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不敢读下去了,此书明确写了弘光、隆武、永历三朝年号,依照庄氏明史案的前例,这就是犯禁。他捧着书,深深地俯下身,不敢说话。
胤禔靠在炕桌上,看似闭目养神,问道:“这个意思,就是说弘光、隆武、永历就如当年的昭烈帝刘备,宋之少帝赵昺?”
他没说问谁,在场的人都不敢说话,张廷玉的手在发抖,皇帝声音平静,听在他的耳朵里却如天上惊雷一般。张廷玉吐出几个字:“回皇上话,正是。”
“狂生!不提少帝赵昺,就这三个人,也配和昭烈皇帝刘备相提并论么?”胤禔睁开眼睛:“笑话。”
“皇上的意思是?”在场的大学士马齐试探道:“您的意思是,不追究了?”
“……哼,这事且不急,国计民生方是大事。”一本康熙四十一年出版的书,不急着处理,再说胤禔其实不看重戴名世和什么“年号问题”,他关心的是,这本书怎么就到了弘晋手里?
皇帝站在乾清宫,隔着窗户看着弘德殿,吩咐人道:“把弘昪他们哥几个身边的侍卫叫过来。”
既然他们兄弟几个多少都要回家,心机,不,是老谋深算的皇帝怎么会不派人盯着些。胤禔就是好奇,他也算是经常关心几个侄子的状态,没听说他们和什么外头人接触?如果他们在自己这么彻底的关注下都能随意接触外头,胤禔觉得自己可以撞死在乾清门上了。
侍卫被叫来的时候,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是直王府的老人,是被胤禔盖章的“勤谨”,否则也不会派他干这个活儿。当时胤禔还特地叮嘱他,“阿哥们毕竟是胤礽之子,朕恐外人撺掇以至于君臣离心、父子失和,是以叫你去护卫他们。”
结果这个侍卫赌咒发誓,说皇侄们绝对没有在他的视线下和外头人有任何越轨接触,而且弘昪、弘晰二位阿哥都极为小心。前往郑家庄的时候,就算是出宫路上碰上什么人,他们都会避而不见。
“奴才实在、实在是,”侍卫发现自己说不清楚了,干脆道:“奴才愧对皇上,愿一死报皇恩!”
“……?”胤禔心道我还没说要你命呢,他马上道:“朕知道你的忠心,只是叫你来问问,你收拾一下不要叫人看出来,什么都不要说,回去罢。”
看来的确不是路上碰见什么人,那……胤禔激灵一下,他怎么也灯下黑了,还用什么侍卫,现成的书房为何不查!里头的侍读、侍讲、掌院学士,都是可疑人选!
前头说过,世间万事凡走过必有痕迹,此事亦是如此。
在将书房经常出入,以及弘晋的侍读、侍讲学士清查一遍之后,走进胤禔眼中的,是回京述职的某个官员。只有他最近出入上书房,算算时间,正好应该是弘晋拿到书不久。
此人是右都御史赵申乔的次子,回京述职,因为在山西太原知府任上官声不错,正好在胤禔让朝廷官员给皇子、皇侄讲外头民生的名单里。
为什么会盯上他呢?
因为他常年在山西为官,是噶礼的得力干将,胤禔最近翻看康熙过去的种种批红,发现赵凤诏此人,曾经在康熙面前将时人山西巡抚的噶礼夸成了“古今完人”“道德楷模”。
元起皇帝都震惊了,噶礼那么个东西,居然成了道德楷模?赵凤诏你到底和噶礼什么关系!
噶礼离开山西任上,也没忘了提携赵凤诏,可以说这个赵二和亲爹赵申乔的关系,还不如和恩主噶礼的关系。那么,噶礼和胤礽过从甚密,甚至收留了长泰之子,这个赵凤诏,会不会就是那个秘密和弘昪兄弟联系,给弘晋带宫外书籍的人?
那他为什么要带南山集……
胤禔盯着桌子上的那本书,道:“来人,将弘晋阿哥叫来。”
本章共3段,你正在阅读(第4段)
本章共3段,你正在阅读(第5段)
本章共3段,你正在阅读(第6段)
本章共3段,你正在阅读(第7段)
本章共3段,你正在阅读(第8段)
本章共3段,你正在阅读(第9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