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女生言情>南疆谜城> 第二百零三 章 风水玄学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零三 章 风水玄学2(2 / 2)

宇宙万事万物的存在,正是气、数和象的不可分性,才是实在的,具体的。信息“数”指导能量“气”按一定态势“象”存在,能量“气”依照“数”的指令,构成一定的存在态势“象”,存在态势“象”受信息“数”指挥,以能量“气”为基础。 数、气、象即信息、能量、态势,也就是天人合一的那个神,西方哲学称作宇宙万物的“本体”,亦是功能。

我国古代的先贤圣哲,把天上地下的一切都"人世化",天上有玉皇大帝,人间有皇帝,地下有阎王。天地人是一体的,是全息的。也就是天上所具有的,人间必然有,地下同理。

基于这种认识也就不难理解我国风水学源自于古天文学、地理学和人体科学的科学内涵。中国风水学将天、地、人纳入一个大系统中综合考虑,在长时间里,一直备受诋毁和诘难,只有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才再次被认识和发现。

我国风水学在对古天文学、地理学和人体学,即天地人的发展变化规律的长期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宇宙规律理论,并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将宇宙的特性概括为三大方面:宇宙的全息性;宇宙的螺旋性;宇宙的阴阳性。

中国风水学有三大原则:其一是天、地、人合一原则;其二是阴阳平衡原则;其三是五行相生相克原则。只有把握住这三点原则,才能把握风水学的原诣和要义,才能经得起世间一切变化的检验,才能万变不离其宗。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人类认识及科技进步不断充实完善,由于认识偏重之差,形成了众多流派。但不管在多少流派,都必须以以上三点要义为其宗旨。

其中,最基本的两大宗派:一种是形势宗,因注重在空间形象上达到天地人合一,注重形峦,诸如:"千尺为势,百尺为形",所以又称形法,峦头,三合;另一种

是理气宗,因注重在时间序列上达到天、地、人合一,诸如:阴阳五行、干支生肖、四时五方、八卦九风、三元运气等,所以又称三元,理法。

元明以前,多以山川形势,论断于阴阳、五行生克之理,即以形势宗(峦头)为重;元明以后,注重天心合运,以理气为重,效地法天;比如王阳明的心学,以及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得天下,改金陵的龙脉风水,帮大明定都金陵等一系列的活动都是理气宗的作为。

我国风水学中"形法"主要为择址选形之用;"理法"则偏重于确定室内外的方位格局;此外,还有"日法"用于选择吉日良辰以事兴造;"符镇法"为补救各法选择不利的措施。

按照应用对象又可以分为:阳宅风水,即阳宅相法,专司活人居住的城郭住宅的择址布形;阴宅风水,即阴宅葬法,专司死者的陵墓坟冢的择址布置。

在阳宅风水中,对于住宅所处环境不同,又有所谓井邑之宅、旷野之宅、山谷之宅等区分,如《三元地理》,在风水学应用上,又各有所侧重。

对于旷野之宅和山谷之宅,因其与周围自然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多注重形法;而井邑之宅,则因其外部环境的限制,常以形法、理法并举。

形势派,注重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等辨方正位;而理气派,注重阴阳、五行、干支,八卦九宫等相生相克理论,并且,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现场操作工具枣罗盘,确定选址规划方位。

而在历史和科技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大家认识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中国风水学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许多门派,但是,追本溯源,可以归纳为两大派:形势派、理气派。两派都有其精妙之处,也有其不足之处。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两大风水派别的不同之处。

其中“形势派”主要为择址选形之用;而“理气法”则偏重于确定室内外的方位格局;此外,还有“日法”用于选择吉日良辰以事兴造;“符镇法”为补救各法选择不利的措施。

古代堪舆(风水)学向来十分注重环境的“形”和“气”的优劣,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谓“形”,是人的五官所能感知的山川河流的实际存在状态。“气”,则是指看不见、摸不着而又客观存在的无形物质和物质的功能状态,就像人们常说的气场、感应。

而现代风水学则认为,形与气是相生相成,互为一体的,有好形则必有好气,有好气的物体,它的形状也一定不差。而形与气又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聚则成形,散则化气”。在一定的条件之下,形与气是会相互转化的,这就与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物质与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理论不谋而合。

气具有两面性,也可以分别称其为“生气”和“煞气”。

从人类与世界的关系来看,人对宇宙辐射、磁场、声波、原子辐射及引力场的场强都有一个恒定的适应域值。当人生活环境的综合场强正好处于这个域值范围之内时,人的身心健康就能够得到可靠的保障,风水学上将这样的居住环境内的气称为生气,

如果人长期生活在综合场强远远超过这个域值的环境下,身体和心理活动就都会受到损害,进而导致疾病或死亡产生,此类居住环境中的气则被风水学命名为“煞气”。

由此可见,风水学讲究要在居住和工作的环境中制造生气,避免煞气,正是从人类与世界的物理关系中得出的,有相当的理论根据与实效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