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在杨庆面前的,是一幅堪称壮观的画面。
硝烟弥漫的古城。
蚁附在城墙上的无数士兵。
城墙下是汹涌的人潮。
列阵在一道道木制护墙后,对着城墙上不断射击的火枪兵,推着车子狂奔向前填平护城河的民夫,全身重甲拎着长刀腰上挂着短枪,抬着梯子冲过护城河的突击队。甚至于在这些人后面列阵等待的第二梯队,还有他们前方不停忙碌开火的炮兵,外围警戒巡弋的骑兵……
李自成正在以最直接也是最凶猛地方式撞击着北都的城墙。
他没有太多时间。
毕竟南边的多铎已经回师。
李自成必须在最多五到十天內打开北都,否则他就得面对合围的多铎了,虽然他并不怕这种局面,毕竟多铎后面是全线进攻的明军。但那样的话他就不能亲手打开北都找多尔衮报仇了,而这才是他的主要目的,这个一脚踏进棺材的家伙,根本不关心其他的,他的人生目标就剩下了把多尔衮剥皮抽筋这一个了。
此外的事情完全不值一提。
所以他在到达的第二天就发起了对北都的进攻。
全线进攻。
欺负多尔衮手下没兵的他,除了留下西域军团警戒博洛外,剩余七万大军和超过三十万跟随而来的义勇或者民夫,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发起了强攻。不过南边的进攻还没开始,这座城市的汉民还在观望,很显然当奴才久了,他们还一时无法适应身份的转变,而且外城还有大量跟李自成关系紧张的旧人,他们还不知道李自成重新回到这座城市会如何对他们。不过李自成对外城也没兴趣,多尔衮也不敢放松对外城的警戒,总之在一片战火纷飞中,只有北都外城这一小块保持着诡异的宁静。
这是真正的血战。
城墙上尽管绝大多数都是老弱妇孺,但他们在没有退路情况下,依靠着坚固的城墙,依然在不断杀伤着外面的顺军。
说到底这种蚁附攻城,其实是进攻者最不明智的选择。
哪怕冷兵器时代也是如此。
当大炮火枪普及后,蚁附登城几乎就是自杀式进攻了。
八旗终究也是军事化组织。
原本历史上哪怕到洪天王时候八旗已经废了,太平军攻南京时候旗人也是连女人都登城防守,甚至辛亥时候福州八旗还顽抗到底,更何况这个时代八旗还是没烂。那些本身就是军事化组织的老弱妇孺,在少数巴牙喇纛兵的带领下,依靠着互相通婚的组织性,在高耸的城墙上不断用各种武器向着城下攻击。
甚至丢下防御的手榴弹。
这种武器在清军中也有,但因为火药产量少,这东西效果又差所以数量极少,但北都肯定是有的,在这样的防御中它的效果反而很好。
居高临下的优势。
坚固的城墙。
尤其是顺军没有重炮的劣势。
这些最大限度拉近双方之间战斗力的差距,在炮弹和子弹的交织呼啸中,顺军在城墙下的死尸正在不但地增加,尤其是城墙根,伴着手榴弹的爆炸火光,顺军的死尸甚至堆积起来。
但城墙上死得更多。
顺军的确没有重炮,长途奔袭的他们不可能拖着重炮,最大也仅仅是些六磅级别的,实际上绝大多数仍旧是三磅级别,这种级别火炮不可能真正威胁北都城墙,连外面的城砖都不一定能打落。只不过臼炮多,但臼炮开花弹是杀伤城内的,尤其是在城内制造火灾的,这东西本身精度就是个悲剧,除了能砸进城楼外,几乎不可能击中狭窄的城墙上。但顺军火枪多而且轻炮的数量也多,密集的排枪齐射,轻型野战炮几百步外对着箭垛直射,这些对城墙上更加致命,那些八旗老弱妇孺的死尸正在随着战斗时间延长而堆积。
不过李自成的胜利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他不胜才是怪事,十万精锐打不过老弱妇孺,那李自成才是真死不瞑目。胜利是必然的,只是最后顺军死多少而已。
但那关杨庆屁事。
他就是来看热闹的,他才不会跑出去帮忙呢!这些骄兵悍将们都是老土匪出身,让他们死在光复北都的战场上,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归宿。虽然杨庆理解他们当年的造反,但并不代表他喜欢留着这样一群杀人放火都成习惯的家伙,他们放到哪里都是不稳定因素啊!
尤其是那些将领。
就在这时候,第一个登上城墙的顺军出现在了他的视野……
“快拦住他!”
城墙上吴拜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