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83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833(1 / 1)

d官换成京官,打主意的不是地方官府而是朝廷,那可就不太妙了。正如王越所问的那样,若朝廷向黄州商贾借钱,借还是不借无论做出哪种选择,对于黄州商贾来说都是损失。行商都知道,在外奔波时要“财不露白”,以免招来祸事,而黄州商贾若一而再、再而三的捐巨资助战,迟早会被朝中的有心人注意到,然后打歪主意。如今的长安朝廷正是急需用钱之际,万一有人撺掇,真的向各地豪商借钱,其中也包括黄州商贾,借了钱后不说不还,只是不知何时才能有余钱还,到时该怎么办更别说自古以来,在统治者的眼中,商贾形同贱民,朝廷真要是借了钱翻脸不认账,商贾们还能如何事情到了这个层次,西阳王怕也只能长叹一声却无可奈何。大家都听过西阳王说的一句话,狮子越强壮越厉害,可一头猪越强壮越危险,黄州商团一直想变成狮子,但现在还只是猪,最多是正在变成野猪,所以行事要韬光养晦,财不露白。然而黄州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都知道许多作坊主、养殖场主、商贾们赚了大钱,而黄州官府每年明显增长的商税收入,也证明黄州的有钱人越来越多,这一情况根本瞒不住。所以,王越此时再次强调,所谓韬光养晦,不是要隐瞒自己有钱,而是要隐瞒自己到底多有钱,决不能给外界有这么一个印象,那就是手头紧就能找黄州商贾“借”钱花。这种事情只要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商贾们辛辛苦苦赚取的利润,却变成别人眼中唾手可得的财富,换谁谁愿意王越开始解释西阳王为何做出如此决定:“大王担心的就是这个问题,所以此次并未打算向大家募捐,而是要用隐晦一些的手法来解决问题。”有股东发问:“那么,我等若是以“借钱”的名义,把钱财捐给大王,总不会有问题了吧”“西阳王为国征战,竟然窘迫到要举债养兵,天子知道了会如何想杞王知道了会如何想”王越的反驳很犀利,那股东想明白这样会闹出祸事,不由得讷讷:“呃王兄说的是”“其实,王某之前在光城,听大王说过很多想法,其中一个构思,让王某宛若醍醐灌顶”王越开始进一步解释西阳王做出如此决定的缘由,诸位股东闻言正襟危坐,认真听王越所说西阳王的精妙构思。钱不够花,怎么办好办,举债,这种事并不是没有先例,成语债台高筑,典出周代时,周赧王欠债无法偿还,被债主逼得躲在一座台上。而王越之前到光城,和西阳王商议如何解决缺钱的问题时,西阳王提出一个构想,那就是黄州官府向民间举债,但举债的方式很特别,就是发行“债券”,让民间人士认购。一张面值一千文的债券,为期一年,期限到了之后,手持债券的人到官府兑现,除本金一千文之外,还有利息两百,也就是说,这债券的利息是二成。简而言之,官府发行债券,用利息来吸引百姓购买,从而获取大量资金,缓解财政危机,而债券的交易是你情我愿,不存在官府强行摊派的问题。听到这里,在座众人先是一愣,随即拍手称妙,若官府以这种方式举债,那真是一招妙棋,以黄州官府的信用,一旦发行债券,恐怕就会被人抢购一空,筹措巨资不成问题。可为何西阳王不采取这样的措施筹钱呢面对众人的疑问,王越道出其中缘由:如今正值朝廷局势好转之际,若是传出黄州总管府举债的消息,这在河南、两淮各地那些墙头草听来,会有何想法宇文氏快撑不住了,竟然靠举债才能打仗不仅那些墙头草这么想,奸相一方必然会欢欣鼓舞,所以此举极有可能影响到人心向背,西阳王正是拿不准举债造成的负面影响会有多大,才放弃这一构思。王越怕大家不理解这一举措可能带来的后果,便举了一个通俗的例子:某作坊主,家大业大开销大,作坊是负债经营,全靠借钱维持运转,就在这时他要嫁女儿,那么,给女儿的嫁妆是特别丰厚,还是一切从俭这种问题对于在座的股东们来说很好回答,他们一致认为这个作坊主应该打肿脸充胖子,无论如何都要把嫁女的场面撑起来。如此,那些债主才不会提前上门催债,而作坊主接下来去借钱,也好借许多。如果嫁妆从俭,债主们一看就知道这个作坊主家境不行了,必然蜂拥而来提前催债,而作坊主想要再借钱,不会有人借给他。道理就是这个道理,如今宇文氏和尉迟氏相争,眼见着宇文氏局面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人想倒向宇文氏这边,结果却传来宇文氏举债的消息,这会让那些人止步观望。如今,局势发展到关键时刻,敌我双方都有困难,这种时候一定要打肿脸充胖子硬撑下去,以便唬住那些“不明真相”的豪强。所以西阳王决定用隐晦的手段来解决缺钱的问题,那就是超发流通券,印纸当钱花。王越的讲解进行到这里,在场股东终于明白西阳王的良苦用心,对于超发流通券再无丝毫担心,因为正常情况下,没有谁能集中足够的流通券到西阳城来挤兑日兴昌。如果有,到时再说,大不了用实物来赔,为此亏损的钱财,日后必然能赚回来。股东们很快便达成共识,决定大规模超发流通券,而根据掌柜们统计的资料来看,黄、洪两个总管府地界的水利纺织作坊,其逐年扩大的生产能力,大概两年后就会把超发的流通券面值填满。这不是盲目乐观,自从西阳王拿下江州、岭表,重新打通了南北商路,广阔的市场前景,让大家想想都激动,待得天下太平,做起买卖来就更加方便了。“说得对,等天下太平,做买卖会更方便,不过对于日兴昌来说,依旧是悄悄的赚钱,不能让朝廷打起借钱的主意。”王越说到这里,把另一个话题挑起来:“日兴昌柜坊,盈利靠的是放贷,但我们绝不会放高利贷,所以,必然不知不觉中得罪许多人。”“正所谓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如果有人对日兴昌怀着强烈敌意,那就一定是这些放高利贷之人,因为我们让他们敲骨吸髓的机会变少,若将来会出现大规模挤兑,这些人必然是幕后主使。”“大家说说,该怎么未雨绸缪”第八十一章 众矢之的放贷,自古以来是来钱最快、最轻松的赚钱方式之一,而高利贷则是其中佼佼者,比起行商、坐商,放高利贷的成本相对较小,风险也小,而获利非常高。日兴昌柜坊并不是善坊,打开门做生意是要赚钱,盈利手段就是放贷,只是没有放高利贷。对于想借钱救急的人来说,会优先选择利息较低的日兴昌借钱,那么那些放高利贷的人,生意就受影响,不过在黄州总管府地界,不放高利贷而做正经买卖也能赚大钱,所以这个矛盾不明显。但是,日兴昌柜坊的业务范围不可能局限于黄州总管府,必然向外扩张,那就会得罪各地高利贷,树敌无数,成为众矢之的。这年头的“高利贷从业者”,从权贵门阀、各地豪吏、世家大族、庶族地主、强宗著姓不一而足,而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各地的寺庙。寺庙放高利贷,营业额惊人,获利颇丰,而寺庙又有许多善男信女做后盾,其中不乏权贵人家、世家大族子弟,一旦得罪当地的寺庙,日兴昌便永无宁日。这不是危言耸听,以周国来说,在武帝灭佛之前,周国境内各寺庙的依附户,几乎是官府在编户数的一半,而同时期的齐国,情况也大同小异。加上权贵们大多信佛,甚至时不时舍宅为寺,动不动向寺庙捐大量田产,有这些人做靠山,放高利贷的僧人可以说是有恃无恐。如果日兴昌在各地开展低息贷款的放贷业务,必然会激怒当地放高利贷的寺庙,得罪这样的势力,日兴昌别想好好过日子。这还不算,因为放高利贷的除了民间组织,还有官方机构。官府也在经营放贷生意,这种用于放贷的钱称为“公廨钱”或者“公廨本钱”,公廨钱自元魏时起就有,到如今的周国都是正式实行的官营放贷制度。公廨钱的获利,用来补充官府开支,以供佐史以下吏员的常食费用和各官员的俸料,有相应吏员负责公廨钱放贷,其放贷业绩会列入铨选考核,直接关系到这些吏员的升迁。而负责公廨钱放贷的,又多为各地官府之中的豪吏经手,这些胥吏很难得到晋升,就靠着公廨钱放贷渔利,如果有人影响到了他们的利益,各种龌龊手段都能使出来。若是在黄州总管府地界,没有那个官吏敢乱来,但在别的地方就不一样,豪吏是当地地头蛇,在官府、民间都有关系和人脉,要想给到当地开展业务的日兴昌下绊,那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纯粹以做买卖来说,应该秉着“和气生财”的信念,和各地同行打交道,而日兴昌要在各地开展业务,放的是低息贷款,这是直接向当地高利贷宣战,必然树敌无数。日兴昌为何要这么做很简单,因为日兴昌创立之初,就是奔着这样的目标去的,正如虎林军是西阳王的一把刀那样,日兴昌将是另一把刀,一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今日与会的各位股东,都明白这个道理,日兴昌成立的目的,就是要为西阳王对付各地高利贷,而现在日兴昌向对方发起进攻的武器是一种贷款,名为“青苗贷”,已经于去年推出,效果很好。所谓青苗贷,就是当农民开始耕作春耕时,借贷去购买种子、农具甚至租耕牛,到了收获的季节用收成来还贷,日兴昌柜坊将这种贷款称为青苗贷。为了避免谷贱伤农,农民还贷时可以用粮食来还,不必卖粮食换铜钱再来还,青苗贷的利率是一成,如果遇到灾年颗粒无收还不上,可以来年再还,当然,利钱要适当上调。这种青苗贷,其形式早已存在,只是没有统一的名称,许多家境拮据的农民春耕时要找人借钱买种子买农具,确保秋天能有收获并缴纳租调,唯一的办法就是借钱。然而他们很难有机会低息借钱,只能求助高利贷,民间高利贷放贷的利率一般是三成,官府的公廨钱利率一般是二成。借了高利贷的农户,一旦遇到绝收甚至歉收,全家立刻负债,来年为了种田还债并养活家小,只能继续借贷,然后利滚利欠下一屁股债,永世不得翻身。所以向农户放高利贷,是高利贷从业者赖以生财的根本,许多大地主、强宗著姓,就是靠着放高利贷,让一个个自耕农破产,然后沦为他们的佃农,而土地也被他们兼并。这样的后果,就是导致官府税收锐减,无力赈灾,最后各地百姓揭竿而起,国家亡于内患;亦或是无力供养军队,亡于外敌入侵。西阳王为此对高利贷深恶痛绝,需要日兴昌来试着解决或缓解这一问题。而现在,日兴昌以一成的利率放青苗贷,造福了农户却置官、民营高利贷于水深火热之中,不用想都知道许多人会恨日兴昌入骨。那么,为什么日兴昌还要推出低息的“青苗贷”来激化矛盾呢因为这是阳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户能否种好地、及时缴纳田租、户调,是任何一个统治者都必须关心的问题,而从明面来说,历朝历代朝廷的政策大多主张抑制高利贷。所以,明显利民的“青苗贷”,没有人能够从明面上进行攻击,只能出阴招。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阴招难防是不假,但对于日兴昌来说,无所谓,因为只要把对手干掉就好了。放高利贷的人,都是靠着鹰犬来放贷、收贷,如果要出阴招,必然唆使一些泼皮、混混打头阵,如果日兴昌要见招拆招会穷于应付,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杀人。此时的王越,说出的话杀气腾腾:“高利贷敢动用死士、泼皮来挑事,日兴昌就用死士、泼皮来一命换一命,大家比赛耗人命,看谁耗得过谁”“放高利贷的寺庙敢挑事,那就会有山贼血洗寺庙,如果豪吏敢挑事,那全家就会死于非命,如果有豪强敢挑事,族中子弟就会被仇杀、情杀”“敢阻拦日兴昌放低息贷款的人,全都要付出代价”“官面上的诘难,大王会去应付,谁敢出阴招,就由我们派死士杀人来解决不跟他们废话”“即便日兴昌变成众矢之的,只要大王有兵在,我们还会怕谁”王越的话,在场股东没有一个人觉得是夸夸其谈,黄州商团所拥有的镖行、捕奴队,都不是摆着看的花瓶,许以优厚的抚恤,派人做死士和对手同归于尽,这样的人要多少有多少。西阳王要对付高利贷,有些脏活不方便做,那就由商团的人来做,放贷行业的游戏规则,必须改一改,新规矩,由日兴昌说了算第八十二章 洗钱西阳城,总管府署,黄州总管长史郝吴伯刚结束一场会议,距离下一场会议还有十五分钟时间,只够他更衣再喝杯茶润润喉咙,闭目养神休息一下。从州长史升为总管府长史,郝吴伯身上承担的职责更重了,长史是主官的佐官之长,承担着处理实际事务的职责,而总管主官放贷,自古以来是来钱最快、最轻松的赚钱方式之一,而高利贷则是其中佼佼者,比起行商、坐商,放高利贷的成本相对较小,风险也小,而获利非常高。日兴昌柜坊并不是善坊,打开门做生意是要赚钱,盈利手段就是放贷,只是没有放高利贷。对于想借钱救急的人来说,会优先选择利息较低的日兴昌借钱,那么那些放高利贷的人,生意就受影响,不过在黄州总管府地界,不放高利贷而做正经买卖也能赚大钱,所以这个矛盾不明显。但是,日兴昌柜坊的业务范围不可能局限于黄州总管府,必然向外扩张,那就会得罪各地高利贷,树敌无数,成为众矢之的。这年头的“高利贷从业者”,从权贵门阀、各地豪吏、世家大族、庶族地主、强宗著姓不一而足,而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各地的寺庙。寺庙放高利贷,营业额惊人,获利颇丰,而寺庙又有许多善男信女做后盾,其中不乏权贵人家、世家大族子弟,一旦得罪当地的寺庙,日兴昌便永无宁日。这不是危言耸听,以周国来说,在武帝灭佛之前,周国境内各寺庙的依附户,几乎是官府在编户数的一半,而同时期的齐国,情况也大同小异。加上权贵们大多信佛,甚至时不时舍宅为寺,动不动向寺庙捐大量田产,有这些人做靠山,放高利贷的僧人可以说是有恃无恐。如果日兴昌在各地开展低息贷款的放贷业务,必然会激怒当地放高利贷的寺庙,得罪这样的势力,日兴昌别想好好过日子。这还不算,因为放高利贷的除了民间组织,还有官方机构。官府也在经营放贷生意,这种用于放贷的钱称为“公廨钱”或者“公廨本钱”,公廨钱自元魏时起就有,到如今的周国都是正式实行的官营放贷制度。公廨钱的获利,用来补充官府开支,以供佐史以下吏员的常食费用和各官员的俸料,有相应吏员负责公廨钱放贷,其放贷业绩会列入铨选考核,直接关系到这些吏员的升迁。而负责公廨钱放贷的,又多为各地官府之中的豪吏经手,这些胥吏很难得到晋升,就靠着公廨钱放贷渔利,如果有人影响到了他们的利益,各种龌龊手段都能使出来。若是在黄州总管府地界,没有那个官吏敢乱来,但在别的地方就不一样,豪吏是当地地头蛇,在官府、民间都有关系和人脉,要想给到当地开展业务的日兴昌下绊,那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纯粹以做买卖来说,应该秉着“和气生财”的信念,和各地同行打交道,而日兴昌要在各地开展业务,放的是低息贷款,这是直接向当地高利贷宣战,必然树敌无数。日兴昌为何要这么做很简单,因为日兴昌创立之初,就是奔着这样的目标去的,正如虎林军是西阳王的一把刀那样,日兴昌将是另一把刀,一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今日与会的各位股东,都明白这个道理,日兴昌成立的目的,就是要为西阳王对付各地高利贷,而现在日兴昌向对方发起进攻的武器是一种贷款,名为“青苗贷”,已经于去年推出,效果很好。所谓青苗贷,就是当农民开始耕作春耕时,借贷去购买种子、农具甚至租耕牛,到了收获的季节用收成来还贷,日兴昌柜坊将这种贷款称为青苗贷。为了避免谷贱伤农,农民还贷时可以用粮食来还,不必卖粮食换铜钱再来还,青苗贷的利率是一成,如果遇到灾年颗粒无收还不上,可以来年再还,当然,利钱要适当上调。这种青苗贷,其形式早已存在,只是没有统一的名称,许多家境拮据的农民春耕时要找人借钱买种子买农具,确保秋天能有收获并缴纳租调,唯一的办法就是借钱。然而他们很难有机会低息借钱,只能求助高利贷,民间高利贷放贷的利率一般是三成,官府的公廨钱利率一般是二成。借了高利贷的农户,一旦遇到绝收甚至歉收,全家立刻负债,来年为了种田还债并养活家小,只能继续借贷,然后利滚利欠下一屁股债,永世不得翻身。所以向农户放高利贷,是高利贷从业者赖以生财的根本,许多大地主、强宗著姓,就是靠着放高利贷,让一个个自耕农破产,然后沦为他们的佃农,而土地也被他们兼并。这样的后果,就是导致官府税收锐减,无力赈灾,最后各地百姓揭竿而起,国家亡于内患;亦或是无力供养军队,亡于外敌入侵。西阳王为此对高利贷深恶痛绝,需要日兴昌来试着解决或缓解这一问题。而现在,日兴昌以一成的利率放青苗贷,造福了农户却置官、民营高利贷于水深火热之中,不用想都知道许多人会恨日兴昌入骨。那么,为什么日兴昌还要推出低息的“青苗贷”来激化矛盾呢因为这是阳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户能否种好地、及时缴纳田租、户调,是任何一个统治者都必须关心的问题,而从明面来说,历朝历代朝廷的政策大多主张抑制高利贷。所以,明显利民的“青苗贷”,没有人能够从明面上进行攻击,只能出阴招。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阴招难防是不假,但对于日兴昌来说,无所谓,因为只要把对手干掉就好了。放高利贷的人,都是靠着鹰犬来放贷、收贷,如果要出阴招,必然唆使一些泼皮、混混打头阵,如果日兴昌要见招拆招会穷于应付,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杀人。此时的王越,说出的话杀气腾腾:“高利贷敢动用死士、泼皮来挑事,日兴昌就用死士、泼皮来一命换一命,大家比赛耗人命,看谁耗得过谁”“放高利贷的寺庙敢挑事,那就会有山贼血洗寺庙,如果豪吏敢挑事,那全家就会死于非命,如果有豪强敢挑事,族中子弟就会被仇杀、情杀”“敢阻拦日兴昌放低息贷款的人,全都要付出代价”“官面上的诘难,大王会去应付,谁敢出阴招,就由我们派死士杀人来解决不跟他们废话”“即便日兴昌变成众矢之的,只要大王有兵在,我们还会怕谁”王越的话,在场股东没有一个人觉得是夸夸其谈,黄州商团所拥有的镖行、捕奴队,都不是摆着看的花瓶,许以优厚的抚恤,派人做死士和对手同归于尽,这样的人要多少有多少。西阳王要对付高利贷,有些脏活不方便做,那就由商团的人来做,放贷行业的游戏规则,必须改一改,新规矩,由日兴昌说了算第八十二章 洗钱西阳城,总管府署,黄州总管长史郝吴伯刚结束一场会议,距离下一场会议还有十五分钟时间,只够他更衣再喝杯茶润润喉咙,闭目养神休息一下。从州长史升为总管府长史,郝吴伯身上承担的职责更重了,长史是主官的佐官之长,承担着处理实际事务的职责,而总管主官放贷,自古以来是来钱最快、最轻松的赚钱方式之一,而高利贷则是其中佼佼者,比起行商、坐商,放高利贷的成本相对较小,风险也小,而获利非常高。日兴昌柜坊并不是善坊,打开门做生意是要赚钱,盈利手段就是放贷,只是没有放高利贷。对于想借钱救急的人来说,会优先选择利息较低的日兴昌借钱,那么那些放高利贷的人,生意就受影响,不过在黄州总管府地界,不放高利贷而做正经买卖也能赚大钱,所以这个矛盾不明显。但是,日兴昌柜坊的业务范围不可能局限于黄州总管府,必然向外扩张,那就会得罪各地高利贷,树敌无数,成为众矢之的。这年头的“高利贷从业者”,从权贵门阀、各地豪吏、世家大族、庶族地主、强宗著姓不一而足,而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各地的寺庙。寺庙放高利贷,营业额惊人,获利颇丰,而寺庙又有许多善男信女做后盾,其中不乏权贵人家、世家大族子弟,一旦得罪当地的寺庙,日兴昌便永无宁日。这不是危言耸听,以周国来说,在武帝灭佛之前,周国境内各寺庙的依附户,几乎是官府在编户数的一半,而同时期的齐国,情况也大同小异。加上权贵们大多信佛,甚至时不时舍宅为寺,动不动向寺庙捐大量田产,有这些人做靠山,放高利贷的僧人可以说是有恃无恐。如果日兴昌在各地开展低息贷款的放贷业务,必然会激怒当地放高利贷的寺庙,得罪这样的势力,日兴昌别想好好过日子。这还不算,因为放高利贷的除了民间组织,还有官方机构。官府也在经营放贷生意,这种用于放贷的钱称为“公廨钱”或者“公廨本钱”,公廨钱自元魏时起就有,到如今的周国都是正式实行的官营放贷制度。公廨钱的获利,用来补充官府开支,以供佐史以下吏员的常食费用和各官员的俸料,有相应吏员负责公廨钱放贷,其放贷业绩会列入铨选考核,直接关系到这些吏员的升迁。而负责公廨钱放贷的,又多为各地官府之中的豪吏经手,这些胥吏很难得到晋升,就靠着公廨钱放贷渔利,如果有人影响到了他们的利益,各种龌龊手段都能使出来。若是在黄州总管府地界,没有那个官吏敢乱来,但在别的地方就不一样,豪吏是当地地头蛇,在官府、民间都有关系和人脉,要想给到当地开展业务的日兴昌下绊,那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纯粹以做买卖来说,应该秉着“和气生财”的信念,和各地同行打交道,而日兴昌要在各地开展业务,放的是低息贷款,这是直接向当地高利贷宣战,必然树敌无数。日兴昌为何要这么做很简单,因为日兴昌创立之初,就是奔着这样的目标去的,正如虎林军是西阳王的一把刀那样,日兴昌将是另一把刀,一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今日与会的各位股东,都明白这个道理,日兴昌成立的目的,就是要为西阳王对付各地高利贷,而现在日兴昌向对方发起进攻的武器是一种贷款,名为“青苗贷”,已经于去年推出,效果很好。所谓青苗贷,就是当农民开始耕作春耕时,借贷去购买种子、农具甚至租耕牛,到了收获的季节用收成来还贷,日兴昌柜坊将这种贷款称为青苗贷。为了避免谷贱伤农,农民还贷时可以用粮食来还,不必卖粮食换铜钱再来还,青苗贷的利率是一成,如果遇到灾年颗粒无收还不上,可以来年再还,当然,利钱要适当上调。这种青苗贷,其形式早已存在,只是没有统一的名称,许多家境拮据的农民春耕时要找人借钱买种子买农具,确保秋天能有收获并缴纳租调,唯一的办法就是借钱。然而他们很难有机会低息借钱,只能求助高利贷,民间高利贷放贷的利率一般是三成,官府的公廨钱利率一般是二成。借了高利贷的农户,一旦遇到绝收甚至歉收,全家立刻负债,来年为了种田还债并养活家小,只能继续借贷,然后利滚利欠下一屁股债,永世不得翻身。所以向农户放高利贷,是高利贷从业者赖以生财的根本,许多大地主、强宗著姓,就是靠着放高利贷,让一个个自耕农破产,然后沦为他们的佃农,而土地也被他们兼并。这样的后果,就是导致官府税收锐减,无力赈灾,最后各地百姓揭竿而起,国家亡于内患;亦或是无力供养军队,亡于外敌入侵。西阳王为此对高利贷深恶痛绝,需要日兴昌来试着解决或缓解这一问题。而现在,日兴昌以一成的利率放青苗贷,造福了农户却置官、民营高利贷于水深火热之中,不用想都知道许多人会恨日兴昌入骨。那么,为什么日兴昌还要推出低息的“青苗贷”来激化矛盾呢因为这是阳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户能否种好地、及时缴纳田租、户调,是任何一个统治者都必须关心的问题,而从明面来说,历朝历代朝廷的政策大多主张抑制高利贷。所以,明显利民的“青苗贷”,没有人能够从明面上进行攻击,只能出阴招。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阴招难防是不假,但对于日兴昌来说,无所谓,因为只要把对手干掉就好了。放高利贷的人,都是靠着鹰犬来放贷、收贷,如果要出阴招,必然唆使一些泼皮、混混打头阵,如果日兴昌要见招拆招会穷于应付,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杀人。此时的王越,说出的话杀气腾腾:“高利贷敢动用死士、泼皮来挑事,日兴昌就用死士、泼皮来一命换一命,大家比赛耗人命,看谁耗得过谁”“放高利贷的寺庙敢挑事,那就会有山贼血洗寺庙,如果豪吏敢挑事,那全家就会死于非命,如果有豪强敢挑事,族中子弟就会被仇杀、情杀”“敢阻拦日兴昌放低息贷款的人,全都要付出代价”“官面上的诘难,大王会去应付,谁敢出阴招,就由我们派死士杀人来解决不跟他们废话”“即便日兴昌变成众矢之的,只要大王有兵在,我们还会怕谁”王越的话,在场股东没有一个人觉得是夸夸其谈,黄州商团所拥有的镖行、捕奴队,都不是摆着看的花瓶,许以优厚的抚恤,派人做死士和对手同归于尽,这样的人要多少有多少。西阳王要对付高利贷,有些脏活不方便做,那就由商团的人来做,放贷行业的游戏规则,必须改一改,新规矩,由日兴昌说了算第八十二章 洗钱西阳城,总管府署,黄州总管长史郝吴伯刚结束一场会议,距离下一场会议还有十五分钟时间,只够他更衣再喝杯茶润润喉咙,闭目养神休息一下。从州长史升为总管府长史,郝吴伯身上承担的职责更重了,长史是主官的佐官之长,承担着处理实际事务的职责,而总管主官放贷,自古以来是来钱最快、最轻松的赚钱方式之一,而高利贷则是其中佼佼者,比起行商、坐商,放高利贷的成本相对较小,风险也小,而获利非常高。日兴昌柜坊并不是善坊,打开门做生意是要赚钱,盈利手段就是放贷,只是没有放高利贷。对于想借钱救急的人来说,会优先选择利息较低的日兴昌借钱,那么那些放高利贷的人,生意就受影响,不过在黄州总管府地界,不放高利贷而做正经买卖也能赚大钱,所以这个矛盾不明显。但是,日兴昌柜坊的业务范围不可能局限于黄州总管府,必然向外扩张,那就会得罪各地高利贷,树敌无数,成为众矢之的。这年头的“高利贷从业者”,从权贵门阀、各地豪吏、世家大族、庶族地主、强宗著姓不一而足,而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各地的寺庙。寺庙放高利贷,营业额惊人,获利颇丰,而寺庙又有许多善男信女做后盾,其中不乏权贵人家、世家大族子弟,一旦得罪当地的寺庙,日兴昌便永无宁日。这不是危言耸听,以周国来说,在武帝灭佛之前,周国境内各寺庙的依附户,几乎是官府在编户数的一半,而同时期的齐国,情况也大同小异。加上权贵们大多信佛,甚至时不时舍宅为寺,动不动向寺庙捐大量田产,有这些人做靠山,放高利贷的僧人可以说是有恃无恐。如果日兴昌在各地开展低息贷款的放贷业务,必然会激怒当地放高利贷的寺庙,得罪这样的势力,日兴昌别想好好过日子。这还不算,因为放高利贷的除了民间组织,还有官方机构。官府也在经营放贷生意,这种用于放贷的钱称为“公廨钱”或者“公廨本钱”,公廨钱自元魏时起就有,到如今的周国都是正式实行的官营放贷制度。公廨钱的获利,用来补充官府开支,以供佐史以下吏员的常食费用和各官员的俸料,有相应吏员负责公廨钱放贷,其放贷业绩会列入铨选考核,直接关系到这些吏员的升迁。而负责公廨钱放贷的,又多为各地官府之中的豪吏经手,这些胥吏很难得到晋升,就靠着公廨钱放贷渔利,如果有人影响到了他们的利益,各种龌龊手段都能使出来。若是在黄州总管府地界,没有那个官吏敢乱来,但在别的地方就不一样,豪吏是当地地头蛇,在官府、民间都有关系和人脉,要想给到当地开展业务的日兴昌下绊,那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纯粹以做买卖来说,应该秉着“和气生财”的信念,和各地同行打交道,而日兴昌要在各地开展业务,放的是低息贷款,这是直接向当地高利贷宣战,必然树敌无数。日兴昌为何要这么做很简单,因为日兴昌创立之初,就是奔着这样的目标去的,正如虎林军是西阳王的一把刀那样,日兴昌将是另一把刀,一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今日与会的各位股东,都明白这个道理,日兴昌成立的目的,就是要为西阳王对付各地高利贷,而现在日兴昌向对方发起进攻的武器是一种贷款,名为“青苗贷”,已经于去年推出,效果很好。所谓青苗贷,就是当农民开始耕作春耕时,借贷去购买种子、农具甚至租耕牛,到了收获的季节用收成来还贷,日兴昌柜坊将这种贷款称为青苗贷。为了避免谷贱伤农,农民还贷时可以用粮食来还,不必卖粮食换铜钱再来还,青苗贷的利率是一成,如果遇到灾年颗粒无收还不上,可以来年再还,当然,利钱要适当上调。这种青苗贷,其形式早已存在,只是没有统一的名称,许多家境拮据的农民春耕时要找人借钱买种子买农具,确保秋天能有收获并缴纳租调,唯一的办法就是借钱。然而他们很难有机会低息借钱,只能求助高利贷,民间高利贷放贷的利率一般是三成,官府的公廨钱利率一般是二成。借了高利贷的农户,一旦遇到绝收甚至歉收,全家立刻负债,来年为了种田还债并养活家小,只能继续借贷,然后利滚利欠下一屁股债,永世不得翻身。所以向农户放高利贷,是高利贷从业者赖以生财的根本,许多大地主、强宗著姓,就是靠着放高利贷,让一个个自耕农破产,然后沦为他们的佃农,而土地也被他们兼并。这样的后果,就是导致官府税收锐减,无力赈灾,最后各地百姓揭竿而起,国家亡于内患;亦或是无力供养军队,亡于外敌入侵。西阳王为此对高利贷深恶痛绝,需要日兴昌来试着解决或缓解这一问题。而现在,日兴昌以一成的利率放青苗贷,造福了农户却置官、民营高利贷于水深火热之中,不用想都知道许多人会恨日兴昌入骨。那么,为什么日兴昌还要推出低息的“青苗贷”来激化矛盾呢因为这是阳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户能否种好地、及时缴纳田租、户调,是任何一个统治者都必须关心的问题,而从明面来说,历朝历代朝廷的政策大多主张抑制高利贷。所以,明显利民的“青苗贷”,没有人能够从明面上进行攻击,只能出阴招。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阴招难防是不假,但对于日兴昌来说,无所谓,因为只要把对手干掉就好了。放高利贷的人,都是靠着鹰犬来放贷、收贷,如果要出阴招,必然唆使一些泼皮、混混打头阵,如果日兴昌要见招拆招会穷于应付,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杀人。此时的王越,说出的话杀气腾腾:“高利贷敢动用死士、泼皮来挑事,日兴昌就用死士、泼皮来一命换一命,大家比赛耗人命,看谁耗得过谁”“放高利贷的寺庙敢挑事,那就会有山贼血洗寺庙,如果豪吏敢挑事,那全家就会死于非命,如果有豪强敢挑事,族中子弟就会被仇杀、情杀”“敢阻拦日兴昌放低息贷款的人,全都要付出代价”“官面上的诘难,大王会去应付,谁敢出阴招,就由我们派死士杀人来解决不跟他们废话”“即便日兴昌变成众矢之的,只要大王有兵在,我们还会怕谁”王越的话,在场股东没有一个人觉得是夸夸其谈,黄州商团所拥有的镖行、捕奴队,都不是摆着看的花瓶,许以优厚的抚恤,派人做死士和对手同归于尽,这样的人要多少有多少。西阳王要对付高利贷,有些脏活不方便做,那就由商团的人来做,放贷行业的游戏规则,必须改一改,新规矩,由日兴昌说了算第八十二章 洗钱西阳城,总管府署,黄州总管长史郝吴伯刚结束一场会议,距离下一场会议还有十五分钟时间,只够他更衣再喝杯茶润润喉咙,闭目养神休息一下。从州长史升为总管府长史,郝吴伯身上承担的职责更重了,长史是主官的佐官之长,承担着处理实际事务的职责,而总管主官放贷,自古以来是来钱最快、最轻松的赚钱方式之一,而高利贷则是其中佼佼者,比起行商、坐商,放高利贷的成本相对较小,风险也小,而获利非常高。日兴昌柜坊并不是善坊,打开门做生意是要赚钱,盈利手段就是放贷,只是没有放高利贷。对于想借钱救急的人来说,会优先选择利息较低的日兴昌借钱,那么那些放高利贷的人,生意就受影响,不过在黄州总管府地界,不放高利贷而做正经买卖也能赚大钱,所以这个矛盾不明显。但是,日兴昌柜坊的业务范围不可能局限于黄州总管府,必然向外扩张,那就会得罪各地高利贷,树敌无数,成为众矢之的。这年头的“高利贷从业者”,从权贵门阀、各地豪吏、世家大族、庶族地主、强宗著姓不一而足,而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各地的寺庙。寺庙放高利贷,营业额惊人,获利颇丰,而寺庙又有许多善男信女做后盾,其中不乏权贵人家、世家大族子弟,一旦得罪当地的寺庙,日兴昌便永无宁日。这不是危言耸听,以周国来说,在武帝灭佛之前,周国境内各寺庙的依附户,几乎是官府在编户数的一半,而同时期的齐国,情况也大同小异。加上权贵们大多信佛,甚至时不时舍宅为寺,动不动向寺庙捐大量田产,有这些人做靠山,放高利贷的僧人可以说是有恃无恐。如果日兴昌在各地开展低息贷款的放贷业务,必然会激怒当地放高利贷的寺庙,得罪这样的势力,日兴昌别想好好过日子。这还不算,因为放高利贷的除了民间组织,还有官方机构。官府也在经营放贷生意,这种用于放贷的钱称为“公廨钱”或者“公廨本钱”,公廨钱自元魏时起就有,到如今的周国都是正式实行的官营放贷制度。公廨钱的获利,用来补充官府开支,以供佐史以下吏员的常食费用和各官员的俸料,有相应吏员负责公廨钱放贷,其放贷业绩会列入铨选考核,直接关系到这些吏员的升迁。而负责公廨钱放贷的,又多为各地官府之中的豪吏经手,这些胥吏很难得到晋升,就靠着公廨钱放贷渔利,如果有人影响到了他们的利益,各种龌龊手段都能使出来。若是在黄州总管府地界,没有那个官吏敢乱来,但在别的地方就不一样,豪吏是当地地头蛇,在官府、民间都有关系和人脉,要想给到当地开展业务的日兴昌下绊,那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纯粹以做买卖来说,应该秉着“和气生财”的信念,和各地同行打交道,而日兴昌要在各地开展业务,放的是低息贷款,这是直接向当地高利贷宣战,必然树敌无数。日兴昌为何要这么做很简单,因为日兴昌创立之初,就是奔着这样的目标去的,正如虎林军是西阳王的一把刀那样,日兴昌将是另一把刀,一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今日与会的各位股东,都明白这个道理,日兴昌成立的目的,就是要为西阳王对付各地高利贷,而现在日兴昌向对方发起进攻的武器是一种贷款,名为“青苗贷”,已经于去年推出,效果很好。所谓青苗贷,就是当农民开始耕作春耕时,借贷去购买种子、农具甚至租耕牛,到了收获的季节用收成来还贷,日兴昌柜坊将这种贷款称为青苗贷。为了避免谷贱伤农,农民还贷时可以用粮食来还,不必卖粮食换铜钱再来还,青苗贷的利率是一成,如果遇到灾年颗粒无收还不上,可以来年再还,当然,利钱要适当上调。这种青苗贷,其形式早已存在,只是没有统一的名称,许多家境拮据的农民春耕时要找人借钱买种子买农具,确保秋天能有收获并缴纳租调,唯一的办法就是借钱。然而他们很难有机会低息借钱,只能求助高利贷,民间高利贷放贷的利率一般是三成,官府的公廨钱利率一般是二成。借了高利贷的农户,一旦遇到绝收甚至歉收,全家立刻负债,来年为了种田还债并养活家小,只能继续借贷,然后利滚利欠下一屁股债,永世不得翻身。所以向农户放高利贷,是高利贷从业者赖以生财的根本,许多大地主、强宗著姓,就是靠着放高利贷,让一个个自耕农破产,然后沦为他们的佃农,而土地也被他们兼并。这样的后果,就是导致官府税收锐减,无力赈灾,最后各地百姓揭竿而起,国家亡于内患;亦或是无力供养军队,亡于外敌入侵。西阳王为此对高利贷深恶痛绝,需要日兴昌来试着解决或缓解这一问题。而现在,日兴昌以一成的利率放青苗贷,造福了农户却置官、民营高利贷于水深火热之中,不用想都知道许多人会恨日兴昌入骨。那么,为什么日兴昌还要推出低息的“青苗贷”来激化矛盾呢因为这是阳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户能否种好地、及时缴纳田租、户调,是任何一个统治者都必须关心的问题,而从明面来说,历朝历代朝廷的政策大多主张抑制高利贷。所以,明显利民的“青苗贷”,没有人能够从明面上进行攻击,只能出阴招。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阴招难防是不假,但对于日兴昌来说,无所谓,因为只要把对手干掉就好了。放高利贷的人,都是靠着鹰犬来放贷、收贷,如果要出阴招,必然唆使一些泼皮、混混打头阵,如果日兴昌要见招拆招会穷于应付,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杀人。此时的王越,说出的话杀气腾腾:“高利贷敢动用死士、泼皮来挑事,日兴昌就用死士、泼皮来一命换一命,大家比赛耗人命,看谁耗得过谁”“放高利贷的寺庙敢挑事,那就会有山贼血洗寺庙,如果豪吏敢挑事,那全家就会死于非命,如果有豪强敢挑事,族中子弟就会被仇杀、情杀”“敢阻拦日兴昌放低息贷款的人,全都要付出代价”“官面上的诘难,大王会去应付,谁敢出阴招,就由我们派死士杀人来解决不跟他们废话”“即便日兴昌变成众矢之的,只要大王有兵在,我们还会怕谁”王越的话,在场股东没有一个人觉得是夸夸其谈,黄州商团所拥有的镖行、捕奴队,都不是摆着看的花瓶,许以优厚的抚恤,派人做死士和对手同归于尽,这样的人要多少有多少。西阳王要对付高利贷,有些脏活不方便做,那就由商团的人来做,放贷行业的游戏规则,必须改一改,新规矩,由日兴昌说了算第八十二章 洗钱西阳城,总管府署,黄州总管长史郝吴伯刚结束一场会议,距离下一场会议还有十五分钟时间,只够他更衣再喝杯茶润润喉咙,闭目养神休息一下。从州长史升为总管府长史,郝吴伯身上承担的职责更重了,长史是主官的佐官之长,承担着处理实际事务的职责,而总管主官放贷,自古以来是来钱最快、最轻松的赚钱方式之一,而高利贷则是其中佼佼者,比起行商、坐商,放高利贷的成本相对较小,风险也小,而获利非常高。日兴昌柜坊并不是善坊,打开门做生意是要赚钱,盈利手段就是放贷,只是没有放高利贷。对于想借钱救急的人来说,会优先选择利息较低的日兴昌借钱,那么那些放高利贷的人,生意就受影响,不过在黄州总管府地界,不放高利贷而做正经买卖也能赚大钱,所以这个矛盾不明显。但是,日兴昌柜坊的业务范围不可能局限于黄州总管府,必然向外扩张,那就会得罪各地高利贷,树敌无数,成为众矢之的。这年头的“高利贷从业者”,从权贵门阀、各地豪吏、世家大族、庶族地主、强宗著姓不一而足,而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各地的寺庙。寺庙放高利贷,营业额惊人,获利颇丰,而寺庙又有许多善男信女做后盾,其中不乏权贵人家、世家大族子弟,一旦得罪当地的寺庙,日兴昌便永无宁日。这不是危言耸听,以周国来说,在武帝灭佛之前,周国境内各寺庙的依附户,几乎是官府在编户数的一半,而同时期的齐国,情况也大同小异。加上权贵们大多信佛,甚至时不时舍宅为寺,动不动向寺庙捐大量田产,有这些人做靠山,放高利贷的僧人可以说是有恃无恐。如果日兴昌在各地开展低息贷款的放贷业务,必然会激怒当地放高利贷的寺庙,得罪这样的势力,日兴昌别想好好过日子。这还不算,因为放高利贷的除了民间组织,还有官方机构。官府也在经营放贷生意,这种用于放贷的钱称为“公廨钱”或者“公廨本钱”,公廨钱自元魏时起就有,到如今的周国都是正式实行的官营放贷制度。公廨钱的获利,用来补充官府开支,以供佐史以下吏员的常食费用和各官员的俸料,有相应吏员负责公廨钱放贷,其放贷业绩会列入铨选考核,直接关系到这些吏员的升迁。而负责公廨钱放贷的,又多为各地官府之中的豪吏经手,这些胥吏很难得到晋升,就靠着公廨钱放贷渔利,如果有人影响到了他们的利益,各种龌龊手段都能使出来。若是在黄州总管府地界,没有那个官吏敢乱来,但在别的地方就不一样,豪吏是当地地头蛇,在官府、民间都有关系和人脉,要想给到当地开展业务的日兴昌下绊,那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纯粹以做买卖来说,应该秉着“和气生财”的信念,和各地同行打交道,而日兴昌要在各地开展业务,放的是低息贷款,这是直接向当地高利贷宣战,必然树敌无数。日兴昌为何要这么做很简单,因为日兴昌创立之初,就是奔着这样的目标去的,正如虎林军是西阳王的一把刀那样,日兴昌将是另一把刀,一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今日与会的各位股东,都明白这个道理,日兴昌成立的目的,就是要为西阳王对付各地高利贷,而现在日兴昌向对方发起进攻的武器是一种贷款,名为“青苗贷”,已经于去年推出,效果很好。所谓青苗贷,就是当农民开始耕作春耕时,借贷去购买种子、农具甚至租耕牛,到了收获的季节用收成来还贷,日兴昌柜坊将这种贷款称为青苗贷。为了避免谷贱伤农,农民还贷时可以用粮食来还,不必卖粮食换铜钱再来还,青苗贷的利率是一成,如果遇到灾年颗粒无收还不上,可以来年再还,当然,利钱要适当上调。这种青苗贷,其形式早已存在,只是没有统一的名称,许多家境拮据的农民春耕时要找人借钱买种子买农具,确保秋天能有收获并缴纳租调,唯一的办法就是借钱。然而他们很难有机会低息借钱,只能求助高利贷,民间高利贷放贷的利率一般是三成,官府的公廨钱利率一般是二成。借了高利贷的农户,一旦遇到绝收甚至歉收,全家立刻负债,来年为了种田还债并养活家小,只能继续借贷,然后利滚利欠下一屁股债,永世不得翻身。所以向农户放高利贷,是高利贷从业者赖以生财的根本,许多大地主、强宗著姓,就是靠着放高利贷,让一个个自耕农破产,然后沦为他们的佃农,而土地也被他们兼并。这样的后果,就是导致官府税收锐减,无力赈灾,最后各地百姓揭竿而起,国家亡于内患;亦或是无力供养军队,亡于外敌入侵。西阳王为此对高利贷深恶痛绝,需要日兴昌来试着解决或缓解这一问题。而现在,日兴昌以一成的利率放青苗贷,造福了农户却置官、民营高利贷于水深火热之中,不用想都知道许多人会恨日兴昌入骨。那么,为什么日兴昌还要推出低息的“青苗贷”来激化矛盾呢因为这是阳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户能否种好地、及时缴纳田租、户调,是任何一个统治者都必须关心的问题,而从明面来说,历朝历代朝廷的政策大多主张抑制高利贷。所以,明显利民的“青苗贷”,没有人能够从明面上进行攻击,只能出阴招。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阴招难防是不假,但对于日兴昌来说,无所谓,因为只要把对手干掉就好了。放高利贷的人,都是靠着鹰犬来放贷、收贷,如果要出阴招,必然唆使一些泼皮、混混打头阵,如果日兴昌要见招拆招会穷于应付,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杀人。此时的王越,说出的话杀气腾腾:“高利贷敢动用死士、泼皮来挑事,日兴昌就用死士、泼皮来一命换一命,大家比赛耗人命,看谁耗得过谁”“放高利贷的寺庙敢挑事,那就会有山贼血洗寺庙,如果豪吏敢挑事,那全家就会死于非命,如果有豪强敢挑事,族中子弟就会被仇杀、情杀”“敢阻拦日兴昌放低息贷款的人,全都要付出代价”“官面上的诘难,大王会去应付,谁敢出阴招,就由我们派死士杀人来解决不跟他们废话”“即便日兴昌变成众矢之的,只要大王有兵在,我们还会怕谁”王越的话,在场股东没有一个人觉得是夸夸其谈,黄州商团所拥有的镖行、捕奴队,都不是摆着看的花瓶,许以优厚的抚恤,派人做死士和对手同归于尽,这样的人要多少有多少。西阳王要对付高利贷,有些脏活不方便做,那就由商团的人来做,放贷行业的游戏规则,必须改一改,新规矩,由日兴昌说了算第八十二章 洗钱西阳城,总管府署,黄州总管长史郝吴伯刚结束一场会议,距离下一场会议还有十五分钟时间,只够他更衣再喝杯茶润润喉咙,闭目养神休息一下。从州长史升为总管府长史,郝吴伯身上承担的职责更重了,长史是主官的佐官之长,承担着处理实际事务的职责,而总管主官放贷,自古以来是来钱最快、最轻松的赚钱方式之一,而高利贷则是其中佼佼者,比起行商、坐商,放高利贷的成本相对较小,风险也小,而获利非常高。日兴昌柜坊并不是善坊,打开门做生意是要赚钱,盈利手段就是放贷,只是没有放高利贷。对于想借钱救急的人来说,会优先选择利息较低的日兴昌借钱,那么那些放高利贷的人,生意就受影响,不过在黄州总管府地界,不放高利贷而做正经买卖也能赚大钱,所以这个矛盾不明显。但是,日兴昌柜坊的业务范围不可能局限于黄州总管府,必然向外扩张,那就会得罪各地高利贷,树敌无数,成为众矢之的。这年头的“高利贷从业者”,从权贵门阀、各地豪吏、世家大族、庶族地主、强宗著姓不一而足,而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各地的寺庙。寺庙放高利贷,营业额惊人,获利颇丰,而寺庙又有许多善男信女做后盾,其中不乏权贵人家、世家大族子弟,一旦得罪当地的寺庙,日兴昌便永无宁日。这不是危言耸听,以周国来说,在武帝灭佛之前,周国境内各寺庙的依附户,几乎是官府在编户数的一半,而同时期的齐国,情况也大同小异。加上权贵们大多信佛,甚至时不时舍宅为寺,动不动向寺庙捐大量田产,有这些人做靠山,放高利贷的僧人可以说是有恃无恐。如果日兴昌在各地开展低息贷款的放贷业务,必然会激怒当地放高利贷的寺庙,得罪这样的势力,日兴昌别想好好过日子。这还不算,因为放高利贷的除了民间组织,还有官方机构。官府也在经营放贷生意,这种用于放贷的钱称为“公廨钱”或者“公廨本钱”,公廨钱自元魏时起就有,到如今的周国都是正式实行的官营放贷制度。公廨钱的获利,用来补充官府开支,以供佐史以下吏员的常食费用和各官员的俸料,有相应吏员负责公廨钱放贷,其放贷业绩会列入铨选考核,直接关系到这些吏员的升迁。而负责公廨钱放贷的,又多为各地官府之中的豪吏经手,这些胥吏很难得到晋升,就靠着公廨钱放贷渔利,如果有人影响到了他们的利益,各种龌龊手段都能使出来。若是在黄州总管府地界,没有那个官吏敢乱来,但在别的地方就不一样,豪吏是当地地头蛇,在官府、民间都有关系和人脉,要想给到当地开展业务的日兴昌下绊,那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纯粹以做买卖来说,应该秉着“和气生财”的信念,和各地同行打交道,而日兴昌要在各地开展业务,放的是低息贷款,这是直接向当地高利贷宣战,必然树敌无数。日兴昌为何要这么做很简单,因为日兴昌创立之初,就是奔着这样的目标去的,正如虎林军是西阳王的一把刀那样,日兴昌将是另一把刀,一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今日与会的各位股东,都明白这个道理,日兴昌成立的目的,就是要为西阳王对付各地高利贷,而现在日兴昌向对方发起进攻的武器是一种贷款,名为“青苗贷”,已经于去年推出,效果很好。所谓青苗贷,就是当农民开始耕作春耕时,借贷去购买种子、农具甚至租耕牛,到了收获的季节用收成来还贷,日兴昌柜坊将这种贷款称为青苗贷。为了避免谷贱伤农,农民还贷时可以用粮食来还,不必卖粮食换铜钱再来还,青苗贷的利率是一成,如果遇到灾年颗粒无收还不上,可以来年再还,当然,利钱要适当上调。这种青苗贷,其形式早已存在,只是没有统一的名称,许多家境拮据的农民春耕时要找人借钱买种子买农具,确保秋天能有收获并缴纳租调,唯一的办法就是借钱。然而他们很难有机会低息借钱,只能求助高利贷,民间高利贷放贷的利率一般是三成,官府的公廨钱利率一般是二成。借了高利贷的农户,一旦遇到绝收甚至歉收,全家立刻负债,来年为了种田还债并养活家小,只能继续借贷,然后利滚利欠下一屁股债,永世不得翻身。所以向农户放高利贷,是高利贷从业者赖以生财的根本,许多大地主、强宗著姓,就是靠着放高利贷,让一个个自耕农破产,然后沦为他们的佃农,而土地也被他们兼并。这样的后果,就是导致官府税收锐减,无力赈灾,最后各地百姓揭竿而起,国家亡于内患;亦或是无力供养军队,亡于外敌入侵。西阳王为此对高利贷深恶痛绝,需要日兴昌来试着解决或缓解这一问题。而现在,日兴昌以一成的利率放青苗贷,造福了农户却置官、民营高利贷于水深火热之中,不用想都知道许多人会恨日兴昌入骨。那么,为什么日兴昌还要推出低息的“青苗贷”来激化矛盾呢因为这是阳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户能否种好地、及时缴纳田租、户调,是任何一个统治者都必须关心的问题,而从明面来说,历朝历代朝廷的政策大多主张抑制高利贷。所以,明显利民的“青苗贷”,没有人能够从明面上进行攻击,只能出阴招。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阴招难防是不假,但对于日兴昌来说,无所谓,因为只要把对手干掉就好了。放高利贷的人,都是靠着鹰犬来放贷、收贷,如果要出阴招,必然唆使一些泼皮、混混打头阵,如果日兴昌要见招拆招会穷于应付,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杀人。此时的王越,说出的话杀气腾腾:“高利贷敢动用死士、泼皮来挑事,日兴昌就用死士、泼皮来一命换一命,大家比赛耗人命,看谁耗得过谁”“放高利贷的寺庙敢挑事,那就会有山贼血洗寺庙,如果豪吏敢挑事,那全家就会死于非命,如果有豪强敢挑事,族中子弟就会被仇杀、情杀”“敢阻拦日兴昌放低息贷款的人,全都要付出代价”“官面上的诘难,大王会去应付,谁敢出阴招,就由我们派死士杀人来解决不跟他们废话”“即便日兴昌变成众矢之的,只要大王有兵在,我们还会怕谁”王越的话,在场股东没有一个人觉得是夸夸其谈,黄州商团所拥有的镖行、捕奴队,都不是摆着看的花瓶,许以优厚的抚恤,派人做死士和对手同归于尽,这样的人要多少有多少。西阳王要对付高利贷,有些脏活不方便做,那就由商团的人来做,放贷行业的游戏规则,必须改一改,新规矩,由日兴昌说了算第八十二章 洗钱西阳城,总管府署,黄州总管长史郝吴伯刚结束一场会议,距离下一场会议还有十五分钟时间,只够他更衣再喝杯茶润润喉咙,闭目养神休息一下。从州长史升为总管府长史,郝吴伯身上承担的职责更重了,长史是主官的佐官之长,承担着处理实际事务的职责,而总管主官放贷,自古以来是来钱最快、最轻松的赚钱方式之一,而高利贷则是其中佼佼者,比起行商、坐商,放高利贷的成本相对较小,风险也小,而获利非常高。日兴昌柜坊并不是善坊,打开门做生意是要赚钱,盈利手段就是放贷,只是没有放高利贷。对于想借钱救急的人来说,会优先选择利息较低的日兴昌借钱,那么那些放高利贷的人,生意就受影响,不过在黄州总管府地界,不放高利贷而做正经买卖也能赚大钱,所以这个矛盾不明显。但是,日兴昌柜坊的业务范围不可能局限于黄州总管府,必然向外扩张,那就会得罪各地高利贷,树敌无数,成为众矢之的。这年头的“高利贷从业者”,从权贵门阀、各地豪吏、世家大族、庶族地主、强宗著姓不一而足,而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各地的寺庙。寺庙放高利贷,营业额惊人,获利颇丰,而寺庙又有许多善男信女做后盾,其中不乏权贵人家、世家大族子弟,一旦得罪当地的寺庙,日兴昌便永无宁日。这不是危言耸听,以周国来说,在武帝灭佛之前,周国境内各寺庙的依附户,几乎是官府在编户数的一半,而同时期的齐国,情况也大同小异。加上权贵们大多信佛,甚至时不时舍宅为寺,动不动向寺庙捐大量田产,有这些人做靠山,放高利贷的僧人可以说是有恃无恐。如果日兴昌在各地开展低息贷款的放贷业务,必然会激怒当地放高利贷的寺庙,得罪这样的势力,日兴昌别想好好过日子。这还不算,因为放高利贷的除了民间组织,还有官方机构。官府也在经营放贷生意,这种用于放贷的钱称为“公廨钱”或者“公廨本钱”,公廨钱自元魏时起就有,到如今的周国都是正式实行的官营放贷制度。公廨钱的获利,用来补充官府开支,以供佐史以下吏员的常食费用和各官员的俸料,有相应吏员负责公廨钱放贷,其放贷业绩会列入铨选考核,直接关系到这些吏员的升迁。而负责公廨钱放贷的,又多为各地官府之中的豪吏经手,这些胥吏很难得到晋升,就靠着公廨钱放贷渔利,如果有人影响到了他们的利益,各种龌龊手段都能使出来。若是在黄州总管府地界,没有那个官吏敢乱来,但在别的地方就不一样,豪吏是当地地头蛇,在官府、民间都有关系和人脉,要想给到当地开展业务的日兴昌下绊,那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纯粹以做买卖来说,应该秉着“和气生财”的信念,和各地同行打交道,而日兴昌要在各地开展业务,放的是低息贷款,这是直接向当地高利贷宣战,必然树敌无数。日兴昌为何要这么做很简单,因为日兴昌创立之初,就是奔着这样的目标去的,正如虎林军是西阳王的一把刀那样,日兴昌将是另一把刀,一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今日与会的各位股东,都明白这个道理,日兴昌成立的目的,就是要为西阳王对付各地高利贷,而现在日兴昌向对方发起进攻的武器是一种贷款,名为“青苗贷”,已经于去年推出,效果很好。所谓青苗贷,就是当农民开始耕作春耕时,借贷去购买种子、农具甚至租耕牛,到了收获的季节用收成来还贷,日兴昌柜坊将这种贷款称为青苗贷。为了避免谷贱伤农,农民还贷时可以用粮食来还,不必卖粮食换铜钱再来还,青苗贷的利率是一成,如果遇到灾年颗粒无收还不上,可以来年再还,当然,利钱要适当上调。这种青苗贷,其形式早已存在,只是没有统一的名称,许多家境拮据的农民春耕时要找人借钱买种子买农具,确保秋天能有收获并缴纳租调,唯一的办法就是借钱。然而他们很难有机会低息借钱,只能求助高利贷,民间高利贷放贷的利率一般是三成,官府的公廨钱利率一般是二成。借了高利贷的农户,一旦遇到绝收甚至歉收,全家立刻负债,来年为了种田还债并养活家小,只能继续借贷,然后利滚利欠下一屁股债,永世不得翻身。所以向农户放高利贷,是高利贷从业者赖以生财的根本,许多大地主、强宗著姓,就是靠着放高利贷,让一个个自耕农破产,然后沦为他们的佃农,而土地也被他们兼并。这样的后果,就是导致官府税收锐减,无力赈灾,最后各地百姓揭竿而起,国家亡于内患;亦或是无力供养军队,亡于外敌入侵。西阳王为此对高利贷深恶痛绝,需要日兴昌来试着解决或缓解这一问题。而现在,日兴昌以一成的利率放青苗贷,造福了农户却置官、民营高利贷于水深火热之中,不用想都知道许多人会恨日兴昌入骨。那么,为什么日兴昌还要推出低息的“青苗贷”来激化矛盾呢因为这是阳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户能否种好地、及时缴纳田租、户调,是任何一个统治者都必须关心的问题,而从明面来说,历朝历代朝廷的政策大多主张抑制高利贷。所以,明显利民的“青苗贷”,没有人能够从明面上进行攻击,只能出阴招。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阴招难防是不假,但对于日兴昌来说,无所谓,因为只要把对手干掉就好了。放高利贷的人,都是靠着鹰犬来放贷、收贷,如果要出阴招,必然唆使一些泼皮、混混打头阵,如果日兴昌要见招拆招会穷于应付,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杀人。此时的王越,说出的话杀气腾腾:“高利贷敢动用死士、泼皮来挑事,日兴昌就用死士、泼皮来一命换一命,大家比赛耗人命,看谁耗得过谁”“放高利贷的寺庙敢挑事,那就会有山贼血洗寺庙,如果豪吏敢挑事,那全家就会死于非命,如果有豪强敢挑事,族中子弟就会被仇杀、情杀”“敢阻拦日兴昌放低息贷款的人,全都要付出代价”“官面上的诘难,大王会去应付,谁敢出阴招,就由我们派死士杀人来解决不跟他们废话”“即便日兴昌变成众矢之的,只要大王有兵在,我们还会怕谁”王越的话,在场股东没有一个人觉得是夸夸其谈,黄州商团所拥有的镖行、捕奴队,都不是摆着看的花瓶,许以优厚的抚恤,派人做死士和对手同归于尽,这样的人要多少有多少。西阳王要对付高利贷,有些脏活不方便做,那就由商团的人来做,放贷行业的游戏规则,必须改一改,新规矩,由日兴昌说了算第八十二章 洗钱西阳城,总管府署,黄州总管长史郝吴伯刚结束一场会议,距离下一场会议还有十五分钟时间,只够他更衣再喝杯茶润润喉咙,闭目养神休息一下。从州长史升为总管府长史,郝吴伯身上承担的职责更重了,长史是主官的佐官之长,承担着处理实际事务的职责,而总管主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