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31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319(1 / 1)

d:知州、指挥使、都察或提刑;县:知县、指挥、监察。这是政区划分,一级政区为“道”府,对应的一级军区则为“都护府”,长官为都护,次一级军区名为“都督府”,长官为都督。与此同时,各地原有的军府建制大致不变,改名“折冲府”,府官为都尉,各折冲府依旧由十六卫大将军府统辖。都护这个建制,汉时已有,“都”为全部,“护”为带兵监护,“都护”即为“总监护”之意,如今为单纯的军区建制,军区长官都护、都督只管军务,不管民政、税收。各都护府,初步设置十一个,下置若干都督府,各都护府、都督府的划分,既要考虑到山川走势以及国防形势,还要有“犬牙交错”、相互掣肘的划分原则。都护府的名称参考禹贡九州,防区及方位如下:京畿都护府方位:中:负责两京长安、洛阳的戍守,防区囊括关中、梁州、利州、河东地区含并州、荆北地区、陕州、洛州、河阳洛阳黄河北岸地区以及荧州;黄武都护府方位:中偏南:防区为原黄州总管府大部地区,确保黄州、鄂州这个军、工、商、矿重地为中军京师军队直辖,并扼守长江中游;青豫都护府方位:东:防区为河南及青齐之地,以及白马津、碻磝对岸的河北部分地区、;淮扬都护府方位:东南:防区为淮南、江南地区,以及淮北徐州地区;荆湖都护府方位:中南:防区包括襄州大别山以南地区黄武都护府除外,以及洞庭湖、彭蠡湖地区包括大庾岭南麓;广南都护府方位:南:防区为岭南及交州地区;益滇都护府方位:西南:防区为蜀地、南中、黔中地区;河凉都护府方位:西北:防区为陇右、河西走廊地区。河朔都护府方位:北:防区为河套、代朔地区;冀州都护府方位:中偏北:防区为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大部地区,但不包括幽燕地区。幽燕都护府方位:东北:防区为辽东、辽西、辽北及幽燕地区。各军区都护府粮草物资的供应和保障,以及作战时对政区道、府人员的征召,由相应转运使司负责协调、转运,而各转运司还承担将各地贡赋转运长安的职责。与此同时,因为各类新式机器的大量出现,加上海贸、航运、工商、采矿的大规模发展,以及新的治安、户籍管理、征税需求,现有的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不堪重负。所以,为了增强行政管理能力,又不大幅增加机构设置,朝廷决定暂定在六部下增设新司。织造司主管纺织业和手工业、交通司主管水、陆交通运输,和转运司有区别、工务司管理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及化学工业。内务司强化户籍、治安管理,对各特区的流动人口进行管理,协调对流动人口的征税。洋务司管理海贸事宜,市舶司只管收税、商务司管理各特区的商业。特区不是特别行政区,而是指大都会、主要商埠、矿区、要津和对外通商口岸海、陆这些“特定区域”,特区必须经过朝廷认定并张榜公布,地方官府不能自称。朝廷会对这些“特区”的官府进行改革,增设相关机构,以便更好地对流动人口及工商业进行强化管理。“特区事务”要“特办”,其他行政区照旧,如此以来,朝廷不需要付出高昂的行政成本在全国实行这样的强化管理。当然,“特区”为了促进工、商、矿业发展,为了吸引大量劳动力前来务工,也为了更好地管理大量流动人口,各种“优惠政策”和“特别政策”也是别处没有的。这场“改制”,是意义重大的“变法”中的一部分,是朝廷为了适应形势发展而做出的变革决定,所以决策必须慎重。虽然最后的决策权在政事堂,但事前必须经过充分的讨论,以便集思广益、考虑周全。所以,宇文温预留了大半年的时间,让官员们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到这场大辩论里面,议出个大概,最后就由政事堂诸公拟定最佳的两三个方案,再由他最后批准。如果方案没问题,那么从明年元月起,就会正式实行,拉开变法的帷幕。届时,凡是不能适应蒸汽机这一先进生产力的经济、文化、政治制度,都会落伍,然后冥顽不化、不愿改变的落伍者,会被历史的车轮碾过,粉身碎骨。第四百六十三章 改制续兵部,办公室外,等候入内的官员将等候室挤满,办公室内,几乎被卷宗淹没的兵部尚书刘文静,向围在办公桌旁的下属交代着事情。朝廷即将调整行政区划,实行政区、军区分离,所以尚书省各部都忙得不可开交,兵部也不例外,因为各总管府取消,取而代之的是都督府,所以相关事务分外繁杂,让刘文静连轴转了大半月。不,从开春以来,他就在忙。白天忙,晚上忙,大会小会不断开,然后天天都要不停说话,若不是有茶润喉,怕不是要把喉咙都说哑了。也亏得刘文静年富力强,加上二十多年的历练,如此强度的忙碌对于他来说,还行。好不容易交代完毕,几名下属告退,又有官员入内,开始汇报事情,并听候他的交代。刘文静喝了几口茶润喉,起身,来到挂着巨大舆图的墙边,指着舆图上的山川走势,说到:“都护府的设置,既要考虑地势,也要考虑相互牵制,而都督府亦是如此”“然而考虑了相互牵制,也得考虑相互协作,否则一旦出现跨境流窜的流寇,各道都指挥使司若协调不好,会让对方有机可乘,这时候,还有都护府来亡羊补牢。”“可流寇若流窜于各都护府交界地区,那该如何协作以将其清剿”“都护府相互牵制,就可能出现相互扯皮,所以,相邻都护府的防区,要考虑到流寇问题,一个都护府的设置,尽可能将一些容易被流寇盘踞的地区完整囊括,不要留下隐患”刘文静的考虑并不是多余的,都护府的职责之一,对内说好听点就是保境安民,说直接点就是镇压叛乱或者大规模民变,所以防区的划分,必须考虑如何“高效”完成这一职责。政区、军区分离,为道府和都护府,基于现实考虑,各都护府的防区必须不同程度的“犬牙交错”,避免某个都护府坐大,以至于有能力割据自立。但“犬牙交错”的结果,就是一旦有各道对付不了的流寇在各都护府边界转悠,届时由哪个都护府来“管”,就成了容易扯皮的事情。各都护府的军队,原则上不可以跨境作战,必须提前获得朝廷批准,但这样的原则,在清剿跨界流窜的流寇时,就会让官军束手束脚。与此同时,都护府内,各都督府交界处,也容易出现“谁都能管,结果谁都不管”的状态,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官场常态,刘文静可不敢对官僚们办事的积极性有任何乐观期盼。所以,为了尽可能减少“谁都能管、谁都不管”的地区,不给流寇以占山为王、蓄养实力的机会,都护府和都督府的防区划分,必须考虑周全。与此同时,一旦遇到天灾,导致大量流民出现,虽然“第一责任人”并不是都护府,但为了防止野心勃勃之辈聚众谋反,相应的对策也得有。所以,历史上多发灾难的地区,最好不要被两个以上都护府“分割”,若不得不让多个都护府“分割”,那也得提前定好规矩。以免日后真的出现流民,几个都护府都不能及时去管,导致流民演变为流寇,那可就不得了了。改制,听起来简单,但牵一发动全身,相关的变动,影响范围很大,所以刘文静和下属们终日忙碌,就是要为来年行政区的全面实施而努力。不知不觉,已是傍晚时分,忙了一天的刘文静,看看外面依旧等候入见的官员,无奈的吩咐:“先让大家去食堂用膳,晚上继续。”。。。。。。夜,民部,民部侍郎杜淹,在食堂用完晚膳,走回办公楼,夜幕下的民部大院灯火通明,办公楼也不例外,这座三层建筑自从投入使用以来,各间办公室就没空过。而杜淹的办公室位置,也从一楼升到二楼,然后升到三楼。再过几年,也许又会回到一楼,因为六部尚书的办公室,都是在一楼的独立院子里。杜淹如是想,慢慢向办公楼走去。他作为民部侍郎,可以让食堂将饭菜送来办公室,不需要亲自去食堂用餐,但在办公室坐了一天,是该起来走走,活动一下筋骨,顺便透透气,让脑袋清醒些。朝廷改制,政区和军区分离,而政区的行政机构又分为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使司分立,所以相应的变动不少。变动于明年元月定型,所以六部官员要为此忙碌上大半年,各种大会、小会接连不断,各部之间还得相互协调、沟通,工作强度翻了几倍。这种时候,各部尚书反倒相对清闲一点,最忙的就是作为副官的侍郎们,也亏得杜淹年富力强,又历练了将近二十年,所以处理其堆积如山的公文游刃有余。对于他来说,忙归忙,却也是展现能力的时候,他已经是侍郎,距离尚书一步之遥,只要再加把劲,就能到一楼办公,再过几年,说不定就能入政事堂了。只有三高官官才能入政事堂议事,所以,能否入政事堂,代表着一个官员是否跻身宰执之列。天底下的官员,谁不想成为宰执当官就要当大官,杜淹不通兵事,也没能力驰骋沙场,想要讨好天子也不得其门而入,所以想要向上爬,就得靠政绩,要让天子看到他的能力。天子重实务,耳目遍及朝野内外,所以杜淹觉得自己只需要努力表现,就一定会有回报,如果贸然去阿谀奉承,搞不好画蛇添足。近二十年来,他的仕途经历就证明了这一点。杜淹停下脚步,看着一处灯火通明的小院,那里,就是民部尚书的办公室所在地。能当到尚书级别的官员,大多年纪都上来了,所以成日里上下楼多有不便,所以办公室还是在地面为好。与此同时,还有各种配套设施,以及舒适的住处,而各司官员,如果晚上在官署加班,休息的时候就只能挤宿舍楼。虽然作为侍郎,肯定有专门的宿舍,配套设施齐全,但彰显级别的特别待遇,谁不想要呢杜淹走进办公大楼,来到三楼,沿着走廊向自己办公室走去时,见着旁边各办公室里的官员已经陆续吃完饭,便吩咐随从:“通知各司正副长官,于十分钟后,七点半,在三楼会议室开会”第四百六十四章 历史的车轮下午,皇宫,宇文温和侄子、杞王宇文理交谈,现任尚书令的宇文理到了明年就要卸任,转任淮扬都护,坐镇东南,监视南朝故地。而现在,时值改制的关键时候,宇文理作为尚书令,肩上责任很重,所以宇文温有许多话要向侄子交代。但他最想和侄子说的,就是到任后,如何与地方官府、市舶司、洋务司等“有司”配合,将防区内的海防及港务做好。与此相比,监视南朝故地这一政治任务倒在其次。淮扬都护府,防区是淮南、江南以及淮北徐州地区,位置十分重要,故而职责也很重,因为防区里,有淮水、长江的入海口,所以内河航运及海运十分繁忙,这就带来了个新问题:海防。淮口和广陵,都是繁忙的内河、外海转运港,大量民船穿梭,管理起来难度很大,加上当地道、州的官府,可以说这两个港口的“婆婆”都有几个。婆婆多,谁都能管事,而谁都能管事的结果,就是什么事都管不好。万一有海寇来袭,乔装打扮、伪造船籍入港,地方官府以为这是番商海船,都护府以为是两洋贸易公司商船,市舶司以为是都护府战船,洋务司以为是漕运货船,大家都认为不归自己管那么,有可能百余海寇,就这么大摇大摆入港,然后上岸烧杀抢掠,与此同时四处纵火,导致大量百姓四处逃散、相互践踏,然后对方赶在官府反应过来前扬长而去。留下的一地鸡毛,谁负责说完海寇,还可以说走私,或者贩卖人口,这些问题都和船只管理息息相关,广陵、淮口位于内河与外洋的交界处,问题尤为明显。这就是海防面临的严峻形势,另外,即便进出港区的船是正经民船,那么,地方官府、都护府、市舶司、洋务司的巡逻船,是不是要轮番上前询问以查明身份虽然船只的管理,可以通过舷号实现,但舷号是可以篡改的,所以总是要有巡逻船亲自确认,谁都要管一管的结果,就是大幅降低效率。如此一来,船只入港、出港的时间就会大幅延长,让本来就繁忙的淮口、广陵港变得淤塞。所以,这涉及到“联合执法”的问题,相应对策,相关的部、司当然在磋商,不需要宇文温操心,但他必须提醒侄子注意。顺便听听宇文理有什么话要说,如果有什么想法或者误会,叔侄当面说清楚。但“犬牙交错”的结果,就是一旦有各道对付不了的流寇在各都护府边界转悠,届时由哪个都护府来“管”,就成了容易扯皮的事情。各都护府的军队,原则上不可以跨境作战,必须提前获得朝廷批准,但这样的原则,在清剿跨界流窜的流寇时,就会让官军束手束脚。与此同时,都护府内,各都督府交界处,也容易出现“谁都能管,结果谁都不管”的状态,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官场常态,刘文静可不敢对官僚们办事的积极性有任何乐观期盼。所以,为了尽可能减少“谁都能管、谁都不管”的地区,不给流寇以占山为王、蓄养实力的机会,都护府和都督府的防区划分,必须考虑周全。与此同时,一旦遇到天灾,导致大量流民出现,虽然“第一责任人”并不是都护府,但为了防止野心勃勃之辈聚众谋反,相应的对策也得有。所以,历史上多发灾难的地区,最好不要被两个以上都护府“分割”,若不得不让多个都护府“分割”,那也得提前定好规矩。以免日后真的出现流民,几个都护府都不能及时去管,导致流民演变为流寇,那可就不得了了。改制,听起来简单,但牵一发动全身,相关的变动,影响范围很大,所以刘文静和下属们终日忙碌,就是要为来年行政区的全面实施而努力。不知不觉,已是傍晚时分,忙了一天的刘文静,看看外面依旧等候入见的官员,无奈的吩咐:“先让大家去食堂用膳,晚上继续。”。。。。。。夜,民部,民部侍郎杜淹,在食堂用完晚膳,走回办公楼,夜幕下的民部大院灯火通明,办公楼也不例外,这座三层建筑自从投入使用以来,各间办公室就没空过。而杜淹的办公室位置,也从一楼升到二楼,然后升到三楼。再过几年,也许又会回到一楼,因为六部尚书的办公室,都是在一楼的独立院子里。杜淹如是想,慢慢向办公楼走去。他作为民部侍郎,可以让食堂将饭菜送来办公室,不需要亲自去食堂用餐,但在办公室坐了一天,是该起来走走,活动一下筋骨,顺便透透气,让脑袋清醒些。朝廷改制,政区和军区分离,而政区的行政机构又分为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使司分立,所以相应的变动不少。变动于明年元月定型,所以六部官员要为此忙碌上大半年,各种大会、小会接连不断,各部之间还得相互协调、沟通,工作强度翻了几倍。这种时候,各部尚书反倒相对清闲一点,最忙的就是作为副官的侍郎们,也亏得杜淹年富力强,又历练了将近二十年,所以处理其堆积如山的公文游刃有余。对于他来说,忙归忙,却也是展现能力的时候,他已经是侍郎,距离尚书一步之遥,只要再加把劲,就能到一楼办公,再过几年,说不定就能入政事堂了。只有三高官官才能入政事堂议事,所以,能否入政事堂,代表着一个官员是否跻身宰执之列。天底下的官员,谁不想成为宰执当官就要当大官,杜淹不通兵事,也没能力驰骋沙场,想要讨好天子也不得其门而入,所以想要向上爬,就得靠政绩,要让天子看到他的能力。天子重实务,耳目遍及朝野内外,所以杜淹觉得自己只需要努力表现,就一定会有回报,如果贸然去阿谀奉承,搞不好画蛇添足。近二十年来,他的仕途经历就证明了这一点。杜淹停下脚步,看着一处灯火通明的小院,那里,就是民部尚书的办公室所在地。能当到尚书级别的官员,大多年纪都上来了,所以成日里上下楼多有不便,所以办公室还是在地面为好。与此同时,还有各种配套设施,以及舒适的住处,而各司官员,如果晚上在官署加班,休息的时候就只能挤宿舍楼。虽然作为侍郎,肯定有专门的宿舍,配套设施齐全,但彰显级别的特别待遇,谁不想要呢杜淹走进办公大楼,来到三楼,沿着走廊向自己办公室走去时,见着旁边各办公室里的官员已经陆续吃完饭,便吩咐随从:“通知各司正副长官,于十分钟后,七点半,在三楼会议室开会”第四百六十四章 历史的车轮下午,皇宫,宇文温和侄子、杞王宇文理交谈,现任尚书令的宇文理到了明年就要卸任,转任淮扬都护,坐镇东南,监视南朝故地。而现在,时值改制的关键时候,宇文理作为尚书令,肩上责任很重,所以宇文温有许多话要向侄子交代。但他最想和侄子说的,就是到任后,如何与地方官府、市舶司、洋务司等“有司”配合,将防区内的海防及港务做好。与此相比,监视南朝故地这一政治任务倒在其次。淮扬都护府,防区是淮南、江南以及淮北徐州地区,位置十分重要,故而职责也很重,因为防区里,有淮水、长江的入海口,所以内河航运及海运十分繁忙,这就带来了个新问题:海防。淮口和广陵,都是繁忙的内河、外海转运港,大量民船穿梭,管理起来难度很大,加上当地道、州的官府,可以说这两个港口的“婆婆”都有几个。婆婆多,谁都能管事,而谁都能管事的结果,就是什么事都管不好。万一有海寇来袭,乔装打扮、伪造船籍入港,地方官府以为这是番商海船,都护府以为是两洋贸易公司商船,市舶司以为是都护府战船,洋务司以为是漕运货船,大家都认为不归自己管那么,有可能百余海寇,就这么大摇大摆入港,然后上岸烧杀抢掠,与此同时四处纵火,导致大量百姓四处逃散、相互践踏,然后对方赶在官府反应过来前扬长而去。留下的一地鸡毛,谁负责说完海寇,还可以说走私,或者贩卖人口,这些问题都和船只管理息息相关,广陵、淮口位于内河与外洋的交界处,问题尤为明显。这就是海防面临的严峻形势,另外,即便进出港区的船是正经民船,那么,地方官府、都护府、市舶司、洋务司的巡逻船,是不是要轮番上前询问以查明身份虽然船只的管理,可以通过舷号实现,但舷号是可以篡改的,所以总是要有巡逻船亲自确认,谁都要管一管的结果,就是大幅降低效率。如此一来,船只入港、出港的时间就会大幅延长,让本来就繁忙的淮口、广陵港变得淤塞。所以,这涉及到“联合执法”的问题,相应对策,相关的部、司当然在磋商,不需要宇文温操心,但他必须提醒侄子注意。顺便听听宇文理有什么话要说,如果有什么想法或者误会,叔侄当面说清楚。但“犬牙交错”的结果,就是一旦有各道对付不了的流寇在各都护府边界转悠,届时由哪个都护府来“管”,就成了容易扯皮的事情。各都护府的军队,原则上不可以跨境作战,必须提前获得朝廷批准,但这样的原则,在清剿跨界流窜的流寇时,就会让官军束手束脚。与此同时,都护府内,各都督府交界处,也容易出现“谁都能管,结果谁都不管”的状态,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官场常态,刘文静可不敢对官僚们办事的积极性有任何乐观期盼。所以,为了尽可能减少“谁都能管、谁都不管”的地区,不给流寇以占山为王、蓄养实力的机会,都护府和都督府的防区划分,必须考虑周全。与此同时,一旦遇到天灾,导致大量流民出现,虽然“第一责任人”并不是都护府,但为了防止野心勃勃之辈聚众谋反,相应的对策也得有。所以,历史上多发灾难的地区,最好不要被两个以上都护府“分割”,若不得不让多个都护府“分割”,那也得提前定好规矩。以免日后真的出现流民,几个都护府都不能及时去管,导致流民演变为流寇,那可就不得了了。改制,听起来简单,但牵一发动全身,相关的变动,影响范围很大,所以刘文静和下属们终日忙碌,就是要为来年行政区的全面实施而努力。不知不觉,已是傍晚时分,忙了一天的刘文静,看看外面依旧等候入见的官员,无奈的吩咐:“先让大家去食堂用膳,晚上继续。”。。。。。。夜,民部,民部侍郎杜淹,在食堂用完晚膳,走回办公楼,夜幕下的民部大院灯火通明,办公楼也不例外,这座三层建筑自从投入使用以来,各间办公室就没空过。而杜淹的办公室位置,也从一楼升到二楼,然后升到三楼。再过几年,也许又会回到一楼,因为六部尚书的办公室,都是在一楼的独立院子里。杜淹如是想,慢慢向办公楼走去。他作为民部侍郎,可以让食堂将饭菜送来办公室,不需要亲自去食堂用餐,但在办公室坐了一天,是该起来走走,活动一下筋骨,顺便透透气,让脑袋清醒些。朝廷改制,政区和军区分离,而政区的行政机构又分为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使司分立,所以相应的变动不少。变动于明年元月定型,所以六部官员要为此忙碌上大半年,各种大会、小会接连不断,各部之间还得相互协调、沟通,工作强度翻了几倍。这种时候,各部尚书反倒相对清闲一点,最忙的就是作为副官的侍郎们,也亏得杜淹年富力强,又历练了将近二十年,所以处理其堆积如山的公文游刃有余。对于他来说,忙归忙,却也是展现能力的时候,他已经是侍郎,距离尚书一步之遥,只要再加把劲,就能到一楼办公,再过几年,说不定就能入政事堂了。只有三高官官才能入政事堂议事,所以,能否入政事堂,代表着一个官员是否跻身宰执之列。天底下的官员,谁不想成为宰执当官就要当大官,杜淹不通兵事,也没能力驰骋沙场,想要讨好天子也不得其门而入,所以想要向上爬,就得靠政绩,要让天子看到他的能力。天子重实务,耳目遍及朝野内外,所以杜淹觉得自己只需要努力表现,就一定会有回报,如果贸然去阿谀奉承,搞不好画蛇添足。近二十年来,他的仕途经历就证明了这一点。杜淹停下脚步,看着一处灯火通明的小院,那里,就是民部尚书的办公室所在地。能当到尚书级别的官员,大多年纪都上来了,所以成日里上下楼多有不便,所以办公室还是在地面为好。与此同时,还有各种配套设施,以及舒适的住处,而各司官员,如果晚上在官署加班,休息的时候就只能挤宿舍楼。虽然作为侍郎,肯定有专门的宿舍,配套设施齐全,但彰显级别的特别待遇,谁不想要呢杜淹走进办公大楼,来到三楼,沿着走廊向自己办公室走去时,见着旁边各办公室里的官员已经陆续吃完饭,便吩咐随从:“通知各司正副长官,于十分钟后,七点半,在三楼会议室开会”第四百六十四章 历史的车轮下午,皇宫,宇文温和侄子、杞王宇文理交谈,现任尚书令的宇文理到了明年就要卸任,转任淮扬都护,坐镇东南,监视南朝故地。而现在,时值改制的关键时候,宇文理作为尚书令,肩上责任很重,所以宇文温有许多话要向侄子交代。但他最想和侄子说的,就是到任后,如何与地方官府、市舶司、洋务司等“有司”配合,将防区内的海防及港务做好。与此相比,监视南朝故地这一政治任务倒在其次。淮扬都护府,防区是淮南、江南以及淮北徐州地区,位置十分重要,故而职责也很重,因为防区里,有淮水、长江的入海口,所以内河航运及海运十分繁忙,这就带来了个新问题:海防。淮口和广陵,都是繁忙的内河、外海转运港,大量民船穿梭,管理起来难度很大,加上当地道、州的官府,可以说这两个港口的“婆婆”都有几个。婆婆多,谁都能管事,而谁都能管事的结果,就是什么事都管不好。万一有海寇来袭,乔装打扮、伪造船籍入港,地方官府以为这是番商海船,都护府以为是两洋贸易公司商船,市舶司以为是都护府战船,洋务司以为是漕运货船,大家都认为不归自己管那么,有可能百余海寇,就这么大摇大摆入港,然后上岸烧杀抢掠,与此同时四处纵火,导致大量百姓四处逃散、相互践踏,然后对方赶在官府反应过来前扬长而去。留下的一地鸡毛,谁负责说完海寇,还可以说走私,或者贩卖人口,这些问题都和船只管理息息相关,广陵、淮口位于内河与外洋的交界处,问题尤为明显。这就是海防面临的严峻形势,另外,即便进出港区的船是正经民船,那么,地方官府、都护府、市舶司、洋务司的巡逻船,是不是要轮番上前询问以查明身份虽然船只的管理,可以通过舷号实现,但舷号是可以篡改的,所以总是要有巡逻船亲自确认,谁都要管一管的结果,就是大幅降低效率。如此一来,船只入港、出港的时间就会大幅延长,让本来就繁忙的淮口、广陵港变得淤塞。所以,这涉及到“联合执法”的问题,相应对策,相关的部、司当然在磋商,不需要宇文温操心,但他必须提醒侄子注意。顺便听听宇文理有什么话要说,如果有什么想法或者误会,叔侄当面说清楚。但“犬牙交错”的结果,就是一旦有各道对付不了的流寇在各都护府边界转悠,届时由哪个都护府来“管”,就成了容易扯皮的事情。各都护府的军队,原则上不可以跨境作战,必须提前获得朝廷批准,但这样的原则,在清剿跨界流窜的流寇时,就会让官军束手束脚。与此同时,都护府内,各都督府交界处,也容易出现“谁都能管,结果谁都不管”的状态,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官场常态,刘文静可不敢对官僚们办事的积极性有任何乐观期盼。所以,为了尽可能减少“谁都能管、谁都不管”的地区,不给流寇以占山为王、蓄养实力的机会,都护府和都督府的防区划分,必须考虑周全。与此同时,一旦遇到天灾,导致大量流民出现,虽然“第一责任人”并不是都护府,但为了防止野心勃勃之辈聚众谋反,相应的对策也得有。所以,历史上多发灾难的地区,最好不要被两个以上都护府“分割”,若不得不让多个都护府“分割”,那也得提前定好规矩。以免日后真的出现流民,几个都护府都不能及时去管,导致流民演变为流寇,那可就不得了了。改制,听起来简单,但牵一发动全身,相关的变动,影响范围很大,所以刘文静和下属们终日忙碌,就是要为来年行政区的全面实施而努力。不知不觉,已是傍晚时分,忙了一天的刘文静,看看外面依旧等候入见的官员,无奈的吩咐:“先让大家去食堂用膳,晚上继续。”。。。。。。夜,民部,民部侍郎杜淹,在食堂用完晚膳,走回办公楼,夜幕下的民部大院灯火通明,办公楼也不例外,这座三层建筑自从投入使用以来,各间办公室就没空过。而杜淹的办公室位置,也从一楼升到二楼,然后升到三楼。再过几年,也许又会回到一楼,因为六部尚书的办公室,都是在一楼的独立院子里。杜淹如是想,慢慢向办公楼走去。他作为民部侍郎,可以让食堂将饭菜送来办公室,不需要亲自去食堂用餐,但在办公室坐了一天,是该起来走走,活动一下筋骨,顺便透透气,让脑袋清醒些。朝廷改制,政区和军区分离,而政区的行政机构又分为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使司分立,所以相应的变动不少。变动于明年元月定型,所以六部官员要为此忙碌上大半年,各种大会、小会接连不断,各部之间还得相互协调、沟通,工作强度翻了几倍。这种时候,各部尚书反倒相对清闲一点,最忙的就是作为副官的侍郎们,也亏得杜淹年富力强,又历练了将近二十年,所以处理其堆积如山的公文游刃有余。对于他来说,忙归忙,却也是展现能力的时候,他已经是侍郎,距离尚书一步之遥,只要再加把劲,就能到一楼办公,再过几年,说不定就能入政事堂了。只有三高官官才能入政事堂议事,所以,能否入政事堂,代表着一个官员是否跻身宰执之列。天底下的官员,谁不想成为宰执当官就要当大官,杜淹不通兵事,也没能力驰骋沙场,想要讨好天子也不得其门而入,所以想要向上爬,就得靠政绩,要让天子看到他的能力。天子重实务,耳目遍及朝野内外,所以杜淹觉得自己只需要努力表现,就一定会有回报,如果贸然去阿谀奉承,搞不好画蛇添足。近二十年来,他的仕途经历就证明了这一点。杜淹停下脚步,看着一处灯火通明的小院,那里,就是民部尚书的办公室所在地。能当到尚书级别的官员,大多年纪都上来了,所以成日里上下楼多有不便,所以办公室还是在地面为好。与此同时,还有各种配套设施,以及舒适的住处,而各司官员,如果晚上在官署加班,休息的时候就只能挤宿舍楼。虽然作为侍郎,肯定有专门的宿舍,配套设施齐全,但彰显级别的特别待遇,谁不想要呢杜淹走进办公大楼,来到三楼,沿着走廊向自己办公室走去时,见着旁边各办公室里的官员已经陆续吃完饭,便吩咐随从:“通知各司正副长官,于十分钟后,七点半,在三楼会议室开会”第四百六十四章 历史的车轮下午,皇宫,宇文温和侄子、杞王宇文理交谈,现任尚书令的宇文理到了明年就要卸任,转任淮扬都护,坐镇东南,监视南朝故地。而现在,时值改制的关键时候,宇文理作为尚书令,肩上责任很重,所以宇文温有许多话要向侄子交代。但他最想和侄子说的,就是到任后,如何与地方官府、市舶司、洋务司等“有司”配合,将防区内的海防及港务做好。与此相比,监视南朝故地这一政治任务倒在其次。淮扬都护府,防区是淮南、江南以及淮北徐州地区,位置十分重要,故而职责也很重,因为防区里,有淮水、长江的入海口,所以内河航运及海运十分繁忙,这就带来了个新问题:海防。淮口和广陵,都是繁忙的内河、外海转运港,大量民船穿梭,管理起来难度很大,加上当地道、州的官府,可以说这两个港口的“婆婆”都有几个。婆婆多,谁都能管事,而谁都能管事的结果,就是什么事都管不好。万一有海寇来袭,乔装打扮、伪造船籍入港,地方官府以为这是番商海船,都护府以为是两洋贸易公司商船,市舶司以为是都护府战船,洋务司以为是漕运货船,大家都认为不归自己管那么,有可能百余海寇,就这么大摇大摆入港,然后上岸烧杀抢掠,与此同时四处纵火,导致大量百姓四处逃散、相互践踏,然后对方赶在官府反应过来前扬长而去。留下的一地鸡毛,谁负责说完海寇,还可以说走私,或者贩卖人口,这些问题都和船只管理息息相关,广陵、淮口位于内河与外洋的交界处,问题尤为明显。这就是海防面临的严峻形势,另外,即便进出港区的船是正经民船,那么,地方官府、都护府、市舶司、洋务司的巡逻船,是不是要轮番上前询问以查明身份虽然船只的管理,可以通过舷号实现,但舷号是可以篡改的,所以总是要有巡逻船亲自确认,谁都要管一管的结果,就是大幅降低效率。如此一来,船只入港、出港的时间就会大幅延长,让本来就繁忙的淮口、广陵港变得淤塞。所以,这涉及到“联合执法”的问题,相应对策,相关的部、司当然在磋商,不需要宇文温操心,但他必须提醒侄子注意。顺便听听宇文理有什么话要说,如果有什么想法或者误会,叔侄当面说清楚。但“犬牙交错”的结果,就是一旦有各道对付不了的流寇在各都护府边界转悠,届时由哪个都护府来“管”,就成了容易扯皮的事情。各都护府的军队,原则上不可以跨境作战,必须提前获得朝廷批准,但这样的原则,在清剿跨界流窜的流寇时,就会让官军束手束脚。与此同时,都护府内,各都督府交界处,也容易出现“谁都能管,结果谁都不管”的状态,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官场常态,刘文静可不敢对官僚们办事的积极性有任何乐观期盼。所以,为了尽可能减少“谁都能管、谁都不管”的地区,不给流寇以占山为王、蓄养实力的机会,都护府和都督府的防区划分,必须考虑周全。与此同时,一旦遇到天灾,导致大量流民出现,虽然“第一责任人”并不是都护府,但为了防止野心勃勃之辈聚众谋反,相应的对策也得有。所以,历史上多发灾难的地区,最好不要被两个以上都护府“分割”,若不得不让多个都护府“分割”,那也得提前定好规矩。以免日后真的出现流民,几个都护府都不能及时去管,导致流民演变为流寇,那可就不得了了。改制,听起来简单,但牵一发动全身,相关的变动,影响范围很大,所以刘文静和下属们终日忙碌,就是要为来年行政区的全面实施而努力。不知不觉,已是傍晚时分,忙了一天的刘文静,看看外面依旧等候入见的官员,无奈的吩咐:“先让大家去食堂用膳,晚上继续。”。。。。。。夜,民部,民部侍郎杜淹,在食堂用完晚膳,走回办公楼,夜幕下的民部大院灯火通明,办公楼也不例外,这座三层建筑自从投入使用以来,各间办公室就没空过。而杜淹的办公室位置,也从一楼升到二楼,然后升到三楼。再过几年,也许又会回到一楼,因为六部尚书的办公室,都是在一楼的独立院子里。杜淹如是想,慢慢向办公楼走去。他作为民部侍郎,可以让食堂将饭菜送来办公室,不需要亲自去食堂用餐,但在办公室坐了一天,是该起来走走,活动一下筋骨,顺便透透气,让脑袋清醒些。朝廷改制,政区和军区分离,而政区的行政机构又分为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使司分立,所以相应的变动不少。变动于明年元月定型,所以六部官员要为此忙碌上大半年,各种大会、小会接连不断,各部之间还得相互协调、沟通,工作强度翻了几倍。这种时候,各部尚书反倒相对清闲一点,最忙的就是作为副官的侍郎们,也亏得杜淹年富力强,又历练了将近二十年,所以处理其堆积如山的公文游刃有余。对于他来说,忙归忙,却也是展现能力的时候,他已经是侍郎,距离尚书一步之遥,只要再加把劲,就能到一楼办公,再过几年,说不定就能入政事堂了。只有三高官官才能入政事堂议事,所以,能否入政事堂,代表着一个官员是否跻身宰执之列。天底下的官员,谁不想成为宰执当官就要当大官,杜淹不通兵事,也没能力驰骋沙场,想要讨好天子也不得其门而入,所以想要向上爬,就得靠政绩,要让天子看到他的能力。天子重实务,耳目遍及朝野内外,所以杜淹觉得自己只需要努力表现,就一定会有回报,如果贸然去阿谀奉承,搞不好画蛇添足。近二十年来,他的仕途经历就证明了这一点。杜淹停下脚步,看着一处灯火通明的小院,那里,就是民部尚书的办公室所在地。能当到尚书级别的官员,大多年纪都上来了,所以成日里上下楼多有不便,所以办公室还是在地面为好。与此同时,还有各种配套设施,以及舒适的住处,而各司官员,如果晚上在官署加班,休息的时候就只能挤宿舍楼。虽然作为侍郎,肯定有专门的宿舍,配套设施齐全,但彰显级别的特别待遇,谁不想要呢杜淹走进办公大楼,来到三楼,沿着走廊向自己办公室走去时,见着旁边各办公室里的官员已经陆续吃完饭,便吩咐随从:“通知各司正副长官,于十分钟后,七点半,在三楼会议室开会”第四百六十四章 历史的车轮下午,皇宫,宇文温和侄子、杞王宇文理交谈,现任尚书令的宇文理到了明年就要卸任,转任淮扬都护,坐镇东南,监视南朝故地。而现在,时值改制的关键时候,宇文理作为尚书令,肩上责任很重,所以宇文温有许多话要向侄子交代。但他最想和侄子说的,就是到任后,如何与地方官府、市舶司、洋务司等“有司”配合,将防区内的海防及港务做好。与此相比,监视南朝故地这一政治任务倒在其次。淮扬都护府,防区是淮南、江南以及淮北徐州地区,位置十分重要,故而职责也很重,因为防区里,有淮水、长江的入海口,所以内河航运及海运十分繁忙,这就带来了个新问题:海防。淮口和广陵,都是繁忙的内河、外海转运港,大量民船穿梭,管理起来难度很大,加上当地道、州的官府,可以说这两个港口的“婆婆”都有几个。婆婆多,谁都能管事,而谁都能管事的结果,就是什么事都管不好。万一有海寇来袭,乔装打扮、伪造船籍入港,地方官府以为这是番商海船,都护府以为是两洋贸易公司商船,市舶司以为是都护府战船,洋务司以为是漕运货船,大家都认为不归自己管那么,有可能百余海寇,就这么大摇大摆入港,然后上岸烧杀抢掠,与此同时四处纵火,导致大量百姓四处逃散、相互践踏,然后对方赶在官府反应过来前扬长而去。留下的一地鸡毛,谁负责说完海寇,还可以说走私,或者贩卖人口,这些问题都和船只管理息息相关,广陵、淮口位于内河与外洋的交界处,问题尤为明显。这就是海防面临的严峻形势,另外,即便进出港区的船是正经民船,那么,地方官府、都护府、市舶司、洋务司的巡逻船,是不是要轮番上前询问以查明身份虽然船只的管理,可以通过舷号实现,但舷号是可以篡改的,所以总是要有巡逻船亲自确认,谁都要管一管的结果,就是大幅降低效率。如此一来,船只入港、出港的时间就会大幅延长,让本来就繁忙的淮口、广陵港变得淤塞。所以,这涉及到“联合执法”的问题,相应对策,相关的部、司当然在磋商,不需要宇文温操心,但他必须提醒侄子注意。顺便听听宇文理有什么话要说,如果有什么想法或者误会,叔侄当面说清楚。但“犬牙交错”的结果,就是一旦有各道对付不了的流寇在各都护府边界转悠,届时由哪个都护府来“管”,就成了容易扯皮的事情。各都护府的军队,原则上不可以跨境作战,必须提前获得朝廷批准,但这样的原则,在清剿跨界流窜的流寇时,就会让官军束手束脚。与此同时,都护府内,各都督府交界处,也容易出现“谁都能管,结果谁都不管”的状态,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官场常态,刘文静可不敢对官僚们办事的积极性有任何乐观期盼。所以,为了尽可能减少“谁都能管、谁都不管”的地区,不给流寇以占山为王、蓄养实力的机会,都护府和都督府的防区划分,必须考虑周全。与此同时,一旦遇到天灾,导致大量流民出现,虽然“第一责任人”并不是都护府,但为了防止野心勃勃之辈聚众谋反,相应的对策也得有。所以,历史上多发灾难的地区,最好不要被两个以上都护府“分割”,若不得不让多个都护府“分割”,那也得提前定好规矩。以免日后真的出现流民,几个都护府都不能及时去管,导致流民演变为流寇,那可就不得了了。改制,听起来简单,但牵一发动全身,相关的变动,影响范围很大,所以刘文静和下属们终日忙碌,就是要为来年行政区的全面实施而努力。不知不觉,已是傍晚时分,忙了一天的刘文静,看看外面依旧等候入见的官员,无奈的吩咐:“先让大家去食堂用膳,晚上继续。”。。。。。。夜,民部,民部侍郎杜淹,在食堂用完晚膳,走回办公楼,夜幕下的民部大院灯火通明,办公楼也不例外,这座三层建筑自从投入使用以来,各间办公室就没空过。而杜淹的办公室位置,也从一楼升到二楼,然后升到三楼。再过几年,也许又会回到一楼,因为六部尚书的办公室,都是在一楼的独立院子里。杜淹如是想,慢慢向办公楼走去。他作为民部侍郎,可以让食堂将饭菜送来办公室,不需要亲自去食堂用餐,但在办公室坐了一天,是该起来走走,活动一下筋骨,顺便透透气,让脑袋清醒些。朝廷改制,政区和军区分离,而政区的行政机构又分为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使司分立,所以相应的变动不少。变动于明年元月定型,所以六部官员要为此忙碌上大半年,各种大会、小会接连不断,各部之间还得相互协调、沟通,工作强度翻了几倍。这种时候,各部尚书反倒相对清闲一点,最忙的就是作为副官的侍郎们,也亏得杜淹年富力强,又历练了将近二十年,所以处理其堆积如山的公文游刃有余。对于他来说,忙归忙,却也是展现能力的时候,他已经是侍郎,距离尚书一步之遥,只要再加把劲,就能到一楼办公,再过几年,说不定就能入政事堂了。只有三高官官才能入政事堂议事,所以,能否入政事堂,代表着一个官员是否跻身宰执之列。天底下的官员,谁不想成为宰执当官就要当大官,杜淹不通兵事,也没能力驰骋沙场,想要讨好天子也不得其门而入,所以想要向上爬,就得靠政绩,要让天子看到他的能力。天子重实务,耳目遍及朝野内外,所以杜淹觉得自己只需要努力表现,就一定会有回报,如果贸然去阿谀奉承,搞不好画蛇添足。近二十年来,他的仕途经历就证明了这一点。杜淹停下脚步,看着一处灯火通明的小院,那里,就是民部尚书的办公室所在地。能当到尚书级别的官员,大多年纪都上来了,所以成日里上下楼多有不便,所以办公室还是在地面为好。与此同时,还有各种配套设施,以及舒适的住处,而各司官员,如果晚上在官署加班,休息的时候就只能挤宿舍楼。虽然作为侍郎,肯定有专门的宿舍,配套设施齐全,但彰显级别的特别待遇,谁不想要呢杜淹走进办公大楼,来到三楼,沿着走廊向自己办公室走去时,见着旁边各办公室里的官员已经陆续吃完饭,便吩咐随从:“通知各司正副长官,于十分钟后,七点半,在三楼会议室开会”第四百六十四章 历史的车轮下午,皇宫,宇文温和侄子、杞王宇文理交谈,现任尚书令的宇文理到了明年就要卸任,转任淮扬都护,坐镇东南,监视南朝故地。而现在,时值改制的关键时候,宇文理作为尚书令,肩上责任很重,所以宇文温有许多话要向侄子交代。但他最想和侄子说的,就是到任后,如何与地方官府、市舶司、洋务司等“有司”配合,将防区内的海防及港务做好。与此相比,监视南朝故地这一政治任务倒在其次。淮扬都护府,防区是淮南、江南以及淮北徐州地区,位置十分重要,故而职责也很重,因为防区里,有淮水、长江的入海口,所以内河航运及海运十分繁忙,这就带来了个新问题:海防。淮口和广陵,都是繁忙的内河、外海转运港,大量民船穿梭,管理起来难度很大,加上当地道、州的官府,可以说这两个港口的“婆婆”都有几个。婆婆多,谁都能管事,而谁都能管事的结果,就是什么事都管不好。万一有海寇来袭,乔装打扮、伪造船籍入港,地方官府以为这是番商海船,都护府以为是两洋贸易公司商船,市舶司以为是都护府战船,洋务司以为是漕运货船,大家都认为不归自己管那么,有可能百余海寇,就这么大摇大摆入港,然后上岸烧杀抢掠,与此同时四处纵火,导致大量百姓四处逃散、相互践踏,然后对方赶在官府反应过来前扬长而去。留下的一地鸡毛,谁负责说完海寇,还可以说走私,或者贩卖人口,这些问题都和船只管理息息相关,广陵、淮口位于内河与外洋的交界处,问题尤为明显。这就是海防面临的严峻形势,另外,即便进出港区的船是正经民船,那么,地方官府、都护府、市舶司、洋务司的巡逻船,是不是要轮番上前询问以查明身份虽然船只的管理,可以通过舷号实现,但舷号是可以篡改的,所以总是要有巡逻船亲自确认,谁都要管一管的结果,就是大幅降低效率。如此一来,船只入港、出港的时间就会大幅延长,让本来就繁忙的淮口、广陵港变得淤塞。所以,这涉及到“联合执法”的问题,相应对策,相关的部、司当然在磋商,不需要宇文温操心,但他必须提醒侄子注意。顺便听听宇文理有什么话要说,如果有什么想法或者误会,叔侄当面说清楚。但“犬牙交错”的结果,就是一旦有各道对付不了的流寇在各都护府边界转悠,届时由哪个都护府来“管”,就成了容易扯皮的事情。各都护府的军队,原则上不可以跨境作战,必须提前获得朝廷批准,但这样的原则,在清剿跨界流窜的流寇时,就会让官军束手束脚。与此同时,都护府内,各都督府交界处,也容易出现“谁都能管,结果谁都不管”的状态,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官场常态,刘文静可不敢对官僚们办事的积极性有任何乐观期盼。所以,为了尽可能减少“谁都能管、谁都不管”的地区,不给流寇以占山为王、蓄养实力的机会,都护府和都督府的防区划分,必须考虑周全。与此同时,一旦遇到天灾,导致大量流民出现,虽然“第一责任人”并不是都护府,但为了防止野心勃勃之辈聚众谋反,相应的对策也得有。所以,历史上多发灾难的地区,最好不要被两个以上都护府“分割”,若不得不让多个都护府“分割”,那也得提前定好规矩。以免日后真的出现流民,几个都护府都不能及时去管,导致流民演变为流寇,那可就不得了了。改制,听起来简单,但牵一发动全身,相关的变动,影响范围很大,所以刘文静和下属们终日忙碌,就是要为来年行政区的全面实施而努力。不知不觉,已是傍晚时分,忙了一天的刘文静,看看外面依旧等候入见的官员,无奈的吩咐:“先让大家去食堂用膳,晚上继续。”。。。。。。夜,民部,民部侍郎杜淹,在食堂用完晚膳,走回办公楼,夜幕下的民部大院灯火通明,办公楼也不例外,这座三层建筑自从投入使用以来,各间办公室就没空过。而杜淹的办公室位置,也从一楼升到二楼,然后升到三楼。再过几年,也许又会回到一楼,因为六部尚书的办公室,都是在一楼的独立院子里。杜淹如是想,慢慢向办公楼走去。他作为民部侍郎,可以让食堂将饭菜送来办公室,不需要亲自去食堂用餐,但在办公室坐了一天,是该起来走走,活动一下筋骨,顺便透透气,让脑袋清醒些。朝廷改制,政区和军区分离,而政区的行政机构又分为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使司分立,所以相应的变动不少。变动于明年元月定型,所以六部官员要为此忙碌上大半年,各种大会、小会接连不断,各部之间还得相互协调、沟通,工作强度翻了几倍。这种时候,各部尚书反倒相对清闲一点,最忙的就是作为副官的侍郎们,也亏得杜淹年富力强,又历练了将近二十年,所以处理其堆积如山的公文游刃有余。对于他来说,忙归忙,却也是展现能力的时候,他已经是侍郎,距离尚书一步之遥,只要再加把劲,就能到一楼办公,再过几年,说不定就能入政事堂了。只有三高官官才能入政事堂议事,所以,能否入政事堂,代表着一个官员是否跻身宰执之列。天底下的官员,谁不想成为宰执当官就要当大官,杜淹不通兵事,也没能力驰骋沙场,想要讨好天子也不得其门而入,所以想要向上爬,就得靠政绩,要让天子看到他的能力。天子重实务,耳目遍及朝野内外,所以杜淹觉得自己只需要努力表现,就一定会有回报,如果贸然去阿谀奉承,搞不好画蛇添足。近二十年来,他的仕途经历就证明了这一点。杜淹停下脚步,看着一处灯火通明的小院,那里,就是民部尚书的办公室所在地。能当到尚书级别的官员,大多年纪都上来了,所以成日里上下楼多有不便,所以办公室还是在地面为好。与此同时,还有各种配套设施,以及舒适的住处,而各司官员,如果晚上在官署加班,休息的时候就只能挤宿舍楼。虽然作为侍郎,肯定有专门的宿舍,配套设施齐全,但彰显级别的特别待遇,谁不想要呢杜淹走进办公大楼,来到三楼,沿着走廊向自己办公室走去时,见着旁边各办公室里的官员已经陆续吃完饭,便吩咐随从:“通知各司正副长官,于十分钟后,七点半,在三楼会议室开会”第四百六十四章 历史的车轮下午,皇宫,宇文温和侄子、杞王宇文理交谈,现任尚书令的宇文理到了明年就要卸任,转任淮扬都护,坐镇东南,监视南朝故地。而现在,时值改制的关键时候,宇文理作为尚书令,肩上责任很重,所以宇文温有许多话要向侄子交代。但他最想和侄子说的,就是到任后,如何与地方官府、市舶司、洋务司等“有司”配合,将防区内的海防及港务做好。与此相比,监视南朝故地这一政治任务倒在其次。淮扬都护府,防区是淮南、江南以及淮北徐州地区,位置十分重要,故而职责也很重,因为防区里,有淮水、长江的入海口,所以内河航运及海运十分繁忙,这就带来了个新问题:海防。淮口和广陵,都是繁忙的内河、外海转运港,大量民船穿梭,管理起来难度很大,加上当地道、州的官府,可以说这两个港口的“婆婆”都有几个。婆婆多,谁都能管事,而谁都能管事的结果,就是什么事都管不好。万一有海寇来袭,乔装打扮、伪造船籍入港,地方官府以为这是番商海船,都护府以为是两洋贸易公司商船,市舶司以为是都护府战船,洋务司以为是漕运货船,大家都认为不归自己管那么,有可能百余海寇,就这么大摇大摆入港,然后上岸烧杀抢掠,与此同时四处纵火,导致大量百姓四处逃散、相互践踏,然后对方赶在官府反应过来前扬长而去。留下的一地鸡毛,谁负责说完海寇,还可以说走私,或者贩卖人口,这些问题都和船只管理息息相关,广陵、淮口位于内河与外洋的交界处,问题尤为明显。这就是海防面临的严峻形势,另外,即便进出港区的船是正经民船,那么,地方官府、都护府、市舶司、洋务司的巡逻船,是不是要轮番上前询问以查明身份虽然船只的管理,可以通过舷号实现,但舷号是可以篡改的,所以总是要有巡逻船亲自确认,谁都要管一管的结果,就是大幅降低效率。如此一来,船只入港、出港的时间就会大幅延长,让本来就繁忙的淮口、广陵港变得淤塞。所以,这涉及到“联合执法”的问题,相应对策,相关的部、司当然在磋商,不需要宇文温操心,但他必须提醒侄子注意。顺便听听宇文理有什么话要说,如果有什么想法或者误会,叔侄当面说清楚。但“犬牙交错”的结果,就是一旦有各道对付不了的流寇在各都护府边界转悠,届时由哪个都护府来“管”,就成了容易扯皮的事情。各都护府的军队,原则上不可以跨境作战,必须提前获得朝廷批准,但这样的原则,在清剿跨界流窜的流寇时,就会让官军束手束脚。与此同时,都护府内,各都督府交界处,也容易出现“谁都能管,结果谁都不管”的状态,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官场常态,刘文静可不敢对官僚们办事的积极性有任何乐观期盼。所以,为了尽可能减少“谁都能管、谁都不管”的地区,不给流寇以占山为王、蓄养实力的机会,都护府和都督府的防区划分,必须考虑周全。与此同时,一旦遇到天灾,导致大量流民出现,虽然“第一责任人”并不是都护府,但为了防止野心勃勃之辈聚众谋反,相应的对策也得有。所以,历史上多发灾难的地区,最好不要被两个以上都护府“分割”,若不得不让多个都护府“分割”,那也得提前定好规矩。以免日后真的出现流民,几个都护府都不能及时去管,导致流民演变为流寇,那可就不得了了。改制,听起来简单,但牵一发动全身,相关的变动,影响范围很大,所以刘文静和下属们终日忙碌,就是要为来年行政区的全面实施而努力。不知不觉,已是傍晚时分,忙了一天的刘文静,看看外面依旧等候入见的官员,无奈的吩咐:“先让大家去食堂用膳,晚上继续。”。。。。。。夜,民部,民部侍郎杜淹,在食堂用完晚膳,走回办公楼,夜幕下的民部大院灯火通明,办公楼也不例外,这座三层建筑自从投入使用以来,各间办公室就没空过。而杜淹的办公室位置,也从一楼升到二楼,然后升到三楼。再过几年,也许又会回到一楼,因为六部尚书的办公室,都是在一楼的独立院子里。杜淹如是想,慢慢向办公楼走去。他作为民部侍郎,可以让食堂将饭菜送来办公室,不需要亲自去食堂用餐,但在办公室坐了一天,是该起来走走,活动一下筋骨,顺便透透气,让脑袋清醒些。朝廷改制,政区和军区分离,而政区的行政机构又分为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使司分立,所以相应的变动不少。变动于明年元月定型,所以六部官员要为此忙碌上大半年,各种大会、小会接连不断,各部之间还得相互协调、沟通,工作强度翻了几倍。这种时候,各部尚书反倒相对清闲一点,最忙的就是作为副官的侍郎们,也亏得杜淹年富力强,又历练了将近二十年,所以处理其堆积如山的公文游刃有余。对于他来说,忙归忙,却也是展现能力的时候,他已经是侍郎,距离尚书一步之遥,只要再加把劲,就能到一楼办公,再过几年,说不定就能入政事堂了。只有三高官官才能入政事堂议事,所以,能否入政事堂,代表着一个官员是否跻身宰执之列。天底下的官员,谁不想成为宰执当官就要当大官,杜淹不通兵事,也没能力驰骋沙场,想要讨好天子也不得其门而入,所以想要向上爬,就得靠政绩,要让天子看到他的能力。天子重实务,耳目遍及朝野内外,所以杜淹觉得自己只需要努力表现,就一定会有回报,如果贸然去阿谀奉承,搞不好画蛇添足。近二十年来,他的仕途经历就证明了这一点。杜淹停下脚步,看着一处灯火通明的小院,那里,就是民部尚书的办公室所在地。能当到尚书级别的官员,大多年纪都上来了,所以成日里上下楼多有不便,所以办公室还是在地面为好。与此同时,还有各种配套设施,以及舒适的住处,而各司官员,如果晚上在官署加班,休息的时候就只能挤宿舍楼。虽然作为侍郎,肯定有专门的宿舍,配套设施齐全,但彰显级别的特别待遇,谁不想要呢杜淹走进办公大楼,来到三楼,沿着走廊向自己办公室走去时,见着旁边各办公室里的官员已经陆续吃完饭,便吩咐随从:“通知各司正副长官,于十分钟后,七点半,在三楼会议室开会”第四百六十四章 历史的车轮下午,皇宫,宇文温和侄子、杞王宇文理交谈,现任尚书令的宇文理到了明年就要卸任,转任淮扬都护,坐镇东南,监视南朝故地。而现在,时值改制的关键时候,宇文理作为尚书令,肩上责任很重,所以宇文温有许多话要向侄子交代。但他最想和侄子说的,就是到任后,如何与地方官府、市舶司、洋务司等“有司”配合,将防区内的海防及港务做好。与此相比,监视南朝故地这一政治任务倒在其次。淮扬都护府,防区是淮南、江南以及淮北徐州地区,位置十分重要,故而职责也很重,因为防区里,有淮水、长江的入海口,所以内河航运及海运十分繁忙,这就带来了个新问题:海防。淮口和广陵,都是繁忙的内河、外海转运港,大量民船穿梭,管理起来难度很大,加上当地道、州的官府,可以说这两个港口的“婆婆”都有几个。婆婆多,谁都能管事,而谁都能管事的结果,就是什么事都管不好。万一有海寇来袭,乔装打扮、伪造船籍入港,地方官府以为这是番商海船,都护府以为是两洋贸易公司商船,市舶司以为是都护府战船,洋务司以为是漕运货船,大家都认为不归自己管那么,有可能百余海寇,就这么大摇大摆入港,然后上岸烧杀抢掠,与此同时四处纵火,导致大量百姓四处逃散、相互践踏,然后对方赶在官府反应过来前扬长而去。留下的一地鸡毛,谁负责说完海寇,还可以说走私,或者贩卖人口,这些问题都和船只管理息息相关,广陵、淮口位于内河与外洋的交界处,问题尤为明显。这就是海防面临的严峻形势,另外,即便进出港区的船是正经民船,那么,地方官府、都护府、市舶司、洋务司的巡逻船,是不是要轮番上前询问以查明身份虽然船只的管理,可以通过舷号实现,但舷号是可以篡改的,所以总是要有巡逻船亲自确认,谁都要管一管的结果,就是大幅降低效率。如此一来,船只入港、出港的时间就会大幅延长,让本来就繁忙的淮口、广陵港变得淤塞。所以,这涉及到“联合执法”的问题,相应对策,相关的部、司当然在磋商,不需要宇文温操心,但他必须提醒侄子注意。顺便听听宇文理有什么话要说,如果有什么想法或者误会,叔侄当面说清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