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刚笑了笑说道:“哈哈哈,那可不,谁让咱们老打胜仗,司令舍不得兄弟们受苦!”</p>
“那你小子可要好好表现,要是打不好,老子把你踢到其他部队吃八宝饭去!”</p>
“哈哈哈,还是算了,享受不了啊!”</p>
“知道就好,知足吧,比起其他国军部队,兄弟们都活在天堂里!”陆顶安感慨地说道。</p>
陆顶安这话可不是胡说,山东游击总队的伙食尽管油水不大,尤其是进入山东之后,部队已经很多天没有吃肉了。</p>
但是比起其他国军部队来说依旧好的不得了,最起码他们能吃得饱,每天早晨和中午两顿那都是馒头米饭管饱,菜里面多多少少要有点油渣或者是碎肉。</p>
然而其他国军部队可就没有这个待遇了,限于国力,很多国军部队真实的情况是吃不饱穿不暖,忍饥挨饿、灰头土脸,战力疲弱、以十敌一。</p>
与抗日神剧相比,真实的国军既不能手撕鬼子,也不会击杀特技,也没有精力和女间谍调情谈恋爱,然而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p>
民以食为天,军中当尤甚,精良合理的后勤是战斗力的保障。但翻开眼下中国军队饮食史,满篇只写着两个大字——辛酸。</p>
1935年,国民政府军政部制定了陆军战时伙食标准:每人每天大米1.5斤,罐头肉4两、干菜2两、咸菜2两、食盐3钱、酱油4钱。</p>
但标准是标准,执行是执行,抗战时期,国军普通士兵的实际主食分配为每人每天9两米。</p>
这数字乍一听也不少,对于现在的都市白领来说,两天也吃不了这个份量。</p>
但对于每日行军打仗、体力消耗惊人的战士来说呢?根据二战军事学家估算,一名普通士兵作战期间,每日需耗费4000~7000卡的热量。就算非激战状态下的正常训练和驻扎,每日也有3000卡以上。</p>
以此标准计算,一名士兵作战期间的口粮,包括主食和副食在内,每天不能少于1.5公斤。这样一对比,国军的一天三顿9两米,就远远不足了。</p>
或许有人要说了,这1.5公斤是主食+副食的总量,9两米再配上些肉啊菜的,也就够标准了。</p>
然而国军士兵平时的副食,用四个字概括——基本为零。什么罐头肉、干菜,想都别想。</p>
战事不紧时,伙夫买到青菜就吃青菜,买到萝卜就吃萝卜,啥都买不到,就用咸菜熬一锅汤,大家一人一勺凑合吃。</p>
很多时候,就只有一口锅盛杂粮米饭,没有任何副食。</p>
这米饭也不干净,里面有霉米、沙子、石子、粗糠、稻壳、稗子、老鼠屎和小虫子,苦中作乐的国军官兵名之曰“八宝饭”。</p>
拿主食来说吧,虽然规定一天三顿9两米,但实际抗战期间,国军士兵一般每天只能吃两顿饭,上下午各一顿,也就是说一天只有6两米果腹。</p>
只有最精锐的机械化部队第五军,以及后方最受重视的黄埔学员,一天才能吃到三顿饭。</p>
再说副食。更多时候只能是盐水煮菜,搁今天就是标准的减肥餐,一个国家赖以倚仗的军队就吃这个,只有一口锅,盛杂粮米饭,没有任何副食。</p>
无法想象,受环境所迫,国军大兵们只能将“有啥吃啥”的精神发挥到极致。</p>
比如驻扎云桂一带的部队,就发明出把芭蕉的根儿剁成小块、搁水里泡三天,再切丝儿炒了的吃法,这是许多国军士兵每餐唯一的副食。</p>
你不吃,有的是别人抢着吃。</p>
杂粮大饼就咸菜上面说的都还是非战斗情况下,真正战斗期间国军的伙食状况,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p>
一线作战的伙食有两种,首先是由士兵自己随身携带的应急口粮。</p>
二战期间,几乎所有参战国军队的应急口粮主力都是牛肉罐头,然而绝大多数国军士兵一辈子连罐头长啥样儿都没见过。</p>
中国军队的战时应急伙食,一般是北方农民常吃的那种杂粮大饼,再有就是小学课本里大家很熟悉的炒面。</p>
一块大饼或者一撮炒面,就着随身带的咸菜,就是一顿饭了。</p>
然而应急伙食为了便于携带,一般只有两三天的量,战争一打起来没日没夜,只靠士兵自己的随身口粮哪儿能支撑下去呢。所以只能是后方的伙夫烧好了饭,冒着枪林弹雨送上前线。</p>
但日本空军异常强大,陆军炮火又极为猛烈,白天送饭基本没可能了,所以一般伙夫也就是趁着黄昏送一次饭,这下国军一天只能吃一顿了。</p>
这还是好的,在关键的一线激战中,国军后方被日军火力完全封锁,送饭的就算不要命,也根本上不来。</p>
比如著名的万家岭战役,到处都是山地激战,伙夫几乎是爬着一点点前进。</p>
一顿饭送上来,少说都得一两天时间,做好的饭到了国军手里,已经发霉变质了。</p>
喜欢抗日之铁血使命请大家收藏:()抗日之铁血使命更新速度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