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昌道:“既然如此,那尉亭你再找个人捐个官,若是有好的实缺未必不是一个好出路。”
文增瑞道:“对,卜五兄说得对,如今四叔在京城为官,不妨去找他试试。如今李中堂既然已经看重你,要是有实缺必定会让你担任。”
听了两人的这些建议,袁世凯深深的叹了口气道:“小弟如今欲去从军!”
“从军?!万万不可……”
对于文增瑞和徐世昌提出的那些出路,袁世凯不是没有考虑过。离开了李鸿章幕府,如今他有四个选择:科考、捐官、另投他人门下以及从军——看似选择很多,不过合适他的却不多。
科考是袁世凯一早就已经否定的一条道路,对那些八股之学他已经深恶痛绝,怎可能去吃“回头草”。何况就算考取了功名,还不是要依附这些权臣,还不是要在各个幕府中争一席之地。第二个选择——捐纳,这也不适合如今的袁世凯。如今袁世凯缺的不是钱,也不是一个可以捞钱的空缺,他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发展自己势力的地盘。而要成为一方之主,除了督、抚一级的官员以外根本无法办到,如今袁世凯官只到七品,离那遥不可及的从二品巡抚还有十万八千里呢。别说朝廷如今是否有合适的官帽出售,即便有,也都是些盐运使、各部员外郎之类的不掌地方实权的官位。朝廷出售这些官职,无非就是给一些想要捞好处的人一个机会罢了。至于另投他人门下,那更是万万不可。既然自己已经在李鸿章那里报了到,如果再做“二五仔”,别说他去投奔的人会不信任他,李鸿章会轻易饶了他?考虑到这些,袁世凯起了从军的想法,而且还只能投到淮军一系之中,他如今需要快速的提升自己的品阶,为自己的大业开展争取一席之地!不过二人看两人如此关心自己,袁世凯心下感动,当即答道:“多谢二位兄台关心,一会我便进城找四叔问问。若无合适的捐纳,尉亭再去从军!”
徐世昌道:“尉亭,如今南方法兰西国的军队常常犯边,这战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开始。如今从军,不是把自己往险地里送吗?”
袁世凯道:“二位放心,战事基本在南方,如今我欲投山东投奔吴长庆!”
文增瑞问道:“就是那个父亲大人的义弟?”
袁世凯答道:“正是,如今他官拜浙江提督,奉命改编山东四镇,并移防山东。我去投他必定能得到多方照顾,他驻防山东,不会受到战事波及。而且吴长庆属淮军一系,将来若能立下功绩,也会得到中堂大人提拔!”
徐世昌道:“尉亭,如今你还是先去问问有无合适空缺,不到万不得已万万不可轻易从军。”
袁世凯不愿博了二人好意,当下答应道:“好,我先等等再说。”
看袁世凯答应,文增瑞与徐世昌放下心来,两人对视一眼,似乎欲言又止。看着两人的表情,袁世凯问道:“两位,你们二人与我相处多年,有什么话不能直言?”
徐世昌压低声音道:“世凯,我们都知道你的目的是什么。虽然这些年我们培养了不少洋务人才,而且不久后他们就会纷纷回过,但是大清人才选拔的科举,只重八股,对洋务毫无涉及。将来我们要行事少不了官场上的帮助,可曾考虑过要在官场上培养些人才?”
文增瑞也说道:“是啊,世凯,这个方面要早做打算!”
袁世凯看看二人的表情,笑道:“看你二人如此默契,是不是心中已有定计?”
文增瑞道:“世凯可记得我们第一年参加乡试的情况?”
袁世凯笑道:“怎么能忘,我们仅仅因为银子没送到位,两人都落了榜。那吴知府甚是可恶!”
徐世昌说道:“是啊,大清科举唯重八股,这要埋没多少对西方技术有天赋的年轻人?而科考又有那么多的潜规则,不仅学业要拔尖而且还要有银两孝敬学政、主考,那些有才华而又出身寒微的学子怎么办?要不是为兄遇到尉亭,估计现在还是个穷塾师,如今也无法进京赶考。”
文增瑞道:“所以我与卜五兄这些日子商议了一个计策,希望能够帮助你收拢天下穷士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