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是指面世的,还是指也包括自己的练笔?需要是完结的吗?”织田作看向妃英理的方向,问道。
妃英理纠正了自己的发问:“或者,织田先生你能告诉我你从立志成为小说家之后,你一共写了多少字吗?”
“我从十四到十九岁间每天坚持写四百字短篇故事,二十岁到现在为止,每天都会坚持写两千字小故事,不包括出版的内容。”
“那这样粗算起来,你已经有三百多万字数,共计三千多篇故事。”妃英理说完之后,回头向着**官和原告席望去,说道,“这说明织田先生并不是如原告汐见小姐提出控告时所说的,他并没有足够的写作经验,只有微薄的两部作品,而且还是只能靠抄袭博名。”
“好的,”妃英理继续问道,“织田先生你能告诉我,在这么多篇练笔文中,你有几篇是用在最新作品《子守歌》的创作上?或者说,是否有出现融合世界观或者剧情的情况?”
“连载版的《子守歌》用了大概二十五六篇的灵感,真正用上情节的是……”
控方律师:“抗议,庭上,这件事和本案无关。”
法官:“抗议无效,被告请继续回答。”
“大概有七八篇。”
妃英理继续说道:“那我想问一下,现在这些练手文是否还依旧保存在手上,可以作为证据支撑你现在的发言?”
“是的。”
妃英理再次问道:“所以你会重新使用你以前练手并且没有被发表的文章,进行再次创作?”
“是的。”
“现在法官和控方律师桌子上应该也可以看到扫描版的原件,以及与扩充版的《子守歌》的对照,可以看出《子守歌》里面包括了许多练手文的影子。同时,我的被告人织田先生一直坚持用手写稿,可以看出在不同时间段手写的笔迹不同,也同样证明了这些练手文来自不同的时间段。”
妃英理继续呈上河合编辑提供三年前的《雨》原稿,以及连载时《子守歌》的手写原稿,同时也包括官方的笔迹对照鉴定书。
见到法官点头之后,妃英理继续说道:“能问你《子守歌》作品思路来自什么吗?里面部分推理情节又是哪里来的?”
“我看过美国好莱坞电影《杯酒人生》,那是一部以一段旅程为背景的电影。在文学范畴来说,这是一部公路小说。我对这种表现故事和人生的题材方式感到新奇。至于推理情节的部分来自于我的朋友——江户川乱步。”
妃英理向不知情的法官和原告律师介绍道:“江户川乱步是日本现在首屈一指的名侦探,不少报纸上有登他的轶事和破案经过。网页上也可以搜到。”当然,妃英理也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一沓报纸和资料。“你确定你可以要到他的推理细节?”
“对,他住我家邻街,偶尔会来我家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