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这样想着,谨姝却忽然指了指靠西面的墙,清晰又坚定地吐出几个字,“往那里,走了。”
她的反应自然又真实,况且她还那样小,叫人亦觉得不可能会撒谎骗人,那些人不疑有他,因着怕跟丢,搜都没进去搜,便顺着那方向追去了。
李偃松了一口气,双眼一黑,瘫倒下来。
再醒来是在一个木板上躺着,大约是床一类的东西,上面铺着一些软草,还有一张半旧的毯子,虽是看起来很残破,却没什么异味,瞧着竟还挺干净。
他当然不会认为是眼前那个正在给他涂药的小姑娘把他拖到木板上躺着的,这里肯定来过人。
他警惕地问了句,“你还有同伴?”
谨姝摇了摇头头。
李偃更加警醒了些,蹙着眉攥着她的领子,“到底谁来过?”
谨姝好似愣了一愣,没太懂他在说什么,过了会儿才反应迟钝地想起来,认真回了句,“大夫。”
还知道叫大夫……
他看着她那小小的身子,估量他的年纪,瞧着像两三岁,但说话办事看起来要大一些。
他问了句,“你多大了?”
谨姝摇了摇头,她并不知道,她离家已经很久了,以她这样的年纪,还是个小姑娘,能活下来已经很不易了,旁的事对她来说并不重要。
李偃没有多问,他时时刻刻警惕着那些人再寻过来,但却再没什么异常了。
期间大夫又来过几次,那大夫年纪有些大了,但却是很仁善的一个人,只是大约瞧着他不像好人,每次都是匆匆来,匆匆去。谨姝没有钱,她每次去抱一筐红薯过去,那年里崖城遍地是红薯,粮食收成不景气,只红薯疯一样的长,并不怎么值钱,但大夫也没嫌弃过,大约是看她可怜又可爱。
这里是江东崖城,离汝南很近,属于靠近汉中王城的地盘,那些人不敢多逗留,那时候汉中虽然已现衰败之相,但尚且还有威慑力,江东内部动乱,汉中还时不时下令斥责,只是多半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实在看不过去派兵镇压一下,那些年外夷倒是没闲着,整日在边境骚扰,搞得朝廷焦头烂额,江东那些小侯小王的闹腾,皇帝没空去理会。
李偃在崖城养了大半个月的伤,都是谨姝在照顾她,她发现这个年纪尚幼的小姑娘,竟然是独身一人的时候,不由觉得惊讶,谨姝给她的感觉很干净,虽则年纪尚小,但身上却有一股随遇而安的气质,他问过她是哪里人,她说不知道,但知道家里有很大的院子,但很少人,有母亲,还有嬷嬷,母亲不喜欢她,经常不理她。
她说门前有棵槐树,春天的时候会开白色的槐花,有个哥哥经常帮她摘槐花。
她说房子后面有条小河,河里有虾,还有鱼,有一种红色的鱼,不能吃,泥鳅很大,水很浑浊,下游有一段分流出来的支岔很清澈,很多妇人在那里洗衣服。
她说卖糖画的老头会在傍晚从她们家门口经过,但是没有人给她买。
……
她记得很多琐碎的东西,有些事情说得还很离谱,听起来就像是小孩子的言论,做不得真。
他问过她:“知道家乡叫什么吗?比如这里,是江东,崖城,往西面是汝南,往北是大关……”
她摇了摇头,两只眼睛里写满了茫然。
大约是真的不知道,或者说从未听人说过。
从她的描述来听得出来,她家境应当并不算差,只是她在家的处境大约并不好。
至于其中曲折,从她那颠三倒四的描述里,他是无从猜测了。
她经历倒是蛮丰富的,听她说应当是被家里辇出来的,是那个她印象里并不太理会她的母亲把她撵出来的,说她本不该活着,又说叫她一直走,莫停留。
她身上带着不少的盘缠,确切是一直走了,中途遇见过驼商,遇见过一些奇奇怪怪她自己形容不来的人,她跟过很多人走过,吃饭靠施舍,被卖到过布料铺子做苦力,她偷偷跑出来的。也差点儿沦落到奴隶市场,她给他看身上的伤疤,背上有好多的鞭伤,被抽打出来的。
不过即便如此,他觉得她能活到现在,已经是上天恩赐了。
只是确切他也觉得她有些可怜了些。
“福大命大,将来富贵无穷。”有次他调笑他。
谨姝眨着眼睛看他,似乎并不能理解这是何意。
一个月后他伤已好得差不多了,只是还是不太利索,听说静安候因事被押解进京了,他的那些部下走的走散的散,封地亦换了新的侯爵。
他着急知道兄长的家眷怎么处置了,兄长尚且留有一妻,兄长死的时候,他的妻应当快要生产了,这么些年过去了,如若生下来,小孩大约和谨姝一样大了。
那是兄长留下的子嗣,他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人,应当挑起重担,为她们撑腰的。
他走的那天,谨姝跟着她,他走一步,她跟一步,他扭过头去看她,她也看他。
他倏忽就笑了,“怎么,还赖上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