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11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115(1 / 1)

d的成年男丁,掳走女人和牲畜。这是很直接的生存方式,俘虏中的成年男性无法安全利用,索性杀掉以绝后患,留下小孩作为奴隶以供驱使,而有了足够的女人,一个契丹男子可以繁衍出许多后代。契丹各部落数百年来能在屡次遭到重创后顽强活下来,让部落绵延至今,这样的生存方式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依附强者,伺机趁火打劫来壮大自己,如今依附突厥,对周国的态度摇摆不定,今天可以笑眯眯和周人做买卖,明天就可以凶神恶煞拿刀砍人。所以一旦周国对东面的高句丽用兵,后方西面空虚,突厥极有可能趁虚而入,那么时常往来柳城互市的契丹各部,就有可能作为突厥帮凶,趁火打劫。想到这里,韦云起看着城内服饰各异的人群,心中忧虑挥之不去。新任营州总管杨济,对他提出的问题很重视,而韦云起提出的一些建议,新任总管也大多付诸实施。看着热闹的边市,韦云起只希望那些畏威而不怀德的各部首领脑子清醒点,不要为了些许蝇头小利,弄出祸事来。第九十二章 北方的羊柳城市集,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们正在做买卖,琳琅满目的中原特产,让前来互市的靺鞨、契丹、奚、突厥人看得眼花缭乱,而来自中原的商人,看着这些人牵来的马匹,同样目不转睛。除了马匹,各类皮货、人参、散碎金银也是中原商贾的目标,他们千里迢迢来这苦寒之地做买卖,当然要换回值钱特产,贩卖别处获取高额利润。柳城历史悠久,作为边市同样历史悠久,各部落也许不知道中原如今谁当家做主,但大都知道在这里可以用马匹和特产,换回日常生活所需物资。而现在,他们又不约而同知道了一件事:只要来柳城,找“北羊”做买卖,那就一定能够满载而归。“北羊”二字的意思当然不是“北方的羊”,其实是对北洋贸易公司的简称,对于不通中原文字的部落来说,记这个名字比较容易。然后再知道“北羊”在柳城的“分号”出售各类很有用的物资,那就足够了。北洋贸易公司在柳城的分号,占地面积大,实力很雄厚,光是存放货物的库房就有十余座,而担任护院的“保镖”也有数百人。分号几乎是全年出售大量物资,全都是很实用的东西,种类很多,如今最受欢迎的货物不是什么绫罗绸缎,而是沉甸甸的铁锅。这种“奢侈”的炊具,让各部落引以为“奇货”,只要有机会,就一定要买。他们对铁锅的热爱甚至超越了金银,因为这种炊具确实能极大改善生活,不仅省柴禾,煮起东西来还很方便,味道也不错。对于许多部民来说,一口做工不错的铁锅,那可是能传给子孙的宝贝。所以即便如今天寒地冻,但凡有机会,许多部落都要派人到柳城买铁锅,而周国不禁止这种铁制品的销售,所以越来越多的中原商人,在柳城做起了铁锅买卖。但即便是实力最雄厚的豪商,也无法和北洋贸易公司相提并论,一般人贩卖铁锅了不起百来口,而北洋贸易公司在柳城卖的铁锅,每次到货都不低于两千连。“连”是量词,铁锅可以叠起来,每五口锅叠在一起是为“连”,两千连的铁锅,那就是一万口锅。按一口铁锅重五斤计,一万口铁锅等于五万斤铁,如此夸张的数字,很难让人相信这是真的,然而北洋贸易公司柳城分号前那热闹的铁锅销售场面,不由得让人看了目瞪口呆。若不是北洋贸易公司能通天,任谁见着如此疯狂的销售场面,都会嘀咕一声“资敌”,因为这些铁锅被那些“胡虏”买回去后,搞不好被熔了做铠甲、箭镞、刀矛,反过来袭扰中原边民。大规模输出铁制品,这和资敌没区别,北洋贸易公司大规模出售铁锅的行为,让人感到不安。对此,柳城官府的说法是:现在官军有轰天雷,不怕。既然官府都这么说了,百姓们不管信不信,也就当做真的不用怕,毕竟日子得继续过下去,眼见着铁锅贸易给柳城聚集了更多的人气,大家也能从中沾些光,多好。寻常商贾,并没有被财大气粗的北洋贸易公司挤垮,相反,公司成了他们最有力的“批发商”,以“批发价”大量销售物美价廉的货物品,让这些小商贾们也能通过转手买卖赚上一笔。那些物美价廉的货物就包括铁锅。北洋贸易公司有许多船队,每艘海船的载货量很大,所以北洋贸易公司才能借助海路运输大量货物。每年东南风起时,北洋贸易公司的海船抵达辽西白狼水入海口处,在据点码头卸货,由小船装载货物,沿着白狼水逆流而上,抵达柳城。“批发”,让许多小商贾不需要长途运输货物,就能在柳城以较为便宜的价格从北洋贸易公司那里进货,然后转卖盈利。以每次到货两千连铁锅来说,至少有一半的铁锅是“批发”给柳城大大小小的商贾,其他货物亦大多如此,所以北洋贸易公司对于其他商贾来说,是又恨又爱的存在。北洋贸易公司财大气粗,又能通天,世间没有什么豪商能和这个庞然大物对着干,还好对方一直强调“一起发财”,那么与其“合作”就成了商贾们的必然选择。“脾气”很温和的北洋贸易公司,在他们看来,越看越像“北方的羊”。而北洋贸易公司做买卖的手段确实了得,不仅无中生有搞出了铁锅贸易,还搞出了茶叶贸易,让数百年来的边贸,出现了新的、巨大的盈利点。茶叶对于北人来说,一直都是南人才喝的玩意,也不知从何时起,“喝茶能解油腻“的说法流传开来,茶叶不仅在关中、河北渐渐热销,就在这苦寒之地的营州柳城,茶叶买卖也变得炙手可热起来。本来各蕃部对茶叶不感兴趣,但北洋贸易公司的伙计们变着法子“引诱”对方喝茶,甚至搞出“促销”:若客人买东西时买一定数量的茶叶,价格就会有“打折”。各种令人匪夷所思的“促销”手段陆续使出来后,茶叶便令人匪夷所思的在柳城热销起来。产自江南的茶叶,制做成“茶砖”后便于长期存储和运输,大海船满载茶砖从广陵出发,将其运抵辽西的白狼水入海口,小船再将其再运到柳城。数以十万斤计的茶砖,和沉甸甸的铁锅一起,被蜂拥而来的部落来人们抢购一空。见着北洋贸易公司这头“北方的羊”,做起买卖来比“北方的狼”还要凶残,边地豪商们不约而同选择了合作,大家是真佩服对方的生财之道,但依旧对对方的某些奇怪行为感到不解。北洋贸易公司的奇怪行为之一,就是向以擅于养猪见闻的靺鞨各部落收购优质种猪。如果是收购优良种马,该行为再正常不过,北洋贸易公司也确实收购种马,但收购种猪的行为,让许多人感到不解。他们之中有人隐约听到些传闻,传闻说至尊尚在潜邸时喜欢养猪,所以有人猜测这也许是北洋贸易公司投至尊所好,从各地收集优质种猪运回长安,让至尊养着玩。这只是猜测,没人敢议论,免得招来杀身之祸。北洋贸易公司的奇怪行为之二,就是向擅长养羊的契丹、奚甚至突厥部落卖羊,动员这些部落饲养“细毛羊”,然后北洋贸易公司收购这种羊所产羊毛,有多少要多少。一个以海贸为主业的“公司”,做买卖居然做到养猪养羊的地步,对此大家都想不明白。大家都知道羊毛可以用来制作毛纺品,但不理解为何一定要让牧民们饲养闻所未闻的“细毛羊”难道真要应了“北洋北洋,北方的羊”这句戏言人们的种种疑问,随着北洋贸易公司推广“细毛羊”严重受阻,变得愈发难以解答起来。第九十三章 锅去箭来温暖如春的寝殿,卧榻上陈媗哼着童谣,哄女儿、儿子睡觉,宇文温坐在榻边,看着两个小家伙渐渐入睡,伸手将被子扯了扯,盖住手脚。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总是幸福而短暂,宇文温妻妾、儿女成群,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和义务也翻了许多倍,他只要有时间,就一定要履行自己的职责义务。今晚该陈媗“轮值”,但日子刚好不对,陈媗身体不适,宇文温倒没有因此“换人”,而是和陈媗一起陪着儿女玩耍,不知不觉就到了休息时间。陈媗陪着一对儿女睡下,宇文温却看着陈媗脱下的那件无袖羊毛衫出神。这件羊毛衫是用细毛羊的羊毛织成,质量很好,柔软、保暖,但宇文温的关注点不是羊毛衫而是羊毛,以及出产羊毛的细毛羊。拿起羊毛衫,宇文温轻轻摸索着,心中却有些惆怅。为了解决草原问题,宇文温绞尽脑汁想了很多办法,而他花费重金引进了细毛羊,试图以促进毛纺织业发展的方式,让草原变成朝廷的“正资产”。有了毛质好、产量高的毛用羊,又有了量大管够的碱用于脱脂,以及改进过的毛纺织工艺、机械,如此一来规划中的新式毛纺织业,才有可能蓬勃发展。宇文温觉得自己已经打好了基础,播下良种,又不断地浇水、施肥,就等着种子发芽,然后长成参天大树、开花结果。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他费心费力弄来的细毛羊,好不容易繁衍成群后开始四处推广,推广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最先推广养殖的陇右地区还好些,细毛羊的饲养规模越来越大,而在并、朔地区,虽然饲养规模也有了,但牧民们不是很想养这种羊,积极性不高。而在幽燕,细毛羊的推广不是很顺利,饲养规模没上来,当然,这也和推广时间短有关系。至于营州,那就更别提了,北洋贸易公司推销的货物大都卖得不错,独独推销的细毛羊受了冷落,无论胡汉牧民,都不怎么想养这种细毛羊。问题出在哪里宇文温一开始百思不得其解,而现在,随着最新调查报告的送达,他大概明白了原因。调查报告给出的结论,概括起来很简单:毛多肉少奶少的羊,牧民不愿意养。如此简单的结论,让宇文温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来,他精心谋划的布局,好像刚开始就要以惨淡的方式结束了。毛多肉少奶少的羊,牧民不愿意养,很显然宇文温的构想和百姓的实际需求出现了明显偏差。他希望牧民养毛用羊,用出售羊毛所得换取日用品及粮食物资、改善生活,然而牧民们的需求更直接,那就是按着传统来,没必要多此一举。养羊,可以剪羊毛做成毛毡,于是有了毡帐,就有了一个移动的家。母羊产奶,而奶制品以及野菜才是普通牧民的日常饮食,他们是不可能每天杀羊吃肉的。羊死了或者有必要时再杀羊吃肉,把羊皮制成衣物即可。这就是养羊的“传统”做法,牧民们不需要多一个环节让“中间商赚差价”。所以,牧民们只需要肉用羊,不需要毛用羊,如果他们把自己养的羊都换成了细毛羊,杀又不能杀,这种羊光长毛,肉不多,奶也不多相对而言,食物问题怎么解决也不是没办法解决,官府可以额外提供粮食,让这些牧民“脱产”,专门养毛用羊细毛羊。但问题是牧羊必须要逐水草而居,不停的“转场”,官府要如何在不同的草场上找到这些牧民,然后输送粮食亦或是牧民赶着羊群“转场”时,用车载着大量粮食慢慢走要不就让牧民们“以大局为重”,为了给朝廷养毛用羊,不需要吃什么奶制品,每天挖野菜炖着吃就行了。宇文温想着想着,陷入了沉思。设想之中的毛纺织业大发展,如今看来需要适当的农业支撑,然而要对牧区和农耕区交界处的地区进行长期粮食支援,以当前的交通运输能力来说,这种负担很重,不是闹着玩的。新的问题出现了,宇文温有些郁闷,他依稀记得课本上所说英国的“圈地运动”、“羊吃人”,其背后蓬勃发展的毛纺织业,据说奠定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基础。如今他依葫芦画瓢,效果却不好。或者说,非得逼出“羊吃人”,他的规划才可能成功问题是英国为岛国,农民们被逼得活不下去,起义又被镇压,没处跑,只能老老实实接受剥削。如今这大草原可是没边的,周国若是敢弄出“羊吃人”,强迫牧民养毛多肉少奶少的细毛羊,那么牧民们大不了把帐篷一卷,带着全家老小往西、往北跑,投奔突厥,做可汗的马前卒。宇文温想着想着,有了主意:来硬的不行,那就来软的。跑了,就没有铁锅,没有各类物美价廉的日用品,没有茶叶了哟想到这里,宇文温心情好了不少,向边境各部落卖铁锅的做法,一直都有人诟病,这几年来不是没有大臣上书劝谏,但都被宇文温顶了回去。其实那些人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边境蕃族从周国这里买了铁锅回去,熔了打造铁制兵器、铠甲,然后入寇抢掠,此即所谓“锅去箭回”。但宇文温觉得这是庸人自扰,首先他卖的铁锅是生铁锅,若要熔了炼出熟铁不是不行,但那些小部落没这本事。至于突厥各部,人家本来就是柔然的炼铁奴出身,有炼北洋贸易公司的奇怪行为之二,就是向擅长养羊的契丹、奚甚至突厥部落卖羊,动员这些部落饲养“细毛羊”,然后北洋贸易公司收购这种羊所产羊毛,有多少要多少。一个以海贸为主业的“公司”,做买卖居然做到养猪养羊的地步,对此大家都想不明白。大家都知道羊毛可以用来制作毛纺品,但不理解为何一定要让牧民们饲养闻所未闻的“细毛羊”难道真要应了“北洋北洋,北方的羊”这句戏言人们的种种疑问,随着北洋贸易公司推广“细毛羊”严重受阻,变得愈发难以解答起来。第九十三章 锅去箭来温暖如春的寝殿,卧榻上陈媗哼着童谣,哄女儿、儿子睡觉,宇文温坐在榻边,看着两个小家伙渐渐入睡,伸手将被子扯了扯,盖住手脚。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总是幸福而短暂,宇文温妻妾、儿女成群,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和义务也翻了许多倍,他只要有时间,就一定要履行自己的职责义务。今晚该陈媗“轮值”,但日子刚好不对,陈媗身体不适,宇文温倒没有因此“换人”,而是和陈媗一起陪着儿女玩耍,不知不觉就到了休息时间。陈媗陪着一对儿女睡下,宇文温却看着陈媗脱下的那件无袖羊毛衫出神。这件羊毛衫是用细毛羊的羊毛织成,质量很好,柔软、保暖,但宇文温的关注点不是羊毛衫而是羊毛,以及出产羊毛的细毛羊。拿起羊毛衫,宇文温轻轻摸索着,心中却有些惆怅。为了解决草原问题,宇文温绞尽脑汁想了很多办法,而他花费重金引进了细毛羊,试图以促进毛纺织业发展的方式,让草原变成朝廷的“正资产”。有了毛质好、产量高的毛用羊,又有了量大管够的碱用于脱脂,以及改进过的毛纺织工艺、机械,如此一来规划中的新式毛纺织业,才有可能蓬勃发展。宇文温觉得自己已经打好了基础,播下良种,又不断地浇水、施肥,就等着种子发芽,然后长成参天大树、开花结果。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他费心费力弄来的细毛羊,好不容易繁衍成群后开始四处推广,推广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最先推广养殖的陇右地区还好些,细毛羊的饲养规模越来越大,而在并、朔地区,虽然饲养规模也有了,但牧民们不是很想养这种羊,积极性不高。而在幽燕,细毛羊的推广不是很顺利,饲养规模没上来,当然,这也和推广时间短有关系。至于营州,那就更别提了,北洋贸易公司推销的货物大都卖得不错,独独推销的细毛羊受了冷落,无论胡汉牧民,都不怎么想养这种细毛羊。问题出在哪里宇文温一开始百思不得其解,而现在,随着最新调查报告的送达,他大概明白了原因。调查报告给出的结论,概括起来很简单:毛多肉少奶少的羊,牧民不愿意养。如此简单的结论,让宇文温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来,他精心谋划的布局,好像刚开始就要以惨淡的方式结束了。毛多肉少奶少的羊,牧民不愿意养,很显然宇文温的构想和百姓的实际需求出现了明显偏差。他希望牧民养毛用羊,用出售羊毛所得换取日用品及粮食物资、改善生活,然而牧民们的需求更直接,那就是按着传统来,没必要多此一举。养羊,可以剪羊毛做成毛毡,于是有了毡帐,就有了一个移动的家。母羊产奶,而奶制品以及野菜才是普通牧民的日常饮食,他们是不可能每天杀羊吃肉的。羊死了或者有必要时再杀羊吃肉,把羊皮制成衣物即可。这就是养羊的“传统”做法,牧民们不需要多一个环节让“中间商赚差价”。所以,牧民们只需要肉用羊,不需要毛用羊,如果他们把自己养的羊都换成了细毛羊,杀又不能杀,这种羊光长毛,肉不多,奶也不多相对而言,食物问题怎么解决也不是没办法解决,官府可以额外提供粮食,让这些牧民“脱产”,专门养毛用羊细毛羊。但问题是牧羊必须要逐水草而居,不停的“转场”,官府要如何在不同的草场上找到这些牧民,然后输送粮食亦或是牧民赶着羊群“转场”时,用车载着大量粮食慢慢走要不就让牧民们“以大局为重”,为了给朝廷养毛用羊,不需要吃什么奶制品,每天挖野菜炖着吃就行了。宇文温想着想着,陷入了沉思。设想之中的毛纺织业大发展,如今看来需要适当的农业支撑,然而要对牧区和农耕区交界处的地区进行长期粮食支援,以当前的交通运输能力来说,这种负担很重,不是闹着玩的。新的问题出现了,宇文温有些郁闷,他依稀记得课本上所说英国的“圈地运动”、“羊吃人”,其背后蓬勃发展的毛纺织业,据说奠定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基础。如今他依葫芦画瓢,效果却不好。或者说,非得逼出“羊吃人”,他的规划才可能成功问题是英国为岛国,农民们被逼得活不下去,起义又被镇压,没处跑,只能老老实实接受剥削。如今这大草原可是没边的,周国若是敢弄出“羊吃人”,强迫牧民养毛多肉少奶少的细毛羊,那么牧民们大不了把帐篷一卷,带着全家老小往西、往北跑,投奔突厥,做可汗的马前卒。宇文温想着想着,有了主意:来硬的不行,那就来软的。跑了,就没有铁锅,没有各类物美价廉的日用品,没有茶叶了哟想到这里,宇文温心情好了不少,向边境各部落卖铁锅的做法,一直都有人诟病,这几年来不是没有大臣上书劝谏,但都被宇文温顶了回去。其实那些人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边境蕃族从周国这里买了铁锅回去,熔了打造铁制兵器、铠甲,然后入寇抢掠,此即所谓“锅去箭回”。但宇文温觉得这是庸人自扰,首先他卖的铁锅是生铁锅,若要熔了炼出熟铁不是不行,但那些小部落没这本事。至于突厥各部,人家本来就是柔然的炼铁奴出身,有炼北洋贸易公司的奇怪行为之二,就是向擅长养羊的契丹、奚甚至突厥部落卖羊,动员这些部落饲养“细毛羊”,然后北洋贸易公司收购这种羊所产羊毛,有多少要多少。一个以海贸为主业的“公司”,做买卖居然做到养猪养羊的地步,对此大家都想不明白。大家都知道羊毛可以用来制作毛纺品,但不理解为何一定要让牧民们饲养闻所未闻的“细毛羊”难道真要应了“北洋北洋,北方的羊”这句戏言人们的种种疑问,随着北洋贸易公司推广“细毛羊”严重受阻,变得愈发难以解答起来。第九十三章 锅去箭来温暖如春的寝殿,卧榻上陈媗哼着童谣,哄女儿、儿子睡觉,宇文温坐在榻边,看着两个小家伙渐渐入睡,伸手将被子扯了扯,盖住手脚。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总是幸福而短暂,宇文温妻妾、儿女成群,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和义务也翻了许多倍,他只要有时间,就一定要履行自己的职责义务。今晚该陈媗“轮值”,但日子刚好不对,陈媗身体不适,宇文温倒没有因此“换人”,而是和陈媗一起陪着儿女玩耍,不知不觉就到了休息时间。陈媗陪着一对儿女睡下,宇文温却看着陈媗脱下的那件无袖羊毛衫出神。这件羊毛衫是用细毛羊的羊毛织成,质量很好,柔软、保暖,但宇文温的关注点不是羊毛衫而是羊毛,以及出产羊毛的细毛羊。拿起羊毛衫,宇文温轻轻摸索着,心中却有些惆怅。为了解决草原问题,宇文温绞尽脑汁想了很多办法,而他花费重金引进了细毛羊,试图以促进毛纺织业发展的方式,让草原变成朝廷的“正资产”。有了毛质好、产量高的毛用羊,又有了量大管够的碱用于脱脂,以及改进过的毛纺织工艺、机械,如此一来规划中的新式毛纺织业,才有可能蓬勃发展。宇文温觉得自己已经打好了基础,播下良种,又不断地浇水、施肥,就等着种子发芽,然后长成参天大树、开花结果。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他费心费力弄来的细毛羊,好不容易繁衍成群后开始四处推广,推广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最先推广养殖的陇右地区还好些,细毛羊的饲养规模越来越大,而在并、朔地区,虽然饲养规模也有了,但牧民们不是很想养这种羊,积极性不高。而在幽燕,细毛羊的推广不是很顺利,饲养规模没上来,当然,这也和推广时间短有关系。至于营州,那就更别提了,北洋贸易公司推销的货物大都卖得不错,独独推销的细毛羊受了冷落,无论胡汉牧民,都不怎么想养这种细毛羊。问题出在哪里宇文温一开始百思不得其解,而现在,随着最新调查报告的送达,他大概明白了原因。调查报告给出的结论,概括起来很简单:毛多肉少奶少的羊,牧民不愿意养。如此简单的结论,让宇文温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来,他精心谋划的布局,好像刚开始就要以惨淡的方式结束了。毛多肉少奶少的羊,牧民不愿意养,很显然宇文温的构想和百姓的实际需求出现了明显偏差。他希望牧民养毛用羊,用出售羊毛所得换取日用品及粮食物资、改善生活,然而牧民们的需求更直接,那就是按着传统来,没必要多此一举。养羊,可以剪羊毛做成毛毡,于是有了毡帐,就有了一个移动的家。母羊产奶,而奶制品以及野菜才是普通牧民的日常饮食,他们是不可能每天杀羊吃肉的。羊死了或者有必要时再杀羊吃肉,把羊皮制成衣物即可。这就是养羊的“传统”做法,牧民们不需要多一个环节让“中间商赚差价”。所以,牧民们只需要肉用羊,不需要毛用羊,如果他们把自己养的羊都换成了细毛羊,杀又不能杀,这种羊光长毛,肉不多,奶也不多相对而言,食物问题怎么解决也不是没办法解决,官府可以额外提供粮食,让这些牧民“脱产”,专门养毛用羊细毛羊。但问题是牧羊必须要逐水草而居,不停的“转场”,官府要如何在不同的草场上找到这些牧民,然后输送粮食亦或是牧民赶着羊群“转场”时,用车载着大量粮食慢慢走要不就让牧民们“以大局为重”,为了给朝廷养毛用羊,不需要吃什么奶制品,每天挖野菜炖着吃就行了。宇文温想着想着,陷入了沉思。设想之中的毛纺织业大发展,如今看来需要适当的农业支撑,然而要对牧区和农耕区交界处的地区进行长期粮食支援,以当前的交通运输能力来说,这种负担很重,不是闹着玩的。新的问题出现了,宇文温有些郁闷,他依稀记得课本上所说英国的“圈地运动”、“羊吃人”,其背后蓬勃发展的毛纺织业,据说奠定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基础。如今他依葫芦画瓢,效果却不好。或者说,非得逼出“羊吃人”,他的规划才可能成功问题是英国为岛国,农民们被逼得活不下去,起义又被镇压,没处跑,只能老老实实接受剥削。如今这大草原可是没边的,周国若是敢弄出“羊吃人”,强迫牧民养毛多肉少奶少的细毛羊,那么牧民们大不了把帐篷一卷,带着全家老小往西、往北跑,投奔突厥,做可汗的马前卒。宇文温想着想着,有了主意:来硬的不行,那就来软的。跑了,就没有铁锅,没有各类物美价廉的日用品,没有茶叶了哟想到这里,宇文温心情好了不少,向边境各部落卖铁锅的做法,一直都有人诟病,这几年来不是没有大臣上书劝谏,但都被宇文温顶了回去。其实那些人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边境蕃族从周国这里买了铁锅回去,熔了打造铁制兵器、铠甲,然后入寇抢掠,此即所谓“锅去箭回”。但宇文温觉得这是庸人自扰,首先他卖的铁锅是生铁锅,若要熔了炼出熟铁不是不行,但那些小部落没这本事。至于突厥各部,人家本来就是柔然的炼铁奴出身,有炼北洋贸易公司的奇怪行为之二,就是向擅长养羊的契丹、奚甚至突厥部落卖羊,动员这些部落饲养“细毛羊”,然后北洋贸易公司收购这种羊所产羊毛,有多少要多少。一个以海贸为主业的“公司”,做买卖居然做到养猪养羊的地步,对此大家都想不明白。大家都知道羊毛可以用来制作毛纺品,但不理解为何一定要让牧民们饲养闻所未闻的“细毛羊”难道真要应了“北洋北洋,北方的羊”这句戏言人们的种种疑问,随着北洋贸易公司推广“细毛羊”严重受阻,变得愈发难以解答起来。第九十三章 锅去箭来温暖如春的寝殿,卧榻上陈媗哼着童谣,哄女儿、儿子睡觉,宇文温坐在榻边,看着两个小家伙渐渐入睡,伸手将被子扯了扯,盖住手脚。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总是幸福而短暂,宇文温妻妾、儿女成群,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和义务也翻了许多倍,他只要有时间,就一定要履行自己的职责义务。今晚该陈媗“轮值”,但日子刚好不对,陈媗身体不适,宇文温倒没有因此“换人”,而是和陈媗一起陪着儿女玩耍,不知不觉就到了休息时间。陈媗陪着一对儿女睡下,宇文温却看着陈媗脱下的那件无袖羊毛衫出神。这件羊毛衫是用细毛羊的羊毛织成,质量很好,柔软、保暖,但宇文温的关注点不是羊毛衫而是羊毛,以及出产羊毛的细毛羊。拿起羊毛衫,宇文温轻轻摸索着,心中却有些惆怅。为了解决草原问题,宇文温绞尽脑汁想了很多办法,而他花费重金引进了细毛羊,试图以促进毛纺织业发展的方式,让草原变成朝廷的“正资产”。有了毛质好、产量高的毛用羊,又有了量大管够的碱用于脱脂,以及改进过的毛纺织工艺、机械,如此一来规划中的新式毛纺织业,才有可能蓬勃发展。宇文温觉得自己已经打好了基础,播下良种,又不断地浇水、施肥,就等着种子发芽,然后长成参天大树、开花结果。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他费心费力弄来的细毛羊,好不容易繁衍成群后开始四处推广,推广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最先推广养殖的陇右地区还好些,细毛羊的饲养规模越来越大,而在并、朔地区,虽然饲养规模也有了,但牧民们不是很想养这种羊,积极性不高。而在幽燕,细毛羊的推广不是很顺利,饲养规模没上来,当然,这也和推广时间短有关系。至于营州,那就更别提了,北洋贸易公司推销的货物大都卖得不错,独独推销的细毛羊受了冷落,无论胡汉牧民,都不怎么想养这种细毛羊。问题出在哪里宇文温一开始百思不得其解,而现在,随着最新调查报告的送达,他大概明白了原因。调查报告给出的结论,概括起来很简单:毛多肉少奶少的羊,牧民不愿意养。如此简单的结论,让宇文温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来,他精心谋划的布局,好像刚开始就要以惨淡的方式结束了。毛多肉少奶少的羊,牧民不愿意养,很显然宇文温的构想和百姓的实际需求出现了明显偏差。他希望牧民养毛用羊,用出售羊毛所得换取日用品及粮食物资、改善生活,然而牧民们的需求更直接,那就是按着传统来,没必要多此一举。养羊,可以剪羊毛做成毛毡,于是有了毡帐,就有了一个移动的家。母羊产奶,而奶制品以及野菜才是普通牧民的日常饮食,他们是不可能每天杀羊吃肉的。羊死了或者有必要时再杀羊吃肉,把羊皮制成衣物即可。这就是养羊的“传统”做法,牧民们不需要多一个环节让“中间商赚差价”。所以,牧民们只需要肉用羊,不需要毛用羊,如果他们把自己养的羊都换成了细毛羊,杀又不能杀,这种羊光长毛,肉不多,奶也不多相对而言,食物问题怎么解决也不是没办法解决,官府可以额外提供粮食,让这些牧民“脱产”,专门养毛用羊细毛羊。但问题是牧羊必须要逐水草而居,不停的“转场”,官府要如何在不同的草场上找到这些牧民,然后输送粮食亦或是牧民赶着羊群“转场”时,用车载着大量粮食慢慢走要不就让牧民们“以大局为重”,为了给朝廷养毛用羊,不需要吃什么奶制品,每天挖野菜炖着吃就行了。宇文温想着想着,陷入了沉思。设想之中的毛纺织业大发展,如今看来需要适当的农业支撑,然而要对牧区和农耕区交界处的地区进行长期粮食支援,以当前的交通运输能力来说,这种负担很重,不是闹着玩的。新的问题出现了,宇文温有些郁闷,他依稀记得课本上所说英国的“圈地运动”、“羊吃人”,其背后蓬勃发展的毛纺织业,据说奠定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基础。如今他依葫芦画瓢,效果却不好。或者说,非得逼出“羊吃人”,他的规划才可能成功问题是英国为岛国,农民们被逼得活不下去,起义又被镇压,没处跑,只能老老实实接受剥削。如今这大草原可是没边的,周国若是敢弄出“羊吃人”,强迫牧民养毛多肉少奶少的细毛羊,那么牧民们大不了把帐篷一卷,带着全家老小往西、往北跑,投奔突厥,做可汗的马前卒。宇文温想着想着,有了主意:来硬的不行,那就来软的。跑了,就没有铁锅,没有各类物美价廉的日用品,没有茶叶了哟想到这里,宇文温心情好了不少,向边境各部落卖铁锅的做法,一直都有人诟病,这几年来不是没有大臣上书劝谏,但都被宇文温顶了回去。其实那些人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边境蕃族从周国这里买了铁锅回去,熔了打造铁制兵器、铠甲,然后入寇抢掠,此即所谓“锅去箭回”。但宇文温觉得这是庸人自扰,首先他卖的铁锅是生铁锅,若要熔了炼出熟铁不是不行,但那些小部落没这本事。至于突厥各部,人家本来就是柔然的炼铁奴出身,有炼北洋贸易公司的奇怪行为之二,就是向擅长养羊的契丹、奚甚至突厥部落卖羊,动员这些部落饲养“细毛羊”,然后北洋贸易公司收购这种羊所产羊毛,有多少要多少。一个以海贸为主业的“公司”,做买卖居然做到养猪养羊的地步,对此大家都想不明白。大家都知道羊毛可以用来制作毛纺品,但不理解为何一定要让牧民们饲养闻所未闻的“细毛羊”难道真要应了“北洋北洋,北方的羊”这句戏言人们的种种疑问,随着北洋贸易公司推广“细毛羊”严重受阻,变得愈发难以解答起来。第九十三章 锅去箭来温暖如春的寝殿,卧榻上陈媗哼着童谣,哄女儿、儿子睡觉,宇文温坐在榻边,看着两个小家伙渐渐入睡,伸手将被子扯了扯,盖住手脚。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总是幸福而短暂,宇文温妻妾、儿女成群,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和义务也翻了许多倍,他只要有时间,就一定要履行自己的职责义务。今晚该陈媗“轮值”,但日子刚好不对,陈媗身体不适,宇文温倒没有因此“换人”,而是和陈媗一起陪着儿女玩耍,不知不觉就到了休息时间。陈媗陪着一对儿女睡下,宇文温却看着陈媗脱下的那件无袖羊毛衫出神。这件羊毛衫是用细毛羊的羊毛织成,质量很好,柔软、保暖,但宇文温的关注点不是羊毛衫而是羊毛,以及出产羊毛的细毛羊。拿起羊毛衫,宇文温轻轻摸索着,心中却有些惆怅。为了解决草原问题,宇文温绞尽脑汁想了很多办法,而他花费重金引进了细毛羊,试图以促进毛纺织业发展的方式,让草原变成朝廷的“正资产”。有了毛质好、产量高的毛用羊,又有了量大管够的碱用于脱脂,以及改进过的毛纺织工艺、机械,如此一来规划中的新式毛纺织业,才有可能蓬勃发展。宇文温觉得自己已经打好了基础,播下良种,又不断地浇水、施肥,就等着种子发芽,然后长成参天大树、开花结果。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他费心费力弄来的细毛羊,好不容易繁衍成群后开始四处推广,推广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最先推广养殖的陇右地区还好些,细毛羊的饲养规模越来越大,而在并、朔地区,虽然饲养规模也有了,但牧民们不是很想养这种羊,积极性不高。而在幽燕,细毛羊的推广不是很顺利,饲养规模没上来,当然,这也和推广时间短有关系。至于营州,那就更别提了,北洋贸易公司推销的货物大都卖得不错,独独推销的细毛羊受了冷落,无论胡汉牧民,都不怎么想养这种细毛羊。问题出在哪里宇文温一开始百思不得其解,而现在,随着最新调查报告的送达,他大概明白了原因。调查报告给出的结论,概括起来很简单:毛多肉少奶少的羊,牧民不愿意养。如此简单的结论,让宇文温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来,他精心谋划的布局,好像刚开始就要以惨淡的方式结束了。毛多肉少奶少的羊,牧民不愿意养,很显然宇文温的构想和百姓的实际需求出现了明显偏差。他希望牧民养毛用羊,用出售羊毛所得换取日用品及粮食物资、改善生活,然而牧民们的需求更直接,那就是按着传统来,没必要多此一举。养羊,可以剪羊毛做成毛毡,于是有了毡帐,就有了一个移动的家。母羊产奶,而奶制品以及野菜才是普通牧民的日常饮食,他们是不可能每天杀羊吃肉的。羊死了或者有必要时再杀羊吃肉,把羊皮制成衣物即可。这就是养羊的“传统”做法,牧民们不需要多一个环节让“中间商赚差价”。所以,牧民们只需要肉用羊,不需要毛用羊,如果他们把自己养的羊都换成了细毛羊,杀又不能杀,这种羊光长毛,肉不多,奶也不多相对而言,食物问题怎么解决也不是没办法解决,官府可以额外提供粮食,让这些牧民“脱产”,专门养毛用羊细毛羊。但问题是牧羊必须要逐水草而居,不停的“转场”,官府要如何在不同的草场上找到这些牧民,然后输送粮食亦或是牧民赶着羊群“转场”时,用车载着大量粮食慢慢走要不就让牧民们“以大局为重”,为了给朝廷养毛用羊,不需要吃什么奶制品,每天挖野菜炖着吃就行了。宇文温想着想着,陷入了沉思。设想之中的毛纺织业大发展,如今看来需要适当的农业支撑,然而要对牧区和农耕区交界处的地区进行长期粮食支援,以当前的交通运输能力来说,这种负担很重,不是闹着玩的。新的问题出现了,宇文温有些郁闷,他依稀记得课本上所说英国的“圈地运动”、“羊吃人”,其背后蓬勃发展的毛纺织业,据说奠定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基础。如今他依葫芦画瓢,效果却不好。或者说,非得逼出“羊吃人”,他的规划才可能成功问题是英国为岛国,农民们被逼得活不下去,起义又被镇压,没处跑,只能老老实实接受剥削。如今这大草原可是没边的,周国若是敢弄出“羊吃人”,强迫牧民养毛多肉少奶少的细毛羊,那么牧民们大不了把帐篷一卷,带着全家老小往西、往北跑,投奔突厥,做可汗的马前卒。宇文温想着想着,有了主意:来硬的不行,那就来软的。跑了,就没有铁锅,没有各类物美价廉的日用品,没有茶叶了哟想到这里,宇文温心情好了不少,向边境各部落卖铁锅的做法,一直都有人诟病,这几年来不是没有大臣上书劝谏,但都被宇文温顶了回去。其实那些人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边境蕃族从周国这里买了铁锅回去,熔了打造铁制兵器、铠甲,然后入寇抢掠,此即所谓“锅去箭回”。但宇文温觉得这是庸人自扰,首先他卖的铁锅是生铁锅,若要熔了炼出熟铁不是不行,但那些小部落没这本事。至于突厥各部,人家本来就是柔然的炼铁奴出身,有炼北洋贸易公司的奇怪行为之二,就是向擅长养羊的契丹、奚甚至突厥部落卖羊,动员这些部落饲养“细毛羊”,然后北洋贸易公司收购这种羊所产羊毛,有多少要多少。一个以海贸为主业的“公司”,做买卖居然做到养猪养羊的地步,对此大家都想不明白。大家都知道羊毛可以用来制作毛纺品,但不理解为何一定要让牧民们饲养闻所未闻的“细毛羊”难道真要应了“北洋北洋,北方的羊”这句戏言人们的种种疑问,随着北洋贸易公司推广“细毛羊”严重受阻,变得愈发难以解答起来。第九十三章 锅去箭来温暖如春的寝殿,卧榻上陈媗哼着童谣,哄女儿、儿子睡觉,宇文温坐在榻边,看着两个小家伙渐渐入睡,伸手将被子扯了扯,盖住手脚。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总是幸福而短暂,宇文温妻妾、儿女成群,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和义务也翻了许多倍,他只要有时间,就一定要履行自己的职责义务。今晚该陈媗“轮值”,但日子刚好不对,陈媗身体不适,宇文温倒没有因此“换人”,而是和陈媗一起陪着儿女玩耍,不知不觉就到了休息时间。陈媗陪着一对儿女睡下,宇文温却看着陈媗脱下的那件无袖羊毛衫出神。这件羊毛衫是用细毛羊的羊毛织成,质量很好,柔软、保暖,但宇文温的关注点不是羊毛衫而是羊毛,以及出产羊毛的细毛羊。拿起羊毛衫,宇文温轻轻摸索着,心中却有些惆怅。为了解决草原问题,宇文温绞尽脑汁想了很多办法,而他花费重金引进了细毛羊,试图以促进毛纺织业发展的方式,让草原变成朝廷的“正资产”。有了毛质好、产量高的毛用羊,又有了量大管够的碱用于脱脂,以及改进过的毛纺织工艺、机械,如此一来规划中的新式毛纺织业,才有可能蓬勃发展。宇文温觉得自己已经打好了基础,播下良种,又不断地浇水、施肥,就等着种子发芽,然后长成参天大树、开花结果。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他费心费力弄来的细毛羊,好不容易繁衍成群后开始四处推广,推广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最先推广养殖的陇右地区还好些,细毛羊的饲养规模越来越大,而在并、朔地区,虽然饲养规模也有了,但牧民们不是很想养这种羊,积极性不高。而在幽燕,细毛羊的推广不是很顺利,饲养规模没上来,当然,这也和推广时间短有关系。至于营州,那就更别提了,北洋贸易公司推销的货物大都卖得不错,独独推销的细毛羊受了冷落,无论胡汉牧民,都不怎么想养这种细毛羊。问题出在哪里宇文温一开始百思不得其解,而现在,随着最新调查报告的送达,他大概明白了原因。调查报告给出的结论,概括起来很简单:毛多肉少奶少的羊,牧民不愿意养。如此简单的结论,让宇文温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来,他精心谋划的布局,好像刚开始就要以惨淡的方式结束了。毛多肉少奶少的羊,牧民不愿意养,很显然宇文温的构想和百姓的实际需求出现了明显偏差。他希望牧民养毛用羊,用出售羊毛所得换取日用品及粮食物资、改善生活,然而牧民们的需求更直接,那就是按着传统来,没必要多此一举。养羊,可以剪羊毛做成毛毡,于是有了毡帐,就有了一个移动的家。母羊产奶,而奶制品以及野菜才是普通牧民的日常饮食,他们是不可能每天杀羊吃肉的。羊死了或者有必要时再杀羊吃肉,把羊皮制成衣物即可。这就是养羊的“传统”做法,牧民们不需要多一个环节让“中间商赚差价”。所以,牧民们只需要肉用羊,不需要毛用羊,如果他们把自己养的羊都换成了细毛羊,杀又不能杀,这种羊光长毛,肉不多,奶也不多相对而言,食物问题怎么解决也不是没办法解决,官府可以额外提供粮食,让这些牧民“脱产”,专门养毛用羊细毛羊。但问题是牧羊必须要逐水草而居,不停的“转场”,官府要如何在不同的草场上找到这些牧民,然后输送粮食亦或是牧民赶着羊群“转场”时,用车载着大量粮食慢慢走要不就让牧民们“以大局为重”,为了给朝廷养毛用羊,不需要吃什么奶制品,每天挖野菜炖着吃就行了。宇文温想着想着,陷入了沉思。设想之中的毛纺织业大发展,如今看来需要适当的农业支撑,然而要对牧区和农耕区交界处的地区进行长期粮食支援,以当前的交通运输能力来说,这种负担很重,不是闹着玩的。新的问题出现了,宇文温有些郁闷,他依稀记得课本上所说英国的“圈地运动”、“羊吃人”,其背后蓬勃发展的毛纺织业,据说奠定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基础。如今他依葫芦画瓢,效果却不好。或者说,非得逼出“羊吃人”,他的规划才可能成功问题是英国为岛国,农民们被逼得活不下去,起义又被镇压,没处跑,只能老老实实接受剥削。如今这大草原可是没边的,周国若是敢弄出“羊吃人”,强迫牧民养毛多肉少奶少的细毛羊,那么牧民们大不了把帐篷一卷,带着全家老小往西、往北跑,投奔突厥,做可汗的马前卒。宇文温想着想着,有了主意:来硬的不行,那就来软的。跑了,就没有铁锅,没有各类物美价廉的日用品,没有茶叶了哟想到这里,宇文温心情好了不少,向边境各部落卖铁锅的做法,一直都有人诟病,这几年来不是没有大臣上书劝谏,但都被宇文温顶了回去。其实那些人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边境蕃族从周国这里买了铁锅回去,熔了打造铁制兵器、铠甲,然后入寇抢掠,此即所谓“锅去箭回”。但宇文温觉得这是庸人自扰,首先他卖的铁锅是生铁锅,若要熔了炼出熟铁不是不行,但那些小部落没这本事。至于突厥各部,人家本来就是柔然的炼铁奴出身,有炼北洋贸易公司的奇怪行为之二,就是向擅长养羊的契丹、奚甚至突厥部落卖羊,动员这些部落饲养“细毛羊”,然后北洋贸易公司收购这种羊所产羊毛,有多少要多少。一个以海贸为主业的“公司”,做买卖居然做到养猪养羊的地步,对此大家都想不明白。大家都知道羊毛可以用来制作毛纺品,但不理解为何一定要让牧民们饲养闻所未闻的“细毛羊”难道真要应了“北洋北洋,北方的羊”这句戏言人们的种种疑问,随着北洋贸易公司推广“细毛羊”严重受阻,变得愈发难以解答起来。第九十三章 锅去箭来温暖如春的寝殿,卧榻上陈媗哼着童谣,哄女儿、儿子睡觉,宇文温坐在榻边,看着两个小家伙渐渐入睡,伸手将被子扯了扯,盖住手脚。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总是幸福而短暂,宇文温妻妾、儿女成群,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和义务也翻了许多倍,他只要有时间,就一定要履行自己的职责义务。今晚该陈媗“轮值”,但日子刚好不对,陈媗身体不适,宇文温倒没有因此“换人”,而是和陈媗一起陪着儿女玩耍,不知不觉就到了休息时间。陈媗陪着一对儿女睡下,宇文温却看着陈媗脱下的那件无袖羊毛衫出神。这件羊毛衫是用细毛羊的羊毛织成,质量很好,柔软、保暖,但宇文温的关注点不是羊毛衫而是羊毛,以及出产羊毛的细毛羊。拿起羊毛衫,宇文温轻轻摸索着,心中却有些惆怅。为了解决草原问题,宇文温绞尽脑汁想了很多办法,而他花费重金引进了细毛羊,试图以促进毛纺织业发展的方式,让草原变成朝廷的“正资产”。有了毛质好、产量高的毛用羊,又有了量大管够的碱用于脱脂,以及改进过的毛纺织工艺、机械,如此一来规划中的新式毛纺织业,才有可能蓬勃发展。宇文温觉得自己已经打好了基础,播下良种,又不断地浇水、施肥,就等着种子发芽,然后长成参天大树、开花结果。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他费心费力弄来的细毛羊,好不容易繁衍成群后开始四处推广,推广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最先推广养殖的陇右地区还好些,细毛羊的饲养规模越来越大,而在并、朔地区,虽然饲养规模也有了,但牧民们不是很想养这种羊,积极性不高。而在幽燕,细毛羊的推广不是很顺利,饲养规模没上来,当然,这也和推广时间短有关系。至于营州,那就更别提了,北洋贸易公司推销的货物大都卖得不错,独独推销的细毛羊受了冷落,无论胡汉牧民,都不怎么想养这种细毛羊。问题出在哪里宇文温一开始百思不得其解,而现在,随着最新调查报告的送达,他大概明白了原因。调查报告给出的结论,概括起来很简单:毛多肉少奶少的羊,牧民不愿意养。如此简单的结论,让宇文温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来,他精心谋划的布局,好像刚开始就要以惨淡的方式结束了。毛多肉少奶少的羊,牧民不愿意养,很显然宇文温的构想和百姓的实际需求出现了明显偏差。他希望牧民养毛用羊,用出售羊毛所得换取日用品及粮食物资、改善生活,然而牧民们的需求更直接,那就是按着传统来,没必要多此一举。养羊,可以剪羊毛做成毛毡,于是有了毡帐,就有了一个移动的家。母羊产奶,而奶制品以及野菜才是普通牧民的日常饮食,他们是不可能每天杀羊吃肉的。羊死了或者有必要时再杀羊吃肉,把羊皮制成衣物即可。这就是养羊的“传统”做法,牧民们不需要多一个环节让“中间商赚差价”。所以,牧民们只需要肉用羊,不需要毛用羊,如果他们把自己养的羊都换成了细毛羊,杀又不能杀,这种羊光长毛,肉不多,奶也不多相对而言,食物问题怎么解决也不是没办法解决,官府可以额外提供粮食,让这些牧民“脱产”,专门养毛用羊细毛羊。但问题是牧羊必须要逐水草而居,不停的“转场”,官府要如何在不同的草场上找到这些牧民,然后输送粮食亦或是牧民赶着羊群“转场”时,用车载着大量粮食慢慢走要不就让牧民们“以大局为重”,为了给朝廷养毛用羊,不需要吃什么奶制品,每天挖野菜炖着吃就行了。宇文温想着想着,陷入了沉思。设想之中的毛纺织业大发展,如今看来需要适当的农业支撑,然而要对牧区和农耕区交界处的地区进行长期粮食支援,以当前的交通运输能力来说,这种负担很重,不是闹着玩的。新的问题出现了,宇文温有些郁闷,他依稀记得课本上所说英国的“圈地运动”、“羊吃人”,其背后蓬勃发展的毛纺织业,据说奠定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基础。如今他依葫芦画瓢,效果却不好。或者说,非得逼出“羊吃人”,他的规划才可能成功问题是英国为岛国,农民们被逼得活不下去,起义又被镇压,没处跑,只能老老实实接受剥削。如今这大草原可是没边的,周国若是敢弄出“羊吃人”,强迫牧民养毛多肉少奶少的细毛羊,那么牧民们大不了把帐篷一卷,带着全家老小往西、往北跑,投奔突厥,做可汗的马前卒。宇文温想着想着,有了主意:来硬的不行,那就来软的。跑了,就没有铁锅,没有各类物美价廉的日用品,没有茶叶了哟想到这里,宇文温心情好了不少,向边境各部落卖铁锅的做法,一直都有人诟病,这几年来不是没有大臣上书劝谏,但都被宇文温顶了回去。其实那些人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边境蕃族从周国这里买了铁锅回去,熔了打造铁制兵器、铠甲,然后入寇抢掠,此即所谓“锅去箭回”。但宇文温觉得这是庸人自扰,首先他卖的铁锅是生铁锅,若要熔了炼出熟铁不是不行,但那些小部落没这本事。至于突厥各部,人家本来就是柔然的炼铁奴出身,有炼北洋贸易公司的奇怪行为之二,就是向擅长养羊的契丹、奚甚至突厥部落卖羊,动员这些部落饲养“细毛羊”,然后北洋贸易公司收购这种羊所产羊毛,有多少要多少。一个以海贸为主业的“公司”,做买卖居然做到养猪养羊的地步,对此大家都想不明白。大家都知道羊毛可以用来制作毛纺品,但不理解为何一定要让牧民们饲养闻所未闻的“细毛羊”难道真要应了“北洋北洋,北方的羊”这句戏言人们的种种疑问,随着北洋贸易公司推广“细毛羊”严重受阻,变得愈发难以解答起来。第九十三章 锅去箭来温暖如春的寝殿,卧榻上陈媗哼着童谣,哄女儿、儿子睡觉,宇文温坐在榻边,看着两个小家伙渐渐入睡,伸手将被子扯了扯,盖住手脚。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总是幸福而短暂,宇文温妻妾、儿女成群,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和义务也翻了许多倍,他只要有时间,就一定要履行自己的职责义务。今晚该陈媗“轮值”,但日子刚好不对,陈媗身体不适,宇文温倒没有因此“换人”,而是和陈媗一起陪着儿女玩耍,不知不觉就到了休息时间。陈媗陪着一对儿女睡下,宇文温却看着陈媗脱下的那件无袖羊毛衫出神。这件羊毛衫是用细毛羊的羊毛织成,质量很好,柔软、保暖,但宇文温的关注点不是羊毛衫而是羊毛,以及出产羊毛的细毛羊。拿起羊毛衫,宇文温轻轻摸索着,心中却有些惆怅。为了解决草原问题,宇文温绞尽脑汁想了很多办法,而他花费重金引进了细毛羊,试图以促进毛纺织业发展的方式,让草原变成朝廷的“正资产”。有了毛质好、产量高的毛用羊,又有了量大管够的碱用于脱脂,以及改进过的毛纺织工艺、机械,如此一来规划中的新式毛纺织业,才有可能蓬勃发展。宇文温觉得自己已经打好了基础,播下良种,又不断地浇水、施肥,就等着种子发芽,然后长成参天大树、开花结果。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他费心费力弄来的细毛羊,好不容易繁衍成群后开始四处推广,推广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最先推广养殖的陇右地区还好些,细毛羊的饲养规模越来越大,而在并、朔地区,虽然饲养规模也有了,但牧民们不是很想养这种羊,积极性不高。而在幽燕,细毛羊的推广不是很顺利,饲养规模没上来,当然,这也和推广时间短有关系。至于营州,那就更别提了,北洋贸易公司推销的货物大都卖得不错,独独推销的细毛羊受了冷落,无论胡汉牧民,都不怎么想养这种细毛羊。问题出在哪里宇文温一开始百思不得其解,而现在,随着最新调查报告的送达,他大概明白了原因。调查报告给出的结论,概括起来很简单:毛多肉少奶少的羊,牧民不愿意养。如此简单的结论,让宇文温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来,他精心谋划的布局,好像刚开始就要以惨淡的方式结束了。毛多肉少奶少的羊,牧民不愿意养,很显然宇文温的构想和百姓的实际需求出现了明显偏差。他希望牧民养毛用羊,用出售羊毛所得换取日用品及粮食物资、改善生活,然而牧民们的需求更直接,那就是按着传统来,没必要多此一举。养羊,可以剪羊毛做成毛毡,于是有了毡帐,就有了一个移动的家。母羊产奶,而奶制品以及野菜才是普通牧民的日常饮食,他们是不可能每天杀羊吃肉的。羊死了或者有必要时再杀羊吃肉,把羊皮制成衣物即可。这就是养羊的“传统”做法,牧民们不需要多一个环节让“中间商赚差价”。所以,牧民们只需要肉用羊,不需要毛用羊,如果他们把自己养的羊都换成了细毛羊,杀又不能杀,这种羊光长毛,肉不多,奶也不多相对而言,食物问题怎么解决也不是没办法解决,官府可以额外提供粮食,让这些牧民“脱产”,专门养毛用羊细毛羊。但问题是牧羊必须要逐水草而居,不停的“转场”,官府要如何在不同的草场上找到这些牧民,然后输送粮食亦或是牧民赶着羊群“转场”时,用车载着大量粮食慢慢走要不就让牧民们“以大局为重”,为了给朝廷养毛用羊,不需要吃什么奶制品,每天挖野菜炖着吃就行了。宇文温想着想着,陷入了沉思。设想之中的毛纺织业大发展,如今看来需要适当的农业支撑,然而要对牧区和农耕区交界处的地区进行长期粮食支援,以当前的交通运输能力来说,这种负担很重,不是闹着玩的。新的问题出现了,宇文温有些郁闷,他依稀记得课本上所说英国的“圈地运动”、“羊吃人”,其背后蓬勃发展的毛纺织业,据说奠定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基础。如今他依葫芦画瓢,效果却不好。或者说,非得逼出“羊吃人”,他的规划才可能成功问题是英国为岛国,农民们被逼得活不下去,起义又被镇压,没处跑,只能老老实实接受剥削。如今这大草原可是没边的,周国若是敢弄出“羊吃人”,强迫牧民养毛多肉少奶少的细毛羊,那么牧民们大不了把帐篷一卷,带着全家老小往西、往北跑,投奔突厥,做可汗的马前卒。宇文温想着想着,有了主意:来硬的不行,那就来软的。跑了,就没有铁锅,没有各类物美价廉的日用品,没有茶叶了哟想到这里,宇文温心情好了不少,向边境各部落卖铁锅的做法,一直都有人诟病,这几年来不是没有大臣上书劝谏,但都被宇文温顶了回去。其实那些人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边境蕃族从周国这里买了铁锅回去,熔了打造铁制兵器、铠甲,然后入寇抢掠,此即所谓“锅去箭回”。但宇文温觉得这是庸人自扰,首先他卖的铁锅是生铁锅,若要熔了炼出熟铁不是不行,但那些小部落没这本事。至于突厥各部,人家本来就是柔然的炼铁奴出身,有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