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22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224(1 / 1)

d,如今春闱在即,各地考生赶赴考场,官府体谅学子寒窗苦读不宜,特许搭载考生的船只有优先通航权。”“原来如此”韦福奖看着渐渐远去的客船,感慨万千。当年,他也作为考生参加考试选拔,屡试不中,却“屡败屡战”,终于如愿入仕。那时,考试选拔还未成固定制度,当年落榜的考生,谁也不知道明年或者日后还有没有考试选拔,所以每次考试都有人心态失衡,导致发挥失常。现在,韦福奖通过看报纸,还有朝廷发往各总管府的公报,得知学政推行近十年后,朝廷终于将考试选拔完全制度化。考试选拔,不问出身,不问阀阅,只看学识,不需要州郡官员推荐,上至世家子弟,下至寒门庶民,都可以参加考试,拥有一个稳定的入仕途径。这是一套全新的选拔制度,分为四级,每年春、秋时节进行相应考试,名为春闱、秋闱,时间间隔为三年,让所有眼巴巴等着入仕的人们有了盼头。当官,对于世家大族、权贵门阀子弟来说不算难,因为他们有长辈提携,还可以得父辈荫庇,但对于寒门子弟来说,要当官很难,无数人给世家大族、权贵门阀当狗,低声下气,就是为了一个入仕的机会。现在,一个相对公平的新式选拔制度实行,名为“开科取士”,又称“科举”,可想而知会有多少人为此废寝忘食。“说到废寝忘食,据我所见,一点不假。”吴斗缓缓说着,有些唏嘘:“这些年,多少宗族拼尽全力,以举族之财,请来好先生,购买教材,按着教学大纲教授族中子弟学识“”又精选其中成绩突出之人,好吃好喝供着,不需要做别的事,只需每日废寝忘食读书,做习题““为的就是参加科举,榜上有名,只要有一人当官,那宗族的际遇可就不一样了。”大家听了都点点头,族里有人当官意味着什么,他们心里都很清楚,不说别的,族里有人做官,至少那些奸滑胥吏不敢再轻易敲诈盘剥。吴斗看着远去的船只,心中十分期盼,期盼着将来,他的儿子也能有个好前程,通过考试当官,成家立业。曾经,他也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但狗日的世道,让他的父母妻儿横死。一番辗转之后,吴斗时来运转,策应周军平定江南,当了官,有了新家,又有了妻儿。如今是太平世道,吴斗就希望和妻儿平平安安过一辈子,但几个儿子长大了,该怎办他有爵位,但只有长子可以袭爵,吴斗不太会钻营,所以不知道该如何给其他几个儿子谋出身,如今有了科举,那就好办了。吴斗下定决心,到求学社请最好的先生到家里教书,让那几个兔崽子从小读书,长大了,参加科举,考试当官。不止吴斗,许多人都是这么想,朝廷开科取士,以科举选拔人才,让无数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前程。为了这个前程,大家都会拼尽全力。第二百九十章 起跑线修黄河,孟津河面热闹非凡,摆渡黄河南北两岸的渡船,往来东西的货船、客船,各自按着航行规则进行行驶,一艘艘火轮船上,烟囱冒出滚滚浓烟。自上游而来的船只,按照航行规则,得优先通行权,在渡船的减速避让下,穿过孟津河段,向下游而去。一艘官船上,头等舱中,杨济坐在窗边,就着阳光,翻看着考试大纲分册之一。这本分册,如砖头般厚,上面分章节对科举考试的内容进行详细归类,杨济看着看着,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一个多小时。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耗时多年才编制完成,为礼部校对、监督刊印,随后大规模发行。成书过程中,有无数学者参与,群策群力、拾遗补缺,经过不断讨论、修改、补充才得以完善。这两套书,成为指导考试、教学的总纲,意义非常重大。天下各地,只要入学就读的学子想参加科举考试,那么公私学馆就得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而各级科举考试,其考题的拟定,全都按着考试大纲来,考生要备考,得根据考试大纲来温习功课,做的习题及“模拟试卷”,其中题目也是根据考试大纲拟定。可以说,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是明德学政的基础,宛若两条腿,缺一不可。这两套总纲又是“科举速成宝典”,天下间无数以科举中选为目的而读书的寒门学子,以这两套总纲进行指导,可以集中精力和时间读书、学习,和世家子弟竞争。科举考试的知识点和考点,全都在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内,如此一来,世家子弟向来依仗的深厚家学无形中被削弱,基础差的寒门学子,用十余年的寒窗苦读,就能和世家子弟位于同一起跑线上。作为那一世曾参加过科举考试的杨济来说,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到底有多重要,心中一清二楚。如今已正式实行的科举制度,在构建时杨济有份参与其中,考试分成四个等级,就是他极力主张的,因为大明的科举就是如此。当然,八股文是不行的,免谈。科举当然好,而对于科举的弊病,杨济现在有很清楚的认识。历史上的科举,成形于隋唐,定于两宋,到了明代已经完善,比起举孝廉、九品中正以制来说,科举这一选拔方式要公平、公正很多,优点不少,但到了后来,弊病也很明显。到了大明的时代,科举考试内容已经异变为“八股文”,许多读书人为了求取功名而死读书,不去追求真才实学。所以到后来,科举考试的内容及方式严重僵化,选拔出来的人才,实际上局限很大。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而且僵化的科举会衍生出畸形的师门关系,中选的考生,拜主考官为“座师”,形成裙带关系,这些座师和所谓门生在官场中互相拉帮结派,党同伐异,内耗严重。僵化的科举,实际上变成了慢性毒药,毒害的是整个官僚机构,损坏的是国家的未来。“偏重人文伦理,轻视其他学科,搞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所以朝廷要修改历法,居然要寻求西洋传教士的协助,这算什么”“中原先发明的火药,先投入实战的火器,搞到后面,还得靠从西夷沉船打捞的红夷大炮助阵,脸红不”“三宝太监下西洋,宝船船队是何等的威武雄壮,南洋诸国低眉顺眼,结果呢到后来南洋全给西夷占了去,家门口的台湾也给人占了,这不是败家么”宇文温的话,回响在杨济耳边,他放下考试大纲,看向舷窗外。科举的问题,他和宇文温有过多次讨论,科举,是一项人才选拔制度,选出来的人才不合用,问题不是在于考试选拔这个制度不好,而是考试内容僵化,然后选拔出来的人才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所以随着时间流逝,科举变味了。变味的科举,选拔出来的所谓人才,全都是为了当官而读书的人,这样的人是官迷,为了向上爬不惜结党营私,然后党同伐异,对于国家没有任何好处。所以,科举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僵化的考试内容,出在“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才是好男儿”,出在八股文。出在朝廷的用人需求:上边需要选拔怎样的人才,学子就会变成那样的人才。朝廷只考四书五经,认为“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选拔出来的人才,就只会四书五经,必然导致其他杂学式微,必然出现文贵武贱。科举存在的弊病,杨济和宇文温议论得很清楚,那么,明德年间诞生的新科举,会是怎样的人才选拔制度呢杨济很想知道效果如何,天子任命他为学政观察使到河南监考,正是有这一用意在里面。需求决定“供应”,朝廷需要什么样的官员,就决定了选拔制度选上来的人有什么样的才能。四书五经成书的年代,可没有蒸汽抽水机、蒸汽起重机、火轮船,没有流通券、有轨马车、大型矿场和工场,没有各种贸易公司,没有各种轮船招商局。国家越来越离不开这些新式技术、新式设备以及新兴产业,执政者想仅靠着四书五经治天下,根本就不现实。一个只会“之乎者也”、掉书袋的官员,面对各类新式技术、设备及新兴产业,只会如愚夫般不知所措。朝廷需要“新式官员”,所以新的科举制度,必须选拔出“新式人才”。那些经学传家的世家子弟,面对一个全新的时代,面对蒸汽机、火轮船以及各种变革,其原本具备的学问优势已经荡然无存,和寒门子弟一样,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对此,杨济颇为期待,想要看看全新的学政、全新的科举制度,最后会为朝廷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来。第二百九十一章 座师豫州悬瓠,豫州总管府考试院,观察使杨济正在监督试卷的选题事宜,试卷选题由礼部选定的主考官主持进行,根据考试级别的不同,选题的难度也有不同。那一世,大明的科举,正式考试是乡试、会试、殿试,但在乡试前,还有个“小考”,也就是童子试,算是参加乡试前的资格考试,所以,这个时代的科举,同样以此分为四级。如今的科举,除了最高一级的殿试比较特殊,其他三级考试的试题,原则上都不由考官拟定,而是考官从题库中抽取,名为“统一出题”,又称“统考”。试题的抽取过程形同抽奖,也就是“抽号”。眼下,杨济现场监督选题,选题的抽号方法很特别,是用轮盘来抽:一个水平放置的转盘,中间高边缘低,盘分十二格,即地支十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格对应一个字。转盘转动,然后在其圆心上方投下铁珠,铁珠滚到哪个格子,就记下这个格子的字,譬如“巳”。再连续投三次,得仨字,譬如依次得“卯”、“寅”、“酉”,那么前后四次抽得的字,依次排列成为“巳卯寅酉”。这就是编号,据此可在题库查到对应题目内容及答案。十二字,投四次,其排列组合有二万单七百三十六种结果编号,没有超过题库对应类别的题目数量,故而不会出现空号。所以考试出题,题目不需要主考官来拟定,都是从题库“抽号”,而题库的实体,是堆积如山的无数小册子,由礼部校对、定版、刊印。题库的题目数量浩瀚如海,根据考试级别分类,足够每次考试所需,而题目的数量,每年都会增加。这样的题库可不简单,是礼部组织大量学者,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拟定的知识点及考点出题,然后将题目汇总。选题是从题库里“抽号”,如此一来,主考官实际上不会对题目的拟定有什么实质影响,天下各地的同等级考试童子试、乡试,其难度都能保持一致。不会出现某地因为主考官比较挑剔、导致所出题目特别难的情况,也不会因为某主考官过于宽容,导致出的题目难度下降。如此设计,煞费苦心,效果如何,有待观察。杨济如是想,他作为观察使,当然要监督试卷的出题以及印刷,而肩负监督之责的人,还有御史台的御史,此刻在场的御史为骨仪,算是和豫州悬瓠有缘。骨仪祖上来自天竺,所以样貌有别于中原人士,为人刚正不阿,有风骨,在御史任上多有弹劾,让许多官员闻之色变。此刻,骨仪和杨济都盯着主考官往转盘里投铁珠,抽出来的号码,由吏员进行登记,并且由另外两人核对。登记好的号码,会由另几名吏员进行整理,然后对照条目,在题库小册子里找出题目及答案,接着交由主考官核实,当天就交由印刷场进行试卷的印刷。整个过程,相关人员都要对外“隔离”,不得与外界接触,日常起居有专人负责,接受监督。试卷印刷过程也要接受监督,官府会派出士兵将印刷场围得水泄不通,当试卷原版抵达之后,所有印刷场员工,就会与外界隔离。他们要争分夺秒,进行排版、试印、勘误、再次排版、试印,确定无误后定版,开始批量印刷,赶在开考前将试卷印刷完毕。届时,官军会押送考卷抵达考场,谁敢冲撞队伍,谁就要倒霉。整个流程,杨济不需要全程紧跟,只是“观察”而已,但御史骨仪,以及礼部自己派来的监督官员,需要“如影随形”。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绝不允许有人内外勾结,提前泄露试题。这样的一个流程,看起来很繁琐,但因为之前已有试行了十余年的考试选拔,礼部根据多年的经验教训,将整个流程制度化,每个环节都分得很清楚,对于监督者来说,看着流程图就会对如何有效监督一清二楚。杨济已将流程图记得烂熟,此刻见着抽号正常进行,琢磨起考题来。考试题目,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主观题是让考生自己答题,以表达对试题的理解,试题的题型有简答题、论述题等,论述宇文温的话,回响在杨济耳边,他放下考试大纲,看向舷窗外。科举的问题,他和宇文温有过多次讨论,科举,是一项人才选拔制度,选出来的人才不合用,问题不是在于考试选拔这个制度不好,而是考试内容僵化,然后选拔出来的人才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所以随着时间流逝,科举变味了。变味的科举,选拔出来的所谓人才,全都是为了当官而读书的人,这样的人是官迷,为了向上爬不惜结党营私,然后党同伐异,对于国家没有任何好处。所以,科举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僵化的考试内容,出在“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才是好男儿”,出在八股文。出在朝廷的用人需求:上边需要选拔怎样的人才,学子就会变成那样的人才。朝廷只考四书五经,认为“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选拔出来的人才,就只会四书五经,必然导致其他杂学式微,必然出现文贵武贱。科举存在的弊病,杨济和宇文温议论得很清楚,那么,明德年间诞生的新科举,会是怎样的人才选拔制度呢杨济很想知道效果如何,天子任命他为学政观察使到河南监考,正是有这一用意在里面。需求决定“供应”,朝廷需要什么样的官员,就决定了选拔制度选上来的人有什么样的才能。四书五经成书的年代,可没有蒸汽抽水机、蒸汽起重机、火轮船,没有流通券、有轨马车、大型矿场和工场,没有各种贸易公司,没有各种轮船招商局。国家越来越离不开这些新式技术、新式设备以及新兴产业,执政者想仅靠着四书五经治天下,根本就不现实。一个只会“之乎者也”、掉书袋的官员,面对各类新式技术、设备及新兴产业,只会如愚夫般不知所措。朝廷需要“新式官员”,所以新的科举制度,必须选拔出“新式人才”。那些经学传家的世家子弟,面对一个全新的时代,面对蒸汽机、火轮船以及各种变革,其原本具备的学问优势已经荡然无存,和寒门子弟一样,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对此,杨济颇为期待,想要看看全新的学政、全新的科举制度,最后会为朝廷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来。第二百九十一章 座师豫州悬瓠,豫州总管府考试院,观察使杨济正在监督试卷的选题事宜,试卷选题由礼部选定的主考官主持进行,根据考试级别的不同,选题的难度也有不同。那一世,大明的科举,正式考试是乡试、会试、殿试,但在乡试前,还有个“小考”,也就是童子试,算是参加乡试前的资格考试,所以,这个时代的科举,同样以此分为四级。如今的科举,除了最高一级的殿试比较特殊,其他三级考试的试题,原则上都不由考官拟定,而是考官从题库中抽取,名为“统一出题”,又称“统考”。试题的抽取过程形同抽奖,也就是“抽号”。眼下,杨济现场监督选题,选题的抽号方法很特别,是用轮盘来抽:一个水平放置的转盘,中间高边缘低,盘分十二格,即地支十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格对应一个字。转盘转动,然后在其圆心上方投下铁珠,铁珠滚到哪个格子,就记下这个格子的字,譬如“巳”。再连续投三次,得仨字,譬如依次得“卯”、“寅”、“酉”,那么前后四次抽得的字,依次排列成为“巳卯寅酉”。这就是编号,据此可在题库查到对应题目内容及答案。十二字,投四次,其排列组合有二万单七百三十六种结果编号,没有超过题库对应类别的题目数量,故而不会出现空号。所以考试出题,题目不需要主考官来拟定,都是从题库“抽号”,而题库的实体,是堆积如山的无数小册子,由礼部校对、定版、刊印。题库的题目数量浩瀚如海,根据考试级别分类,足够每次考试所需,而题目的数量,每年都会增加。这样的题库可不简单,是礼部组织大量学者,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拟定的知识点及考点出题,然后将题目汇总。选题是从题库里“抽号”,如此一来,主考官实际上不会对题目的拟定有什么实质影响,天下各地的同等级考试童子试、乡试,其难度都能保持一致。不会出现某地因为主考官比较挑剔、导致所出题目特别难的情况,也不会因为某主考官过于宽容,导致出的题目难度下降。如此设计,煞费苦心,效果如何,有待观察。杨济如是想,他作为观察使,当然要监督试卷的出题以及印刷,而肩负监督之责的人,还有御史台的御史,此刻在场的御史为骨仪,算是和豫州悬瓠有缘。骨仪祖上来自天竺,所以样貌有别于中原人士,为人刚正不阿,有风骨,在御史任上多有弹劾,让许多官员闻之色变。此刻,骨仪和杨济都盯着主考官往转盘里投铁珠,抽出来的号码,由吏员进行登记,并且由另外两人核对。登记好的号码,会由另几名吏员进行整理,然后对照条目,在题库小册子里找出题目及答案,接着交由主考官核实,当天就交由印刷场进行试卷的印刷。整个过程,相关人员都要对外“隔离”,不得与外界接触,日常起居有专人负责,接受监督。试卷印刷过程也要接受监督,官府会派出士兵将印刷场围得水泄不通,当试卷原版抵达之后,所有印刷场员工,就会与外界隔离。他们要争分夺秒,进行排版、试印、勘误、再次排版、试印,确定无误后定版,开始批量印刷,赶在开考前将试卷印刷完毕。届时,官军会押送考卷抵达考场,谁敢冲撞队伍,谁就要倒霉。整个流程,杨济不需要全程紧跟,只是“观察”而已,但御史骨仪,以及礼部自己派来的监督官员,需要“如影随形”。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绝不允许有人内外勾结,提前泄露试题。这样的一个流程,看起来很繁琐,但因为之前已有试行了十余年的考试选拔,礼部根据多年的经验教训,将整个流程制度化,每个环节都分得很清楚,对于监督者来说,看着流程图就会对如何有效监督一清二楚。杨济已将流程图记得烂熟,此刻见着抽号正常进行,琢磨起考题来。考试题目,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主观题是让考生自己答题,以表达对试题的理解,试题的题型有简答题、论述题等,论述宇文温的话,回响在杨济耳边,他放下考试大纲,看向舷窗外。科举的问题,他和宇文温有过多次讨论,科举,是一项人才选拔制度,选出来的人才不合用,问题不是在于考试选拔这个制度不好,而是考试内容僵化,然后选拔出来的人才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所以随着时间流逝,科举变味了。变味的科举,选拔出来的所谓人才,全都是为了当官而读书的人,这样的人是官迷,为了向上爬不惜结党营私,然后党同伐异,对于国家没有任何好处。所以,科举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僵化的考试内容,出在“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才是好男儿”,出在八股文。出在朝廷的用人需求:上边需要选拔怎样的人才,学子就会变成那样的人才。朝廷只考四书五经,认为“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选拔出来的人才,就只会四书五经,必然导致其他杂学式微,必然出现文贵武贱。科举存在的弊病,杨济和宇文温议论得很清楚,那么,明德年间诞生的新科举,会是怎样的人才选拔制度呢杨济很想知道效果如何,天子任命他为学政观察使到河南监考,正是有这一用意在里面。需求决定“供应”,朝廷需要什么样的官员,就决定了选拔制度选上来的人有什么样的才能。四书五经成书的年代,可没有蒸汽抽水机、蒸汽起重机、火轮船,没有流通券、有轨马车、大型矿场和工场,没有各种贸易公司,没有各种轮船招商局。国家越来越离不开这些新式技术、新式设备以及新兴产业,执政者想仅靠着四书五经治天下,根本就不现实。一个只会“之乎者也”、掉书袋的官员,面对各类新式技术、设备及新兴产业,只会如愚夫般不知所措。朝廷需要“新式官员”,所以新的科举制度,必须选拔出“新式人才”。那些经学传家的世家子弟,面对一个全新的时代,面对蒸汽机、火轮船以及各种变革,其原本具备的学问优势已经荡然无存,和寒门子弟一样,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对此,杨济颇为期待,想要看看全新的学政、全新的科举制度,最后会为朝廷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来。第二百九十一章 座师豫州悬瓠,豫州总管府考试院,观察使杨济正在监督试卷的选题事宜,试卷选题由礼部选定的主考官主持进行,根据考试级别的不同,选题的难度也有不同。那一世,大明的科举,正式考试是乡试、会试、殿试,但在乡试前,还有个“小考”,也就是童子试,算是参加乡试前的资格考试,所以,这个时代的科举,同样以此分为四级。如今的科举,除了最高一级的殿试比较特殊,其他三级考试的试题,原则上都不由考官拟定,而是考官从题库中抽取,名为“统一出题”,又称“统考”。试题的抽取过程形同抽奖,也就是“抽号”。眼下,杨济现场监督选题,选题的抽号方法很特别,是用轮盘来抽:一个水平放置的转盘,中间高边缘低,盘分十二格,即地支十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格对应一个字。转盘转动,然后在其圆心上方投下铁珠,铁珠滚到哪个格子,就记下这个格子的字,譬如“巳”。再连续投三次,得仨字,譬如依次得“卯”、“寅”、“酉”,那么前后四次抽得的字,依次排列成为“巳卯寅酉”。这就是编号,据此可在题库查到对应题目内容及答案。十二字,投四次,其排列组合有二万单七百三十六种结果编号,没有超过题库对应类别的题目数量,故而不会出现空号。所以考试出题,题目不需要主考官来拟定,都是从题库“抽号”,而题库的实体,是堆积如山的无数小册子,由礼部校对、定版、刊印。题库的题目数量浩瀚如海,根据考试级别分类,足够每次考试所需,而题目的数量,每年都会增加。这样的题库可不简单,是礼部组织大量学者,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拟定的知识点及考点出题,然后将题目汇总。选题是从题库里“抽号”,如此一来,主考官实际上不会对题目的拟定有什么实质影响,天下各地的同等级考试童子试、乡试,其难度都能保持一致。不会出现某地因为主考官比较挑剔、导致所出题目特别难的情况,也不会因为某主考官过于宽容,导致出的题目难度下降。如此设计,煞费苦心,效果如何,有待观察。杨济如是想,他作为观察使,当然要监督试卷的出题以及印刷,而肩负监督之责的人,还有御史台的御史,此刻在场的御史为骨仪,算是和豫州悬瓠有缘。骨仪祖上来自天竺,所以样貌有别于中原人士,为人刚正不阿,有风骨,在御史任上多有弹劾,让许多官员闻之色变。此刻,骨仪和杨济都盯着主考官往转盘里投铁珠,抽出来的号码,由吏员进行登记,并且由另外两人核对。登记好的号码,会由另几名吏员进行整理,然后对照条目,在题库小册子里找出题目及答案,接着交由主考官核实,当天就交由印刷场进行试卷的印刷。整个过程,相关人员都要对外“隔离”,不得与外界接触,日常起居有专人负责,接受监督。试卷印刷过程也要接受监督,官府会派出士兵将印刷场围得水泄不通,当试卷原版抵达之后,所有印刷场员工,就会与外界隔离。他们要争分夺秒,进行排版、试印、勘误、再次排版、试印,确定无误后定版,开始批量印刷,赶在开考前将试卷印刷完毕。届时,官军会押送考卷抵达考场,谁敢冲撞队伍,谁就要倒霉。整个流程,杨济不需要全程紧跟,只是“观察”而已,但御史骨仪,以及礼部自己派来的监督官员,需要“如影随形”。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绝不允许有人内外勾结,提前泄露试题。这样的一个流程,看起来很繁琐,但因为之前已有试行了十余年的考试选拔,礼部根据多年的经验教训,将整个流程制度化,每个环节都分得很清楚,对于监督者来说,看着流程图就会对如何有效监督一清二楚。杨济已将流程图记得烂熟,此刻见着抽号正常进行,琢磨起考题来。考试题目,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主观题是让考生自己答题,以表达对试题的理解,试题的题型有简答题、论述题等,论述宇文温的话,回响在杨济耳边,他放下考试大纲,看向舷窗外。科举的问题,他和宇文温有过多次讨论,科举,是一项人才选拔制度,选出来的人才不合用,问题不是在于考试选拔这个制度不好,而是考试内容僵化,然后选拔出来的人才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所以随着时间流逝,科举变味了。变味的科举,选拔出来的所谓人才,全都是为了当官而读书的人,这样的人是官迷,为了向上爬不惜结党营私,然后党同伐异,对于国家没有任何好处。所以,科举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僵化的考试内容,出在“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才是好男儿”,出在八股文。出在朝廷的用人需求:上边需要选拔怎样的人才,学子就会变成那样的人才。朝廷只考四书五经,认为“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选拔出来的人才,就只会四书五经,必然导致其他杂学式微,必然出现文贵武贱。科举存在的弊病,杨济和宇文温议论得很清楚,那么,明德年间诞生的新科举,会是怎样的人才选拔制度呢杨济很想知道效果如何,天子任命他为学政观察使到河南监考,正是有这一用意在里面。需求决定“供应”,朝廷需要什么样的官员,就决定了选拔制度选上来的人有什么样的才能。四书五经成书的年代,可没有蒸汽抽水机、蒸汽起重机、火轮船,没有流通券、有轨马车、大型矿场和工场,没有各种贸易公司,没有各种轮船招商局。国家越来越离不开这些新式技术、新式设备以及新兴产业,执政者想仅靠着四书五经治天下,根本就不现实。一个只会“之乎者也”、掉书袋的官员,面对各类新式技术、设备及新兴产业,只会如愚夫般不知所措。朝廷需要“新式官员”,所以新的科举制度,必须选拔出“新式人才”。那些经学传家的世家子弟,面对一个全新的时代,面对蒸汽机、火轮船以及各种变革,其原本具备的学问优势已经荡然无存,和寒门子弟一样,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对此,杨济颇为期待,想要看看全新的学政、全新的科举制度,最后会为朝廷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来。第二百九十一章 座师豫州悬瓠,豫州总管府考试院,观察使杨济正在监督试卷的选题事宜,试卷选题由礼部选定的主考官主持进行,根据考试级别的不同,选题的难度也有不同。那一世,大明的科举,正式考试是乡试、会试、殿试,但在乡试前,还有个“小考”,也就是童子试,算是参加乡试前的资格考试,所以,这个时代的科举,同样以此分为四级。如今的科举,除了最高一级的殿试比较特殊,其他三级考试的试题,原则上都不由考官拟定,而是考官从题库中抽取,名为“统一出题”,又称“统考”。试题的抽取过程形同抽奖,也就是“抽号”。眼下,杨济现场监督选题,选题的抽号方法很特别,是用轮盘来抽:一个水平放置的转盘,中间高边缘低,盘分十二格,即地支十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格对应一个字。转盘转动,然后在其圆心上方投下铁珠,铁珠滚到哪个格子,就记下这个格子的字,譬如“巳”。再连续投三次,得仨字,譬如依次得“卯”、“寅”、“酉”,那么前后四次抽得的字,依次排列成为“巳卯寅酉”。这就是编号,据此可在题库查到对应题目内容及答案。十二字,投四次,其排列组合有二万单七百三十六种结果编号,没有超过题库对应类别的题目数量,故而不会出现空号。所以考试出题,题目不需要主考官来拟定,都是从题库“抽号”,而题库的实体,是堆积如山的无数小册子,由礼部校对、定版、刊印。题库的题目数量浩瀚如海,根据考试级别分类,足够每次考试所需,而题目的数量,每年都会增加。这样的题库可不简单,是礼部组织大量学者,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拟定的知识点及考点出题,然后将题目汇总。选题是从题库里“抽号”,如此一来,主考官实际上不会对题目的拟定有什么实质影响,天下各地的同等级考试童子试、乡试,其难度都能保持一致。不会出现某地因为主考官比较挑剔、导致所出题目特别难的情况,也不会因为某主考官过于宽容,导致出的题目难度下降。如此设计,煞费苦心,效果如何,有待观察。杨济如是想,他作为观察使,当然要监督试卷的出题以及印刷,而肩负监督之责的人,还有御史台的御史,此刻在场的御史为骨仪,算是和豫州悬瓠有缘。骨仪祖上来自天竺,所以样貌有别于中原人士,为人刚正不阿,有风骨,在御史任上多有弹劾,让许多官员闻之色变。此刻,骨仪和杨济都盯着主考官往转盘里投铁珠,抽出来的号码,由吏员进行登记,并且由另外两人核对。登记好的号码,会由另几名吏员进行整理,然后对照条目,在题库小册子里找出题目及答案,接着交由主考官核实,当天就交由印刷场进行试卷的印刷。整个过程,相关人员都要对外“隔离”,不得与外界接触,日常起居有专人负责,接受监督。试卷印刷过程也要接受监督,官府会派出士兵将印刷场围得水泄不通,当试卷原版抵达之后,所有印刷场员工,就会与外界隔离。他们要争分夺秒,进行排版、试印、勘误、再次排版、试印,确定无误后定版,开始批量印刷,赶在开考前将试卷印刷完毕。届时,官军会押送考卷抵达考场,谁敢冲撞队伍,谁就要倒霉。整个流程,杨济不需要全程紧跟,只是“观察”而已,但御史骨仪,以及礼部自己派来的监督官员,需要“如影随形”。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绝不允许有人内外勾结,提前泄露试题。这样的一个流程,看起来很繁琐,但因为之前已有试行了十余年的考试选拔,礼部根据多年的经验教训,将整个流程制度化,每个环节都分得很清楚,对于监督者来说,看着流程图就会对如何有效监督一清二楚。杨济已将流程图记得烂熟,此刻见着抽号正常进行,琢磨起考题来。考试题目,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主观题是让考生自己答题,以表达对试题的理解,试题的题型有简答题、论述题等,论述宇文温的话,回响在杨济耳边,他放下考试大纲,看向舷窗外。科举的问题,他和宇文温有过多次讨论,科举,是一项人才选拔制度,选出来的人才不合用,问题不是在于考试选拔这个制度不好,而是考试内容僵化,然后选拔出来的人才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所以随着时间流逝,科举变味了。变味的科举,选拔出来的所谓人才,全都是为了当官而读书的人,这样的人是官迷,为了向上爬不惜结党营私,然后党同伐异,对于国家没有任何好处。所以,科举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僵化的考试内容,出在“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才是好男儿”,出在八股文。出在朝廷的用人需求:上边需要选拔怎样的人才,学子就会变成那样的人才。朝廷只考四书五经,认为“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选拔出来的人才,就只会四书五经,必然导致其他杂学式微,必然出现文贵武贱。科举存在的弊病,杨济和宇文温议论得很清楚,那么,明德年间诞生的新科举,会是怎样的人才选拔制度呢杨济很想知道效果如何,天子任命他为学政观察使到河南监考,正是有这一用意在里面。需求决定“供应”,朝廷需要什么样的官员,就决定了选拔制度选上来的人有什么样的才能。四书五经成书的年代,可没有蒸汽抽水机、蒸汽起重机、火轮船,没有流通券、有轨马车、大型矿场和工场,没有各种贸易公司,没有各种轮船招商局。国家越来越离不开这些新式技术、新式设备以及新兴产业,执政者想仅靠着四书五经治天下,根本就不现实。一个只会“之乎者也”、掉书袋的官员,面对各类新式技术、设备及新兴产业,只会如愚夫般不知所措。朝廷需要“新式官员”,所以新的科举制度,必须选拔出“新式人才”。那些经学传家的世家子弟,面对一个全新的时代,面对蒸汽机、火轮船以及各种变革,其原本具备的学问优势已经荡然无存,和寒门子弟一样,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对此,杨济颇为期待,想要看看全新的学政、全新的科举制度,最后会为朝廷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来。第二百九十一章 座师豫州悬瓠,豫州总管府考试院,观察使杨济正在监督试卷的选题事宜,试卷选题由礼部选定的主考官主持进行,根据考试级别的不同,选题的难度也有不同。那一世,大明的科举,正式考试是乡试、会试、殿试,但在乡试前,还有个“小考”,也就是童子试,算是参加乡试前的资格考试,所以,这个时代的科举,同样以此分为四级。如今的科举,除了最高一级的殿试比较特殊,其他三级考试的试题,原则上都不由考官拟定,而是考官从题库中抽取,名为“统一出题”,又称“统考”。试题的抽取过程形同抽奖,也就是“抽号”。眼下,杨济现场监督选题,选题的抽号方法很特别,是用轮盘来抽:一个水平放置的转盘,中间高边缘低,盘分十二格,即地支十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格对应一个字。转盘转动,然后在其圆心上方投下铁珠,铁珠滚到哪个格子,就记下这个格子的字,譬如“巳”。再连续投三次,得仨字,譬如依次得“卯”、“寅”、“酉”,那么前后四次抽得的字,依次排列成为“巳卯寅酉”。这就是编号,据此可在题库查到对应题目内容及答案。十二字,投四次,其排列组合有二万单七百三十六种结果编号,没有超过题库对应类别的题目数量,故而不会出现空号。所以考试出题,题目不需要主考官来拟定,都是从题库“抽号”,而题库的实体,是堆积如山的无数小册子,由礼部校对、定版、刊印。题库的题目数量浩瀚如海,根据考试级别分类,足够每次考试所需,而题目的数量,每年都会增加。这样的题库可不简单,是礼部组织大量学者,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拟定的知识点及考点出题,然后将题目汇总。选题是从题库里“抽号”,如此一来,主考官实际上不会对题目的拟定有什么实质影响,天下各地的同等级考试童子试、乡试,其难度都能保持一致。不会出现某地因为主考官比较挑剔、导致所出题目特别难的情况,也不会因为某主考官过于宽容,导致出的题目难度下降。如此设计,煞费苦心,效果如何,有待观察。杨济如是想,他作为观察使,当然要监督试卷的出题以及印刷,而肩负监督之责的人,还有御史台的御史,此刻在场的御史为骨仪,算是和豫州悬瓠有缘。骨仪祖上来自天竺,所以样貌有别于中原人士,为人刚正不阿,有风骨,在御史任上多有弹劾,让许多官员闻之色变。此刻,骨仪和杨济都盯着主考官往转盘里投铁珠,抽出来的号码,由吏员进行登记,并且由另外两人核对。登记好的号码,会由另几名吏员进行整理,然后对照条目,在题库小册子里找出题目及答案,接着交由主考官核实,当天就交由印刷场进行试卷的印刷。整个过程,相关人员都要对外“隔离”,不得与外界接触,日常起居有专人负责,接受监督。试卷印刷过程也要接受监督,官府会派出士兵将印刷场围得水泄不通,当试卷原版抵达之后,所有印刷场员工,就会与外界隔离。他们要争分夺秒,进行排版、试印、勘误、再次排版、试印,确定无误后定版,开始批量印刷,赶在开考前将试卷印刷完毕。届时,官军会押送考卷抵达考场,谁敢冲撞队伍,谁就要倒霉。整个流程,杨济不需要全程紧跟,只是“观察”而已,但御史骨仪,以及礼部自己派来的监督官员,需要“如影随形”。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绝不允许有人内外勾结,提前泄露试题。这样的一个流程,看起来很繁琐,但因为之前已有试行了十余年的考试选拔,礼部根据多年的经验教训,将整个流程制度化,每个环节都分得很清楚,对于监督者来说,看着流程图就会对如何有效监督一清二楚。杨济已将流程图记得烂熟,此刻见着抽号正常进行,琢磨起考题来。考试题目,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主观题是让考生自己答题,以表达对试题的理解,试题的题型有简答题、论述题等,论述宇文温的话,回响在杨济耳边,他放下考试大纲,看向舷窗外。科举的问题,他和宇文温有过多次讨论,科举,是一项人才选拔制度,选出来的人才不合用,问题不是在于考试选拔这个制度不好,而是考试内容僵化,然后选拔出来的人才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所以随着时间流逝,科举变味了。变味的科举,选拔出来的所谓人才,全都是为了当官而读书的人,这样的人是官迷,为了向上爬不惜结党营私,然后党同伐异,对于国家没有任何好处。所以,科举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僵化的考试内容,出在“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才是好男儿”,出在八股文。出在朝廷的用人需求:上边需要选拔怎样的人才,学子就会变成那样的人才。朝廷只考四书五经,认为“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选拔出来的人才,就只会四书五经,必然导致其他杂学式微,必然出现文贵武贱。科举存在的弊病,杨济和宇文温议论得很清楚,那么,明德年间诞生的新科举,会是怎样的人才选拔制度呢杨济很想知道效果如何,天子任命他为学政观察使到河南监考,正是有这一用意在里面。需求决定“供应”,朝廷需要什么样的官员,就决定了选拔制度选上来的人有什么样的才能。四书五经成书的年代,可没有蒸汽抽水机、蒸汽起重机、火轮船,没有流通券、有轨马车、大型矿场和工场,没有各种贸易公司,没有各种轮船招商局。国家越来越离不开这些新式技术、新式设备以及新兴产业,执政者想仅靠着四书五经治天下,根本就不现实。一个只会“之乎者也”、掉书袋的官员,面对各类新式技术、设备及新兴产业,只会如愚夫般不知所措。朝廷需要“新式官员”,所以新的科举制度,必须选拔出“新式人才”。那些经学传家的世家子弟,面对一个全新的时代,面对蒸汽机、火轮船以及各种变革,其原本具备的学问优势已经荡然无存,和寒门子弟一样,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对此,杨济颇为期待,想要看看全新的学政、全新的科举制度,最后会为朝廷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来。第二百九十一章 座师豫州悬瓠,豫州总管府考试院,观察使杨济正在监督试卷的选题事宜,试卷选题由礼部选定的主考官主持进行,根据考试级别的不同,选题的难度也有不同。那一世,大明的科举,正式考试是乡试、会试、殿试,但在乡试前,还有个“小考”,也就是童子试,算是参加乡试前的资格考试,所以,这个时代的科举,同样以此分为四级。如今的科举,除了最高一级的殿试比较特殊,其他三级考试的试题,原则上都不由考官拟定,而是考官从题库中抽取,名为“统一出题”,又称“统考”。试题的抽取过程形同抽奖,也就是“抽号”。眼下,杨济现场监督选题,选题的抽号方法很特别,是用轮盘来抽:一个水平放置的转盘,中间高边缘低,盘分十二格,即地支十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格对应一个字。转盘转动,然后在其圆心上方投下铁珠,铁珠滚到哪个格子,就记下这个格子的字,譬如“巳”。再连续投三次,得仨字,譬如依次得“卯”、“寅”、“酉”,那么前后四次抽得的字,依次排列成为“巳卯寅酉”。这就是编号,据此可在题库查到对应题目内容及答案。十二字,投四次,其排列组合有二万单七百三十六种结果编号,没有超过题库对应类别的题目数量,故而不会出现空号。所以考试出题,题目不需要主考官来拟定,都是从题库“抽号”,而题库的实体,是堆积如山的无数小册子,由礼部校对、定版、刊印。题库的题目数量浩瀚如海,根据考试级别分类,足够每次考试所需,而题目的数量,每年都会增加。这样的题库可不简单,是礼部组织大量学者,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拟定的知识点及考点出题,然后将题目汇总。选题是从题库里“抽号”,如此一来,主考官实际上不会对题目的拟定有什么实质影响,天下各地的同等级考试童子试、乡试,其难度都能保持一致。不会出现某地因为主考官比较挑剔、导致所出题目特别难的情况,也不会因为某主考官过于宽容,导致出的题目难度下降。如此设计,煞费苦心,效果如何,有待观察。杨济如是想,他作为观察使,当然要监督试卷的出题以及印刷,而肩负监督之责的人,还有御史台的御史,此刻在场的御史为骨仪,算是和豫州悬瓠有缘。骨仪祖上来自天竺,所以样貌有别于中原人士,为人刚正不阿,有风骨,在御史任上多有弹劾,让许多官员闻之色变。此刻,骨仪和杨济都盯着主考官往转盘里投铁珠,抽出来的号码,由吏员进行登记,并且由另外两人核对。登记好的号码,会由另几名吏员进行整理,然后对照条目,在题库小册子里找出题目及答案,接着交由主考官核实,当天就交由印刷场进行试卷的印刷。整个过程,相关人员都要对外“隔离”,不得与外界接触,日常起居有专人负责,接受监督。试卷印刷过程也要接受监督,官府会派出士兵将印刷场围得水泄不通,当试卷原版抵达之后,所有印刷场员工,就会与外界隔离。他们要争分夺秒,进行排版、试印、勘误、再次排版、试印,确定无误后定版,开始批量印刷,赶在开考前将试卷印刷完毕。届时,官军会押送考卷抵达考场,谁敢冲撞队伍,谁就要倒霉。整个流程,杨济不需要全程紧跟,只是“观察”而已,但御史骨仪,以及礼部自己派来的监督官员,需要“如影随形”。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绝不允许有人内外勾结,提前泄露试题。这样的一个流程,看起来很繁琐,但因为之前已有试行了十余年的考试选拔,礼部根据多年的经验教训,将整个流程制度化,每个环节都分得很清楚,对于监督者来说,看着流程图就会对如何有效监督一清二楚。杨济已将流程图记得烂熟,此刻见着抽号正常进行,琢磨起考题来。考试题目,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主观题是让考生自己答题,以表达对试题的理解,试题的题型有简答题、论述题等,论述宇文温的话,回响在杨济耳边,他放下考试大纲,看向舷窗外。科举的问题,他和宇文温有过多次讨论,科举,是一项人才选拔制度,选出来的人才不合用,问题不是在于考试选拔这个制度不好,而是考试内容僵化,然后选拔出来的人才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所以随着时间流逝,科举变味了。变味的科举,选拔出来的所谓人才,全都是为了当官而读书的人,这样的人是官迷,为了向上爬不惜结党营私,然后党同伐异,对于国家没有任何好处。所以,科举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僵化的考试内容,出在“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才是好男儿”,出在八股文。出在朝廷的用人需求:上边需要选拔怎样的人才,学子就会变成那样的人才。朝廷只考四书五经,认为“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选拔出来的人才,就只会四书五经,必然导致其他杂学式微,必然出现文贵武贱。科举存在的弊病,杨济和宇文温议论得很清楚,那么,明德年间诞生的新科举,会是怎样的人才选拔制度呢杨济很想知道效果如何,天子任命他为学政观察使到河南监考,正是有这一用意在里面。需求决定“供应”,朝廷需要什么样的官员,就决定了选拔制度选上来的人有什么样的才能。四书五经成书的年代,可没有蒸汽抽水机、蒸汽起重机、火轮船,没有流通券、有轨马车、大型矿场和工场,没有各种贸易公司,没有各种轮船招商局。国家越来越离不开这些新式技术、新式设备以及新兴产业,执政者想仅靠着四书五经治天下,根本就不现实。一个只会“之乎者也”、掉书袋的官员,面对各类新式技术、设备及新兴产业,只会如愚夫般不知所措。朝廷需要“新式官员”,所以新的科举制度,必须选拔出“新式人才”。那些经学传家的世家子弟,面对一个全新的时代,面对蒸汽机、火轮船以及各种变革,其原本具备的学问优势已经荡然无存,和寒门子弟一样,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对此,杨济颇为期待,想要看看全新的学政、全新的科举制度,最后会为朝廷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来。第二百九十一章 座师豫州悬瓠,豫州总管府考试院,观察使杨济正在监督试卷的选题事宜,试卷选题由礼部选定的主考官主持进行,根据考试级别的不同,选题的难度也有不同。那一世,大明的科举,正式考试是乡试、会试、殿试,但在乡试前,还有个“小考”,也就是童子试,算是参加乡试前的资格考试,所以,这个时代的科举,同样以此分为四级。如今的科举,除了最高一级的殿试比较特殊,其他三级考试的试题,原则上都不由考官拟定,而是考官从题库中抽取,名为“统一出题”,又称“统考”。试题的抽取过程形同抽奖,也就是“抽号”。眼下,杨济现场监督选题,选题的抽号方法很特别,是用轮盘来抽:一个水平放置的转盘,中间高边缘低,盘分十二格,即地支十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格对应一个字。转盘转动,然后在其圆心上方投下铁珠,铁珠滚到哪个格子,就记下这个格子的字,譬如“巳”。再连续投三次,得仨字,譬如依次得“卯”、“寅”、“酉”,那么前后四次抽得的字,依次排列成为“巳卯寅酉”。这就是编号,据此可在题库查到对应题目内容及答案。十二字,投四次,其排列组合有二万单七百三十六种结果编号,没有超过题库对应类别的题目数量,故而不会出现空号。所以考试出题,题目不需要主考官来拟定,都是从题库“抽号”,而题库的实体,是堆积如山的无数小册子,由礼部校对、定版、刊印。题库的题目数量浩瀚如海,根据考试级别分类,足够每次考试所需,而题目的数量,每年都会增加。这样的题库可不简单,是礼部组织大量学者,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拟定的知识点及考点出题,然后将题目汇总。选题是从题库里“抽号”,如此一来,主考官实际上不会对题目的拟定有什么实质影响,天下各地的同等级考试童子试、乡试,其难度都能保持一致。不会出现某地因为主考官比较挑剔、导致所出题目特别难的情况,也不会因为某主考官过于宽容,导致出的题目难度下降。如此设计,煞费苦心,效果如何,有待观察。杨济如是想,他作为观察使,当然要监督试卷的出题以及印刷,而肩负监督之责的人,还有御史台的御史,此刻在场的御史为骨仪,算是和豫州悬瓠有缘。骨仪祖上来自天竺,所以样貌有别于中原人士,为人刚正不阿,有风骨,在御史任上多有弹劾,让许多官员闻之色变。此刻,骨仪和杨济都盯着主考官往转盘里投铁珠,抽出来的号码,由吏员进行登记,并且由另外两人核对。登记好的号码,会由另几名吏员进行整理,然后对照条目,在题库小册子里找出题目及答案,接着交由主考官核实,当天就交由印刷场进行试卷的印刷。整个过程,相关人员都要对外“隔离”,不得与外界接触,日常起居有专人负责,接受监督。试卷印刷过程也要接受监督,官府会派出士兵将印刷场围得水泄不通,当试卷原版抵达之后,所有印刷场员工,就会与外界隔离。他们要争分夺秒,进行排版、试印、勘误、再次排版、试印,确定无误后定版,开始批量印刷,赶在开考前将试卷印刷完毕。届时,官军会押送考卷抵达考场,谁敢冲撞队伍,谁就要倒霉。整个流程,杨济不需要全程紧跟,只是“观察”而已,但御史骨仪,以及礼部自己派来的监督官员,需要“如影随形”。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绝不允许有人内外勾结,提前泄露试题。这样的一个流程,看起来很繁琐,但因为之前已有试行了十余年的考试选拔,礼部根据多年的经验教训,将整个流程制度化,每个环节都分得很清楚,对于监督者来说,看着流程图就会对如何有效监督一清二楚。杨济已将流程图记得烂熟,此刻见着抽号正常进行,琢磨起考题来。考试题目,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主观题是让考生自己答题,以表达对试题的理解,试题的题型有简答题、论述题等,论述宇文温的话,回响在杨济耳边,他放下考试大纲,看向舷窗外。科举的问题,他和宇文温有过多次讨论,科举,是一项人才选拔制度,选出来的人才不合用,问题不是在于考试选拔这个制度不好,而是考试内容僵化,然后选拔出来的人才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所以随着时间流逝,科举变味了。变味的科举,选拔出来的所谓人才,全都是为了当官而读书的人,这样的人是官迷,为了向上爬不惜结党营私,然后党同伐异,对于国家没有任何好处。所以,科举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僵化的考试内容,出在“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才是好男儿”,出在八股文。出在朝廷的用人需求:上边需要选拔怎样的人才,学子就会变成那样的人才。朝廷只考四书五经,认为“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选拔出来的人才,就只会四书五经,必然导致其他杂学式微,必然出现文贵武贱。科举存在的弊病,杨济和宇文温议论得很清楚,那么,明德年间诞生的新科举,会是怎样的人才选拔制度呢杨济很想知道效果如何,天子任命他为学政观察使到河南监考,正是有这一用意在里面。需求决定“供应”,朝廷需要什么样的官员,就决定了选拔制度选上来的人有什么样的才能。四书五经成书的年代,可没有蒸汽抽水机、蒸汽起重机、火轮船,没有流通券、有轨马车、大型矿场和工场,没有各种贸易公司,没有各种轮船招商局。国家越来越离不开这些新式技术、新式设备以及新兴产业,执政者想仅靠着四书五经治天下,根本就不现实。一个只会“之乎者也”、掉书袋的官员,面对各类新式技术、设备及新兴产业,只会如愚夫般不知所措。朝廷需要“新式官员”,所以新的科举制度,必须选拔出“新式人才”。那些经学传家的世家子弟,面对一个全新的时代,面对蒸汽机、火轮船以及各种变革,其原本具备的学问优势已经荡然无存,和寒门子弟一样,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对此,杨济颇为期待,想要看看全新的学政、全新的科举制度,最后会为朝廷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来。第二百九十一章 座师豫州悬瓠,豫州总管府考试院,观察使杨济正在监督试卷的选题事宜,试卷选题由礼部选定的主考官主持进行,根据考试级别的不同,选题的难度也有不同。那一世,大明的科举,正式考试是乡试、会试、殿试,但在乡试前,还有个“小考”,也就是童子试,算是参加乡试前的资格考试,所以,这个时代的科举,同样以此分为四级。如今的科举,除了最高一级的殿试比较特殊,其他三级考试的试题,原则上都不由考官拟定,而是考官从题库中抽取,名为“统一出题”,又称“统考”。试题的抽取过程形同抽奖,也就是“抽号”。眼下,杨济现场监督选题,选题的抽号方法很特别,是用轮盘来抽:一个水平放置的转盘,中间高边缘低,盘分十二格,即地支十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格对应一个字。转盘转动,然后在其圆心上方投下铁珠,铁珠滚到哪个格子,就记下这个格子的字,譬如“巳”。再连续投三次,得仨字,譬如依次得“卯”、“寅”、“酉”,那么前后四次抽得的字,依次排列成为“巳卯寅酉”。这就是编号,据此可在题库查到对应题目内容及答案。十二字,投四次,其排列组合有二万单七百三十六种结果编号,没有超过题库对应类别的题目数量,故而不会出现空号。所以考试出题,题目不需要主考官来拟定,都是从题库“抽号”,而题库的实体,是堆积如山的无数小册子,由礼部校对、定版、刊印。题库的题目数量浩瀚如海,根据考试级别分类,足够每次考试所需,而题目的数量,每年都会增加。这样的题库可不简单,是礼部组织大量学者,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拟定的知识点及考点出题,然后将题目汇总。选题是从题库里“抽号”,如此一来,主考官实际上不会对题目的拟定有什么实质影响,天下各地的同等级考试童子试、乡试,其难度都能保持一致。不会出现某地因为主考官比较挑剔、导致所出题目特别难的情况,也不会因为某主考官过于宽容,导致出的题目难度下降。如此设计,煞费苦心,效果如何,有待观察。杨济如是想,他作为观察使,当然要监督试卷的出题以及印刷,而肩负监督之责的人,还有御史台的御史,此刻在场的御史为骨仪,算是和豫州悬瓠有缘。骨仪祖上来自天竺,所以样貌有别于中原人士,为人刚正不阿,有风骨,在御史任上多有弹劾,让许多官员闻之色变。此刻,骨仪和杨济都盯着主考官往转盘里投铁珠,抽出来的号码,由吏员进行登记,并且由另外两人核对。登记好的号码,会由另几名吏员进行整理,然后对照条目,在题库小册子里找出题目及答案,接着交由主考官核实,当天就交由印刷场进行试卷的印刷。整个过程,相关人员都要对外“隔离”,不得与外界接触,日常起居有专人负责,接受监督。试卷印刷过程也要接受监督,官府会派出士兵将印刷场围得水泄不通,当试卷原版抵达之后,所有印刷场员工,就会与外界隔离。他们要争分夺秒,进行排版、试印、勘误、再次排版、试印,确定无误后定版,开始批量印刷,赶在开考前将试卷印刷完毕。届时,官军会押送考卷抵达考场,谁敢冲撞队伍,谁就要倒霉。整个流程,杨济不需要全程紧跟,只是“观察”而已,但御史骨仪,以及礼部自己派来的监督官员,需要“如影随形”。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绝不允许有人内外勾结,提前泄露试题。这样的一个流程,看起来很繁琐,但因为之前已有试行了十余年的考试选拔,礼部根据多年的经验教训,将整个流程制度化,每个环节都分得很清楚,对于监督者来说,看着流程图就会对如何有效监督一清二楚。杨济已将流程图记得烂熟,此刻见着抽号正常进行,琢磨起考题来。考试题目,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主观题是让考生自己答题,以表达对试题的理解,试题的题型有简答题、论述题等,论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