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承与柴又,大军列阵,大魏与北耳弥,隔着一条新罗河,对峙而视。
北耳弥的十万大军,按着塔塔尔所说,摆开了阵,采取守势,只要是能渡河的地方,柴又都布下重兵,只要大魏一上岸,便予以迎头痛击。
新罗河的河道宽广,水流湍急,柴又只要稳住,不自乱阵脚,赵承是只能乾瞪着眼,无计可施。
(<a href="" target="_blank"></a>)
双方僵持不下。
赵承试了多次,可都是碍於新罗河湍急的水流,无法顺利渡河。还在苦思之际,就到了後方文德送来的密报。
(<a href="" target="_blank"></a>)
(<a href="" target="_blank"></a>)
整军集结
(<a href="" target="_blank"></a>)
八月初九 子时正刻
(<a href="" target="_blank"></a>)
率军渡河
这些是密报上的头几个字,後面写的,是对於怎麽渡河,文德所下的命令。
原来,皇上都已经想到了......赵承仔细读完,在心中不禁佩服叹道。
这场仗,文德筹谋已久,且思虑周全。
(<a href="" target="_blank"></a>)
(<a href="" target="_blank"></a>)
文德看过赵承计画进攻的路线,早想到会在新罗河,遭遇到北耳弥的顽强抵抗。她站在新罗河的上游,综观全局。
只要破了柴又,塔兰就在眼前。
(<a href="" target="_blank"></a>)
新罗河,绵延数百里,柴又为了要在河面开阔,地势低缓之处,迎击渡河的赵承,他被迫将十万大军,拆散各处,驻於各渡口。
北耳弥因此无法全力合击,发挥兵力上的优势。
只要能够堵了水流,赵承主力集结,瞄准柴又的大营攻去,便能大破北耳弥。
文德的两万兵力,虽是在後压阵,但却一点也没闲下。
(<a href="" target="_blank"></a>)
这两万人,连夜制了几万的沙包,在文德的号令下,隔着日子,分批投入至新罗河的上游处。
(<a href="" target="_blank"></a>)
为了使计画顺利,她命赵承还是维持攻势,以分散柴又的注意。
除了进攻,另外还让数百兵士,乘着小船,顺流而下,对着柴又所部,叫嚣挑衅。
水位不断降低,柴又不是没有发现,可赵承於四处尝试渡河,发动攻击,他光是防守,已是疲於奔命,也无闲暇之力去顾及其他。
何况,柴又一点也不知道,大魏一方,竟有御驾亲征的两万大军,在後压阵。
文德的兵马,悄然无息。
除了是凭藉多年带兵的经验,另外更为重要的,就是此次发兵,她早已与北耳弥的几个边落部族,事先取得共识。
北耳弥的昆仑汗,是由几个大部落的长老所共同推举,而後世袭所得。
现在的昆仑汗,塔塔尔,他便是以塔兰为名的这支强大部族,第十一位的昆仑汗。
(<a href="" target="_blank"></a>)
这些年,塔塔尔对周遭几个较为弱小的部族,蛮横欺凌,索取无度,这些部族长老,心中早有怨恨反意,只是碍於塔兰的强大和威势,才选择隐忍不发。
(<a href="" target="_blank"></a>)
为了连横各方势力,文德暗中经营联系,就是为了能够一举将塔塔尔击溃在地。
塔兰方面,塔塔尔伤重丶左贤王胡胡儿已死的消息传出,情势丕变。
独孤文德和塔塔尔,两个人都不是好惹的。
(<a href="" target="_blank"></a>)
这些部族决定,在战况尚未明朗前,先不要轻举妄动,静在一旁观看态势的发展。
(<a href="" target="_blank"></a>)
在赵承进击的前几个时辰,文德不声不响,将上万的沙包,全部投放完成。
湍急的水流,瞬时减去一半。可因为是晚上,柴又没有察觉。
(<a href="" target="_blank"></a>)
赵承和将士们一同,副将们全都聚在他的身旁,蓄势待发。
子时正刻,赵承一声令下,於新罗河的河道渡口处,大魏全军而起,朝右贤王柴又的大营,鸣鼓而攻之。
(<a href="" target="_blank"></a>)
(<a href="" target="_blank"></a>)
深夜渡河,是犯了兵法上的大忌,若对地形和河性没有十足的把握,是断然不可能采取如此冒险的作法。
杀声震天,由於新罗河的水位在一夕之间又降得更低,大魏的将士迅速渡河,由主帅赵承亲自领头,杀向北耳弥的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