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32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321(1 / 1)

d有机化学一类,然后是更多的化学方程式,足足有三百余条。习得高中化学,便可进行普通的物质变换,可以水生金银,亦可将金银化水,其他神通不复多言。高中僧要修炼三年,迎来大天劫高考,若能平安渡过便可飞升大学界,成为大学僧,而大学化学除了有机、无机化学之外,又有新的分类。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等不一而足,其中细分林林种种,须得大学僧选定专业方可学习,待得四年修炼圆满之后,又有天劫名曰考研。平安度过便是研究僧,研究僧所学化学又比大学僧要深奥许多,苦修两年后再有天劫名曰考博,如能渡过便是博士僧,之后天劫不断,渡过无量天劫之后可升为至尊,名为院士。院士精通化学之道,可无中生有,可化有为无,可凝气成物,亦可点物成水,世间万物在其手中,可随意变换形态,亦水、亦物、亦气,可谓随心所欲。刘杨听到这里已经是嘴巴微张,口水流出嘴角亦未曾察觉,他的双眼呆滞,浑身轻微颤抖,如同羊癫疯爆发的前兆,好容易稍微缓过来,艰难的开口问道:“方才郎君所说,化学石砚是何学问”“是实验,实际的实,检验的验。”宇文温纠正道,他猜出对方肯定误会实验二字,“实验,顾名思义,就是实际操作进行验证”为了方便理解,宇文温以炼丹为例,炼丹术士寻得丹方,自然要备好材料,放入炼丹炉中点火烘烤,若是炼出来的丹药不理想得找原因,然后不断调整,直到最后炼出合适的丹药。这个过程就是实验,要记录各种反应条件,如炉温、加热时间、各种原料的用量等等,为了保证实验的重现性,这些参数必须精确,以便让其他人在其他地方用同样的条件,也能做出同样的结果。这就涉及到度量衡,炉温至少要精确到一摄氏度,时间要精确到分钟,原料的用量要精确到克或者毫升,所以实验器材也得讲究。许多化学反应还得观察颜色,所以用透明玻璃器皿做实验很重要,而各种指示剂的制备缺一不可,加热的话用柴火不方便控温,还得要火油灯,原料称重要讲究,所以精确的天平必不可少。许多化学反应需要以溶液形式进行,所以要将金属类、非金属类物质溶解成液态,那么“三酸两碱”是要有的,给器皿加热需要恒温,所以水浴、油浴也是主要手段。总而言之,化学实验需要很多器材协助,就如同炼丹需要炼丹炉或炼丹鼎一般,学习、研究化学都需要做实验,而利用化学进行物质转换更是离不开实验。刘杨由即将爆发的羊癫疯状态,进入呆若木鸡状态,宇文温所说,在他听来如同天书一般,一个个词语,他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看着对方那平静的表情,刘杨觉得应该不是在说谎,而是这“化学”确有其事。他就如初入蒙学的幼童,第一次听先生讲课,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却又让人为之向往,刘杨好容易稍微缓过来,艰难的开口问道:“这个,不知精通化学的至尊又有何许人”“炼金术士诺贝尔、方块达人门捷列夫、元素召唤拉瓦锡等人,便是化学至尊”宇文温赞道,见着刘杨一头雾水的样子,宇文温开始介绍诸位化学至尊的光荣史。“炼金术士诺贝尔,习得无上神雷之术,此术所制丹药,可开山裂谷,可于晴空之下引入无尽天雷,将千军万马化作齑粉”“方块达人门捷列夫,窥破天机原子量,求得万物规律元素周期表,之后无数学者借此发现新元素。”“元素召唤拉瓦锡,首先发现天地间基础之三十三元素,以一己之力证明质量守恒定律,被尊为化学之父”“郎君这学问可教授于我”刘杨气如喘牛,一双手紧紧的抓着宇文温肩膀,双眼露出饥渴的目光,如同干涸大地初逢雨露。“道长,不才只修炼到大学僧境界,也未选这化学专业,如何教授道长化学之术”宇文温笑道,他根据对方的神情,判断出并非穿越者,所以不忌讳说那些现代词语。“那高高钟化学也是可以的”刘杨抓着宇文温肩膀不放,就怕一松手对方便开溜,再也找不到了。他自幼随着师父炼丹,师父驾鹤西去后又苦苦追寻丹术数十年,无数个日夜殚精竭虑构思着如何炼制仙丹,云游四方风餐露宿寻求丹方,奈何这条路越走越看不到头。也曾和其他炼丹士交流经验,也曾试过许多稀罕丹方,甚至为了尝试丹药数次昏迷不醒,只是这么多年来刘杨根本就不得要领,练出的丹药丝毫没有仙气。一定是哪里错了,一定是哪里错了刘杨脑子里的这个念头越来越明显,可是他又不敢深想,因为一旦想下去就会面临一个结果:炼丹修仙走不通这会否定他师父,否定他的一生,否定他存在世间的意义,所以哪里敢想下去。可是除了炼丹还能做什么他什么也不会,从记事时起就看着师父炼丹,然后就是自己炼丹,然后就是教徒弟炼丹,但炼丹修仙之路是条死路。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日复一日的构思丹方,然后不停的炼下去,也许有一日真能炼出仙丹羽化成仙,但刘杨越来越迷茫。可如今有人在他面前打开一扇大门,那扇门名为“化学”,听起来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别的不说,光是能够让物质随意变换那就是了不得的事情。所以他无论如何也要一窥究竟“道长,这化学之术可不能长生不老,亦不能助人羽化成仙,道长学之何用”“论语有云:朝闻道夕死可矣”“此法须得有缘人方可学呐。”宇文温摆摆手笑道,“我也是机缘巧合之下,才学得这化学之术。”“那机缘何在”“那就要看道长的表现了”宇文温左顾右盼道,如同一个索贿的贪官,在对方面前搓着手指,作数钱状。奈何刘杨不同世故人情,见着宇文温似有藏拙之意,不由得心如猫挠,他急得满头大汗,不住地问“机缘何在”,宇文温见其如此“蠢萌”,也只好出言提点:“道长,今日炼丹所用配方,除了徒弟之外,还有何人晓得”“别无他人”刘杨答道,他就像竹筒倒豆子般,将其在邺城民宅里炼丹的全过程都说了出来,连接触了什么人都悉数招供,为的就是那机缘早些到来。宇文温将其供述的人名谨记于心,见着对方那饥渴的目光,他干咳一声提出了条件:“道长,这化学之术嘛怎么都得拿些东西交换不是”“贫道这里有毕生所学丹方郎君要便拿去”“我对炼丹没兴趣道长炼丹多年,总会有什么压箱底的秘方之类吧,比如说嘿嘿。”宇文温又开始搓手指。“秘方秘方有,贫道有秘术,有秘术”第七十三章 不可思议邺城东郊外,一处村庄边缘,数十名士兵正围着一处破败的院子,将围观的村民挡在外面,而院子里的茅草屋里,宇文温正在和道士刘杨交谈着。方才在城里,宇文温现出大学僧的原型,以连绵不绝的化学名词,将炼丹士刘杨轰得怀疑人生,对方无比羡慕化学之术,便要用秘术求得机缘。这年头炼丹术士的秘方、秘术,宇文温觉得神秘色彩之下就是一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只是在古代没有系统的化学知识,所以才会显得颇为神秘。本着捡漏的心态,宇文温决定先看看刘杨的秘术成色如何,他在想万一是什么未能流传至后世的化学工艺,那就算是赚到了。刘杨的真正定居之地就在这院子里,这个村庄距离邺城不远,所以进城采购很方便,他主要是在这里炼丹,而城里那个院子只是临时炼丹之地。此时这位牛鼻子道士正在屋里翻东西,宇文温环顾四周,只见茅草屋内十分简陋,除了两张床和简单的日用家具、炊具,就是一堆坛坛罐罐。没有田,没有营生,莫非是靠卖那些不靠谱的丹药这师徒俩的经济来源到底是什么他如是想,刘杨和小徒弟的经济来源是个谜。若是有道观,就能有信众的供奉,如香火钱之类,而有了道观怎么都能有些土地,种一些蔬菜果树之类补贴家用,亦或是开展专业服务,类似算命、祛灾、做法事一类。但是刘杨这种云游道士,无根无基,又是所谓丹修,想来算命、做法事一类不是很拿手,宇文温想到这里,不由得恶意满满:莫非是炼出什么蓝色小药丸拿去卖正当他胡思乱想之际,刘杨不知从哪里翻出一个小布包,紧张兮兮的拿在手中,将布包打开之后,露出几粒金灿灿的东西来。宇文温的第一反应是这玩意叫做“金坷垃”,不过随后便发觉是自己想多了,他看了看刘杨,试探的探出手去,拿了一粒摊在手掌心中观察,随后低声问道:“莫非是金子”刘杨神秘的笑了笑,不置可否,宇文温用手指捏了捏,发现这东西很硬,应该是金属,考虑到那金灿灿的颜色,愈发让人觉得是金子。结合对方那神秘的笑容,宇文温有了答案:这不是金子。“刘道长的秘术,莫非是点金术么”他低声问道,刘杨闻言颇为惊讶,随即点点头。唬人呢吧,还点金术。宇文温心中吐槽,世上不可能有点金术,即便是到了后世,也得极度苛刻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在实验室里点某成金。“郎君说对了,这秘术就是点金术。”刘杨高兴得眼睛都眯起来,他正是打算用这宝贵的点金术换“机缘”,来学习那令人神往的化学。“点金术”宇文温沉吟着,他在猜测这金灿灿的是什么玩意,当然肯定就不是黄金了。无论是炼金术士还是炼丹术士,对于黄金十分痴迷,西方的炼金术士最初目的是为了点石成金发大财,而东方的炼丹术士则是为了炼出让人长生不老的仙丹。所谓“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自开辟以来,日月不亏明,金不失其重。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术士服食之,寿命得长久。”古代的方士们先是从海上寻仙求不死药,接连不断的失败以后,便决心自己动手炼制那种奇物。但是天地极大,万物众多,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千年不朽、百炼不消的金子。这种观点根深蒂固,东晋的道士葛洪,便说:“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所以吃了可以“炼人身体,令人不老不死”。在中原炼丹术士们看来,人若能步入长生不死的境界,也就是仙人了,所以怎样把黄金用来“炼人身体”,就成了关键。基于理所当然的现象,直接吞金除了死就没有别的可能,所以术士们又发明了新理论,认为黄金在山石中历经千万年,是聚集了太阳精华而生成的,所以性质大热,理所当然有毒。既然有毒那么人吃了肯定不妥,浓缩了的太阳精华必然会销烧人的骨髓,以致焦缩而死,于是他们便主张设法用矿物药为原料,在丹鼎中修炼出黄金的精华,制造出人工的黄金,称为药金。至于天然的丹砂矿物,他们认为其中那些不能飞升的渣滓,对人有害无益,所以最好是人工制作,再经几转几返的修炼,才能成为神丹。这就掀起了变炼活动,丹房就成了原始的化学实验室,层出不穷的点金术被发现,当然有的术士也想到了别的用途,那就是用来发财。将地里的石头,配上神秘的配方,放入炼丹炉里用火烧上若干天,得到的就是金灿灿的黄金,这种诱惑力可是很难抵挡的。但这是不可能的,宇文温绝对不会信,他之所以在沉吟,完全是在回忆,而片刻之后,终于想起来这玩意大概是什么了。“刘道长,这不是黄金吧”“呃,当然不是了,但和黄金相近”刘杨答道,神情略有尴尬,不过还是没有隐瞒,宇文温对他的表现很满意,看着这类似碎金的东西,他终于想通了一件事情。刘杨和他徒弟的主要经济来源,大约就是这假黄金了。“让我猜猜,此物莫非是点铜所得”“郎君是如何知道的”“此物名为黄想来是应该叫做鍮石吧”“原来郎君亦知其中精妙之处”刘杨颇为惊奇,而宇文温没有回答他的问题,看着这金灿灿的东西,宇文温又想起了那一世的科普,这玩意常被不法分子拿来冒充黄金。黄铜,是铜锌合金,其外表金灿灿的,和黄金颇为相似,所以经常有人用黄铜首饰冒充黄金首饰,以“急用钱,低价出售”的借口,去居民区骗大爷大妈们。在这个时代,甚至是在明代以前,黄铜不叫黄铜,而是被称为鍮石或者鍮铜,最初的冶炼方法,是将红铜与含锌的矿石还有木炭混在一起,合炼之后便得黄铜。这种冶炼方法,在西域的罗马、波斯、天竺等国较早出现,而中原有关鍮石出现的记录,要到南北朝时期,妇女在乞巧节时,便用金、银、鍮石制的针做穿针的游戏。这个年代,鍮石黄铜常被人误作黄金,但因为冶炼的水平“我对炼丹没兴趣道长炼丹多年,总会有什么压箱底的秘方之类吧,比如说嘿嘿。”宇文温又开始搓手指。“秘方秘方有,贫道有秘术,有秘术”第七十三章 不可思议邺城东郊外,一处村庄边缘,数十名士兵正围着一处破败的院子,将围观的村民挡在外面,而院子里的茅草屋里,宇文温正在和道士刘杨交谈着。方才在城里,宇文温现出大学僧的原型,以连绵不绝的化学名词,将炼丹士刘杨轰得怀疑人生,对方无比羡慕化学之术,便要用秘术求得机缘。这年头炼丹术士的秘方、秘术,宇文温觉得神秘色彩之下就是一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只是在古代没有系统的化学知识,所以才会显得颇为神秘。本着捡漏的心态,宇文温决定先看看刘杨的秘术成色如何,他在想万一是什么未能流传至后世的化学工艺,那就算是赚到了。刘杨的真正定居之地就在这院子里,这个村庄距离邺城不远,所以进城采购很方便,他主要是在这里炼丹,而城里那个院子只是临时炼丹之地。此时这位牛鼻子道士正在屋里翻东西,宇文温环顾四周,只见茅草屋内十分简陋,除了两张床和简单的日用家具、炊具,就是一堆坛坛罐罐。没有田,没有营生,莫非是靠卖那些不靠谱的丹药这师徒俩的经济来源到底是什么他如是想,刘杨和小徒弟的经济来源是个谜。若是有道观,就能有信众的供奉,如香火钱之类,而有了道观怎么都能有些土地,种一些蔬菜果树之类补贴家用,亦或是开展专业服务,类似算命、祛灾、做法事一类。但是刘杨这种云游道士,无根无基,又是所谓丹修,想来算命、做法事一类不是很拿手,宇文温想到这里,不由得恶意满满:莫非是炼出什么蓝色小药丸拿去卖正当他胡思乱想之际,刘杨不知从哪里翻出一个小布包,紧张兮兮的拿在手中,将布包打开之后,露出几粒金灿灿的东西来。宇文温的第一反应是这玩意叫做“金坷垃”,不过随后便发觉是自己想多了,他看了看刘杨,试探的探出手去,拿了一粒摊在手掌心中观察,随后低声问道:“莫非是金子”刘杨神秘的笑了笑,不置可否,宇文温用手指捏了捏,发现这东西很硬,应该是金属,考虑到那金灿灿的颜色,愈发让人觉得是金子。结合对方那神秘的笑容,宇文温有了答案:这不是金子。“刘道长的秘术,莫非是点金术么”他低声问道,刘杨闻言颇为惊讶,随即点点头。唬人呢吧,还点金术。宇文温心中吐槽,世上不可能有点金术,即便是到了后世,也得极度苛刻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在实验室里点某成金。“郎君说对了,这秘术就是点金术。”刘杨高兴得眼睛都眯起来,他正是打算用这宝贵的点金术换“机缘”,来学习那令人神往的化学。“点金术”宇文温沉吟着,他在猜测这金灿灿的是什么玩意,当然肯定就不是黄金了。无论是炼金术士还是炼丹术士,对于黄金十分痴迷,西方的炼金术士最初目的是为了点石成金发大财,而东方的炼丹术士则是为了炼出让人长生不老的仙丹。所谓“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自开辟以来,日月不亏明,金不失其重。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术士服食之,寿命得长久。”古代的方士们先是从海上寻仙求不死药,接连不断的失败以后,便决心自己动手炼制那种奇物。但是天地极大,万物众多,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千年不朽、百炼不消的金子。这种观点根深蒂固,东晋的道士葛洪,便说:“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所以吃了可以“炼人身体,令人不老不死”。在中原炼丹术士们看来,人若能步入长生不死的境界,也就是仙人了,所以怎样把黄金用来“炼人身体”,就成了关键。基于理所当然的现象,直接吞金除了死就没有别的可能,所以术士们又发明了新理论,认为黄金在山石中历经千万年,是聚集了太阳精华而生成的,所以性质大热,理所当然有毒。既然有毒那么人吃了肯定不妥,浓缩了的太阳精华必然会销烧人的骨髓,以致焦缩而死,于是他们便主张设法用矿物药为原料,在丹鼎中修炼出黄金的精华,制造出人工的黄金,称为药金。至于天然的丹砂矿物,他们认为其中那些不能飞升的渣滓,对人有害无益,所以最好是人工制作,再经几转几返的修炼,才能成为神丹。这就掀起了变炼活动,丹房就成了原始的化学实验室,层出不穷的点金术被发现,当然有的术士也想到了别的用途,那就是用来发财。将地里的石头,配上神秘的配方,放入炼丹炉里用火烧上若干天,得到的就是金灿灿的黄金,这种诱惑力可是很难抵挡的。但这是不可能的,宇文温绝对不会信,他之所以在沉吟,完全是在回忆,而片刻之后,终于想起来这玩意大概是什么了。“刘道长,这不是黄金吧”“呃,当然不是了,但和黄金相近”刘杨答道,神情略有尴尬,不过还是没有隐瞒,宇文温对他的表现很满意,看着这类似碎金的东西,他终于想通了一件事情。刘杨和他徒弟的主要经济来源,大约就是这假黄金了。“让我猜猜,此物莫非是点铜所得”“郎君是如何知道的”“此物名为黄想来是应该叫做鍮石吧”“原来郎君亦知其中精妙之处”刘杨颇为惊奇,而宇文温没有回答他的问题,看着这金灿灿的东西,宇文温又想起了那一世的科普,这玩意常被不法分子拿来冒充黄金。黄铜,是铜锌合金,其外表金灿灿的,和黄金颇为相似,所以经常有人用黄铜首饰冒充黄金首饰,以“急用钱,低价出售”的借口,去居民区骗大爷大妈们。在这个时代,甚至是在明代以前,黄铜不叫黄铜,而是被称为鍮石或者鍮铜,最初的冶炼方法,是将红铜与含锌的矿石还有木炭混在一起,合炼之后便得黄铜。这种冶炼方法,在西域的罗马、波斯、天竺等国较早出现,而中原有关鍮石出现的记录,要到南北朝时期,妇女在乞巧节时,便用金、银、鍮石制的针做穿针的游戏。这个年代,鍮石黄铜常被人误作黄金,但因为冶炼的水平“我对炼丹没兴趣道长炼丹多年,总会有什么压箱底的秘方之类吧,比如说嘿嘿。”宇文温又开始搓手指。“秘方秘方有,贫道有秘术,有秘术”第七十三章 不可思议邺城东郊外,一处村庄边缘,数十名士兵正围着一处破败的院子,将围观的村民挡在外面,而院子里的茅草屋里,宇文温正在和道士刘杨交谈着。方才在城里,宇文温现出大学僧的原型,以连绵不绝的化学名词,将炼丹士刘杨轰得怀疑人生,对方无比羡慕化学之术,便要用秘术求得机缘。这年头炼丹术士的秘方、秘术,宇文温觉得神秘色彩之下就是一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只是在古代没有系统的化学知识,所以才会显得颇为神秘。本着捡漏的心态,宇文温决定先看看刘杨的秘术成色如何,他在想万一是什么未能流传至后世的化学工艺,那就算是赚到了。刘杨的真正定居之地就在这院子里,这个村庄距离邺城不远,所以进城采购很方便,他主要是在这里炼丹,而城里那个院子只是临时炼丹之地。此时这位牛鼻子道士正在屋里翻东西,宇文温环顾四周,只见茅草屋内十分简陋,除了两张床和简单的日用家具、炊具,就是一堆坛坛罐罐。没有田,没有营生,莫非是靠卖那些不靠谱的丹药这师徒俩的经济来源到底是什么他如是想,刘杨和小徒弟的经济来源是个谜。若是有道观,就能有信众的供奉,如香火钱之类,而有了道观怎么都能有些土地,种一些蔬菜果树之类补贴家用,亦或是开展专业服务,类似算命、祛灾、做法事一类。但是刘杨这种云游道士,无根无基,又是所谓丹修,想来算命、做法事一类不是很拿手,宇文温想到这里,不由得恶意满满:莫非是炼出什么蓝色小药丸拿去卖正当他胡思乱想之际,刘杨不知从哪里翻出一个小布包,紧张兮兮的拿在手中,将布包打开之后,露出几粒金灿灿的东西来。宇文温的第一反应是这玩意叫做“金坷垃”,不过随后便发觉是自己想多了,他看了看刘杨,试探的探出手去,拿了一粒摊在手掌心中观察,随后低声问道:“莫非是金子”刘杨神秘的笑了笑,不置可否,宇文温用手指捏了捏,发现这东西很硬,应该是金属,考虑到那金灿灿的颜色,愈发让人觉得是金子。结合对方那神秘的笑容,宇文温有了答案:这不是金子。“刘道长的秘术,莫非是点金术么”他低声问道,刘杨闻言颇为惊讶,随即点点头。唬人呢吧,还点金术。宇文温心中吐槽,世上不可能有点金术,即便是到了后世,也得极度苛刻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在实验室里点某成金。“郎君说对了,这秘术就是点金术。”刘杨高兴得眼睛都眯起来,他正是打算用这宝贵的点金术换“机缘”,来学习那令人神往的化学。“点金术”宇文温沉吟着,他在猜测这金灿灿的是什么玩意,当然肯定就不是黄金了。无论是炼金术士还是炼丹术士,对于黄金十分痴迷,西方的炼金术士最初目的是为了点石成金发大财,而东方的炼丹术士则是为了炼出让人长生不老的仙丹。所谓“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自开辟以来,日月不亏明,金不失其重。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术士服食之,寿命得长久。”古代的方士们先是从海上寻仙求不死药,接连不断的失败以后,便决心自己动手炼制那种奇物。但是天地极大,万物众多,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千年不朽、百炼不消的金子。这种观点根深蒂固,东晋的道士葛洪,便说:“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所以吃了可以“炼人身体,令人不老不死”。在中原炼丹术士们看来,人若能步入长生不死的境界,也就是仙人了,所以怎样把黄金用来“炼人身体”,就成了关键。基于理所当然的现象,直接吞金除了死就没有别的可能,所以术士们又发明了新理论,认为黄金在山石中历经千万年,是聚集了太阳精华而生成的,所以性质大热,理所当然有毒。既然有毒那么人吃了肯定不妥,浓缩了的太阳精华必然会销烧人的骨髓,以致焦缩而死,于是他们便主张设法用矿物药为原料,在丹鼎中修炼出黄金的精华,制造出人工的黄金,称为药金。至于天然的丹砂矿物,他们认为其中那些不能飞升的渣滓,对人有害无益,所以最好是人工制作,再经几转几返的修炼,才能成为神丹。这就掀起了变炼活动,丹房就成了原始的化学实验室,层出不穷的点金术被发现,当然有的术士也想到了别的用途,那就是用来发财。将地里的石头,配上神秘的配方,放入炼丹炉里用火烧上若干天,得到的就是金灿灿的黄金,这种诱惑力可是很难抵挡的。但这是不可能的,宇文温绝对不会信,他之所以在沉吟,完全是在回忆,而片刻之后,终于想起来这玩意大概是什么了。“刘道长,这不是黄金吧”“呃,当然不是了,但和黄金相近”刘杨答道,神情略有尴尬,不过还是没有隐瞒,宇文温对他的表现很满意,看着这类似碎金的东西,他终于想通了一件事情。刘杨和他徒弟的主要经济来源,大约就是这假黄金了。“让我猜猜,此物莫非是点铜所得”“郎君是如何知道的”“此物名为黄想来是应该叫做鍮石吧”“原来郎君亦知其中精妙之处”刘杨颇为惊奇,而宇文温没有回答他的问题,看着这金灿灿的东西,宇文温又想起了那一世的科普,这玩意常被不法分子拿来冒充黄金。黄铜,是铜锌合金,其外表金灿灿的,和黄金颇为相似,所以经常有人用黄铜首饰冒充黄金首饰,以“急用钱,低价出售”的借口,去居民区骗大爷大妈们。在这个时代,甚至是在明代以前,黄铜不叫黄铜,而是被称为鍮石或者鍮铜,最初的冶炼方法,是将红铜与含锌的矿石还有木炭混在一起,合炼之后便得黄铜。这种冶炼方法,在西域的罗马、波斯、天竺等国较早出现,而中原有关鍮石出现的记录,要到南北朝时期,妇女在乞巧节时,便用金、银、鍮石制的针做穿针的游戏。这个年代,鍮石黄铜常被人误作黄金,但因为冶炼的水平“我对炼丹没兴趣道长炼丹多年,总会有什么压箱底的秘方之类吧,比如说嘿嘿。”宇文温又开始搓手指。“秘方秘方有,贫道有秘术,有秘术”第七十三章 不可思议邺城东郊外,一处村庄边缘,数十名士兵正围着一处破败的院子,将围观的村民挡在外面,而院子里的茅草屋里,宇文温正在和道士刘杨交谈着。方才在城里,宇文温现出大学僧的原型,以连绵不绝的化学名词,将炼丹士刘杨轰得怀疑人生,对方无比羡慕化学之术,便要用秘术求得机缘。这年头炼丹术士的秘方、秘术,宇文温觉得神秘色彩之下就是一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只是在古代没有系统的化学知识,所以才会显得颇为神秘。本着捡漏的心态,宇文温决定先看看刘杨的秘术成色如何,他在想万一是什么未能流传至后世的化学工艺,那就算是赚到了。刘杨的真正定居之地就在这院子里,这个村庄距离邺城不远,所以进城采购很方便,他主要是在这里炼丹,而城里那个院子只是临时炼丹之地。此时这位牛鼻子道士正在屋里翻东西,宇文温环顾四周,只见茅草屋内十分简陋,除了两张床和简单的日用家具、炊具,就是一堆坛坛罐罐。没有田,没有营生,莫非是靠卖那些不靠谱的丹药这师徒俩的经济来源到底是什么他如是想,刘杨和小徒弟的经济来源是个谜。若是有道观,就能有信众的供奉,如香火钱之类,而有了道观怎么都能有些土地,种一些蔬菜果树之类补贴家用,亦或是开展专业服务,类似算命、祛灾、做法事一类。但是刘杨这种云游道士,无根无基,又是所谓丹修,想来算命、做法事一类不是很拿手,宇文温想到这里,不由得恶意满满:莫非是炼出什么蓝色小药丸拿去卖正当他胡思乱想之际,刘杨不知从哪里翻出一个小布包,紧张兮兮的拿在手中,将布包打开之后,露出几粒金灿灿的东西来。宇文温的第一反应是这玩意叫做“金坷垃”,不过随后便发觉是自己想多了,他看了看刘杨,试探的探出手去,拿了一粒摊在手掌心中观察,随后低声问道:“莫非是金子”刘杨神秘的笑了笑,不置可否,宇文温用手指捏了捏,发现这东西很硬,应该是金属,考虑到那金灿灿的颜色,愈发让人觉得是金子。结合对方那神秘的笑容,宇文温有了答案:这不是金子。“刘道长的秘术,莫非是点金术么”他低声问道,刘杨闻言颇为惊讶,随即点点头。唬人呢吧,还点金术。宇文温心中吐槽,世上不可能有点金术,即便是到了后世,也得极度苛刻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在实验室里点某成金。“郎君说对了,这秘术就是点金术。”刘杨高兴得眼睛都眯起来,他正是打算用这宝贵的点金术换“机缘”,来学习那令人神往的化学。“点金术”宇文温沉吟着,他在猜测这金灿灿的是什么玩意,当然肯定就不是黄金了。无论是炼金术士还是炼丹术士,对于黄金十分痴迷,西方的炼金术士最初目的是为了点石成金发大财,而东方的炼丹术士则是为了炼出让人长生不老的仙丹。所谓“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自开辟以来,日月不亏明,金不失其重。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术士服食之,寿命得长久。”古代的方士们先是从海上寻仙求不死药,接连不断的失败以后,便决心自己动手炼制那种奇物。但是天地极大,万物众多,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千年不朽、百炼不消的金子。这种观点根深蒂固,东晋的道士葛洪,便说:“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所以吃了可以“炼人身体,令人不老不死”。在中原炼丹术士们看来,人若能步入长生不死的境界,也就是仙人了,所以怎样把黄金用来“炼人身体”,就成了关键。基于理所当然的现象,直接吞金除了死就没有别的可能,所以术士们又发明了新理论,认为黄金在山石中历经千万年,是聚集了太阳精华而生成的,所以性质大热,理所当然有毒。既然有毒那么人吃了肯定不妥,浓缩了的太阳精华必然会销烧人的骨髓,以致焦缩而死,于是他们便主张设法用矿物药为原料,在丹鼎中修炼出黄金的精华,制造出人工的黄金,称为药金。至于天然的丹砂矿物,他们认为其中那些不能飞升的渣滓,对人有害无益,所以最好是人工制作,再经几转几返的修炼,才能成为神丹。这就掀起了变炼活动,丹房就成了原始的化学实验室,层出不穷的点金术被发现,当然有的术士也想到了别的用途,那就是用来发财。将地里的石头,配上神秘的配方,放入炼丹炉里用火烧上若干天,得到的就是金灿灿的黄金,这种诱惑力可是很难抵挡的。但这是不可能的,宇文温绝对不会信,他之所以在沉吟,完全是在回忆,而片刻之后,终于想起来这玩意大概是什么了。“刘道长,这不是黄金吧”“呃,当然不是了,但和黄金相近”刘杨答道,神情略有尴尬,不过还是没有隐瞒,宇文温对他的表现很满意,看着这类似碎金的东西,他终于想通了一件事情。刘杨和他徒弟的主要经济来源,大约就是这假黄金了。“让我猜猜,此物莫非是点铜所得”“郎君是如何知道的”“此物名为黄想来是应该叫做鍮石吧”“原来郎君亦知其中精妙之处”刘杨颇为惊奇,而宇文温没有回答他的问题,看着这金灿灿的东西,宇文温又想起了那一世的科普,这玩意常被不法分子拿来冒充黄金。黄铜,是铜锌合金,其外表金灿灿的,和黄金颇为相似,所以经常有人用黄铜首饰冒充黄金首饰,以“急用钱,低价出售”的借口,去居民区骗大爷大妈们。在这个时代,甚至是在明代以前,黄铜不叫黄铜,而是被称为鍮石或者鍮铜,最初的冶炼方法,是将红铜与含锌的矿石还有木炭混在一起,合炼之后便得黄铜。这种冶炼方法,在西域的罗马、波斯、天竺等国较早出现,而中原有关鍮石出现的记录,要到南北朝时期,妇女在乞巧节时,便用金、银、鍮石制的针做穿针的游戏。这个年代,鍮石黄铜常被人误作黄金,但因为冶炼的水平“我对炼丹没兴趣道长炼丹多年,总会有什么压箱底的秘方之类吧,比如说嘿嘿。”宇文温又开始搓手指。“秘方秘方有,贫道有秘术,有秘术”第七十三章 不可思议邺城东郊外,一处村庄边缘,数十名士兵正围着一处破败的院子,将围观的村民挡在外面,而院子里的茅草屋里,宇文温正在和道士刘杨交谈着。方才在城里,宇文温现出大学僧的原型,以连绵不绝的化学名词,将炼丹士刘杨轰得怀疑人生,对方无比羡慕化学之术,便要用秘术求得机缘。这年头炼丹术士的秘方、秘术,宇文温觉得神秘色彩之下就是一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只是在古代没有系统的化学知识,所以才会显得颇为神秘。本着捡漏的心态,宇文温决定先看看刘杨的秘术成色如何,他在想万一是什么未能流传至后世的化学工艺,那就算是赚到了。刘杨的真正定居之地就在这院子里,这个村庄距离邺城不远,所以进城采购很方便,他主要是在这里炼丹,而城里那个院子只是临时炼丹之地。此时这位牛鼻子道士正在屋里翻东西,宇文温环顾四周,只见茅草屋内十分简陋,除了两张床和简单的日用家具、炊具,就是一堆坛坛罐罐。没有田,没有营生,莫非是靠卖那些不靠谱的丹药这师徒俩的经济来源到底是什么他如是想,刘杨和小徒弟的经济来源是个谜。若是有道观,就能有信众的供奉,如香火钱之类,而有了道观怎么都能有些土地,种一些蔬菜果树之类补贴家用,亦或是开展专业服务,类似算命、祛灾、做法事一类。但是刘杨这种云游道士,无根无基,又是所谓丹修,想来算命、做法事一类不是很拿手,宇文温想到这里,不由得恶意满满:莫非是炼出什么蓝色小药丸拿去卖正当他胡思乱想之际,刘杨不知从哪里翻出一个小布包,紧张兮兮的拿在手中,将布包打开之后,露出几粒金灿灿的东西来。宇文温的第一反应是这玩意叫做“金坷垃”,不过随后便发觉是自己想多了,他看了看刘杨,试探的探出手去,拿了一粒摊在手掌心中观察,随后低声问道:“莫非是金子”刘杨神秘的笑了笑,不置可否,宇文温用手指捏了捏,发现这东西很硬,应该是金属,考虑到那金灿灿的颜色,愈发让人觉得是金子。结合对方那神秘的笑容,宇文温有了答案:这不是金子。“刘道长的秘术,莫非是点金术么”他低声问道,刘杨闻言颇为惊讶,随即点点头。唬人呢吧,还点金术。宇文温心中吐槽,世上不可能有点金术,即便是到了后世,也得极度苛刻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在实验室里点某成金。“郎君说对了,这秘术就是点金术。”刘杨高兴得眼睛都眯起来,他正是打算用这宝贵的点金术换“机缘”,来学习那令人神往的化学。“点金术”宇文温沉吟着,他在猜测这金灿灿的是什么玩意,当然肯定就不是黄金了。无论是炼金术士还是炼丹术士,对于黄金十分痴迷,西方的炼金术士最初目的是为了点石成金发大财,而东方的炼丹术士则是为了炼出让人长生不老的仙丹。所谓“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自开辟以来,日月不亏明,金不失其重。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术士服食之,寿命得长久。”古代的方士们先是从海上寻仙求不死药,接连不断的失败以后,便决心自己动手炼制那种奇物。但是天地极大,万物众多,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千年不朽、百炼不消的金子。这种观点根深蒂固,东晋的道士葛洪,便说:“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所以吃了可以“炼人身体,令人不老不死”。在中原炼丹术士们看来,人若能步入长生不死的境界,也就是仙人了,所以怎样把黄金用来“炼人身体”,就成了关键。基于理所当然的现象,直接吞金除了死就没有别的可能,所以术士们又发明了新理论,认为黄金在山石中历经千万年,是聚集了太阳精华而生成的,所以性质大热,理所当然有毒。既然有毒那么人吃了肯定不妥,浓缩了的太阳精华必然会销烧人的骨髓,以致焦缩而死,于是他们便主张设法用矿物药为原料,在丹鼎中修炼出黄金的精华,制造出人工的黄金,称为药金。至于天然的丹砂矿物,他们认为其中那些不能飞升的渣滓,对人有害无益,所以最好是人工制作,再经几转几返的修炼,才能成为神丹。这就掀起了变炼活动,丹房就成了原始的化学实验室,层出不穷的点金术被发现,当然有的术士也想到了别的用途,那就是用来发财。将地里的石头,配上神秘的配方,放入炼丹炉里用火烧上若干天,得到的就是金灿灿的黄金,这种诱惑力可是很难抵挡的。但这是不可能的,宇文温绝对不会信,他之所以在沉吟,完全是在回忆,而片刻之后,终于想起来这玩意大概是什么了。“刘道长,这不是黄金吧”“呃,当然不是了,但和黄金相近”刘杨答道,神情略有尴尬,不过还是没有隐瞒,宇文温对他的表现很满意,看着这类似碎金的东西,他终于想通了一件事情。刘杨和他徒弟的主要经济来源,大约就是这假黄金了。“让我猜猜,此物莫非是点铜所得”“郎君是如何知道的”“此物名为黄想来是应该叫做鍮石吧”“原来郎君亦知其中精妙之处”刘杨颇为惊奇,而宇文温没有回答他的问题,看着这金灿灿的东西,宇文温又想起了那一世的科普,这玩意常被不法分子拿来冒充黄金。黄铜,是铜锌合金,其外表金灿灿的,和黄金颇为相似,所以经常有人用黄铜首饰冒充黄金首饰,以“急用钱,低价出售”的借口,去居民区骗大爷大妈们。在这个时代,甚至是在明代以前,黄铜不叫黄铜,而是被称为鍮石或者鍮铜,最初的冶炼方法,是将红铜与含锌的矿石还有木炭混在一起,合炼之后便得黄铜。这种冶炼方法,在西域的罗马、波斯、天竺等国较早出现,而中原有关鍮石出现的记录,要到南北朝时期,妇女在乞巧节时,便用金、银、鍮石制的针做穿针的游戏。这个年代,鍮石黄铜常被人误作黄金,但因为冶炼的水平“我对炼丹没兴趣道长炼丹多年,总会有什么压箱底的秘方之类吧,比如说嘿嘿。”宇文温又开始搓手指。“秘方秘方有,贫道有秘术,有秘术”第七十三章 不可思议邺城东郊外,一处村庄边缘,数十名士兵正围着一处破败的院子,将围观的村民挡在外面,而院子里的茅草屋里,宇文温正在和道士刘杨交谈着。方才在城里,宇文温现出大学僧的原型,以连绵不绝的化学名词,将炼丹士刘杨轰得怀疑人生,对方无比羡慕化学之术,便要用秘术求得机缘。这年头炼丹术士的秘方、秘术,宇文温觉得神秘色彩之下就是一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只是在古代没有系统的化学知识,所以才会显得颇为神秘。本着捡漏的心态,宇文温决定先看看刘杨的秘术成色如何,他在想万一是什么未能流传至后世的化学工艺,那就算是赚到了。刘杨的真正定居之地就在这院子里,这个村庄距离邺城不远,所以进城采购很方便,他主要是在这里炼丹,而城里那个院子只是临时炼丹之地。此时这位牛鼻子道士正在屋里翻东西,宇文温环顾四周,只见茅草屋内十分简陋,除了两张床和简单的日用家具、炊具,就是一堆坛坛罐罐。没有田,没有营生,莫非是靠卖那些不靠谱的丹药这师徒俩的经济来源到底是什么他如是想,刘杨和小徒弟的经济来源是个谜。若是有道观,就能有信众的供奉,如香火钱之类,而有了道观怎么都能有些土地,种一些蔬菜果树之类补贴家用,亦或是开展专业服务,类似算命、祛灾、做法事一类。但是刘杨这种云游道士,无根无基,又是所谓丹修,想来算命、做法事一类不是很拿手,宇文温想到这里,不由得恶意满满:莫非是炼出什么蓝色小药丸拿去卖正当他胡思乱想之际,刘杨不知从哪里翻出一个小布包,紧张兮兮的拿在手中,将布包打开之后,露出几粒金灿灿的东西来。宇文温的第一反应是这玩意叫做“金坷垃”,不过随后便发觉是自己想多了,他看了看刘杨,试探的探出手去,拿了一粒摊在手掌心中观察,随后低声问道:“莫非是金子”刘杨神秘的笑了笑,不置可否,宇文温用手指捏了捏,发现这东西很硬,应该是金属,考虑到那金灿灿的颜色,愈发让人觉得是金子。结合对方那神秘的笑容,宇文温有了答案:这不是金子。“刘道长的秘术,莫非是点金术么”他低声问道,刘杨闻言颇为惊讶,随即点点头。唬人呢吧,还点金术。宇文温心中吐槽,世上不可能有点金术,即便是到了后世,也得极度苛刻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在实验室里点某成金。“郎君说对了,这秘术就是点金术。”刘杨高兴得眼睛都眯起来,他正是打算用这宝贵的点金术换“机缘”,来学习那令人神往的化学。“点金术”宇文温沉吟着,他在猜测这金灿灿的是什么玩意,当然肯定就不是黄金了。无论是炼金术士还是炼丹术士,对于黄金十分痴迷,西方的炼金术士最初目的是为了点石成金发大财,而东方的炼丹术士则是为了炼出让人长生不老的仙丹。所谓“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自开辟以来,日月不亏明,金不失其重。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术士服食之,寿命得长久。”古代的方士们先是从海上寻仙求不死药,接连不断的失败以后,便决心自己动手炼制那种奇物。但是天地极大,万物众多,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千年不朽、百炼不消的金子。这种观点根深蒂固,东晋的道士葛洪,便说:“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所以吃了可以“炼人身体,令人不老不死”。在中原炼丹术士们看来,人若能步入长生不死的境界,也就是仙人了,所以怎样把黄金用来“炼人身体”,就成了关键。基于理所当然的现象,直接吞金除了死就没有别的可能,所以术士们又发明了新理论,认为黄金在山石中历经千万年,是聚集了太阳精华而生成的,所以性质大热,理所当然有毒。既然有毒那么人吃了肯定不妥,浓缩了的太阳精华必然会销烧人的骨髓,以致焦缩而死,于是他们便主张设法用矿物药为原料,在丹鼎中修炼出黄金的精华,制造出人工的黄金,称为药金。至于天然的丹砂矿物,他们认为其中那些不能飞升的渣滓,对人有害无益,所以最好是人工制作,再经几转几返的修炼,才能成为神丹。这就掀起了变炼活动,丹房就成了原始的化学实验室,层出不穷的点金术被发现,当然有的术士也想到了别的用途,那就是用来发财。将地里的石头,配上神秘的配方,放入炼丹炉里用火烧上若干天,得到的就是金灿灿的黄金,这种诱惑力可是很难抵挡的。但这是不可能的,宇文温绝对不会信,他之所以在沉吟,完全是在回忆,而片刻之后,终于想起来这玩意大概是什么了。“刘道长,这不是黄金吧”“呃,当然不是了,但和黄金相近”刘杨答道,神情略有尴尬,不过还是没有隐瞒,宇文温对他的表现很满意,看着这类似碎金的东西,他终于想通了一件事情。刘杨和他徒弟的主要经济来源,大约就是这假黄金了。“让我猜猜,此物莫非是点铜所得”“郎君是如何知道的”“此物名为黄想来是应该叫做鍮石吧”“原来郎君亦知其中精妙之处”刘杨颇为惊奇,而宇文温没有回答他的问题,看着这金灿灿的东西,宇文温又想起了那一世的科普,这玩意常被不法分子拿来冒充黄金。黄铜,是铜锌合金,其外表金灿灿的,和黄金颇为相似,所以经常有人用黄铜首饰冒充黄金首饰,以“急用钱,低价出售”的借口,去居民区骗大爷大妈们。在这个时代,甚至是在明代以前,黄铜不叫黄铜,而是被称为鍮石或者鍮铜,最初的冶炼方法,是将红铜与含锌的矿石还有木炭混在一起,合炼之后便得黄铜。这种冶炼方法,在西域的罗马、波斯、天竺等国较早出现,而中原有关鍮石出现的记录,要到南北朝时期,妇女在乞巧节时,便用金、银、鍮石制的针做穿针的游戏。这个年代,鍮石黄铜常被人误作黄金,但因为冶炼的水平“我对炼丹没兴趣道长炼丹多年,总会有什么压箱底的秘方之类吧,比如说嘿嘿。”宇文温又开始搓手指。“秘方秘方有,贫道有秘术,有秘术”第七十三章 不可思议邺城东郊外,一处村庄边缘,数十名士兵正围着一处破败的院子,将围观的村民挡在外面,而院子里的茅草屋里,宇文温正在和道士刘杨交谈着。方才在城里,宇文温现出大学僧的原型,以连绵不绝的化学名词,将炼丹士刘杨轰得怀疑人生,对方无比羡慕化学之术,便要用秘术求得机缘。这年头炼丹术士的秘方、秘术,宇文温觉得神秘色彩之下就是一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只是在古代没有系统的化学知识,所以才会显得颇为神秘。本着捡漏的心态,宇文温决定先看看刘杨的秘术成色如何,他在想万一是什么未能流传至后世的化学工艺,那就算是赚到了。刘杨的真正定居之地就在这院子里,这个村庄距离邺城不远,所以进城采购很方便,他主要是在这里炼丹,而城里那个院子只是临时炼丹之地。此时这位牛鼻子道士正在屋里翻东西,宇文温环顾四周,只见茅草屋内十分简陋,除了两张床和简单的日用家具、炊具,就是一堆坛坛罐罐。没有田,没有营生,莫非是靠卖那些不靠谱的丹药这师徒俩的经济来源到底是什么他如是想,刘杨和小徒弟的经济来源是个谜。若是有道观,就能有信众的供奉,如香火钱之类,而有了道观怎么都能有些土地,种一些蔬菜果树之类补贴家用,亦或是开展专业服务,类似算命、祛灾、做法事一类。但是刘杨这种云游道士,无根无基,又是所谓丹修,想来算命、做法事一类不是很拿手,宇文温想到这里,不由得恶意满满:莫非是炼出什么蓝色小药丸拿去卖正当他胡思乱想之际,刘杨不知从哪里翻出一个小布包,紧张兮兮的拿在手中,将布包打开之后,露出几粒金灿灿的东西来。宇文温的第一反应是这玩意叫做“金坷垃”,不过随后便发觉是自己想多了,他看了看刘杨,试探的探出手去,拿了一粒摊在手掌心中观察,随后低声问道:“莫非是金子”刘杨神秘的笑了笑,不置可否,宇文温用手指捏了捏,发现这东西很硬,应该是金属,考虑到那金灿灿的颜色,愈发让人觉得是金子。结合对方那神秘的笑容,宇文温有了答案:这不是金子。“刘道长的秘术,莫非是点金术么”他低声问道,刘杨闻言颇为惊讶,随即点点头。唬人呢吧,还点金术。宇文温心中吐槽,世上不可能有点金术,即便是到了后世,也得极度苛刻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在实验室里点某成金。“郎君说对了,这秘术就是点金术。”刘杨高兴得眼睛都眯起来,他正是打算用这宝贵的点金术换“机缘”,来学习那令人神往的化学。“点金术”宇文温沉吟着,他在猜测这金灿灿的是什么玩意,当然肯定就不是黄金了。无论是炼金术士还是炼丹术士,对于黄金十分痴迷,西方的炼金术士最初目的是为了点石成金发大财,而东方的炼丹术士则是为了炼出让人长生不老的仙丹。所谓“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自开辟以来,日月不亏明,金不失其重。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术士服食之,寿命得长久。”古代的方士们先是从海上寻仙求不死药,接连不断的失败以后,便决心自己动手炼制那种奇物。但是天地极大,万物众多,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千年不朽、百炼不消的金子。这种观点根深蒂固,东晋的道士葛洪,便说:“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所以吃了可以“炼人身体,令人不老不死”。在中原炼丹术士们看来,人若能步入长生不死的境界,也就是仙人了,所以怎样把黄金用来“炼人身体”,就成了关键。基于理所当然的现象,直接吞金除了死就没有别的可能,所以术士们又发明了新理论,认为黄金在山石中历经千万年,是聚集了太阳精华而生成的,所以性质大热,理所当然有毒。既然有毒那么人吃了肯定不妥,浓缩了的太阳精华必然会销烧人的骨髓,以致焦缩而死,于是他们便主张设法用矿物药为原料,在丹鼎中修炼出黄金的精华,制造出人工的黄金,称为药金。至于天然的丹砂矿物,他们认为其中那些不能飞升的渣滓,对人有害无益,所以最好是人工制作,再经几转几返的修炼,才能成为神丹。这就掀起了变炼活动,丹房就成了原始的化学实验室,层出不穷的点金术被发现,当然有的术士也想到了别的用途,那就是用来发财。将地里的石头,配上神秘的配方,放入炼丹炉里用火烧上若干天,得到的就是金灿灿的黄金,这种诱惑力可是很难抵挡的。但这是不可能的,宇文温绝对不会信,他之所以在沉吟,完全是在回忆,而片刻之后,终于想起来这玩意大概是什么了。“刘道长,这不是黄金吧”“呃,当然不是了,但和黄金相近”刘杨答道,神情略有尴尬,不过还是没有隐瞒,宇文温对他的表现很满意,看着这类似碎金的东西,他终于想通了一件事情。刘杨和他徒弟的主要经济来源,大约就是这假黄金了。“让我猜猜,此物莫非是点铜所得”“郎君是如何知道的”“此物名为黄想来是应该叫做鍮石吧”“原来郎君亦知其中精妙之处”刘杨颇为惊奇,而宇文温没有回答他的问题,看着这金灿灿的东西,宇文温又想起了那一世的科普,这玩意常被不法分子拿来冒充黄金。黄铜,是铜锌合金,其外表金灿灿的,和黄金颇为相似,所以经常有人用黄铜首饰冒充黄金首饰,以“急用钱,低价出售”的借口,去居民区骗大爷大妈们。在这个时代,甚至是在明代以前,黄铜不叫黄铜,而是被称为鍮石或者鍮铜,最初的冶炼方法,是将红铜与含锌的矿石还有木炭混在一起,合炼之后便得黄铜。这种冶炼方法,在西域的罗马、波斯、天竺等国较早出现,而中原有关鍮石出现的记录,要到南北朝时期,妇女在乞巧节时,便用金、银、鍮石制的针做穿针的游戏。这个年代,鍮石黄铜常被人误作黄金,但因为冶炼的水平“我对炼丹没兴趣道长炼丹多年,总会有什么压箱底的秘方之类吧,比如说嘿嘿。”宇文温又开始搓手指。“秘方秘方有,贫道有秘术,有秘术”第七十三章 不可思议邺城东郊外,一处村庄边缘,数十名士兵正围着一处破败的院子,将围观的村民挡在外面,而院子里的茅草屋里,宇文温正在和道士刘杨交谈着。方才在城里,宇文温现出大学僧的原型,以连绵不绝的化学名词,将炼丹士刘杨轰得怀疑人生,对方无比羡慕化学之术,便要用秘术求得机缘。这年头炼丹术士的秘方、秘术,宇文温觉得神秘色彩之下就是一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只是在古代没有系统的化学知识,所以才会显得颇为神秘。本着捡漏的心态,宇文温决定先看看刘杨的秘术成色如何,他在想万一是什么未能流传至后世的化学工艺,那就算是赚到了。刘杨的真正定居之地就在这院子里,这个村庄距离邺城不远,所以进城采购很方便,他主要是在这里炼丹,而城里那个院子只是临时炼丹之地。此时这位牛鼻子道士正在屋里翻东西,宇文温环顾四周,只见茅草屋内十分简陋,除了两张床和简单的日用家具、炊具,就是一堆坛坛罐罐。没有田,没有营生,莫非是靠卖那些不靠谱的丹药这师徒俩的经济来源到底是什么他如是想,刘杨和小徒弟的经济来源是个谜。若是有道观,就能有信众的供奉,如香火钱之类,而有了道观怎么都能有些土地,种一些蔬菜果树之类补贴家用,亦或是开展专业服务,类似算命、祛灾、做法事一类。但是刘杨这种云游道士,无根无基,又是所谓丹修,想来算命、做法事一类不是很拿手,宇文温想到这里,不由得恶意满满:莫非是炼出什么蓝色小药丸拿去卖正当他胡思乱想之际,刘杨不知从哪里翻出一个小布包,紧张兮兮的拿在手中,将布包打开之后,露出几粒金灿灿的东西来。宇文温的第一反应是这玩意叫做“金坷垃”,不过随后便发觉是自己想多了,他看了看刘杨,试探的探出手去,拿了一粒摊在手掌心中观察,随后低声问道:“莫非是金子”刘杨神秘的笑了笑,不置可否,宇文温用手指捏了捏,发现这东西很硬,应该是金属,考虑到那金灿灿的颜色,愈发让人觉得是金子。结合对方那神秘的笑容,宇文温有了答案:这不是金子。“刘道长的秘术,莫非是点金术么”他低声问道,刘杨闻言颇为惊讶,随即点点头。唬人呢吧,还点金术。宇文温心中吐槽,世上不可能有点金术,即便是到了后世,也得极度苛刻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在实验室里点某成金。“郎君说对了,这秘术就是点金术。”刘杨高兴得眼睛都眯起来,他正是打算用这宝贵的点金术换“机缘”,来学习那令人神往的化学。“点金术”宇文温沉吟着,他在猜测这金灿灿的是什么玩意,当然肯定就不是黄金了。无论是炼金术士还是炼丹术士,对于黄金十分痴迷,西方的炼金术士最初目的是为了点石成金发大财,而东方的炼丹术士则是为了炼出让人长生不老的仙丹。所谓“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自开辟以来,日月不亏明,金不失其重。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术士服食之,寿命得长久。”古代的方士们先是从海上寻仙求不死药,接连不断的失败以后,便决心自己动手炼制那种奇物。但是天地极大,万物众多,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千年不朽、百炼不消的金子。这种观点根深蒂固,东晋的道士葛洪,便说:“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所以吃了可以“炼人身体,令人不老不死”。在中原炼丹术士们看来,人若能步入长生不死的境界,也就是仙人了,所以怎样把黄金用来“炼人身体”,就成了关键。基于理所当然的现象,直接吞金除了死就没有别的可能,所以术士们又发明了新理论,认为黄金在山石中历经千万年,是聚集了太阳精华而生成的,所以性质大热,理所当然有毒。既然有毒那么人吃了肯定不妥,浓缩了的太阳精华必然会销烧人的骨髓,以致焦缩而死,于是他们便主张设法用矿物药为原料,在丹鼎中修炼出黄金的精华,制造出人工的黄金,称为药金。至于天然的丹砂矿物,他们认为其中那些不能飞升的渣滓,对人有害无益,所以最好是人工制作,再经几转几返的修炼,才能成为神丹。这就掀起了变炼活动,丹房就成了原始的化学实验室,层出不穷的点金术被发现,当然有的术士也想到了别的用途,那就是用来发财。将地里的石头,配上神秘的配方,放入炼丹炉里用火烧上若干天,得到的就是金灿灿的黄金,这种诱惑力可是很难抵挡的。但这是不可能的,宇文温绝对不会信,他之所以在沉吟,完全是在回忆,而片刻之后,终于想起来这玩意大概是什么了。“刘道长,这不是黄金吧”“呃,当然不是了,但和黄金相近”刘杨答道,神情略有尴尬,不过还是没有隐瞒,宇文温对他的表现很满意,看着这类似碎金的东西,他终于想通了一件事情。刘杨和他徒弟的主要经济来源,大约就是这假黄金了。“让我猜猜,此物莫非是点铜所得”“郎君是如何知道的”“此物名为黄想来是应该叫做鍮石吧”“原来郎君亦知其中精妙之处”刘杨颇为惊奇,而宇文温没有回答他的问题,看着这金灿灿的东西,宇文温又想起了那一世的科普,这玩意常被不法分子拿来冒充黄金。黄铜,是铜锌合金,其外表金灿灿的,和黄金颇为相似,所以经常有人用黄铜首饰冒充黄金首饰,以“急用钱,低价出售”的借口,去居民区骗大爷大妈们。在这个时代,甚至是在明代以前,黄铜不叫黄铜,而是被称为鍮石或者鍮铜,最初的冶炼方法,是将红铜与含锌的矿石还有木炭混在一起,合炼之后便得黄铜。这种冶炼方法,在西域的罗马、波斯、天竺等国较早出现,而中原有关鍮石出现的记录,要到南北朝时期,妇女在乞巧节时,便用金、银、鍮石制的针做穿针的游戏。这个年代,鍮石黄铜常被人误作黄金,但因为冶炼的水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