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00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008(1 / 1)

d来说,这没有任何意义。方才太后召集重臣议事,就敌军不宣而战、偷袭京口之事问策,孔范在场,从而得知周军发来的檄文内容,简而言之,对方是来兴师问罪、解救侨民。事情源起前几日,宦官蔡脱儿献仙丹,天子服用之后毒发昏厥,蔡脱儿畏罪潜逃,据说逃入秦淮河口处周人聚集的“周坊”。陈国派兵入坊内搜查,与坊内周人发生对峙,虽然士兵最终还是突破阻拦入坊搜查,找到了畏罪自杀的蔡脱儿遗体,而周人有船只逃离,躲过陈军战船的拦截,顺流而下往东逃。东面是大海,结果这艘船竟然遇到了自会稽外海北返的周国市舶司船队。这支规模庞大的船队,本来驻扎会稽外海岛屿,打算为之前周国海船在会稽被扣之事兴师问罪。其水师主帅、提督王頍得逃亡周人告急,说在建康的周国商贾惨遭屠杀,于是西进入长江,兴师问罪,攻占京口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兵临建康,要求陈国方面给出交代和赔偿。还要把相关责任官员交给周国处置,如果得不到一个满意的答复,周军就入城抓人。这种极其无耻、无理的要求,陈国方面当然不会接受,而对方明摆着就是要进攻建康,所以罔顾周坊无事的事实随便找了个借口,开了极其苛刻的条件,就等着陈国拒绝。太后召集重臣入宫议事,孔范也在场,但他发现自己的意见已经无足轻重,因为太后没打算听他说什么。也就是说,太后并不信任他。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孔范能有如今的地位,全靠官家信赖,当年周军兵临建康城外,孔范之所以能作为监军率领大军出城迎战,就是因为得官家信赖。但现在,官家昏迷不醒,太后相信萧摩诃、任忠等武勋,也更愿意向袁宪等老臣问策,至于孔范等官家幸臣,沦为了旁听。当然,太后倒不是故意使脸色给孔范等人看,因为他们确实不通军事,也说不出什么真知灼见来。但对于孔范来说,这代表着情况确实不妙,官家如果醒不来,那么他们靠边站是迟早的事,万一新君继位,他们的末日就要到了。所以,豳王派来的奇兵既然已经逼近建康城,我,为何要帮着朝廷将其拒之于门外想到这里,孔范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就在方才,他出宫返回府邸的途中,有人把一封信交到他手上。那人是周国豳王宇文温安插在建康城里的眼线,而孔范看过这封宇文温的亲笔信后,大概知道该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局面,如今不再惶恐不安。对于他来说,陈国兴衰与否,与己无关。方才于仲文所说即便再有理,那又如何孔范知道,若官家再也醒不来,而官军击退了周军,日后新君继位,就该轮到他倒霉了第一百章 应对续夜,皇宫及各部官署所在的台城戒备森严,因为京口失陷、敌军轻骑在城郊出没,此时的建康城外篱各处已有兵马驻扎,而台城更是严上加严,城门紧闭,禁军们如临大敌。为了防备周军偷袭台城,此时的台城严禁任何身份不明者靠近,在城外街道上巡逻的兵马,可以对任何不听警告停下脚步的接近者放箭,而已经实行的宵禁,更是禁止所有人无故出现在街道上。此时的建康城,里坊俱是黑灯瞎火,而台城内却灯火阑珊,时不时有火龙游走,那是禁军队伍点着火把在巡逻,点点火光与天上星光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副奇异的夜景。宫城墙头,巡视至此的长沙王陈叔坚,看着夜幕下的建康城,眉头紧皱,周国不宣而战,水师偷袭京口得手,对方接下来便会兵临建康,所以能否守住建康城,成了战局的关键。此时的建康城戒备森严,按说只要据城坚守,就不会给敌人以可乘之机,但陈叔坚不敢掉以轻心,就怕敌军还有什么后手等着使出来。当自己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时,往往已经落入敌人的圈套,陈叔坚吃过亏,对不堪往事记忆犹新。数年前,陈叔坚率兵与周军激战,中计兵败被俘,随后身陷囹圄,虽然很快就不用在牢狱里待着,却被周国软禁起来。到后来周陈两国交好,陈叔坚才被周国释放,回到江南,经此一劫的陈叔坚变得沉默寡言,对于人生有了新的感悟。陈国若没了,文武官员们尚且能在新朝得到任用,继续当官,而他们这些亡国的宗室,即便保得性命,也会被人盯着,日子变得艰难。所以陈国在一日,他们及家人才会好一日。紧急关头,只有宗室值得绝对信赖,太后也是这么想的,所以长沙王陈叔坚被委以重任,坐镇台城,而豫章王陈叔英则统领兵马,防御来犯之敌。陈叔英和陈叔坚是宣帝陈顼第三子、第四子,如今天子陈叔宝昏迷不醒,正是他二人承担重任的时候,至于佞幸孔范之流,终于滚到一边去吹北风了。太后今日和重臣议事后的一番安排颇得人心,陈叔坚不知道陈叔英怎么想,他是想清楚了,无论如何,都要保得建康周全。如果需要犒赏将士振奋军心,国库钱财不足,他愿意倾尽家财犒军,因为一旦城破,王府财产同样保不住,还不如拿来犒军,保得家国。只要应对得当,来犯之敌必然顿兵于坚城之下无计可施,毕竟建康驻军众多,这些浮海而来的敌军,兵力总归是有限的。陈叔坚正琢磨当前局势,却见几人匆匆而来,当头一人为宦官李善度。李善度为天子宠幸的宦官,天子如今昏迷不醒,李善度等人守在榻边,如今却出现在这里,陈叔坚心中一动:莫非官家醒了结果却是李善度奉太后之命,请他到弘范宫走一趟。弘范宫是太后居住的宫殿,陈叔坚知道太后此举应该是有事要他商议,于是走下城头,向弘范宫而去,至于跟在身后谄笑不已的李善度,他很厌恶。李善度和蔡脱儿,是天子最宠幸的两个宦官,先前气焰十分嚣张,见着了宗室诸王都敢给脸色,陈叔坚就在李善度面前碰过一鼻子灰。现在,蔡脱儿害得天子中毒昏厥,畏罪自杀,而李善度没了天子撑腰,惶惶然宛若丧家犬,终于知道自己的身份,不过是不男不女的阉竖。没有天子撑腰,连狗都不如。陈叔坚对这些宦官没好感,虽然心中厌恶之情没有直接表现在脸上,但“善于度人”的李善度依旧能感受到冷淡之情,他见着这位如今坐镇台城的藩王不怎么愿意和自己说话,只能识相的收声。待得引领陈叔坚入弘范宫见了太后,李善度告退,走在昏暗的宫道上,看着夜幕下的楼台亭阁,叹了口气。他被蔡脱儿害惨了,如今官家昏迷不醒,一旦有个三长两短,李善度等受官家宠幸的宦官就要倒霉。即便过了这一关,待得新君继位,李善度觉得自己依旧要倒霉,届时能保住小命得去刷粪桶,都已经是佛祖保佑。但这是宦官的宿命,想多也没用,宦官依附于皇帝,皇帝换了一个人,那么自然会用自己信任的宦官,譬如先帝去世后,其亲信宦官不也一样受冷落喝西北风李善度想着想着,情绪低落,向住处走去,他守着官家过了一个白天,正值轮换之际,被太后叫去跑腿,如今跑完腿无事可做,就只能回去睡觉。回到寝室,李善度独坐发呆,琢磨着如何讨好太子,以便将来有个好下场,他不奢求太子继位后依旧重用他,但好歹看在自己服侍贵妃颇为用心的份上,给他一条活路。太子陈深为贵妃张丽华所出,正是因为张丽华最受天子宠爱,陈深才有机会当上太子,而张丽华在世时,李善度小心侍奉,颇得对方信任。所以,李善度迫切希望太子日后登基,能念着旧情,放他一马。想着想着,李善度又叹了口气,若张丽华没有没于乱军之中,如今必然是皇后,而作为太子生母,等太子继位后就是太后,有张太后撑腰,他李善度哪里会倒霉。太子年纪轻,继位后必然需要太后辅政,届时张丽华手握大权,又有谁敢为难他李善度然而张丽华已经香消玉殒,太子若继位,就只能依靠太皇太后,李善度知道自己始终是还要靠边站,届时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前途未卜,越想心越慌,李善度起身整理卧榻,准备休息,却在枕头下摸到一封信,立刻身子一僵:有人来过他的寝室,留下这封信。他出门看看左右,确定没人偷窥,随后关上门,就着灯光拆开信封,抽出信笺。李善度看着信,只是看了一会儿便吓得面色惨白,惊得将信笺扔在地上,拔腿就要往外跑。但走了几步便停下,李善度满头大汗的看看房内四周,又抬头看看房梁,没发现什么鬼影,抹了抹额头上冒出的冷汗,看着地上的信笺发了一会儿呆,随后走回原位,将其捡起来。信上的笔迹,李善度再熟悉不过,那是已故的贵妃张丽华所写,他绝不会认错。官家倦于政务,百官启奏都要通过蔡临儿、李善度呈递,然后官家抽空看看,时常与贵妃张丽华共同决定。蔡临儿、李善度有时记不清官员奏章内容,是张丽华亲手写好条款,从无遗漏,所以李善度对张丽华的笔迹很熟悉,能确认这封信的笔迹绝不会是别人临摹。这封信,是张丽华写给李善度的亲笔信,而张丽华,早已不在人世。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天子还追封张丽华为皇后,所以当李善度看到张丽华的亲笔信时,吓得魂飞魄散,还以为张丽华的鬼魂来找他。但李善度很快就想到另一个可能,那就是张丽华实际上没有死,只是因为不为人知的缘故,被大家认为已经死了,所以现在写信给他的不是鬼魂,而是活人。官家昏迷不醒,很可能熬不了多久,那么当太子登基之后,他找到了张丽华李善度想到这里欣喜若狂,认真看起信来,看着看着,不由得紧捏着信纸,呼吸急促、目不转睛,仿佛入定了一般。第一百零一章 夜黄昏,建康城东北,北篱门外军营,箭楼上,豫章王陈叔英用千里镜观察对面的周军军营,虽然距离有些远,但在千里镜的帮助下,他还是能看清敌营的大概情形。千里镜确实是个好东西,正如其名一般,能让人有千里眼。当然,千里只是个形容词,这种当年从周军那里缴获的器具,对于行军打仗确实很有帮助。陈叔英观察着敌营,暂时没发现什么异常,对方今日很“老实”,却不知其主帅打得是何种主意。虽然无法未卜先知,但陈叔英知道,只要己方沉住气,对方就无机可乘。昨日京口沦陷,太后召集宗室、重臣议事,议定的结果就是坚守建康,不能急于出战以免落入对方全套。不宣而战的周军,声称陈国屠杀寓居建康的周人,对于陈国使者的解释置若罔闻,对方明摆着要进攻,那么己方就不能如其所愿,先坚守城池,挫一挫对方锐气再说。陈叔英带兵出城,背靠建康在北篱门外扎营掘壕,与靠着蒋山扎营的周军对峙。打仗,要尽可能主动些,不能别人来挑战自己就应战,陈叔英打定主意,要靠着壕沟和壁垒,让来犯之敌无计可施。只要等得驰援的兵马抵达建康,凭借兵力优势,就能让敌军知难而退。敌人只是占据京口,前有建康后有广陵,肯定待不久,只要己方从建康出击的兵马步步为营,逼近京口,对方必然站不住脚,乘船东逃。赶走了这股敌军,朝廷就能从容调动兵马,应对极有可能从淮北以及长江上游进犯的周军主力。陈叔英不知道陈国能否抵御周国的进攻,但总得先把眼前这只周军击败再说,又观察了一阵子,落日余晖消失在地平线上,夜幕随后降临。夜里四处漆黑一片,即便有月光,但人的视线也明显受阻,是趁夜偷城的好时机,而建康的外篱多为木栅,不是城墙,很容易被人突破。所以即便是夜里,也不能大意。该做的部署都已经做了,陈叔英看着夜幕中的蒋山,看看夜色中的旷野,转身走下箭楼。。。。。。。夜,雷鸣声惊动了龙舟山守军,睡眼惺忪的将士们纷纷循声望去,却见东面北篱门、东南面东篱门附近火光大作,雷声阵阵,呼喊声震天。雷声,实际上是轰天雷爆炸时发出的声音,北篱门、东篱门此时有大量轰天雷爆炸,这意味着占据蒋山的周军发动夜袭,此时正在攻打两处篱门。但即便战事再紧急,龙舟山守军也不能轻易调动,这是命令,谁也不能违抗。龙舟山位于建康城北、玄武湖南,原名玄武山、覆舟山,太建年间改名龙舟山,山南是乐游苑,为皇家园林,此时在山边扎营的陈军负责防御建康北大门,不能轻易离开。龙舟山北是玄武湖,其北侧湖畔不在陈军控制之中,一旦敌军乘船横渡玄武湖南下,不仅威胁建康北北城的安全,更会威胁到台城,因为台城本身就位于健康城北。所以,龙舟山陈军的责任很重,虽然龙舟山东面不远就是北篱门,有宗室豫章王亲自坐镇,但除非情况紧急,守军就不能轻易离开龙舟山。北篱门、东篱门打得再热闹,自然有城内兵马赶去增援,轮不到龙舟山守军去救即便过了这一关,待得新君继位,李善度觉得自己依旧要倒霉,届时能保住小命得去刷粪桶,都已经是佛祖保佑。但这是宦官的宿命,想多也没用,宦官依附于皇帝,皇帝换了一个人,那么自然会用自己信任的宦官,譬如先帝去世后,其亲信宦官不也一样受冷落喝西北风李善度想着想着,情绪低落,向住处走去,他守着官家过了一个白天,正值轮换之际,被太后叫去跑腿,如今跑完腿无事可做,就只能回去睡觉。回到寝室,李善度独坐发呆,琢磨着如何讨好太子,以便将来有个好下场,他不奢求太子继位后依旧重用他,但好歹看在自己服侍贵妃颇为用心的份上,给他一条活路。太子陈深为贵妃张丽华所出,正是因为张丽华最受天子宠爱,陈深才有机会当上太子,而张丽华在世时,李善度小心侍奉,颇得对方信任。所以,李善度迫切希望太子日后登基,能念着旧情,放他一马。想着想着,李善度又叹了口气,若张丽华没有没于乱军之中,如今必然是皇后,而作为太子生母,等太子继位后就是太后,有张太后撑腰,他李善度哪里会倒霉。太子年纪轻,继位后必然需要太后辅政,届时张丽华手握大权,又有谁敢为难他李善度然而张丽华已经香消玉殒,太子若继位,就只能依靠太皇太后,李善度知道自己始终是还要靠边站,届时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前途未卜,越想心越慌,李善度起身整理卧榻,准备休息,却在枕头下摸到一封信,立刻身子一僵:有人来过他的寝室,留下这封信。他出门看看左右,确定没人偷窥,随后关上门,就着灯光拆开信封,抽出信笺。李善度看着信,只是看了一会儿便吓得面色惨白,惊得将信笺扔在地上,拔腿就要往外跑。但走了几步便停下,李善度满头大汗的看看房内四周,又抬头看看房梁,没发现什么鬼影,抹了抹额头上冒出的冷汗,看着地上的信笺发了一会儿呆,随后走回原位,将其捡起来。信上的笔迹,李善度再熟悉不过,那是已故的贵妃张丽华所写,他绝不会认错。官家倦于政务,百官启奏都要通过蔡临儿、李善度呈递,然后官家抽空看看,时常与贵妃张丽华共同决定。蔡临儿、李善度有时记不清官员奏章内容,是张丽华亲手写好条款,从无遗漏,所以李善度对张丽华的笔迹很熟悉,能确认这封信的笔迹绝不会是别人临摹。这封信,是张丽华写给李善度的亲笔信,而张丽华,早已不在人世。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天子还追封张丽华为皇后,所以当李善度看到张丽华的亲笔信时,吓得魂飞魄散,还以为张丽华的鬼魂来找他。但李善度很快就想到另一个可能,那就是张丽华实际上没有死,只是因为不为人知的缘故,被大家认为已经死了,所以现在写信给他的不是鬼魂,而是活人。官家昏迷不醒,很可能熬不了多久,那么当太子登基之后,他找到了张丽华李善度想到这里欣喜若狂,认真看起信来,看着看着,不由得紧捏着信纸,呼吸急促、目不转睛,仿佛入定了一般。第一百零一章 夜黄昏,建康城东北,北篱门外军营,箭楼上,豫章王陈叔英用千里镜观察对面的周军军营,虽然距离有些远,但在千里镜的帮助下,他还是能看清敌营的大概情形。千里镜确实是个好东西,正如其名一般,能让人有千里眼。当然,千里只是个形容词,这种当年从周军那里缴获的器具,对于行军打仗确实很有帮助。陈叔英观察着敌营,暂时没发现什么异常,对方今日很“老实”,却不知其主帅打得是何种主意。虽然无法未卜先知,但陈叔英知道,只要己方沉住气,对方就无机可乘。昨日京口沦陷,太后召集宗室、重臣议事,议定的结果就是坚守建康,不能急于出战以免落入对方全套。不宣而战的周军,声称陈国屠杀寓居建康的周人,对于陈国使者的解释置若罔闻,对方明摆着要进攻,那么己方就不能如其所愿,先坚守城池,挫一挫对方锐气再说。陈叔英带兵出城,背靠建康在北篱门外扎营掘壕,与靠着蒋山扎营的周军对峙。打仗,要尽可能主动些,不能别人来挑战自己就应战,陈叔英打定主意,要靠着壕沟和壁垒,让来犯之敌无计可施。只要等得驰援的兵马抵达建康,凭借兵力优势,就能让敌军知难而退。敌人只是占据京口,前有建康后有广陵,肯定待不久,只要己方从建康出击的兵马步步为营,逼近京口,对方必然站不住脚,乘船东逃。赶走了这股敌军,朝廷就能从容调动兵马,应对极有可能从淮北以及长江上游进犯的周军主力。陈叔英不知道陈国能否抵御周国的进攻,但总得先把眼前这只周军击败再说,又观察了一阵子,落日余晖消失在地平线上,夜幕随后降临。夜里四处漆黑一片,即便有月光,但人的视线也明显受阻,是趁夜偷城的好时机,而建康的外篱多为木栅,不是城墙,很容易被人突破。所以即便是夜里,也不能大意。该做的部署都已经做了,陈叔英看着夜幕中的蒋山,看看夜色中的旷野,转身走下箭楼。。。。。。。夜,雷鸣声惊动了龙舟山守军,睡眼惺忪的将士们纷纷循声望去,却见东面北篱门、东南面东篱门附近火光大作,雷声阵阵,呼喊声震天。雷声,实际上是轰天雷爆炸时发出的声音,北篱门、东篱门此时有大量轰天雷爆炸,这意味着占据蒋山的周军发动夜袭,此时正在攻打两处篱门。但即便战事再紧急,龙舟山守军也不能轻易调动,这是命令,谁也不能违抗。龙舟山位于建康城北、玄武湖南,原名玄武山、覆舟山,太建年间改名龙舟山,山南是乐游苑,为皇家园林,此时在山边扎营的陈军负责防御建康北大门,不能轻易离开。龙舟山北是玄武湖,其北侧湖畔不在陈军控制之中,一旦敌军乘船横渡玄武湖南下,不仅威胁建康北北城的安全,更会威胁到台城,因为台城本身就位于健康城北。所以,龙舟山陈军的责任很重,虽然龙舟山东面不远就是北篱门,有宗室豫章王亲自坐镇,但除非情况紧急,守军就不能轻易离开龙舟山。北篱门、东篱门打得再热闹,自然有城内兵马赶去增援,轮不到龙舟山守军去救即便过了这一关,待得新君继位,李善度觉得自己依旧要倒霉,届时能保住小命得去刷粪桶,都已经是佛祖保佑。但这是宦官的宿命,想多也没用,宦官依附于皇帝,皇帝换了一个人,那么自然会用自己信任的宦官,譬如先帝去世后,其亲信宦官不也一样受冷落喝西北风李善度想着想着,情绪低落,向住处走去,他守着官家过了一个白天,正值轮换之际,被太后叫去跑腿,如今跑完腿无事可做,就只能回去睡觉。回到寝室,李善度独坐发呆,琢磨着如何讨好太子,以便将来有个好下场,他不奢求太子继位后依旧重用他,但好歹看在自己服侍贵妃颇为用心的份上,给他一条活路。太子陈深为贵妃张丽华所出,正是因为张丽华最受天子宠爱,陈深才有机会当上太子,而张丽华在世时,李善度小心侍奉,颇得对方信任。所以,李善度迫切希望太子日后登基,能念着旧情,放他一马。想着想着,李善度又叹了口气,若张丽华没有没于乱军之中,如今必然是皇后,而作为太子生母,等太子继位后就是太后,有张太后撑腰,他李善度哪里会倒霉。太子年纪轻,继位后必然需要太后辅政,届时张丽华手握大权,又有谁敢为难他李善度然而张丽华已经香消玉殒,太子若继位,就只能依靠太皇太后,李善度知道自己始终是还要靠边站,届时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前途未卜,越想心越慌,李善度起身整理卧榻,准备休息,却在枕头下摸到一封信,立刻身子一僵:有人来过他的寝室,留下这封信。他出门看看左右,确定没人偷窥,随后关上门,就着灯光拆开信封,抽出信笺。李善度看着信,只是看了一会儿便吓得面色惨白,惊得将信笺扔在地上,拔腿就要往外跑。但走了几步便停下,李善度满头大汗的看看房内四周,又抬头看看房梁,没发现什么鬼影,抹了抹额头上冒出的冷汗,看着地上的信笺发了一会儿呆,随后走回原位,将其捡起来。信上的笔迹,李善度再熟悉不过,那是已故的贵妃张丽华所写,他绝不会认错。官家倦于政务,百官启奏都要通过蔡临儿、李善度呈递,然后官家抽空看看,时常与贵妃张丽华共同决定。蔡临儿、李善度有时记不清官员奏章内容,是张丽华亲手写好条款,从无遗漏,所以李善度对张丽华的笔迹很熟悉,能确认这封信的笔迹绝不会是别人临摹。这封信,是张丽华写给李善度的亲笔信,而张丽华,早已不在人世。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天子还追封张丽华为皇后,所以当李善度看到张丽华的亲笔信时,吓得魂飞魄散,还以为张丽华的鬼魂来找他。但李善度很快就想到另一个可能,那就是张丽华实际上没有死,只是因为不为人知的缘故,被大家认为已经死了,所以现在写信给他的不是鬼魂,而是活人。官家昏迷不醒,很可能熬不了多久,那么当太子登基之后,他找到了张丽华李善度想到这里欣喜若狂,认真看起信来,看着看着,不由得紧捏着信纸,呼吸急促、目不转睛,仿佛入定了一般。第一百零一章 夜黄昏,建康城东北,北篱门外军营,箭楼上,豫章王陈叔英用千里镜观察对面的周军军营,虽然距离有些远,但在千里镜的帮助下,他还是能看清敌营的大概情形。千里镜确实是个好东西,正如其名一般,能让人有千里眼。当然,千里只是个形容词,这种当年从周军那里缴获的器具,对于行军打仗确实很有帮助。陈叔英观察着敌营,暂时没发现什么异常,对方今日很“老实”,却不知其主帅打得是何种主意。虽然无法未卜先知,但陈叔英知道,只要己方沉住气,对方就无机可乘。昨日京口沦陷,太后召集宗室、重臣议事,议定的结果就是坚守建康,不能急于出战以免落入对方全套。不宣而战的周军,声称陈国屠杀寓居建康的周人,对于陈国使者的解释置若罔闻,对方明摆着要进攻,那么己方就不能如其所愿,先坚守城池,挫一挫对方锐气再说。陈叔英带兵出城,背靠建康在北篱门外扎营掘壕,与靠着蒋山扎营的周军对峙。打仗,要尽可能主动些,不能别人来挑战自己就应战,陈叔英打定主意,要靠着壕沟和壁垒,让来犯之敌无计可施。只要等得驰援的兵马抵达建康,凭借兵力优势,就能让敌军知难而退。敌人只是占据京口,前有建康后有广陵,肯定待不久,只要己方从建康出击的兵马步步为营,逼近京口,对方必然站不住脚,乘船东逃。赶走了这股敌军,朝廷就能从容调动兵马,应对极有可能从淮北以及长江上游进犯的周军主力。陈叔英不知道陈国能否抵御周国的进攻,但总得先把眼前这只周军击败再说,又观察了一阵子,落日余晖消失在地平线上,夜幕随后降临。夜里四处漆黑一片,即便有月光,但人的视线也明显受阻,是趁夜偷城的好时机,而建康的外篱多为木栅,不是城墙,很容易被人突破。所以即便是夜里,也不能大意。该做的部署都已经做了,陈叔英看着夜幕中的蒋山,看看夜色中的旷野,转身走下箭楼。。。。。。。夜,雷鸣声惊动了龙舟山守军,睡眼惺忪的将士们纷纷循声望去,却见东面北篱门、东南面东篱门附近火光大作,雷声阵阵,呼喊声震天。雷声,实际上是轰天雷爆炸时发出的声音,北篱门、东篱门此时有大量轰天雷爆炸,这意味着占据蒋山的周军发动夜袭,此时正在攻打两处篱门。但即便战事再紧急,龙舟山守军也不能轻易调动,这是命令,谁也不能违抗。龙舟山位于建康城北、玄武湖南,原名玄武山、覆舟山,太建年间改名龙舟山,山南是乐游苑,为皇家园林,此时在山边扎营的陈军负责防御建康北大门,不能轻易离开。龙舟山北是玄武湖,其北侧湖畔不在陈军控制之中,一旦敌军乘船横渡玄武湖南下,不仅威胁建康北北城的安全,更会威胁到台城,因为台城本身就位于健康城北。所以,龙舟山陈军的责任很重,虽然龙舟山东面不远就是北篱门,有宗室豫章王亲自坐镇,但除非情况紧急,守军就不能轻易离开龙舟山。北篱门、东篱门打得再热闹,自然有城内兵马赶去增援,轮不到龙舟山守军去救即便过了这一关,待得新君继位,李善度觉得自己依旧要倒霉,届时能保住小命得去刷粪桶,都已经是佛祖保佑。但这是宦官的宿命,想多也没用,宦官依附于皇帝,皇帝换了一个人,那么自然会用自己信任的宦官,譬如先帝去世后,其亲信宦官不也一样受冷落喝西北风李善度想着想着,情绪低落,向住处走去,他守着官家过了一个白天,正值轮换之际,被太后叫去跑腿,如今跑完腿无事可做,就只能回去睡觉。回到寝室,李善度独坐发呆,琢磨着如何讨好太子,以便将来有个好下场,他不奢求太子继位后依旧重用他,但好歹看在自己服侍贵妃颇为用心的份上,给他一条活路。太子陈深为贵妃张丽华所出,正是因为张丽华最受天子宠爱,陈深才有机会当上太子,而张丽华在世时,李善度小心侍奉,颇得对方信任。所以,李善度迫切希望太子日后登基,能念着旧情,放他一马。想着想着,李善度又叹了口气,若张丽华没有没于乱军之中,如今必然是皇后,而作为太子生母,等太子继位后就是太后,有张太后撑腰,他李善度哪里会倒霉。太子年纪轻,继位后必然需要太后辅政,届时张丽华手握大权,又有谁敢为难他李善度然而张丽华已经香消玉殒,太子若继位,就只能依靠太皇太后,李善度知道自己始终是还要靠边站,届时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前途未卜,越想心越慌,李善度起身整理卧榻,准备休息,却在枕头下摸到一封信,立刻身子一僵:有人来过他的寝室,留下这封信。他出门看看左右,确定没人偷窥,随后关上门,就着灯光拆开信封,抽出信笺。李善度看着信,只是看了一会儿便吓得面色惨白,惊得将信笺扔在地上,拔腿就要往外跑。但走了几步便停下,李善度满头大汗的看看房内四周,又抬头看看房梁,没发现什么鬼影,抹了抹额头上冒出的冷汗,看着地上的信笺发了一会儿呆,随后走回原位,将其捡起来。信上的笔迹,李善度再熟悉不过,那是已故的贵妃张丽华所写,他绝不会认错。官家倦于政务,百官启奏都要通过蔡临儿、李善度呈递,然后官家抽空看看,时常与贵妃张丽华共同决定。蔡临儿、李善度有时记不清官员奏章内容,是张丽华亲手写好条款,从无遗漏,所以李善度对张丽华的笔迹很熟悉,能确认这封信的笔迹绝不会是别人临摹。这封信,是张丽华写给李善度的亲笔信,而张丽华,早已不在人世。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天子还追封张丽华为皇后,所以当李善度看到张丽华的亲笔信时,吓得魂飞魄散,还以为张丽华的鬼魂来找他。但李善度很快就想到另一个可能,那就是张丽华实际上没有死,只是因为不为人知的缘故,被大家认为已经死了,所以现在写信给他的不是鬼魂,而是活人。官家昏迷不醒,很可能熬不了多久,那么当太子登基之后,他找到了张丽华李善度想到这里欣喜若狂,认真看起信来,看着看着,不由得紧捏着信纸,呼吸急促、目不转睛,仿佛入定了一般。第一百零一章 夜黄昏,建康城东北,北篱门外军营,箭楼上,豫章王陈叔英用千里镜观察对面的周军军营,虽然距离有些远,但在千里镜的帮助下,他还是能看清敌营的大概情形。千里镜确实是个好东西,正如其名一般,能让人有千里眼。当然,千里只是个形容词,这种当年从周军那里缴获的器具,对于行军打仗确实很有帮助。陈叔英观察着敌营,暂时没发现什么异常,对方今日很“老实”,却不知其主帅打得是何种主意。虽然无法未卜先知,但陈叔英知道,只要己方沉住气,对方就无机可乘。昨日京口沦陷,太后召集宗室、重臣议事,议定的结果就是坚守建康,不能急于出战以免落入对方全套。不宣而战的周军,声称陈国屠杀寓居建康的周人,对于陈国使者的解释置若罔闻,对方明摆着要进攻,那么己方就不能如其所愿,先坚守城池,挫一挫对方锐气再说。陈叔英带兵出城,背靠建康在北篱门外扎营掘壕,与靠着蒋山扎营的周军对峙。打仗,要尽可能主动些,不能别人来挑战自己就应战,陈叔英打定主意,要靠着壕沟和壁垒,让来犯之敌无计可施。只要等得驰援的兵马抵达建康,凭借兵力优势,就能让敌军知难而退。敌人只是占据京口,前有建康后有广陵,肯定待不久,只要己方从建康出击的兵马步步为营,逼近京口,对方必然站不住脚,乘船东逃。赶走了这股敌军,朝廷就能从容调动兵马,应对极有可能从淮北以及长江上游进犯的周军主力。陈叔英不知道陈国能否抵御周国的进攻,但总得先把眼前这只周军击败再说,又观察了一阵子,落日余晖消失在地平线上,夜幕随后降临。夜里四处漆黑一片,即便有月光,但人的视线也明显受阻,是趁夜偷城的好时机,而建康的外篱多为木栅,不是城墙,很容易被人突破。所以即便是夜里,也不能大意。该做的部署都已经做了,陈叔英看着夜幕中的蒋山,看看夜色中的旷野,转身走下箭楼。。。。。。。夜,雷鸣声惊动了龙舟山守军,睡眼惺忪的将士们纷纷循声望去,却见东面北篱门、东南面东篱门附近火光大作,雷声阵阵,呼喊声震天。雷声,实际上是轰天雷爆炸时发出的声音,北篱门、东篱门此时有大量轰天雷爆炸,这意味着占据蒋山的周军发动夜袭,此时正在攻打两处篱门。但即便战事再紧急,龙舟山守军也不能轻易调动,这是命令,谁也不能违抗。龙舟山位于建康城北、玄武湖南,原名玄武山、覆舟山,太建年间改名龙舟山,山南是乐游苑,为皇家园林,此时在山边扎营的陈军负责防御建康北大门,不能轻易离开。龙舟山北是玄武湖,其北侧湖畔不在陈军控制之中,一旦敌军乘船横渡玄武湖南下,不仅威胁建康北北城的安全,更会威胁到台城,因为台城本身就位于健康城北。所以,龙舟山陈军的责任很重,虽然龙舟山东面不远就是北篱门,有宗室豫章王亲自坐镇,但除非情况紧急,守军就不能轻易离开龙舟山。北篱门、东篱门打得再热闹,自然有城内兵马赶去增援,轮不到龙舟山守军去救即便过了这一关,待得新君继位,李善度觉得自己依旧要倒霉,届时能保住小命得去刷粪桶,都已经是佛祖保佑。但这是宦官的宿命,想多也没用,宦官依附于皇帝,皇帝换了一个人,那么自然会用自己信任的宦官,譬如先帝去世后,其亲信宦官不也一样受冷落喝西北风李善度想着想着,情绪低落,向住处走去,他守着官家过了一个白天,正值轮换之际,被太后叫去跑腿,如今跑完腿无事可做,就只能回去睡觉。回到寝室,李善度独坐发呆,琢磨着如何讨好太子,以便将来有个好下场,他不奢求太子继位后依旧重用他,但好歹看在自己服侍贵妃颇为用心的份上,给他一条活路。太子陈深为贵妃张丽华所出,正是因为张丽华最受天子宠爱,陈深才有机会当上太子,而张丽华在世时,李善度小心侍奉,颇得对方信任。所以,李善度迫切希望太子日后登基,能念着旧情,放他一马。想着想着,李善度又叹了口气,若张丽华没有没于乱军之中,如今必然是皇后,而作为太子生母,等太子继位后就是太后,有张太后撑腰,他李善度哪里会倒霉。太子年纪轻,继位后必然需要太后辅政,届时张丽华手握大权,又有谁敢为难他李善度然而张丽华已经香消玉殒,太子若继位,就只能依靠太皇太后,李善度知道自己始终是还要靠边站,届时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前途未卜,越想心越慌,李善度起身整理卧榻,准备休息,却在枕头下摸到一封信,立刻身子一僵:有人来过他的寝室,留下这封信。他出门看看左右,确定没人偷窥,随后关上门,就着灯光拆开信封,抽出信笺。李善度看着信,只是看了一会儿便吓得面色惨白,惊得将信笺扔在地上,拔腿就要往外跑。但走了几步便停下,李善度满头大汗的看看房内四周,又抬头看看房梁,没发现什么鬼影,抹了抹额头上冒出的冷汗,看着地上的信笺发了一会儿呆,随后走回原位,将其捡起来。信上的笔迹,李善度再熟悉不过,那是已故的贵妃张丽华所写,他绝不会认错。官家倦于政务,百官启奏都要通过蔡临儿、李善度呈递,然后官家抽空看看,时常与贵妃张丽华共同决定。蔡临儿、李善度有时记不清官员奏章内容,是张丽华亲手写好条款,从无遗漏,所以李善度对张丽华的笔迹很熟悉,能确认这封信的笔迹绝不会是别人临摹。这封信,是张丽华写给李善度的亲笔信,而张丽华,早已不在人世。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天子还追封张丽华为皇后,所以当李善度看到张丽华的亲笔信时,吓得魂飞魄散,还以为张丽华的鬼魂来找他。但李善度很快就想到另一个可能,那就是张丽华实际上没有死,只是因为不为人知的缘故,被大家认为已经死了,所以现在写信给他的不是鬼魂,而是活人。官家昏迷不醒,很可能熬不了多久,那么当太子登基之后,他找到了张丽华李善度想到这里欣喜若狂,认真看起信来,看着看着,不由得紧捏着信纸,呼吸急促、目不转睛,仿佛入定了一般。第一百零一章 夜黄昏,建康城东北,北篱门外军营,箭楼上,豫章王陈叔英用千里镜观察对面的周军军营,虽然距离有些远,但在千里镜的帮助下,他还是能看清敌营的大概情形。千里镜确实是个好东西,正如其名一般,能让人有千里眼。当然,千里只是个形容词,这种当年从周军那里缴获的器具,对于行军打仗确实很有帮助。陈叔英观察着敌营,暂时没发现什么异常,对方今日很“老实”,却不知其主帅打得是何种主意。虽然无法未卜先知,但陈叔英知道,只要己方沉住气,对方就无机可乘。昨日京口沦陷,太后召集宗室、重臣议事,议定的结果就是坚守建康,不能急于出战以免落入对方全套。不宣而战的周军,声称陈国屠杀寓居建康的周人,对于陈国使者的解释置若罔闻,对方明摆着要进攻,那么己方就不能如其所愿,先坚守城池,挫一挫对方锐气再说。陈叔英带兵出城,背靠建康在北篱门外扎营掘壕,与靠着蒋山扎营的周军对峙。打仗,要尽可能主动些,不能别人来挑战自己就应战,陈叔英打定主意,要靠着壕沟和壁垒,让来犯之敌无计可施。只要等得驰援的兵马抵达建康,凭借兵力优势,就能让敌军知难而退。敌人只是占据京口,前有建康后有广陵,肯定待不久,只要己方从建康出击的兵马步步为营,逼近京口,对方必然站不住脚,乘船东逃。赶走了这股敌军,朝廷就能从容调动兵马,应对极有可能从淮北以及长江上游进犯的周军主力。陈叔英不知道陈国能否抵御周国的进攻,但总得先把眼前这只周军击败再说,又观察了一阵子,落日余晖消失在地平线上,夜幕随后降临。夜里四处漆黑一片,即便有月光,但人的视线也明显受阻,是趁夜偷城的好时机,而建康的外篱多为木栅,不是城墙,很容易被人突破。所以即便是夜里,也不能大意。该做的部署都已经做了,陈叔英看着夜幕中的蒋山,看看夜色中的旷野,转身走下箭楼。。。。。。。夜,雷鸣声惊动了龙舟山守军,睡眼惺忪的将士们纷纷循声望去,却见东面北篱门、东南面东篱门附近火光大作,雷声阵阵,呼喊声震天。雷声,实际上是轰天雷爆炸时发出的声音,北篱门、东篱门此时有大量轰天雷爆炸,这意味着占据蒋山的周军发动夜袭,此时正在攻打两处篱门。但即便战事再紧急,龙舟山守军也不能轻易调动,这是命令,谁也不能违抗。龙舟山位于建康城北、玄武湖南,原名玄武山、覆舟山,太建年间改名龙舟山,山南是乐游苑,为皇家园林,此时在山边扎营的陈军负责防御建康北大门,不能轻易离开。龙舟山北是玄武湖,其北侧湖畔不在陈军控制之中,一旦敌军乘船横渡玄武湖南下,不仅威胁建康北北城的安全,更会威胁到台城,因为台城本身就位于健康城北。所以,龙舟山陈军的责任很重,虽然龙舟山东面不远就是北篱门,有宗室豫章王亲自坐镇,但除非情况紧急,守军就不能轻易离开龙舟山。北篱门、东篱门打得再热闹,自然有城内兵马赶去增援,轮不到龙舟山守军去救即便过了这一关,待得新君继位,李善度觉得自己依旧要倒霉,届时能保住小命得去刷粪桶,都已经是佛祖保佑。但这是宦官的宿命,想多也没用,宦官依附于皇帝,皇帝换了一个人,那么自然会用自己信任的宦官,譬如先帝去世后,其亲信宦官不也一样受冷落喝西北风李善度想着想着,情绪低落,向住处走去,他守着官家过了一个白天,正值轮换之际,被太后叫去跑腿,如今跑完腿无事可做,就只能回去睡觉。回到寝室,李善度独坐发呆,琢磨着如何讨好太子,以便将来有个好下场,他不奢求太子继位后依旧重用他,但好歹看在自己服侍贵妃颇为用心的份上,给他一条活路。太子陈深为贵妃张丽华所出,正是因为张丽华最受天子宠爱,陈深才有机会当上太子,而张丽华在世时,李善度小心侍奉,颇得对方信任。所以,李善度迫切希望太子日后登基,能念着旧情,放他一马。想着想着,李善度又叹了口气,若张丽华没有没于乱军之中,如今必然是皇后,而作为太子生母,等太子继位后就是太后,有张太后撑腰,他李善度哪里会倒霉。太子年纪轻,继位后必然需要太后辅政,届时张丽华手握大权,又有谁敢为难他李善度然而张丽华已经香消玉殒,太子若继位,就只能依靠太皇太后,李善度知道自己始终是还要靠边站,届时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前途未卜,越想心越慌,李善度起身整理卧榻,准备休息,却在枕头下摸到一封信,立刻身子一僵:有人来过他的寝室,留下这封信。他出门看看左右,确定没人偷窥,随后关上门,就着灯光拆开信封,抽出信笺。李善度看着信,只是看了一会儿便吓得面色惨白,惊得将信笺扔在地上,拔腿就要往外跑。但走了几步便停下,李善度满头大汗的看看房内四周,又抬头看看房梁,没发现什么鬼影,抹了抹额头上冒出的冷汗,看着地上的信笺发了一会儿呆,随后走回原位,将其捡起来。信上的笔迹,李善度再熟悉不过,那是已故的贵妃张丽华所写,他绝不会认错。官家倦于政务,百官启奏都要通过蔡临儿、李善度呈递,然后官家抽空看看,时常与贵妃张丽华共同决定。蔡临儿、李善度有时记不清官员奏章内容,是张丽华亲手写好条款,从无遗漏,所以李善度对张丽华的笔迹很熟悉,能确认这封信的笔迹绝不会是别人临摹。这封信,是张丽华写给李善度的亲笔信,而张丽华,早已不在人世。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天子还追封张丽华为皇后,所以当李善度看到张丽华的亲笔信时,吓得魂飞魄散,还以为张丽华的鬼魂来找他。但李善度很快就想到另一个可能,那就是张丽华实际上没有死,只是因为不为人知的缘故,被大家认为已经死了,所以现在写信给他的不是鬼魂,而是活人。官家昏迷不醒,很可能熬不了多久,那么当太子登基之后,他找到了张丽华李善度想到这里欣喜若狂,认真看起信来,看着看着,不由得紧捏着信纸,呼吸急促、目不转睛,仿佛入定了一般。第一百零一章 夜黄昏,建康城东北,北篱门外军营,箭楼上,豫章王陈叔英用千里镜观察对面的周军军营,虽然距离有些远,但在千里镜的帮助下,他还是能看清敌营的大概情形。千里镜确实是个好东西,正如其名一般,能让人有千里眼。当然,千里只是个形容词,这种当年从周军那里缴获的器具,对于行军打仗确实很有帮助。陈叔英观察着敌营,暂时没发现什么异常,对方今日很“老实”,却不知其主帅打得是何种主意。虽然无法未卜先知,但陈叔英知道,只要己方沉住气,对方就无机可乘。昨日京口沦陷,太后召集宗室、重臣议事,议定的结果就是坚守建康,不能急于出战以免落入对方全套。不宣而战的周军,声称陈国屠杀寓居建康的周人,对于陈国使者的解释置若罔闻,对方明摆着要进攻,那么己方就不能如其所愿,先坚守城池,挫一挫对方锐气再说。陈叔英带兵出城,背靠建康在北篱门外扎营掘壕,与靠着蒋山扎营的周军对峙。打仗,要尽可能主动些,不能别人来挑战自己就应战,陈叔英打定主意,要靠着壕沟和壁垒,让来犯之敌无计可施。只要等得驰援的兵马抵达建康,凭借兵力优势,就能让敌军知难而退。敌人只是占据京口,前有建康后有广陵,肯定待不久,只要己方从建康出击的兵马步步为营,逼近京口,对方必然站不住脚,乘船东逃。赶走了这股敌军,朝廷就能从容调动兵马,应对极有可能从淮北以及长江上游进犯的周军主力。陈叔英不知道陈国能否抵御周国的进攻,但总得先把眼前这只周军击败再说,又观察了一阵子,落日余晖消失在地平线上,夜幕随后降临。夜里四处漆黑一片,即便有月光,但人的视线也明显受阻,是趁夜偷城的好时机,而建康的外篱多为木栅,不是城墙,很容易被人突破。所以即便是夜里,也不能大意。该做的部署都已经做了,陈叔英看着夜幕中的蒋山,看看夜色中的旷野,转身走下箭楼。。。。。。。夜,雷鸣声惊动了龙舟山守军,睡眼惺忪的将士们纷纷循声望去,却见东面北篱门、东南面东篱门附近火光大作,雷声阵阵,呼喊声震天。雷声,实际上是轰天雷爆炸时发出的声音,北篱门、东篱门此时有大量轰天雷爆炸,这意味着占据蒋山的周军发动夜袭,此时正在攻打两处篱门。但即便战事再紧急,龙舟山守军也不能轻易调动,这是命令,谁也不能违抗。龙舟山位于建康城北、玄武湖南,原名玄武山、覆舟山,太建年间改名龙舟山,山南是乐游苑,为皇家园林,此时在山边扎营的陈军负责防御建康北大门,不能轻易离开。龙舟山北是玄武湖,其北侧湖畔不在陈军控制之中,一旦敌军乘船横渡玄武湖南下,不仅威胁建康北北城的安全,更会威胁到台城,因为台城本身就位于健康城北。所以,龙舟山陈军的责任很重,虽然龙舟山东面不远就是北篱门,有宗室豫章王亲自坐镇,但除非情况紧急,守军就不能轻易离开龙舟山。北篱门、东篱门打得再热闹,自然有城内兵马赶去增援,轮不到龙舟山守军去救即便过了这一关,待得新君继位,李善度觉得自己依旧要倒霉,届时能保住小命得去刷粪桶,都已经是佛祖保佑。但这是宦官的宿命,想多也没用,宦官依附于皇帝,皇帝换了一个人,那么自然会用自己信任的宦官,譬如先帝去世后,其亲信宦官不也一样受冷落喝西北风李善度想着想着,情绪低落,向住处走去,他守着官家过了一个白天,正值轮换之际,被太后叫去跑腿,如今跑完腿无事可做,就只能回去睡觉。回到寝室,李善度独坐发呆,琢磨着如何讨好太子,以便将来有个好下场,他不奢求太子继位后依旧重用他,但好歹看在自己服侍贵妃颇为用心的份上,给他一条活路。太子陈深为贵妃张丽华所出,正是因为张丽华最受天子宠爱,陈深才有机会当上太子,而张丽华在世时,李善度小心侍奉,颇得对方信任。所以,李善度迫切希望太子日后登基,能念着旧情,放他一马。想着想着,李善度又叹了口气,若张丽华没有没于乱军之中,如今必然是皇后,而作为太子生母,等太子继位后就是太后,有张太后撑腰,他李善度哪里会倒霉。太子年纪轻,继位后必然需要太后辅政,届时张丽华手握大权,又有谁敢为难他李善度然而张丽华已经香消玉殒,太子若继位,就只能依靠太皇太后,李善度知道自己始终是还要靠边站,届时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前途未卜,越想心越慌,李善度起身整理卧榻,准备休息,却在枕头下摸到一封信,立刻身子一僵:有人来过他的寝室,留下这封信。他出门看看左右,确定没人偷窥,随后关上门,就着灯光拆开信封,抽出信笺。李善度看着信,只是看了一会儿便吓得面色惨白,惊得将信笺扔在地上,拔腿就要往外跑。但走了几步便停下,李善度满头大汗的看看房内四周,又抬头看看房梁,没发现什么鬼影,抹了抹额头上冒出的冷汗,看着地上的信笺发了一会儿呆,随后走回原位,将其捡起来。信上的笔迹,李善度再熟悉不过,那是已故的贵妃张丽华所写,他绝不会认错。官家倦于政务,百官启奏都要通过蔡临儿、李善度呈递,然后官家抽空看看,时常与贵妃张丽华共同决定。蔡临儿、李善度有时记不清官员奏章内容,是张丽华亲手写好条款,从无遗漏,所以李善度对张丽华的笔迹很熟悉,能确认这封信的笔迹绝不会是别人临摹。这封信,是张丽华写给李善度的亲笔信,而张丽华,早已不在人世。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天子还追封张丽华为皇后,所以当李善度看到张丽华的亲笔信时,吓得魂飞魄散,还以为张丽华的鬼魂来找他。但李善度很快就想到另一个可能,那就是张丽华实际上没有死,只是因为不为人知的缘故,被大家认为已经死了,所以现在写信给他的不是鬼魂,而是活人。官家昏迷不醒,很可能熬不了多久,那么当太子登基之后,他找到了张丽华李善度想到这里欣喜若狂,认真看起信来,看着看着,不由得紧捏着信纸,呼吸急促、目不转睛,仿佛入定了一般。第一百零一章 夜黄昏,建康城东北,北篱门外军营,箭楼上,豫章王陈叔英用千里镜观察对面的周军军营,虽然距离有些远,但在千里镜的帮助下,他还是能看清敌营的大概情形。千里镜确实是个好东西,正如其名一般,能让人有千里眼。当然,千里只是个形容词,这种当年从周军那里缴获的器具,对于行军打仗确实很有帮助。陈叔英观察着敌营,暂时没发现什么异常,对方今日很“老实”,却不知其主帅打得是何种主意。虽然无法未卜先知,但陈叔英知道,只要己方沉住气,对方就无机可乘。昨日京口沦陷,太后召集宗室、重臣议事,议定的结果就是坚守建康,不能急于出战以免落入对方全套。不宣而战的周军,声称陈国屠杀寓居建康的周人,对于陈国使者的解释置若罔闻,对方明摆着要进攻,那么己方就不能如其所愿,先坚守城池,挫一挫对方锐气再说。陈叔英带兵出城,背靠建康在北篱门外扎营掘壕,与靠着蒋山扎营的周军对峙。打仗,要尽可能主动些,不能别人来挑战自己就应战,陈叔英打定主意,要靠着壕沟和壁垒,让来犯之敌无计可施。只要等得驰援的兵马抵达建康,凭借兵力优势,就能让敌军知难而退。敌人只是占据京口,前有建康后有广陵,肯定待不久,只要己方从建康出击的兵马步步为营,逼近京口,对方必然站不住脚,乘船东逃。赶走了这股敌军,朝廷就能从容调动兵马,应对极有可能从淮北以及长江上游进犯的周军主力。陈叔英不知道陈国能否抵御周国的进攻,但总得先把眼前这只周军击败再说,又观察了一阵子,落日余晖消失在地平线上,夜幕随后降临。夜里四处漆黑一片,即便有月光,但人的视线也明显受阻,是趁夜偷城的好时机,而建康的外篱多为木栅,不是城墙,很容易被人突破。所以即便是夜里,也不能大意。该做的部署都已经做了,陈叔英看着夜幕中的蒋山,看看夜色中的旷野,转身走下箭楼。。。。。。。夜,雷鸣声惊动了龙舟山守军,睡眼惺忪的将士们纷纷循声望去,却见东面北篱门、东南面东篱门附近火光大作,雷声阵阵,呼喊声震天。雷声,实际上是轰天雷爆炸时发出的声音,北篱门、东篱门此时有大量轰天雷爆炸,这意味着占据蒋山的周军发动夜袭,此时正在攻打两处篱门。但即便战事再紧急,龙舟山守军也不能轻易调动,这是命令,谁也不能违抗。龙舟山位于建康城北、玄武湖南,原名玄武山、覆舟山,太建年间改名龙舟山,山南是乐游苑,为皇家园林,此时在山边扎营的陈军负责防御建康北大门,不能轻易离开。龙舟山北是玄武湖,其北侧湖畔不在陈军控制之中,一旦敌军乘船横渡玄武湖南下,不仅威胁建康北北城的安全,更会威胁到台城,因为台城本身就位于健康城北。所以,龙舟山陈军的责任很重,虽然龙舟山东面不远就是北篱门,有宗室豫章王亲自坐镇,但除非情况紧急,守军就不能轻易离开龙舟山。北篱门、东篱门打得再热闹,自然有城内兵马赶去增援,轮不到龙舟山守军去救即便过了这一关,待得新君继位,李善度觉得自己依旧要倒霉,届时能保住小命得去刷粪桶,都已经是佛祖保佑。但这是宦官的宿命,想多也没用,宦官依附于皇帝,皇帝换了一个人,那么自然会用自己信任的宦官,譬如先帝去世后,其亲信宦官不也一样受冷落喝西北风李善度想着想着,情绪低落,向住处走去,他守着官家过了一个白天,正值轮换之际,被太后叫去跑腿,如今跑完腿无事可做,就只能回去睡觉。回到寝室,李善度独坐发呆,琢磨着如何讨好太子,以便将来有个好下场,他不奢求太子继位后依旧重用他,但好歹看在自己服侍贵妃颇为用心的份上,给他一条活路。太子陈深为贵妃张丽华所出,正是因为张丽华最受天子宠爱,陈深才有机会当上太子,而张丽华在世时,李善度小心侍奉,颇得对方信任。所以,李善度迫切希望太子日后登基,能念着旧情,放他一马。想着想着,李善度又叹了口气,若张丽华没有没于乱军之中,如今必然是皇后,而作为太子生母,等太子继位后就是太后,有张太后撑腰,他李善度哪里会倒霉。太子年纪轻,继位后必然需要太后辅政,届时张丽华手握大权,又有谁敢为难他李善度然而张丽华已经香消玉殒,太子若继位,就只能依靠太皇太后,李善度知道自己始终是还要靠边站,届时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前途未卜,越想心越慌,李善度起身整理卧榻,准备休息,却在枕头下摸到一封信,立刻身子一僵:有人来过他的寝室,留下这封信。他出门看看左右,确定没人偷窥,随后关上门,就着灯光拆开信封,抽出信笺。李善度看着信,只是看了一会儿便吓得面色惨白,惊得将信笺扔在地上,拔腿就要往外跑。但走了几步便停下,李善度满头大汗的看看房内四周,又抬头看看房梁,没发现什么鬼影,抹了抹额头上冒出的冷汗,看着地上的信笺发了一会儿呆,随后走回原位,将其捡起来。信上的笔迹,李善度再熟悉不过,那是已故的贵妃张丽华所写,他绝不会认错。官家倦于政务,百官启奏都要通过蔡临儿、李善度呈递,然后官家抽空看看,时常与贵妃张丽华共同决定。蔡临儿、李善度有时记不清官员奏章内容,是张丽华亲手写好条款,从无遗漏,所以李善度对张丽华的笔迹很熟悉,能确认这封信的笔迹绝不会是别人临摹。这封信,是张丽华写给李善度的亲笔信,而张丽华,早已不在人世。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天子还追封张丽华为皇后,所以当李善度看到张丽华的亲笔信时,吓得魂飞魄散,还以为张丽华的鬼魂来找他。但李善度很快就想到另一个可能,那就是张丽华实际上没有死,只是因为不为人知的缘故,被大家认为已经死了,所以现在写信给他的不是鬼魂,而是活人。官家昏迷不醒,很可能熬不了多久,那么当太子登基之后,他找到了张丽华李善度想到这里欣喜若狂,认真看起信来,看着看着,不由得紧捏着信纸,呼吸急促、目不转睛,仿佛入定了一般。第一百零一章 夜黄昏,建康城东北,北篱门外军营,箭楼上,豫章王陈叔英用千里镜观察对面的周军军营,虽然距离有些远,但在千里镜的帮助下,他还是能看清敌营的大概情形。千里镜确实是个好东西,正如其名一般,能让人有千里眼。当然,千里只是个形容词,这种当年从周军那里缴获的器具,对于行军打仗确实很有帮助。陈叔英观察着敌营,暂时没发现什么异常,对方今日很“老实”,却不知其主帅打得是何种主意。虽然无法未卜先知,但陈叔英知道,只要己方沉住气,对方就无机可乘。昨日京口沦陷,太后召集宗室、重臣议事,议定的结果就是坚守建康,不能急于出战以免落入对方全套。不宣而战的周军,声称陈国屠杀寓居建康的周人,对于陈国使者的解释置若罔闻,对方明摆着要进攻,那么己方就不能如其所愿,先坚守城池,挫一挫对方锐气再说。陈叔英带兵出城,背靠建康在北篱门外扎营掘壕,与靠着蒋山扎营的周军对峙。打仗,要尽可能主动些,不能别人来挑战自己就应战,陈叔英打定主意,要靠着壕沟和壁垒,让来犯之敌无计可施。只要等得驰援的兵马抵达建康,凭借兵力优势,就能让敌军知难而退。敌人只是占据京口,前有建康后有广陵,肯定待不久,只要己方从建康出击的兵马步步为营,逼近京口,对方必然站不住脚,乘船东逃。赶走了这股敌军,朝廷就能从容调动兵马,应对极有可能从淮北以及长江上游进犯的周军主力。陈叔英不知道陈国能否抵御周国的进攻,但总得先把眼前这只周军击败再说,又观察了一阵子,落日余晖消失在地平线上,夜幕随后降临。夜里四处漆黑一片,即便有月光,但人的视线也明显受阻,是趁夜偷城的好时机,而建康的外篱多为木栅,不是城墙,很容易被人突破。所以即便是夜里,也不能大意。该做的部署都已经做了,陈叔英看着夜幕中的蒋山,看看夜色中的旷野,转身走下箭楼。。。。。。。夜,雷鸣声惊动了龙舟山守军,睡眼惺忪的将士们纷纷循声望去,却见东面北篱门、东南面东篱门附近火光大作,雷声阵阵,呼喊声震天。雷声,实际上是轰天雷爆炸时发出的声音,北篱门、东篱门此时有大量轰天雷爆炸,这意味着占据蒋山的周军发动夜袭,此时正在攻打两处篱门。但即便战事再紧急,龙舟山守军也不能轻易调动,这是命令,谁也不能违抗。龙舟山位于建康城北、玄武湖南,原名玄武山、覆舟山,太建年间改名龙舟山,山南是乐游苑,为皇家园林,此时在山边扎营的陈军负责防御建康北大门,不能轻易离开。龙舟山北是玄武湖,其北侧湖畔不在陈军控制之中,一旦敌军乘船横渡玄武湖南下,不仅威胁建康北北城的安全,更会威胁到台城,因为台城本身就位于健康城北。所以,龙舟山陈军的责任很重,虽然龙舟山东面不远就是北篱门,有宗室豫章王亲自坐镇,但除非情况紧急,守军就不能轻易离开龙舟山。北篱门、东篱门打得再热闹,自然有城内兵马赶去增援,轮不到龙舟山守军去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