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66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665(1 / 1)

d第九十一章 债券钱不够花,那就得借,但借钱是要还的,如果一开始就明说这钱不还,那就是募捐,然而以宇文温的身份提出募捐,很容易让人产生误会。首先,别人会以为宇文温是逼捐,毕竟西阳王在山南都可以横着走,开口“请”大家捐钱,谁敢不捐捐多少是能力问题,捐不捐是态度问题,只要稍有眼色的人,肯定或多或少都要捐一些,所以要募集足够的钱粮修栈道不是问题。问题是真这么大大咧咧搞募捐,宇文温的名声从此就臭了:独脚铜人之前让大家发财,原来是如同养猪般,等长肥了就杀猪过年独脚铜人缺钱花就让我们募捐,今天是修栈道,明天呢其实宇文温之前已经举办过募捐,岭南道行军出征前,就有黄州大户、商贾踊跃捐钱捐物;后来修整江州至广州驿道以及大庾岭道时,亦有大户踊跃捐钱捐物。为何那时候宇文温的名声不臭呢因为意义不一样。岭南道行军出征,将士大多是黄州以及山南子弟,大家捐钱捐物,除了拥护官府也是尽了乡亲之情;修整驿道,惠及沿途百姓,而大庾岭道,是往来大庾岭南北的要道,是件惠及子孙后代的好事。所以宇文温为这两件事募捐,大家没有话说,可浈阳峡通水路,栈道有最好没有也不至于交通阻断,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没有利益触动,可修可不修。宇文温要搞募捐修栈道,诸如李方等人必然是大力支持,可普通人心里难免犯嘀咕,会觉得莫非西阳王借着做工程的机会搞贪污况且若要短期内修好浈阳峡,资金来源势必要以募捐所得为主,数额极其巨大,大家的心态也完全不同,必然有人会担心宇文温尝到了募捐敛财的甜头,往后各种名目就来了。不捐不行,捐少了也不行,这不是把大家当做肥猪么所以如何的体面弄到钱,是宇文温要考虑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放心,最好是有偿的借钱而不是无偿的募捐。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以宇文温如今的信用,要借钱是肯定能借到钱,但问题随之而来,他真要向大户们借钱,会是个双输的局面。首先,身为宗室郡王,有食邑有俸禄有产业,居然窘迫到要向地位卑微的商贾借钱,这种行为让朝廷的脸往哪里搁让杞王的脸往哪里搁可能会有一种议论泛起:是不是有哪个奸商下套,让堂堂郡王欠下高利贷,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不杀个人头滚滚,朝廷的威严何在其次,这些借钱给西阳王的商贾,看起来蛮有钱的嘛,既然如此,官府正好缺钱,你们也借出一些钱救救急呗这年头商贾的地位明面上比较低,所以有钱的商贾太招摇,很容易招来大祸,因此以上两种情况都有极大概率发生,故而宇文温要低调筹措资金。如果搞募捐容易被人误解,那么如何筹措资金好办按照喜闻乐见的套路来做,就应该发行债券,有此利器,所有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债券,一般是政府、金融机构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并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债券的本质是债的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力,债券购买者或投资者与发行者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发行人即债务人,投资者债券购买者即债权人。有了在西阳城广受欢迎的流通券作为铺垫,如果宇文温发行债券,其信用会很好,不会无人问津,这样一来,资金的问题就能用体面的借钱办法解决了。具体操作当然要规划一番,不过大致的过程,宇文温已经立刻脑补出来:为修建浈阳峡栈道而发行的债券,以三年为期,利息百分之五,每年付息一次,三年结清。债券的本金和利息如何偿还靠浈阳峡栈道的通行税,加上当地官府每年的赋税收入盈余来还。如果广州总管府的赋税盈余充足,并且通过浈阳峡北上的商队、行人足够多,还清债务是没问题的,即便亏损,也不会亏太多。想到这里,宇文温顿时来了精神,发行债券可是筹措资金的好办法,那么他若真要发行债券,成功的可行性很大,也免得被人诟病“逼捐”或者郡王借钱有辱朝廷尊严。债券可以公开发行,平民百姓只要愿意并且有钱就可以认购,并不限定于大户人家或者商贾,这样既可以避免大户们有“露富招灾”的顾虑,也能消除对方有“西阳王把我们当肥猪”的疑虑。谁来发行债券官府是不行的,因为信用达不到那个高度,所以只有发行过流通券的日兴昌柜坊,才有足够的信誉让大家相信债券能够兑现。也就是说,发行债券的全过程,由日兴昌柜坊用信誉做担保,而偿还本金和利息则由广州总管府负责。宇文温是日兴昌的幕后大东家,所以发行债券的事情操作起来很方便,他也有足够的信心让债券销售大半,不怕广州总管府不偿还债务。但有一个关键问题:靠浈阳峡栈道的税收连带广州总管府的赋税盈余,三年内真能偿还债券的本金和利息么按债券面值一百万贯计,利息且不算,三年到期的债券要偿还一百万贯,意味着栈道每年通行税、以及官府的赋税收入盈余合在一起,要还的债折价超过三十三万贯。未来的广州总管府,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届时能有多少盈余来还债,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乐观点估计,官府每年的赋税盈余能支付三分之二债务,也就是二十二万贯,剩下十一万贯靠栈道的通行税补,假设栈道全年有三百六十天能够通行,每天收的税取整后至少不能低于三百贯。光靠收行人的过路税哪里收得上这么多,所以大头是商队的过路税,然而每天收税三百贯,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原一个交通要道上的关隘,按照正常的税率收关隘税,一年下来能收上来的税,大概在一千贯到三千贯之间浮动,那还是在人、货流量大的地方。浈阳峡栈道的人、货流量,短时间内不可能有那么多,何以能够十天内便收到别人一年才能收完的税额即便只发行五十万贯的债券,偿还本金和利息的压力一样巨大,除非债券延长期限,然而三年的期限已经是极限,再长的话,恐怕很多潜在购买者会望而却步。如果靠着赋税盈余和通行税无法如期偿还,由此造成的亏空,还得靠始作俑者宇文温想办法补,所以折腾来折腾去,发行债券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这只是经济账,日兴昌柜坊发行债券为官府筹措资金,必然会引来上位者的注意,一旦朝廷要委托日兴昌发行债券应急,日后还不上怎么办宇文温可以撒泼打滚不理朝中那些牛鬼蛇神,可若是杞王宇文亮缺钱,让他以大局为重,要日兴昌发行债券筹措资金,日后因故无法及时偿还,那该怎么办日兴昌柜坊的信用,就是宇文温的信用,他花了数年才好不容易建立起来,而要毁掉这得来不易的信用却很容易,一旦让上位者知道发行债券可以轻松筹措资金,日兴昌极有可能沦为夜壶,用完就扔。而身为棋子的宇文温,恐怕无力阻止这种情况发生。信用一旦受损,再想恢复就是难上加难,所以他不想为了个浈阳峡栈道,引来一群饿狼把日兴昌柜坊毁了。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宇文温无奈的得出一个结论:发行债券筹措资金修栈道的想法,一旦付诸实施,风险极高、后患无穷。越想越精神,宇文温在榻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看着蚊帐喃喃自语:“发行债券不好办,果然还是要搞花样募捐么”第九十二章 大招夜深人静,官署后院,寝室里杨济酣然入睡,因为如今身兼权广州总管及刺史之职,所以他搬到官署住宿,方便平日处理公务。寝室的摆设很简朴,除了生活必需品,没有多少彰显排场的物品,这一点倒是和西阳王宇文温的临时住所差不多。然而宇文温不是苦行僧,当然会享受,但通常只是在府里才对起居讲究些,而杨济无论在哪里都不怎么强调享受,这和他的“身世”有关。莫名其妙来到这个时代,来自明末的杨济,一直无法认同这个世界,所以即便他以“强练”之名游走于长安权贵圈,不缺来钱的门路,却如同一个乞丐。平日里寄住各地佛寺,喜欢四处拜访,闲暇时帮忙王公贵族建造邸第,得了钱粮后除了留下自己所需之外,悉数赠与贫苦人家。他不认同这个世界,所以一直是以旁观者的心态行走于世,静静地看着史书上记载的事件逐一发生,静静地看着悲欢离合一次次上演。这个世界的所有事情都与他无关,直到遇见“重生”的宇文温,一切都变了。躺在榻上的杨济忽然睁开眼,探手往枕头底下的防身短刀摸去,即便是熟睡中,他也听见了外面响起的轻微脚步声,立刻做出了反应。抽出带鞘短刀,悄无声息钻出蚊帐,猫着腰来到房间另一角,屏气息声倾听者房间外动静。官署有士兵值守,后院有人值夜,但对于杨济来说这不是放松警惕的理由,所谓日防夜防家贼难防,他行事无愧于心,但难免招惹小人,如今有人蹑手蹑脚靠近,这样的举动太过奇怪所以不得不防。当年独来独往惯了,防人之心必须有,这世上险恶的不是妖魔鬼怪而是人,所以他时刻提防有蟊贼要谋财害命。即便是睡觉时也要竖着耳朵,这种习惯已经养成就难以改变,杨济静静地等着脚步声向房门靠近,手中短刀慢慢出鞘。“总管,总管”低呼声响起,是杨济熟悉的声音,那是他的侍从,实际上是从军中抽调而来,不过杨济没有贸然回应,只是静静听着。又有脚步声响起,似乎有几个人走进院中,片刻后窃窃私语响起,杨济的听力很好,从中听出另一个熟悉的声音,他收刀入鞘,慢慢起身走到榻边然后问道:“外面何事。”“总管,是大王来了。”“请大王稍待片刻。”杨济确实听见宇文温的声音,穿好衣服后打开房门,却见身着常服的宇文温在院内抬头看月亮,见他出门,宇文温笑道:“啊,杨总管,寡人深夜来访,叨扰了。”“大王,何事如此急切”“入内再说哎,到书房说吧。”“大王既然来了,如不嫌弃,就请房内详谈。”宇文温若无其事的凑过来,低声问:“呃,冼娘子在内,寡人不好打扰吧。”杨济闻言面色一紧,低声解释:“大王下官一直独居此处,与冼娘子清清白白”“清什么清,白什么行了,进去说话”侍从点起油灯后告退,房间内只剩下宇文温和杨济两人,宇文温大概说明来意,方才他在下榻处辗转反侧睡不着,满脑子想的都是筹措资金修栈道之事,心烦之际索性来找杨济商量商量。“寡人想过,募捐一事无论怎么操作,都难免让人诟病,所以尽量选择借钱来筹措资金,但是这也有难处,所以想听听你的意见。”开场白过后,宇文温把他原本的想法,包括发行债券的计划都说了一遍,杨济从睡梦中惊醒,一时间跟不上宇文温的思路,转出去洗了把脸,借机酝酿酝酿,再回来时已经有了主意。“大王,值此多事之秋,确实应该把手头上的钱粮,用在养兵练兵上,毕竟只有站稳脚跟,宏图大略才有施展的余地,所以下官以为,大王真要修栈道,确实应该举债而不是自己出钱。”“问题在于,这钱是怎么个借法,既能避免被人诟病,也要规避风险,省得日后资金周转不过来,导致名誉扫地。”杨济不紧不慢的说着,其实关于这件事,他早已有自己的想法,只是觉得宇文温向来主意多,不如让其想出个两全其美之策,如今对方深夜来访寻求帮助,那他就献丑了。做好铺垫,杨济切入主题:“大王,可记得开中法”“开中法”宇文温闻言一愣,片刻后面露喜色:“寡人为何就没想到呢”开中法,又称开中制,源于宋代,到明代中前期时,多在边地实施,开中法之目的,是要让商人运粮到边地,解决边军的军粮供应问题,作为报酬,官府按商人所运粮食的重量发放盐引。商人凭着盐引到产盐地购买食盐,自行贩卖获利,官府解决了边军粮食问题,商人得以购买暴利的食盐,是为一举两得。开中法可分为报中﹑守支﹑市易三个步骤,报中是盐商按照官府的招商榜文所要求,把粮食运到指定的边防地区粮仓,向官府换取盐引。守支是盐商换取盐引后﹐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守候支盐﹔市易是盐商把得到的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开中法于明初洪武年间在山西率先实行,然后迅速推广到全国,永乐以后,开中的内容逐渐由纳米中盐、纳钞中盐、繁衍为纳铁中盐、纳棉布中盐、纳麦中盐、纳马中盐等十余种方式。开中法是以盐作为物资交换的重要媒介,不但使山西商人一跃而起称雄商界,也带动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对明朝前期边地粮储、盐业、商贸产生了重要作用。用现代而身为棋子的宇文温,恐怕无力阻止这种情况发生。信用一旦受损,再想恢复就是难上加难,所以他不想为了个浈阳峡栈道,引来一群饿狼把日兴昌柜坊毁了。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宇文温无奈的得出一个结论:发行债券筹措资金修栈道的想法,一旦付诸实施,风险极高、后患无穷。越想越精神,宇文温在榻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看着蚊帐喃喃自语:“发行债券不好办,果然还是要搞花样募捐么”第九十二章 大招夜深人静,官署后院,寝室里杨济酣然入睡,因为如今身兼权广州总管及刺史之职,所以他搬到官署住宿,方便平日处理公务。寝室的摆设很简朴,除了生活必需品,没有多少彰显排场的物品,这一点倒是和西阳王宇文温的临时住所差不多。然而宇文温不是苦行僧,当然会享受,但通常只是在府里才对起居讲究些,而杨济无论在哪里都不怎么强调享受,这和他的“身世”有关。莫名其妙来到这个时代,来自明末的杨济,一直无法认同这个世界,所以即便他以“强练”之名游走于长安权贵圈,不缺来钱的门路,却如同一个乞丐。平日里寄住各地佛寺,喜欢四处拜访,闲暇时帮忙王公贵族建造邸第,得了钱粮后除了留下自己所需之外,悉数赠与贫苦人家。他不认同这个世界,所以一直是以旁观者的心态行走于世,静静地看着史书上记载的事件逐一发生,静静地看着悲欢离合一次次上演。这个世界的所有事情都与他无关,直到遇见“重生”的宇文温,一切都变了。躺在榻上的杨济忽然睁开眼,探手往枕头底下的防身短刀摸去,即便是熟睡中,他也听见了外面响起的轻微脚步声,立刻做出了反应。抽出带鞘短刀,悄无声息钻出蚊帐,猫着腰来到房间另一角,屏气息声倾听者房间外动静。官署有士兵值守,后院有人值夜,但对于杨济来说这不是放松警惕的理由,所谓日防夜防家贼难防,他行事无愧于心,但难免招惹小人,如今有人蹑手蹑脚靠近,这样的举动太过奇怪所以不得不防。当年独来独往惯了,防人之心必须有,这世上险恶的不是妖魔鬼怪而是人,所以他时刻提防有蟊贼要谋财害命。即便是睡觉时也要竖着耳朵,这种习惯已经养成就难以改变,杨济静静地等着脚步声向房门靠近,手中短刀慢慢出鞘。“总管,总管”低呼声响起,是杨济熟悉的声音,那是他的侍从,实际上是从军中抽调而来,不过杨济没有贸然回应,只是静静听着。又有脚步声响起,似乎有几个人走进院中,片刻后窃窃私语响起,杨济的听力很好,从中听出另一个熟悉的声音,他收刀入鞘,慢慢起身走到榻边然后问道:“外面何事。”“总管,是大王来了。”“请大王稍待片刻。”杨济确实听见宇文温的声音,穿好衣服后打开房门,却见身着常服的宇文温在院内抬头看月亮,见他出门,宇文温笑道:“啊,杨总管,寡人深夜来访,叨扰了。”“大王,何事如此急切”“入内再说哎,到书房说吧。”“大王既然来了,如不嫌弃,就请房内详谈。”宇文温若无其事的凑过来,低声问:“呃,冼娘子在内,寡人不好打扰吧。”杨济闻言面色一紧,低声解释:“大王下官一直独居此处,与冼娘子清清白白”“清什么清,白什么行了,进去说话”侍从点起油灯后告退,房间内只剩下宇文温和杨济两人,宇文温大概说明来意,方才他在下榻处辗转反侧睡不着,满脑子想的都是筹措资金修栈道之事,心烦之际索性来找杨济商量商量。“寡人想过,募捐一事无论怎么操作,都难免让人诟病,所以尽量选择借钱来筹措资金,但是这也有难处,所以想听听你的意见。”开场白过后,宇文温把他原本的想法,包括发行债券的计划都说了一遍,杨济从睡梦中惊醒,一时间跟不上宇文温的思路,转出去洗了把脸,借机酝酿酝酿,再回来时已经有了主意。“大王,值此多事之秋,确实应该把手头上的钱粮,用在养兵练兵上,毕竟只有站稳脚跟,宏图大略才有施展的余地,所以下官以为,大王真要修栈道,确实应该举债而不是自己出钱。”“问题在于,这钱是怎么个借法,既能避免被人诟病,也要规避风险,省得日后资金周转不过来,导致名誉扫地。”杨济不紧不慢的说着,其实关于这件事,他早已有自己的想法,只是觉得宇文温向来主意多,不如让其想出个两全其美之策,如今对方深夜来访寻求帮助,那他就献丑了。做好铺垫,杨济切入主题:“大王,可记得开中法”“开中法”宇文温闻言一愣,片刻后面露喜色:“寡人为何就没想到呢”开中法,又称开中制,源于宋代,到明代中前期时,多在边地实施,开中法之目的,是要让商人运粮到边地,解决边军的军粮供应问题,作为报酬,官府按商人所运粮食的重量发放盐引。商人凭着盐引到产盐地购买食盐,自行贩卖获利,官府解决了边军粮食问题,商人得以购买暴利的食盐,是为一举两得。开中法可分为报中﹑守支﹑市易三个步骤,报中是盐商按照官府的招商榜文所要求,把粮食运到指定的边防地区粮仓,向官府换取盐引。守支是盐商换取盐引后﹐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守候支盐﹔市易是盐商把得到的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开中法于明初洪武年间在山西率先实行,然后迅速推广到全国,永乐以后,开中的内容逐渐由纳米中盐、纳钞中盐、繁衍为纳铁中盐、纳棉布中盐、纳麦中盐、纳马中盐等十余种方式。开中法是以盐作为物资交换的重要媒介,不但使山西商人一跃而起称雄商界,也带动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对明朝前期边地粮储、盐业、商贸产生了重要作用。用现代而身为棋子的宇文温,恐怕无力阻止这种情况发生。信用一旦受损,再想恢复就是难上加难,所以他不想为了个浈阳峡栈道,引来一群饿狼把日兴昌柜坊毁了。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宇文温无奈的得出一个结论:发行债券筹措资金修栈道的想法,一旦付诸实施,风险极高、后患无穷。越想越精神,宇文温在榻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看着蚊帐喃喃自语:“发行债券不好办,果然还是要搞花样募捐么”第九十二章 大招夜深人静,官署后院,寝室里杨济酣然入睡,因为如今身兼权广州总管及刺史之职,所以他搬到官署住宿,方便平日处理公务。寝室的摆设很简朴,除了生活必需品,没有多少彰显排场的物品,这一点倒是和西阳王宇文温的临时住所差不多。然而宇文温不是苦行僧,当然会享受,但通常只是在府里才对起居讲究些,而杨济无论在哪里都不怎么强调享受,这和他的“身世”有关。莫名其妙来到这个时代,来自明末的杨济,一直无法认同这个世界,所以即便他以“强练”之名游走于长安权贵圈,不缺来钱的门路,却如同一个乞丐。平日里寄住各地佛寺,喜欢四处拜访,闲暇时帮忙王公贵族建造邸第,得了钱粮后除了留下自己所需之外,悉数赠与贫苦人家。他不认同这个世界,所以一直是以旁观者的心态行走于世,静静地看着史书上记载的事件逐一发生,静静地看着悲欢离合一次次上演。这个世界的所有事情都与他无关,直到遇见“重生”的宇文温,一切都变了。躺在榻上的杨济忽然睁开眼,探手往枕头底下的防身短刀摸去,即便是熟睡中,他也听见了外面响起的轻微脚步声,立刻做出了反应。抽出带鞘短刀,悄无声息钻出蚊帐,猫着腰来到房间另一角,屏气息声倾听者房间外动静。官署有士兵值守,后院有人值夜,但对于杨济来说这不是放松警惕的理由,所谓日防夜防家贼难防,他行事无愧于心,但难免招惹小人,如今有人蹑手蹑脚靠近,这样的举动太过奇怪所以不得不防。当年独来独往惯了,防人之心必须有,这世上险恶的不是妖魔鬼怪而是人,所以他时刻提防有蟊贼要谋财害命。即便是睡觉时也要竖着耳朵,这种习惯已经养成就难以改变,杨济静静地等着脚步声向房门靠近,手中短刀慢慢出鞘。“总管,总管”低呼声响起,是杨济熟悉的声音,那是他的侍从,实际上是从军中抽调而来,不过杨济没有贸然回应,只是静静听着。又有脚步声响起,似乎有几个人走进院中,片刻后窃窃私语响起,杨济的听力很好,从中听出另一个熟悉的声音,他收刀入鞘,慢慢起身走到榻边然后问道:“外面何事。”“总管,是大王来了。”“请大王稍待片刻。”杨济确实听见宇文温的声音,穿好衣服后打开房门,却见身着常服的宇文温在院内抬头看月亮,见他出门,宇文温笑道:“啊,杨总管,寡人深夜来访,叨扰了。”“大王,何事如此急切”“入内再说哎,到书房说吧。”“大王既然来了,如不嫌弃,就请房内详谈。”宇文温若无其事的凑过来,低声问:“呃,冼娘子在内,寡人不好打扰吧。”杨济闻言面色一紧,低声解释:“大王下官一直独居此处,与冼娘子清清白白”“清什么清,白什么行了,进去说话”侍从点起油灯后告退,房间内只剩下宇文温和杨济两人,宇文温大概说明来意,方才他在下榻处辗转反侧睡不着,满脑子想的都是筹措资金修栈道之事,心烦之际索性来找杨济商量商量。“寡人想过,募捐一事无论怎么操作,都难免让人诟病,所以尽量选择借钱来筹措资金,但是这也有难处,所以想听听你的意见。”开场白过后,宇文温把他原本的想法,包括发行债券的计划都说了一遍,杨济从睡梦中惊醒,一时间跟不上宇文温的思路,转出去洗了把脸,借机酝酿酝酿,再回来时已经有了主意。“大王,值此多事之秋,确实应该把手头上的钱粮,用在养兵练兵上,毕竟只有站稳脚跟,宏图大略才有施展的余地,所以下官以为,大王真要修栈道,确实应该举债而不是自己出钱。”“问题在于,这钱是怎么个借法,既能避免被人诟病,也要规避风险,省得日后资金周转不过来,导致名誉扫地。”杨济不紧不慢的说着,其实关于这件事,他早已有自己的想法,只是觉得宇文温向来主意多,不如让其想出个两全其美之策,如今对方深夜来访寻求帮助,那他就献丑了。做好铺垫,杨济切入主题:“大王,可记得开中法”“开中法”宇文温闻言一愣,片刻后面露喜色:“寡人为何就没想到呢”开中法,又称开中制,源于宋代,到明代中前期时,多在边地实施,开中法之目的,是要让商人运粮到边地,解决边军的军粮供应问题,作为报酬,官府按商人所运粮食的重量发放盐引。商人凭着盐引到产盐地购买食盐,自行贩卖获利,官府解决了边军粮食问题,商人得以购买暴利的食盐,是为一举两得。开中法可分为报中﹑守支﹑市易三个步骤,报中是盐商按照官府的招商榜文所要求,把粮食运到指定的边防地区粮仓,向官府换取盐引。守支是盐商换取盐引后﹐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守候支盐﹔市易是盐商把得到的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开中法于明初洪武年间在山西率先实行,然后迅速推广到全国,永乐以后,开中的内容逐渐由纳米中盐、纳钞中盐、繁衍为纳铁中盐、纳棉布中盐、纳麦中盐、纳马中盐等十余种方式。开中法是以盐作为物资交换的重要媒介,不但使山西商人一跃而起称雄商界,也带动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对明朝前期边地粮储、盐业、商贸产生了重要作用。用现代而身为棋子的宇文温,恐怕无力阻止这种情况发生。信用一旦受损,再想恢复就是难上加难,所以他不想为了个浈阳峡栈道,引来一群饿狼把日兴昌柜坊毁了。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宇文温无奈的得出一个结论:发行债券筹措资金修栈道的想法,一旦付诸实施,风险极高、后患无穷。越想越精神,宇文温在榻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看着蚊帐喃喃自语:“发行债券不好办,果然还是要搞花样募捐么”第九十二章 大招夜深人静,官署后院,寝室里杨济酣然入睡,因为如今身兼权广州总管及刺史之职,所以他搬到官署住宿,方便平日处理公务。寝室的摆设很简朴,除了生活必需品,没有多少彰显排场的物品,这一点倒是和西阳王宇文温的临时住所差不多。然而宇文温不是苦行僧,当然会享受,但通常只是在府里才对起居讲究些,而杨济无论在哪里都不怎么强调享受,这和他的“身世”有关。莫名其妙来到这个时代,来自明末的杨济,一直无法认同这个世界,所以即便他以“强练”之名游走于长安权贵圈,不缺来钱的门路,却如同一个乞丐。平日里寄住各地佛寺,喜欢四处拜访,闲暇时帮忙王公贵族建造邸第,得了钱粮后除了留下自己所需之外,悉数赠与贫苦人家。他不认同这个世界,所以一直是以旁观者的心态行走于世,静静地看着史书上记载的事件逐一发生,静静地看着悲欢离合一次次上演。这个世界的所有事情都与他无关,直到遇见“重生”的宇文温,一切都变了。躺在榻上的杨济忽然睁开眼,探手往枕头底下的防身短刀摸去,即便是熟睡中,他也听见了外面响起的轻微脚步声,立刻做出了反应。抽出带鞘短刀,悄无声息钻出蚊帐,猫着腰来到房间另一角,屏气息声倾听者房间外动静。官署有士兵值守,后院有人值夜,但对于杨济来说这不是放松警惕的理由,所谓日防夜防家贼难防,他行事无愧于心,但难免招惹小人,如今有人蹑手蹑脚靠近,这样的举动太过奇怪所以不得不防。当年独来独往惯了,防人之心必须有,这世上险恶的不是妖魔鬼怪而是人,所以他时刻提防有蟊贼要谋财害命。即便是睡觉时也要竖着耳朵,这种习惯已经养成就难以改变,杨济静静地等着脚步声向房门靠近,手中短刀慢慢出鞘。“总管,总管”低呼声响起,是杨济熟悉的声音,那是他的侍从,实际上是从军中抽调而来,不过杨济没有贸然回应,只是静静听着。又有脚步声响起,似乎有几个人走进院中,片刻后窃窃私语响起,杨济的听力很好,从中听出另一个熟悉的声音,他收刀入鞘,慢慢起身走到榻边然后问道:“外面何事。”“总管,是大王来了。”“请大王稍待片刻。”杨济确实听见宇文温的声音,穿好衣服后打开房门,却见身着常服的宇文温在院内抬头看月亮,见他出门,宇文温笑道:“啊,杨总管,寡人深夜来访,叨扰了。”“大王,何事如此急切”“入内再说哎,到书房说吧。”“大王既然来了,如不嫌弃,就请房内详谈。”宇文温若无其事的凑过来,低声问:“呃,冼娘子在内,寡人不好打扰吧。”杨济闻言面色一紧,低声解释:“大王下官一直独居此处,与冼娘子清清白白”“清什么清,白什么行了,进去说话”侍从点起油灯后告退,房间内只剩下宇文温和杨济两人,宇文温大概说明来意,方才他在下榻处辗转反侧睡不着,满脑子想的都是筹措资金修栈道之事,心烦之际索性来找杨济商量商量。“寡人想过,募捐一事无论怎么操作,都难免让人诟病,所以尽量选择借钱来筹措资金,但是这也有难处,所以想听听你的意见。”开场白过后,宇文温把他原本的想法,包括发行债券的计划都说了一遍,杨济从睡梦中惊醒,一时间跟不上宇文温的思路,转出去洗了把脸,借机酝酿酝酿,再回来时已经有了主意。“大王,值此多事之秋,确实应该把手头上的钱粮,用在养兵练兵上,毕竟只有站稳脚跟,宏图大略才有施展的余地,所以下官以为,大王真要修栈道,确实应该举债而不是自己出钱。”“问题在于,这钱是怎么个借法,既能避免被人诟病,也要规避风险,省得日后资金周转不过来,导致名誉扫地。”杨济不紧不慢的说着,其实关于这件事,他早已有自己的想法,只是觉得宇文温向来主意多,不如让其想出个两全其美之策,如今对方深夜来访寻求帮助,那他就献丑了。做好铺垫,杨济切入主题:“大王,可记得开中法”“开中法”宇文温闻言一愣,片刻后面露喜色:“寡人为何就没想到呢”开中法,又称开中制,源于宋代,到明代中前期时,多在边地实施,开中法之目的,是要让商人运粮到边地,解决边军的军粮供应问题,作为报酬,官府按商人所运粮食的重量发放盐引。商人凭着盐引到产盐地购买食盐,自行贩卖获利,官府解决了边军粮食问题,商人得以购买暴利的食盐,是为一举两得。开中法可分为报中﹑守支﹑市易三个步骤,报中是盐商按照官府的招商榜文所要求,把粮食运到指定的边防地区粮仓,向官府换取盐引。守支是盐商换取盐引后﹐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守候支盐﹔市易是盐商把得到的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开中法于明初洪武年间在山西率先实行,然后迅速推广到全国,永乐以后,开中的内容逐渐由纳米中盐、纳钞中盐、繁衍为纳铁中盐、纳棉布中盐、纳麦中盐、纳马中盐等十余种方式。开中法是以盐作为物资交换的重要媒介,不但使山西商人一跃而起称雄商界,也带动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对明朝前期边地粮储、盐业、商贸产生了重要作用。用现代而身为棋子的宇文温,恐怕无力阻止这种情况发生。信用一旦受损,再想恢复就是难上加难,所以他不想为了个浈阳峡栈道,引来一群饿狼把日兴昌柜坊毁了。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宇文温无奈的得出一个结论:发行债券筹措资金修栈道的想法,一旦付诸实施,风险极高、后患无穷。越想越精神,宇文温在榻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看着蚊帐喃喃自语:“发行债券不好办,果然还是要搞花样募捐么”第九十二章 大招夜深人静,官署后院,寝室里杨济酣然入睡,因为如今身兼权广州总管及刺史之职,所以他搬到官署住宿,方便平日处理公务。寝室的摆设很简朴,除了生活必需品,没有多少彰显排场的物品,这一点倒是和西阳王宇文温的临时住所差不多。然而宇文温不是苦行僧,当然会享受,但通常只是在府里才对起居讲究些,而杨济无论在哪里都不怎么强调享受,这和他的“身世”有关。莫名其妙来到这个时代,来自明末的杨济,一直无法认同这个世界,所以即便他以“强练”之名游走于长安权贵圈,不缺来钱的门路,却如同一个乞丐。平日里寄住各地佛寺,喜欢四处拜访,闲暇时帮忙王公贵族建造邸第,得了钱粮后除了留下自己所需之外,悉数赠与贫苦人家。他不认同这个世界,所以一直是以旁观者的心态行走于世,静静地看着史书上记载的事件逐一发生,静静地看着悲欢离合一次次上演。这个世界的所有事情都与他无关,直到遇见“重生”的宇文温,一切都变了。躺在榻上的杨济忽然睁开眼,探手往枕头底下的防身短刀摸去,即便是熟睡中,他也听见了外面响起的轻微脚步声,立刻做出了反应。抽出带鞘短刀,悄无声息钻出蚊帐,猫着腰来到房间另一角,屏气息声倾听者房间外动静。官署有士兵值守,后院有人值夜,但对于杨济来说这不是放松警惕的理由,所谓日防夜防家贼难防,他行事无愧于心,但难免招惹小人,如今有人蹑手蹑脚靠近,这样的举动太过奇怪所以不得不防。当年独来独往惯了,防人之心必须有,这世上险恶的不是妖魔鬼怪而是人,所以他时刻提防有蟊贼要谋财害命。即便是睡觉时也要竖着耳朵,这种习惯已经养成就难以改变,杨济静静地等着脚步声向房门靠近,手中短刀慢慢出鞘。“总管,总管”低呼声响起,是杨济熟悉的声音,那是他的侍从,实际上是从军中抽调而来,不过杨济没有贸然回应,只是静静听着。又有脚步声响起,似乎有几个人走进院中,片刻后窃窃私语响起,杨济的听力很好,从中听出另一个熟悉的声音,他收刀入鞘,慢慢起身走到榻边然后问道:“外面何事。”“总管,是大王来了。”“请大王稍待片刻。”杨济确实听见宇文温的声音,穿好衣服后打开房门,却见身着常服的宇文温在院内抬头看月亮,见他出门,宇文温笑道:“啊,杨总管,寡人深夜来访,叨扰了。”“大王,何事如此急切”“入内再说哎,到书房说吧。”“大王既然来了,如不嫌弃,就请房内详谈。”宇文温若无其事的凑过来,低声问:“呃,冼娘子在内,寡人不好打扰吧。”杨济闻言面色一紧,低声解释:“大王下官一直独居此处,与冼娘子清清白白”“清什么清,白什么行了,进去说话”侍从点起油灯后告退,房间内只剩下宇文温和杨济两人,宇文温大概说明来意,方才他在下榻处辗转反侧睡不着,满脑子想的都是筹措资金修栈道之事,心烦之际索性来找杨济商量商量。“寡人想过,募捐一事无论怎么操作,都难免让人诟病,所以尽量选择借钱来筹措资金,但是这也有难处,所以想听听你的意见。”开场白过后,宇文温把他原本的想法,包括发行债券的计划都说了一遍,杨济从睡梦中惊醒,一时间跟不上宇文温的思路,转出去洗了把脸,借机酝酿酝酿,再回来时已经有了主意。“大王,值此多事之秋,确实应该把手头上的钱粮,用在养兵练兵上,毕竟只有站稳脚跟,宏图大略才有施展的余地,所以下官以为,大王真要修栈道,确实应该举债而不是自己出钱。”“问题在于,这钱是怎么个借法,既能避免被人诟病,也要规避风险,省得日后资金周转不过来,导致名誉扫地。”杨济不紧不慢的说着,其实关于这件事,他早已有自己的想法,只是觉得宇文温向来主意多,不如让其想出个两全其美之策,如今对方深夜来访寻求帮助,那他就献丑了。做好铺垫,杨济切入主题:“大王,可记得开中法”“开中法”宇文温闻言一愣,片刻后面露喜色:“寡人为何就没想到呢”开中法,又称开中制,源于宋代,到明代中前期时,多在边地实施,开中法之目的,是要让商人运粮到边地,解决边军的军粮供应问题,作为报酬,官府按商人所运粮食的重量发放盐引。商人凭着盐引到产盐地购买食盐,自行贩卖获利,官府解决了边军粮食问题,商人得以购买暴利的食盐,是为一举两得。开中法可分为报中﹑守支﹑市易三个步骤,报中是盐商按照官府的招商榜文所要求,把粮食运到指定的边防地区粮仓,向官府换取盐引。守支是盐商换取盐引后﹐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守候支盐﹔市易是盐商把得到的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开中法于明初洪武年间在山西率先实行,然后迅速推广到全国,永乐以后,开中的内容逐渐由纳米中盐、纳钞中盐、繁衍为纳铁中盐、纳棉布中盐、纳麦中盐、纳马中盐等十余种方式。开中法是以盐作为物资交换的重要媒介,不但使山西商人一跃而起称雄商界,也带动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对明朝前期边地粮储、盐业、商贸产生了重要作用。用现代而身为棋子的宇文温,恐怕无力阻止这种情况发生。信用一旦受损,再想恢复就是难上加难,所以他不想为了个浈阳峡栈道,引来一群饿狼把日兴昌柜坊毁了。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宇文温无奈的得出一个结论:发行债券筹措资金修栈道的想法,一旦付诸实施,风险极高、后患无穷。越想越精神,宇文温在榻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看着蚊帐喃喃自语:“发行债券不好办,果然还是要搞花样募捐么”第九十二章 大招夜深人静,官署后院,寝室里杨济酣然入睡,因为如今身兼权广州总管及刺史之职,所以他搬到官署住宿,方便平日处理公务。寝室的摆设很简朴,除了生活必需品,没有多少彰显排场的物品,这一点倒是和西阳王宇文温的临时住所差不多。然而宇文温不是苦行僧,当然会享受,但通常只是在府里才对起居讲究些,而杨济无论在哪里都不怎么强调享受,这和他的“身世”有关。莫名其妙来到这个时代,来自明末的杨济,一直无法认同这个世界,所以即便他以“强练”之名游走于长安权贵圈,不缺来钱的门路,却如同一个乞丐。平日里寄住各地佛寺,喜欢四处拜访,闲暇时帮忙王公贵族建造邸第,得了钱粮后除了留下自己所需之外,悉数赠与贫苦人家。他不认同这个世界,所以一直是以旁观者的心态行走于世,静静地看着史书上记载的事件逐一发生,静静地看着悲欢离合一次次上演。这个世界的所有事情都与他无关,直到遇见“重生”的宇文温,一切都变了。躺在榻上的杨济忽然睁开眼,探手往枕头底下的防身短刀摸去,即便是熟睡中,他也听见了外面响起的轻微脚步声,立刻做出了反应。抽出带鞘短刀,悄无声息钻出蚊帐,猫着腰来到房间另一角,屏气息声倾听者房间外动静。官署有士兵值守,后院有人值夜,但对于杨济来说这不是放松警惕的理由,所谓日防夜防家贼难防,他行事无愧于心,但难免招惹小人,如今有人蹑手蹑脚靠近,这样的举动太过奇怪所以不得不防。当年独来独往惯了,防人之心必须有,这世上险恶的不是妖魔鬼怪而是人,所以他时刻提防有蟊贼要谋财害命。即便是睡觉时也要竖着耳朵,这种习惯已经养成就难以改变,杨济静静地等着脚步声向房门靠近,手中短刀慢慢出鞘。“总管,总管”低呼声响起,是杨济熟悉的声音,那是他的侍从,实际上是从军中抽调而来,不过杨济没有贸然回应,只是静静听着。又有脚步声响起,似乎有几个人走进院中,片刻后窃窃私语响起,杨济的听力很好,从中听出另一个熟悉的声音,他收刀入鞘,慢慢起身走到榻边然后问道:“外面何事。”“总管,是大王来了。”“请大王稍待片刻。”杨济确实听见宇文温的声音,穿好衣服后打开房门,却见身着常服的宇文温在院内抬头看月亮,见他出门,宇文温笑道:“啊,杨总管,寡人深夜来访,叨扰了。”“大王,何事如此急切”“入内再说哎,到书房说吧。”“大王既然来了,如不嫌弃,就请房内详谈。”宇文温若无其事的凑过来,低声问:“呃,冼娘子在内,寡人不好打扰吧。”杨济闻言面色一紧,低声解释:“大王下官一直独居此处,与冼娘子清清白白”“清什么清,白什么行了,进去说话”侍从点起油灯后告退,房间内只剩下宇文温和杨济两人,宇文温大概说明来意,方才他在下榻处辗转反侧睡不着,满脑子想的都是筹措资金修栈道之事,心烦之际索性来找杨济商量商量。“寡人想过,募捐一事无论怎么操作,都难免让人诟病,所以尽量选择借钱来筹措资金,但是这也有难处,所以想听听你的意见。”开场白过后,宇文温把他原本的想法,包括发行债券的计划都说了一遍,杨济从睡梦中惊醒,一时间跟不上宇文温的思路,转出去洗了把脸,借机酝酿酝酿,再回来时已经有了主意。“大王,值此多事之秋,确实应该把手头上的钱粮,用在养兵练兵上,毕竟只有站稳脚跟,宏图大略才有施展的余地,所以下官以为,大王真要修栈道,确实应该举债而不是自己出钱。”“问题在于,这钱是怎么个借法,既能避免被人诟病,也要规避风险,省得日后资金周转不过来,导致名誉扫地。”杨济不紧不慢的说着,其实关于这件事,他早已有自己的想法,只是觉得宇文温向来主意多,不如让其想出个两全其美之策,如今对方深夜来访寻求帮助,那他就献丑了。做好铺垫,杨济切入主题:“大王,可记得开中法”“开中法”宇文温闻言一愣,片刻后面露喜色:“寡人为何就没想到呢”开中法,又称开中制,源于宋代,到明代中前期时,多在边地实施,开中法之目的,是要让商人运粮到边地,解决边军的军粮供应问题,作为报酬,官府按商人所运粮食的重量发放盐引。商人凭着盐引到产盐地购买食盐,自行贩卖获利,官府解决了边军粮食问题,商人得以购买暴利的食盐,是为一举两得。开中法可分为报中﹑守支﹑市易三个步骤,报中是盐商按照官府的招商榜文所要求,把粮食运到指定的边防地区粮仓,向官府换取盐引。守支是盐商换取盐引后﹐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守候支盐﹔市易是盐商把得到的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开中法于明初洪武年间在山西率先实行,然后迅速推广到全国,永乐以后,开中的内容逐渐由纳米中盐、纳钞中盐、繁衍为纳铁中盐、纳棉布中盐、纳麦中盐、纳马中盐等十余种方式。开中法是以盐作为物资交换的重要媒介,不但使山西商人一跃而起称雄商界,也带动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对明朝前期边地粮储、盐业、商贸产生了重要作用。用现代而身为棋子的宇文温,恐怕无力阻止这种情况发生。信用一旦受损,再想恢复就是难上加难,所以他不想为了个浈阳峡栈道,引来一群饿狼把日兴昌柜坊毁了。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宇文温无奈的得出一个结论:发行债券筹措资金修栈道的想法,一旦付诸实施,风险极高、后患无穷。越想越精神,宇文温在榻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看着蚊帐喃喃自语:“发行债券不好办,果然还是要搞花样募捐么”第九十二章 大招夜深人静,官署后院,寝室里杨济酣然入睡,因为如今身兼权广州总管及刺史之职,所以他搬到官署住宿,方便平日处理公务。寝室的摆设很简朴,除了生活必需品,没有多少彰显排场的物品,这一点倒是和西阳王宇文温的临时住所差不多。然而宇文温不是苦行僧,当然会享受,但通常只是在府里才对起居讲究些,而杨济无论在哪里都不怎么强调享受,这和他的“身世”有关。莫名其妙来到这个时代,来自明末的杨济,一直无法认同这个世界,所以即便他以“强练”之名游走于长安权贵圈,不缺来钱的门路,却如同一个乞丐。平日里寄住各地佛寺,喜欢四处拜访,闲暇时帮忙王公贵族建造邸第,得了钱粮后除了留下自己所需之外,悉数赠与贫苦人家。他不认同这个世界,所以一直是以旁观者的心态行走于世,静静地看着史书上记载的事件逐一发生,静静地看着悲欢离合一次次上演。这个世界的所有事情都与他无关,直到遇见“重生”的宇文温,一切都变了。躺在榻上的杨济忽然睁开眼,探手往枕头底下的防身短刀摸去,即便是熟睡中,他也听见了外面响起的轻微脚步声,立刻做出了反应。抽出带鞘短刀,悄无声息钻出蚊帐,猫着腰来到房间另一角,屏气息声倾听者房间外动静。官署有士兵值守,后院有人值夜,但对于杨济来说这不是放松警惕的理由,所谓日防夜防家贼难防,他行事无愧于心,但难免招惹小人,如今有人蹑手蹑脚靠近,这样的举动太过奇怪所以不得不防。当年独来独往惯了,防人之心必须有,这世上险恶的不是妖魔鬼怪而是人,所以他时刻提防有蟊贼要谋财害命。即便是睡觉时也要竖着耳朵,这种习惯已经养成就难以改变,杨济静静地等着脚步声向房门靠近,手中短刀慢慢出鞘。“总管,总管”低呼声响起,是杨济熟悉的声音,那是他的侍从,实际上是从军中抽调而来,不过杨济没有贸然回应,只是静静听着。又有脚步声响起,似乎有几个人走进院中,片刻后窃窃私语响起,杨济的听力很好,从中听出另一个熟悉的声音,他收刀入鞘,慢慢起身走到榻边然后问道:“外面何事。”“总管,是大王来了。”“请大王稍待片刻。”杨济确实听见宇文温的声音,穿好衣服后打开房门,却见身着常服的宇文温在院内抬头看月亮,见他出门,宇文温笑道:“啊,杨总管,寡人深夜来访,叨扰了。”“大王,何事如此急切”“入内再说哎,到书房说吧。”“大王既然来了,如不嫌弃,就请房内详谈。”宇文温若无其事的凑过来,低声问:“呃,冼娘子在内,寡人不好打扰吧。”杨济闻言面色一紧,低声解释:“大王下官一直独居此处,与冼娘子清清白白”“清什么清,白什么行了,进去说话”侍从点起油灯后告退,房间内只剩下宇文温和杨济两人,宇文温大概说明来意,方才他在下榻处辗转反侧睡不着,满脑子想的都是筹措资金修栈道之事,心烦之际索性来找杨济商量商量。“寡人想过,募捐一事无论怎么操作,都难免让人诟病,所以尽量选择借钱来筹措资金,但是这也有难处,所以想听听你的意见。”开场白过后,宇文温把他原本的想法,包括发行债券的计划都说了一遍,杨济从睡梦中惊醒,一时间跟不上宇文温的思路,转出去洗了把脸,借机酝酿酝酿,再回来时已经有了主意。“大王,值此多事之秋,确实应该把手头上的钱粮,用在养兵练兵上,毕竟只有站稳脚跟,宏图大略才有施展的余地,所以下官以为,大王真要修栈道,确实应该举债而不是自己出钱。”“问题在于,这钱是怎么个借法,既能避免被人诟病,也要规避风险,省得日后资金周转不过来,导致名誉扫地。”杨济不紧不慢的说着,其实关于这件事,他早已有自己的想法,只是觉得宇文温向来主意多,不如让其想出个两全其美之策,如今对方深夜来访寻求帮助,那他就献丑了。做好铺垫,杨济切入主题:“大王,可记得开中法”“开中法”宇文温闻言一愣,片刻后面露喜色:“寡人为何就没想到呢”开中法,又称开中制,源于宋代,到明代中前期时,多在边地实施,开中法之目的,是要让商人运粮到边地,解决边军的军粮供应问题,作为报酬,官府按商人所运粮食的重量发放盐引。商人凭着盐引到产盐地购买食盐,自行贩卖获利,官府解决了边军粮食问题,商人得以购买暴利的食盐,是为一举两得。开中法可分为报中﹑守支﹑市易三个步骤,报中是盐商按照官府的招商榜文所要求,把粮食运到指定的边防地区粮仓,向官府换取盐引。守支是盐商换取盐引后﹐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守候支盐﹔市易是盐商把得到的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开中法于明初洪武年间在山西率先实行,然后迅速推广到全国,永乐以后,开中的内容逐渐由纳米中盐、纳钞中盐、繁衍为纳铁中盐、纳棉布中盐、纳麦中盐、纳马中盐等十余种方式。开中法是以盐作为物资交换的重要媒介,不但使山西商人一跃而起称雄商界,也带动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对明朝前期边地粮储、盐业、商贸产生了重要作用。用现代而身为棋子的宇文温,恐怕无力阻止这种情况发生。信用一旦受损,再想恢复就是难上加难,所以他不想为了个浈阳峡栈道,引来一群饿狼把日兴昌柜坊毁了。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宇文温无奈的得出一个结论:发行债券筹措资金修栈道的想法,一旦付诸实施,风险极高、后患无穷。越想越精神,宇文温在榻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看着蚊帐喃喃自语:“发行债券不好办,果然还是要搞花样募捐么”第九十二章 大招夜深人静,官署后院,寝室里杨济酣然入睡,因为如今身兼权广州总管及刺史之职,所以他搬到官署住宿,方便平日处理公务。寝室的摆设很简朴,除了生活必需品,没有多少彰显排场的物品,这一点倒是和西阳王宇文温的临时住所差不多。然而宇文温不是苦行僧,当然会享受,但通常只是在府里才对起居讲究些,而杨济无论在哪里都不怎么强调享受,这和他的“身世”有关。莫名其妙来到这个时代,来自明末的杨济,一直无法认同这个世界,所以即便他以“强练”之名游走于长安权贵圈,不缺来钱的门路,却如同一个乞丐。平日里寄住各地佛寺,喜欢四处拜访,闲暇时帮忙王公贵族建造邸第,得了钱粮后除了留下自己所需之外,悉数赠与贫苦人家。他不认同这个世界,所以一直是以旁观者的心态行走于世,静静地看着史书上记载的事件逐一发生,静静地看着悲欢离合一次次上演。这个世界的所有事情都与他无关,直到遇见“重生”的宇文温,一切都变了。躺在榻上的杨济忽然睁开眼,探手往枕头底下的防身短刀摸去,即便是熟睡中,他也听见了外面响起的轻微脚步声,立刻做出了反应。抽出带鞘短刀,悄无声息钻出蚊帐,猫着腰来到房间另一角,屏气息声倾听者房间外动静。官署有士兵值守,后院有人值夜,但对于杨济来说这不是放松警惕的理由,所谓日防夜防家贼难防,他行事无愧于心,但难免招惹小人,如今有人蹑手蹑脚靠近,这样的举动太过奇怪所以不得不防。当年独来独往惯了,防人之心必须有,这世上险恶的不是妖魔鬼怪而是人,所以他时刻提防有蟊贼要谋财害命。即便是睡觉时也要竖着耳朵,这种习惯已经养成就难以改变,杨济静静地等着脚步声向房门靠近,手中短刀慢慢出鞘。“总管,总管”低呼声响起,是杨济熟悉的声音,那是他的侍从,实际上是从军中抽调而来,不过杨济没有贸然回应,只是静静听着。又有脚步声响起,似乎有几个人走进院中,片刻后窃窃私语响起,杨济的听力很好,从中听出另一个熟悉的声音,他收刀入鞘,慢慢起身走到榻边然后问道:“外面何事。”“总管,是大王来了。”“请大王稍待片刻。”杨济确实听见宇文温的声音,穿好衣服后打开房门,却见身着常服的宇文温在院内抬头看月亮,见他出门,宇文温笑道:“啊,杨总管,寡人深夜来访,叨扰了。”“大王,何事如此急切”“入内再说哎,到书房说吧。”“大王既然来了,如不嫌弃,就请房内详谈。”宇文温若无其事的凑过来,低声问:“呃,冼娘子在内,寡人不好打扰吧。”杨济闻言面色一紧,低声解释:“大王下官一直独居此处,与冼娘子清清白白”“清什么清,白什么行了,进去说话”侍从点起油灯后告退,房间内只剩下宇文温和杨济两人,宇文温大概说明来意,方才他在下榻处辗转反侧睡不着,满脑子想的都是筹措资金修栈道之事,心烦之际索性来找杨济商量商量。“寡人想过,募捐一事无论怎么操作,都难免让人诟病,所以尽量选择借钱来筹措资金,但是这也有难处,所以想听听你的意见。”开场白过后,宇文温把他原本的想法,包括发行债券的计划都说了一遍,杨济从睡梦中惊醒,一时间跟不上宇文温的思路,转出去洗了把脸,借机酝酿酝酿,再回来时已经有了主意。“大王,值此多事之秋,确实应该把手头上的钱粮,用在养兵练兵上,毕竟只有站稳脚跟,宏图大略才有施展的余地,所以下官以为,大王真要修栈道,确实应该举债而不是自己出钱。”“问题在于,这钱是怎么个借法,既能避免被人诟病,也要规避风险,省得日后资金周转不过来,导致名誉扫地。”杨济不紧不慢的说着,其实关于这件事,他早已有自己的想法,只是觉得宇文温向来主意多,不如让其想出个两全其美之策,如今对方深夜来访寻求帮助,那他就献丑了。做好铺垫,杨济切入主题:“大王,可记得开中法”“开中法”宇文温闻言一愣,片刻后面露喜色:“寡人为何就没想到呢”开中法,又称开中制,源于宋代,到明代中前期时,多在边地实施,开中法之目的,是要让商人运粮到边地,解决边军的军粮供应问题,作为报酬,官府按商人所运粮食的重量发放盐引。商人凭着盐引到产盐地购买食盐,自行贩卖获利,官府解决了边军粮食问题,商人得以购买暴利的食盐,是为一举两得。开中法可分为报中﹑守支﹑市易三个步骤,报中是盐商按照官府的招商榜文所要求,把粮食运到指定的边防地区粮仓,向官府换取盐引。守支是盐商换取盐引后﹐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守候支盐﹔市易是盐商把得到的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开中法于明初洪武年间在山西率先实行,然后迅速推广到全国,永乐以后,开中的内容逐渐由纳米中盐、纳钞中盐、繁衍为纳铁中盐、纳棉布中盐、纳麦中盐、纳马中盐等十余种方式。开中法是以盐作为物资交换的重要媒介,不但使山西商人一跃而起称雄商界,也带动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对明朝前期边地粮储、盐业、商贸产生了重要作用。用现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