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62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629(1 / 1)

d运回京城后,宾朋故旧都不敢去马家吊唁,家人只能草草选了块地将其埋葬。问题出在哪里第一,马援无意中犯了小人,小人挟私报复告黑状。第二,岭表有很多奇珍异宝,有权贵见马援派人往家里运东西,以为是岭表奇珍便想分些好处,结果因为被拒导致怀恨在心,待得有人诬告便落井下石。马援从岭表送回家的不过是一种名叫薏苡的果实,能够治疗风湿,本身不值几个钱,却被人诬告说是搜刮岭表珍宝,私藏家中。权贵们群起攻讦说马援用兵不当导致汉军伤亡惨重、战事不利,又搜刮钱财中饱私囊,众口铄金让皇帝刘秀信以为真,导致一心为国的马援无端受了猜忌,死后凄凉。王頍以此为例劝谏宇文温,就是因为宇文温在岭表搞出的动静很大,黄州商贾在番禹大肆采购,无数奇珍异宝一车车往北运,这样太惹眼了。更别说宇文温巡视各地,和当地俚帅、洞主大谈石蜜等双边贸易,甚至许诺提供铁器,这样的行为,很容易让政敌借题挥。“大王,杞王当然不会坐视有人以此为借口攻讦大王,也许此事会被压下去,但杞王为此要付出的代价,恐怕也不会小”王頍说得头头是道,宇文温却不为所动,他似笑非笑的看着对方,本来要施展毒舌,不过还是忍住了。毛遂自荐的王頍,“入伙”时间很短,没有资格进入宇文温身边的小圈子,参与讨论核心战略,不过宇文温愿意给对方机会,用纸上谈兵的方式,展示其所说的“眼光”。这位王三郎,在宇文温面前可是大言不惭,自夸“胸有韬略”,又“通晓兵法”,虽然没有万军之中取上将级的勇武,但领兵打仗也绝无问题。如此自信心爆棚的人物,宇文温其实有些不以为然,但他确实缺人才,所以让王頍随行,以便时不时考校一二,看看对方是不是真的有“战略眼光”,或者听听对方的建议。今日此时,便是他对王頍的一次考校,从结果上来看嘛“景文方才说了这么多,无非是设了个陷阱等寡人趟”宇文温有些无聊的剔着指甲缝,“这陷阱太明显了,转入正题吧。”王頍闻言有些尴尬,干咳数声后正色道:“大王时不我与,在下建议,大王可效仿昔年陈霸先故事”第二十五章 上中下陈霸先建立了陈国,是王頍的杀父仇人,不过他提起陈霸先的名字时,情绪倒没有太多波动。宇文温今日要听听他的韬略,所以王頍做足了准备,一开始本打算先设个引子,不过既然宇文温已经看穿,那么他便直接给出了建议:效仿昔年陈霸先故事。大概四十年前,当时位于江南的梁国接纳齐国叛将侯景,未曾想引狼入室,招来一场大祸,侯景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叛乱,攻破建康,鹊巢鸠占,是为侯景之乱。当时在岭表任职的陈霸先,率领军队北上勤王,靠着从岭表带出来的军队,最后终于开创一番基业。王頍用陈霸先的故事来劝宇文温,接下来却没有说是为何故,反倒先分析起当前局势来。这不是他无病呻吟,今日宇文温就是要“试策”,王頍必须通过这样的考核,才能获得对方的认可。他已经快要四十岁了,再不努力,可真就会变成明日黄花,建功立业、封妻荫子的抱负,随之化作泡影。当今局势,可谓险象环生,周国平陈在即,待得天下一统,对于宇文温来说可不是花团锦簇的局面,正是这位西阳王用人之际,所以王頍要把握这个机会,进入对方的决策圈。陈国灭亡,掌握周国大权的丞相尉迟惇其声望将达到巅峰,而尉迟家族的权柄也将达到新的高度,说“尉迟和宇文共天下”一点也不过分。然而这不可能,如果尉迟迥还活着,这位太祖宇文泰的外甥,会念及两家的情谊,不会把事情做绝,可如今是其子尉迟惇掌权,一切就不一样了。数百年来的历史表明,要么天子解决权臣,要么权臣取代天子,一山不容二虎,尉迟家和宇文家决裂的日子必然到来。那么这一天何时会到来呢以目前双方的实力对比,两家何时决裂完全取决于尉迟惇的想法。尉迟惇的想法是什么,王頍当然不知道,但他根据当前的局势,做出了一些判断,总而言之,尉迟惇若要走到那一步,会有三种选择,也就是上、中、下三策。上策,待得陈国灭亡,不用那么虚情假意,直接让天子下诏讨伐“意图造反”的宇文亮,直接翻脸搞偷袭。益州总管席毗罗,和并州总管尉迟勤、洛州总管尉迟敬一起,东西夹击关中的宇文亮;正在巴湘上游地区用兵的行军元帅崔弘度,顺流而下进攻身在巴湘的行军元帅宇文明。江南道行军元帅尉迟佑耆,挥师西进对付身在岭南的岭南道行军元帅宇文温,与此同时,尉迟惇可以趁着宇文明、宇文温不在山南的绝佳机会,派兵直接进攻山南荆襄以及黄州。这样的攻势,在陈国灭亡之后便可立即展开,尉迟惇只需击杀宇文亮父子三人,甚至只需要击杀宇文亮,大局已定。没有宇文亮牵头,朝野内外的反对力量就没办法聚集起来,尉迟惇只需花上数月时间,尉迟惇便可剪除宇文宗室力量,明年便能称帝改元。中策,就是周国平陈之后,先缓上一段时间,待得军队休整完毕,便可以各种手段逼反宇文亮。以平定“宇文亮之乱”的手法,将宗室力量斩草除根,接下来就是到时候小皇帝“三让”,尉迟惇三辞,走完流程,登基称帝。尉迟惇若要这样做,留给宇文亮父子的时间,恐怕也就一年左右了。下策,就是慢慢削弱宇文家的势力,待得剪除宗室后,反对势力一盘散沙,行禅让之事便轻松多了。先要等天子有子嗣,无论这皇子是未来的尉迟皇后所生,还是其他妃嫔所生,都无所谓。有了皇子,天子就可以暴毙身亡,到时候“留下”遗诏让丞相辅政,尉迟惇可以名正言顺对付宇文亮父子:命三人入京奔丧。来一锅端;不来奉天子之命讨不臣或者缓一缓,用调任、明升暗降的办法来软刀子割肉,宇文亮若是忍,那就缓死,如果忍不了必然起兵“清君侧”,到时候尉迟惇同样能以大义名分讨伐“叛军”。鉴于双方实力对比,极有可能以朝廷平定“宇文亮之乱”结束,然后便是三让三辞走流程。如果尉迟惇要这么做,那么留给宇文亮父子的时间,大概有三到五年。听了王頍为尉迟惇设想的策略,宇文温其实很想吐槽,这种谋士献上中下三策给主公的套路,实在是太俗了。当然,这其实是很正常的套路,因为如此献策,符合心理学的运用方法。上、中、下三策,其实谋士希望主公采纳的是中策,所以用过于激进的上策、过于保守的下策,来衬托符合中庸之道的中策。但这只是其一,谋士这样献策,也是基于圆滑处事的原则,献三策说明谋士“多谋”,而主公采纳建议,待得计策成功,又能体现主公“善断”。谋士会做人,能让主公在属下面前显得英明,主公往后才会更加青睐这个谋士,此乃官场之道另一点,就是自我保护,毕竟不是每个谋士都能料事如神,提出三种策略给主公选,万一策略失败,谋士也好回避责任:上、中、下三策,你选了中策结果失败了,怪我咯宇文温好歹忍住吐槽的冲动,开口问道:“寡人以为,你方才所说,尉迟惇真要取而代之,那中策和下策莫非反了”“大王,并未相反,以尉迟惇如今的实力,他等得起”虽然有些偏题,但王頍还是解释起来,尉迟家族的实力很强,他们掌握的地方,就是当年齐国故地,兵精粮足,还有大规模的马匹来源。而且尉迟惇年富力强,完全有时间、有精力和宇文亮耗。用软刀子割肉的办法,将天子的羽翼剪除。但真要耗下去,却会出问题,因为宇文亮不会坐以待毙,甚至在隋国即将灭亡的时候,就想尽办法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文臣武将。这就存在一个变数。如果尉迟惇够果断,能在平定陈国、统一天下后,给出一段时间让军队休整然后翻脸,那些骑墙观望的人,很可能无法下决心对抗如日中天的尉迟家族。这些人会在两家的对决中保持观望,坐视宇文氏完蛋,然后成为新朝臣子。可一旦时间拖得太久,让宇文亮真的聚拢了一些实力派抱团取暖,到时候尉迟惇再动手,恐怕难度会骤然上升,万一又如东魏那样来个沙苑之败,到时候变数就多了。所以王頍认为,尉迟惇如果真有改朝换代的心思,选在陈国灭亡之后大概一年时间左右动手,是最稳妥的策略,拖上三年五载,虽然看上去更稳但变数也增加,所以是下策。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宇文温心里却没有任何波澜:“既如此,你的对策”“在下有上中下三策。”我去,又是上中下三策啊第二十六章 上中下续尉迟家和宇文家迟早有一天要决裂,作为实力处于下风的一方,宇文亮方面该采取何种对策王頍献出上、中、下三策。上策,派死士刺杀尉迟惇,只要尉迟惇一死,因为蜀王太妃王氏极度偏心的缘故,围绕谁来继任蜀王王位的问题,会导致尉迟家内讧,这就是尉迟家的一个弱点,也是宇文家反击成功的最大指望。尉迟惇应该会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平日里出行护卫肯定森严,那么刺杀尉迟惇的最佳人选,就是宇文温,当然,极有可能是和尉迟惇同归于尽。也就是说,这个计策需要宇文温用自己的生命,换回宇文家对尉迟家的绝好反击机会,只要顶住对方最初的进攻,进入对峙状态,那么尉迟家极有可能因为内讧而分裂,一如元魏时的尔朱家族那样,被逐个击破。如果成功,即便宇文温死去,但江山保住了,儿子们能够风风光光活下去。“呃行刺之事,你莫非以为尉迟惇不会提防”宇文温问道,王頍察觉到这位居然没任何反感之色,不由得心中一惊。不不会吧莫非你真的想过和尉迟惇同归于尽无意间窥破宇文温的心思,王頍一时间脑袋有些空白,不过他很快回过神来,开始分析行刺成功的可能。尉迟惇肯定会提防有人铤而走险行刺,即便是面对宇文温也不例外,但因为一个原因,却可能让其认为宇文温行刺的可能变小,因为这个原因是宇文温的软肋。王妃尉迟氏,就是宇文温的软肋,若尉迟家完蛋,恐怕尉迟氏和她为宇文温所生的儿子会被斩草除根。以尉迟惇的视角来看,宇文温若舍身行刺必然活不了,留下王妃尉迟氏和嫡子,一旦宇文家获胜,要将这孤儿寡母斩草除根,有谁会来护着没有即便宇文亮许下诺言,不对尉迟氏母子动手,可这种承诺能持续多久如果宇文温对尉迟氏情深,会舍得让其母子落到如此下场么综合各种消息来看,似乎西阳王夫妇真的感情不错,所以,宇文温极有可能不舍得。那么尉迟惇会认为宇文温行刺的可能性较低,反倒就此放松一些警惕,当然,如果宇文温够狠,确实可以伺机行刺,时机是什么陈国灭亡,大军班师,必然将陈国君臣带往邺城,献俘太庙,到时候行军元帅宇文温很大机会能和尉迟惇同场,所以,有机会和对方同归于尽。尉迟家的实力太雄厚,宇文家要将其完全击败希望很渺茫,唯有用宇文温的命,换来尉迟家内讧导致局势逆转,风险极大,收益也很大。说到这里,王頍瞥了一眼宇文温,见其面色铁青,心中一叹:哎,果然此计不可行他本来就不认为宇文温会行此策略,之所以提出来,是为了衬托下一个计策,见其没有继续问,便说起中策。尉迟惇有很大的优势,所以灭陈之后立刻动手的几率不高,所以杞王宇文亮至少有一段时间可以布局,那么重中之重必须拿下江州总管职务。或者在尉迟惇动手前,要把江州牢牢控制住。控制了江州,就能把下游的军队挡在山南东大门外,这个时候,宇文家应该集中山南的优势兵力,向北进攻豫州总管府、洛州总管府。目标就是拿下洛阳,分担关中的压力,还要拿下荆州东北面的部分豫州地界,以做荆州和洛州联系通道的藩屏。待得收拾掉蜀地的席毗罗,在蒲津、洛阳、虎牢、方城、桐柏山、大别山、江州一线,同尉迟惇的军队对峙。换而言之,是略微扩大版的周国对齐国形势。是的,只能对峙,因为想要击败实力雄厚的尉迟家族,短期内是不可能的,王頍所献中策的最终目标,就是占据半壁江山,至于另一半,且徐图之。“且徐图之寡人以为,这样的难度也不小吧”宇文温捻着小胡须,若有所思,“江州还好,若要和尉迟惇争夺洛阳,恐怕即便能赢,也是惨胜。”“是的,尉迟家族实力太强,以杞王、杞王世子、大王现有的兵马,能够占有半壁江山已经很困难,遑论短期内击败对方。”但这只是其一,谋士这样献策,也是基于圆滑处事的原则,献三策说明谋士“多谋”,而主公采纳建议,待得计策成功,又能体现主公“善断”。谋士会做人,能让主公在属下面前显得英明,主公往后才会更加青睐这个谋士,此乃官场之道另一点,就是自我保护,毕竟不是每个谋士都能料事如神,提出三种策略给主公选,万一策略失败,谋士也好回避责任:上、中、下三策,你选了中策结果失败了,怪我咯宇文温好歹忍住吐槽的冲动,开口问道:“寡人以为,你方才所说,尉迟惇真要取而代之,那中策和下策莫非反了”“大王,并未相反,以尉迟惇如今的实力,他等得起”虽然有些偏题,但王頍还是解释起来,尉迟家族的实力很强,他们掌握的地方,就是当年齐国故地,兵精粮足,还有大规模的马匹来源。而且尉迟惇年富力强,完全有时间、有精力和宇文亮耗。用软刀子割肉的办法,将天子的羽翼剪除。但真要耗下去,却会出问题,因为宇文亮不会坐以待毙,甚至在隋国即将灭亡的时候,就想尽办法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文臣武将。这就存在一个变数。如果尉迟惇够果断,能在平定陈国、统一天下后,给出一段时间让军队休整然后翻脸,那些骑墙观望的人,很可能无法下决心对抗如日中天的尉迟家族。这些人会在两家的对决中保持观望,坐视宇文氏完蛋,然后成为新朝臣子。可一旦时间拖得太久,让宇文亮真的聚拢了一些实力派抱团取暖,到时候尉迟惇再动手,恐怕难度会骤然上升,万一又如东魏那样来个沙苑之败,到时候变数就多了。所以王頍认为,尉迟惇如果真有改朝换代的心思,选在陈国灭亡之后大概一年时间左右动手,是最稳妥的策略,拖上三年五载,虽然看上去更稳但变数也增加,所以是下策。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宇文温心里却没有任何波澜:“既如此,你的对策”“在下有上中下三策。”我去,又是上中下三策啊第二十六章 上中下续尉迟家和宇文家迟早有一天要决裂,作为实力处于下风的一方,宇文亮方面该采取何种对策王頍献出上、中、下三策。上策,派死士刺杀尉迟惇,只要尉迟惇一死,因为蜀王太妃王氏极度偏心的缘故,围绕谁来继任蜀王王位的问题,会导致尉迟家内讧,这就是尉迟家的一个弱点,也是宇文家反击成功的最大指望。尉迟惇应该会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平日里出行护卫肯定森严,那么刺杀尉迟惇的最佳人选,就是宇文温,当然,极有可能是和尉迟惇同归于尽。也就是说,这个计策需要宇文温用自己的生命,换回宇文家对尉迟家的绝好反击机会,只要顶住对方最初的进攻,进入对峙状态,那么尉迟家极有可能因为内讧而分裂,一如元魏时的尔朱家族那样,被逐个击破。如果成功,即便宇文温死去,但江山保住了,儿子们能够风风光光活下去。“呃行刺之事,你莫非以为尉迟惇不会提防”宇文温问道,王頍察觉到这位居然没任何反感之色,不由得心中一惊。不不会吧莫非你真的想过和尉迟惇同归于尽无意间窥破宇文温的心思,王頍一时间脑袋有些空白,不过他很快回过神来,开始分析行刺成功的可能。尉迟惇肯定会提防有人铤而走险行刺,即便是面对宇文温也不例外,但因为一个原因,却可能让其认为宇文温行刺的可能变小,因为这个原因是宇文温的软肋。王妃尉迟氏,就是宇文温的软肋,若尉迟家完蛋,恐怕尉迟氏和她为宇文温所生的儿子会被斩草除根。以尉迟惇的视角来看,宇文温若舍身行刺必然活不了,留下王妃尉迟氏和嫡子,一旦宇文家获胜,要将这孤儿寡母斩草除根,有谁会来护着没有即便宇文亮许下诺言,不对尉迟氏母子动手,可这种承诺能持续多久如果宇文温对尉迟氏情深,会舍得让其母子落到如此下场么综合各种消息来看,似乎西阳王夫妇真的感情不错,所以,宇文温极有可能不舍得。那么尉迟惇会认为宇文温行刺的可能性较低,反倒就此放松一些警惕,当然,如果宇文温够狠,确实可以伺机行刺,时机是什么陈国灭亡,大军班师,必然将陈国君臣带往邺城,献俘太庙,到时候行军元帅宇文温很大机会能和尉迟惇同场,所以,有机会和对方同归于尽。尉迟家的实力太雄厚,宇文家要将其完全击败希望很渺茫,唯有用宇文温的命,换来尉迟家内讧导致局势逆转,风险极大,收益也很大。说到这里,王頍瞥了一眼宇文温,见其面色铁青,心中一叹:哎,果然此计不可行他本来就不认为宇文温会行此策略,之所以提出来,是为了衬托下一个计策,见其没有继续问,便说起中策。尉迟惇有很大的优势,所以灭陈之后立刻动手的几率不高,所以杞王宇文亮至少有一段时间可以布局,那么重中之重必须拿下江州总管职务。或者在尉迟惇动手前,要把江州牢牢控制住。控制了江州,就能把下游的军队挡在山南东大门外,这个时候,宇文家应该集中山南的优势兵力,向北进攻豫州总管府、洛州总管府。目标就是拿下洛阳,分担关中的压力,还要拿下荆州东北面的部分豫州地界,以做荆州和洛州联系通道的藩屏。待得收拾掉蜀地的席毗罗,在蒲津、洛阳、虎牢、方城、桐柏山、大别山、江州一线,同尉迟惇的军队对峙。换而言之,是略微扩大版的周国对齐国形势。是的,只能对峙,因为想要击败实力雄厚的尉迟家族,短期内是不可能的,王頍所献中策的最终目标,就是占据半壁江山,至于另一半,且徐图之。“且徐图之寡人以为,这样的难度也不小吧”宇文温捻着小胡须,若有所思,“江州还好,若要和尉迟惇争夺洛阳,恐怕即便能赢,也是惨胜。”“是的,尉迟家族实力太强,以杞王、杞王世子、大王现有的兵马,能够占有半壁江山已经很困难,遑论短期内击败对方。”但这只是其一,谋士这样献策,也是基于圆滑处事的原则,献三策说明谋士“多谋”,而主公采纳建议,待得计策成功,又能体现主公“善断”。谋士会做人,能让主公在属下面前显得英明,主公往后才会更加青睐这个谋士,此乃官场之道另一点,就是自我保护,毕竟不是每个谋士都能料事如神,提出三种策略给主公选,万一策略失败,谋士也好回避责任:上、中、下三策,你选了中策结果失败了,怪我咯宇文温好歹忍住吐槽的冲动,开口问道:“寡人以为,你方才所说,尉迟惇真要取而代之,那中策和下策莫非反了”“大王,并未相反,以尉迟惇如今的实力,他等得起”虽然有些偏题,但王頍还是解释起来,尉迟家族的实力很强,他们掌握的地方,就是当年齐国故地,兵精粮足,还有大规模的马匹来源。而且尉迟惇年富力强,完全有时间、有精力和宇文亮耗。用软刀子割肉的办法,将天子的羽翼剪除。但真要耗下去,却会出问题,因为宇文亮不会坐以待毙,甚至在隋国即将灭亡的时候,就想尽办法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文臣武将。这就存在一个变数。如果尉迟惇够果断,能在平定陈国、统一天下后,给出一段时间让军队休整然后翻脸,那些骑墙观望的人,很可能无法下决心对抗如日中天的尉迟家族。这些人会在两家的对决中保持观望,坐视宇文氏完蛋,然后成为新朝臣子。可一旦时间拖得太久,让宇文亮真的聚拢了一些实力派抱团取暖,到时候尉迟惇再动手,恐怕难度会骤然上升,万一又如东魏那样来个沙苑之败,到时候变数就多了。所以王頍认为,尉迟惇如果真有改朝换代的心思,选在陈国灭亡之后大概一年时间左右动手,是最稳妥的策略,拖上三年五载,虽然看上去更稳但变数也增加,所以是下策。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宇文温心里却没有任何波澜:“既如此,你的对策”“在下有上中下三策。”我去,又是上中下三策啊第二十六章 上中下续尉迟家和宇文家迟早有一天要决裂,作为实力处于下风的一方,宇文亮方面该采取何种对策王頍献出上、中、下三策。上策,派死士刺杀尉迟惇,只要尉迟惇一死,因为蜀王太妃王氏极度偏心的缘故,围绕谁来继任蜀王王位的问题,会导致尉迟家内讧,这就是尉迟家的一个弱点,也是宇文家反击成功的最大指望。尉迟惇应该会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平日里出行护卫肯定森严,那么刺杀尉迟惇的最佳人选,就是宇文温,当然,极有可能是和尉迟惇同归于尽。也就是说,这个计策需要宇文温用自己的生命,换回宇文家对尉迟家的绝好反击机会,只要顶住对方最初的进攻,进入对峙状态,那么尉迟家极有可能因为内讧而分裂,一如元魏时的尔朱家族那样,被逐个击破。如果成功,即便宇文温死去,但江山保住了,儿子们能够风风光光活下去。“呃行刺之事,你莫非以为尉迟惇不会提防”宇文温问道,王頍察觉到这位居然没任何反感之色,不由得心中一惊。不不会吧莫非你真的想过和尉迟惇同归于尽无意间窥破宇文温的心思,王頍一时间脑袋有些空白,不过他很快回过神来,开始分析行刺成功的可能。尉迟惇肯定会提防有人铤而走险行刺,即便是面对宇文温也不例外,但因为一个原因,却可能让其认为宇文温行刺的可能变小,因为这个原因是宇文温的软肋。王妃尉迟氏,就是宇文温的软肋,若尉迟家完蛋,恐怕尉迟氏和她为宇文温所生的儿子会被斩草除根。以尉迟惇的视角来看,宇文温若舍身行刺必然活不了,留下王妃尉迟氏和嫡子,一旦宇文家获胜,要将这孤儿寡母斩草除根,有谁会来护着没有即便宇文亮许下诺言,不对尉迟氏母子动手,可这种承诺能持续多久如果宇文温对尉迟氏情深,会舍得让其母子落到如此下场么综合各种消息来看,似乎西阳王夫妇真的感情不错,所以,宇文温极有可能不舍得。那么尉迟惇会认为宇文温行刺的可能性较低,反倒就此放松一些警惕,当然,如果宇文温够狠,确实可以伺机行刺,时机是什么陈国灭亡,大军班师,必然将陈国君臣带往邺城,献俘太庙,到时候行军元帅宇文温很大机会能和尉迟惇同场,所以,有机会和对方同归于尽。尉迟家的实力太雄厚,宇文家要将其完全击败希望很渺茫,唯有用宇文温的命,换来尉迟家内讧导致局势逆转,风险极大,收益也很大。说到这里,王頍瞥了一眼宇文温,见其面色铁青,心中一叹:哎,果然此计不可行他本来就不认为宇文温会行此策略,之所以提出来,是为了衬托下一个计策,见其没有继续问,便说起中策。尉迟惇有很大的优势,所以灭陈之后立刻动手的几率不高,所以杞王宇文亮至少有一段时间可以布局,那么重中之重必须拿下江州总管职务。或者在尉迟惇动手前,要把江州牢牢控制住。控制了江州,就能把下游的军队挡在山南东大门外,这个时候,宇文家应该集中山南的优势兵力,向北进攻豫州总管府、洛州总管府。目标就是拿下洛阳,分担关中的压力,还要拿下荆州东北面的部分豫州地界,以做荆州和洛州联系通道的藩屏。待得收拾掉蜀地的席毗罗,在蒲津、洛阳、虎牢、方城、桐柏山、大别山、江州一线,同尉迟惇的军队对峙。换而言之,是略微扩大版的周国对齐国形势。是的,只能对峙,因为想要击败实力雄厚的尉迟家族,短期内是不可能的,王頍所献中策的最终目标,就是占据半壁江山,至于另一半,且徐图之。“且徐图之寡人以为,这样的难度也不小吧”宇文温捻着小胡须,若有所思,“江州还好,若要和尉迟惇争夺洛阳,恐怕即便能赢,也是惨胜。”“是的,尉迟家族实力太强,以杞王、杞王世子、大王现有的兵马,能够占有半壁江山已经很困难,遑论短期内击败对方。”但这只是其一,谋士这样献策,也是基于圆滑处事的原则,献三策说明谋士“多谋”,而主公采纳建议,待得计策成功,又能体现主公“善断”。谋士会做人,能让主公在属下面前显得英明,主公往后才会更加青睐这个谋士,此乃官场之道另一点,就是自我保护,毕竟不是每个谋士都能料事如神,提出三种策略给主公选,万一策略失败,谋士也好回避责任:上、中、下三策,你选了中策结果失败了,怪我咯宇文温好歹忍住吐槽的冲动,开口问道:“寡人以为,你方才所说,尉迟惇真要取而代之,那中策和下策莫非反了”“大王,并未相反,以尉迟惇如今的实力,他等得起”虽然有些偏题,但王頍还是解释起来,尉迟家族的实力很强,他们掌握的地方,就是当年齐国故地,兵精粮足,还有大规模的马匹来源。而且尉迟惇年富力强,完全有时间、有精力和宇文亮耗。用软刀子割肉的办法,将天子的羽翼剪除。但真要耗下去,却会出问题,因为宇文亮不会坐以待毙,甚至在隋国即将灭亡的时候,就想尽办法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文臣武将。这就存在一个变数。如果尉迟惇够果断,能在平定陈国、统一天下后,给出一段时间让军队休整然后翻脸,那些骑墙观望的人,很可能无法下决心对抗如日中天的尉迟家族。这些人会在两家的对决中保持观望,坐视宇文氏完蛋,然后成为新朝臣子。可一旦时间拖得太久,让宇文亮真的聚拢了一些实力派抱团取暖,到时候尉迟惇再动手,恐怕难度会骤然上升,万一又如东魏那样来个沙苑之败,到时候变数就多了。所以王頍认为,尉迟惇如果真有改朝换代的心思,选在陈国灭亡之后大概一年时间左右动手,是最稳妥的策略,拖上三年五载,虽然看上去更稳但变数也增加,所以是下策。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宇文温心里却没有任何波澜:“既如此,你的对策”“在下有上中下三策。”我去,又是上中下三策啊第二十六章 上中下续尉迟家和宇文家迟早有一天要决裂,作为实力处于下风的一方,宇文亮方面该采取何种对策王頍献出上、中、下三策。上策,派死士刺杀尉迟惇,只要尉迟惇一死,因为蜀王太妃王氏极度偏心的缘故,围绕谁来继任蜀王王位的问题,会导致尉迟家内讧,这就是尉迟家的一个弱点,也是宇文家反击成功的最大指望。尉迟惇应该会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平日里出行护卫肯定森严,那么刺杀尉迟惇的最佳人选,就是宇文温,当然,极有可能是和尉迟惇同归于尽。也就是说,这个计策需要宇文温用自己的生命,换回宇文家对尉迟家的绝好反击机会,只要顶住对方最初的进攻,进入对峙状态,那么尉迟家极有可能因为内讧而分裂,一如元魏时的尔朱家族那样,被逐个击破。如果成功,即便宇文温死去,但江山保住了,儿子们能够风风光光活下去。“呃行刺之事,你莫非以为尉迟惇不会提防”宇文温问道,王頍察觉到这位居然没任何反感之色,不由得心中一惊。不不会吧莫非你真的想过和尉迟惇同归于尽无意间窥破宇文温的心思,王頍一时间脑袋有些空白,不过他很快回过神来,开始分析行刺成功的可能。尉迟惇肯定会提防有人铤而走险行刺,即便是面对宇文温也不例外,但因为一个原因,却可能让其认为宇文温行刺的可能变小,因为这个原因是宇文温的软肋。王妃尉迟氏,就是宇文温的软肋,若尉迟家完蛋,恐怕尉迟氏和她为宇文温所生的儿子会被斩草除根。以尉迟惇的视角来看,宇文温若舍身行刺必然活不了,留下王妃尉迟氏和嫡子,一旦宇文家获胜,要将这孤儿寡母斩草除根,有谁会来护着没有即便宇文亮许下诺言,不对尉迟氏母子动手,可这种承诺能持续多久如果宇文温对尉迟氏情深,会舍得让其母子落到如此下场么综合各种消息来看,似乎西阳王夫妇真的感情不错,所以,宇文温极有可能不舍得。那么尉迟惇会认为宇文温行刺的可能性较低,反倒就此放松一些警惕,当然,如果宇文温够狠,确实可以伺机行刺,时机是什么陈国灭亡,大军班师,必然将陈国君臣带往邺城,献俘太庙,到时候行军元帅宇文温很大机会能和尉迟惇同场,所以,有机会和对方同归于尽。尉迟家的实力太雄厚,宇文家要将其完全击败希望很渺茫,唯有用宇文温的命,换来尉迟家内讧导致局势逆转,风险极大,收益也很大。说到这里,王頍瞥了一眼宇文温,见其面色铁青,心中一叹:哎,果然此计不可行他本来就不认为宇文温会行此策略,之所以提出来,是为了衬托下一个计策,见其没有继续问,便说起中策。尉迟惇有很大的优势,所以灭陈之后立刻动手的几率不高,所以杞王宇文亮至少有一段时间可以布局,那么重中之重必须拿下江州总管职务。或者在尉迟惇动手前,要把江州牢牢控制住。控制了江州,就能把下游的军队挡在山南东大门外,这个时候,宇文家应该集中山南的优势兵力,向北进攻豫州总管府、洛州总管府。目标就是拿下洛阳,分担关中的压力,还要拿下荆州东北面的部分豫州地界,以做荆州和洛州联系通道的藩屏。待得收拾掉蜀地的席毗罗,在蒲津、洛阳、虎牢、方城、桐柏山、大别山、江州一线,同尉迟惇的军队对峙。换而言之,是略微扩大版的周国对齐国形势。是的,只能对峙,因为想要击败实力雄厚的尉迟家族,短期内是不可能的,王頍所献中策的最终目标,就是占据半壁江山,至于另一半,且徐图之。“且徐图之寡人以为,这样的难度也不小吧”宇文温捻着小胡须,若有所思,“江州还好,若要和尉迟惇争夺洛阳,恐怕即便能赢,也是惨胜。”“是的,尉迟家族实力太强,以杞王、杞王世子、大王现有的兵马,能够占有半壁江山已经很困难,遑论短期内击败对方。”但这只是其一,谋士这样献策,也是基于圆滑处事的原则,献三策说明谋士“多谋”,而主公采纳建议,待得计策成功,又能体现主公“善断”。谋士会做人,能让主公在属下面前显得英明,主公往后才会更加青睐这个谋士,此乃官场之道另一点,就是自我保护,毕竟不是每个谋士都能料事如神,提出三种策略给主公选,万一策略失败,谋士也好回避责任:上、中、下三策,你选了中策结果失败了,怪我咯宇文温好歹忍住吐槽的冲动,开口问道:“寡人以为,你方才所说,尉迟惇真要取而代之,那中策和下策莫非反了”“大王,并未相反,以尉迟惇如今的实力,他等得起”虽然有些偏题,但王頍还是解释起来,尉迟家族的实力很强,他们掌握的地方,就是当年齐国故地,兵精粮足,还有大规模的马匹来源。而且尉迟惇年富力强,完全有时间、有精力和宇文亮耗。用软刀子割肉的办法,将天子的羽翼剪除。但真要耗下去,却会出问题,因为宇文亮不会坐以待毙,甚至在隋国即将灭亡的时候,就想尽办法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文臣武将。这就存在一个变数。如果尉迟惇够果断,能在平定陈国、统一天下后,给出一段时间让军队休整然后翻脸,那些骑墙观望的人,很可能无法下决心对抗如日中天的尉迟家族。这些人会在两家的对决中保持观望,坐视宇文氏完蛋,然后成为新朝臣子。可一旦时间拖得太久,让宇文亮真的聚拢了一些实力派抱团取暖,到时候尉迟惇再动手,恐怕难度会骤然上升,万一又如东魏那样来个沙苑之败,到时候变数就多了。所以王頍认为,尉迟惇如果真有改朝换代的心思,选在陈国灭亡之后大概一年时间左右动手,是最稳妥的策略,拖上三年五载,虽然看上去更稳但变数也增加,所以是下策。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宇文温心里却没有任何波澜:“既如此,你的对策”“在下有上中下三策。”我去,又是上中下三策啊第二十六章 上中下续尉迟家和宇文家迟早有一天要决裂,作为实力处于下风的一方,宇文亮方面该采取何种对策王頍献出上、中、下三策。上策,派死士刺杀尉迟惇,只要尉迟惇一死,因为蜀王太妃王氏极度偏心的缘故,围绕谁来继任蜀王王位的问题,会导致尉迟家内讧,这就是尉迟家的一个弱点,也是宇文家反击成功的最大指望。尉迟惇应该会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平日里出行护卫肯定森严,那么刺杀尉迟惇的最佳人选,就是宇文温,当然,极有可能是和尉迟惇同归于尽。也就是说,这个计策需要宇文温用自己的生命,换回宇文家对尉迟家的绝好反击机会,只要顶住对方最初的进攻,进入对峙状态,那么尉迟家极有可能因为内讧而分裂,一如元魏时的尔朱家族那样,被逐个击破。如果成功,即便宇文温死去,但江山保住了,儿子们能够风风光光活下去。“呃行刺之事,你莫非以为尉迟惇不会提防”宇文温问道,王頍察觉到这位居然没任何反感之色,不由得心中一惊。不不会吧莫非你真的想过和尉迟惇同归于尽无意间窥破宇文温的心思,王頍一时间脑袋有些空白,不过他很快回过神来,开始分析行刺成功的可能。尉迟惇肯定会提防有人铤而走险行刺,即便是面对宇文温也不例外,但因为一个原因,却可能让其认为宇文温行刺的可能变小,因为这个原因是宇文温的软肋。王妃尉迟氏,就是宇文温的软肋,若尉迟家完蛋,恐怕尉迟氏和她为宇文温所生的儿子会被斩草除根。以尉迟惇的视角来看,宇文温若舍身行刺必然活不了,留下王妃尉迟氏和嫡子,一旦宇文家获胜,要将这孤儿寡母斩草除根,有谁会来护着没有即便宇文亮许下诺言,不对尉迟氏母子动手,可这种承诺能持续多久如果宇文温对尉迟氏情深,会舍得让其母子落到如此下场么综合各种消息来看,似乎西阳王夫妇真的感情不错,所以,宇文温极有可能不舍得。那么尉迟惇会认为宇文温行刺的可能性较低,反倒就此放松一些警惕,当然,如果宇文温够狠,确实可以伺机行刺,时机是什么陈国灭亡,大军班师,必然将陈国君臣带往邺城,献俘太庙,到时候行军元帅宇文温很大机会能和尉迟惇同场,所以,有机会和对方同归于尽。尉迟家的实力太雄厚,宇文家要将其完全击败希望很渺茫,唯有用宇文温的命,换来尉迟家内讧导致局势逆转,风险极大,收益也很大。说到这里,王頍瞥了一眼宇文温,见其面色铁青,心中一叹:哎,果然此计不可行他本来就不认为宇文温会行此策略,之所以提出来,是为了衬托下一个计策,见其没有继续问,便说起中策。尉迟惇有很大的优势,所以灭陈之后立刻动手的几率不高,所以杞王宇文亮至少有一段时间可以布局,那么重中之重必须拿下江州总管职务。或者在尉迟惇动手前,要把江州牢牢控制住。控制了江州,就能把下游的军队挡在山南东大门外,这个时候,宇文家应该集中山南的优势兵力,向北进攻豫州总管府、洛州总管府。目标就是拿下洛阳,分担关中的压力,还要拿下荆州东北面的部分豫州地界,以做荆州和洛州联系通道的藩屏。待得收拾掉蜀地的席毗罗,在蒲津、洛阳、虎牢、方城、桐柏山、大别山、江州一线,同尉迟惇的军队对峙。换而言之,是略微扩大版的周国对齐国形势。是的,只能对峙,因为想要击败实力雄厚的尉迟家族,短期内是不可能的,王頍所献中策的最终目标,就是占据半壁江山,至于另一半,且徐图之。“且徐图之寡人以为,这样的难度也不小吧”宇文温捻着小胡须,若有所思,“江州还好,若要和尉迟惇争夺洛阳,恐怕即便能赢,也是惨胜。”“是的,尉迟家族实力太强,以杞王、杞王世子、大王现有的兵马,能够占有半壁江山已经很困难,遑论短期内击败对方。”但这只是其一,谋士这样献策,也是基于圆滑处事的原则,献三策说明谋士“多谋”,而主公采纳建议,待得计策成功,又能体现主公“善断”。谋士会做人,能让主公在属下面前显得英明,主公往后才会更加青睐这个谋士,此乃官场之道另一点,就是自我保护,毕竟不是每个谋士都能料事如神,提出三种策略给主公选,万一策略失败,谋士也好回避责任:上、中、下三策,你选了中策结果失败了,怪我咯宇文温好歹忍住吐槽的冲动,开口问道:“寡人以为,你方才所说,尉迟惇真要取而代之,那中策和下策莫非反了”“大王,并未相反,以尉迟惇如今的实力,他等得起”虽然有些偏题,但王頍还是解释起来,尉迟家族的实力很强,他们掌握的地方,就是当年齐国故地,兵精粮足,还有大规模的马匹来源。而且尉迟惇年富力强,完全有时间、有精力和宇文亮耗。用软刀子割肉的办法,将天子的羽翼剪除。但真要耗下去,却会出问题,因为宇文亮不会坐以待毙,甚至在隋国即将灭亡的时候,就想尽办法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文臣武将。这就存在一个变数。如果尉迟惇够果断,能在平定陈国、统一天下后,给出一段时间让军队休整然后翻脸,那些骑墙观望的人,很可能无法下决心对抗如日中天的尉迟家族。这些人会在两家的对决中保持观望,坐视宇文氏完蛋,然后成为新朝臣子。可一旦时间拖得太久,让宇文亮真的聚拢了一些实力派抱团取暖,到时候尉迟惇再动手,恐怕难度会骤然上升,万一又如东魏那样来个沙苑之败,到时候变数就多了。所以王頍认为,尉迟惇如果真有改朝换代的心思,选在陈国灭亡之后大概一年时间左右动手,是最稳妥的策略,拖上三年五载,虽然看上去更稳但变数也增加,所以是下策。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宇文温心里却没有任何波澜:“既如此,你的对策”“在下有上中下三策。”我去,又是上中下三策啊第二十六章 上中下续尉迟家和宇文家迟早有一天要决裂,作为实力处于下风的一方,宇文亮方面该采取何种对策王頍献出上、中、下三策。上策,派死士刺杀尉迟惇,只要尉迟惇一死,因为蜀王太妃王氏极度偏心的缘故,围绕谁来继任蜀王王位的问题,会导致尉迟家内讧,这就是尉迟家的一个弱点,也是宇文家反击成功的最大指望。尉迟惇应该会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平日里出行护卫肯定森严,那么刺杀尉迟惇的最佳人选,就是宇文温,当然,极有可能是和尉迟惇同归于尽。也就是说,这个计策需要宇文温用自己的生命,换回宇文家对尉迟家的绝好反击机会,只要顶住对方最初的进攻,进入对峙状态,那么尉迟家极有可能因为内讧而分裂,一如元魏时的尔朱家族那样,被逐个击破。如果成功,即便宇文温死去,但江山保住了,儿子们能够风风光光活下去。“呃行刺之事,你莫非以为尉迟惇不会提防”宇文温问道,王頍察觉到这位居然没任何反感之色,不由得心中一惊。不不会吧莫非你真的想过和尉迟惇同归于尽无意间窥破宇文温的心思,王頍一时间脑袋有些空白,不过他很快回过神来,开始分析行刺成功的可能。尉迟惇肯定会提防有人铤而走险行刺,即便是面对宇文温也不例外,但因为一个原因,却可能让其认为宇文温行刺的可能变小,因为这个原因是宇文温的软肋。王妃尉迟氏,就是宇文温的软肋,若尉迟家完蛋,恐怕尉迟氏和她为宇文温所生的儿子会被斩草除根。以尉迟惇的视角来看,宇文温若舍身行刺必然活不了,留下王妃尉迟氏和嫡子,一旦宇文家获胜,要将这孤儿寡母斩草除根,有谁会来护着没有即便宇文亮许下诺言,不对尉迟氏母子动手,可这种承诺能持续多久如果宇文温对尉迟氏情深,会舍得让其母子落到如此下场么综合各种消息来看,似乎西阳王夫妇真的感情不错,所以,宇文温极有可能不舍得。那么尉迟惇会认为宇文温行刺的可能性较低,反倒就此放松一些警惕,当然,如果宇文温够狠,确实可以伺机行刺,时机是什么陈国灭亡,大军班师,必然将陈国君臣带往邺城,献俘太庙,到时候行军元帅宇文温很大机会能和尉迟惇同场,所以,有机会和对方同归于尽。尉迟家的实力太雄厚,宇文家要将其完全击败希望很渺茫,唯有用宇文温的命,换来尉迟家内讧导致局势逆转,风险极大,收益也很大。说到这里,王頍瞥了一眼宇文温,见其面色铁青,心中一叹:哎,果然此计不可行他本来就不认为宇文温会行此策略,之所以提出来,是为了衬托下一个计策,见其没有继续问,便说起中策。尉迟惇有很大的优势,所以灭陈之后立刻动手的几率不高,所以杞王宇文亮至少有一段时间可以布局,那么重中之重必须拿下江州总管职务。或者在尉迟惇动手前,要把江州牢牢控制住。控制了江州,就能把下游的军队挡在山南东大门外,这个时候,宇文家应该集中山南的优势兵力,向北进攻豫州总管府、洛州总管府。目标就是拿下洛阳,分担关中的压力,还要拿下荆州东北面的部分豫州地界,以做荆州和洛州联系通道的藩屏。待得收拾掉蜀地的席毗罗,在蒲津、洛阳、虎牢、方城、桐柏山、大别山、江州一线,同尉迟惇的军队对峙。换而言之,是略微扩大版的周国对齐国形势。是的,只能对峙,因为想要击败实力雄厚的尉迟家族,短期内是不可能的,王頍所献中策的最终目标,就是占据半壁江山,至于另一半,且徐图之。“且徐图之寡人以为,这样的难度也不小吧”宇文温捻着小胡须,若有所思,“江州还好,若要和尉迟惇争夺洛阳,恐怕即便能赢,也是惨胜。”“是的,尉迟家族实力太强,以杞王、杞王世子、大王现有的兵马,能够占有半壁江山已经很困难,遑论短期内击败对方。”但这只是其一,谋士这样献策,也是基于圆滑处事的原则,献三策说明谋士“多谋”,而主公采纳建议,待得计策成功,又能体现主公“善断”。谋士会做人,能让主公在属下面前显得英明,主公往后才会更加青睐这个谋士,此乃官场之道另一点,就是自我保护,毕竟不是每个谋士都能料事如神,提出三种策略给主公选,万一策略失败,谋士也好回避责任:上、中、下三策,你选了中策结果失败了,怪我咯宇文温好歹忍住吐槽的冲动,开口问道:“寡人以为,你方才所说,尉迟惇真要取而代之,那中策和下策莫非反了”“大王,并未相反,以尉迟惇如今的实力,他等得起”虽然有些偏题,但王頍还是解释起来,尉迟家族的实力很强,他们掌握的地方,就是当年齐国故地,兵精粮足,还有大规模的马匹来源。而且尉迟惇年富力强,完全有时间、有精力和宇文亮耗。用软刀子割肉的办法,将天子的羽翼剪除。但真要耗下去,却会出问题,因为宇文亮不会坐以待毙,甚至在隋国即将灭亡的时候,就想尽办法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文臣武将。这就存在一个变数。如果尉迟惇够果断,能在平定陈国、统一天下后,给出一段时间让军队休整然后翻脸,那些骑墙观望的人,很可能无法下决心对抗如日中天的尉迟家族。这些人会在两家的对决中保持观望,坐视宇文氏完蛋,然后成为新朝臣子。可一旦时间拖得太久,让宇文亮真的聚拢了一些实力派抱团取暖,到时候尉迟惇再动手,恐怕难度会骤然上升,万一又如东魏那样来个沙苑之败,到时候变数就多了。所以王頍认为,尉迟惇如果真有改朝换代的心思,选在陈国灭亡之后大概一年时间左右动手,是最稳妥的策略,拖上三年五载,虽然看上去更稳但变数也增加,所以是下策。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宇文温心里却没有任何波澜:“既如此,你的对策”“在下有上中下三策。”我去,又是上中下三策啊第二十六章 上中下续尉迟家和宇文家迟早有一天要决裂,作为实力处于下风的一方,宇文亮方面该采取何种对策王頍献出上、中、下三策。上策,派死士刺杀尉迟惇,只要尉迟惇一死,因为蜀王太妃王氏极度偏心的缘故,围绕谁来继任蜀王王位的问题,会导致尉迟家内讧,这就是尉迟家的一个弱点,也是宇文家反击成功的最大指望。尉迟惇应该会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平日里出行护卫肯定森严,那么刺杀尉迟惇的最佳人选,就是宇文温,当然,极有可能是和尉迟惇同归于尽。也就是说,这个计策需要宇文温用自己的生命,换回宇文家对尉迟家的绝好反击机会,只要顶住对方最初的进攻,进入对峙状态,那么尉迟家极有可能因为内讧而分裂,一如元魏时的尔朱家族那样,被逐个击破。如果成功,即便宇文温死去,但江山保住了,儿子们能够风风光光活下去。“呃行刺之事,你莫非以为尉迟惇不会提防”宇文温问道,王頍察觉到这位居然没任何反感之色,不由得心中一惊。不不会吧莫非你真的想过和尉迟惇同归于尽无意间窥破宇文温的心思,王頍一时间脑袋有些空白,不过他很快回过神来,开始分析行刺成功的可能。尉迟惇肯定会提防有人铤而走险行刺,即便是面对宇文温也不例外,但因为一个原因,却可能让其认为宇文温行刺的可能变小,因为这个原因是宇文温的软肋。王妃尉迟氏,就是宇文温的软肋,若尉迟家完蛋,恐怕尉迟氏和她为宇文温所生的儿子会被斩草除根。以尉迟惇的视角来看,宇文温若舍身行刺必然活不了,留下王妃尉迟氏和嫡子,一旦宇文家获胜,要将这孤儿寡母斩草除根,有谁会来护着没有即便宇文亮许下诺言,不对尉迟氏母子动手,可这种承诺能持续多久如果宇文温对尉迟氏情深,会舍得让其母子落到如此下场么综合各种消息来看,似乎西阳王夫妇真的感情不错,所以,宇文温极有可能不舍得。那么尉迟惇会认为宇文温行刺的可能性较低,反倒就此放松一些警惕,当然,如果宇文温够狠,确实可以伺机行刺,时机是什么陈国灭亡,大军班师,必然将陈国君臣带往邺城,献俘太庙,到时候行军元帅宇文温很大机会能和尉迟惇同场,所以,有机会和对方同归于尽。尉迟家的实力太雄厚,宇文家要将其完全击败希望很渺茫,唯有用宇文温的命,换来尉迟家内讧导致局势逆转,风险极大,收益也很大。说到这里,王頍瞥了一眼宇文温,见其面色铁青,心中一叹:哎,果然此计不可行他本来就不认为宇文温会行此策略,之所以提出来,是为了衬托下一个计策,见其没有继续问,便说起中策。尉迟惇有很大的优势,所以灭陈之后立刻动手的几率不高,所以杞王宇文亮至少有一段时间可以布局,那么重中之重必须拿下江州总管职务。或者在尉迟惇动手前,要把江州牢牢控制住。控制了江州,就能把下游的军队挡在山南东大门外,这个时候,宇文家应该集中山南的优势兵力,向北进攻豫州总管府、洛州总管府。目标就是拿下洛阳,分担关中的压力,还要拿下荆州东北面的部分豫州地界,以做荆州和洛州联系通道的藩屏。待得收拾掉蜀地的席毗罗,在蒲津、洛阳、虎牢、方城、桐柏山、大别山、江州一线,同尉迟惇的军队对峙。换而言之,是略微扩大版的周国对齐国形势。是的,只能对峙,因为想要击败实力雄厚的尉迟家族,短期内是不可能的,王頍所献中策的最终目标,就是占据半壁江山,至于另一半,且徐图之。“且徐图之寡人以为,这样的难度也不小吧”宇文温捻着小胡须,若有所思,“江州还好,若要和尉迟惇争夺洛阳,恐怕即便能赢,也是惨胜。”“是的,尉迟家族实力太强,以杞王、杞王世子、大王现有的兵马,能够占有半壁江山已经很困难,遑论短期内击败对方。”但这只是其一,谋士这样献策,也是基于圆滑处事的原则,献三策说明谋士“多谋”,而主公采纳建议,待得计策成功,又能体现主公“善断”。谋士会做人,能让主公在属下面前显得英明,主公往后才会更加青睐这个谋士,此乃官场之道另一点,就是自我保护,毕竟不是每个谋士都能料事如神,提出三种策略给主公选,万一策略失败,谋士也好回避责任:上、中、下三策,你选了中策结果失败了,怪我咯宇文温好歹忍住吐槽的冲动,开口问道:“寡人以为,你方才所说,尉迟惇真要取而代之,那中策和下策莫非反了”“大王,并未相反,以尉迟惇如今的实力,他等得起”虽然有些偏题,但王頍还是解释起来,尉迟家族的实力很强,他们掌握的地方,就是当年齐国故地,兵精粮足,还有大规模的马匹来源。而且尉迟惇年富力强,完全有时间、有精力和宇文亮耗。用软刀子割肉的办法,将天子的羽翼剪除。但真要耗下去,却会出问题,因为宇文亮不会坐以待毙,甚至在隋国即将灭亡的时候,就想尽办法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文臣武将。这就存在一个变数。如果尉迟惇够果断,能在平定陈国、统一天下后,给出一段时间让军队休整然后翻脸,那些骑墙观望的人,很可能无法下决心对抗如日中天的尉迟家族。这些人会在两家的对决中保持观望,坐视宇文氏完蛋,然后成为新朝臣子。可一旦时间拖得太久,让宇文亮真的聚拢了一些实力派抱团取暖,到时候尉迟惇再动手,恐怕难度会骤然上升,万一又如东魏那样来个沙苑之败,到时候变数就多了。所以王頍认为,尉迟惇如果真有改朝换代的心思,选在陈国灭亡之后大概一年时间左右动手,是最稳妥的策略,拖上三年五载,虽然看上去更稳但变数也增加,所以是下策。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宇文温心里却没有任何波澜:“既如此,你的对策”“在下有上中下三策。”我去,又是上中下三策啊第二十六章 上中下续尉迟家和宇文家迟早有一天要决裂,作为实力处于下风的一方,宇文亮方面该采取何种对策王頍献出上、中、下三策。上策,派死士刺杀尉迟惇,只要尉迟惇一死,因为蜀王太妃王氏极度偏心的缘故,围绕谁来继任蜀王王位的问题,会导致尉迟家内讧,这就是尉迟家的一个弱点,也是宇文家反击成功的最大指望。尉迟惇应该会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平日里出行护卫肯定森严,那么刺杀尉迟惇的最佳人选,就是宇文温,当然,极有可能是和尉迟惇同归于尽。也就是说,这个计策需要宇文温用自己的生命,换回宇文家对尉迟家的绝好反击机会,只要顶住对方最初的进攻,进入对峙状态,那么尉迟家极有可能因为内讧而分裂,一如元魏时的尔朱家族那样,被逐个击破。如果成功,即便宇文温死去,但江山保住了,儿子们能够风风光光活下去。“呃行刺之事,你莫非以为尉迟惇不会提防”宇文温问道,王頍察觉到这位居然没任何反感之色,不由得心中一惊。不不会吧莫非你真的想过和尉迟惇同归于尽无意间窥破宇文温的心思,王頍一时间脑袋有些空白,不过他很快回过神来,开始分析行刺成功的可能。尉迟惇肯定会提防有人铤而走险行刺,即便是面对宇文温也不例外,但因为一个原因,却可能让其认为宇文温行刺的可能变小,因为这个原因是宇文温的软肋。王妃尉迟氏,就是宇文温的软肋,若尉迟家完蛋,恐怕尉迟氏和她为宇文温所生的儿子会被斩草除根。以尉迟惇的视角来看,宇文温若舍身行刺必然活不了,留下王妃尉迟氏和嫡子,一旦宇文家获胜,要将这孤儿寡母斩草除根,有谁会来护着没有即便宇文亮许下诺言,不对尉迟氏母子动手,可这种承诺能持续多久如果宇文温对尉迟氏情深,会舍得让其母子落到如此下场么综合各种消息来看,似乎西阳王夫妇真的感情不错,所以,宇文温极有可能不舍得。那么尉迟惇会认为宇文温行刺的可能性较低,反倒就此放松一些警惕,当然,如果宇文温够狠,确实可以伺机行刺,时机是什么陈国灭亡,大军班师,必然将陈国君臣带往邺城,献俘太庙,到时候行军元帅宇文温很大机会能和尉迟惇同场,所以,有机会和对方同归于尽。尉迟家的实力太雄厚,宇文家要将其完全击败希望很渺茫,唯有用宇文温的命,换来尉迟家内讧导致局势逆转,风险极大,收益也很大。说到这里,王頍瞥了一眼宇文温,见其面色铁青,心中一叹:哎,果然此计不可行他本来就不认为宇文温会行此策略,之所以提出来,是为了衬托下一个计策,见其没有继续问,便说起中策。尉迟惇有很大的优势,所以灭陈之后立刻动手的几率不高,所以杞王宇文亮至少有一段时间可以布局,那么重中之重必须拿下江州总管职务。或者在尉迟惇动手前,要把江州牢牢控制住。控制了江州,就能把下游的军队挡在山南东大门外,这个时候,宇文家应该集中山南的优势兵力,向北进攻豫州总管府、洛州总管府。目标就是拿下洛阳,分担关中的压力,还要拿下荆州东北面的部分豫州地界,以做荆州和洛州联系通道的藩屏。待得收拾掉蜀地的席毗罗,在蒲津、洛阳、虎牢、方城、桐柏山、大别山、江州一线,同尉迟惇的军队对峙。换而言之,是略微扩大版的周国对齐国形势。是的,只能对峙,因为想要击败实力雄厚的尉迟家族,短期内是不可能的,王頍所献中策的最终目标,就是占据半壁江山,至于另一半,且徐图之。“且徐图之寡人以为,这样的难度也不小吧”宇文温捻着小胡须,若有所思,“江州还好,若要和尉迟惇争夺洛阳,恐怕即便能赢,也是惨胜。”“是的,尉迟家族实力太强,以杞王、杞王世子、大王现有的兵马,能够占有半壁江山已经很困难,遑论短期内击败对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