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历史军事>三国之英雄无双> 外记 四十二 千年西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外记 四十二 千年西北(1 / 2)

在聚焦大西北之后,让我们把目光集中到另外一拨鲜卑人的身上——这就是河西鲜卑。

河西鲜卑的始祖,就是拓跋力微一怒之下出走的哥哥拓跋匹孤。

拓跋匹孤的迁徙,完全改变了中国民族的分布格局。自从出走以后,拓跋匹孤领着他的追随者们,走过茫茫千里的大草原,跨过鸟不下蛋的戈壁滩,翻山越岭、披坚执锐,最后在现在的宁夏、甘肃、陕西的交界处定居了下来。从此以后,中国的大西北,也成为了鲜卑民族的一个重要基地,鲜卑民族的影响力,在中国西部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大西北,从西汉直至西晋,几乎就是特制雍州、凉州,基本就是现今的陕西、甘肃、宁夏,和我们现今所说的大西北,并不是一个概念。至于再往西的新疆,在那个时候一直都叫西域,分布着很多小国家,他们是相对独立的,他们有自己的国王,有自己的军队,有自己的官员,按照这个意义来说,西域在当时不属于中国,也就不在我们所说的范围之内。

当汉人的足迹到达大西北的时候,他们发现这里已经生活着很多少数民族。中原王朝的史书第一次提到大西北的时候,已经到了西汉汉武帝时代。在公元前126年,在和匈奴帝国的战斗中,有一群人投降了过来,然后告诉汉军说,河西走廊有一个强大的王国,叫做月氏(只),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兴起的匈奴帝国击溃了月氏,把他们的国王都给杀了,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敌人,当时的匈奴单于栾提稽粥还特意把他的头骨做成酒壶。从此以后,大西北地区成为匈奴帝国的地盘,一直到汉武帝大败匈奴,大西北才第一次部分的成为汉族王朝的一部分。

大西北的民族分布是非常错综复杂的,在匈奴帝国最强盛的时候,甘肃归匈奴帝国的浑邪王、休屠王占领,等到霍去病大破匈奴的时候,这两个部落的人大部分都投降了西汉,被汉武帝内迁到了今天的内蒙、甘肃、陕西交界,曾经非常热闹的河西走廊,一下子成了广阔的无人区。不久,西汉王朝开始逐步接管这个地区,从此以后,甘肃正式成为了中国的一部分。

汉武帝以后,大西北的匈奴人逐渐消失,但是另外有几个少数民族一直在这里继续生活,其中最主要的民族,就是羌族和氐族了,我们先说羌族。

羌族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古人所谓羌族,只是生活在大西北和现在青海的各种部落的合称。

中国古代的汉人把西方的少数民族统称做西戎,所以羌族也就是戎的一种了。自从中国有文字以来,就有关于羌族的记载了,在商朝的甲骨文里,出现过“羌方”这两个字,这可以说是羌族第一次正式被叫做羌。据说,羌族还参加过周武王灭商纣的战争,等到西周末年的时候,羌族里的一个部落还参与把西周末代皇帝周幽王赶出了西周首都镐(浩)京。可以这么说,羌族和汉族一样古老,如果说最初的汉族是在黄河流域讨生活,那么羌族最初的发源地就是在湟中,也就是现在的青海东北部,只不过后来汉族强大了,而羌族始终那么落后,就只好始终处于被压迫的一方。

氐族这个名称正式出现的时间要比羌族晚好几百年,到了春秋时代,在《山海经》里,才有“氐人”这个称谓。相对于后来散布整个大西北的羌族来说,氐族的分布范围很集中,一直到三国时代初期,他们都还在现在的甘肃、陕西、四川交界的山区里生活。也许因为氐族的分布地域太小了,以至于当时的人们往往把氐族看成是羌族的一种。到了现在,我们也不能确定羌氐两族到底是不是一个民族,因为这两个民族经历的事情往往一致,我们就把他们放在一起来说。

汉武帝击败匈奴帝国在河西走廊的部队以后,原先响应过匈奴帝国的羌族也连累遭了秧,为了刻意削弱羌人,羌族老少只能被赶出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肥沃的湟中,前往附近地区,虽然路途并不远,但是这些地方,都是非常荒凉的山地和荒漠;而氐族人建立的王国,也被汉武帝灭掉,成立了一个武都郡(甘肃武都东北),从此纳入了汉王朝的版图。

在这种情况下,羌人和氐人、尤其是人数众多的羌人,对汉人有着切齿的仇恨,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向汉人占领的地区迁移。最终在公元前61年,也就是汉武帝死了才二十多年以后,汉朝官员背信弃义,在酒席上杀掉了很多被骗来做客的羌族首领,从此点燃了羌族和在汉朝之间的战争。这次战争,断断续续打了二百多年,横跨西汉、新朝、东汉三个朝代。

西汉末年,政权被王莽篡夺,当时的中国再次陷入空前混乱。羌族趁着内战的机会,进一步向着内地迁徙,和汉人杂居的区域也越来越大,现在不仅是青海,整个大西北,都遍布着羌人了。由于羌族和汉族的文化不通,互相杂居的两族经常发生冲突,而新成立的东汉王朝当然只是一味向着汉人而镇压羌人,于是,建国还不到十年,整个大西北就一直面临着羌人激烈的反抗,两个种族的打斗规模,也越来越大,最后搞得东汉几乎把全部财政税收都搭进去了,还是越平越乱,甚至几次羌族差点儿解放整个大西北。这次持续百余年的汉羌战争,把东汉搞得筋疲力尽,当最后一次羌族叛乱还没有被平定的时候,董卓就进了洛阳,东汉就名存实亡了。

相对于羌族来说,氐族闹出的动静非常小。因为人数少、分布地区过于狭窄,虽然也搞过几次小规模的暴动,但每次都很快西汉镇压了,汉武帝为了进一步削弱本来就弱小的氐族,还把一部分氐族人迁到了酒泉郡(甘肃酒泉),这样,借着汉朝的军队,氐族的分布范围反而扩大了,以后羌族发动叛乱,氐族往往跟着一起搞一搞,逐渐成为羌族人最有力的助手。

通过羌族、氐族的历史,尤其是羌族的历史,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自从有历史记载以来,大西北就是荒凉、混乱、战争的代名词,这里大多数时间都在发生着战争,在战争阴影的骚扰下,这里的人民风彪悍、暴力易怒,从来都是难以治理的地方。

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又加剧了这种混乱的局面。

就在黄巾之乱的同一年,也就是公元184年,在中国北方已经全面陷入战火的同时,凉州(甘肃、宁夏)又发生了以羌族、匈奴族为主的北宫伯玉叛变,这一次,东汉王朝甚至连全权负责西北少数民族事务的护羌校尉都被杀死。第二年春天,北宫伯玉居然打到西都长安附近,经过几次战斗,由于当时大将董卓的英勇善战,这次进攻才被击退。

又过了两年以后,西北变民内讧,其中的一个首领韩遂杀死了包括北宫伯玉在内的其他首领,然后自己成了变民军的首领。由于东汉凉州官军的腐败无能,韩遂的势力进一步扩大,不久就和东汉军队里的叛徒马腾结合在一起,先后推举了王国、阎忠当头儿,王国被他们赶走,而接替王国的阎忠很快就死掉了。最后,韩遂、马腾两个人也反目成仇,凉州从此陷入战乱,而雍州这里在董卓死后,更是彻底毁于战火,据说曾经最繁华的长安附近,都变成了千里无人的死地。

直到二十年以后,统一黄河两岸的曹操才开始准备再次平定这个荒凉地带。公元208年,也就是赤壁之战那年,曹操开始着手调解马腾和韩遂之间的争斗,并且用出色的外交手段,让马腾带着全家人主动到了自己的根据地邺城,只留下他的儿子马超带领马腾的部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