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34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349(1 / 1)

d险队以四处碰壁的结果,初步证实了这一点。按照宇文温那所剩不多的世界地理知识,他记得北美洲有落基山脉,是西海岸的一道巨大屏障,为南北走向,绵延数千里,宛若一道长城,将西来之人挡在辽阔的北美大平原西端海岸线上。这样的地理位置,导致从亚洲过来的殖民队伍历史上并没有遇到大麻烦,无法进入肥沃的北美大平原。与此相反的是,从欧洲来的殖民者,登陆北美洲的东海岸后,毫无山脉阻挡,就能直面辽阔的北美大平原。如此一来,当这个时代有了自西而来的中原探险队,登陆北美西海岸后,想要向东进入北美大平原,就得面对宛若青藏高原一般的西海岸山脉。即便勉强翻越这山脉,在山脉东麓、大平原西侧建立定居点,但定居点和海边登陆点距离太远、交通不便,一旦碰到什么突发事件,定居点根本就是孤立无援,想要发展起来,很难。落基山脉的东西跨度很大,其间重山峻岭,又有大量荒漠和沙漠戈壁,中原的探索队,短期内根本就没能力跨过这么多障碍以翻越山脉,进入东面的大平原地区。更别说按照探险队去年的初步探索,发现群山密林之间,生活着许多渔猎部落,这些部落非敌非友,对于向东跋涉的探险队,是一种巨大的隐患。探险队要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还得和沿途遇到的部落周旋,又得提防各种猛兽的袭击,在这样的掣肘下,想要向东进行远距离探索,恐怕要花上十几年时间。可以说,落基山脉如同一道难以翻越的天堑,将来自中原的移民队伍挡在北美大平原之外,移民们只能望着这看不到尽头又难以翻越的天堑,发出一声声叹息。北美是这样,南美也是如此,南美洲西海岸,同样有一堵绵延数千里的巨大山脉安第斯山脉横贯南北,宛如一道天堑,将西来之人挡在南美洲大陆西边缘。将来,中原想要往北美洲、南美洲大规模移民,就要面对这两堵“叹息之墙”,难度很大。宇文温看着草图入神,杨济则看着探险队的考察报告,对北美洲西海岸那绵延千里的山脉感到头痛,不过他“当年”听西洋传教士说过,美洲分南北,中间相连地区似乎很狭窄,其东西海岸线之间的距离十分近。“陛下,是否可以考虑,让探险队从南北美洲之间狭长地区走陆路东进,到东边海岸再造船出海,如此,不就能绕过北美洲西海岸那巨大的山脉”宇文温点点头:“此是自然,既然前方路上有堵高墙,怎么都翻不过去,那么与其对着墙发呆,还不如抄小路绕过去。”不好意思,知道正确答案的人,就是可以这么任性第五百一十五章 叹息之墙续烛光下,宇文温看着一张素描画,这张画由探险队成员所绘,画中是一艘航行在海上的海船,距离海岸至少有三十里,而这艘海船,是由草杆编制而成的。没错,由无数草杆捆编织成的海船。当时,周国的海船位于赤道附近海域,东南方向可以看到陆地,而数艘草杆编成的海船,正在近海地区打渔。这些渔民,自然是当地渔民,船身为草杆编成,但每艘船的尺寸都不小,看上去宛若芭蕉。大小和中原沿海普通渔船类似,所以当周国探险队船员看清楚这些船居然不是木板搭建而是由草杆编织而成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位于赤道地区,天气炎热,当地土著渔民肤色略深,衣着异于中原,探险队员们用赠送五彩玻璃珠的方式表达善意后,小心翼翼登上这种草船,仔细研究了一番。发现这些船是由芦苇制成,大概是先把芦苇捆成一捆捆,然后再将其编织起来,构成船身。土著的渔船身虽然为芦苇编织,却能保持必要的强度,根本就不需要铁钉,而船帆有芦苇编织的硬帆,也有布制成的软帆。布是棉布。棉布的经纬还算密集,看得出是合格的棉纺织品,要么这些渔民所属地区有一定棉纺能力,要么这些人能够通过交易,从别处买到质量尚可的棉布。这样的发现,让周国探险队员错愕,因为大家没想到在万里之外的极东地区居然也有棉花,当地土著居然有棉布。对方的航海技术也让人匪夷所思:没能力建造木板船,却能用高超的编织工艺,用芦苇编织出能在近海打渔的海船,大一点的船,甚至能搭载将近二十人。土著们被突然出现的大海船震撼,却因为不速之客赠送漂亮的礼物,所以热情邀请周国探险队员登岸,到其聚落做客。虽然语言不通,双方靠打手势、画图案交流,但至少有了好的开始。通过一段时间的交流,探险队员见识了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对方的聚落以木栅栏为墙,没有文字,结绳记事,又有类似文字功能的一些图案符号。因为聚落靠海,所以靠海吃海,主要靠鱼获和岸上采集的果实、猎物作为食物来源。与此同时,用捕捞来的海鱼,和内陆聚落做买卖,棉布就是通过做买卖换来的。这个聚落,似乎缺少铁制工具,多用石斧、石刀、石矛、石镞,所以对于探险队半卖半送的铁制品十分欢迎。但即便如此,对方的兵器却不错。有石斧、石矛、弓箭、投矛、大棒,还有一种投掷石块的索具,以投掷石块作为远距离杀伤手段,应该是一种投石器。这种投石器,是一个小编织布袋两端各绑着一条绳索,,使用时,将尺寸合适的石块放入编织袋,然后用扯着两条绳索,将编织袋甩起来,一圈圈的甩。旋转几圈后,松开一条绳索,于是编织袋里的石块便飞向目标,速度很快,力道很猛。能有多猛一名周国探险队员,手持铁刀站在三十步左右距离,一名当地投石好手甩起编织袋,然后“放石”,石头又快又准的击中他手中铁刀刀身,将其震脱手。一个熟练的投石高手,用这种武器发射石块,三十步左右范围内,可以对无甲人员或者猎物造成有效伤害,若是击中无保护的头部,头骨估计都要被石块砸裂。探险队员见到的人、物、场景,变成一张张素描画,向宇文温展示着那遥远新大陆某处沿海地区的风土人情。这个地区,在赤道附近,宇文温判断大概是中美洲南部、南美洲北部的西海岸位置,这个好客的聚落,渔猎为生,根据初步交流得到的零星消息,似乎在其南方,有规模不小的沿海大城。大城有多“大”,不同的标准会得到不同的解释。也许在这个普普通通的聚落百姓看来,那城确实很大,但周国探险队去了之后,也可能发现不过是个规模大一些的村落。宇文温放下素描画,小心收好,又看着自己画的美洲草图,心情不错。探险队花了一年多,总算是把局面初步打开了,既然能遇到聚落,还有像样的小城,那就意味着进一步的交流成为可能。沿海地区也许是穷乡僻壤,若往内陆深入,有可能接触到更繁荣的城池,那么像样的贸易就能展开,哪怕这个时候美洲大陆上只有部落,或者部落联盟级别的文明,也不错了。他的有生之年,就只想把美洲的一些特产作物带回中原,与此同时,为探索美洲指引正确的方向。什么是正确的方向很简单,北美洲、南美洲的西海岸,都各有一道“叹息之墙”,也就是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美洲。如果自西而来的中原探索队,硬要挑战这两堵墙,只会撞得头破血流。中原船队跨海两万里的远航,好不容易到岸后,却还要翻越东面的绵延群山,可谓跋山涉水,艰苦异常。若一直在新大陆找不到富饶的移民之地,或者找不到金银等大矿脉,又无法和当地土著、部落、国家做买卖,这样的远航就是巨亏。亏本的买卖没人做,于是美洲对于中原来说,就成了鸡肋。伟大的航线,渐渐没落,一如明初的郑和下西洋那样,当皇帝换了几茬后,再无人支持这样的远航。这样的结局,不是宇文温想看到的,所以,他要为迷茫的探险队指明方向,从两堵“叹息之墙”中间的缝隙穿过,进入墙后广阔的新世界。缝隙,就是中美洲,只要突破了中美洲地峡,就能进入美洲的“东海海域”,在那里,往北走是北美大平原,往东南方向走,就是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和平原。广阔的北美大平原,足以养活中原大量的剩余人口,蕴藏着无数奇花异草、珍禽异兽的南美热带丛林,有金鸡纳橡胶、可可、烟草等特产作物。这就是藏在两堵墙后面的巨大宝库,是宇文温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遗产”。再不能被人抢先一步,以至于后人想起“当年”,不由得扼腕叹息:船队怎么就不往东走呢第五百一十六章 幼苗午后的阳光洒在玻璃房内,给房中的花花草草裹上一层明亮、耀眼的光晕,地上一列列整齐的土陇上,一株株幼苗沐浴着阳光,通体透明。宇文温看着这些萌芽的辣椒幼苗,又看看生机盎然的玻璃房,很满意。船队从美洲带回很多辣椒果实,而每一枚辣椒内都有许多种子,所以辣椒“到岸”不久,其栽培工作就在南方各地展开。长安皇宫里也开始种辣椒,在花盆里种下的种子顺利发芽,幼苗郁郁葱葱,在宇文温看来,真是赏心悦目。他当然不懂种辣椒,但觉得既然辣椒的原产地气候炎热,想来这种作物冬天未必熬得过去,索性将辣椒种在玻璃温室里,确保每一株幼苗长大后,能平安渡过冬天,多活几年,多结果。现在是盛夏,天气炎热,所以作为温室的玻璃房其门窗都已打开,到了冬天把门窗一关,温室的效果一出来,就能保证辣椒在较高温度环境内生长。这就是温室栽培技术,可以增加许多作物的产量,尤其一些在寒冷地区无法过冬的作物,靠着这种栽培技术能够有效“延寿”,现在正好给辣椒用上。如此一来,当冬天会下大雪的河北地区开始大规模种植辣椒时,到了冬天,财力雄厚的农场,靠着温室栽培技术,一样可以收获辣椒,对外出售。虽然辣椒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原是新鲜事物,但宇文温对辣椒“红遍天南地北”有绝对的信心,因为“大吃货帝国”的名头可不是虚的,人们对于辣椒的需求必然是个无底洞。所以,尽快普及辣椒而不是让辣椒沦为有钱人才能享用的奢侈品,是宇文温做出的决定,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在全国各地同时大规模种植。当各地都对辣椒产生巨大需求,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种植辣椒。这是一个小目标,宇文温要让国家对外加强交往之际,多少都要为国内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辣椒这种在后世必不可少的经济作物,是一定要快速推广的。说不定再过几年,各地辣椒产量上来了,各种“辣系菜肴”就会出现。譬如“川菜”。宇文温一想到那以麻、辣、鲜、香著称的“四川火锅”,瞬间觉得人生道路又明亮了许多。为什么四川人喜欢吃辣有一种说法说四川雨多,而且下雨时阴冷,空气湿度大,人们吃辣椒是为了驱寒去湿,顺便以辣椒作为调味料。这说法对不对,宇文温不知道,但知道云、贵、川、湘能吃辣是出了名的。所以他觉得在这些地方普及辣椒,将其变成辣椒的产地,既能满足饮食需求,又能作为经济作物,也算是一件利民的大好事。宇文温看着地上的辣椒幼苗,心中高兴,而陪着他在玻璃房里转悠的陈婤,则饶有趣味打量四周。即便是寒冬腊月,她在皇宫里依旧能吃到一些新鲜瓜果,起初还不清楚具体原因,现在才知道原来是得益于这种玻璃房。具体原理,她当然不懂,宇文温便进行现场讲解。有了玻璃就能搭建保温的“温室”,阳光透过玻璃窗进入室内,热量留下,所以室内温度比室外高,这在冬天,效果尤为突出。一些只在夏秋之际开花结果的植物,在温暖的温室里能够“反季节成长”,所以,温室栽培技术能够让有钱人家在寒冬腊月享受到新鲜的瓜果蔬菜,甚至鲜花。但是玻璃的隔热效果差,如果种植的作物要求环境气温较高,那么温室最好采用双层玻璃窗,但即便如此,大面积采用玻璃窗的温室,在寒冬腊月里保温效果依旧差强人意。所以,要在温室里引入其他热源,譬如热泉水。然而热泉水多在山中,所以如果温室要保证较高的室内温度,可以用锅炉水或者“暖气”的循环热水来给面积较大的温室供热。随着“暖气”的普及,冬天里向温室供应热水已近不算是什么极度的奢侈行为,所以温室种植技术现在已经普及,大户人家在冬天吃上自家种植的一些“反季节蔬菜”已不是难事。当然,因为宇文温是天子,所以按规矩,臣民们要避讳“温”字,不能称“温室”,要改称“暖室”或“暖房”。至于气温、水温等“技术名词”,实在避无可避,只能作罢,当然,宇文温本人对此倒是无所谓:只要有益国计民生,“温”字成日里被天下探险队花了一年多,总算是把局面初步打开了,既然能遇到聚落,还有像样的小城,那就意味着进一步的交流成为可能。沿海地区也许是穷乡僻壤,若往内陆深入,有可能接触到更繁荣的城池,那么像样的贸易就能展开,哪怕这个时候美洲大陆上只有部落,或者部落联盟级别的文明,也不错了。他的有生之年,就只想把美洲的一些特产作物带回中原,与此同时,为探索美洲指引正确的方向。什么是正确的方向很简单,北美洲、南美洲的西海岸,都各有一道“叹息之墙”,也就是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美洲。如果自西而来的中原探索队,硬要挑战这两堵墙,只会撞得头破血流。中原船队跨海两万里的远航,好不容易到岸后,却还要翻越东面的绵延群山,可谓跋山涉水,艰苦异常。若一直在新大陆找不到富饶的移民之地,或者找不到金银等大矿脉,又无法和当地土著、部落、国家做买卖,这样的远航就是巨亏。亏本的买卖没人做,于是美洲对于中原来说,就成了鸡肋。伟大的航线,渐渐没落,一如明初的郑和下西洋那样,当皇帝换了几茬后,再无人支持这样的远航。这样的结局,不是宇文温想看到的,所以,他要为迷茫的探险队指明方向,从两堵“叹息之墙”中间的缝隙穿过,进入墙后广阔的新世界。缝隙,就是中美洲,只要突破了中美洲地峡,就能进入美洲的“东海海域”,在那里,往北走是北美大平原,往东南方向走,就是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和平原。广阔的北美大平原,足以养活中原大量的剩余人口,蕴藏着无数奇花异草、珍禽异兽的南美热带丛林,有金鸡纳橡胶、可可、烟草等特产作物。这就是藏在两堵墙后面的巨大宝库,是宇文温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遗产”。再不能被人抢先一步,以至于后人想起“当年”,不由得扼腕叹息:船队怎么就不往东走呢第五百一十六章 幼苗午后的阳光洒在玻璃房内,给房中的花花草草裹上一层明亮、耀眼的光晕,地上一列列整齐的土陇上,一株株幼苗沐浴着阳光,通体透明。宇文温看着这些萌芽的辣椒幼苗,又看看生机盎然的玻璃房,很满意。船队从美洲带回很多辣椒果实,而每一枚辣椒内都有许多种子,所以辣椒“到岸”不久,其栽培工作就在南方各地展开。长安皇宫里也开始种辣椒,在花盆里种下的种子顺利发芽,幼苗郁郁葱葱,在宇文温看来,真是赏心悦目。他当然不懂种辣椒,但觉得既然辣椒的原产地气候炎热,想来这种作物冬天未必熬得过去,索性将辣椒种在玻璃温室里,确保每一株幼苗长大后,能平安渡过冬天,多活几年,多结果。现在是盛夏,天气炎热,所以作为温室的玻璃房其门窗都已打开,到了冬天把门窗一关,温室的效果一出来,就能保证辣椒在较高温度环境内生长。这就是温室栽培技术,可以增加许多作物的产量,尤其一些在寒冷地区无法过冬的作物,靠着这种栽培技术能够有效“延寿”,现在正好给辣椒用上。如此一来,当冬天会下大雪的河北地区开始大规模种植辣椒时,到了冬天,财力雄厚的农场,靠着温室栽培技术,一样可以收获辣椒,对外出售。虽然辣椒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原是新鲜事物,但宇文温对辣椒“红遍天南地北”有绝对的信心,因为“大吃货帝国”的名头可不是虚的,人们对于辣椒的需求必然是个无底洞。所以,尽快普及辣椒而不是让辣椒沦为有钱人才能享用的奢侈品,是宇文温做出的决定,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在全国各地同时大规模种植。当各地都对辣椒产生巨大需求,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种植辣椒。这是一个小目标,宇文温要让国家对外加强交往之际,多少都要为国内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辣椒这种在后世必不可少的经济作物,是一定要快速推广的。说不定再过几年,各地辣椒产量上来了,各种“辣系菜肴”就会出现。譬如“川菜”。宇文温一想到那以麻、辣、鲜、香著称的“四川火锅”,瞬间觉得人生道路又明亮了许多。为什么四川人喜欢吃辣有一种说法说四川雨多,而且下雨时阴冷,空气湿度大,人们吃辣椒是为了驱寒去湿,顺便以辣椒作为调味料。这说法对不对,宇文温不知道,但知道云、贵、川、湘能吃辣是出了名的。所以他觉得在这些地方普及辣椒,将其变成辣椒的产地,既能满足饮食需求,又能作为经济作物,也算是一件利民的大好事。宇文温看着地上的辣椒幼苗,心中高兴,而陪着他在玻璃房里转悠的陈婤,则饶有趣味打量四周。即便是寒冬腊月,她在皇宫里依旧能吃到一些新鲜瓜果,起初还不清楚具体原因,现在才知道原来是得益于这种玻璃房。具体原理,她当然不懂,宇文温便进行现场讲解。有了玻璃就能搭建保温的“温室”,阳光透过玻璃窗进入室内,热量留下,所以室内温度比室外高,这在冬天,效果尤为突出。一些只在夏秋之际开花结果的植物,在温暖的温室里能够“反季节成长”,所以,温室栽培技术能够让有钱人家在寒冬腊月享受到新鲜的瓜果蔬菜,甚至鲜花。但是玻璃的隔热效果差,如果种植的作物要求环境气温较高,那么温室最好采用双层玻璃窗,但即便如此,大面积采用玻璃窗的温室,在寒冬腊月里保温效果依旧差强人意。所以,要在温室里引入其他热源,譬如热泉水。然而热泉水多在山中,所以如果温室要保证较高的室内温度,可以用锅炉水或者“暖气”的循环热水来给面积较大的温室供热。随着“暖气”的普及,冬天里向温室供应热水已近不算是什么极度的奢侈行为,所以温室种植技术现在已经普及,大户人家在冬天吃上自家种植的一些“反季节蔬菜”已不是难事。当然,因为宇文温是天子,所以按规矩,臣民们要避讳“温”字,不能称“温室”,要改称“暖室”或“暖房”。至于气温、水温等“技术名词”,实在避无可避,只能作罢,当然,宇文温本人对此倒是无所谓:只要有益国计民生,“温”字成日里被天下探险队花了一年多,总算是把局面初步打开了,既然能遇到聚落,还有像样的小城,那就意味着进一步的交流成为可能。沿海地区也许是穷乡僻壤,若往内陆深入,有可能接触到更繁荣的城池,那么像样的贸易就能展开,哪怕这个时候美洲大陆上只有部落,或者部落联盟级别的文明,也不错了。他的有生之年,就只想把美洲的一些特产作物带回中原,与此同时,为探索美洲指引正确的方向。什么是正确的方向很简单,北美洲、南美洲的西海岸,都各有一道“叹息之墙”,也就是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美洲。如果自西而来的中原探索队,硬要挑战这两堵墙,只会撞得头破血流。中原船队跨海两万里的远航,好不容易到岸后,却还要翻越东面的绵延群山,可谓跋山涉水,艰苦异常。若一直在新大陆找不到富饶的移民之地,或者找不到金银等大矿脉,又无法和当地土著、部落、国家做买卖,这样的远航就是巨亏。亏本的买卖没人做,于是美洲对于中原来说,就成了鸡肋。伟大的航线,渐渐没落,一如明初的郑和下西洋那样,当皇帝换了几茬后,再无人支持这样的远航。这样的结局,不是宇文温想看到的,所以,他要为迷茫的探险队指明方向,从两堵“叹息之墙”中间的缝隙穿过,进入墙后广阔的新世界。缝隙,就是中美洲,只要突破了中美洲地峡,就能进入美洲的“东海海域”,在那里,往北走是北美大平原,往东南方向走,就是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和平原。广阔的北美大平原,足以养活中原大量的剩余人口,蕴藏着无数奇花异草、珍禽异兽的南美热带丛林,有金鸡纳橡胶、可可、烟草等特产作物。这就是藏在两堵墙后面的巨大宝库,是宇文温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遗产”。再不能被人抢先一步,以至于后人想起“当年”,不由得扼腕叹息:船队怎么就不往东走呢第五百一十六章 幼苗午后的阳光洒在玻璃房内,给房中的花花草草裹上一层明亮、耀眼的光晕,地上一列列整齐的土陇上,一株株幼苗沐浴着阳光,通体透明。宇文温看着这些萌芽的辣椒幼苗,又看看生机盎然的玻璃房,很满意。船队从美洲带回很多辣椒果实,而每一枚辣椒内都有许多种子,所以辣椒“到岸”不久,其栽培工作就在南方各地展开。长安皇宫里也开始种辣椒,在花盆里种下的种子顺利发芽,幼苗郁郁葱葱,在宇文温看来,真是赏心悦目。他当然不懂种辣椒,但觉得既然辣椒的原产地气候炎热,想来这种作物冬天未必熬得过去,索性将辣椒种在玻璃温室里,确保每一株幼苗长大后,能平安渡过冬天,多活几年,多结果。现在是盛夏,天气炎热,所以作为温室的玻璃房其门窗都已打开,到了冬天把门窗一关,温室的效果一出来,就能保证辣椒在较高温度环境内生长。这就是温室栽培技术,可以增加许多作物的产量,尤其一些在寒冷地区无法过冬的作物,靠着这种栽培技术能够有效“延寿”,现在正好给辣椒用上。如此一来,当冬天会下大雪的河北地区开始大规模种植辣椒时,到了冬天,财力雄厚的农场,靠着温室栽培技术,一样可以收获辣椒,对外出售。虽然辣椒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原是新鲜事物,但宇文温对辣椒“红遍天南地北”有绝对的信心,因为“大吃货帝国”的名头可不是虚的,人们对于辣椒的需求必然是个无底洞。所以,尽快普及辣椒而不是让辣椒沦为有钱人才能享用的奢侈品,是宇文温做出的决定,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在全国各地同时大规模种植。当各地都对辣椒产生巨大需求,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种植辣椒。这是一个小目标,宇文温要让国家对外加强交往之际,多少都要为国内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辣椒这种在后世必不可少的经济作物,是一定要快速推广的。说不定再过几年,各地辣椒产量上来了,各种“辣系菜肴”就会出现。譬如“川菜”。宇文温一想到那以麻、辣、鲜、香著称的“四川火锅”,瞬间觉得人生道路又明亮了许多。为什么四川人喜欢吃辣有一种说法说四川雨多,而且下雨时阴冷,空气湿度大,人们吃辣椒是为了驱寒去湿,顺便以辣椒作为调味料。这说法对不对,宇文温不知道,但知道云、贵、川、湘能吃辣是出了名的。所以他觉得在这些地方普及辣椒,将其变成辣椒的产地,既能满足饮食需求,又能作为经济作物,也算是一件利民的大好事。宇文温看着地上的辣椒幼苗,心中高兴,而陪着他在玻璃房里转悠的陈婤,则饶有趣味打量四周。即便是寒冬腊月,她在皇宫里依旧能吃到一些新鲜瓜果,起初还不清楚具体原因,现在才知道原来是得益于这种玻璃房。具体原理,她当然不懂,宇文温便进行现场讲解。有了玻璃就能搭建保温的“温室”,阳光透过玻璃窗进入室内,热量留下,所以室内温度比室外高,这在冬天,效果尤为突出。一些只在夏秋之际开花结果的植物,在温暖的温室里能够“反季节成长”,所以,温室栽培技术能够让有钱人家在寒冬腊月享受到新鲜的瓜果蔬菜,甚至鲜花。但是玻璃的隔热效果差,如果种植的作物要求环境气温较高,那么温室最好采用双层玻璃窗,但即便如此,大面积采用玻璃窗的温室,在寒冬腊月里保温效果依旧差强人意。所以,要在温室里引入其他热源,譬如热泉水。然而热泉水多在山中,所以如果温室要保证较高的室内温度,可以用锅炉水或者“暖气”的循环热水来给面积较大的温室供热。随着“暖气”的普及,冬天里向温室供应热水已近不算是什么极度的奢侈行为,所以温室种植技术现在已经普及,大户人家在冬天吃上自家种植的一些“反季节蔬菜”已不是难事。当然,因为宇文温是天子,所以按规矩,臣民们要避讳“温”字,不能称“温室”,要改称“暖室”或“暖房”。至于气温、水温等“技术名词”,实在避无可避,只能作罢,当然,宇文温本人对此倒是无所谓:只要有益国计民生,“温”字成日里被天下探险队花了一年多,总算是把局面初步打开了,既然能遇到聚落,还有像样的小城,那就意味着进一步的交流成为可能。沿海地区也许是穷乡僻壤,若往内陆深入,有可能接触到更繁荣的城池,那么像样的贸易就能展开,哪怕这个时候美洲大陆上只有部落,或者部落联盟级别的文明,也不错了。他的有生之年,就只想把美洲的一些特产作物带回中原,与此同时,为探索美洲指引正确的方向。什么是正确的方向很简单,北美洲、南美洲的西海岸,都各有一道“叹息之墙”,也就是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美洲。如果自西而来的中原探索队,硬要挑战这两堵墙,只会撞得头破血流。中原船队跨海两万里的远航,好不容易到岸后,却还要翻越东面的绵延群山,可谓跋山涉水,艰苦异常。若一直在新大陆找不到富饶的移民之地,或者找不到金银等大矿脉,又无法和当地土著、部落、国家做买卖,这样的远航就是巨亏。亏本的买卖没人做,于是美洲对于中原来说,就成了鸡肋。伟大的航线,渐渐没落,一如明初的郑和下西洋那样,当皇帝换了几茬后,再无人支持这样的远航。这样的结局,不是宇文温想看到的,所以,他要为迷茫的探险队指明方向,从两堵“叹息之墙”中间的缝隙穿过,进入墙后广阔的新世界。缝隙,就是中美洲,只要突破了中美洲地峡,就能进入美洲的“东海海域”,在那里,往北走是北美大平原,往东南方向走,就是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和平原。广阔的北美大平原,足以养活中原大量的剩余人口,蕴藏着无数奇花异草、珍禽异兽的南美热带丛林,有金鸡纳橡胶、可可、烟草等特产作物。这就是藏在两堵墙后面的巨大宝库,是宇文温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遗产”。再不能被人抢先一步,以至于后人想起“当年”,不由得扼腕叹息:船队怎么就不往东走呢第五百一十六章 幼苗午后的阳光洒在玻璃房内,给房中的花花草草裹上一层明亮、耀眼的光晕,地上一列列整齐的土陇上,一株株幼苗沐浴着阳光,通体透明。宇文温看着这些萌芽的辣椒幼苗,又看看生机盎然的玻璃房,很满意。船队从美洲带回很多辣椒果实,而每一枚辣椒内都有许多种子,所以辣椒“到岸”不久,其栽培工作就在南方各地展开。长安皇宫里也开始种辣椒,在花盆里种下的种子顺利发芽,幼苗郁郁葱葱,在宇文温看来,真是赏心悦目。他当然不懂种辣椒,但觉得既然辣椒的原产地气候炎热,想来这种作物冬天未必熬得过去,索性将辣椒种在玻璃温室里,确保每一株幼苗长大后,能平安渡过冬天,多活几年,多结果。现在是盛夏,天气炎热,所以作为温室的玻璃房其门窗都已打开,到了冬天把门窗一关,温室的效果一出来,就能保证辣椒在较高温度环境内生长。这就是温室栽培技术,可以增加许多作物的产量,尤其一些在寒冷地区无法过冬的作物,靠着这种栽培技术能够有效“延寿”,现在正好给辣椒用上。如此一来,当冬天会下大雪的河北地区开始大规模种植辣椒时,到了冬天,财力雄厚的农场,靠着温室栽培技术,一样可以收获辣椒,对外出售。虽然辣椒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原是新鲜事物,但宇文温对辣椒“红遍天南地北”有绝对的信心,因为“大吃货帝国”的名头可不是虚的,人们对于辣椒的需求必然是个无底洞。所以,尽快普及辣椒而不是让辣椒沦为有钱人才能享用的奢侈品,是宇文温做出的决定,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在全国各地同时大规模种植。当各地都对辣椒产生巨大需求,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种植辣椒。这是一个小目标,宇文温要让国家对外加强交往之际,多少都要为国内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辣椒这种在后世必不可少的经济作物,是一定要快速推广的。说不定再过几年,各地辣椒产量上来了,各种“辣系菜肴”就会出现。譬如“川菜”。宇文温一想到那以麻、辣、鲜、香著称的“四川火锅”,瞬间觉得人生道路又明亮了许多。为什么四川人喜欢吃辣有一种说法说四川雨多,而且下雨时阴冷,空气湿度大,人们吃辣椒是为了驱寒去湿,顺便以辣椒作为调味料。这说法对不对,宇文温不知道,但知道云、贵、川、湘能吃辣是出了名的。所以他觉得在这些地方普及辣椒,将其变成辣椒的产地,既能满足饮食需求,又能作为经济作物,也算是一件利民的大好事。宇文温看着地上的辣椒幼苗,心中高兴,而陪着他在玻璃房里转悠的陈婤,则饶有趣味打量四周。即便是寒冬腊月,她在皇宫里依旧能吃到一些新鲜瓜果,起初还不清楚具体原因,现在才知道原来是得益于这种玻璃房。具体原理,她当然不懂,宇文温便进行现场讲解。有了玻璃就能搭建保温的“温室”,阳光透过玻璃窗进入室内,热量留下,所以室内温度比室外高,这在冬天,效果尤为突出。一些只在夏秋之际开花结果的植物,在温暖的温室里能够“反季节成长”,所以,温室栽培技术能够让有钱人家在寒冬腊月享受到新鲜的瓜果蔬菜,甚至鲜花。但是玻璃的隔热效果差,如果种植的作物要求环境气温较高,那么温室最好采用双层玻璃窗,但即便如此,大面积采用玻璃窗的温室,在寒冬腊月里保温效果依旧差强人意。所以,要在温室里引入其他热源,譬如热泉水。然而热泉水多在山中,所以如果温室要保证较高的室内温度,可以用锅炉水或者“暖气”的循环热水来给面积较大的温室供热。随着“暖气”的普及,冬天里向温室供应热水已近不算是什么极度的奢侈行为,所以温室种植技术现在已经普及,大户人家在冬天吃上自家种植的一些“反季节蔬菜”已不是难事。当然,因为宇文温是天子,所以按规矩,臣民们要避讳“温”字,不能称“温室”,要改称“暖室”或“暖房”。至于气温、水温等“技术名词”,实在避无可避,只能作罢,当然,宇文温本人对此倒是无所谓:只要有益国计民生,“温”字成日里被天下探险队花了一年多,总算是把局面初步打开了,既然能遇到聚落,还有像样的小城,那就意味着进一步的交流成为可能。沿海地区也许是穷乡僻壤,若往内陆深入,有可能接触到更繁荣的城池,那么像样的贸易就能展开,哪怕这个时候美洲大陆上只有部落,或者部落联盟级别的文明,也不错了。他的有生之年,就只想把美洲的一些特产作物带回中原,与此同时,为探索美洲指引正确的方向。什么是正确的方向很简单,北美洲、南美洲的西海岸,都各有一道“叹息之墙”,也就是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美洲。如果自西而来的中原探索队,硬要挑战这两堵墙,只会撞得头破血流。中原船队跨海两万里的远航,好不容易到岸后,却还要翻越东面的绵延群山,可谓跋山涉水,艰苦异常。若一直在新大陆找不到富饶的移民之地,或者找不到金银等大矿脉,又无法和当地土著、部落、国家做买卖,这样的远航就是巨亏。亏本的买卖没人做,于是美洲对于中原来说,就成了鸡肋。伟大的航线,渐渐没落,一如明初的郑和下西洋那样,当皇帝换了几茬后,再无人支持这样的远航。这样的结局,不是宇文温想看到的,所以,他要为迷茫的探险队指明方向,从两堵“叹息之墙”中间的缝隙穿过,进入墙后广阔的新世界。缝隙,就是中美洲,只要突破了中美洲地峡,就能进入美洲的“东海海域”,在那里,往北走是北美大平原,往东南方向走,就是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和平原。广阔的北美大平原,足以养活中原大量的剩余人口,蕴藏着无数奇花异草、珍禽异兽的南美热带丛林,有金鸡纳橡胶、可可、烟草等特产作物。这就是藏在两堵墙后面的巨大宝库,是宇文温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遗产”。再不能被人抢先一步,以至于后人想起“当年”,不由得扼腕叹息:船队怎么就不往东走呢第五百一十六章 幼苗午后的阳光洒在玻璃房内,给房中的花花草草裹上一层明亮、耀眼的光晕,地上一列列整齐的土陇上,一株株幼苗沐浴着阳光,通体透明。宇文温看着这些萌芽的辣椒幼苗,又看看生机盎然的玻璃房,很满意。船队从美洲带回很多辣椒果实,而每一枚辣椒内都有许多种子,所以辣椒“到岸”不久,其栽培工作就在南方各地展开。长安皇宫里也开始种辣椒,在花盆里种下的种子顺利发芽,幼苗郁郁葱葱,在宇文温看来,真是赏心悦目。他当然不懂种辣椒,但觉得既然辣椒的原产地气候炎热,想来这种作物冬天未必熬得过去,索性将辣椒种在玻璃温室里,确保每一株幼苗长大后,能平安渡过冬天,多活几年,多结果。现在是盛夏,天气炎热,所以作为温室的玻璃房其门窗都已打开,到了冬天把门窗一关,温室的效果一出来,就能保证辣椒在较高温度环境内生长。这就是温室栽培技术,可以增加许多作物的产量,尤其一些在寒冷地区无法过冬的作物,靠着这种栽培技术能够有效“延寿”,现在正好给辣椒用上。如此一来,当冬天会下大雪的河北地区开始大规模种植辣椒时,到了冬天,财力雄厚的农场,靠着温室栽培技术,一样可以收获辣椒,对外出售。虽然辣椒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原是新鲜事物,但宇文温对辣椒“红遍天南地北”有绝对的信心,因为“大吃货帝国”的名头可不是虚的,人们对于辣椒的需求必然是个无底洞。所以,尽快普及辣椒而不是让辣椒沦为有钱人才能享用的奢侈品,是宇文温做出的决定,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在全国各地同时大规模种植。当各地都对辣椒产生巨大需求,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种植辣椒。这是一个小目标,宇文温要让国家对外加强交往之际,多少都要为国内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辣椒这种在后世必不可少的经济作物,是一定要快速推广的。说不定再过几年,各地辣椒产量上来了,各种“辣系菜肴”就会出现。譬如“川菜”。宇文温一想到那以麻、辣、鲜、香著称的“四川火锅”,瞬间觉得人生道路又明亮了许多。为什么四川人喜欢吃辣有一种说法说四川雨多,而且下雨时阴冷,空气湿度大,人们吃辣椒是为了驱寒去湿,顺便以辣椒作为调味料。这说法对不对,宇文温不知道,但知道云、贵、川、湘能吃辣是出了名的。所以他觉得在这些地方普及辣椒,将其变成辣椒的产地,既能满足饮食需求,又能作为经济作物,也算是一件利民的大好事。宇文温看着地上的辣椒幼苗,心中高兴,而陪着他在玻璃房里转悠的陈婤,则饶有趣味打量四周。即便是寒冬腊月,她在皇宫里依旧能吃到一些新鲜瓜果,起初还不清楚具体原因,现在才知道原来是得益于这种玻璃房。具体原理,她当然不懂,宇文温便进行现场讲解。有了玻璃就能搭建保温的“温室”,阳光透过玻璃窗进入室内,热量留下,所以室内温度比室外高,这在冬天,效果尤为突出。一些只在夏秋之际开花结果的植物,在温暖的温室里能够“反季节成长”,所以,温室栽培技术能够让有钱人家在寒冬腊月享受到新鲜的瓜果蔬菜,甚至鲜花。但是玻璃的隔热效果差,如果种植的作物要求环境气温较高,那么温室最好采用双层玻璃窗,但即便如此,大面积采用玻璃窗的温室,在寒冬腊月里保温效果依旧差强人意。所以,要在温室里引入其他热源,譬如热泉水。然而热泉水多在山中,所以如果温室要保证较高的室内温度,可以用锅炉水或者“暖气”的循环热水来给面积较大的温室供热。随着“暖气”的普及,冬天里向温室供应热水已近不算是什么极度的奢侈行为,所以温室种植技术现在已经普及,大户人家在冬天吃上自家种植的一些“反季节蔬菜”已不是难事。当然,因为宇文温是天子,所以按规矩,臣民们要避讳“温”字,不能称“温室”,要改称“暖室”或“暖房”。至于气温、水温等“技术名词”,实在避无可避,只能作罢,当然,宇文温本人对此倒是无所谓:只要有益国计民生,“温”字成日里被天下探险队花了一年多,总算是把局面初步打开了,既然能遇到聚落,还有像样的小城,那就意味着进一步的交流成为可能。沿海地区也许是穷乡僻壤,若往内陆深入,有可能接触到更繁荣的城池,那么像样的贸易就能展开,哪怕这个时候美洲大陆上只有部落,或者部落联盟级别的文明,也不错了。他的有生之年,就只想把美洲的一些特产作物带回中原,与此同时,为探索美洲指引正确的方向。什么是正确的方向很简单,北美洲、南美洲的西海岸,都各有一道“叹息之墙”,也就是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美洲。如果自西而来的中原探索队,硬要挑战这两堵墙,只会撞得头破血流。中原船队跨海两万里的远航,好不容易到岸后,却还要翻越东面的绵延群山,可谓跋山涉水,艰苦异常。若一直在新大陆找不到富饶的移民之地,或者找不到金银等大矿脉,又无法和当地土著、部落、国家做买卖,这样的远航就是巨亏。亏本的买卖没人做,于是美洲对于中原来说,就成了鸡肋。伟大的航线,渐渐没落,一如明初的郑和下西洋那样,当皇帝换了几茬后,再无人支持这样的远航。这样的结局,不是宇文温想看到的,所以,他要为迷茫的探险队指明方向,从两堵“叹息之墙”中间的缝隙穿过,进入墙后广阔的新世界。缝隙,就是中美洲,只要突破了中美洲地峡,就能进入美洲的“东海海域”,在那里,往北走是北美大平原,往东南方向走,就是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和平原。广阔的北美大平原,足以养活中原大量的剩余人口,蕴藏着无数奇花异草、珍禽异兽的南美热带丛林,有金鸡纳橡胶、可可、烟草等特产作物。这就是藏在两堵墙后面的巨大宝库,是宇文温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遗产”。再不能被人抢先一步,以至于后人想起“当年”,不由得扼腕叹息:船队怎么就不往东走呢第五百一十六章 幼苗午后的阳光洒在玻璃房内,给房中的花花草草裹上一层明亮、耀眼的光晕,地上一列列整齐的土陇上,一株株幼苗沐浴着阳光,通体透明。宇文温看着这些萌芽的辣椒幼苗,又看看生机盎然的玻璃房,很满意。船队从美洲带回很多辣椒果实,而每一枚辣椒内都有许多种子,所以辣椒“到岸”不久,其栽培工作就在南方各地展开。长安皇宫里也开始种辣椒,在花盆里种下的种子顺利发芽,幼苗郁郁葱葱,在宇文温看来,真是赏心悦目。他当然不懂种辣椒,但觉得既然辣椒的原产地气候炎热,想来这种作物冬天未必熬得过去,索性将辣椒种在玻璃温室里,确保每一株幼苗长大后,能平安渡过冬天,多活几年,多结果。现在是盛夏,天气炎热,所以作为温室的玻璃房其门窗都已打开,到了冬天把门窗一关,温室的效果一出来,就能保证辣椒在较高温度环境内生长。这就是温室栽培技术,可以增加许多作物的产量,尤其一些在寒冷地区无法过冬的作物,靠着这种栽培技术能够有效“延寿”,现在正好给辣椒用上。如此一来,当冬天会下大雪的河北地区开始大规模种植辣椒时,到了冬天,财力雄厚的农场,靠着温室栽培技术,一样可以收获辣椒,对外出售。虽然辣椒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原是新鲜事物,但宇文温对辣椒“红遍天南地北”有绝对的信心,因为“大吃货帝国”的名头可不是虚的,人们对于辣椒的需求必然是个无底洞。所以,尽快普及辣椒而不是让辣椒沦为有钱人才能享用的奢侈品,是宇文温做出的决定,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在全国各地同时大规模种植。当各地都对辣椒产生巨大需求,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种植辣椒。这是一个小目标,宇文温要让国家对外加强交往之际,多少都要为国内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辣椒这种在后世必不可少的经济作物,是一定要快速推广的。说不定再过几年,各地辣椒产量上来了,各种“辣系菜肴”就会出现。譬如“川菜”。宇文温一想到那以麻、辣、鲜、香著称的“四川火锅”,瞬间觉得人生道路又明亮了许多。为什么四川人喜欢吃辣有一种说法说四川雨多,而且下雨时阴冷,空气湿度大,人们吃辣椒是为了驱寒去湿,顺便以辣椒作为调味料。这说法对不对,宇文温不知道,但知道云、贵、川、湘能吃辣是出了名的。所以他觉得在这些地方普及辣椒,将其变成辣椒的产地,既能满足饮食需求,又能作为经济作物,也算是一件利民的大好事。宇文温看着地上的辣椒幼苗,心中高兴,而陪着他在玻璃房里转悠的陈婤,则饶有趣味打量四周。即便是寒冬腊月,她在皇宫里依旧能吃到一些新鲜瓜果,起初还不清楚具体原因,现在才知道原来是得益于这种玻璃房。具体原理,她当然不懂,宇文温便进行现场讲解。有了玻璃就能搭建保温的“温室”,阳光透过玻璃窗进入室内,热量留下,所以室内温度比室外高,这在冬天,效果尤为突出。一些只在夏秋之际开花结果的植物,在温暖的温室里能够“反季节成长”,所以,温室栽培技术能够让有钱人家在寒冬腊月享受到新鲜的瓜果蔬菜,甚至鲜花。但是玻璃的隔热效果差,如果种植的作物要求环境气温较高,那么温室最好采用双层玻璃窗,但即便如此,大面积采用玻璃窗的温室,在寒冬腊月里保温效果依旧差强人意。所以,要在温室里引入其他热源,譬如热泉水。然而热泉水多在山中,所以如果温室要保证较高的室内温度,可以用锅炉水或者“暖气”的循环热水来给面积较大的温室供热。随着“暖气”的普及,冬天里向温室供应热水已近不算是什么极度的奢侈行为,所以温室种植技术现在已经普及,大户人家在冬天吃上自家种植的一些“反季节蔬菜”已不是难事。当然,因为宇文温是天子,所以按规矩,臣民们要避讳“温”字,不能称“温室”,要改称“暖室”或“暖房”。至于气温、水温等“技术名词”,实在避无可避,只能作罢,当然,宇文温本人对此倒是无所谓:只要有益国计民生,“温”字成日里被天下探险队花了一年多,总算是把局面初步打开了,既然能遇到聚落,还有像样的小城,那就意味着进一步的交流成为可能。沿海地区也许是穷乡僻壤,若往内陆深入,有可能接触到更繁荣的城池,那么像样的贸易就能展开,哪怕这个时候美洲大陆上只有部落,或者部落联盟级别的文明,也不错了。他的有生之年,就只想把美洲的一些特产作物带回中原,与此同时,为探索美洲指引正确的方向。什么是正确的方向很简单,北美洲、南美洲的西海岸,都各有一道“叹息之墙”,也就是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美洲。如果自西而来的中原探索队,硬要挑战这两堵墙,只会撞得头破血流。中原船队跨海两万里的远航,好不容易到岸后,却还要翻越东面的绵延群山,可谓跋山涉水,艰苦异常。若一直在新大陆找不到富饶的移民之地,或者找不到金银等大矿脉,又无法和当地土著、部落、国家做买卖,这样的远航就是巨亏。亏本的买卖没人做,于是美洲对于中原来说,就成了鸡肋。伟大的航线,渐渐没落,一如明初的郑和下西洋那样,当皇帝换了几茬后,再无人支持这样的远航。这样的结局,不是宇文温想看到的,所以,他要为迷茫的探险队指明方向,从两堵“叹息之墙”中间的缝隙穿过,进入墙后广阔的新世界。缝隙,就是中美洲,只要突破了中美洲地峡,就能进入美洲的“东海海域”,在那里,往北走是北美大平原,往东南方向走,就是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和平原。广阔的北美大平原,足以养活中原大量的剩余人口,蕴藏着无数奇花异草、珍禽异兽的南美热带丛林,有金鸡纳橡胶、可可、烟草等特产作物。这就是藏在两堵墙后面的巨大宝库,是宇文温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遗产”。再不能被人抢先一步,以至于后人想起“当年”,不由得扼腕叹息:船队怎么就不往东走呢第五百一十六章 幼苗午后的阳光洒在玻璃房内,给房中的花花草草裹上一层明亮、耀眼的光晕,地上一列列整齐的土陇上,一株株幼苗沐浴着阳光,通体透明。宇文温看着这些萌芽的辣椒幼苗,又看看生机盎然的玻璃房,很满意。船队从美洲带回很多辣椒果实,而每一枚辣椒内都有许多种子,所以辣椒“到岸”不久,其栽培工作就在南方各地展开。长安皇宫里也开始种辣椒,在花盆里种下的种子顺利发芽,幼苗郁郁葱葱,在宇文温看来,真是赏心悦目。他当然不懂种辣椒,但觉得既然辣椒的原产地气候炎热,想来这种作物冬天未必熬得过去,索性将辣椒种在玻璃温室里,确保每一株幼苗长大后,能平安渡过冬天,多活几年,多结果。现在是盛夏,天气炎热,所以作为温室的玻璃房其门窗都已打开,到了冬天把门窗一关,温室的效果一出来,就能保证辣椒在较高温度环境内生长。这就是温室栽培技术,可以增加许多作物的产量,尤其一些在寒冷地区无法过冬的作物,靠着这种栽培技术能够有效“延寿”,现在正好给辣椒用上。如此一来,当冬天会下大雪的河北地区开始大规模种植辣椒时,到了冬天,财力雄厚的农场,靠着温室栽培技术,一样可以收获辣椒,对外出售。虽然辣椒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原是新鲜事物,但宇文温对辣椒“红遍天南地北”有绝对的信心,因为“大吃货帝国”的名头可不是虚的,人们对于辣椒的需求必然是个无底洞。所以,尽快普及辣椒而不是让辣椒沦为有钱人才能享用的奢侈品,是宇文温做出的决定,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在全国各地同时大规模种植。当各地都对辣椒产生巨大需求,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种植辣椒。这是一个小目标,宇文温要让国家对外加强交往之际,多少都要为国内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辣椒这种在后世必不可少的经济作物,是一定要快速推广的。说不定再过几年,各地辣椒产量上来了,各种“辣系菜肴”就会出现。譬如“川菜”。宇文温一想到那以麻、辣、鲜、香著称的“四川火锅”,瞬间觉得人生道路又明亮了许多。为什么四川人喜欢吃辣有一种说法说四川雨多,而且下雨时阴冷,空气湿度大,人们吃辣椒是为了驱寒去湿,顺便以辣椒作为调味料。这说法对不对,宇文温不知道,但知道云、贵、川、湘能吃辣是出了名的。所以他觉得在这些地方普及辣椒,将其变成辣椒的产地,既能满足饮食需求,又能作为经济作物,也算是一件利民的大好事。宇文温看着地上的辣椒幼苗,心中高兴,而陪着他在玻璃房里转悠的陈婤,则饶有趣味打量四周。即便是寒冬腊月,她在皇宫里依旧能吃到一些新鲜瓜果,起初还不清楚具体原因,现在才知道原来是得益于这种玻璃房。具体原理,她当然不懂,宇文温便进行现场讲解。有了玻璃就能搭建保温的“温室”,阳光透过玻璃窗进入室内,热量留下,所以室内温度比室外高,这在冬天,效果尤为突出。一些只在夏秋之际开花结果的植物,在温暖的温室里能够“反季节成长”,所以,温室栽培技术能够让有钱人家在寒冬腊月享受到新鲜的瓜果蔬菜,甚至鲜花。但是玻璃的隔热效果差,如果种植的作物要求环境气温较高,那么温室最好采用双层玻璃窗,但即便如此,大面积采用玻璃窗的温室,在寒冬腊月里保温效果依旧差强人意。所以,要在温室里引入其他热源,譬如热泉水。然而热泉水多在山中,所以如果温室要保证较高的室内温度,可以用锅炉水或者“暖气”的循环热水来给面积较大的温室供热。随着“暖气”的普及,冬天里向温室供应热水已近不算是什么极度的奢侈行为,所以温室种植技术现在已经普及,大户人家在冬天吃上自家种植的一些“反季节蔬菜”已不是难事。当然,因为宇文温是天子,所以按规矩,臣民们要避讳“温”字,不能称“温室”,要改称“暖室”或“暖房”。至于气温、水温等“技术名词”,实在避无可避,只能作罢,当然,宇文温本人对此倒是无所谓:只要有益国计民生,“温”字成日里被天下探险队花了一年多,总算是把局面初步打开了,既然能遇到聚落,还有像样的小城,那就意味着进一步的交流成为可能。沿海地区也许是穷乡僻壤,若往内陆深入,有可能接触到更繁荣的城池,那么像样的贸易就能展开,哪怕这个时候美洲大陆上只有部落,或者部落联盟级别的文明,也不错了。他的有生之年,就只想把美洲的一些特产作物带回中原,与此同时,为探索美洲指引正确的方向。什么是正确的方向很简单,北美洲、南美洲的西海岸,都各有一道“叹息之墙”,也就是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美洲。如果自西而来的中原探索队,硬要挑战这两堵墙,只会撞得头破血流。中原船队跨海两万里的远航,好不容易到岸后,却还要翻越东面的绵延群山,可谓跋山涉水,艰苦异常。若一直在新大陆找不到富饶的移民之地,或者找不到金银等大矿脉,又无法和当地土著、部落、国家做买卖,这样的远航就是巨亏。亏本的买卖没人做,于是美洲对于中原来说,就成了鸡肋。伟大的航线,渐渐没落,一如明初的郑和下西洋那样,当皇帝换了几茬后,再无人支持这样的远航。这样的结局,不是宇文温想看到的,所以,他要为迷茫的探险队指明方向,从两堵“叹息之墙”中间的缝隙穿过,进入墙后广阔的新世界。缝隙,就是中美洲,只要突破了中美洲地峡,就能进入美洲的“东海海域”,在那里,往北走是北美大平原,往东南方向走,就是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和平原。广阔的北美大平原,足以养活中原大量的剩余人口,蕴藏着无数奇花异草、珍禽异兽的南美热带丛林,有金鸡纳橡胶、可可、烟草等特产作物。这就是藏在两堵墙后面的巨大宝库,是宇文温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遗产”。再不能被人抢先一步,以至于后人想起“当年”,不由得扼腕叹息:船队怎么就不往东走呢第五百一十六章 幼苗午后的阳光洒在玻璃房内,给房中的花花草草裹上一层明亮、耀眼的光晕,地上一列列整齐的土陇上,一株株幼苗沐浴着阳光,通体透明。宇文温看着这些萌芽的辣椒幼苗,又看看生机盎然的玻璃房,很满意。船队从美洲带回很多辣椒果实,而每一枚辣椒内都有许多种子,所以辣椒“到岸”不久,其栽培工作就在南方各地展开。长安皇宫里也开始种辣椒,在花盆里种下的种子顺利发芽,幼苗郁郁葱葱,在宇文温看来,真是赏心悦目。他当然不懂种辣椒,但觉得既然辣椒的原产地气候炎热,想来这种作物冬天未必熬得过去,索性将辣椒种在玻璃温室里,确保每一株幼苗长大后,能平安渡过冬天,多活几年,多结果。现在是盛夏,天气炎热,所以作为温室的玻璃房其门窗都已打开,到了冬天把门窗一关,温室的效果一出来,就能保证辣椒在较高温度环境内生长。这就是温室栽培技术,可以增加许多作物的产量,尤其一些在寒冷地区无法过冬的作物,靠着这种栽培技术能够有效“延寿”,现在正好给辣椒用上。如此一来,当冬天会下大雪的河北地区开始大规模种植辣椒时,到了冬天,财力雄厚的农场,靠着温室栽培技术,一样可以收获辣椒,对外出售。虽然辣椒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原是新鲜事物,但宇文温对辣椒“红遍天南地北”有绝对的信心,因为“大吃货帝国”的名头可不是虚的,人们对于辣椒的需求必然是个无底洞。所以,尽快普及辣椒而不是让辣椒沦为有钱人才能享用的奢侈品,是宇文温做出的决定,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在全国各地同时大规模种植。当各地都对辣椒产生巨大需求,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种植辣椒。这是一个小目标,宇文温要让国家对外加强交往之际,多少都要为国内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辣椒这种在后世必不可少的经济作物,是一定要快速推广的。说不定再过几年,各地辣椒产量上来了,各种“辣系菜肴”就会出现。譬如“川菜”。宇文温一想到那以麻、辣、鲜、香著称的“四川火锅”,瞬间觉得人生道路又明亮了许多。为什么四川人喜欢吃辣有一种说法说四川雨多,而且下雨时阴冷,空气湿度大,人们吃辣椒是为了驱寒去湿,顺便以辣椒作为调味料。这说法对不对,宇文温不知道,但知道云、贵、川、湘能吃辣是出了名的。所以他觉得在这些地方普及辣椒,将其变成辣椒的产地,既能满足饮食需求,又能作为经济作物,也算是一件利民的大好事。宇文温看着地上的辣椒幼苗,心中高兴,而陪着他在玻璃房里转悠的陈婤,则饶有趣味打量四周。即便是寒冬腊月,她在皇宫里依旧能吃到一些新鲜瓜果,起初还不清楚具体原因,现在才知道原来是得益于这种玻璃房。具体原理,她当然不懂,宇文温便进行现场讲解。有了玻璃就能搭建保温的“温室”,阳光透过玻璃窗进入室内,热量留下,所以室内温度比室外高,这在冬天,效果尤为突出。一些只在夏秋之际开花结果的植物,在温暖的温室里能够“反季节成长”,所以,温室栽培技术能够让有钱人家在寒冬腊月享受到新鲜的瓜果蔬菜,甚至鲜花。但是玻璃的隔热效果差,如果种植的作物要求环境气温较高,那么温室最好采用双层玻璃窗,但即便如此,大面积采用玻璃窗的温室,在寒冬腊月里保温效果依旧差强人意。所以,要在温室里引入其他热源,譬如热泉水。然而热泉水多在山中,所以如果温室要保证较高的室内温度,可以用锅炉水或者“暖气”的循环热水来给面积较大的温室供热。随着“暖气”的普及,冬天里向温室供应热水已近不算是什么极度的奢侈行为,所以温室种植技术现在已经普及,大户人家在冬天吃上自家种植的一些“反季节蔬菜”已不是难事。当然,因为宇文温是天子,所以按规矩,臣民们要避讳“温”字,不能称“温室”,要改称“暖室”或“暖房”。至于气温、水温等“技术名词”,实在避无可避,只能作罢,当然,宇文温本人对此倒是无所谓:只要有益国计民生,“温”字成日里被天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