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才一秒记住 造化图小说网 (zaohuatu.com) )
帝乙二十六年春,比干率东征军凯旋归来,帝乙亲自到城门外迎接,以示褒奖。帝乙见到凯旋归来的将士们,大声说道:“大商的将士们,你们辛苦了”。
三军将士回应:“保家为国。”声音响切王城。
帝乙回头一手拉着比干的手,一手牵着儿子子受的手,连声称好,并说道:“你们辛苦了,为大商的安定和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寡人敬佩你们,你们都是英雄,都是大商的功臣。”同乘而回。
三军面前,文武百官面前,帝乙双手牵着两人的手,这意味着什么?帝乙放出一个什么信号?大家都在观望,看风向。
大商东征大胜的消息早已传遍天下诸侯,尤其是子受力挑嵎王战车,大赦沂地上万战俘,还用战俘去反戈沂山王、沂水王的斩首行动,这些壮举被天下百姓传得神奇无比,都纷纷扬扬的说这是上天派下来的天神,为大商的苍生造福,为大商的江山永固安排的天人守护神。方国诸侯也被子受用斩首行动震慑的胆战心惊,不知哪一天被子受用同样的办法斩首,个个诸侯如坐针毡,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敢乱来。
这个消息对周侯姬昌也是个沉重的打击,姬昌原本希望人方消耗大商体力,战争最少也得一年两载,没想到人方如此不堪一击,剪商大计这一美梦看来一时很难实现,计划看来要从头到尾的修正。姬昌不得不从头考虑剪商计划。
这阵势还有一人不高兴,就是子受的哥哥子启,子受与子启一母同胞,在大商这个年代,即使一母同胞,有时也有区别的,子启出生时,他的母亲为帝乙王妃,帝乙还没登基,当子受出生时,帝乙登基称帝,其母为帝乙之帝后,帝后时期所生的孩子为天后之子,王妃所生之子是庶人之子,区别大的不得了,一个是代表上天,一个代表地上,天子,天后之子就是将来的天子嗣子,有继承权,而子启尽管是长子,但时机不对,生他时母亲还没到天后这个级别,子受就不一样了,子为母贵,母为子贵,要看在什么时机,子受很幸运。尽管子启尽力的争取,到头来还是希望渺茫,看父王今天这阵势,王位宝座看来自己是没有希望了。还有,叔叔比干,是不是帝乙要兄终弟及呢?子启也不知道,子启不甘心,子启要争取这个有可能是自己的位子。
比干也这么想,这次东征,自己是统帅,小王子只是大将军,这就表明自己的位子的重要性,既然有可能就要争取,争取兄终弟及,这次东征的功劳子受太大,太耀眼,而且在战场上,子受也表现的立功心切,也是为王位而来,否则他会冒死力战四雄?单枪匹马去挑嵎王战车?还不为了王位宝座,拼死立战功,以博得天子重用,我比干得找个机会灭灭子受在帝乙心中的影响力,什么可以影响子受的形象呢?有了,残暴,残暴屠杀战俘六百人,用人质去要挟沂王,这是恐怖分子的行为,不是一个军人所为,甚至在战场上表现出江湖打法。子启和比干,每人各怀鬼胎,各有想法。
再说,比干从政二十多年,大商大臣从上到下都是比干的人,天下诸侯谁不尊重比干?就连周侯姬昌也得乖乖的听听比干的,比干的政治基础牢固,人心所向。至于子启就不再话下,只要比干一个表态,天子必听比干的,比干军权在握。比干在美美的想着自己的各种争政的优势。
姬昌得知比干、子启、子受三人在争王位继承权,时机来了,比干与周人有感情,子启与周国有交情,只有子受对周国不利。姬昌力挺比干和子启任何一人,力挫子受。
子启首先从自己是大王子的身份出发,大肆宣传嫡长子继承权的礼制制度,然后处处都表现为大王子身份,以此来提醒群臣,自己才是继承人。同时拉拢群臣和诸侯的私人关系,就连子受的岳父梅伯,也是看好大王子子启的前程。子启的思辨力很强,文采也很突出,常语出惊人,唯一不足的是武不及子受,子受是天授奇力,文韬武略,为政果断,心底透出向善天下苍生,嫉恶如仇,对叛逆者表现出零容忍的态度,子受不拉拢诸侯,也不拢群臣,我行我素,以自己为中心,具有天子风范。
在帝乙的心里,其实早已有定夺,比干王弟是不可能的事,王权斗争一直到今天为止,兄终弟及制度已经终结,嫡长子继承权已经很明显的摆在面前,比干功高自居,势力范围根深蒂固,看来要消减他的实权。究竟是长子继承还是天后之子继位,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都是一母所生,这不过是看谁对大商社稷有益,就定谁来继承的问题,现在从总体上看,从综合能力上看,子受要超出子启很多。在当今社会,天下不太平,武力平天下也是很关键的问题,大商江山社稷是否能保得住,是否能壮大,就看后世之王的雄心壮志了。要立子受,天后之子也不过是个借口罢了,如果子启强于子受,当然就理所当然的,顺理成章的立长子子启了,不是做父母偏心,而是从大商的未来着想,从大局考虑,从天下的高度考虑,“子启,你不能怪父亲。”从大局出发的帝乙决定立子受为储君,帝乙私下比较后下了决定性结论。
看目前局势,这情况,还是早点明告天下为好,免得三人暗争王位。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帝乙下诏立子受为储君,刚立诏第二天,帝乙病重,三天后,帝乙病危,急诏天下,传位子受,称帝辛,有比干辅政。
公元前1076年冬,帝乙二十六年,帝乙驾崩。
帝乙驾崩,子受当天即位,形势逼人,不得不如此。
子受登基,第二年改年号称帝辛元年。
子启不干心,多年来,自己一直以大王子自居,上百个大臣都押宝在他的身上,数十个诸侯也通力合作,指望他登位后大展宏图,现在王位破灭了,子启不干心,群臣不甘心,诸侯不甘心,这么多人不甘心,事情麻烦了,反对声四起,以礼制为由,弃长立幼,与礼制不合,以子启为代表的礼制帮开始策划,谋划推翻王权运动。
最难堪的还是方伯梅,帝辛的岳父,他押宝子启。
而帝辛不管这么多,自信满满的说:“你们慢慢的谋划吧,我帝辛要执政了。”
比干也有点失望,但总的还是能够理解,父终子及已经三代过去了,已经形成王权礼制机制,只是失望而已,好在自己还是奉诏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和君王也没什么区别,比干自我安慰。
天子帝辛登基后第一项大事,就是大赦天下,大赦什么呢?
大赦奴隶,帝辛聪明。自帝辛元年,大商奴隶可以与百姓享受同样的生存条件和权力,可以结婚生子,只不过是要从事奴隶服务两年以上,其后可以参军入伍。天下奴隶无不兴奋,无不拥戴帝辛天子,奉帝辛为下帝,奉供以谢。帝辛有了一帮支持者和拥护者。
帝辛登基的第二个政举,就是惠民政策。凡是以农为生者,三年减半纳税,诸侯国享受同样待遇。天下所有农民纷纷拥护帝辛的新政。农民阶级是大商的主要群体,有了这一群体的支持,帝乙的王位就稳定了。
帝辛登基的第三个政举,就是鼓励桑蚕养殖和纺织。凡桑蚕养殖户,三年免交税,诸侯也享受同等待遇。这一下桑蚕养殖户,纺织户也纷纷支持拥戴帝乙的执政。
其实帝辛惠民的根本就是解决百姓吃与穿的两大根本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天下人还有什么人不拥戴帝辛的,天下八成百姓拥戴帝辛,还余两成,也未必不拥戴,帝王的二八法则是倒过来应用的,这样即使少数人的利益受到影响,也没有多大反响,翻不起大浪,因为下一步帝辛要进一步强兵。
帝辛的天下总算占时稳定了,最起码在表面上。
说事者还是要说事。
一朝天子一朝臣,你们要说事,可以,大商群臣整顿大换血。
比干作为首辅少师大臣,不再担任大司马。
箕子为太师,比干担任少师。国之大事,唯有祭祀和戎。少师和太师都是乐工之长,掌管礼制和祭祀,职务非常高了。可太师和少师是兄弟俩,不会一起联手搞事吧?担心有道理,他们也想当天子。
没办法,这是帝乙的遗命,不可违,两人用着再说吧,刚开始,还不知道会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