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36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365(1 / 1)

d佛导致大量铜料被人铸成佛像供奉。其次,僧尼不可以有“治外法权”,因为王法比佛法大,但是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原因,需要“细化执法”。王法当然最大,但中原佛教各宗派必须自己内部达成共识,制定一套各宗派僧尼都要遵守的“清规戒律”。如此一来,如果僧尼只是触犯佛门的清规戒律,就由所属寺庙或者宗派处置。如果僧尼和百姓发生纠纷,或者犯了王法,自然由王法来管。第三,僧尼报不报效国家,无所谓,朝廷又不缺这点人,但佛寺想要获得优待,譬如减免赋税、获得更多官方的“财政拨款”,以及各种好处,那就得拿出诚意来。诚意是什么身为天子,没必要想这种细节,自然有傅奕等马前卒去“讨价还价”,宇文温只要把握好度就行。现在,按照奏章里的内容来看,对方给出的“报价”诚意还是很符合宇文温的预期目标。最关键的一点,是针对他的疑问发难,给出了说法。太清之难侯景之乱,崇佛的梁武帝不得善终,崇佛的梁国百姓家破人亡,即便那是六十多年前的事,可中原佛教必须对此有个说法。而说法就是:当年梁国僧人的修行不够,无力阻止悲剧发生。这说法得广而告之,所以现在佛教各宗派准备一起发表声明,对当年之事深表遗憾,并要对此进行深刻反省。此举,大概是佛教各宗派让步的底限,毕竟要维护先代祖师的脸面和佛教的声誉,再让步,对方就不用在中原弘扬佛法了,宇文温既然没打算灭佛,就不打算再逼下去。所以,该结束了。正思索间,皇后尉迟炽繁入内,亲自为他端来了夜宵。宇文温见着尉迟炽繁那略带哀怨的眼神,见着昔日星光璀璨的双眼已暗淡,心中有些歉意。尉迟炽繁是担心他得罪佛祖,以至于不得好死,甚至死后下地狱,宇文温对此很清楚,却不好用“科普”来破解这种“迷信”。他示意尉迟炽繁坐在身边,问:“怎么不睡觉那么晚了。”“妾见二郎熬夜,特来看看。”“唉,事务繁忙,不熬夜不行呐,佛门这件事,算是告一段落了。”宇文温将那奏章晃了晃,尉迟炽繁当然不可能接过来翻看,心中忐忑,期期艾艾的问:“二郎,那”“加强管理,清理鱼目混珠之辈,省得又有败类打着佛门旗号到处招摇撞骗、赚人钱财。”“这样啊也好”尉迟炽繁喃喃着,心中稍定,她就怕宇文温脑子发热要搞灭佛,所以这段时间以来一直忧心忡忡。但她不确定宇文温是否真的放弃灭佛的念头,故而还是有些担心,就在这时,宇文温说:“呐,现在刚好有空,我为三娘弹唱一曲如何”“啊二郎,时候不早了,不如早些歇息吧”“无妨,花不了多长时间。”宇文温说完,拿来琵琶,他看着妻子,笑道:“曲名夜空中最亮的星”尉迟炽繁闻言一愣,心跳加快。琵琶声起,宇文温唱起自己熟悉的歌词:“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听清”“那仰望的人,心底的孤独和叹息”“我祈祷拥有一颗透明的心灵,和会流泪的眼睛”“每当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每当我迷失在黑夜里”“oh夜空中最亮的星,请指引我靠近你”“我宁愿所有痛苦都留在心里,也不愿忘记你的眼睛”“给我再去相信的勇气,oh越过谎言去拥抱你”宇文温想要说的话,都在歌里,这种完全不同于当前时代文风的歌词和旋律,尉迟炽繁听懂了,捂着嘴,泪水溢出眼眶。她担心他,他知道她担心他。他告诉她,不用担心,为夫自有分寸。他告诉她,她是他心目里,夜空中最亮的星星。心中万般委屈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本暗淡的眼睛,重新变得熠熠生辉。虽然时光流逝,但是,他没有变,她也没有变。第五百四十章 表里“小人,地地道道的小人”“殿下息怒,莫要动气。”“简直是简直是他为何成日撺掇陛下为难佛家”“殿下息怒,为这事生气不值得,不值得”命妇院,皇后尉迟炽繁正与入宫觐见的外命妇刘彩云交谈,尉迟炽繁说着说着怒火中烧,音调都高了几分,刘彩云不住的劝,好歹劝得对方稍微冷静一点。此时,精舍里就她两个,宫女们在外候着,两人交谈的内容,是关于最近正在酝酿的一项变革:官府要加强对佛教的管理。尉迟炽繁这段时间对于“佛”字很敏感,因为她总担心宇文温忽然下令灭佛,担心宇文温得罪佛祖,担心宇文温不得好死、死后下地狱。这件事,从去年年底折腾到现在,历时数月,终于有了个结果,朝廷决定加强对佛教的管理,尉迟炽繁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依旧放心不下。那晚,宇文温表明了心意,尉迟炽繁的委屈和心结都没了,但是,尉迟炽繁又觉得若是不能让夫君远离“小人”,搞不好哪天又会“下错棋”。她想劝倔得像头驴的夫君“远小人”,却想不出好办法,所以得找可靠之人合计合计。那个可靠之人就是刘彩云。刘彩云是潜邸旧人,和尉迟炽繁的“交情”超过三十年,行事有主见,消息又灵通,所以对于尉迟炽繁来说,刘彩云是除了妹妹尉迟明月之外,最可信赖的人。对于皇后的担心,刘彩云好言宽慰:“殿下勿忧,陛下从来不会出尔反尔,既然决定加强管理,就不会轻易更改。”“可是,那傅奕成日里上表,真是”说着说着,尉迟炽繁怒火又上来了:“真是小人”尉迟炽繁口中的“小人”,就是激烈反佛的太史丞傅奕,她认定就是这位一直撺掇夫君,才让夫君起了心思。她其实不关心朝政,却很关心宇文温,所以,对于可能“害”宇文温下地狱的傅奕,那是怎么看都不顺眼。对此,刘彩云劝解道:“殿下息怒,那傅太史不过一倔老头,殿下何必与他较真呢”“倔倔老头”尉迟炽繁觉得有些疑惑,不过蹭蹭蹭往上冒的火气算是打住了,刘彩云见状,开始切入正题:“殿下,如今梁书正热门,妾家中也买了一套”刘彩云的夫君张定发,如今在兵部任职,夫妻俩伴随御驾在邺城暂居,所以“紧随潮流”,买了一套刚发行的梁书,要“以史为鉴”。刘彩云现在就以梁书中的一个人物经历,对皇后进行开导。崇佛而不得善终的梁武帝萧衍,晚年时有一幸臣名为朱异,按照梁书中的记载,这位是十足的奸佞,可以说是太清之难发生的罪魁祸首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刘彩云为皇后细细道来。侯景叛魏东魏,寻求梁国庇护,许多梁国大臣都说不可,因为侯景狼子野心,结果是朱异极力主张招降纳叛,说动梁帝萧衍接纳侯景,并派出大军北伐。后来侯景和梁军被东魏大军击败,梁军主帅萧渊明被俘,东魏便遣使来建康,说只要梁国交还侯景,就会放萧渊明回来,并且表明两国交好之意。大臣们都说这是东魏的反间计,结果是朱异极力主张用侯景换萧渊明,与东魏握手言和。侯景听到风声,赶紧派人贿赂朱异,求朱异为他说好话,但朱异收了贿赂却不帮说好话,最后,侯景走投无路,密谋造反。侯景当时位于合州,合州刺史、鄱阳王萧范察觉其反迹,急报京城,大臣们主张立刻派兵驱逐侯景,结果朱异却说:鄱阳王还不允许朝廷有一个客人后来侯景造反,打出的旗号就是“清君侧”,诛杀朱异等奸佞。于是,发生了太清之难。尉迟炽繁听到这里,不住说朱异果然是奸佞小人,刘彩云随后提问:“殿下,可知朱异的几次主张为何相互矛盾”“对呀,确实有些矛盾。”尉迟炽繁点点头,她虽然没时间研究梁书,但方才那么一听,听出一些蹊跷。一开始,朱异主张接纳侯景,理由是不接纳的话会寒了北方武人南投之心。侯景败逃南下之后,东魏使反间计,许多人都看出来了,没道理身居高位的朱异看不出来,却主张用侯景换萧渊明,这时候就不说出尔反尔的行为,会寒了北方武人南投之心。侯景求朱异帮说好话,朱异不说;等侯景酝酿造反了,朱异反倒为对方说好话。如此反复,这人莫非脑子有病么对此,刘彩云答道:“朱异并不糊涂,相反很聪明,因为他能猜到皇帝在想什么,所以专门迎合皇帝,说皇帝喜欢听的话,至于后果,他根本就不在乎。”“坐镇河南的侯景来投,梁帝看中了河南之地,又梦到了克复中原,所以意动,于是朱异主张接纳侯景。”“梁军惨败,侯景只剩八百残兵,而梁帝不想打仗了,想要接回侄子萧渊明,朱异看出来了,于是主张交出侯景、与东魏和谈。”“侯景对于梁帝来说没有用了,只能成为换回萧渊明的筹码,所以朱异不会帮他求情。”“但梁帝好面子,怕人家讥讽他连一个丧家之犬都怕,所以朱异嘲笑鄱阳王萧范是风声鹤唳。”尉迟炽繁听明白了:“一味迎合君王,毫无原则,报喜不报忧,这不就是反复小人吗”刘彩云回答:“殿下说得对,朱异就是毫无原则的小人、佞臣,但如今的傅太史可不是呀,虽然接连上表请求罢佛,可他反佛反了几十年,原则从未变过。”尉迟炽繁沉吟着,刘彩云继续说:“傅太史就是个表里如一的倔老头,无论陛下在想什么,都觉得佛教不好,和那反复无常的朱异可不同。”尉迟炽繁想了想,随后苦笑:“这唉,还真如你所说,就是个反佛的倔老头”刘彩云的劝谏很有效果,尉迟炽繁对于傅奕的愤恨烟消云散:我还有许多事要忙,跟你个倔老头较什么劲她喝了一杯茶,看着刘彩云说:“陛下说得没错,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你熟读梁书,如今都可以做谏臣了。”刘彩云起身为皇后斟茶,笑道:“哎呀,妾不过是大概看了看,哪里能做什么谏臣。”“你大概看了看,就能看出这么多学问,可不得了,日后多给我讲讲梁书。”皇后识字,无非是事务繁忙,没空看书而已,即便要听人讲解,自然有女官效劳,但刘彩云知道这是皇后表示亲近的方式:让她多来皇宫走动。于是郑重行礼:“妾领命”“你看你,弄得像将领领命出击一般”第五百四十一章 表里续尉迟炽繁在命妇院和刘彩云交谈,谈的是梁史,宇文温在行宫侧殿和儿子们开“论文讨论会”,谈的也是梁史。论文是命题论文,题目只有一个,包括太子在内的皇子都要以此为题写“论文”,然后进行讨论。题目很简单,不过几个字:论侯景如何以八百残兵乱梁。写论文的人,有太子宇文维城、燕王宇文维翰,两人已到而立之年,儿女开始调皮了。有河北西道布政使、吴王宇文维行,二十出头,成婚一年,因王妃长孙氏有孕,宇文维行即将当阿耶。有“观察军心”刚回来不久的宇文维民、宇文维礼,没到二十,尚未成亲。三个年龄段的皇子,历练程度各有不同,所写“论文”的深度自然也不同。属于“二十岁以下”年龄段的宇文维民、宇文维礼,其论文论据基本上来自梁书,论点中规中矩,不脱梁书中的“史臣曰”编撰者对传记人物、事件的小结。宇文维民、宇文维礼认为,太清之难后继乱梁之所以会发生,就是臣不忠、子不孝,外加梁国国内矛盾重重,才让侯景有机可乘。已经担任地方大员接受历练的宇文维行,其论文的内容丰富许多,其论据除了取自梁书,还取自其他一些非官方的历史资料、手稿出版社买下版权后出版。其论点,多了一些自己的见解,或者说并不是照搬梁书的“史臣曰”,有了更多的总结。宇文维行认为,臣不忠、子不孝不过是表像,深层次的原因,是梁国国内矛盾激化,侯景反叛,不过是引爆了梁国国内矛盾而已。他推论,认为即便没有侯景,当年迈的梁帝萧衍去世,梁国必然会爆发宗室内战。属于“三十岁年龄段”的太子宇文维城、燕王宇文维翰,其论文的内容又比吴王宇文维行丰富许多,来自梁书的论据不到一半。两人的论点,也比宇文维行更进一步:侯景反倒是因为只有八百残兵才能得逞,若这位手中有八万兵,根本就翻不起什么风浪。为什么宇文维民、宇文维礼对此满脸疑惑,宇文维行若有所思,宇文温便让太子先发言。经过二十年国务历练的宇文维城,走上“讲台”,开始阐述自己的观点。侯她其实不关心朝政,却很关心宇文温,所以,对于可能“害”宇文温下地狱的傅奕,那是怎么看都不顺眼。对此,刘彩云劝解道:“殿下息怒,那傅太史不过一倔老头,殿下何必与他较真呢”“倔倔老头”尉迟炽繁觉得有些疑惑,不过蹭蹭蹭往上冒的火气算是打住了,刘彩云见状,开始切入正题:“殿下,如今梁书正热门,妾家中也买了一套”刘彩云的夫君张定发,如今在兵部任职,夫妻俩伴随御驾在邺城暂居,所以“紧随潮流”,买了一套刚发行的梁书,要“以史为鉴”。刘彩云现在就以梁书中的一个人物经历,对皇后进行开导。崇佛而不得善终的梁武帝萧衍,晚年时有一幸臣名为朱异,按照梁书中的记载,这位是十足的奸佞,可以说是太清之难发生的罪魁祸首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刘彩云为皇后细细道来。侯景叛魏东魏,寻求梁国庇护,许多梁国大臣都说不可,因为侯景狼子野心,结果是朱异极力主张招降纳叛,说动梁帝萧衍接纳侯景,并派出大军北伐。后来侯景和梁军被东魏大军击败,梁军主帅萧渊明被俘,东魏便遣使来建康,说只要梁国交还侯景,就会放萧渊明回来,并且表明两国交好之意。大臣们都说这是东魏的反间计,结果是朱异极力主张用侯景换萧渊明,与东魏握手言和。侯景听到风声,赶紧派人贿赂朱异,求朱异为他说好话,但朱异收了贿赂却不帮说好话,最后,侯景走投无路,密谋造反。侯景当时位于合州,合州刺史、鄱阳王萧范察觉其反迹,急报京城,大臣们主张立刻派兵驱逐侯景,结果朱异却说:鄱阳王还不允许朝廷有一个客人后来侯景造反,打出的旗号就是“清君侧”,诛杀朱异等奸佞。于是,发生了太清之难。尉迟炽繁听到这里,不住说朱异果然是奸佞小人,刘彩云随后提问:“殿下,可知朱异的几次主张为何相互矛盾”“对呀,确实有些矛盾。”尉迟炽繁点点头,她虽然没时间研究梁书,但方才那么一听,听出一些蹊跷。一开始,朱异主张接纳侯景,理由是不接纳的话会寒了北方武人南投之心。侯景败逃南下之后,东魏使反间计,许多人都看出来了,没道理身居高位的朱异看不出来,却主张用侯景换萧渊明,这时候就不说出尔反尔的行为,会寒了北方武人南投之心。侯景求朱异帮说好话,朱异不说;等侯景酝酿造反了,朱异反倒为对方说好话。如此反复,这人莫非脑子有病么对此,刘彩云答道:“朱异并不糊涂,相反很聪明,因为他能猜到皇帝在想什么,所以专门迎合皇帝,说皇帝喜欢听的话,至于后果,他根本就不在乎。”“坐镇河南的侯景来投,梁帝看中了河南之地,又梦到了克复中原,所以意动,于是朱异主张接纳侯景。”“梁军惨败,侯景只剩八百残兵,而梁帝不想打仗了,想要接回侄子萧渊明,朱异看出来了,于是主张交出侯景、与东魏和谈。”“侯景对于梁帝来说没有用了,只能成为换回萧渊明的筹码,所以朱异不会帮他求情。”“但梁帝好面子,怕人家讥讽他连一个丧家之犬都怕,所以朱异嘲笑鄱阳王萧范是风声鹤唳。”尉迟炽繁听明白了:“一味迎合君王,毫无原则,报喜不报忧,这不就是反复小人吗”刘彩云回答:“殿下说得对,朱异就是毫无原则的小人、佞臣,但如今的傅太史可不是呀,虽然接连上表请求罢佛,可他反佛反了几十年,原则从未变过。”尉迟炽繁沉吟着,刘彩云继续说:“傅太史就是个表里如一的倔老头,无论陛下在想什么,都觉得佛教不好,和那反复无常的朱异可不同。”尉迟炽繁想了想,随后苦笑:“这唉,还真如你所说,就是个反佛的倔老头”刘彩云的劝谏很有效果,尉迟炽繁对于傅奕的愤恨烟消云散:我还有许多事要忙,跟你个倔老头较什么劲她喝了一杯茶,看着刘彩云说:“陛下说得没错,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你熟读梁书,如今都可以做谏臣了。”刘彩云起身为皇后斟茶,笑道:“哎呀,妾不过是大概看了看,哪里能做什么谏臣。”“你大概看了看,就能看出这么多学问,可不得了,日后多给我讲讲梁书。”皇后识字,无非是事务繁忙,没空看书而已,即便要听人讲解,自然有女官效劳,但刘彩云知道这是皇后表示亲近的方式:让她多来皇宫走动。于是郑重行礼:“妾领命”“你看你,弄得像将领领命出击一般”第五百四十一章 表里续尉迟炽繁在命妇院和刘彩云交谈,谈的是梁史,宇文温在行宫侧殿和儿子们开“论文讨论会”,谈的也是梁史。论文是命题论文,题目只有一个,包括太子在内的皇子都要以此为题写“论文”,然后进行讨论。题目很简单,不过几个字:论侯景如何以八百残兵乱梁。写论文的人,有太子宇文维城、燕王宇文维翰,两人已到而立之年,儿女开始调皮了。有河北西道布政使、吴王宇文维行,二十出头,成婚一年,因王妃长孙氏有孕,宇文维行即将当阿耶。有“观察军心”刚回来不久的宇文维民、宇文维礼,没到二十,尚未成亲。三个年龄段的皇子,历练程度各有不同,所写“论文”的深度自然也不同。属于“二十岁以下”年龄段的宇文维民、宇文维礼,其论文论据基本上来自梁书,论点中规中矩,不脱梁书中的“史臣曰”编撰者对传记人物、事件的小结。宇文维民、宇文维礼认为,太清之难后继乱梁之所以会发生,就是臣不忠、子不孝,外加梁国国内矛盾重重,才让侯景有机可乘。已经担任地方大员接受历练的宇文维行,其论文的内容丰富许多,其论据除了取自梁书,还取自其他一些非官方的历史资料、手稿出版社买下版权后出版。其论点,多了一些自己的见解,或者说并不是照搬梁书的“史臣曰”,有了更多的总结。宇文维行认为,臣不忠、子不孝不过是表像,深层次的原因,是梁国国内矛盾激化,侯景反叛,不过是引爆了梁国国内矛盾而已。他推论,认为即便没有侯景,当年迈的梁帝萧衍去世,梁国必然会爆发宗室内战。属于“三十岁年龄段”的太子宇文维城、燕王宇文维翰,其论文的内容又比吴王宇文维行丰富许多,来自梁书的论据不到一半。两人的论点,也比宇文维行更进一步:侯景反倒是因为只有八百残兵才能得逞,若这位手中有八万兵,根本就翻不起什么风浪。为什么宇文维民、宇文维礼对此满脸疑惑,宇文维行若有所思,宇文温便让太子先发言。经过二十年国务历练的宇文维城,走上“讲台”,开始阐述自己的观点。侯她其实不关心朝政,却很关心宇文温,所以,对于可能“害”宇文温下地狱的傅奕,那是怎么看都不顺眼。对此,刘彩云劝解道:“殿下息怒,那傅太史不过一倔老头,殿下何必与他较真呢”“倔倔老头”尉迟炽繁觉得有些疑惑,不过蹭蹭蹭往上冒的火气算是打住了,刘彩云见状,开始切入正题:“殿下,如今梁书正热门,妾家中也买了一套”刘彩云的夫君张定发,如今在兵部任职,夫妻俩伴随御驾在邺城暂居,所以“紧随潮流”,买了一套刚发行的梁书,要“以史为鉴”。刘彩云现在就以梁书中的一个人物经历,对皇后进行开导。崇佛而不得善终的梁武帝萧衍,晚年时有一幸臣名为朱异,按照梁书中的记载,这位是十足的奸佞,可以说是太清之难发生的罪魁祸首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刘彩云为皇后细细道来。侯景叛魏东魏,寻求梁国庇护,许多梁国大臣都说不可,因为侯景狼子野心,结果是朱异极力主张招降纳叛,说动梁帝萧衍接纳侯景,并派出大军北伐。后来侯景和梁军被东魏大军击败,梁军主帅萧渊明被俘,东魏便遣使来建康,说只要梁国交还侯景,就会放萧渊明回来,并且表明两国交好之意。大臣们都说这是东魏的反间计,结果是朱异极力主张用侯景换萧渊明,与东魏握手言和。侯景听到风声,赶紧派人贿赂朱异,求朱异为他说好话,但朱异收了贿赂却不帮说好话,最后,侯景走投无路,密谋造反。侯景当时位于合州,合州刺史、鄱阳王萧范察觉其反迹,急报京城,大臣们主张立刻派兵驱逐侯景,结果朱异却说:鄱阳王还不允许朝廷有一个客人后来侯景造反,打出的旗号就是“清君侧”,诛杀朱异等奸佞。于是,发生了太清之难。尉迟炽繁听到这里,不住说朱异果然是奸佞小人,刘彩云随后提问:“殿下,可知朱异的几次主张为何相互矛盾”“对呀,确实有些矛盾。”尉迟炽繁点点头,她虽然没时间研究梁书,但方才那么一听,听出一些蹊跷。一开始,朱异主张接纳侯景,理由是不接纳的话会寒了北方武人南投之心。侯景败逃南下之后,东魏使反间计,许多人都看出来了,没道理身居高位的朱异看不出来,却主张用侯景换萧渊明,这时候就不说出尔反尔的行为,会寒了北方武人南投之心。侯景求朱异帮说好话,朱异不说;等侯景酝酿造反了,朱异反倒为对方说好话。如此反复,这人莫非脑子有病么对此,刘彩云答道:“朱异并不糊涂,相反很聪明,因为他能猜到皇帝在想什么,所以专门迎合皇帝,说皇帝喜欢听的话,至于后果,他根本就不在乎。”“坐镇河南的侯景来投,梁帝看中了河南之地,又梦到了克复中原,所以意动,于是朱异主张接纳侯景。”“梁军惨败,侯景只剩八百残兵,而梁帝不想打仗了,想要接回侄子萧渊明,朱异看出来了,于是主张交出侯景、与东魏和谈。”“侯景对于梁帝来说没有用了,只能成为换回萧渊明的筹码,所以朱异不会帮他求情。”“但梁帝好面子,怕人家讥讽他连一个丧家之犬都怕,所以朱异嘲笑鄱阳王萧范是风声鹤唳。”尉迟炽繁听明白了:“一味迎合君王,毫无原则,报喜不报忧,这不就是反复小人吗”刘彩云回答:“殿下说得对,朱异就是毫无原则的小人、佞臣,但如今的傅太史可不是呀,虽然接连上表请求罢佛,可他反佛反了几十年,原则从未变过。”尉迟炽繁沉吟着,刘彩云继续说:“傅太史就是个表里如一的倔老头,无论陛下在想什么,都觉得佛教不好,和那反复无常的朱异可不同。”尉迟炽繁想了想,随后苦笑:“这唉,还真如你所说,就是个反佛的倔老头”刘彩云的劝谏很有效果,尉迟炽繁对于傅奕的愤恨烟消云散:我还有许多事要忙,跟你个倔老头较什么劲她喝了一杯茶,看着刘彩云说:“陛下说得没错,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你熟读梁书,如今都可以做谏臣了。”刘彩云起身为皇后斟茶,笑道:“哎呀,妾不过是大概看了看,哪里能做什么谏臣。”“你大概看了看,就能看出这么多学问,可不得了,日后多给我讲讲梁书。”皇后识字,无非是事务繁忙,没空看书而已,即便要听人讲解,自然有女官效劳,但刘彩云知道这是皇后表示亲近的方式:让她多来皇宫走动。于是郑重行礼:“妾领命”“你看你,弄得像将领领命出击一般”第五百四十一章 表里续尉迟炽繁在命妇院和刘彩云交谈,谈的是梁史,宇文温在行宫侧殿和儿子们开“论文讨论会”,谈的也是梁史。论文是命题论文,题目只有一个,包括太子在内的皇子都要以此为题写“论文”,然后进行讨论。题目很简单,不过几个字:论侯景如何以八百残兵乱梁。写论文的人,有太子宇文维城、燕王宇文维翰,两人已到而立之年,儿女开始调皮了。有河北西道布政使、吴王宇文维行,二十出头,成婚一年,因王妃长孙氏有孕,宇文维行即将当阿耶。有“观察军心”刚回来不久的宇文维民、宇文维礼,没到二十,尚未成亲。三个年龄段的皇子,历练程度各有不同,所写“论文”的深度自然也不同。属于“二十岁以下”年龄段的宇文维民、宇文维礼,其论文论据基本上来自梁书,论点中规中矩,不脱梁书中的“史臣曰”编撰者对传记人物、事件的小结。宇文维民、宇文维礼认为,太清之难后继乱梁之所以会发生,就是臣不忠、子不孝,外加梁国国内矛盾重重,才让侯景有机可乘。已经担任地方大员接受历练的宇文维行,其论文的内容丰富许多,其论据除了取自梁书,还取自其他一些非官方的历史资料、手稿出版社买下版权后出版。其论点,多了一些自己的见解,或者说并不是照搬梁书的“史臣曰”,有了更多的总结。宇文维行认为,臣不忠、子不孝不过是表像,深层次的原因,是梁国国内矛盾激化,侯景反叛,不过是引爆了梁国国内矛盾而已。他推论,认为即便没有侯景,当年迈的梁帝萧衍去世,梁国必然会爆发宗室内战。属于“三十岁年龄段”的太子宇文维城、燕王宇文维翰,其论文的内容又比吴王宇文维行丰富许多,来自梁书的论据不到一半。两人的论点,也比宇文维行更进一步:侯景反倒是因为只有八百残兵才能得逞,若这位手中有八万兵,根本就翻不起什么风浪。为什么宇文维民、宇文维礼对此满脸疑惑,宇文维行若有所思,宇文温便让太子先发言。经过二十年国务历练的宇文维城,走上“讲台”,开始阐述自己的观点。侯她其实不关心朝政,却很关心宇文温,所以,对于可能“害”宇文温下地狱的傅奕,那是怎么看都不顺眼。对此,刘彩云劝解道:“殿下息怒,那傅太史不过一倔老头,殿下何必与他较真呢”“倔倔老头”尉迟炽繁觉得有些疑惑,不过蹭蹭蹭往上冒的火气算是打住了,刘彩云见状,开始切入正题:“殿下,如今梁书正热门,妾家中也买了一套”刘彩云的夫君张定发,如今在兵部任职,夫妻俩伴随御驾在邺城暂居,所以“紧随潮流”,买了一套刚发行的梁书,要“以史为鉴”。刘彩云现在就以梁书中的一个人物经历,对皇后进行开导。崇佛而不得善终的梁武帝萧衍,晚年时有一幸臣名为朱异,按照梁书中的记载,这位是十足的奸佞,可以说是太清之难发生的罪魁祸首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刘彩云为皇后细细道来。侯景叛魏东魏,寻求梁国庇护,许多梁国大臣都说不可,因为侯景狼子野心,结果是朱异极力主张招降纳叛,说动梁帝萧衍接纳侯景,并派出大军北伐。后来侯景和梁军被东魏大军击败,梁军主帅萧渊明被俘,东魏便遣使来建康,说只要梁国交还侯景,就会放萧渊明回来,并且表明两国交好之意。大臣们都说这是东魏的反间计,结果是朱异极力主张用侯景换萧渊明,与东魏握手言和。侯景听到风声,赶紧派人贿赂朱异,求朱异为他说好话,但朱异收了贿赂却不帮说好话,最后,侯景走投无路,密谋造反。侯景当时位于合州,合州刺史、鄱阳王萧范察觉其反迹,急报京城,大臣们主张立刻派兵驱逐侯景,结果朱异却说:鄱阳王还不允许朝廷有一个客人后来侯景造反,打出的旗号就是“清君侧”,诛杀朱异等奸佞。于是,发生了太清之难。尉迟炽繁听到这里,不住说朱异果然是奸佞小人,刘彩云随后提问:“殿下,可知朱异的几次主张为何相互矛盾”“对呀,确实有些矛盾。”尉迟炽繁点点头,她虽然没时间研究梁书,但方才那么一听,听出一些蹊跷。一开始,朱异主张接纳侯景,理由是不接纳的话会寒了北方武人南投之心。侯景败逃南下之后,东魏使反间计,许多人都看出来了,没道理身居高位的朱异看不出来,却主张用侯景换萧渊明,这时候就不说出尔反尔的行为,会寒了北方武人南投之心。侯景求朱异帮说好话,朱异不说;等侯景酝酿造反了,朱异反倒为对方说好话。如此反复,这人莫非脑子有病么对此,刘彩云答道:“朱异并不糊涂,相反很聪明,因为他能猜到皇帝在想什么,所以专门迎合皇帝,说皇帝喜欢听的话,至于后果,他根本就不在乎。”“坐镇河南的侯景来投,梁帝看中了河南之地,又梦到了克复中原,所以意动,于是朱异主张接纳侯景。”“梁军惨败,侯景只剩八百残兵,而梁帝不想打仗了,想要接回侄子萧渊明,朱异看出来了,于是主张交出侯景、与东魏和谈。”“侯景对于梁帝来说没有用了,只能成为换回萧渊明的筹码,所以朱异不会帮他求情。”“但梁帝好面子,怕人家讥讽他连一个丧家之犬都怕,所以朱异嘲笑鄱阳王萧范是风声鹤唳。”尉迟炽繁听明白了:“一味迎合君王,毫无原则,报喜不报忧,这不就是反复小人吗”刘彩云回答:“殿下说得对,朱异就是毫无原则的小人、佞臣,但如今的傅太史可不是呀,虽然接连上表请求罢佛,可他反佛反了几十年,原则从未变过。”尉迟炽繁沉吟着,刘彩云继续说:“傅太史就是个表里如一的倔老头,无论陛下在想什么,都觉得佛教不好,和那反复无常的朱异可不同。”尉迟炽繁想了想,随后苦笑:“这唉,还真如你所说,就是个反佛的倔老头”刘彩云的劝谏很有效果,尉迟炽繁对于傅奕的愤恨烟消云散:我还有许多事要忙,跟你个倔老头较什么劲她喝了一杯茶,看着刘彩云说:“陛下说得没错,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你熟读梁书,如今都可以做谏臣了。”刘彩云起身为皇后斟茶,笑道:“哎呀,妾不过是大概看了看,哪里能做什么谏臣。”“你大概看了看,就能看出这么多学问,可不得了,日后多给我讲讲梁书。”皇后识字,无非是事务繁忙,没空看书而已,即便要听人讲解,自然有女官效劳,但刘彩云知道这是皇后表示亲近的方式:让她多来皇宫走动。于是郑重行礼:“妾领命”“你看你,弄得像将领领命出击一般”第五百四十一章 表里续尉迟炽繁在命妇院和刘彩云交谈,谈的是梁史,宇文温在行宫侧殿和儿子们开“论文讨论会”,谈的也是梁史。论文是命题论文,题目只有一个,包括太子在内的皇子都要以此为题写“论文”,然后进行讨论。题目很简单,不过几个字:论侯景如何以八百残兵乱梁。写论文的人,有太子宇文维城、燕王宇文维翰,两人已到而立之年,儿女开始调皮了。有河北西道布政使、吴王宇文维行,二十出头,成婚一年,因王妃长孙氏有孕,宇文维行即将当阿耶。有“观察军心”刚回来不久的宇文维民、宇文维礼,没到二十,尚未成亲。三个年龄段的皇子,历练程度各有不同,所写“论文”的深度自然也不同。属于“二十岁以下”年龄段的宇文维民、宇文维礼,其论文论据基本上来自梁书,论点中规中矩,不脱梁书中的“史臣曰”编撰者对传记人物、事件的小结。宇文维民、宇文维礼认为,太清之难后继乱梁之所以会发生,就是臣不忠、子不孝,外加梁国国内矛盾重重,才让侯景有机可乘。已经担任地方大员接受历练的宇文维行,其论文的内容丰富许多,其论据除了取自梁书,还取自其他一些非官方的历史资料、手稿出版社买下版权后出版。其论点,多了一些自己的见解,或者说并不是照搬梁书的“史臣曰”,有了更多的总结。宇文维行认为,臣不忠、子不孝不过是表像,深层次的原因,是梁国国内矛盾激化,侯景反叛,不过是引爆了梁国国内矛盾而已。他推论,认为即便没有侯景,当年迈的梁帝萧衍去世,梁国必然会爆发宗室内战。属于“三十岁年龄段”的太子宇文维城、燕王宇文维翰,其论文的内容又比吴王宇文维行丰富许多,来自梁书的论据不到一半。两人的论点,也比宇文维行更进一步:侯景反倒是因为只有八百残兵才能得逞,若这位手中有八万兵,根本就翻不起什么风浪。为什么宇文维民、宇文维礼对此满脸疑惑,宇文维行若有所思,宇文温便让太子先发言。经过二十年国务历练的宇文维城,走上“讲台”,开始阐述自己的观点。侯她其实不关心朝政,却很关心宇文温,所以,对于可能“害”宇文温下地狱的傅奕,那是怎么看都不顺眼。对此,刘彩云劝解道:“殿下息怒,那傅太史不过一倔老头,殿下何必与他较真呢”“倔倔老头”尉迟炽繁觉得有些疑惑,不过蹭蹭蹭往上冒的火气算是打住了,刘彩云见状,开始切入正题:“殿下,如今梁书正热门,妾家中也买了一套”刘彩云的夫君张定发,如今在兵部任职,夫妻俩伴随御驾在邺城暂居,所以“紧随潮流”,买了一套刚发行的梁书,要“以史为鉴”。刘彩云现在就以梁书中的一个人物经历,对皇后进行开导。崇佛而不得善终的梁武帝萧衍,晚年时有一幸臣名为朱异,按照梁书中的记载,这位是十足的奸佞,可以说是太清之难发生的罪魁祸首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刘彩云为皇后细细道来。侯景叛魏东魏,寻求梁国庇护,许多梁国大臣都说不可,因为侯景狼子野心,结果是朱异极力主张招降纳叛,说动梁帝萧衍接纳侯景,并派出大军北伐。后来侯景和梁军被东魏大军击败,梁军主帅萧渊明被俘,东魏便遣使来建康,说只要梁国交还侯景,就会放萧渊明回来,并且表明两国交好之意。大臣们都说这是东魏的反间计,结果是朱异极力主张用侯景换萧渊明,与东魏握手言和。侯景听到风声,赶紧派人贿赂朱异,求朱异为他说好话,但朱异收了贿赂却不帮说好话,最后,侯景走投无路,密谋造反。侯景当时位于合州,合州刺史、鄱阳王萧范察觉其反迹,急报京城,大臣们主张立刻派兵驱逐侯景,结果朱异却说:鄱阳王还不允许朝廷有一个客人后来侯景造反,打出的旗号就是“清君侧”,诛杀朱异等奸佞。于是,发生了太清之难。尉迟炽繁听到这里,不住说朱异果然是奸佞小人,刘彩云随后提问:“殿下,可知朱异的几次主张为何相互矛盾”“对呀,确实有些矛盾。”尉迟炽繁点点头,她虽然没时间研究梁书,但方才那么一听,听出一些蹊跷。一开始,朱异主张接纳侯景,理由是不接纳的话会寒了北方武人南投之心。侯景败逃南下之后,东魏使反间计,许多人都看出来了,没道理身居高位的朱异看不出来,却主张用侯景换萧渊明,这时候就不说出尔反尔的行为,会寒了北方武人南投之心。侯景求朱异帮说好话,朱异不说;等侯景酝酿造反了,朱异反倒为对方说好话。如此反复,这人莫非脑子有病么对此,刘彩云答道:“朱异并不糊涂,相反很聪明,因为他能猜到皇帝在想什么,所以专门迎合皇帝,说皇帝喜欢听的话,至于后果,他根本就不在乎。”“坐镇河南的侯景来投,梁帝看中了河南之地,又梦到了克复中原,所以意动,于是朱异主张接纳侯景。”“梁军惨败,侯景只剩八百残兵,而梁帝不想打仗了,想要接回侄子萧渊明,朱异看出来了,于是主张交出侯景、与东魏和谈。”“侯景对于梁帝来说没有用了,只能成为换回萧渊明的筹码,所以朱异不会帮他求情。”“但梁帝好面子,怕人家讥讽他连一个丧家之犬都怕,所以朱异嘲笑鄱阳王萧范是风声鹤唳。”尉迟炽繁听明白了:“一味迎合君王,毫无原则,报喜不报忧,这不就是反复小人吗”刘彩云回答:“殿下说得对,朱异就是毫无原则的小人、佞臣,但如今的傅太史可不是呀,虽然接连上表请求罢佛,可他反佛反了几十年,原则从未变过。”尉迟炽繁沉吟着,刘彩云继续说:“傅太史就是个表里如一的倔老头,无论陛下在想什么,都觉得佛教不好,和那反复无常的朱异可不同。”尉迟炽繁想了想,随后苦笑:“这唉,还真如你所说,就是个反佛的倔老头”刘彩云的劝谏很有效果,尉迟炽繁对于傅奕的愤恨烟消云散:我还有许多事要忙,跟你个倔老头较什么劲她喝了一杯茶,看着刘彩云说:“陛下说得没错,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你熟读梁书,如今都可以做谏臣了。”刘彩云起身为皇后斟茶,笑道:“哎呀,妾不过是大概看了看,哪里能做什么谏臣。”“你大概看了看,就能看出这么多学问,可不得了,日后多给我讲讲梁书。”皇后识字,无非是事务繁忙,没空看书而已,即便要听人讲解,自然有女官效劳,但刘彩云知道这是皇后表示亲近的方式:让她多来皇宫走动。于是郑重行礼:“妾领命”“你看你,弄得像将领领命出击一般”第五百四十一章 表里续尉迟炽繁在命妇院和刘彩云交谈,谈的是梁史,宇文温在行宫侧殿和儿子们开“论文讨论会”,谈的也是梁史。论文是命题论文,题目只有一个,包括太子在内的皇子都要以此为题写“论文”,然后进行讨论。题目很简单,不过几个字:论侯景如何以八百残兵乱梁。写论文的人,有太子宇文维城、燕王宇文维翰,两人已到而立之年,儿女开始调皮了。有河北西道布政使、吴王宇文维行,二十出头,成婚一年,因王妃长孙氏有孕,宇文维行即将当阿耶。有“观察军心”刚回来不久的宇文维民、宇文维礼,没到二十,尚未成亲。三个年龄段的皇子,历练程度各有不同,所写“论文”的深度自然也不同。属于“二十岁以下”年龄段的宇文维民、宇文维礼,其论文论据基本上来自梁书,论点中规中矩,不脱梁书中的“史臣曰”编撰者对传记人物、事件的小结。宇文维民、宇文维礼认为,太清之难后继乱梁之所以会发生,就是臣不忠、子不孝,外加梁国国内矛盾重重,才让侯景有机可乘。已经担任地方大员接受历练的宇文维行,其论文的内容丰富许多,其论据除了取自梁书,还取自其他一些非官方的历史资料、手稿出版社买下版权后出版。其论点,多了一些自己的见解,或者说并不是照搬梁书的“史臣曰”,有了更多的总结。宇文维行认为,臣不忠、子不孝不过是表像,深层次的原因,是梁国国内矛盾激化,侯景反叛,不过是引爆了梁国国内矛盾而已。他推论,认为即便没有侯景,当年迈的梁帝萧衍去世,梁国必然会爆发宗室内战。属于“三十岁年龄段”的太子宇文维城、燕王宇文维翰,其论文的内容又比吴王宇文维行丰富许多,来自梁书的论据不到一半。两人的论点,也比宇文维行更进一步:侯景反倒是因为只有八百残兵才能得逞,若这位手中有八万兵,根本就翻不起什么风浪。为什么宇文维民、宇文维礼对此满脸疑惑,宇文维行若有所思,宇文温便让太子先发言。经过二十年国务历练的宇文维城,走上“讲台”,开始阐述自己的观点。侯她其实不关心朝政,却很关心宇文温,所以,对于可能“害”宇文温下地狱的傅奕,那是怎么看都不顺眼。对此,刘彩云劝解道:“殿下息怒,那傅太史不过一倔老头,殿下何必与他较真呢”“倔倔老头”尉迟炽繁觉得有些疑惑,不过蹭蹭蹭往上冒的火气算是打住了,刘彩云见状,开始切入正题:“殿下,如今梁书正热门,妾家中也买了一套”刘彩云的夫君张定发,如今在兵部任职,夫妻俩伴随御驾在邺城暂居,所以“紧随潮流”,买了一套刚发行的梁书,要“以史为鉴”。刘彩云现在就以梁书中的一个人物经历,对皇后进行开导。崇佛而不得善终的梁武帝萧衍,晚年时有一幸臣名为朱异,按照梁书中的记载,这位是十足的奸佞,可以说是太清之难发生的罪魁祸首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刘彩云为皇后细细道来。侯景叛魏东魏,寻求梁国庇护,许多梁国大臣都说不可,因为侯景狼子野心,结果是朱异极力主张招降纳叛,说动梁帝萧衍接纳侯景,并派出大军北伐。后来侯景和梁军被东魏大军击败,梁军主帅萧渊明被俘,东魏便遣使来建康,说只要梁国交还侯景,就会放萧渊明回来,并且表明两国交好之意。大臣们都说这是东魏的反间计,结果是朱异极力主张用侯景换萧渊明,与东魏握手言和。侯景听到风声,赶紧派人贿赂朱异,求朱异为他说好话,但朱异收了贿赂却不帮说好话,最后,侯景走投无路,密谋造反。侯景当时位于合州,合州刺史、鄱阳王萧范察觉其反迹,急报京城,大臣们主张立刻派兵驱逐侯景,结果朱异却说:鄱阳王还不允许朝廷有一个客人后来侯景造反,打出的旗号就是“清君侧”,诛杀朱异等奸佞。于是,发生了太清之难。尉迟炽繁听到这里,不住说朱异果然是奸佞小人,刘彩云随后提问:“殿下,可知朱异的几次主张为何相互矛盾”“对呀,确实有些矛盾。”尉迟炽繁点点头,她虽然没时间研究梁书,但方才那么一听,听出一些蹊跷。一开始,朱异主张接纳侯景,理由是不接纳的话会寒了北方武人南投之心。侯景败逃南下之后,东魏使反间计,许多人都看出来了,没道理身居高位的朱异看不出来,却主张用侯景换萧渊明,这时候就不说出尔反尔的行为,会寒了北方武人南投之心。侯景求朱异帮说好话,朱异不说;等侯景酝酿造反了,朱异反倒为对方说好话。如此反复,这人莫非脑子有病么对此,刘彩云答道:“朱异并不糊涂,相反很聪明,因为他能猜到皇帝在想什么,所以专门迎合皇帝,说皇帝喜欢听的话,至于后果,他根本就不在乎。”“坐镇河南的侯景来投,梁帝看中了河南之地,又梦到了克复中原,所以意动,于是朱异主张接纳侯景。”“梁军惨败,侯景只剩八百残兵,而梁帝不想打仗了,想要接回侄子萧渊明,朱异看出来了,于是主张交出侯景、与东魏和谈。”“侯景对于梁帝来说没有用了,只能成为换回萧渊明的筹码,所以朱异不会帮他求情。”“但梁帝好面子,怕人家讥讽他连一个丧家之犬都怕,所以朱异嘲笑鄱阳王萧范是风声鹤唳。”尉迟炽繁听明白了:“一味迎合君王,毫无原则,报喜不报忧,这不就是反复小人吗”刘彩云回答:“殿下说得对,朱异就是毫无原则的小人、佞臣,但如今的傅太史可不是呀,虽然接连上表请求罢佛,可他反佛反了几十年,原则从未变过。”尉迟炽繁沉吟着,刘彩云继续说:“傅太史就是个表里如一的倔老头,无论陛下在想什么,都觉得佛教不好,和那反复无常的朱异可不同。”尉迟炽繁想了想,随后苦笑:“这唉,还真如你所说,就是个反佛的倔老头”刘彩云的劝谏很有效果,尉迟炽繁对于傅奕的愤恨烟消云散:我还有许多事要忙,跟你个倔老头较什么劲她喝了一杯茶,看着刘彩云说:“陛下说得没错,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你熟读梁书,如今都可以做谏臣了。”刘彩云起身为皇后斟茶,笑道:“哎呀,妾不过是大概看了看,哪里能做什么谏臣。”“你大概看了看,就能看出这么多学问,可不得了,日后多给我讲讲梁书。”皇后识字,无非是事务繁忙,没空看书而已,即便要听人讲解,自然有女官效劳,但刘彩云知道这是皇后表示亲近的方式:让她多来皇宫走动。于是郑重行礼:“妾领命”“你看你,弄得像将领领命出击一般”第五百四十一章 表里续尉迟炽繁在命妇院和刘彩云交谈,谈的是梁史,宇文温在行宫侧殿和儿子们开“论文讨论会”,谈的也是梁史。论文是命题论文,题目只有一个,包括太子在内的皇子都要以此为题写“论文”,然后进行讨论。题目很简单,不过几个字:论侯景如何以八百残兵乱梁。写论文的人,有太子宇文维城、燕王宇文维翰,两人已到而立之年,儿女开始调皮了。有河北西道布政使、吴王宇文维行,二十出头,成婚一年,因王妃长孙氏有孕,宇文维行即将当阿耶。有“观察军心”刚回来不久的宇文维民、宇文维礼,没到二十,尚未成亲。三个年龄段的皇子,历练程度各有不同,所写“论文”的深度自然也不同。属于“二十岁以下”年龄段的宇文维民、宇文维礼,其论文论据基本上来自梁书,论点中规中矩,不脱梁书中的“史臣曰”编撰者对传记人物、事件的小结。宇文维民、宇文维礼认为,太清之难后继乱梁之所以会发生,就是臣不忠、子不孝,外加梁国国内矛盾重重,才让侯景有机可乘。已经担任地方大员接受历练的宇文维行,其论文的内容丰富许多,其论据除了取自梁书,还取自其他一些非官方的历史资料、手稿出版社买下版权后出版。其论点,多了一些自己的见解,或者说并不是照搬梁书的“史臣曰”,有了更多的总结。宇文维行认为,臣不忠、子不孝不过是表像,深层次的原因,是梁国国内矛盾激化,侯景反叛,不过是引爆了梁国国内矛盾而已。他推论,认为即便没有侯景,当年迈的梁帝萧衍去世,梁国必然会爆发宗室内战。属于“三十岁年龄段”的太子宇文维城、燕王宇文维翰,其论文的内容又比吴王宇文维行丰富许多,来自梁书的论据不到一半。两人的论点,也比宇文维行更进一步:侯景反倒是因为只有八百残兵才能得逞,若这位手中有八万兵,根本就翻不起什么风浪。为什么宇文维民、宇文维礼对此满脸疑惑,宇文维行若有所思,宇文温便让太子先发言。经过二十年国务历练的宇文维城,走上“讲台”,开始阐述自己的观点。侯她其实不关心朝政,却很关心宇文温,所以,对于可能“害”宇文温下地狱的傅奕,那是怎么看都不顺眼。对此,刘彩云劝解道:“殿下息怒,那傅太史不过一倔老头,殿下何必与他较真呢”“倔倔老头”尉迟炽繁觉得有些疑惑,不过蹭蹭蹭往上冒的火气算是打住了,刘彩云见状,开始切入正题:“殿下,如今梁书正热门,妾家中也买了一套”刘彩云的夫君张定发,如今在兵部任职,夫妻俩伴随御驾在邺城暂居,所以“紧随潮流”,买了一套刚发行的梁书,要“以史为鉴”。刘彩云现在就以梁书中的一个人物经历,对皇后进行开导。崇佛而不得善终的梁武帝萧衍,晚年时有一幸臣名为朱异,按照梁书中的记载,这位是十足的奸佞,可以说是太清之难发生的罪魁祸首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刘彩云为皇后细细道来。侯景叛魏东魏,寻求梁国庇护,许多梁国大臣都说不可,因为侯景狼子野心,结果是朱异极力主张招降纳叛,说动梁帝萧衍接纳侯景,并派出大军北伐。后来侯景和梁军被东魏大军击败,梁军主帅萧渊明被俘,东魏便遣使来建康,说只要梁国交还侯景,就会放萧渊明回来,并且表明两国交好之意。大臣们都说这是东魏的反间计,结果是朱异极力主张用侯景换萧渊明,与东魏握手言和。侯景听到风声,赶紧派人贿赂朱异,求朱异为他说好话,但朱异收了贿赂却不帮说好话,最后,侯景走投无路,密谋造反。侯景当时位于合州,合州刺史、鄱阳王萧范察觉其反迹,急报京城,大臣们主张立刻派兵驱逐侯景,结果朱异却说:鄱阳王还不允许朝廷有一个客人后来侯景造反,打出的旗号就是“清君侧”,诛杀朱异等奸佞。于是,发生了太清之难。尉迟炽繁听到这里,不住说朱异果然是奸佞小人,刘彩云随后提问:“殿下,可知朱异的几次主张为何相互矛盾”“对呀,确实有些矛盾。”尉迟炽繁点点头,她虽然没时间研究梁书,但方才那么一听,听出一些蹊跷。一开始,朱异主张接纳侯景,理由是不接纳的话会寒了北方武人南投之心。侯景败逃南下之后,东魏使反间计,许多人都看出来了,没道理身居高位的朱异看不出来,却主张用侯景换萧渊明,这时候就不说出尔反尔的行为,会寒了北方武人南投之心。侯景求朱异帮说好话,朱异不说;等侯景酝酿造反了,朱异反倒为对方说好话。如此反复,这人莫非脑子有病么对此,刘彩云答道:“朱异并不糊涂,相反很聪明,因为他能猜到皇帝在想什么,所以专门迎合皇帝,说皇帝喜欢听的话,至于后果,他根本就不在乎。”“坐镇河南的侯景来投,梁帝看中了河南之地,又梦到了克复中原,所以意动,于是朱异主张接纳侯景。”“梁军惨败,侯景只剩八百残兵,而梁帝不想打仗了,想要接回侄子萧渊明,朱异看出来了,于是主张交出侯景、与东魏和谈。”“侯景对于梁帝来说没有用了,只能成为换回萧渊明的筹码,所以朱异不会帮他求情。”“但梁帝好面子,怕人家讥讽他连一个丧家之犬都怕,所以朱异嘲笑鄱阳王萧范是风声鹤唳。”尉迟炽繁听明白了:“一味迎合君王,毫无原则,报喜不报忧,这不就是反复小人吗”刘彩云回答:“殿下说得对,朱异就是毫无原则的小人、佞臣,但如今的傅太史可不是呀,虽然接连上表请求罢佛,可他反佛反了几十年,原则从未变过。”尉迟炽繁沉吟着,刘彩云继续说:“傅太史就是个表里如一的倔老头,无论陛下在想什么,都觉得佛教不好,和那反复无常的朱异可不同。”尉迟炽繁想了想,随后苦笑:“这唉,还真如你所说,就是个反佛的倔老头”刘彩云的劝谏很有效果,尉迟炽繁对于傅奕的愤恨烟消云散:我还有许多事要忙,跟你个倔老头较什么劲她喝了一杯茶,看着刘彩云说:“陛下说得没错,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你熟读梁书,如今都可以做谏臣了。”刘彩云起身为皇后斟茶,笑道:“哎呀,妾不过是大概看了看,哪里能做什么谏臣。”“你大概看了看,就能看出这么多学问,可不得了,日后多给我讲讲梁书。”皇后识字,无非是事务繁忙,没空看书而已,即便要听人讲解,自然有女官效劳,但刘彩云知道这是皇后表示亲近的方式:让她多来皇宫走动。于是郑重行礼:“妾领命”“你看你,弄得像将领领命出击一般”第五百四十一章 表里续尉迟炽繁在命妇院和刘彩云交谈,谈的是梁史,宇文温在行宫侧殿和儿子们开“论文讨论会”,谈的也是梁史。论文是命题论文,题目只有一个,包括太子在内的皇子都要以此为题写“论文”,然后进行讨论。题目很简单,不过几个字:论侯景如何以八百残兵乱梁。写论文的人,有太子宇文维城、燕王宇文维翰,两人已到而立之年,儿女开始调皮了。有河北西道布政使、吴王宇文维行,二十出头,成婚一年,因王妃长孙氏有孕,宇文维行即将当阿耶。有“观察军心”刚回来不久的宇文维民、宇文维礼,没到二十,尚未成亲。三个年龄段的皇子,历练程度各有不同,所写“论文”的深度自然也不同。属于“二十岁以下”年龄段的宇文维民、宇文维礼,其论文论据基本上来自梁书,论点中规中矩,不脱梁书中的“史臣曰”编撰者对传记人物、事件的小结。宇文维民、宇文维礼认为,太清之难后继乱梁之所以会发生,就是臣不忠、子不孝,外加梁国国内矛盾重重,才让侯景有机可乘。已经担任地方大员接受历练的宇文维行,其论文的内容丰富许多,其论据除了取自梁书,还取自其他一些非官方的历史资料、手稿出版社买下版权后出版。其论点,多了一些自己的见解,或者说并不是照搬梁书的“史臣曰”,有了更多的总结。宇文维行认为,臣不忠、子不孝不过是表像,深层次的原因,是梁国国内矛盾激化,侯景反叛,不过是引爆了梁国国内矛盾而已。他推论,认为即便没有侯景,当年迈的梁帝萧衍去世,梁国必然会爆发宗室内战。属于“三十岁年龄段”的太子宇文维城、燕王宇文维翰,其论文的内容又比吴王宇文维行丰富许多,来自梁书的论据不到一半。两人的论点,也比宇文维行更进一步:侯景反倒是因为只有八百残兵才能得逞,若这位手中有八万兵,根本就翻不起什么风浪。为什么宇文维民、宇文维礼对此满脸疑惑,宇文维行若有所思,宇文温便让太子先发言。经过二十年国务历练的宇文维城,走上“讲台”,开始阐述自己的观点。侯她其实不关心朝政,却很关心宇文温,所以,对于可能“害”宇文温下地狱的傅奕,那是怎么看都不顺眼。对此,刘彩云劝解道:“殿下息怒,那傅太史不过一倔老头,殿下何必与他较真呢”“倔倔老头”尉迟炽繁觉得有些疑惑,不过蹭蹭蹭往上冒的火气算是打住了,刘彩云见状,开始切入正题:“殿下,如今梁书正热门,妾家中也买了一套”刘彩云的夫君张定发,如今在兵部任职,夫妻俩伴随御驾在邺城暂居,所以“紧随潮流”,买了一套刚发行的梁书,要“以史为鉴”。刘彩云现在就以梁书中的一个人物经历,对皇后进行开导。崇佛而不得善终的梁武帝萧衍,晚年时有一幸臣名为朱异,按照梁书中的记载,这位是十足的奸佞,可以说是太清之难发生的罪魁祸首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刘彩云为皇后细细道来。侯景叛魏东魏,寻求梁国庇护,许多梁国大臣都说不可,因为侯景狼子野心,结果是朱异极力主张招降纳叛,说动梁帝萧衍接纳侯景,并派出大军北伐。后来侯景和梁军被东魏大军击败,梁军主帅萧渊明被俘,东魏便遣使来建康,说只要梁国交还侯景,就会放萧渊明回来,并且表明两国交好之意。大臣们都说这是东魏的反间计,结果是朱异极力主张用侯景换萧渊明,与东魏握手言和。侯景听到风声,赶紧派人贿赂朱异,求朱异为他说好话,但朱异收了贿赂却不帮说好话,最后,侯景走投无路,密谋造反。侯景当时位于合州,合州刺史、鄱阳王萧范察觉其反迹,急报京城,大臣们主张立刻派兵驱逐侯景,结果朱异却说:鄱阳王还不允许朝廷有一个客人后来侯景造反,打出的旗号就是“清君侧”,诛杀朱异等奸佞。于是,发生了太清之难。尉迟炽繁听到这里,不住说朱异果然是奸佞小人,刘彩云随后提问:“殿下,可知朱异的几次主张为何相互矛盾”“对呀,确实有些矛盾。”尉迟炽繁点点头,她虽然没时间研究梁书,但方才那么一听,听出一些蹊跷。一开始,朱异主张接纳侯景,理由是不接纳的话会寒了北方武人南投之心。侯景败逃南下之后,东魏使反间计,许多人都看出来了,没道理身居高位的朱异看不出来,却主张用侯景换萧渊明,这时候就不说出尔反尔的行为,会寒了北方武人南投之心。侯景求朱异帮说好话,朱异不说;等侯景酝酿造反了,朱异反倒为对方说好话。如此反复,这人莫非脑子有病么对此,刘彩云答道:“朱异并不糊涂,相反很聪明,因为他能猜到皇帝在想什么,所以专门迎合皇帝,说皇帝喜欢听的话,至于后果,他根本就不在乎。”“坐镇河南的侯景来投,梁帝看中了河南之地,又梦到了克复中原,所以意动,于是朱异主张接纳侯景。”“梁军惨败,侯景只剩八百残兵,而梁帝不想打仗了,想要接回侄子萧渊明,朱异看出来了,于是主张交出侯景、与东魏和谈。”“侯景对于梁帝来说没有用了,只能成为换回萧渊明的筹码,所以朱异不会帮他求情。”“但梁帝好面子,怕人家讥讽他连一个丧家之犬都怕,所以朱异嘲笑鄱阳王萧范是风声鹤唳。”尉迟炽繁听明白了:“一味迎合君王,毫无原则,报喜不报忧,这不就是反复小人吗”刘彩云回答:“殿下说得对,朱异就是毫无原则的小人、佞臣,但如今的傅太史可不是呀,虽然接连上表请求罢佛,可他反佛反了几十年,原则从未变过。”尉迟炽繁沉吟着,刘彩云继续说:“傅太史就是个表里如一的倔老头,无论陛下在想什么,都觉得佛教不好,和那反复无常的朱异可不同。”尉迟炽繁想了想,随后苦笑:“这唉,还真如你所说,就是个反佛的倔老头”刘彩云的劝谏很有效果,尉迟炽繁对于傅奕的愤恨烟消云散:我还有许多事要忙,跟你个倔老头较什么劲她喝了一杯茶,看着刘彩云说:“陛下说得没错,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你熟读梁书,如今都可以做谏臣了。”刘彩云起身为皇后斟茶,笑道:“哎呀,妾不过是大概看了看,哪里能做什么谏臣。”“你大概看了看,就能看出这么多学问,可不得了,日后多给我讲讲梁书。”皇后识字,无非是事务繁忙,没空看书而已,即便要听人讲解,自然有女官效劳,但刘彩云知道这是皇后表示亲近的方式:让她多来皇宫走动。于是郑重行礼:“妾领命”“你看你,弄得像将领领命出击一般”第五百四十一章 表里续尉迟炽繁在命妇院和刘彩云交谈,谈的是梁史,宇文温在行宫侧殿和儿子们开“论文讨论会”,谈的也是梁史。论文是命题论文,题目只有一个,包括太子在内的皇子都要以此为题写“论文”,然后进行讨论。题目很简单,不过几个字:论侯景如何以八百残兵乱梁。写论文的人,有太子宇文维城、燕王宇文维翰,两人已到而立之年,儿女开始调皮了。有河北西道布政使、吴王宇文维行,二十出头,成婚一年,因王妃长孙氏有孕,宇文维行即将当阿耶。有“观察军心”刚回来不久的宇文维民、宇文维礼,没到二十,尚未成亲。三个年龄段的皇子,历练程度各有不同,所写“论文”的深度自然也不同。属于“二十岁以下”年龄段的宇文维民、宇文维礼,其论文论据基本上来自梁书,论点中规中矩,不脱梁书中的“史臣曰”编撰者对传记人物、事件的小结。宇文维民、宇文维礼认为,太清之难后继乱梁之所以会发生,就是臣不忠、子不孝,外加梁国国内矛盾重重,才让侯景有机可乘。已经担任地方大员接受历练的宇文维行,其论文的内容丰富许多,其论据除了取自梁书,还取自其他一些非官方的历史资料、手稿出版社买下版权后出版。其论点,多了一些自己的见解,或者说并不是照搬梁书的“史臣曰”,有了更多的总结。宇文维行认为,臣不忠、子不孝不过是表像,深层次的原因,是梁国国内矛盾激化,侯景反叛,不过是引爆了梁国国内矛盾而已。他推论,认为即便没有侯景,当年迈的梁帝萧衍去世,梁国必然会爆发宗室内战。属于“三十岁年龄段”的太子宇文维城、燕王宇文维翰,其论文的内容又比吴王宇文维行丰富许多,来自梁书的论据不到一半。两人的论点,也比宇文维行更进一步:侯景反倒是因为只有八百残兵才能得逞,若这位手中有八万兵,根本就翻不起什么风浪。为什么宇文维民、宇文维礼对此满脸疑惑,宇文维行若有所思,宇文温便让太子先发言。经过二十年国务历练的宇文维城,走上“讲台”,开始阐述自己的观点。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