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30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304(1 / 1)

d队的驻防地,也要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对各项户籍制度、司法制度进行调整。这一系列的变化,全都是由于航运能力脱胎换骨,实现了一日千里所致。而起因,就是螺旋桨推进蒸汽船的实用化。可以说,螺旋桨推进蒸汽船普及后,必将导致时局出现巨大变化,政事堂诸公必须适应这样的变化,也得让朝廷中枢适应这样的变化。变法改革势在必行,但该怎么做,需要从长计议。今天的政事堂会议,天子和三高官官们自然不会马上就议出个子丑寅卯来,主要会议内容,就是听取太子宇文维城及主要技术人员对新式火轮船的介绍。随着新式火轮船的试航成功,太子作为“项目总负责人”,收获巨大声望是理所当然,但这样的声望,却不会对皇帝构成实质性的威胁。宇文温见着儿子向宰执们介绍新式火轮船的性能,各种技术参数信手拈来,心中高兴,真的很高兴。自古太子难做,尤其皇帝年富力强、迟迟不“退休”时,步入成年的太子会很郁闷:表现太好不行,表现太差也不行。带兵打仗,打胜仗了,“老头子”担心太子趁机拉拢大将;若打败仗,“老头子”觉得日后太子守不住江山。监国,表现好了,“老头子”担心太子结交重臣;表现差了,“老头子”觉得太子迟早败家。左右为难之下,要么太子被废,要么太子铤而走险,送“老头子”提前归西。现在,太子“搞科研”,既能锻炼能力、刷声望,又不会威胁皇权,最重要的是,他呕心沥血建立起来的科技、工业体系,有了可靠的继承人。宇文温用三十年时间,投入无数人力物力财力,才收获了螺旋桨蒸汽船这枚硕果,那么,下一个三十年,就由他的儿子甚至孙子来奋斗了。这样一个美好的未来,真让人期待啊第四百三十七章 一日千里续“从燕津港出发,向东横渡渤海,航行六百多里,就能抵达旅顺,若海船能够以螺旋桨推进,兼以风帆借助风力,只要海况尚可,理论上全程耗时能缩短到一日。”“以旅顺作为中转港,去辽口或者莱州黄城,都很方便,当然,从燕津直航辽口也是可以的,但这航线的开通不能急,要慎重。”“同理,机帆两用船从广州番禹港出发,前往交州龙编港,在海况尚可时,理论上可以在三日内走完全程。”“至于去耽罗、琉球、台州、吕州,机帆两用海船的航行时间也会缩短,前提是有充足的燃煤、淡水供应。”“但这都是理论状态,毕竟木制船壳耐风浪性较差,如果风高浪急,一样只能窝在港区无法出海。”“而且机帆两用船的航速,在顺风时,比不过单纯靠风力航行的五桅风帆船,毕竟火轮船有沉重的机器和燃煤,这是死重,风帆也不够多。”侧殿,宇文温正与许绍、郝吴伯交谈,面前摆着几个船模,旁边又放着许多草图和资料,全都与机螺旋桨推进帆风帆两用船只有关。虽然螺旋桨推进已经实现突破,开始实用化,但若用于航海,还有许多不足,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一点宇文温很清楚。火轮船入海最大的问题就是因为需要烧煤,所以船上必须装载大量燃煤,这就要求火轮船的目的港必须有充足的燃煤,才能确保火轮船能够返航或者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所以,要想将螺旋桨推进的火轮船用于海上运输,必须确保燃煤供应,船本身也得携带大量燃料,在这个前提限制下,火轮船入海就只能跑成熟航线。而计划中的跨渤海客运、货运航线想要实现正常运营,加强河北、辽东地区的人员、物资流通,辽东地区就必须大量开采煤炭,存储于辽口。单纯的帆船不存在这个问题,不需要携带燃料,直接利用风力就能移动,而五桅帆船的最高航速,老早就超过了四十里每小时。但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风向,帆船出海必须等候风信,不能随心所欲、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这就是靠风力航海的缺点。所以就目前情况而言,帆船和机帆两用船并存是必然的事情,至于纯粹靠螺旋桨推进的火轮船,因为耗煤量很大,势必挤占货舱空间,所以用于长距离海运大宗货物运输还不现实。许绍和郝吴伯的关注点在内河航运而不是海运,他们当然知道逆水航行时速达到四十里以上的新式火轮船问世后,其意义有多么重大,这玩意一旦普及,天下必然又是一番新面貌。从长江下游广陵出发的新式火轮船,抵达三峡出口下游的江陵,全程两千多里,理论上只需要十来天就能抵达包括路上适当靠泊港口过夜、加煤、检修等。若继续前进,经过水流湍急的长江三峡,还可以一路西进,直达益州,甚至抵达成都。很可能全程也就一个月时间这种事情光是想就能让人觉得激动万分,许绍和郝吴伯明白,螺旋桨推进的火轮船,就像最后一根投入炉膛的柴禾,让锅里的水开始沸腾。交通便利,随之而来的是中枢控制地方所需成本大幅下降,也就是说,朝廷有更强的运力,将“力量”投送到边疆。这种力量,可以是军队,可以是粮食、辎重、甲仗,反正不外乎人员和物资。随之而来的大量“流动人口”,也会导致许多问题复杂化,或者出现新的问题,所以朝廷必须做出应对,进行“变法”,改革各项制度,制定各种新政策。许绍看着一个新式内河客船船模,为新的航运能力感到震撼,这样的交通、运输工具,是千百年来从未有过的,朝廷要县驾驭这样的工具,仅靠民部或者工部已经力不从心。民部的转运司,下辖各地转运司和轮船招商局,然而随着航运新一轮大发展即将到来,靠着转运司来管理火轮船航运肯定会很吃力,效率也不高。“所以,要有专管交通运输的部,规格与六部一般。”宇文温说道,将自己的构思说出来:“可以称交通运输部,或称交通部,总管水、陆交通运输事宜,还有物资转运,下辖各地转运司和轮船招商局。”“当然,道路建设,维护,河道疏浚、维护,这些职责到底归工部管还是这新部管,也得分清楚,免得相互扯皮。”“各地户籍管理,包括流动人口的管理,其职能要强化,可以从民部剥离出来,和警察制度相结合,成立一个负责户籍管理、执法、维持治安保证公共安全的部,若如此,新部可以称为内务部。”“流动人口的管理,涉及到户籍、税收和治安,内务部对应户籍和治安,至于税收,包括商业兴旺带来的各种税收问题,民部需要强化对应职能,具体如何强化,你们可以构思一下。”“或者,将对流动人口及商业、工业收税的职能从民部剥离出来,另成体系,这都是可以考虑的。”“还有,工、矿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工场、矿场的总体数量及规模越来越大,工部管理起来十分吃力,有无必要新立一部进行强化管理,也是要考虑的事情。”“总而言之,尚书省六部的划分已经不合时宜,需要适当改变,要针对新兴行业进行针对性的制度调整,这需要群策群力,朕一个人说了不算。”宇文温滔滔不绝说着,许绍和郝吴伯一边听一边看资料和船模,面色渐渐凝重:显而易见,一个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即将开始。朝廷必须适应,适应不了,迟早要出大事。一个人骑着代步马行走在田园间,悠然自得,不需要多么精湛的骑术,当坐骑变成一日能走千里的千里马,疾驰在辽阔大地上时,骑马之人若果骑术不精,轻则驾驭不了坐骑,重则坠马摔成重伤甚至身亡。时代不一样了,真的不一样了,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不仅制度和国策要“变法”,连观念也得跟着变。对于传统观念来说,地方官要管好治下百姓,最好让百姓做到“父母在、不远游”,让百姓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方便管理,为了有稳定的税收,京官和地方官都希望各地百姓老老实实呆在家乡,这样一来,官府才能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管理和征税。而对于各地大小庄园而言,庄园主希望希望百姓被禁锢在土地上,如此才会有“地少人多”的局面,他们才能以越来越低的成本,雇佣佃农种地。但现在不行了,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随着工商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离开家乡到外地务工,而各地工场、作坊、矿场需要雇佣大量劳动力,所以流动人口只会越来越多。这对地方官的治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也对京官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各地官府很可能会围绕流动人口产生的种种问题产生矛盾,矛盾有可能会激化。而工场主、作坊主、矿场主还有大商人们,希望能以较为低廉的成本雇佣大量劳动力,希望人口流动起来,这种需求就和庄园主产生了矛盾,矛盾也会激化。还有,当大量外地人口聚集到工商业发达的地区时,当地人口暴涨,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也让当地人和外地人的关系变得微妙,矛盾也不会少。作为朝廷,不可能对正在发生、将要发生的事情无动于衷,那么如何协调、安抚各利益方,如何管理、引导流动人口,是必须面对并尽快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光靠能吏、酷吏、京官、地方官已经无法解决,必须进行“变法”,让整个朝廷都适应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此刻,已到不惑之年的许绍、郝吴伯,看着同样年纪的天子,听着天子展望未来,忽然想起了当年。三十年前的巴州,默默无闻,年轻的西阳郡公就任巴州刺史,在破旧的州衙里,信心满满的向他们展望未来:“将来呀,巴州肯定会变得与众不同,全天下都得刮目相看,你们信不信”信,当然信第四百三十八章 感慨傍晚,天上下起下雪,许府,刚从宫里回来的许绍一进后院暖阁,就见着他夫人和儿子许智仁、女儿许芸华交谈,又有一个小家伙正围着旁边的书案打转。小家伙的眼睛一直盯着案上玻璃罩里那蒸汽船的模型,看上去就像一只围着米缸打转的老鼠。那是许绍的外孙、许芸华的儿子,姓郝名处俊,见着外祖进来,赶紧回到母亲身边端坐不动。许智仁、许芸华见父亲回来,赶紧起身问安,郝处俊也跟着母亲向外祖问安,时逢年底,许智仁、许芸华兄妹回家探望父母,顺便聊聊家常。舅舅、阿娘和外祖说完话,郝处俊老老实实在一旁坐着,目不斜视,仿佛方才是另个一人在围着船模打转。许绍见状觉得好笑,开口问小外孙方才在做什么。郝处俊听得外祖发问,瞥了一眼母亲,见母亲眼睛一瞪,不敢吭声,便支支吾吾起来。许绍明白外孙是看中那船模,却被阿娘“震慑”,只能看不能摸,按说他该让外孙把玩这船模,毕竟船模坏了就坏了,大不了命人重新做一个。问题是这船模为御赐之物,弄坏了可不好交代。长宽比达到九的“高速客轮”,船身修长优美,无桅杆、风帆,双螺旋桨推进,在长江上逆水航行的时速不低于四十里,其锅炉能够轮换运行,持续十余天不熄火。这是设计中的新式蒸汽船,如今只有船模,是天子暂时让许绍拿回家“琢磨”的样本,过一段时间还得还回去,所以见小外孙可怜兮兮的看着自己,许绍觉得心疼,让人拿来自己书房里的船模摆件,作为替代品给小外孙玩,过过瘾。今日儿子、女儿回家探亲,许绍有许多话要和儿女说,夫人带着小外孙到别处去玩船模,他坐下,看着儿子,问:“辽东情况如何”“父亲是知道的,辽东的局面如今总算是打开了,头几批移民,已经在辽东各地生根,各处开辟的田地,现在有了不错的收成,许多村落、城池出现,可不是荒无人烟的模样。”“得益于报纸和邮政便利,越来越多的中原百姓知道辽东不错,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到辽东闯一闯,如今”许智仁看了一眼那船模,笑道:“就等新式火轮船入海,开辟直达辽口的航线,届时会有更多的河北百姓去闯辽东,再过上几年,辽东各地又会是一番新面貌。”“听见了吧,孟娘,辽东那地方,冷是冷了些,可不是什么不毛之地。”许绍这么一说,小名“孟娘”的许芸华有些不好意思:“先前是女儿见识浅,让父亲见笑了。”许绍之子许智仁,现在民部任职,年初领了差遣,到辽东公干,不久前才回来。而许绍之女许芸华,因为其夫郝相贵即将到辽东任职,所以觉得夫君去辽东是受罪,又不敢向舅公公公郝吴伯求情,就只能央求父亲“帮个忙”。许绍当然不会帮这种忙,再说辽东的情况他很熟悉,那地方将来会有一番大变化,女婿到辽东历练,就是积累年资的最好去处。历经数年的发展,辽东的情况不错,朝廷为了开发辽东,调集大量人力物力,辽东各地可以说是每年一个新面貌,即便不说开荒,只说商贸,辽东的商业发展很快,再用老“或者,将对流动人口及商业、工业收税的职能从民部剥离出来,另成体系,这都是可以考虑的。”“还有,工、矿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工场、矿场的总体数量及规模越来越大,工部管理起来十分吃力,有无必要新立一部进行强化管理,也是要考虑的事情。”“总而言之,尚书省六部的划分已经不合时宜,需要适当改变,要针对新兴行业进行针对性的制度调整,这需要群策群力,朕一个人说了不算。”宇文温滔滔不绝说着,许绍和郝吴伯一边听一边看资料和船模,面色渐渐凝重:显而易见,一个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即将开始。朝廷必须适应,适应不了,迟早要出大事。一个人骑着代步马行走在田园间,悠然自得,不需要多么精湛的骑术,当坐骑变成一日能走千里的千里马,疾驰在辽阔大地上时,骑马之人若果骑术不精,轻则驾驭不了坐骑,重则坠马摔成重伤甚至身亡。时代不一样了,真的不一样了,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不仅制度和国策要“变法”,连观念也得跟着变。对于传统观念来说,地方官要管好治下百姓,最好让百姓做到“父母在、不远游”,让百姓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方便管理,为了有稳定的税收,京官和地方官都希望各地百姓老老实实呆在家乡,这样一来,官府才能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管理和征税。而对于各地大小庄园而言,庄园主希望希望百姓被禁锢在土地上,如此才会有“地少人多”的局面,他们才能以越来越低的成本,雇佣佃农种地。但现在不行了,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随着工商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离开家乡到外地务工,而各地工场、作坊、矿场需要雇佣大量劳动力,所以流动人口只会越来越多。这对地方官的治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也对京官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各地官府很可能会围绕流动人口产生的种种问题产生矛盾,矛盾有可能会激化。而工场主、作坊主、矿场主还有大商人们,希望能以较为低廉的成本雇佣大量劳动力,希望人口流动起来,这种需求就和庄园主产生了矛盾,矛盾也会激化。还有,当大量外地人口聚集到工商业发达的地区时,当地人口暴涨,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也让当地人和外地人的关系变得微妙,矛盾也不会少。作为朝廷,不可能对正在发生、将要发生的事情无动于衷,那么如何协调、安抚各利益方,如何管理、引导流动人口,是必须面对并尽快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光靠能吏、酷吏、京官、地方官已经无法解决,必须进行“变法”,让整个朝廷都适应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此刻,已到不惑之年的许绍、郝吴伯,看着同样年纪的天子,听着天子展望未来,忽然想起了当年。三十年前的巴州,默默无闻,年轻的西阳郡公就任巴州刺史,在破旧的州衙里,信心满满的向他们展望未来:“将来呀,巴州肯定会变得与众不同,全天下都得刮目相看,你们信不信”信,当然信第四百三十八章 感慨傍晚,天上下起下雪,许府,刚从宫里回来的许绍一进后院暖阁,就见着他夫人和儿子许智仁、女儿许芸华交谈,又有一个小家伙正围着旁边的书案打转。小家伙的眼睛一直盯着案上玻璃罩里那蒸汽船的模型,看上去就像一只围着米缸打转的老鼠。那是许绍的外孙、许芸华的儿子,姓郝名处俊,见着外祖进来,赶紧回到母亲身边端坐不动。许智仁、许芸华见父亲回来,赶紧起身问安,郝处俊也跟着母亲向外祖问安,时逢年底,许智仁、许芸华兄妹回家探望父母,顺便聊聊家常。舅舅、阿娘和外祖说完话,郝处俊老老实实在一旁坐着,目不斜视,仿佛方才是另个一人在围着船模打转。许绍见状觉得好笑,开口问小外孙方才在做什么。郝处俊听得外祖发问,瞥了一眼母亲,见母亲眼睛一瞪,不敢吭声,便支支吾吾起来。许绍明白外孙是看中那船模,却被阿娘“震慑”,只能看不能摸,按说他该让外孙把玩这船模,毕竟船模坏了就坏了,大不了命人重新做一个。问题是这船模为御赐之物,弄坏了可不好交代。长宽比达到九的“高速客轮”,船身修长优美,无桅杆、风帆,双螺旋桨推进,在长江上逆水航行的时速不低于四十里,其锅炉能够轮换运行,持续十余天不熄火。这是设计中的新式蒸汽船,如今只有船模,是天子暂时让许绍拿回家“琢磨”的样本,过一段时间还得还回去,所以见小外孙可怜兮兮的看着自己,许绍觉得心疼,让人拿来自己书房里的船模摆件,作为替代品给小外孙玩,过过瘾。今日儿子、女儿回家探亲,许绍有许多话要和儿女说,夫人带着小外孙到别处去玩船模,他坐下,看着儿子,问:“辽东情况如何”“父亲是知道的,辽东的局面如今总算是打开了,头几批移民,已经在辽东各地生根,各处开辟的田地,现在有了不错的收成,许多村落、城池出现,可不是荒无人烟的模样。”“得益于报纸和邮政便利,越来越多的中原百姓知道辽东不错,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到辽东闯一闯,如今”许智仁看了一眼那船模,笑道:“就等新式火轮船入海,开辟直达辽口的航线,届时会有更多的河北百姓去闯辽东,再过上几年,辽东各地又会是一番新面貌。”“听见了吧,孟娘,辽东那地方,冷是冷了些,可不是什么不毛之地。”许绍这么一说,小名“孟娘”的许芸华有些不好意思:“先前是女儿见识浅,让父亲见笑了。”许绍之子许智仁,现在民部任职,年初领了差遣,到辽东公干,不久前才回来。而许绍之女许芸华,因为其夫郝相贵即将到辽东任职,所以觉得夫君去辽东是受罪,又不敢向舅公公公郝吴伯求情,就只能央求父亲“帮个忙”。许绍当然不会帮这种忙,再说辽东的情况他很熟悉,那地方将来会有一番大变化,女婿到辽东历练,就是积累年资的最好去处。历经数年的发展,辽东的情况不错,朝廷为了开发辽东,调集大量人力物力,辽东各地可以说是每年一个新面貌,即便不说开荒,只说商贸,辽东的商业发展很快,再用老“或者,将对流动人口及商业、工业收税的职能从民部剥离出来,另成体系,这都是可以考虑的。”“还有,工、矿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工场、矿场的总体数量及规模越来越大,工部管理起来十分吃力,有无必要新立一部进行强化管理,也是要考虑的事情。”“总而言之,尚书省六部的划分已经不合时宜,需要适当改变,要针对新兴行业进行针对性的制度调整,这需要群策群力,朕一个人说了不算。”宇文温滔滔不绝说着,许绍和郝吴伯一边听一边看资料和船模,面色渐渐凝重:显而易见,一个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即将开始。朝廷必须适应,适应不了,迟早要出大事。一个人骑着代步马行走在田园间,悠然自得,不需要多么精湛的骑术,当坐骑变成一日能走千里的千里马,疾驰在辽阔大地上时,骑马之人若果骑术不精,轻则驾驭不了坐骑,重则坠马摔成重伤甚至身亡。时代不一样了,真的不一样了,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不仅制度和国策要“变法”,连观念也得跟着变。对于传统观念来说,地方官要管好治下百姓,最好让百姓做到“父母在、不远游”,让百姓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方便管理,为了有稳定的税收,京官和地方官都希望各地百姓老老实实呆在家乡,这样一来,官府才能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管理和征税。而对于各地大小庄园而言,庄园主希望希望百姓被禁锢在土地上,如此才会有“地少人多”的局面,他们才能以越来越低的成本,雇佣佃农种地。但现在不行了,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随着工商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离开家乡到外地务工,而各地工场、作坊、矿场需要雇佣大量劳动力,所以流动人口只会越来越多。这对地方官的治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也对京官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各地官府很可能会围绕流动人口产生的种种问题产生矛盾,矛盾有可能会激化。而工场主、作坊主、矿场主还有大商人们,希望能以较为低廉的成本雇佣大量劳动力,希望人口流动起来,这种需求就和庄园主产生了矛盾,矛盾也会激化。还有,当大量外地人口聚集到工商业发达的地区时,当地人口暴涨,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也让当地人和外地人的关系变得微妙,矛盾也不会少。作为朝廷,不可能对正在发生、将要发生的事情无动于衷,那么如何协调、安抚各利益方,如何管理、引导流动人口,是必须面对并尽快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光靠能吏、酷吏、京官、地方官已经无法解决,必须进行“变法”,让整个朝廷都适应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此刻,已到不惑之年的许绍、郝吴伯,看着同样年纪的天子,听着天子展望未来,忽然想起了当年。三十年前的巴州,默默无闻,年轻的西阳郡公就任巴州刺史,在破旧的州衙里,信心满满的向他们展望未来:“将来呀,巴州肯定会变得与众不同,全天下都得刮目相看,你们信不信”信,当然信第四百三十八章 感慨傍晚,天上下起下雪,许府,刚从宫里回来的许绍一进后院暖阁,就见着他夫人和儿子许智仁、女儿许芸华交谈,又有一个小家伙正围着旁边的书案打转。小家伙的眼睛一直盯着案上玻璃罩里那蒸汽船的模型,看上去就像一只围着米缸打转的老鼠。那是许绍的外孙、许芸华的儿子,姓郝名处俊,见着外祖进来,赶紧回到母亲身边端坐不动。许智仁、许芸华见父亲回来,赶紧起身问安,郝处俊也跟着母亲向外祖问安,时逢年底,许智仁、许芸华兄妹回家探望父母,顺便聊聊家常。舅舅、阿娘和外祖说完话,郝处俊老老实实在一旁坐着,目不斜视,仿佛方才是另个一人在围着船模打转。许绍见状觉得好笑,开口问小外孙方才在做什么。郝处俊听得外祖发问,瞥了一眼母亲,见母亲眼睛一瞪,不敢吭声,便支支吾吾起来。许绍明白外孙是看中那船模,却被阿娘“震慑”,只能看不能摸,按说他该让外孙把玩这船模,毕竟船模坏了就坏了,大不了命人重新做一个。问题是这船模为御赐之物,弄坏了可不好交代。长宽比达到九的“高速客轮”,船身修长优美,无桅杆、风帆,双螺旋桨推进,在长江上逆水航行的时速不低于四十里,其锅炉能够轮换运行,持续十余天不熄火。这是设计中的新式蒸汽船,如今只有船模,是天子暂时让许绍拿回家“琢磨”的样本,过一段时间还得还回去,所以见小外孙可怜兮兮的看着自己,许绍觉得心疼,让人拿来自己书房里的船模摆件,作为替代品给小外孙玩,过过瘾。今日儿子、女儿回家探亲,许绍有许多话要和儿女说,夫人带着小外孙到别处去玩船模,他坐下,看着儿子,问:“辽东情况如何”“父亲是知道的,辽东的局面如今总算是打开了,头几批移民,已经在辽东各地生根,各处开辟的田地,现在有了不错的收成,许多村落、城池出现,可不是荒无人烟的模样。”“得益于报纸和邮政便利,越来越多的中原百姓知道辽东不错,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到辽东闯一闯,如今”许智仁看了一眼那船模,笑道:“就等新式火轮船入海,开辟直达辽口的航线,届时会有更多的河北百姓去闯辽东,再过上几年,辽东各地又会是一番新面貌。”“听见了吧,孟娘,辽东那地方,冷是冷了些,可不是什么不毛之地。”许绍这么一说,小名“孟娘”的许芸华有些不好意思:“先前是女儿见识浅,让父亲见笑了。”许绍之子许智仁,现在民部任职,年初领了差遣,到辽东公干,不久前才回来。而许绍之女许芸华,因为其夫郝相贵即将到辽东任职,所以觉得夫君去辽东是受罪,又不敢向舅公公公郝吴伯求情,就只能央求父亲“帮个忙”。许绍当然不会帮这种忙,再说辽东的情况他很熟悉,那地方将来会有一番大变化,女婿到辽东历练,就是积累年资的最好去处。历经数年的发展,辽东的情况不错,朝廷为了开发辽东,调集大量人力物力,辽东各地可以说是每年一个新面貌,即便不说开荒,只说商贸,辽东的商业发展很快,再用老“或者,将对流动人口及商业、工业收税的职能从民部剥离出来,另成体系,这都是可以考虑的。”“还有,工、矿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工场、矿场的总体数量及规模越来越大,工部管理起来十分吃力,有无必要新立一部进行强化管理,也是要考虑的事情。”“总而言之,尚书省六部的划分已经不合时宜,需要适当改变,要针对新兴行业进行针对性的制度调整,这需要群策群力,朕一个人说了不算。”宇文温滔滔不绝说着,许绍和郝吴伯一边听一边看资料和船模,面色渐渐凝重:显而易见,一个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即将开始。朝廷必须适应,适应不了,迟早要出大事。一个人骑着代步马行走在田园间,悠然自得,不需要多么精湛的骑术,当坐骑变成一日能走千里的千里马,疾驰在辽阔大地上时,骑马之人若果骑术不精,轻则驾驭不了坐骑,重则坠马摔成重伤甚至身亡。时代不一样了,真的不一样了,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不仅制度和国策要“变法”,连观念也得跟着变。对于传统观念来说,地方官要管好治下百姓,最好让百姓做到“父母在、不远游”,让百姓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方便管理,为了有稳定的税收,京官和地方官都希望各地百姓老老实实呆在家乡,这样一来,官府才能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管理和征税。而对于各地大小庄园而言,庄园主希望希望百姓被禁锢在土地上,如此才会有“地少人多”的局面,他们才能以越来越低的成本,雇佣佃农种地。但现在不行了,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随着工商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离开家乡到外地务工,而各地工场、作坊、矿场需要雇佣大量劳动力,所以流动人口只会越来越多。这对地方官的治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也对京官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各地官府很可能会围绕流动人口产生的种种问题产生矛盾,矛盾有可能会激化。而工场主、作坊主、矿场主还有大商人们,希望能以较为低廉的成本雇佣大量劳动力,希望人口流动起来,这种需求就和庄园主产生了矛盾,矛盾也会激化。还有,当大量外地人口聚集到工商业发达的地区时,当地人口暴涨,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也让当地人和外地人的关系变得微妙,矛盾也不会少。作为朝廷,不可能对正在发生、将要发生的事情无动于衷,那么如何协调、安抚各利益方,如何管理、引导流动人口,是必须面对并尽快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光靠能吏、酷吏、京官、地方官已经无法解决,必须进行“变法”,让整个朝廷都适应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此刻,已到不惑之年的许绍、郝吴伯,看着同样年纪的天子,听着天子展望未来,忽然想起了当年。三十年前的巴州,默默无闻,年轻的西阳郡公就任巴州刺史,在破旧的州衙里,信心满满的向他们展望未来:“将来呀,巴州肯定会变得与众不同,全天下都得刮目相看,你们信不信”信,当然信第四百三十八章 感慨傍晚,天上下起下雪,许府,刚从宫里回来的许绍一进后院暖阁,就见着他夫人和儿子许智仁、女儿许芸华交谈,又有一个小家伙正围着旁边的书案打转。小家伙的眼睛一直盯着案上玻璃罩里那蒸汽船的模型,看上去就像一只围着米缸打转的老鼠。那是许绍的外孙、许芸华的儿子,姓郝名处俊,见着外祖进来,赶紧回到母亲身边端坐不动。许智仁、许芸华见父亲回来,赶紧起身问安,郝处俊也跟着母亲向外祖问安,时逢年底,许智仁、许芸华兄妹回家探望父母,顺便聊聊家常。舅舅、阿娘和外祖说完话,郝处俊老老实实在一旁坐着,目不斜视,仿佛方才是另个一人在围着船模打转。许绍见状觉得好笑,开口问小外孙方才在做什么。郝处俊听得外祖发问,瞥了一眼母亲,见母亲眼睛一瞪,不敢吭声,便支支吾吾起来。许绍明白外孙是看中那船模,却被阿娘“震慑”,只能看不能摸,按说他该让外孙把玩这船模,毕竟船模坏了就坏了,大不了命人重新做一个。问题是这船模为御赐之物,弄坏了可不好交代。长宽比达到九的“高速客轮”,船身修长优美,无桅杆、风帆,双螺旋桨推进,在长江上逆水航行的时速不低于四十里,其锅炉能够轮换运行,持续十余天不熄火。这是设计中的新式蒸汽船,如今只有船模,是天子暂时让许绍拿回家“琢磨”的样本,过一段时间还得还回去,所以见小外孙可怜兮兮的看着自己,许绍觉得心疼,让人拿来自己书房里的船模摆件,作为替代品给小外孙玩,过过瘾。今日儿子、女儿回家探亲,许绍有许多话要和儿女说,夫人带着小外孙到别处去玩船模,他坐下,看着儿子,问:“辽东情况如何”“父亲是知道的,辽东的局面如今总算是打开了,头几批移民,已经在辽东各地生根,各处开辟的田地,现在有了不错的收成,许多村落、城池出现,可不是荒无人烟的模样。”“得益于报纸和邮政便利,越来越多的中原百姓知道辽东不错,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到辽东闯一闯,如今”许智仁看了一眼那船模,笑道:“就等新式火轮船入海,开辟直达辽口的航线,届时会有更多的河北百姓去闯辽东,再过上几年,辽东各地又会是一番新面貌。”“听见了吧,孟娘,辽东那地方,冷是冷了些,可不是什么不毛之地。”许绍这么一说,小名“孟娘”的许芸华有些不好意思:“先前是女儿见识浅,让父亲见笑了。”许绍之子许智仁,现在民部任职,年初领了差遣,到辽东公干,不久前才回来。而许绍之女许芸华,因为其夫郝相贵即将到辽东任职,所以觉得夫君去辽东是受罪,又不敢向舅公公公郝吴伯求情,就只能央求父亲“帮个忙”。许绍当然不会帮这种忙,再说辽东的情况他很熟悉,那地方将来会有一番大变化,女婿到辽东历练,就是积累年资的最好去处。历经数年的发展,辽东的情况不错,朝廷为了开发辽东,调集大量人力物力,辽东各地可以说是每年一个新面貌,即便不说开荒,只说商贸,辽东的商业发展很快,再用老“或者,将对流动人口及商业、工业收税的职能从民部剥离出来,另成体系,这都是可以考虑的。”“还有,工、矿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工场、矿场的总体数量及规模越来越大,工部管理起来十分吃力,有无必要新立一部进行强化管理,也是要考虑的事情。”“总而言之,尚书省六部的划分已经不合时宜,需要适当改变,要针对新兴行业进行针对性的制度调整,这需要群策群力,朕一个人说了不算。”宇文温滔滔不绝说着,许绍和郝吴伯一边听一边看资料和船模,面色渐渐凝重:显而易见,一个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即将开始。朝廷必须适应,适应不了,迟早要出大事。一个人骑着代步马行走在田园间,悠然自得,不需要多么精湛的骑术,当坐骑变成一日能走千里的千里马,疾驰在辽阔大地上时,骑马之人若果骑术不精,轻则驾驭不了坐骑,重则坠马摔成重伤甚至身亡。时代不一样了,真的不一样了,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不仅制度和国策要“变法”,连观念也得跟着变。对于传统观念来说,地方官要管好治下百姓,最好让百姓做到“父母在、不远游”,让百姓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方便管理,为了有稳定的税收,京官和地方官都希望各地百姓老老实实呆在家乡,这样一来,官府才能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管理和征税。而对于各地大小庄园而言,庄园主希望希望百姓被禁锢在土地上,如此才会有“地少人多”的局面,他们才能以越来越低的成本,雇佣佃农种地。但现在不行了,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随着工商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离开家乡到外地务工,而各地工场、作坊、矿场需要雇佣大量劳动力,所以流动人口只会越来越多。这对地方官的治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也对京官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各地官府很可能会围绕流动人口产生的种种问题产生矛盾,矛盾有可能会激化。而工场主、作坊主、矿场主还有大商人们,希望能以较为低廉的成本雇佣大量劳动力,希望人口流动起来,这种需求就和庄园主产生了矛盾,矛盾也会激化。还有,当大量外地人口聚集到工商业发达的地区时,当地人口暴涨,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也让当地人和外地人的关系变得微妙,矛盾也不会少。作为朝廷,不可能对正在发生、将要发生的事情无动于衷,那么如何协调、安抚各利益方,如何管理、引导流动人口,是必须面对并尽快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光靠能吏、酷吏、京官、地方官已经无法解决,必须进行“变法”,让整个朝廷都适应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此刻,已到不惑之年的许绍、郝吴伯,看着同样年纪的天子,听着天子展望未来,忽然想起了当年。三十年前的巴州,默默无闻,年轻的西阳郡公就任巴州刺史,在破旧的州衙里,信心满满的向他们展望未来:“将来呀,巴州肯定会变得与众不同,全天下都得刮目相看,你们信不信”信,当然信第四百三十八章 感慨傍晚,天上下起下雪,许府,刚从宫里回来的许绍一进后院暖阁,就见着他夫人和儿子许智仁、女儿许芸华交谈,又有一个小家伙正围着旁边的书案打转。小家伙的眼睛一直盯着案上玻璃罩里那蒸汽船的模型,看上去就像一只围着米缸打转的老鼠。那是许绍的外孙、许芸华的儿子,姓郝名处俊,见着外祖进来,赶紧回到母亲身边端坐不动。许智仁、许芸华见父亲回来,赶紧起身问安,郝处俊也跟着母亲向外祖问安,时逢年底,许智仁、许芸华兄妹回家探望父母,顺便聊聊家常。舅舅、阿娘和外祖说完话,郝处俊老老实实在一旁坐着,目不斜视,仿佛方才是另个一人在围着船模打转。许绍见状觉得好笑,开口问小外孙方才在做什么。郝处俊听得外祖发问,瞥了一眼母亲,见母亲眼睛一瞪,不敢吭声,便支支吾吾起来。许绍明白外孙是看中那船模,却被阿娘“震慑”,只能看不能摸,按说他该让外孙把玩这船模,毕竟船模坏了就坏了,大不了命人重新做一个。问题是这船模为御赐之物,弄坏了可不好交代。长宽比达到九的“高速客轮”,船身修长优美,无桅杆、风帆,双螺旋桨推进,在长江上逆水航行的时速不低于四十里,其锅炉能够轮换运行,持续十余天不熄火。这是设计中的新式蒸汽船,如今只有船模,是天子暂时让许绍拿回家“琢磨”的样本,过一段时间还得还回去,所以见小外孙可怜兮兮的看着自己,许绍觉得心疼,让人拿来自己书房里的船模摆件,作为替代品给小外孙玩,过过瘾。今日儿子、女儿回家探亲,许绍有许多话要和儿女说,夫人带着小外孙到别处去玩船模,他坐下,看着儿子,问:“辽东情况如何”“父亲是知道的,辽东的局面如今总算是打开了,头几批移民,已经在辽东各地生根,各处开辟的田地,现在有了不错的收成,许多村落、城池出现,可不是荒无人烟的模样。”“得益于报纸和邮政便利,越来越多的中原百姓知道辽东不错,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到辽东闯一闯,如今”许智仁看了一眼那船模,笑道:“就等新式火轮船入海,开辟直达辽口的航线,届时会有更多的河北百姓去闯辽东,再过上几年,辽东各地又会是一番新面貌。”“听见了吧,孟娘,辽东那地方,冷是冷了些,可不是什么不毛之地。”许绍这么一说,小名“孟娘”的许芸华有些不好意思:“先前是女儿见识浅,让父亲见笑了。”许绍之子许智仁,现在民部任职,年初领了差遣,到辽东公干,不久前才回来。而许绍之女许芸华,因为其夫郝相贵即将到辽东任职,所以觉得夫君去辽东是受罪,又不敢向舅公公公郝吴伯求情,就只能央求父亲“帮个忙”。许绍当然不会帮这种忙,再说辽东的情况他很熟悉,那地方将来会有一番大变化,女婿到辽东历练,就是积累年资的最好去处。历经数年的发展,辽东的情况不错,朝廷为了开发辽东,调集大量人力物力,辽东各地可以说是每年一个新面貌,即便不说开荒,只说商贸,辽东的商业发展很快,再用老“或者,将对流动人口及商业、工业收税的职能从民部剥离出来,另成体系,这都是可以考虑的。”“还有,工、矿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工场、矿场的总体数量及规模越来越大,工部管理起来十分吃力,有无必要新立一部进行强化管理,也是要考虑的事情。”“总而言之,尚书省六部的划分已经不合时宜,需要适当改变,要针对新兴行业进行针对性的制度调整,这需要群策群力,朕一个人说了不算。”宇文温滔滔不绝说着,许绍和郝吴伯一边听一边看资料和船模,面色渐渐凝重:显而易见,一个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即将开始。朝廷必须适应,适应不了,迟早要出大事。一个人骑着代步马行走在田园间,悠然自得,不需要多么精湛的骑术,当坐骑变成一日能走千里的千里马,疾驰在辽阔大地上时,骑马之人若果骑术不精,轻则驾驭不了坐骑,重则坠马摔成重伤甚至身亡。时代不一样了,真的不一样了,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不仅制度和国策要“变法”,连观念也得跟着变。对于传统观念来说,地方官要管好治下百姓,最好让百姓做到“父母在、不远游”,让百姓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方便管理,为了有稳定的税收,京官和地方官都希望各地百姓老老实实呆在家乡,这样一来,官府才能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管理和征税。而对于各地大小庄园而言,庄园主希望希望百姓被禁锢在土地上,如此才会有“地少人多”的局面,他们才能以越来越低的成本,雇佣佃农种地。但现在不行了,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随着工商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离开家乡到外地务工,而各地工场、作坊、矿场需要雇佣大量劳动力,所以流动人口只会越来越多。这对地方官的治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也对京官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各地官府很可能会围绕流动人口产生的种种问题产生矛盾,矛盾有可能会激化。而工场主、作坊主、矿场主还有大商人们,希望能以较为低廉的成本雇佣大量劳动力,希望人口流动起来,这种需求就和庄园主产生了矛盾,矛盾也会激化。还有,当大量外地人口聚集到工商业发达的地区时,当地人口暴涨,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也让当地人和外地人的关系变得微妙,矛盾也不会少。作为朝廷,不可能对正在发生、将要发生的事情无动于衷,那么如何协调、安抚各利益方,如何管理、引导流动人口,是必须面对并尽快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光靠能吏、酷吏、京官、地方官已经无法解决,必须进行“变法”,让整个朝廷都适应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此刻,已到不惑之年的许绍、郝吴伯,看着同样年纪的天子,听着天子展望未来,忽然想起了当年。三十年前的巴州,默默无闻,年轻的西阳郡公就任巴州刺史,在破旧的州衙里,信心满满的向他们展望未来:“将来呀,巴州肯定会变得与众不同,全天下都得刮目相看,你们信不信”信,当然信第四百三十八章 感慨傍晚,天上下起下雪,许府,刚从宫里回来的许绍一进后院暖阁,就见着他夫人和儿子许智仁、女儿许芸华交谈,又有一个小家伙正围着旁边的书案打转。小家伙的眼睛一直盯着案上玻璃罩里那蒸汽船的模型,看上去就像一只围着米缸打转的老鼠。那是许绍的外孙、许芸华的儿子,姓郝名处俊,见着外祖进来,赶紧回到母亲身边端坐不动。许智仁、许芸华见父亲回来,赶紧起身问安,郝处俊也跟着母亲向外祖问安,时逢年底,许智仁、许芸华兄妹回家探望父母,顺便聊聊家常。舅舅、阿娘和外祖说完话,郝处俊老老实实在一旁坐着,目不斜视,仿佛方才是另个一人在围着船模打转。许绍见状觉得好笑,开口问小外孙方才在做什么。郝处俊听得外祖发问,瞥了一眼母亲,见母亲眼睛一瞪,不敢吭声,便支支吾吾起来。许绍明白外孙是看中那船模,却被阿娘“震慑”,只能看不能摸,按说他该让外孙把玩这船模,毕竟船模坏了就坏了,大不了命人重新做一个。问题是这船模为御赐之物,弄坏了可不好交代。长宽比达到九的“高速客轮”,船身修长优美,无桅杆、风帆,双螺旋桨推进,在长江上逆水航行的时速不低于四十里,其锅炉能够轮换运行,持续十余天不熄火。这是设计中的新式蒸汽船,如今只有船模,是天子暂时让许绍拿回家“琢磨”的样本,过一段时间还得还回去,所以见小外孙可怜兮兮的看着自己,许绍觉得心疼,让人拿来自己书房里的船模摆件,作为替代品给小外孙玩,过过瘾。今日儿子、女儿回家探亲,许绍有许多话要和儿女说,夫人带着小外孙到别处去玩船模,他坐下,看着儿子,问:“辽东情况如何”“父亲是知道的,辽东的局面如今总算是打开了,头几批移民,已经在辽东各地生根,各处开辟的田地,现在有了不错的收成,许多村落、城池出现,可不是荒无人烟的模样。”“得益于报纸和邮政便利,越来越多的中原百姓知道辽东不错,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到辽东闯一闯,如今”许智仁看了一眼那船模,笑道:“就等新式火轮船入海,开辟直达辽口的航线,届时会有更多的河北百姓去闯辽东,再过上几年,辽东各地又会是一番新面貌。”“听见了吧,孟娘,辽东那地方,冷是冷了些,可不是什么不毛之地。”许绍这么一说,小名“孟娘”的许芸华有些不好意思:“先前是女儿见识浅,让父亲见笑了。”许绍之子许智仁,现在民部任职,年初领了差遣,到辽东公干,不久前才回来。而许绍之女许芸华,因为其夫郝相贵即将到辽东任职,所以觉得夫君去辽东是受罪,又不敢向舅公公公郝吴伯求情,就只能央求父亲“帮个忙”。许绍当然不会帮这种忙,再说辽东的情况他很熟悉,那地方将来会有一番大变化,女婿到辽东历练,就是积累年资的最好去处。历经数年的发展,辽东的情况不错,朝廷为了开发辽东,调集大量人力物力,辽东各地可以说是每年一个新面貌,即便不说开荒,只说商贸,辽东的商业发展很快,再用老“或者,将对流动人口及商业、工业收税的职能从民部剥离出来,另成体系,这都是可以考虑的。”“还有,工、矿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工场、矿场的总体数量及规模越来越大,工部管理起来十分吃力,有无必要新立一部进行强化管理,也是要考虑的事情。”“总而言之,尚书省六部的划分已经不合时宜,需要适当改变,要针对新兴行业进行针对性的制度调整,这需要群策群力,朕一个人说了不算。”宇文温滔滔不绝说着,许绍和郝吴伯一边听一边看资料和船模,面色渐渐凝重:显而易见,一个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即将开始。朝廷必须适应,适应不了,迟早要出大事。一个人骑着代步马行走在田园间,悠然自得,不需要多么精湛的骑术,当坐骑变成一日能走千里的千里马,疾驰在辽阔大地上时,骑马之人若果骑术不精,轻则驾驭不了坐骑,重则坠马摔成重伤甚至身亡。时代不一样了,真的不一样了,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不仅制度和国策要“变法”,连观念也得跟着变。对于传统观念来说,地方官要管好治下百姓,最好让百姓做到“父母在、不远游”,让百姓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方便管理,为了有稳定的税收,京官和地方官都希望各地百姓老老实实呆在家乡,这样一来,官府才能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管理和征税。而对于各地大小庄园而言,庄园主希望希望百姓被禁锢在土地上,如此才会有“地少人多”的局面,他们才能以越来越低的成本,雇佣佃农种地。但现在不行了,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随着工商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离开家乡到外地务工,而各地工场、作坊、矿场需要雇佣大量劳动力,所以流动人口只会越来越多。这对地方官的治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也对京官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各地官府很可能会围绕流动人口产生的种种问题产生矛盾,矛盾有可能会激化。而工场主、作坊主、矿场主还有大商人们,希望能以较为低廉的成本雇佣大量劳动力,希望人口流动起来,这种需求就和庄园主产生了矛盾,矛盾也会激化。还有,当大量外地人口聚集到工商业发达的地区时,当地人口暴涨,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也让当地人和外地人的关系变得微妙,矛盾也不会少。作为朝廷,不可能对正在发生、将要发生的事情无动于衷,那么如何协调、安抚各利益方,如何管理、引导流动人口,是必须面对并尽快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光靠能吏、酷吏、京官、地方官已经无法解决,必须进行“变法”,让整个朝廷都适应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此刻,已到不惑之年的许绍、郝吴伯,看着同样年纪的天子,听着天子展望未来,忽然想起了当年。三十年前的巴州,默默无闻,年轻的西阳郡公就任巴州刺史,在破旧的州衙里,信心满满的向他们展望未来:“将来呀,巴州肯定会变得与众不同,全天下都得刮目相看,你们信不信”信,当然信第四百三十八章 感慨傍晚,天上下起下雪,许府,刚从宫里回来的许绍一进后院暖阁,就见着他夫人和儿子许智仁、女儿许芸华交谈,又有一个小家伙正围着旁边的书案打转。小家伙的眼睛一直盯着案上玻璃罩里那蒸汽船的模型,看上去就像一只围着米缸打转的老鼠。那是许绍的外孙、许芸华的儿子,姓郝名处俊,见着外祖进来,赶紧回到母亲身边端坐不动。许智仁、许芸华见父亲回来,赶紧起身问安,郝处俊也跟着母亲向外祖问安,时逢年底,许智仁、许芸华兄妹回家探望父母,顺便聊聊家常。舅舅、阿娘和外祖说完话,郝处俊老老实实在一旁坐着,目不斜视,仿佛方才是另个一人在围着船模打转。许绍见状觉得好笑,开口问小外孙方才在做什么。郝处俊听得外祖发问,瞥了一眼母亲,见母亲眼睛一瞪,不敢吭声,便支支吾吾起来。许绍明白外孙是看中那船模,却被阿娘“震慑”,只能看不能摸,按说他该让外孙把玩这船模,毕竟船模坏了就坏了,大不了命人重新做一个。问题是这船模为御赐之物,弄坏了可不好交代。长宽比达到九的“高速客轮”,船身修长优美,无桅杆、风帆,双螺旋桨推进,在长江上逆水航行的时速不低于四十里,其锅炉能够轮换运行,持续十余天不熄火。这是设计中的新式蒸汽船,如今只有船模,是天子暂时让许绍拿回家“琢磨”的样本,过一段时间还得还回去,所以见小外孙可怜兮兮的看着自己,许绍觉得心疼,让人拿来自己书房里的船模摆件,作为替代品给小外孙玩,过过瘾。今日儿子、女儿回家探亲,许绍有许多话要和儿女说,夫人带着小外孙到别处去玩船模,他坐下,看着儿子,问:“辽东情况如何”“父亲是知道的,辽东的局面如今总算是打开了,头几批移民,已经在辽东各地生根,各处开辟的田地,现在有了不错的收成,许多村落、城池出现,可不是荒无人烟的模样。”“得益于报纸和邮政便利,越来越多的中原百姓知道辽东不错,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到辽东闯一闯,如今”许智仁看了一眼那船模,笑道:“就等新式火轮船入海,开辟直达辽口的航线,届时会有更多的河北百姓去闯辽东,再过上几年,辽东各地又会是一番新面貌。”“听见了吧,孟娘,辽东那地方,冷是冷了些,可不是什么不毛之地。”许绍这么一说,小名“孟娘”的许芸华有些不好意思:“先前是女儿见识浅,让父亲见笑了。”许绍之子许智仁,现在民部任职,年初领了差遣,到辽东公干,不久前才回来。而许绍之女许芸华,因为其夫郝相贵即将到辽东任职,所以觉得夫君去辽东是受罪,又不敢向舅公公公郝吴伯求情,就只能央求父亲“帮个忙”。许绍当然不会帮这种忙,再说辽东的情况他很熟悉,那地方将来会有一番大变化,女婿到辽东历练,就是积累年资的最好去处。历经数年的发展,辽东的情况不错,朝廷为了开发辽东,调集大量人力物力,辽东各地可以说是每年一个新面貌,即便不说开荒,只说商贸,辽东的商业发展很快,再用老“或者,将对流动人口及商业、工业收税的职能从民部剥离出来,另成体系,这都是可以考虑的。”“还有,工、矿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工场、矿场的总体数量及规模越来越大,工部管理起来十分吃力,有无必要新立一部进行强化管理,也是要考虑的事情。”“总而言之,尚书省六部的划分已经不合时宜,需要适当改变,要针对新兴行业进行针对性的制度调整,这需要群策群力,朕一个人说了不算。”宇文温滔滔不绝说着,许绍和郝吴伯一边听一边看资料和船模,面色渐渐凝重:显而易见,一个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即将开始。朝廷必须适应,适应不了,迟早要出大事。一个人骑着代步马行走在田园间,悠然自得,不需要多么精湛的骑术,当坐骑变成一日能走千里的千里马,疾驰在辽阔大地上时,骑马之人若果骑术不精,轻则驾驭不了坐骑,重则坠马摔成重伤甚至身亡。时代不一样了,真的不一样了,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不仅制度和国策要“变法”,连观念也得跟着变。对于传统观念来说,地方官要管好治下百姓,最好让百姓做到“父母在、不远游”,让百姓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方便管理,为了有稳定的税收,京官和地方官都希望各地百姓老老实实呆在家乡,这样一来,官府才能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管理和征税。而对于各地大小庄园而言,庄园主希望希望百姓被禁锢在土地上,如此才会有“地少人多”的局面,他们才能以越来越低的成本,雇佣佃农种地。但现在不行了,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随着工商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离开家乡到外地务工,而各地工场、作坊、矿场需要雇佣大量劳动力,所以流动人口只会越来越多。这对地方官的治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也对京官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各地官府很可能会围绕流动人口产生的种种问题产生矛盾,矛盾有可能会激化。而工场主、作坊主、矿场主还有大商人们,希望能以较为低廉的成本雇佣大量劳动力,希望人口流动起来,这种需求就和庄园主产生了矛盾,矛盾也会激化。还有,当大量外地人口聚集到工商业发达的地区时,当地人口暴涨,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也让当地人和外地人的关系变得微妙,矛盾也不会少。作为朝廷,不可能对正在发生、将要发生的事情无动于衷,那么如何协调、安抚各利益方,如何管理、引导流动人口,是必须面对并尽快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光靠能吏、酷吏、京官、地方官已经无法解决,必须进行“变法”,让整个朝廷都适应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此刻,已到不惑之年的许绍、郝吴伯,看着同样年纪的天子,听着天子展望未来,忽然想起了当年。三十年前的巴州,默默无闻,年轻的西阳郡公就任巴州刺史,在破旧的州衙里,信心满满的向他们展望未来:“将来呀,巴州肯定会变得与众不同,全天下都得刮目相看,你们信不信”信,当然信第四百三十八章 感慨傍晚,天上下起下雪,许府,刚从宫里回来的许绍一进后院暖阁,就见着他夫人和儿子许智仁、女儿许芸华交谈,又有一个小家伙正围着旁边的书案打转。小家伙的眼睛一直盯着案上玻璃罩里那蒸汽船的模型,看上去就像一只围着米缸打转的老鼠。那是许绍的外孙、许芸华的儿子,姓郝名处俊,见着外祖进来,赶紧回到母亲身边端坐不动。许智仁、许芸华见父亲回来,赶紧起身问安,郝处俊也跟着母亲向外祖问安,时逢年底,许智仁、许芸华兄妹回家探望父母,顺便聊聊家常。舅舅、阿娘和外祖说完话,郝处俊老老实实在一旁坐着,目不斜视,仿佛方才是另个一人在围着船模打转。许绍见状觉得好笑,开口问小外孙方才在做什么。郝处俊听得外祖发问,瞥了一眼母亲,见母亲眼睛一瞪,不敢吭声,便支支吾吾起来。许绍明白外孙是看中那船模,却被阿娘“震慑”,只能看不能摸,按说他该让外孙把玩这船模,毕竟船模坏了就坏了,大不了命人重新做一个。问题是这船模为御赐之物,弄坏了可不好交代。长宽比达到九的“高速客轮”,船身修长优美,无桅杆、风帆,双螺旋桨推进,在长江上逆水航行的时速不低于四十里,其锅炉能够轮换运行,持续十余天不熄火。这是设计中的新式蒸汽船,如今只有船模,是天子暂时让许绍拿回家“琢磨”的样本,过一段时间还得还回去,所以见小外孙可怜兮兮的看着自己,许绍觉得心疼,让人拿来自己书房里的船模摆件,作为替代品给小外孙玩,过过瘾。今日儿子、女儿回家探亲,许绍有许多话要和儿女说,夫人带着小外孙到别处去玩船模,他坐下,看着儿子,问:“辽东情况如何”“父亲是知道的,辽东的局面如今总算是打开了,头几批移民,已经在辽东各地生根,各处开辟的田地,现在有了不错的收成,许多村落、城池出现,可不是荒无人烟的模样。”“得益于报纸和邮政便利,越来越多的中原百姓知道辽东不错,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到辽东闯一闯,如今”许智仁看了一眼那船模,笑道:“就等新式火轮船入海,开辟直达辽口的航线,届时会有更多的河北百姓去闯辽东,再过上几年,辽东各地又会是一番新面貌。”“听见了吧,孟娘,辽东那地方,冷是冷了些,可不是什么不毛之地。”许绍这么一说,小名“孟娘”的许芸华有些不好意思:“先前是女儿见识浅,让父亲见笑了。”许绍之子许智仁,现在民部任职,年初领了差遣,到辽东公干,不久前才回来。而许绍之女许芸华,因为其夫郝相贵即将到辽东任职,所以觉得夫君去辽东是受罪,又不敢向舅公公公郝吴伯求情,就只能央求父亲“帮个忙”。许绍当然不会帮这种忙,再说辽东的情况他很熟悉,那地方将来会有一番大变化,女婿到辽东历练,就是积累年资的最好去处。历经数年的发展,辽东的情况不错,朝廷为了开发辽东,调集大量人力物力,辽东各地可以说是每年一个新面貌,即便不说开荒,只说商贸,辽东的商业发展很快,再用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