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42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420(1 / 1)

d亲续弦后又生了几个儿子,囊中羞涩,所以我被迫中断学业,读技校,务工挣钱养家。前途没了,我心中有怨气,所以能不回家就不回家,甚至不告而娶,父亲对此很生气,却未如继母撺掇的那般,到官府告我淫奔。前不久,祖母去世,我回家奔丧,在家住了几日,继母依旧冷冰冰的,我和弟弟们也没什么话说,至于父亲,依旧唠叨得让人心烦。因为朝廷要修铁路,我不能离开工作岗位太久,所以假期有限,不可能如在家务农的堂弟那样,为祖母服满丧期,于是等祖母下葬后,我便要离开。那日,父亲送我到车站,上了车找到座位,放好行李,我和父亲说了一会话,便和父亲道别。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车上坐着,不要走动。”我看向车外,发现对面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小贩等着顾客,若要走到那边月台,必须穿过铁道,还得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年纪大了,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他不肯,让我坐好,看好行李,我拗不过,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步履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看上去还不太困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时,明显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单薄的身子向左微倾,样子看上去十分吃力。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眼泪忽然就流下来,赶紧擦掉眼泪。我怕被父亲看见,也怕被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父亲已抱了红彤彤的橘子往回走。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下车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怀中上。然后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记得常写信,不要发电报,太费钱了。”我送父亲下了车,父亲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上车吧,行李没人看。”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上车坐下,眼泪又流出来。徐文远看到这里,眼泪止不住也流了下来,因为文章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子的关怀,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文中父亲的背影,让他想到自己父亲的背影。父亲去世多年,在徐文远的记忆里,其背影已经模糊,但有时又很清晰。父子之情深似海,即便当父亲去世多年、儿子已经老迈,儿子依旧忘不了,所以徐文远被文章感动,流泪不止。文章中的儿子受委屈,耽误了前途,所以对父亲有怨言,对继母不满,但依旧把每月工资的一半汇给父亲,以尽孝道。然而,他本人却因为工作原因,要给朝廷修铁路,解君父之忧,这算是尽忠,却不能更好的孝顺父母,甚至不能为祖母服满丧期。自古忠孝两难全。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出了这个感慨,自责自己对父亲不孝,却又不能对朝廷天子不忠,因为朝廷天子急切需要尽快修好更多的铁路,那就需要无数技术人员如同军中将士一般,为朝廷冲杀在前。作者自责,认为自己不是孝子,随后又问自己,自己是不是忠于朝廷天子呢文章看到这里,徐文远已经完全明白,这就是他期盼已久的反驳文章,作者直接用自身的平常经历,感慨引出“忠孝两难全”,来破他之前文章中的“忠孝一体”论点。军人感慨“忠孝两难全”,徐文远有办法做出解释,让军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经历不影响“忠孝一体”论。但是此时此刻,徐文远却生不出半分反感之意,也不知该怎么反驳,因为对方的文章,真是太让人感动了。第六百三十六章 新解中午,国子监食堂,学生们正在用餐,大家三五成群围在高脚饭桌边,坐在高脚坐具椅子上,一边吃饭,一边议论着最近的新闻。数日前,报上刊载了一篇文章,文章的标题名为背影,说的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这两日,很多学生看了这篇文章,借助文中“我”的眼睛,看到了“父亲的背影”,随后想起自己的父亲,不由得鼻子一酸。国子监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外地,他们离开家乡到京城读书,除非请假,否则只有寒、暑两个大假期才能回家,所以大家平日里住在国子监校舍,和家人很少见面。每次开学,学生们离开家乡时,都要和父母拜别,这样的场面总是让人心酸,而背影这篇文章,用朴实的文字,描述出父亲对儿子的舔犊之情,拨动了读者们学生们的心弦。所以,大家感慨之余,对于文章作者“忠孝两难全”的心情有了很大的认同,从而引发新的思考:换做是我,该如何选择呢忠孝两难全的事情,历史上多有发生,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典故,首当汉末三国时期的徐庶。后汉末年天下大乱,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刘备刘玄德立志匡扶汉室,有才子徐庶投在帐下,为刘玄德出谋划策。但是,奸相曹操挥师南下,鲸吞荆州,兵荒马乱之际,徐庶之母为曹军所俘,徐庶不得不向刘玄德辞行,为的是侍奉母亲。忠孝两难全,大孝子徐庶舍不下寡母,所以在忠和孝之间选择了孝。然而,当她母亲得知自己儿子为了孝而放弃了忠,大骂儿子是愚孝,随后自尽,让徐庶追悔莫及,虽然身在曹营,却不再给曹操出谋划策。这是评书里的故事,学生们基本上都知道,当然,也知道史书三国志里关于徐庶的记载和评书多有不同。又有一例,三国归晋之后,学者李密面对晋武帝司马炎的征辟,以侍奉祖母为由婉拒,为此还上陈情表。李密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在这陈情表中,李密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语言简洁,委婉畅达。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陈情表流传至今,国子监的学生们都读过,所以知道这就是忠孝两难全的例子。当然,也有人认为,李密作为蜀汉遗臣,心向汉室,不愿为晋臣,是为忠,而晋武帝看出这位心向故国,才不断遣使催促其入朝为官。李密不愿出仕,加上祖母生病,便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诀了“不从皇命”的难题。这样的行为,实际上是忠孝两全忠指的是对蜀汉的忠。又有南朝萧齐高士庾黔娄,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这也是忠孝两难之际,儿子选择孝的例子。然而现在,学生们通过关注时事,发现又有新的问题摆在面前,那就是诸如背影一文作者那样的“铁路工程师”,面临忠孝两难全的时候,该选择孝还是忠铁路、火车,以及两者结合在一起的铁路运输,可以说是国之神器,为天子及朝廷倚仗,维持铁路运输、修建铁路、驾驭火车的技术人员们,可以说是在向天子尽忠,如同冲锋陷阵的将士那样。这些技术人员、“工程师”,因为工作关系,必然不能长留家乡孝敬父母,那么他们可以为了孝而放弃忠么好像不行,因为铁路运输需要大量的人参与其中,而相关的工作,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的,需要具备大量的知识。铁路运输,是一个涉及范围很广、很复杂的行业,各个技术岗位,就如同时钟的齿轮,少哪个都不行。轻则导致走时不准,重则让钟表停转。朝廷需要铁路运输,需要无数人为了铁路运输而离开家乡、父母,忙碌在铁路沿线及各站点之间,这些人可以撂挑子不干么可以,因为朝廷又没说不许辞职。但是,大家都辞职回家,谁来维持铁路运输的运转铁路运输是这样,火轮船运输也是这样,各类蒸汽机械的操作亦是如此,总不能大家都回家,让文武百官来开火车、火轮船吧这是新形势下的忠孝两难全,该怎么办总不能废火轮船、火车、蒸汽机吧今日报纸早报一篇文章忠孝新解,就提出这个问题,让聚在食堂吃饭的学生们议论纷纷,大家各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忠孝新解文章的作者认为,先贤们生活的时代,没有火轮船,没有火车、电报、蒸汽机,人们过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桑生活。现在,时代不同了,日行千里的火轮船、火车,还有力大无穷的蒸汽机,以及神奇的电报,让天下局势大变。工商大兴的时代,再用农桑时代的忠孝观来评价个人行为的对错,已经有些不合时宜,宛若刻舟求剑。朝廷必然会修建越来越长的铁路,会有越来越多的火车行驶在铁路上,会有越来越多的火轮船航行在江河湖海,会有越来越多的蒸汽机械在各地投入使用。这种时候,需要大量的人离家工作,为朝廷排忧解难,为天子尽忠,那么忠孝如何两全作者认为,如果一个人是家中独子,那就应该留在家乡奉养双亲,不要出门务工,导致两老无依无靠。若是有兄弟,那么可以兄弟分工,一人留在家乡奉养双亲,尽孝,另一个可以外出务工,为朝廷开火车、火轮船、蒸汽机械。然后这个人,要把工资的一部分汇寄回家,改善双亲的生活,这也是孝。要知道,从事火车、火轮船运输行业工作的人,还有那些会操作各类蒸汽机械的人,其收入远高于一般务工者,拿出工资一半来奉养父母,足以让父母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文章以孟子所写内容举例: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以此认为做儿子的看着自家贫穷而不出去赚钱,这就是不孝。而既然要到外地务工,就是“客户”,官府为了更好的管理流动人口,必然要求这些人立户,那么,“父、祖在,子孙别籍异财”又有什么不对呢学生们觉得这篇文章说得很有道理,所以所以时代不同了,孝与不孝,真该有新解了学生们议论纷纷,即便用完餐,走在校园小路上,也议论着今日这篇文章所说内容。从办公室出来的徐文远,看看学生们手中拿着的报纸,听着对方议论的内容,眉头紧锁。背影一文见诸报刊之后,那些明德律原稿的拥护者们终于开始发动“反击”,今天的报纸徐文远看过了,忠孝新解的观点,他打算撰文抨击。谬论什么“刻舟求剑”,圣人之言永远也不会过时但是,徐文远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他隐约觉得,再过不久会有更多的“新解”出现,那么,对方又会提出什么奇奇怪怪的“谬论”呢第六百三十七章 新解续傍晚,私第,用过晚膳的徐文远,就着烛光看报纸,报纸属于晚报,一般都是在下午出版,然后赶在宵禁开始前销售,或者送到订阅报纸的顾客手中。有了晚报,读者们正好可以打发漫漫长夜。因为烛光比不上日光那么亮,加上报纸字体较小,所以有些老眼昏花的徐文远在晚上看报纸时,需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报纸上的字。他看报纸,不仅仅是打发时间、了解各地的奇闻异事,还要看看有没有谁发表文章,反驳他之前发表的民律出,忠孝亡这篇文章。前几日,有一篇忠孝新解的文章发表在早报上,徐文远看过之后,很快撰文投稿到报社发表,进行反驳。算算时间,他觉得“对方”也该有动静了。果不其然,徐文远在报纸的第三版看到了一篇文章,这文章就是他等候多时的“反击”。文章名为家国同构之新解,很显然,这篇文章就是要针对徐文远先前的观点“家国同构,忠孝一体”进行反驳。这篇文章要真是把徐文远的观点驳倒了,那就意味着民律出,忠孝亡这篇文章失去了威力。所以徐文远很期盼,想看看这篇文章有什么歪理邪说,能够挑战绝对正确的“家国同构”。文章作者,在开篇首先提到了诗经小雅中的一首诗北山,当然,限于篇幅并未将北山的全文列出来。徐文远也觉得没必要列,因为只要是认真学过诗经的读书人,就该对诗经中的作品熟悉。北山这首诗,是作者对于王事繁杂但劳役不均表示不满,其中有一段: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段话这样的行为,实际上是忠孝两全忠指的是对蜀汉的忠。又有南朝萧齐高士庾黔娄,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这也是忠孝两难之际,儿子选择孝的例子。然而现在,学生们通过关注时事,发现又有新的问题摆在面前,那就是诸如背影一文作者那样的“铁路工程师”,面临忠孝两难全的时候,该选择孝还是忠铁路、火车,以及两者结合在一起的铁路运输,可以说是国之神器,为天子及朝廷倚仗,维持铁路运输、修建铁路、驾驭火车的技术人员们,可以说是在向天子尽忠,如同冲锋陷阵的将士那样。这些技术人员、“工程师”,因为工作关系,必然不能长留家乡孝敬父母,那么他们可以为了孝而放弃忠么好像不行,因为铁路运输需要大量的人参与其中,而相关的工作,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的,需要具备大量的知识。铁路运输,是一个涉及范围很广、很复杂的行业,各个技术岗位,就如同时钟的齿轮,少哪个都不行。轻则导致走时不准,重则让钟表停转。朝廷需要铁路运输,需要无数人为了铁路运输而离开家乡、父母,忙碌在铁路沿线及各站点之间,这些人可以撂挑子不干么可以,因为朝廷又没说不许辞职。但是,大家都辞职回家,谁来维持铁路运输的运转铁路运输是这样,火轮船运输也是这样,各类蒸汽机械的操作亦是如此,总不能大家都回家,让文武百官来开火车、火轮船吧这是新形势下的忠孝两难全,该怎么办总不能废火轮船、火车、蒸汽机吧今日报纸早报一篇文章忠孝新解,就提出这个问题,让聚在食堂吃饭的学生们议论纷纷,大家各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忠孝新解文章的作者认为,先贤们生活的时代,没有火轮船,没有火车、电报、蒸汽机,人们过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桑生活。现在,时代不同了,日行千里的火轮船、火车,还有力大无穷的蒸汽机,以及神奇的电报,让天下局势大变。工商大兴的时代,再用农桑时代的忠孝观来评价个人行为的对错,已经有些不合时宜,宛若刻舟求剑。朝廷必然会修建越来越长的铁路,会有越来越多的火车行驶在铁路上,会有越来越多的火轮船航行在江河湖海,会有越来越多的蒸汽机械在各地投入使用。这种时候,需要大量的人离家工作,为朝廷排忧解难,为天子尽忠,那么忠孝如何两全作者认为,如果一个人是家中独子,那就应该留在家乡奉养双亲,不要出门务工,导致两老无依无靠。若是有兄弟,那么可以兄弟分工,一人留在家乡奉养双亲,尽孝,另一个可以外出务工,为朝廷开火车、火轮船、蒸汽机械。然后这个人,要把工资的一部分汇寄回家,改善双亲的生活,这也是孝。要知道,从事火车、火轮船运输行业工作的人,还有那些会操作各类蒸汽机械的人,其收入远高于一般务工者,拿出工资一半来奉养父母,足以让父母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文章以孟子所写内容举例: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以此认为做儿子的看着自家贫穷而不出去赚钱,这就是不孝。而既然要到外地务工,就是“客户”,官府为了更好的管理流动人口,必然要求这些人立户,那么,“父、祖在,子孙别籍异财”又有什么不对呢学生们觉得这篇文章说得很有道理,所以所以时代不同了,孝与不孝,真该有新解了学生们议论纷纷,即便用完餐,走在校园小路上,也议论着今日这篇文章所说内容。从办公室出来的徐文远,看看学生们手中拿着的报纸,听着对方议论的内容,眉头紧锁。背影一文见诸报刊之后,那些明德律原稿的拥护者们终于开始发动“反击”,今天的报纸徐文远看过了,忠孝新解的观点,他打算撰文抨击。谬论什么“刻舟求剑”,圣人之言永远也不会过时但是,徐文远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他隐约觉得,再过不久会有更多的“新解”出现,那么,对方又会提出什么奇奇怪怪的“谬论”呢第六百三十七章 新解续傍晚,私第,用过晚膳的徐文远,就着烛光看报纸,报纸属于晚报,一般都是在下午出版,然后赶在宵禁开始前销售,或者送到订阅报纸的顾客手中。有了晚报,读者们正好可以打发漫漫长夜。因为烛光比不上日光那么亮,加上报纸字体较小,所以有些老眼昏花的徐文远在晚上看报纸时,需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报纸上的字。他看报纸,不仅仅是打发时间、了解各地的奇闻异事,还要看看有没有谁发表文章,反驳他之前发表的民律出,忠孝亡这篇文章。前几日,有一篇忠孝新解的文章发表在早报上,徐文远看过之后,很快撰文投稿到报社发表,进行反驳。算算时间,他觉得“对方”也该有动静了。果不其然,徐文远在报纸的第三版看到了一篇文章,这文章就是他等候多时的“反击”。文章名为家国同构之新解,很显然,这篇文章就是要针对徐文远先前的观点“家国同构,忠孝一体”进行反驳。这篇文章要真是把徐文远的观点驳倒了,那就意味着民律出,忠孝亡这篇文章失去了威力。所以徐文远很期盼,想看看这篇文章有什么歪理邪说,能够挑战绝对正确的“家国同构”。文章作者,在开篇首先提到了诗经小雅中的一首诗北山,当然,限于篇幅并未将北山的全文列出来。徐文远也觉得没必要列,因为只要是认真学过诗经的读书人,就该对诗经中的作品熟悉。北山这首诗,是作者对于王事繁杂但劳役不均表示不满,其中有一段: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段话这样的行为,实际上是忠孝两全忠指的是对蜀汉的忠。又有南朝萧齐高士庾黔娄,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这也是忠孝两难之际,儿子选择孝的例子。然而现在,学生们通过关注时事,发现又有新的问题摆在面前,那就是诸如背影一文作者那样的“铁路工程师”,面临忠孝两难全的时候,该选择孝还是忠铁路、火车,以及两者结合在一起的铁路运输,可以说是国之神器,为天子及朝廷倚仗,维持铁路运输、修建铁路、驾驭火车的技术人员们,可以说是在向天子尽忠,如同冲锋陷阵的将士那样。这些技术人员、“工程师”,因为工作关系,必然不能长留家乡孝敬父母,那么他们可以为了孝而放弃忠么好像不行,因为铁路运输需要大量的人参与其中,而相关的工作,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的,需要具备大量的知识。铁路运输,是一个涉及范围很广、很复杂的行业,各个技术岗位,就如同时钟的齿轮,少哪个都不行。轻则导致走时不准,重则让钟表停转。朝廷需要铁路运输,需要无数人为了铁路运输而离开家乡、父母,忙碌在铁路沿线及各站点之间,这些人可以撂挑子不干么可以,因为朝廷又没说不许辞职。但是,大家都辞职回家,谁来维持铁路运输的运转铁路运输是这样,火轮船运输也是这样,各类蒸汽机械的操作亦是如此,总不能大家都回家,让文武百官来开火车、火轮船吧这是新形势下的忠孝两难全,该怎么办总不能废火轮船、火车、蒸汽机吧今日报纸早报一篇文章忠孝新解,就提出这个问题,让聚在食堂吃饭的学生们议论纷纷,大家各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忠孝新解文章的作者认为,先贤们生活的时代,没有火轮船,没有火车、电报、蒸汽机,人们过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桑生活。现在,时代不同了,日行千里的火轮船、火车,还有力大无穷的蒸汽机,以及神奇的电报,让天下局势大变。工商大兴的时代,再用农桑时代的忠孝观来评价个人行为的对错,已经有些不合时宜,宛若刻舟求剑。朝廷必然会修建越来越长的铁路,会有越来越多的火车行驶在铁路上,会有越来越多的火轮船航行在江河湖海,会有越来越多的蒸汽机械在各地投入使用。这种时候,需要大量的人离家工作,为朝廷排忧解难,为天子尽忠,那么忠孝如何两全作者认为,如果一个人是家中独子,那就应该留在家乡奉养双亲,不要出门务工,导致两老无依无靠。若是有兄弟,那么可以兄弟分工,一人留在家乡奉养双亲,尽孝,另一个可以外出务工,为朝廷开火车、火轮船、蒸汽机械。然后这个人,要把工资的一部分汇寄回家,改善双亲的生活,这也是孝。要知道,从事火车、火轮船运输行业工作的人,还有那些会操作各类蒸汽机械的人,其收入远高于一般务工者,拿出工资一半来奉养父母,足以让父母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文章以孟子所写内容举例: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以此认为做儿子的看着自家贫穷而不出去赚钱,这就是不孝。而既然要到外地务工,就是“客户”,官府为了更好的管理流动人口,必然要求这些人立户,那么,“父、祖在,子孙别籍异财”又有什么不对呢学生们觉得这篇文章说得很有道理,所以所以时代不同了,孝与不孝,真该有新解了学生们议论纷纷,即便用完餐,走在校园小路上,也议论着今日这篇文章所说内容。从办公室出来的徐文远,看看学生们手中拿着的报纸,听着对方议论的内容,眉头紧锁。背影一文见诸报刊之后,那些明德律原稿的拥护者们终于开始发动“反击”,今天的报纸徐文远看过了,忠孝新解的观点,他打算撰文抨击。谬论什么“刻舟求剑”,圣人之言永远也不会过时但是,徐文远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他隐约觉得,再过不久会有更多的“新解”出现,那么,对方又会提出什么奇奇怪怪的“谬论”呢第六百三十七章 新解续傍晚,私第,用过晚膳的徐文远,就着烛光看报纸,报纸属于晚报,一般都是在下午出版,然后赶在宵禁开始前销售,或者送到订阅报纸的顾客手中。有了晚报,读者们正好可以打发漫漫长夜。因为烛光比不上日光那么亮,加上报纸字体较小,所以有些老眼昏花的徐文远在晚上看报纸时,需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报纸上的字。他看报纸,不仅仅是打发时间、了解各地的奇闻异事,还要看看有没有谁发表文章,反驳他之前发表的民律出,忠孝亡这篇文章。前几日,有一篇忠孝新解的文章发表在早报上,徐文远看过之后,很快撰文投稿到报社发表,进行反驳。算算时间,他觉得“对方”也该有动静了。果不其然,徐文远在报纸的第三版看到了一篇文章,这文章就是他等候多时的“反击”。文章名为家国同构之新解,很显然,这篇文章就是要针对徐文远先前的观点“家国同构,忠孝一体”进行反驳。这篇文章要真是把徐文远的观点驳倒了,那就意味着民律出,忠孝亡这篇文章失去了威力。所以徐文远很期盼,想看看这篇文章有什么歪理邪说,能够挑战绝对正确的“家国同构”。文章作者,在开篇首先提到了诗经小雅中的一首诗北山,当然,限于篇幅并未将北山的全文列出来。徐文远也觉得没必要列,因为只要是认真学过诗经的读书人,就该对诗经中的作品熟悉。北山这首诗,是作者对于王事繁杂但劳役不均表示不满,其中有一段: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段话这样的行为,实际上是忠孝两全忠指的是对蜀汉的忠。又有南朝萧齐高士庾黔娄,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这也是忠孝两难之际,儿子选择孝的例子。然而现在,学生们通过关注时事,发现又有新的问题摆在面前,那就是诸如背影一文作者那样的“铁路工程师”,面临忠孝两难全的时候,该选择孝还是忠铁路、火车,以及两者结合在一起的铁路运输,可以说是国之神器,为天子及朝廷倚仗,维持铁路运输、修建铁路、驾驭火车的技术人员们,可以说是在向天子尽忠,如同冲锋陷阵的将士那样。这些技术人员、“工程师”,因为工作关系,必然不能长留家乡孝敬父母,那么他们可以为了孝而放弃忠么好像不行,因为铁路运输需要大量的人参与其中,而相关的工作,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的,需要具备大量的知识。铁路运输,是一个涉及范围很广、很复杂的行业,各个技术岗位,就如同时钟的齿轮,少哪个都不行。轻则导致走时不准,重则让钟表停转。朝廷需要铁路运输,需要无数人为了铁路运输而离开家乡、父母,忙碌在铁路沿线及各站点之间,这些人可以撂挑子不干么可以,因为朝廷又没说不许辞职。但是,大家都辞职回家,谁来维持铁路运输的运转铁路运输是这样,火轮船运输也是这样,各类蒸汽机械的操作亦是如此,总不能大家都回家,让文武百官来开火车、火轮船吧这是新形势下的忠孝两难全,该怎么办总不能废火轮船、火车、蒸汽机吧今日报纸早报一篇文章忠孝新解,就提出这个问题,让聚在食堂吃饭的学生们议论纷纷,大家各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忠孝新解文章的作者认为,先贤们生活的时代,没有火轮船,没有火车、电报、蒸汽机,人们过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桑生活。现在,时代不同了,日行千里的火轮船、火车,还有力大无穷的蒸汽机,以及神奇的电报,让天下局势大变。工商大兴的时代,再用农桑时代的忠孝观来评价个人行为的对错,已经有些不合时宜,宛若刻舟求剑。朝廷必然会修建越来越长的铁路,会有越来越多的火车行驶在铁路上,会有越来越多的火轮船航行在江河湖海,会有越来越多的蒸汽机械在各地投入使用。这种时候,需要大量的人离家工作,为朝廷排忧解难,为天子尽忠,那么忠孝如何两全作者认为,如果一个人是家中独子,那就应该留在家乡奉养双亲,不要出门务工,导致两老无依无靠。若是有兄弟,那么可以兄弟分工,一人留在家乡奉养双亲,尽孝,另一个可以外出务工,为朝廷开火车、火轮船、蒸汽机械。然后这个人,要把工资的一部分汇寄回家,改善双亲的生活,这也是孝。要知道,从事火车、火轮船运输行业工作的人,还有那些会操作各类蒸汽机械的人,其收入远高于一般务工者,拿出工资一半来奉养父母,足以让父母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文章以孟子所写内容举例: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以此认为做儿子的看着自家贫穷而不出去赚钱,这就是不孝。而既然要到外地务工,就是“客户”,官府为了更好的管理流动人口,必然要求这些人立户,那么,“父、祖在,子孙别籍异财”又有什么不对呢学生们觉得这篇文章说得很有道理,所以所以时代不同了,孝与不孝,真该有新解了学生们议论纷纷,即便用完餐,走在校园小路上,也议论着今日这篇文章所说内容。从办公室出来的徐文远,看看学生们手中拿着的报纸,听着对方议论的内容,眉头紧锁。背影一文见诸报刊之后,那些明德律原稿的拥护者们终于开始发动“反击”,今天的报纸徐文远看过了,忠孝新解的观点,他打算撰文抨击。谬论什么“刻舟求剑”,圣人之言永远也不会过时但是,徐文远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他隐约觉得,再过不久会有更多的“新解”出现,那么,对方又会提出什么奇奇怪怪的“谬论”呢第六百三十七章 新解续傍晚,私第,用过晚膳的徐文远,就着烛光看报纸,报纸属于晚报,一般都是在下午出版,然后赶在宵禁开始前销售,或者送到订阅报纸的顾客手中。有了晚报,读者们正好可以打发漫漫长夜。因为烛光比不上日光那么亮,加上报纸字体较小,所以有些老眼昏花的徐文远在晚上看报纸时,需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报纸上的字。他看报纸,不仅仅是打发时间、了解各地的奇闻异事,还要看看有没有谁发表文章,反驳他之前发表的民律出,忠孝亡这篇文章。前几日,有一篇忠孝新解的文章发表在早报上,徐文远看过之后,很快撰文投稿到报社发表,进行反驳。算算时间,他觉得“对方”也该有动静了。果不其然,徐文远在报纸的第三版看到了一篇文章,这文章就是他等候多时的“反击”。文章名为家国同构之新解,很显然,这篇文章就是要针对徐文远先前的观点“家国同构,忠孝一体”进行反驳。这篇文章要真是把徐文远的观点驳倒了,那就意味着民律出,忠孝亡这篇文章失去了威力。所以徐文远很期盼,想看看这篇文章有什么歪理邪说,能够挑战绝对正确的“家国同构”。文章作者,在开篇首先提到了诗经小雅中的一首诗北山,当然,限于篇幅并未将北山的全文列出来。徐文远也觉得没必要列,因为只要是认真学过诗经的读书人,就该对诗经中的作品熟悉。北山这首诗,是作者对于王事繁杂但劳役不均表示不满,其中有一段: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段话这样的行为,实际上是忠孝两全忠指的是对蜀汉的忠。又有南朝萧齐高士庾黔娄,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这也是忠孝两难之际,儿子选择孝的例子。然而现在,学生们通过关注时事,发现又有新的问题摆在面前,那就是诸如背影一文作者那样的“铁路工程师”,面临忠孝两难全的时候,该选择孝还是忠铁路、火车,以及两者结合在一起的铁路运输,可以说是国之神器,为天子及朝廷倚仗,维持铁路运输、修建铁路、驾驭火车的技术人员们,可以说是在向天子尽忠,如同冲锋陷阵的将士那样。这些技术人员、“工程师”,因为工作关系,必然不能长留家乡孝敬父母,那么他们可以为了孝而放弃忠么好像不行,因为铁路运输需要大量的人参与其中,而相关的工作,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的,需要具备大量的知识。铁路运输,是一个涉及范围很广、很复杂的行业,各个技术岗位,就如同时钟的齿轮,少哪个都不行。轻则导致走时不准,重则让钟表停转。朝廷需要铁路运输,需要无数人为了铁路运输而离开家乡、父母,忙碌在铁路沿线及各站点之间,这些人可以撂挑子不干么可以,因为朝廷又没说不许辞职。但是,大家都辞职回家,谁来维持铁路运输的运转铁路运输是这样,火轮船运输也是这样,各类蒸汽机械的操作亦是如此,总不能大家都回家,让文武百官来开火车、火轮船吧这是新形势下的忠孝两难全,该怎么办总不能废火轮船、火车、蒸汽机吧今日报纸早报一篇文章忠孝新解,就提出这个问题,让聚在食堂吃饭的学生们议论纷纷,大家各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忠孝新解文章的作者认为,先贤们生活的时代,没有火轮船,没有火车、电报、蒸汽机,人们过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桑生活。现在,时代不同了,日行千里的火轮船、火车,还有力大无穷的蒸汽机,以及神奇的电报,让天下局势大变。工商大兴的时代,再用农桑时代的忠孝观来评价个人行为的对错,已经有些不合时宜,宛若刻舟求剑。朝廷必然会修建越来越长的铁路,会有越来越多的火车行驶在铁路上,会有越来越多的火轮船航行在江河湖海,会有越来越多的蒸汽机械在各地投入使用。这种时候,需要大量的人离家工作,为朝廷排忧解难,为天子尽忠,那么忠孝如何两全作者认为,如果一个人是家中独子,那就应该留在家乡奉养双亲,不要出门务工,导致两老无依无靠。若是有兄弟,那么可以兄弟分工,一人留在家乡奉养双亲,尽孝,另一个可以外出务工,为朝廷开火车、火轮船、蒸汽机械。然后这个人,要把工资的一部分汇寄回家,改善双亲的生活,这也是孝。要知道,从事火车、火轮船运输行业工作的人,还有那些会操作各类蒸汽机械的人,其收入远高于一般务工者,拿出工资一半来奉养父母,足以让父母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文章以孟子所写内容举例: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以此认为做儿子的看着自家贫穷而不出去赚钱,这就是不孝。而既然要到外地务工,就是“客户”,官府为了更好的管理流动人口,必然要求这些人立户,那么,“父、祖在,子孙别籍异财”又有什么不对呢学生们觉得这篇文章说得很有道理,所以所以时代不同了,孝与不孝,真该有新解了学生们议论纷纷,即便用完餐,走在校园小路上,也议论着今日这篇文章所说内容。从办公室出来的徐文远,看看学生们手中拿着的报纸,听着对方议论的内容,眉头紧锁。背影一文见诸报刊之后,那些明德律原稿的拥护者们终于开始发动“反击”,今天的报纸徐文远看过了,忠孝新解的观点,他打算撰文抨击。谬论什么“刻舟求剑”,圣人之言永远也不会过时但是,徐文远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他隐约觉得,再过不久会有更多的“新解”出现,那么,对方又会提出什么奇奇怪怪的“谬论”呢第六百三十七章 新解续傍晚,私第,用过晚膳的徐文远,就着烛光看报纸,报纸属于晚报,一般都是在下午出版,然后赶在宵禁开始前销售,或者送到订阅报纸的顾客手中。有了晚报,读者们正好可以打发漫漫长夜。因为烛光比不上日光那么亮,加上报纸字体较小,所以有些老眼昏花的徐文远在晚上看报纸时,需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报纸上的字。他看报纸,不仅仅是打发时间、了解各地的奇闻异事,还要看看有没有谁发表文章,反驳他之前发表的民律出,忠孝亡这篇文章。前几日,有一篇忠孝新解的文章发表在早报上,徐文远看过之后,很快撰文投稿到报社发表,进行反驳。算算时间,他觉得“对方”也该有动静了。果不其然,徐文远在报纸的第三版看到了一篇文章,这文章就是他等候多时的“反击”。文章名为家国同构之新解,很显然,这篇文章就是要针对徐文远先前的观点“家国同构,忠孝一体”进行反驳。这篇文章要真是把徐文远的观点驳倒了,那就意味着民律出,忠孝亡这篇文章失去了威力。所以徐文远很期盼,想看看这篇文章有什么歪理邪说,能够挑战绝对正确的“家国同构”。文章作者,在开篇首先提到了诗经小雅中的一首诗北山,当然,限于篇幅并未将北山的全文列出来。徐文远也觉得没必要列,因为只要是认真学过诗经的读书人,就该对诗经中的作品熟悉。北山这首诗,是作者对于王事繁杂但劳役不均表示不满,其中有一段: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段话这样的行为,实际上是忠孝两全忠指的是对蜀汉的忠。又有南朝萧齐高士庾黔娄,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这也是忠孝两难之际,儿子选择孝的例子。然而现在,学生们通过关注时事,发现又有新的问题摆在面前,那就是诸如背影一文作者那样的“铁路工程师”,面临忠孝两难全的时候,该选择孝还是忠铁路、火车,以及两者结合在一起的铁路运输,可以说是国之神器,为天子及朝廷倚仗,维持铁路运输、修建铁路、驾驭火车的技术人员们,可以说是在向天子尽忠,如同冲锋陷阵的将士那样。这些技术人员、“工程师”,因为工作关系,必然不能长留家乡孝敬父母,那么他们可以为了孝而放弃忠么好像不行,因为铁路运输需要大量的人参与其中,而相关的工作,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的,需要具备大量的知识。铁路运输,是一个涉及范围很广、很复杂的行业,各个技术岗位,就如同时钟的齿轮,少哪个都不行。轻则导致走时不准,重则让钟表停转。朝廷需要铁路运输,需要无数人为了铁路运输而离开家乡、父母,忙碌在铁路沿线及各站点之间,这些人可以撂挑子不干么可以,因为朝廷又没说不许辞职。但是,大家都辞职回家,谁来维持铁路运输的运转铁路运输是这样,火轮船运输也是这样,各类蒸汽机械的操作亦是如此,总不能大家都回家,让文武百官来开火车、火轮船吧这是新形势下的忠孝两难全,该怎么办总不能废火轮船、火车、蒸汽机吧今日报纸早报一篇文章忠孝新解,就提出这个问题,让聚在食堂吃饭的学生们议论纷纷,大家各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忠孝新解文章的作者认为,先贤们生活的时代,没有火轮船,没有火车、电报、蒸汽机,人们过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桑生活。现在,时代不同了,日行千里的火轮船、火车,还有力大无穷的蒸汽机,以及神奇的电报,让天下局势大变。工商大兴的时代,再用农桑时代的忠孝观来评价个人行为的对错,已经有些不合时宜,宛若刻舟求剑。朝廷必然会修建越来越长的铁路,会有越来越多的火车行驶在铁路上,会有越来越多的火轮船航行在江河湖海,会有越来越多的蒸汽机械在各地投入使用。这种时候,需要大量的人离家工作,为朝廷排忧解难,为天子尽忠,那么忠孝如何两全作者认为,如果一个人是家中独子,那就应该留在家乡奉养双亲,不要出门务工,导致两老无依无靠。若是有兄弟,那么可以兄弟分工,一人留在家乡奉养双亲,尽孝,另一个可以外出务工,为朝廷开火车、火轮船、蒸汽机械。然后这个人,要把工资的一部分汇寄回家,改善双亲的生活,这也是孝。要知道,从事火车、火轮船运输行业工作的人,还有那些会操作各类蒸汽机械的人,其收入远高于一般务工者,拿出工资一半来奉养父母,足以让父母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文章以孟子所写内容举例: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以此认为做儿子的看着自家贫穷而不出去赚钱,这就是不孝。而既然要到外地务工,就是“客户”,官府为了更好的管理流动人口,必然要求这些人立户,那么,“父、祖在,子孙别籍异财”又有什么不对呢学生们觉得这篇文章说得很有道理,所以所以时代不同了,孝与不孝,真该有新解了学生们议论纷纷,即便用完餐,走在校园小路上,也议论着今日这篇文章所说内容。从办公室出来的徐文远,看看学生们手中拿着的报纸,听着对方议论的内容,眉头紧锁。背影一文见诸报刊之后,那些明德律原稿的拥护者们终于开始发动“反击”,今天的报纸徐文远看过了,忠孝新解的观点,他打算撰文抨击。谬论什么“刻舟求剑”,圣人之言永远也不会过时但是,徐文远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他隐约觉得,再过不久会有更多的“新解”出现,那么,对方又会提出什么奇奇怪怪的“谬论”呢第六百三十七章 新解续傍晚,私第,用过晚膳的徐文远,就着烛光看报纸,报纸属于晚报,一般都是在下午出版,然后赶在宵禁开始前销售,或者送到订阅报纸的顾客手中。有了晚报,读者们正好可以打发漫漫长夜。因为烛光比不上日光那么亮,加上报纸字体较小,所以有些老眼昏花的徐文远在晚上看报纸时,需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报纸上的字。他看报纸,不仅仅是打发时间、了解各地的奇闻异事,还要看看有没有谁发表文章,反驳他之前发表的民律出,忠孝亡这篇文章。前几日,有一篇忠孝新解的文章发表在早报上,徐文远看过之后,很快撰文投稿到报社发表,进行反驳。算算时间,他觉得“对方”也该有动静了。果不其然,徐文远在报纸的第三版看到了一篇文章,这文章就是他等候多时的“反击”。文章名为家国同构之新解,很显然,这篇文章就是要针对徐文远先前的观点“家国同构,忠孝一体”进行反驳。这篇文章要真是把徐文远的观点驳倒了,那就意味着民律出,忠孝亡这篇文章失去了威力。所以徐文远很期盼,想看看这篇文章有什么歪理邪说,能够挑战绝对正确的“家国同构”。文章作者,在开篇首先提到了诗经小雅中的一首诗北山,当然,限于篇幅并未将北山的全文列出来。徐文远也觉得没必要列,因为只要是认真学过诗经的读书人,就该对诗经中的作品熟悉。北山这首诗,是作者对于王事繁杂但劳役不均表示不满,其中有一段: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段话这样的行为,实际上是忠孝两全忠指的是对蜀汉的忠。又有南朝萧齐高士庾黔娄,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这也是忠孝两难之际,儿子选择孝的例子。然而现在,学生们通过关注时事,发现又有新的问题摆在面前,那就是诸如背影一文作者那样的“铁路工程师”,面临忠孝两难全的时候,该选择孝还是忠铁路、火车,以及两者结合在一起的铁路运输,可以说是国之神器,为天子及朝廷倚仗,维持铁路运输、修建铁路、驾驭火车的技术人员们,可以说是在向天子尽忠,如同冲锋陷阵的将士那样。这些技术人员、“工程师”,因为工作关系,必然不能长留家乡孝敬父母,那么他们可以为了孝而放弃忠么好像不行,因为铁路运输需要大量的人参与其中,而相关的工作,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的,需要具备大量的知识。铁路运输,是一个涉及范围很广、很复杂的行业,各个技术岗位,就如同时钟的齿轮,少哪个都不行。轻则导致走时不准,重则让钟表停转。朝廷需要铁路运输,需要无数人为了铁路运输而离开家乡、父母,忙碌在铁路沿线及各站点之间,这些人可以撂挑子不干么可以,因为朝廷又没说不许辞职。但是,大家都辞职回家,谁来维持铁路运输的运转铁路运输是这样,火轮船运输也是这样,各类蒸汽机械的操作亦是如此,总不能大家都回家,让文武百官来开火车、火轮船吧这是新形势下的忠孝两难全,该怎么办总不能废火轮船、火车、蒸汽机吧今日报纸早报一篇文章忠孝新解,就提出这个问题,让聚在食堂吃饭的学生们议论纷纷,大家各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忠孝新解文章的作者认为,先贤们生活的时代,没有火轮船,没有火车、电报、蒸汽机,人们过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桑生活。现在,时代不同了,日行千里的火轮船、火车,还有力大无穷的蒸汽机,以及神奇的电报,让天下局势大变。工商大兴的时代,再用农桑时代的忠孝观来评价个人行为的对错,已经有些不合时宜,宛若刻舟求剑。朝廷必然会修建越来越长的铁路,会有越来越多的火车行驶在铁路上,会有越来越多的火轮船航行在江河湖海,会有越来越多的蒸汽机械在各地投入使用。这种时候,需要大量的人离家工作,为朝廷排忧解难,为天子尽忠,那么忠孝如何两全作者认为,如果一个人是家中独子,那就应该留在家乡奉养双亲,不要出门务工,导致两老无依无靠。若是有兄弟,那么可以兄弟分工,一人留在家乡奉养双亲,尽孝,另一个可以外出务工,为朝廷开火车、火轮船、蒸汽机械。然后这个人,要把工资的一部分汇寄回家,改善双亲的生活,这也是孝。要知道,从事火车、火轮船运输行业工作的人,还有那些会操作各类蒸汽机械的人,其收入远高于一般务工者,拿出工资一半来奉养父母,足以让父母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文章以孟子所写内容举例: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以此认为做儿子的看着自家贫穷而不出去赚钱,这就是不孝。而既然要到外地务工,就是“客户”,官府为了更好的管理流动人口,必然要求这些人立户,那么,“父、祖在,子孙别籍异财”又有什么不对呢学生们觉得这篇文章说得很有道理,所以所以时代不同了,孝与不孝,真该有新解了学生们议论纷纷,即便用完餐,走在校园小路上,也议论着今日这篇文章所说内容。从办公室出来的徐文远,看看学生们手中拿着的报纸,听着对方议论的内容,眉头紧锁。背影一文见诸报刊之后,那些明德律原稿的拥护者们终于开始发动“反击”,今天的报纸徐文远看过了,忠孝新解的观点,他打算撰文抨击。谬论什么“刻舟求剑”,圣人之言永远也不会过时但是,徐文远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他隐约觉得,再过不久会有更多的“新解”出现,那么,对方又会提出什么奇奇怪怪的“谬论”呢第六百三十七章 新解续傍晚,私第,用过晚膳的徐文远,就着烛光看报纸,报纸属于晚报,一般都是在下午出版,然后赶在宵禁开始前销售,或者送到订阅报纸的顾客手中。有了晚报,读者们正好可以打发漫漫长夜。因为烛光比不上日光那么亮,加上报纸字体较小,所以有些老眼昏花的徐文远在晚上看报纸时,需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报纸上的字。他看报纸,不仅仅是打发时间、了解各地的奇闻异事,还要看看有没有谁发表文章,反驳他之前发表的民律出,忠孝亡这篇文章。前几日,有一篇忠孝新解的文章发表在早报上,徐文远看过之后,很快撰文投稿到报社发表,进行反驳。算算时间,他觉得“对方”也该有动静了。果不其然,徐文远在报纸的第三版看到了一篇文章,这文章就是他等候多时的“反击”。文章名为家国同构之新解,很显然,这篇文章就是要针对徐文远先前的观点“家国同构,忠孝一体”进行反驳。这篇文章要真是把徐文远的观点驳倒了,那就意味着民律出,忠孝亡这篇文章失去了威力。所以徐文远很期盼,想看看这篇文章有什么歪理邪说,能够挑战绝对正确的“家国同构”。文章作者,在开篇首先提到了诗经小雅中的一首诗北山,当然,限于篇幅并未将北山的全文列出来。徐文远也觉得没必要列,因为只要是认真学过诗经的读书人,就该对诗经中的作品熟悉。北山这首诗,是作者对于王事繁杂但劳役不均表示不满,其中有一段: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段话这样的行为,实际上是忠孝两全忠指的是对蜀汉的忠。又有南朝萧齐高士庾黔娄,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这也是忠孝两难之际,儿子选择孝的例子。然而现在,学生们通过关注时事,发现又有新的问题摆在面前,那就是诸如背影一文作者那样的“铁路工程师”,面临忠孝两难全的时候,该选择孝还是忠铁路、火车,以及两者结合在一起的铁路运输,可以说是国之神器,为天子及朝廷倚仗,维持铁路运输、修建铁路、驾驭火车的技术人员们,可以说是在向天子尽忠,如同冲锋陷阵的将士那样。这些技术人员、“工程师”,因为工作关系,必然不能长留家乡孝敬父母,那么他们可以为了孝而放弃忠么好像不行,因为铁路运输需要大量的人参与其中,而相关的工作,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的,需要具备大量的知识。铁路运输,是一个涉及范围很广、很复杂的行业,各个技术岗位,就如同时钟的齿轮,少哪个都不行。轻则导致走时不准,重则让钟表停转。朝廷需要铁路运输,需要无数人为了铁路运输而离开家乡、父母,忙碌在铁路沿线及各站点之间,这些人可以撂挑子不干么可以,因为朝廷又没说不许辞职。但是,大家都辞职回家,谁来维持铁路运输的运转铁路运输是这样,火轮船运输也是这样,各类蒸汽机械的操作亦是如此,总不能大家都回家,让文武百官来开火车、火轮船吧这是新形势下的忠孝两难全,该怎么办总不能废火轮船、火车、蒸汽机吧今日报纸早报一篇文章忠孝新解,就提出这个问题,让聚在食堂吃饭的学生们议论纷纷,大家各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忠孝新解文章的作者认为,先贤们生活的时代,没有火轮船,没有火车、电报、蒸汽机,人们过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桑生活。现在,时代不同了,日行千里的火轮船、火车,还有力大无穷的蒸汽机,以及神奇的电报,让天下局势大变。工商大兴的时代,再用农桑时代的忠孝观来评价个人行为的对错,已经有些不合时宜,宛若刻舟求剑。朝廷必然会修建越来越长的铁路,会有越来越多的火车行驶在铁路上,会有越来越多的火轮船航行在江河湖海,会有越来越多的蒸汽机械在各地投入使用。这种时候,需要大量的人离家工作,为朝廷排忧解难,为天子尽忠,那么忠孝如何两全作者认为,如果一个人是家中独子,那就应该留在家乡奉养双亲,不要出门务工,导致两老无依无靠。若是有兄弟,那么可以兄弟分工,一人留在家乡奉养双亲,尽孝,另一个可以外出务工,为朝廷开火车、火轮船、蒸汽机械。然后这个人,要把工资的一部分汇寄回家,改善双亲的生活,这也是孝。要知道,从事火车、火轮船运输行业工作的人,还有那些会操作各类蒸汽机械的人,其收入远高于一般务工者,拿出工资一半来奉养父母,足以让父母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文章以孟子所写内容举例: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以此认为做儿子的看着自家贫穷而不出去赚钱,这就是不孝。而既然要到外地务工,就是“客户”,官府为了更好的管理流动人口,必然要求这些人立户,那么,“父、祖在,子孙别籍异财”又有什么不对呢学生们觉得这篇文章说得很有道理,所以所以时代不同了,孝与不孝,真该有新解了学生们议论纷纷,即便用完餐,走在校园小路上,也议论着今日这篇文章所说内容。从办公室出来的徐文远,看看学生们手中拿着的报纸,听着对方议论的内容,眉头紧锁。背影一文见诸报刊之后,那些明德律原稿的拥护者们终于开始发动“反击”,今天的报纸徐文远看过了,忠孝新解的观点,他打算撰文抨击。谬论什么“刻舟求剑”,圣人之言永远也不会过时但是,徐文远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他隐约觉得,再过不久会有更多的“新解”出现,那么,对方又会提出什么奇奇怪怪的“谬论”呢第六百三十七章 新解续傍晚,私第,用过晚膳的徐文远,就着烛光看报纸,报纸属于晚报,一般都是在下午出版,然后赶在宵禁开始前销售,或者送到订阅报纸的顾客手中。有了晚报,读者们正好可以打发漫漫长夜。因为烛光比不上日光那么亮,加上报纸字体较小,所以有些老眼昏花的徐文远在晚上看报纸时,需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报纸上的字。他看报纸,不仅仅是打发时间、了解各地的奇闻异事,还要看看有没有谁发表文章,反驳他之前发表的民律出,忠孝亡这篇文章。前几日,有一篇忠孝新解的文章发表在早报上,徐文远看过之后,很快撰文投稿到报社发表,进行反驳。算算时间,他觉得“对方”也该有动静了。果不其然,徐文远在报纸的第三版看到了一篇文章,这文章就是他等候多时的“反击”。文章名为家国同构之新解,很显然,这篇文章就是要针对徐文远先前的观点“家国同构,忠孝一体”进行反驳。这篇文章要真是把徐文远的观点驳倒了,那就意味着民律出,忠孝亡这篇文章失去了威力。所以徐文远很期盼,想看看这篇文章有什么歪理邪说,能够挑战绝对正确的“家国同构”。文章作者,在开篇首先提到了诗经小雅中的一首诗北山,当然,限于篇幅并未将北山的全文列出来。徐文远也觉得没必要列,因为只要是认真学过诗经的读书人,就该对诗经中的作品熟悉。北山这首诗,是作者对于王事繁杂但劳役不均表示不满,其中有一段: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段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