼睛发红,捏着拳头站在那里,胸膛起伏不定。忽然圆圆在她背上“啊啊”地叫起来,她猛然醒神,连忙往陶罐里装上水,塞进灶膛里熬米汤:能吃一点是一点,下一顿有没有这些个,还是
两说哩。
圆圆吃惯羊奶,再吃米汤就十分不惯,摇头晃脑地不肯吃,好容易咽下去一口,又吐出来半口,十分难缠。
宋秀秀一手抱着她,一手要拿勺子舀起比清水稠不了多少的米汤,吹凉喂到闺女嘴里。圆圆一捣乱,她登时手忙脚乱,好几勺米汤泼到身上。
董氏瞧见还说风凉话:“哟,怪道嫌米少,竟要先给衣裳吃。”
圆圆闹腾半晌也没闹到羊奶,肚子饿得狠了,只好勉强咽下米汤。米粒早已煮得开花,宋秀秀拿勺子抿碎再与米汤搅和,好歹叫她吃下去几口。
然而圆圆胃口不小,那点子米汤根本不够吃,犹哼哼唧唧地同宋秀秀要食,宋秀秀再上哪里去给她寻吃的,只好拍着她的背哄她睡觉。
到宋家吃饭时,果然羊肉全在金宝和宋好时碗里,宋老汉碗里一根大骨头,骨头上连肉丝儿都叫董氏挑得一干二净。饶是如此,宋老汉还把骨头夹给他的宝贝大孙子:“敲开骨头,里头有骨髓哩。”
宋好节是个不讲理的,见自个儿肉少,端着碗到厨房,抄勺子在锅里捞半天,锅里只剩一点残渣,哪里有肉的影子?——董氏早防着这一手,开饭前就把肉全分了。
宋好节跺脚去饭桌上,没一会儿就听见金宝撕心裂肺地大哭,董氏急忙赶去一看,竟是宋好节自个儿没得吃,也不叫金宝好生吃肉,生生往金宝碗里吐了一大口唾沫。
金宝哭着哭着就出溜到地下打滚,董氏连忙把儿子拉起来,保证再给他煮肉吃,好不容易才哄好。
宋老汉气得脸色铁青,怒道:“老三你像个啥样子!”
宋好节说:“爹,如今你说话不管用哩,你且没肉吃,还管我?”
宋老汉气得浑身发抖,但自从牛氏病倒,家事全交到董氏手上,他的日子就过得一天不如一天,眼看宋好时不听他的,他还得靠宋好时,怎么敢怪金宝?
宋好节满不在乎地拉过金宝的碗呼噜呼噜开吃,董氏晓得宋好节是个混人,不敢跟他硬碰硬,连忙拉着金宝去厨房:她还藏着小半碗肉哩。
金宝捧着董氏才从碗橱深处掏出来的肉,吃得心满意足,宋秀秀连汤也没捞着一口,却不敢说话:她爹娘且没捞着啥哩,哪里轮得到她说话?
从这日过后,磕磕绊绊越来越多,每回要给圆圆弄点子吃的,董氏就说三道四,好似圆圆一个人能吃全家口粮一般。
奶娃子先头被羊奶养得白胖,十来日下来只有稀米汤喝,眼见瘦下去一圈,宋秀秀抱她在手里,只觉轻得吓人。
宋秀秀只得跟宋老汉去哭,指望她爹能有两分疼她的心思。但宋老汉只叹口气,同她说:“你大哥大嫂是顶门立户的人,我们要靠他们养,有的吃就行,还挑啥?”
宋秀秀道:“要是圆圆能吃饱我也不挑,爹你看看,我才回家时她是啥模样,如今是个啥模样?”
说着把圆圆往宋老汉跟前一递,奶娃子又黄又瘦,眼珠子都不似往日灵活,要不是娘胎里底子打得好,这些日子饿下来哪里还有命在? 宋老汉不是不心疼闺女和外孙女,可这两个终究是外人,将来不给他养老摔灵,为他们得罪宋好时可划不来。他心里有一本明账,因此只是摇头:“你听话些,少闹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