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了。”杨玄还有许多想讲的,但也知道不能一下都驳了皇帝的面子。
“然后呢?”杨佑问。
“什么然后?”杨玄不解地说。
杨佑看他真的一头雾水,只好出言点明:“措施呢?你指出的问题,总要有解决办法吧?”
杨玄愣了愣,他还真没想过,不,其实他有应对之策,杨玄道:“自三皇五帝,乃至夏商周三代,治国之道虽有变化,然终以王道为主流。德政化民,风行草偃,德服四邦,万国来朝,德昭海内,天下清明,德息兵祸,还民太平。以德服人,天下安宁……”
杨佑抬手打断了他,闭目道:“朕且问你,德政为何?如何以德服四邦?”
“德政,德政就是为官清廉,爱民如子……”
“假如有一县令,洁身自好,清廉无双,却不通政务,可为官否?”
“这……”
“假如有一将军,喜好杀降,性情暴虐,却屡战屡胜。而另一将军,待兵如子,降兵不杀,却不懂军事,屡战屡败。朕问你,此两人可为将否?”
杨玄答不上来,无论哪个回答都像是会踩进杨佑的陷阱,他反问道:“既然是官员,又怎会不知清正廉洁的道理,既然是将军,又怎么会不知道如何打仗?”
杨佑看了他一眼,“知道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纸上谈兵的赵括,开战之前,谁认为他不懂兵事?大道理谁都懂,可做到的人却很少。你虽年轻,也应当懂得,人是十分复杂的,你一生遇到的情况,比书里要棘手复杂得多。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这个道理。”
杨玄磕头称是。
杨佑将他送到王府门口,临走时语重心长地同他说道:“指出错误固然重要。批评谁不会呢?就算是百姓也能轻易知道朝政有哪些地方不够好。但比批评更重要的是建立,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解决问题,是比批评更加艰难的道路,可能要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才能找到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可在这个过程中,批评会一次又一次地袭来,从不会间断。可是杨玄,如果只停留在批评的脚步,是永远无法解决问题的,知道方向却不去走,永远都到不了终点。回去好好想想吧。”
杨玄站着肃然拱手。
等回到宫里,杨佑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匆匆吃了几口饭,便开始处理奏折。
敖宸一开始先是在御书房翻翻找找,后来实在翻不出什么东西了,过来从后面抱着杨佑,将头靠在他肩上,看着他批奏折。
杨佑没办法,只好往旁边坐了坐,将椅子空出大半给敖宸。
敖宸毫不客气地落座,顺带将人抱到了自己身上。
山东上半年刚刚经历了黄河洪涝,好不容易控制住了,秋天又出了蝗灾,蝗虫过境,带叶子的东西几乎都被啃光了。山东陈粮恐怕禁不住内耗,让他焦心的是,看沿途官员的上书,似乎蝗灾正在逐渐向齐国深处蔓延,齐国北方一片平坦,几乎没有阻挡蝗虫的山峰,恐怕到时候整个北方都要选入蝗灾之中。
水旱蝗三灾,最要命的是蝗灾。不知道这么多的蝗虫从哪来,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控制,虫子会飞,人却不会。
即便让灾区百姓捕捉蝗虫作食,但也是杯水车薪,无法断绝。
杨佑手里拿着奏章,却迟迟没有下笔,只先让没有受灾的地方严加提防,及时粮,同是知会江南各地官员,备好粮草准备赈灾。
蜡烛突然爆了一声,灯花有些摇晃,杨佑站起身来用剪刀剪了剪,回身看见敖宸捂着嘴,眉头紧皱。
“敖宸……”
杨佑在原地站着,一时有些不知所措,鲜红的血从敖宸的指缝中不断地渗出,逐渐变成细小的粉末消失在空中。
“敖宸?!”杨佑一手抓住他的肩,一手扶着敖宸的下巴,让他抬起头来,小心翼翼地问道:“你怎么了?”
敖宸突然别过头去,松开手喷出一口鲜血。
“来人……”杨佑喊道一半才猛然发现,御医解决不了问题,谁都解决不了问题,没有人能医治敖宸。
敖宸的一切都是人力不能及的。
敖宸慢慢地滑落到地上,弯着腰不住地咳嗽,每咳一次都有无数血沫飞溅出来,在空中消散。他的喉咙里传出模糊的嘶吼,却被压抑着不敢放声。
杨佑跟着他跪在地上,想将敖宸抱在怀里,手指却穿过了敖宸的身体。
杨佑被吓得没有任何反应,只是呆呆地看着自己的手。
这……这是……
“敖宸……”他喃喃地念着。
※※※※※※※※※※※※※※※※※※※※
再过两三章同学们就可以撤退了。因为全文最大的刀之一可能就要来了。我之前好像没在文案里说洁党撤退,今天说一下吧,确实不洁,踩雷点的小伙伴们可以准备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