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寒门枭士> 寒门枭士 分节阅读 38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寒门枭士 分节阅读 382(1 / 1)

d木器。”“如果有时间的话,帮我做一根铁管,约两尺长,管壁要厚,中空部分大概和酒杯一样粗,如果能完整浇铸最好,浇铸不了最好也用两半拼成。”说到这,李延庆从怀中摸出一张纸递给他们,“这是图样,小心别流传出去”李延庆当然是想做火铳了,这是他考虑了很久事情,实际上在十年后,宋军便发明了火枪,只是用来喷火,后来又过了数十年,才渐渐在火枪的基础上发明了突火枪。只是早期的突火枪是用竹筒和纸筒做成,实战效果并不好,射程短,上药慢,非常容易损坏,其实就算是火铳也不行,无论射程还是杀伤效果都远不如弩箭,但火铳还是有一个优势,它可以将数十颗铁弹一起射出,三十步内射出,只要方位不差,骑兵和战马都很难逃脱,可以弥补弩箭在敌军杀至近距离上的不足。突火枪又发展了数十年,直到金属管出现,火铳便应势而生了,李延庆便想跨过突火枪这一步,直接进入火铳时代,他们在研制震天雷外壳时,不断修改模子,已经能用铁水浇铸出一个完整的大铁壳,那么只要不断改进,浇铸出一体的铁管也有希望了。而且在发明火铳后,会有高明的工匠不断跟进研究,发明出更加犀利的火器,甚至大口径火炮也会慢慢研制出来,这样,缺乏战马的宋军也能依靠火器与强大的骑兵一战。中午时分,李延庆带着手下返回了县城,刚进县衙,莫俊便跑了出来,“县君可回来了”“有什么急事吗”莫俊低声道:“京城来人了,等了县君快一个时辰。”李延庆微微一怔,京城来人,这又会是谁“是什么人”“来人没有说,但属下的直觉恐怕他是太子派来的人。”李延庆心中一跳,又随即问道:“杨菊知道吗”“他去江夏了,说好要明天才能回来,丁啸今天也正好请假。”李延庆点点头,“他现在在哪里”“现在在属下的官房等候,属下暂时不敢让他去县君官房。”莫俊做得很好,没有让来人在自己官房等候,李延庆便赞许道:“你很谨慎”李延庆早就知道杨菊从去年开始便接到了朝廷监视自己的任务,他也没有放在心上,这是朝廷的一种潜规则,宋朝有一种制度叫做编管,将获罪官员户籍迁移到某地,会有专人监视他的一举一动,还要定时向监管人汇报并解释自己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后世的假释,历史上,宗泽就被人诬告蔑视道教,被发配镇江编管。虽然李延庆只是被贬黜,还谈不上编管,但他还是和普通的官员不一样,朝廷不可能对他不闻不问,放任自由,几乎所有被贬黜的官员都会被当地官员监视,如果有出格的举动就会及时报告给朝廷。李延庆也知道这并不是杨菊的本意,只是杨菊被朝廷选中而已,不过他和杨菊的关系不错,尤其在他解决了县衙的财政危机,替杨菊隐瞒住了借钱买船之事,杨菊出于感激也投桃报李,很多事情并没有向朝廷汇报,比如研制震天雷之事,杨菊也多少有点耳闻,但还是替李延庆隐瞒住了。李延庆心中也明白,震天雷不过是种火器,无关紧要,对朝廷格局几乎毫无影响,杨菊不向朝廷汇报也承担得起责任,可今天居然是太子派人来,这种事情牵涉太大,恐怕杨菊再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替他隐瞒了,所以他绝不能让杨菊或者杨菊的心腹知晓此事。李延庆交代莫俊几句,便快步向他的官房走去。第五百七十六章 京城来人莫俊的官房里是一个四十岁余岁的中年男子,留着一缕长须,看起来十分儒雅,虽然等了一个时辰,但依旧不急不躁,颇有涵养。他见李延庆进来,便起身笑道:“李县君终于回来了。”“请问阁下是”“在下吴敏,目前出任给事中,奉旨巡视江南地区民情,路过贵县。”李延庆倒听说过吴敏,此人是大观二年进士,才华横溢,蔡京想把女儿嫁给他,却被他一口回绝,李延庆连忙行一礼,“原来是吴学士,失敬了”吴敏笑着点点头说:“李县令应该已经知道宋军北伐兵败一事了吧”李延庆不知道他的来意,更不敢肯定他是太子之人,他沉默片刻道:“我专门订了一份朝报,已经知晓北伐兵败之事。”“李县令怎么看此事”李延庆笑了起来,“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安敢妄议军国大事”吴敏知道李延庆的谨慎,若自己不能让他信任,也别想得到他的答复,他上前关了门,回头坐下低声道:“知道赵济慈这个渠道之人一共只有三位,我便是其中之一,我出发之前,太子殿下托赵济慈给我送了一颗蜡丸,让我来嘉鱼县找一找你。”李延庆这才相信了,自己知道赵济慈这条渠道是逼迫郑胖子的结果,并不是太子赵桓主动找自己,看来这位吴敏才是太子赵桓的真正心腹。“原来如此,不知太子殿下现在安好”“北伐失败,使太子殿下绝处逢生,官家已经解除了对太子殿下的监视,也准许他参与各种军国大事的商议,应该说,太子殿下已经恢复正常了。”“官家决定放弃郓王殿下了”“这个还难说,只能说暂时不考虑了,现在朝中批评北伐的声音越来越大,官家压力很大,听说天子已经下旨令御史台追查郑居中的死因,李县君明白其中的含义吗”李延庆笑了笑,“这只是个姿态罢了,有王黼党羽撑着,恢复范党名誉谈何容易。”吴敏沉吟一下道:“太子殿下让我来问你,北伐有没有获胜的可能”李延庆轻轻叹了口气,“不败可以办到,但获胜绝无可能”吴敏一怔,“我不太明白县君的意思”“和辽军打个平局倒是可以做到,但因为有金兵在,绝不可能真正获胜,金兵怎么可能把燕京拱手让给大宋,若我料不错,只要我们再次北伐,金国一定会派人来表示共同攻打燕京。”吴敏想了想又问道:“哪怎么样才能做到不败”“撤掉童贯,换上有经验的大将为帅,或者不能让童贯干涉北伐,童贯私心太重,只要有他在,就算再次北伐也必败无疑。”吴敏点点头,“我明白了,我这就把信送给赵济慈,告辞了”“吴学士这就要走了吗”吴敏笑道:“我的随从都在江夏,我是借口想看一看鱼岳山才来这里,我最多在你这里喝口茶”“原来如此,我送吴学士上船。”李延庆一直将吴敏送到江边,这时,李延庆笑问道:“有一个私人问题,不知能不能开口”“李县君请说”“吴学士和太子之间”李延庆就是问他,怎么成为了太子的心腹吴敏微微一笑,“我曾任东宫侍讲多年,我和他有师徒之谊。”李延庆顿时明白了,原来吴敏曾是太子赵桓的师父,难怪赵桓那么信任他。“请上船吧祝吴学士一路顺风。”“李县君请保重”吴敏上了船,抱拳行一礼,船只渐渐驶远了,这时,李延庆心中忽然有一种很微妙的感觉,似乎历史要出现一个小小的分岔了。就在耶律大石和萧干大败宋军后不久,辽国内部也发生了重大变故。辽国皇帝耶律延禧在中京被攻陷后,率残军逃去了夹山,此时,辽国五京已失其四,只剩下南京,也就是大宋一心要夺取的燕京。辽国群臣怨恨耶律延禧已久,若不是他短视,女真人怎么会崛起那么快,若不是他的昏庸,强大的辽军怎么会一败再败这时,辽国群臣终于找到了机会,借口耶律延禧已失踪,国不能一日无主,便拥立耶律延禧的叔父秦晋王耶律淳为天子,改国号为北辽。但也是辽国气数已尽,耶律淳登基不到两个月便在六月底因病驾崩,此时距离辽军在雄州大败宋军还不到一个月。七月初,耶律淳驾崩的消息传到了东京汴梁。天子赵佶负手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耶律淳驾崩的消息令他怦然心动,他仿佛又看到了北伐机会,但一个月前的北伐惨败令他狼狈不堪,朝野以及民间抨击北伐之策的声音越来越响,如果自己再次下令北伐,成功了还好说,可若再失败,他真的就无法向百官和列祖列宗交代了。赵佶心中焦虑万分,他已经考虑了整整两天,可始终拿不定主意。这时,有宦官禀报,“梁太傅来了”赵佶点点头,“让他进来”或许梁师成能给自己一个比较好的建议。不多时,梁师成快步走了进来,跪下行大礼参拜,“微臣参见吾皇陛下”“免礼平身”“谢陛下”梁师成起身道:“微臣听说这两天陛下茶饭不思,微臣很担心陛下龙体,请陛下保重龙体,有什么烦恼之事可交给臣下解决。”“是啊太傅说得也不错,朕是有件事拿不定主意,想听听太傅的意见。”梁师成当然就是北伐之事而来,赵佶已经烦恼了两天,梁师成怎么可能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事“微臣愿为陛下分忧”赵佶沉吟一下道:“辽帝驾崩,辽国已陷入内乱,朕想趁这个机会再度北伐,可又担心群臣反对,不知太傅有什么好的办法”梁师成现在最急于之事就是希望得到太子的谅解,他在第一次宋军北伐期间做了一件蠢事,居然跑去探望郓王赵楷,并暗示赵楷,自己愿意助他入主东宫,结果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北伐竟然惨败,赵楷被迫承担责任,辞去了北伐三军主帅之职,同时天子解除了对太子的一切限制,这便意味着太子赵桓的东宫之位稳住了。这让梁师成懊悔万分,如果兵败的消息再早三天过来,他怎么也不会去做那件蠢事。现在后悔也没有用了,他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来挽回太子对他的信任。“微臣倒是愿意替陛下承担一切压力,可这种压力微臣没有资格去承担,其实,陛下可以让太子殿下主导此事”这就是梁师成一石二鸟之计,他推荐太子来主导北伐,如果成功了,那就是他推荐有功,如果失败了,太子也会因此威望大损,郓王极有可能东山再起,更重要是,天子赵佶会感激自己。赵佶顿时醒悟,可以把太子推到前面去,北伐成功,自己是大宋帝王,可顺理成章地摘下胜利果实,如果失败,他可以把责任完全推到太子的头上,也只有太子能替代自己承担君主之责。想到这,他赞许地向梁师成点点头,还是梁师成深谙自己的心意,赵佶随即吩咐道:“速宣太子来见朕”第五百七十七章 临危受命不多时,太子赵桓匆匆赶到御书房,他跪下行大礼参拜,“儿臣参见父皇”“皇儿免礼平身”“谢父皇”赵桓站起身,垂手站在一旁,赵佶微微笑道:“想必皇儿已经知道耶律淳病逝的消息了吧”“儿臣已听说了。”“皇儿不觉得这一次绝好机会吗辽国大乱无主,人心惶惶,这个时候我们再出兵燕京,一定能收复故土,彻底灭亡辽国,一洗百年耻辱”赵桓大吃一惊,连忙又跪下,“请父皇三思”“朕已经考虑两天了,早已深思熟虑,朕已决定出兵,不过朕考虑让皇儿来出任三军大帅之职,不知皇儿意下如何”赵桓立刻明白了,父皇准备拿自己来当替罪羊,他心中大恨,但又不敢拒绝,他忽然又想起了李延庆让吴敏带给自己的话,有童贯在,北伐必败无疑,他沉思片刻道:“儿臣愿意为父皇分忧,不过儿臣希望能担任实帅”实帅就是掌握真正的军权,赵佶怎么可能答应,他沉吟一下道:“亲王虚领主帅,这是大宋立国以来的惯例,朕虽然有心让你为实帅,但又不敢打破列祖列宗的规矩,这样吧朕准你推荐都统制人选。”赵桓无奈,只得道:“儿臣希望能免去童太尉的宣抚制置使之职,任命种师道为北伐都统制。”赵佶眉头一皱,“童贯掌军多年,有他坐镇河北,能稳住军心,为何要撤换他”“儿臣也看了高太尉的报告,童贯确实对上次北伐失败负有重大责任,他指责刘延庆贪功冒进,却隐瞒了他不肯发粮的事实,儿臣担心种师道为都统制,童贯会再一次公报私仇。”赵佶负手走了几步,沉思良久道:“上次失败也是北上运粮不足导致,不能完全责怪童贯,这样吧还是用攻西夏之策,种师道负责东路,不受童贯节制,童贯负责西路进攻。”赵桓也知道这是父皇的最大让步了,童贯不能节制“李县君请说”“吴学士和太子之间”李延庆就是问他,怎么成为了太子的心腹吴敏微微一笑,“我曾任东宫侍讲多年,我和他有师徒之谊。”李延庆顿时明白了,原来吴敏曾是太子赵桓的师父,难怪赵桓那么信任他。“请上船吧祝吴学士一路顺风。”“李县君请保重”吴敏上了船,抱拳行一礼,船只渐渐驶远了,这时,李延庆心中忽然有一种很微妙的感觉,似乎历史要出现一个小小的分岔了。就在耶律大石和萧干大败宋军后不久,辽国内部也发生了重大变故。辽国皇帝耶律延禧在中京被攻陷后,率残军逃去了夹山,此时,辽国五京已失其四,只剩下南京,也就是大宋一心要夺取的燕京。辽国群臣怨恨耶律延禧已久,若不是他短视,女真人怎么会崛起那么快,若不是他的昏庸,强大的辽军怎么会一败再败这时,辽国群臣终于找到了机会,借口耶律延禧已失踪,国不能一日无主,便拥立耶律延禧的叔父秦晋王耶律淳为天子,改国号为北辽。但也是辽国气数已尽,耶律淳登基不到两个月便在六月底因病驾崩,此时距离辽军在雄州大败宋军还不到一个月。七月初,耶律淳驾崩的消息传到了东京汴梁。天子赵佶负手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耶律淳驾崩的消息令他怦然心动,他仿佛又看到了北伐机会,但一个月前的北伐惨败令他狼狈不堪,朝野以及民间抨击北伐之策的声音越来越响,如果自己再次下令北伐,成功了还好说,可若再失败,他真的就无法向百官和列祖列宗交代了。赵佶心中焦虑万分,他已经考虑了整整两天,可始终拿不定主意。这时,有宦官禀报,“梁太傅来了”赵佶点点头,“让他进来”或许梁师成能给自己一个比较好的建议。不多时,梁师成快步走了进来,跪下行大礼参拜,“微臣参见吾皇陛下”“免礼平身”“谢陛下”梁师成起身道:“微臣听说这两天陛下茶饭不思,微臣很担心陛下龙体,请陛下保重龙体,有什么烦恼之事可交给臣下解决。”“是啊太傅说得也不错,朕是有件事拿不定主意,想听听太傅的意见。”梁师成当然就是北伐之事而来,赵佶已经烦恼了两天,梁师成怎么可能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事“微臣愿为陛下分忧”赵佶沉吟一下道:“辽帝驾崩,辽国已陷入内乱,朕想趁这个机会再度北伐,可又担心群臣反对,不知太傅有什么好的办法”梁师成现在最急于之事就是希望得到太子的谅解,他在第一次宋军北伐期间做了一件蠢事,居然跑去探望郓王赵楷,并暗示赵楷,自己愿意助他入主东宫,结果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北伐竟然惨败,赵楷被迫承担责任,辞去了北伐三军主帅之职,同时天子解除了对太子的一切限制,这便意味着太子赵桓的东宫之位稳住了。这让梁师成懊悔万分,如果兵败的消息再早三天过来,他怎么也不会去做那件蠢事。现在后悔也没有用了,他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来挽回太子对他的信任。“微臣倒是愿意替陛下承担一切压力,可这种压力微臣没有资格去承担,其实,陛下可以让太子殿下主导此事”这就是梁师成一石二鸟之计,他推荐太子来主导北伐,如果成功了,那就是他推荐有功,如果失败了,太子也会因此威望大损,郓王极有可能东山再起,更重要是,天子赵佶会感激自己。赵佶顿时醒悟,可以把太子推到前面去,北伐成功,自己是大宋帝王,可顺理成章地摘下胜利果实,如果失败,他可以把责任完全推到太子的头上,也只有太子能替代自己承担君主之责。想到这,他赞许地向梁师成点点头,还是梁师成深谙自己的心意,赵佶随即吩咐道:“速宣太子来见朕”第五百七十七章 临危受命不多时,太子赵桓匆匆赶到御书房,他跪下行大礼参拜,“儿臣参见父皇”“皇儿免礼平身”“谢父皇”赵桓站起身,垂手站在一旁,赵佶微微笑道:“想必皇儿已经知道耶律淳病逝的消息了吧”“儿臣已听说了。”“皇儿不觉得这一次绝好机会吗辽国大乱无主,人心惶惶,这个时候我们再出兵燕京,一定能收复故土,彻底灭亡辽国,一洗百年耻辱”赵桓大吃一惊,连忙又跪下,“请父皇三思”“朕已经考虑两天了,早已深思熟虑,朕已决定出兵,不过朕考虑让皇儿来出任三军大帅之职,不知皇儿意下如何”赵桓立刻明白了,父皇准备拿自己来当替罪羊,他心中大恨,但又不敢拒绝,他忽然又想起了李延庆让吴敏带给自己的话,有童贯在,北伐必败无疑,他沉思片刻道:“儿臣愿意为父皇分忧,不过儿臣希望能担任实帅”实帅就是掌握真正的军权,赵佶怎么可能答应,他沉吟一下道:“亲王虚领主帅,这是大宋立国以来的惯例,朕虽然有心让你为实帅,但又不敢打破列祖列宗的规矩,这样吧朕准你推荐都统制人选。”赵桓无奈,只得道:“儿臣希望能免去童太尉的宣抚制置使之职,任命种师道为北伐都统制。”赵佶眉头一皱,“童贯掌军多年,有他坐镇河北,能稳住军心,为何要撤换他”“儿臣也看了高太尉的报告,童贯确实对上次北伐失败负有重大责任,他指责刘延庆贪功冒进,却隐瞒了他不肯发粮的事实,儿臣担心种师道为都统制,童贯会再一次公报私仇。”赵佶负手走了几步,沉思良久道:“上次失败也是北上运粮不足导致,不能完全责怪童贯,这样吧还是用攻西夏之策,种师道负责东路,不受童贯节制,童贯负责西路进攻。”赵桓也知道这是父皇的最大让步了,童贯不能节制“李县君请说”“吴学士和太子之间”李延庆就是问他,怎么成为了太子的心腹吴敏微微一笑,“我曾任东宫侍讲多年,我和他有师徒之谊。”李延庆顿时明白了,原来吴敏曾是太子赵桓的师父,难怪赵桓那么信任他。“请上船吧祝吴学士一路顺风。”“李县君请保重”吴敏上了船,抱拳行一礼,船只渐渐驶远了,这时,李延庆心中忽然有一种很微妙的感觉,似乎历史要出现一个小小的分岔了。就在耶律大石和萧干大败宋军后不久,辽国内部也发生了重大变故。辽国皇帝耶律延禧在中京被攻陷后,率残军逃去了夹山,此时,辽国五京已失其四,只剩下南京,也就是大宋一心要夺取的燕京。辽国群臣怨恨耶律延禧已久,若不是他短视,女真人怎么会崛起那么快,若不是他的昏庸,强大的辽军怎么会一败再败这时,辽国群臣终于找到了机会,借口耶律延禧已失踪,国不能一日无主,便拥立耶律延禧的叔父秦晋王耶律淳为天子,改国号为北辽。但也是辽国气数已尽,耶律淳登基不到两个月便在六月底因病驾崩,此时距离辽军在雄州大败宋军还不到一个月。七月初,耶律淳驾崩的消息传到了东京汴梁。天子赵佶负手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耶律淳驾崩的消息令他怦然心动,他仿佛又看到了北伐机会,但一个月前的北伐惨败令他狼狈不堪,朝野以及民间抨击北伐之策的声音越来越响,如果自己再次下令北伐,成功了还好说,可若再失败,他真的就无法向百官和列祖列宗交代了。赵佶心中焦虑万分,他已经考虑了整整两天,可始终拿不定主意。这时,有宦官禀报,“梁太傅来了”赵佶点点头,“让他进来”或许梁师成能给自己一个比较好的建议。不多时,梁师成快步走了进来,跪下行大礼参拜,“微臣参见吾皇陛下”“免礼平身”“谢陛下”梁师成起身道:“微臣听说这两天陛下茶饭不思,微臣很担心陛下龙体,请陛下保重龙体,有什么烦恼之事可交给臣下解决。”“是啊太傅说得也不错,朕是有件事拿不定主意,想听听太傅的意见。”梁师成当然就是北伐之事而来,赵佶已经烦恼了两天,梁师成怎么可能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事“微臣愿为陛下分忧”赵佶沉吟一下道:“辽帝驾崩,辽国已陷入内乱,朕想趁这个机会再度北伐,可又担心群臣反对,不知太傅有什么好的办法”梁师成现在最急于之事就是希望得到太子的谅解,他在第一次宋军北伐期间做了一件蠢事,居然跑去探望郓王赵楷,并暗示赵楷,自己愿意助他入主东宫,结果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北伐竟然惨败,赵楷被迫承担责任,辞去了北伐三军主帅之职,同时天子解除了对太子的一切限制,这便意味着太子赵桓的东宫之位稳住了。这让梁师成懊悔万分,如果兵败的消息再早三天过来,他怎么也不会去做那件蠢事。现在后悔也没有用了,他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来挽回太子对他的信任。“微臣倒是愿意替陛下承担一切压力,可这种压力微臣没有资格去承担,其实,陛下可以让太子殿下主导此事”这就是梁师成一石二鸟之计,他推荐太子来主导北伐,如果成功了,那就是他推荐有功,如果失败了,太子也会因此威望大损,郓王极有可能东山再起,更重要是,天子赵佶会感激自己。赵佶顿时醒悟,可以把太子推到前面去,北伐成功,自己是大宋帝王,可顺理成章地摘下胜利果实,如果失败,他可以把责任完全推到太子的头上,也只有太子能替代自己承担君主之责。想到这,他赞许地向梁师成点点头,还是梁师成深谙自己的心意,赵佶随即吩咐道:“速宣太子来见朕”第五百七十七章 临危受命不多时,太子赵桓匆匆赶到御书房,他跪下行大礼参拜,“儿臣参见父皇”“皇儿免礼平身”“谢父皇”赵桓站起身,垂手站在一旁,赵佶微微笑道:“想必皇儿已经知道耶律淳病逝的消息了吧”“儿臣已听说了。”“皇儿不觉得这一次绝好机会吗辽国大乱无主,人心惶惶,这个时候我们再出兵燕京,一定能收复故土,彻底灭亡辽国,一洗百年耻辱”赵桓大吃一惊,连忙又跪下,“请父皇三思”“朕已经考虑两天了,早已深思熟虑,朕已决定出兵,不过朕考虑让皇儿来出任三军大帅之职,不知皇儿意下如何”赵桓立刻明白了,父皇准备拿自己来当替罪羊,他心中大恨,但又不敢拒绝,他忽然又想起了李延庆让吴敏带给自己的话,有童贯在,北伐必败无疑,他沉思片刻道:“儿臣愿意为父皇分忧,不过儿臣希望能担任实帅”实帅就是掌握真正的军权,赵佶怎么可能答应,他沉吟一下道:“亲王虚领主帅,这是大宋立国以来的惯例,朕虽然有心让你为实帅,但又不敢打破列祖列宗的规矩,这样吧朕准你推荐都统制人选。”赵桓无奈,只得道:“儿臣希望能免去童太尉的宣抚制置使之职,任命种师道为北伐都统制。”赵佶眉头一皱,“童贯掌军多年,有他坐镇河北,能稳住军心,为何要撤换他”“儿臣也看了高太尉的报告,童贯确实对上次北伐失败负有重大责任,他指责刘延庆贪功冒进,却隐瞒了他不肯发粮的事实,儿臣担心种师道为都统制,童贯会再一次公报私仇。”赵佶负手走了几步,沉思良久道:“上次失败也是北上运粮不足导致,不能完全责怪童贯,这样吧还是用攻西夏之策,种师道负责东路,不受童贯节制,童贯负责西路进攻。”赵桓也知道这是父皇的最大让步了,童贯不能节制“李县君请说”“吴学士和太子之间”李延庆就是问他,怎么成为了太子的心腹吴敏微微一笑,“我曾任东宫侍讲多年,我和他有师徒之谊。”李延庆顿时明白了,原来吴敏曾是太子赵桓的师父,难怪赵桓那么信任他。“请上船吧祝吴学士一路顺风。”“李县君请保重”吴敏上了船,抱拳行一礼,船只渐渐驶远了,这时,李延庆心中忽然有一种很微妙的感觉,似乎历史要出现一个小小的分岔了。就在耶律大石和萧干大败宋军后不久,辽国内部也发生了重大变故。辽国皇帝耶律延禧在中京被攻陷后,率残军逃去了夹山,此时,辽国五京已失其四,只剩下南京,也就是大宋一心要夺取的燕京。辽国群臣怨恨耶律延禧已久,若不是他短视,女真人怎么会崛起那么快,若不是他的昏庸,强大的辽军怎么会一败再败这时,辽国群臣终于找到了机会,借口耶律延禧已失踪,国不能一日无主,便拥立耶律延禧的叔父秦晋王耶律淳为天子,改国号为北辽。但也是辽国气数已尽,耶律淳登基不到两个月便在六月底因病驾崩,此时距离辽军在雄州大败宋军还不到一个月。七月初,耶律淳驾崩的消息传到了东京汴梁。天子赵佶负手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耶律淳驾崩的消息令他怦然心动,他仿佛又看到了北伐机会,但一个月前的北伐惨败令他狼狈不堪,朝野以及民间抨击北伐之策的声音越来越响,如果自己再次下令北伐,成功了还好说,可若再失败,他真的就无法向百官和列祖列宗交代了。赵佶心中焦虑万分,他已经考虑了整整两天,可始终拿不定主意。这时,有宦官禀报,“梁太傅来了”赵佶点点头,“让他进来”或许梁师成能给自己一个比较好的建议。不多时,梁师成快步走了进来,跪下行大礼参拜,“微臣参见吾皇陛下”“免礼平身”“谢陛下”梁师成起身道:“微臣听说这两天陛下茶饭不思,微臣很担心陛下龙体,请陛下保重龙体,有什么烦恼之事可交给臣下解决。”“是啊太傅说得也不错,朕是有件事拿不定主意,想听听太傅的意见。”梁师成当然就是北伐之事而来,赵佶已经烦恼了两天,梁师成怎么可能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事“微臣愿为陛下分忧”赵佶沉吟一下道:“辽帝驾崩,辽国已陷入内乱,朕想趁这个机会再度北伐,可又担心群臣反对,不知太傅有什么好的办法”梁师成现在最急于之事就是希望得到太子的谅解,他在第一次宋军北伐期间做了一件蠢事,居然跑去探望郓王赵楷,并暗示赵楷,自己愿意助他入主东宫,结果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北伐竟然惨败,赵楷被迫承担责任,辞去了北伐三军主帅之职,同时天子解除了对太子的一切限制,这便意味着太子赵桓的东宫之位稳住了。这让梁师成懊悔万分,如果兵败的消息再早三天过来,他怎么也不会去做那件蠢事。现在后悔也没有用了,他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来挽回太子对他的信任。“微臣倒是愿意替陛下承担一切压力,可这种压力微臣没有资格去承担,其实,陛下可以让太子殿下主导此事”这就是梁师成一石二鸟之计,他推荐太子来主导北伐,如果成功了,那就是他推荐有功,如果失败了,太子也会因此威望大损,郓王极有可能东山再起,更重要是,天子赵佶会感激自己。赵佶顿时醒悟,可以把太子推到前面去,北伐成功,自己是大宋帝王,可顺理成章地摘下胜利果实,如果失败,他可以把责任完全推到太子的头上,也只有太子能替代自己承担君主之责。想到这,他赞许地向梁师成点点头,还是梁师成深谙自己的心意,赵佶随即吩咐道:“速宣太子来见朕”第五百七十七章 临危受命不多时,太子赵桓匆匆赶到御书房,他跪下行大礼参拜,“儿臣参见父皇”“皇儿免礼平身”“谢父皇”赵桓站起身,垂手站在一旁,赵佶微微笑道:“想必皇儿已经知道耶律淳病逝的消息了吧”“儿臣已听说了。”“皇儿不觉得这一次绝好机会吗辽国大乱无主,人心惶惶,这个时候我们再出兵燕京,一定能收复故土,彻底灭亡辽国,一洗百年耻辱”赵桓大吃一惊,连忙又跪下,“请父皇三思”“朕已经考虑两天了,早已深思熟虑,朕已决定出兵,不过朕考虑让皇儿来出任三军大帅之职,不知皇儿意下如何”赵桓立刻明白了,父皇准备拿自己来当替罪羊,他心中大恨,但又不敢拒绝,他忽然又想起了李延庆让吴敏带给自己的话,有童贯在,北伐必败无疑,他沉思片刻道:“儿臣愿意为父皇分忧,不过儿臣希望能担任实帅”实帅就是掌握真正的军权,赵佶怎么可能答应,他沉吟一下道:“亲王虚领主帅,这是大宋立国以来的惯例,朕虽然有心让你为实帅,但又不敢打破列祖列宗的规矩,这样吧朕准你推荐都统制人选。”赵桓无奈,只得道:“儿臣希望能免去童太尉的宣抚制置使之职,任命种师道为北伐都统制。”赵佶眉头一皱,“童贯掌军多年,有他坐镇河北,能稳住军心,为何要撤换他”“儿臣也看了高太尉的报告,童贯确实对上次北伐失败负有重大责任,他指责刘延庆贪功冒进,却隐瞒了他不肯发粮的事实,儿臣担心种师道为都统制,童贯会再一次公报私仇。”赵佶负手走了几步,沉思良久道:“上次失败也是北上运粮不足导致,不能完全责怪童贯,这样吧还是用攻西夏之策,种师道负责东路,不受童贯节制,童贯负责西路进攻。”赵桓也知道这是父皇的最大让步了,童贯不能节制“李县君请说”“吴学士和太子之间”李延庆就是问他,怎么成为了太子的心腹吴敏微微一笑,“我曾任东宫侍讲多年,我和他有师徒之谊。”李延庆顿时明白了,原来吴敏曾是太子赵桓的师父,难怪赵桓那么信任他。“请上船吧祝吴学士一路顺风。”“李县君请保重”吴敏上了船,抱拳行一礼,船只渐渐驶远了,这时,李延庆心中忽然有一种很微妙的感觉,似乎历史要出现一个小小的分岔了。就在耶律大石和萧干大败宋军后不久,辽国内部也发生了重大变故。辽国皇帝耶律延禧在中京被攻陷后,率残军逃去了夹山,此时,辽国五京已失其四,只剩下南京,也就是大宋一心要夺取的燕京。辽国群臣怨恨耶律延禧已久,若不是他短视,女真人怎么会崛起那么快,若不是他的昏庸,强大的辽军怎么会一败再败这时,辽国群臣终于找到了机会,借口耶律延禧已失踪,国不能一日无主,便拥立耶律延禧的叔父秦晋王耶律淳为天子,改国号为北辽。但也是辽国气数已尽,耶律淳登基不到两个月便在六月底因病驾崩,此时距离辽军在雄州大败宋军还不到一个月。七月初,耶律淳驾崩的消息传到了东京汴梁。天子赵佶负手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耶律淳驾崩的消息令他怦然心动,他仿佛又看到了北伐机会,但一个月前的北伐惨败令他狼狈不堪,朝野以及民间抨击北伐之策的声音越来越响,如果自己再次下令北伐,成功了还好说,可若再失败,他真的就无法向百官和列祖列宗交代了。赵佶心中焦虑万分,他已经考虑了整整两天,可始终拿不定主意。这时,有宦官禀报,“梁太傅来了”赵佶点点头,“让他进来”或许梁师成能给自己一个比较好的建议。不多时,梁师成快步走了进来,跪下行大礼参拜,“微臣参见吾皇陛下”“免礼平身”“谢陛下”梁师成起身道:“微臣听说这两天陛下茶饭不思,微臣很担心陛下龙体,请陛下保重龙体,有什么烦恼之事可交给臣下解决。”“是啊太傅说得也不错,朕是有件事拿不定主意,想听听太傅的意见。”梁师成当然就是北伐之事而来,赵佶已经烦恼了两天,梁师成怎么可能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事“微臣愿为陛下分忧”赵佶沉吟一下道:“辽帝驾崩,辽国已陷入内乱,朕想趁这个机会再度北伐,可又担心群臣反对,不知太傅有什么好的办法”梁师成现在最急于之事就是希望得到太子的谅解,他在第一次宋军北伐期间做了一件蠢事,居然跑去探望郓王赵楷,并暗示赵楷,自己愿意助他入主东宫,结果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北伐竟然惨败,赵楷被迫承担责任,辞去了北伐三军主帅之职,同时天子解除了对太子的一切限制,这便意味着太子赵桓的东宫之位稳住了。这让梁师成懊悔万分,如果兵败的消息再早三天过来,他怎么也不会去做那件蠢事。现在后悔也没有用了,他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来挽回太子对他的信任。“微臣倒是愿意替陛下承担一切压力,可这种压力微臣没有资格去承担,其实,陛下可以让太子殿下主导此事”这就是梁师成一石二鸟之计,他推荐太子来主导北伐,如果成功了,那就是他推荐有功,如果失败了,太子也会因此威望大损,郓王极有可能东山再起,更重要是,天子赵佶会感激自己。赵佶顿时醒悟,可以把太子推到前面去,北伐成功,自己是大宋帝王,可顺理成章地摘下胜利果实,如果失败,他可以把责任完全推到太子的头上,也只有太子能替代自己承担君主之责。想到这,他赞许地向梁师成点点头,还是梁师成深谙自己的心意,赵佶随即吩咐道:“速宣太子来见朕”第五百七十七章 临危受命不多时,太子赵桓匆匆赶到御书房,他跪下行大礼参拜,“儿臣参见父皇”“皇儿免礼平身”“谢父皇”赵桓站起身,垂手站在一旁,赵佶微微笑道:“想必皇儿已经知道耶律淳病逝的消息了吧”“儿臣已听说了。”“皇儿不觉得这一次绝好机会吗辽国大乱无主,人心惶惶,这个时候我们再出兵燕京,一定能收复故土,彻底灭亡辽国,一洗百年耻辱”赵桓大吃一惊,连忙又跪下,“请父皇三思”“朕已经考虑两天了,早已深思熟虑,朕已决定出兵,不过朕考虑让皇儿来出任三军大帅之职,不知皇儿意下如何”赵桓立刻明白了,父皇准备拿自己来当替罪羊,他心中大恨,但又不敢拒绝,他忽然又想起了李延庆让吴敏带给自己的话,有童贯在,北伐必败无疑,他沉思片刻道:“儿臣愿意为父皇分忧,不过儿臣希望能担任实帅”实帅就是掌握真正的军权,赵佶怎么可能答应,他沉吟一下道:“亲王虚领主帅,这是大宋立国以来的惯例,朕虽然有心让你为实帅,但又不敢打破列祖列宗的规矩,这样吧朕准你推荐都统制人选。”赵桓无奈,只得道:“儿臣希望能免去童太尉的宣抚制置使之职,任命种师道为北伐都统制。”赵佶眉头一皱,“童贯掌军多年,有他坐镇河北,能稳住军心,为何要撤换他”“儿臣也看了高太尉的报告,童贯确实对上次北伐失败负有重大责任,他指责刘延庆贪功冒进,却隐瞒了他不肯发粮的事实,儿臣担心种师道为都统制,童贯会再一次公报私仇。”赵佶负手走了几步,沉思良久道:“上次失败也是北上运粮不足导致,不能完全责怪童贯,这样吧还是用攻西夏之策,种师道负责东路,不受童贯节制,童贯负责西路进攻。”赵桓也知道这是父皇的最大让步了,童贯不能节制“李县君请说”“吴学士和太子之间”李延庆就是问他,怎么成为了太子的心腹吴敏微微一笑,“我曾任东宫侍讲多年,我和他有师徒之谊。”李延庆顿时明白了,原来吴敏曾是太子赵桓的师父,难怪赵桓那么信任他。“请上船吧祝吴学士一路顺风。”“李县君请保重”吴敏上了船,抱拳行一礼,船只渐渐驶远了,这时,李延庆心中忽然有一种很微妙的感觉,似乎历史要出现一个小小的分岔了。就在耶律大石和萧干大败宋军后不久,辽国内部也发生了重大变故。辽国皇帝耶律延禧在中京被攻陷后,率残军逃去了夹山,此时,辽国五京已失其四,只剩下南京,也就是大宋一心要夺取的燕京。辽国群臣怨恨耶律延禧已久,若不是他短视,女真人怎么会崛起那么快,若不是他的昏庸,强大的辽军怎么会一败再败这时,辽国群臣终于找到了机会,借口耶律延禧已失踪,国不能一日无主,便拥立耶律延禧的叔父秦晋王耶律淳为天子,改国号为北辽。但也是辽国气数已尽,耶律淳登基不到两个月便在六月底因病驾崩,此时距离辽军在雄州大败宋军还不到一个月。七月初,耶律淳驾崩的消息传到了东京汴梁。天子赵佶负手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耶律淳驾崩的消息令他怦然心动,他仿佛又看到了北伐机会,但一个月前的北伐惨败令他狼狈不堪,朝野以及民间抨击北伐之策的声音越来越响,如果自己再次下令北伐,成功了还好说,可若再失败,他真的就无法向百官和列祖列宗交代了。赵佶心中焦虑万分,他已经考虑了整整两天,可始终拿不定主意。这时,有宦官禀报,“梁太傅来了”赵佶点点头,“让他进来”或许梁师成能给自己一个比较好的建议。不多时,梁师成快步走了进来,跪下行大礼参拜,“微臣参见吾皇陛下”“免礼平身”“谢陛下”梁师成起身道:“微臣听说这两天陛下茶饭不思,微臣很担心陛下龙体,请陛下保重龙体,有什么烦恼之事可交给臣下解决。”“是啊太傅说得也不错,朕是有件事拿不定主意,想听听太傅的意见。”梁师成当然就是北伐之事而来,赵佶已经烦恼了两天,梁师成怎么可能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事“微臣愿为陛下分忧”赵佶沉吟一下道:“辽帝驾崩,辽国已陷入内乱,朕想趁这个机会再度北伐,可又担心群臣反对,不知太傅有什么好的办法”梁师成现在最急于之事就是希望得到太子的谅解,他在第一次宋军北伐期间做了一件蠢事,居然跑去探望郓王赵楷,并暗示赵楷,自己愿意助他入主东宫,结果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北伐竟然惨败,赵楷被迫承担责任,辞去了北伐三军主帅之职,同时天子解除了对太子的一切限制,这便意味着太子赵桓的东宫之位稳住了。这让梁师成懊悔万分,如果兵败的消息再早三天过来,他怎么也不会去做那件蠢事。现在后悔也没有用了,他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来挽回太子对他的信任。“微臣倒是愿意替陛下承担一切压力,可这种压力微臣没有资格去承担,其实,陛下可以让太子殿下主导此事”这就是梁师成一石二鸟之计,他推荐太子来主导北伐,如果成功了,那就是他推荐有功,如果失败了,太子也会因此威望大损,郓王极有可能东山再起,更重要是,天子赵佶会感激自己。赵佶顿时醒悟,可以把太子推到前面去,北伐成功,自己是大宋帝王,可顺理成章地摘下胜利果实,如果失败,他可以把责任完全推到太子的头上,也只有太子能替代自己承担君主之责。想到这,他赞许地向梁师成点点头,还是梁师成深谙自己的心意,赵佶随即吩咐道:“速宣太子来见朕”第五百七十七章 临危受命不多时,太子赵桓匆匆赶到御书房,他跪下行大礼参拜,“儿臣参见父皇”“皇儿免礼平身”“谢父皇”赵桓站起身,垂手站在一旁,赵佶微微笑道:“想必皇儿已经知道耶律淳病逝的消息了吧”“儿臣已听说了。”“皇儿不觉得这一次绝好机会吗辽国大乱无主,人心惶惶,这个时候我们再出兵燕京,一定能收复故土,彻底灭亡辽国,一洗百年耻辱”赵桓大吃一惊,连忙又跪下,“请父皇三思”“朕已经考虑两天了,早已深思熟虑,朕已决定出兵,不过朕考虑让皇儿来出任三军大帅之职,不知皇儿意下如何”赵桓立刻明白了,父皇准备拿自己来当替罪羊,他心中大恨,但又不敢拒绝,他忽然又想起了李延庆让吴敏带给自己的话,有童贯在,北伐必败无疑,他沉思片刻道:“儿臣愿意为父皇分忧,不过儿臣希望能担任实帅”实帅就是掌握真正的军权,赵佶怎么可能答应,他沉吟一下道:“亲王虚领主帅,这是大宋立国以来的惯例,朕虽然有心让你为实帅,但又不敢打破列祖列宗的规矩,这样吧朕准你推荐都统制人选。”赵桓无奈,只得道:“儿臣希望能免去童太尉的宣抚制置使之职,任命种师道为北伐都统制。”赵佶眉头一皱,“童贯掌军多年,有他坐镇河北,能稳住军心,为何要撤换他”“儿臣也看了高太尉的报告,童贯确实对上次北伐失败负有重大责任,他指责刘延庆贪功冒进,却隐瞒了他不肯发粮的事实,儿臣担心种师道为都统制,童贯会再一次公报私仇。”赵佶负手走了几步,沉思良久道:“上次失败也是北上运粮不足导致,不能完全责怪童贯,这样吧还是用攻西夏之策,种师道负责东路,不受童贯节制,童贯负责西路进攻。”赵桓也知道这是父皇的最大让步了,童贯不能节制“李县君请说”“吴学士和太子之间”李延庆就是问他,怎么成为了太子的心腹吴敏微微一笑,“我曾任东宫侍讲多年,我和他有师徒之谊。”李延庆顿时明白了,原来吴敏曾是太子赵桓的师父,难怪赵桓那么信任他。“请上船吧祝吴学士一路顺风。”“李县君请保重”吴敏上了船,抱拳行一礼,船只渐渐驶远了,这时,李延庆心中忽然有一种很微妙的感觉,似乎历史要出现一个小小的分岔了。就在耶律大石和萧干大败宋军后不久,辽国内部也发生了重大变故。辽国皇帝耶律延禧在中京被攻陷后,率残军逃去了夹山,此时,辽国五京已失其四,只剩下南京,也就是大宋一心要夺取的燕京。辽国群臣怨恨耶律延禧已久,若不是他短视,女真人怎么会崛起那么快,若不是他的昏庸,强大的辽军怎么会一败再败这时,辽国群臣终于找到了机会,借口耶律延禧已失踪,国不能一日无主,便拥立耶律延禧的叔父秦晋王耶律淳为天子,改国号为北辽。但也是辽国气数已尽,耶律淳登基不到两个月便在六月底因病驾崩,此时距离辽军在雄州大败宋军还不到一个月。七月初,耶律淳驾崩的消息传到了东京汴梁。天子赵佶负手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耶律淳驾崩的消息令他怦然心动,他仿佛又看到了北伐机会,但一个月前的北伐惨败令他狼狈不堪,朝野以及民间抨击北伐之策的声音越来越响,如果自己再次下令北伐,成功了还好说,可若再失败,他真的就无法向百官和列祖列宗交代了。赵佶心中焦虑万分,他已经考虑了整整两天,可始终拿不定主意。这时,有宦官禀报,“梁太傅来了”赵佶点点头,“让他进来”或许梁师成能给自己一个比较好的建议。不多时,梁师成快步走了进来,跪下行大礼参拜,“微臣参见吾皇陛下”“免礼平身”“谢陛下”梁师成起身道:“微臣听说这两天陛下茶饭不思,微臣很担心陛下龙体,请陛下保重龙体,有什么烦恼之事可交给臣下解决。”“是啊太傅说得也不错,朕是有件事拿不定主意,想听听太傅的意见。”梁师成当然就是北伐之事而来,赵佶已经烦恼了两天,梁师成怎么可能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事“微臣愿为陛下分忧”赵佶沉吟一下道:“辽帝驾崩,辽国已陷入内乱,朕想趁这个机会再度北伐,可又担心群臣反对,不知太傅有什么好的办法”梁师成现在最急于之事就是希望得到太子的谅解,他在第一次宋军北伐期间做了一件蠢事,居然跑去探望郓王赵楷,并暗示赵楷,自己愿意助他入主东宫,结果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北伐竟然惨败,赵楷被迫承担责任,辞去了北伐三军主帅之职,同时天子解除了对太子的一切限制,这便意味着太子赵桓的东宫之位稳住了。这让梁师成懊悔万分,如果兵败的消息再早三天过来,他怎么也不会去做那件蠢事。现在后悔也没有用了,他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来挽回太子对他的信任。“微臣倒是愿意替陛下承担一切压力,可这种压力微臣没有资格去承担,其实,陛下可以让太子殿下主导此事”这就是梁师成一石二鸟之计,他推荐太子来主导北伐,如果成功了,那就是他推荐有功,如果失败了,太子也会因此威望大损,郓王极有可能东山再起,更重要是,天子赵佶会感激自己。赵佶顿时醒悟,可以把太子推到前面去,北伐成功,自己是大宋帝王,可顺理成章地摘下胜利果实,如果失败,他可以把责任完全推到太子的头上,也只有太子能替代自己承担君主之责。想到这,他赞许地向梁师成点点头,还是梁师成深谙自己的心意,赵佶随即吩咐道:“速宣太子来见朕”第五百七十七章 临危受命不多时,太子赵桓匆匆赶到御书房,他跪下行大礼参拜,“儿臣参见父皇”“皇儿免礼平身”“谢父皇”赵桓站起身,垂手站在一旁,赵佶微微笑道:“想必皇儿已经知道耶律淳病逝的消息了吧”“儿臣已听说了。”“皇儿不觉得这一次绝好机会吗辽国大乱无主,人心惶惶,这个时候我们再出兵燕京,一定能收复故土,彻底灭亡辽国,一洗百年耻辱”赵桓大吃一惊,连忙又跪下,“请父皇三思”“朕已经考虑两天了,早已深思熟虑,朕已决定出兵,不过朕考虑让皇儿来出任三军大帅之职,不知皇儿意下如何”赵桓立刻明白了,父皇准备拿自己来当替罪羊,他心中大恨,但又不敢拒绝,他忽然又想起了李延庆让吴敏带给自己的话,有童贯在,北伐必败无疑,他沉思片刻道:“儿臣愿意为父皇分忧,不过儿臣希望能担任实帅”实帅就是掌握真正的军权,赵佶怎么可能答应,他沉吟一下道:“亲王虚领主帅,这是大宋立国以来的惯例,朕虽然有心让你为实帅,但又不敢打破列祖列宗的规矩,这样吧朕准你推荐都统制人选。”赵桓无奈,只得道:“儿臣希望能免去童太尉的宣抚制置使之职,任命种师道为北伐都统制。”赵佶眉头一皱,“童贯掌军多年,有他坐镇河北,能稳住军心,为何要撤换他”“儿臣也看了高太尉的报告,童贯确实对上次北伐失败负有重大责任,他指责刘延庆贪功冒进,却隐瞒了他不肯发粮的事实,儿臣担心种师道为都统制,童贯会再一次公报私仇。”赵佶负手走了几步,沉思良久道:“上次失败也是北上运粮不足导致,不能完全责怪童贯,这样吧还是用攻西夏之策,种师道负责东路,不受童贯节制,童贯负责西路进攻。”赵桓也知道这是父皇的最大让步了,童贯不能节制“李县君请说”“吴学士和太子之间”李延庆就是问他,怎么成为了太子的心腹吴敏微微一笑,“我曾任东宫侍讲多年,我和他有师徒之谊。”李延庆顿时明白了,原来吴敏曾是太子赵桓的师父,难怪赵桓那么信任他。“请上船吧祝吴学士一路顺风。”“李县君请保重”吴敏上了船,抱拳行一礼,船只渐渐驶远了,这时,李延庆心中忽然有一种很微妙的感觉,似乎历史要出现一个小小的分岔了。就在耶律大石和萧干大败宋军后不久,辽国内部也发生了重大变故。辽国皇帝耶律延禧在中京被攻陷后,率残军逃去了夹山,此时,辽国五京已失其四,只剩下南京,也就是大宋一心要夺取的燕京。辽国群臣怨恨耶律延禧已久,若不是他短视,女真人怎么会崛起那么快,若不是他的昏庸,强大的辽军怎么会一败再败这时,辽国群臣终于找到了机会,借口耶律延禧已失踪,国不能一日无主,便拥立耶律延禧的叔父秦晋王耶律淳为天子,改国号为北辽。但也是辽国气数已尽,耶律淳登基不到两个月便在六月底因病驾崩,此时距离辽军在雄州大败宋军还不到一个月。七月初,耶律淳驾崩的消息传到了东京汴梁。天子赵佶负手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耶律淳驾崩的消息令他怦然心动,他仿佛又看到了北伐机会,但一个月前的北伐惨败令他狼狈不堪,朝野以及民间抨击北伐之策的声音越来越响,如果自己再次下令北伐,成功了还好说,可若再失败,他真的就无法向百官和列祖列宗交代了。赵佶心中焦虑万分,他已经考虑了整整两天,可始终拿不定主意。这时,有宦官禀报,“梁太傅来了”赵佶点点头,“让他进来”或许梁师成能给自己一个比较好的建议。不多时,梁师成快步走了进来,跪下行大礼参拜,“微臣参见吾皇陛下”“免礼平身”“谢陛下”梁师成起身道:“微臣听说这两天陛下茶饭不思,微臣很担心陛下龙体,请陛下保重龙体,有什么烦恼之事可交给臣下解决。”“是啊太傅说得也不错,朕是有件事拿不定主意,想听听太傅的意见。”梁师成当然就是北伐之事而来,赵佶已经烦恼了两天,梁师成怎么可能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事“微臣愿为陛下分忧”赵佶沉吟一下道:“辽帝驾崩,辽国已陷入内乱,朕想趁这个机会再度北伐,可又担心群臣反对,不知太傅有什么好的办法”梁师成现在最急于之事就是希望得到太子的谅解,他在第一次宋军北伐期间做了一件蠢事,居然跑去探望郓王赵楷,并暗示赵楷,自己愿意助他入主东宫,结果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北伐竟然惨败,赵楷被迫承担责任,辞去了北伐三军主帅之职,同时天子解除了对太子的一切限制,这便意味着太子赵桓的东宫之位稳住了。这让梁师成懊悔万分,如果兵败的消息再早三天过来,他怎么也不会去做那件蠢事。现在后悔也没有用了,他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来挽回太子对他的信任。“微臣倒是愿意替陛下承担一切压力,可这种压力微臣没有资格去承担,其实,陛下可以让太子殿下主导此事”这就是梁师成一石二鸟之计,他推荐太子来主导北伐,如果成功了,那就是他推荐有功,如果失败了,太子也会因此威望大损,郓王极有可能东山再起,更重要是,天子赵佶会感激自己。赵佶顿时醒悟,可以把太子推到前面去,北伐成功,自己是大宋帝王,可顺理成章地摘下胜利果实,如果失败,他可以把责任完全推到太子的头上,也只有太子能替代自己承担君主之责。想到这,他赞许地向梁师成点点头,还是梁师成深谙自己的心意,赵佶随即吩咐道:“速宣太子来见朕”第五百七十七章 临危受命不多时,太子赵桓匆匆赶到御书房,他跪下行大礼参拜,“儿臣参见父皇”“皇儿免礼平身”“谢父皇”赵桓站起身,垂手站在一旁,赵佶微微笑道:“想必皇儿已经知道耶律淳病逝的消息了吧”“儿臣已听说了。”“皇儿不觉得这一次绝好机会吗辽国大乱无主,人心惶惶,这个时候我们再出兵燕京,一定能收复故土,彻底灭亡辽国,一洗百年耻辱”赵桓大吃一惊,连忙又跪下,“请父皇三思”“朕已经考虑两天了,早已深思熟虑,朕已决定出兵,不过朕考虑让皇儿来出任三军大帅之职,不知皇儿意下如何”赵桓立刻明白了,父皇准备拿自己来当替罪羊,他心中大恨,但又不敢拒绝,他忽然又想起了李延庆让吴敏带给自己的话,有童贯在,北伐必败无疑,他沉思片刻道:“儿臣愿意为父皇分忧,不过儿臣希望能担任实帅”实帅就是掌握真正的军权,赵佶怎么可能答应,他沉吟一下道:“亲王虚领主帅,这是大宋立国以来的惯例,朕虽然有心让你为实帅,但又不敢打破列祖列宗的规矩,这样吧朕准你推荐都统制人选。”赵桓无奈,只得道:“儿臣希望能免去童太尉的宣抚制置使之职,任命种师道为北伐都统制。”赵佶眉头一皱,“童贯掌军多年,有他坐镇河北,能稳住军心,为何要撤换他”“儿臣也看了高太尉的报告,童贯确实对上次北伐失败负有重大责任,他指责刘延庆贪功冒进,却隐瞒了他不肯发粮的事实,儿臣担心种师道为都统制,童贯会再一次公报私仇。”赵佶负手走了几步,沉思良久道:“上次失败也是北上运粮不足导致,不能完全责怪童贯,这样吧还是用攻西夏之策,种师道负责东路,不受童贯节制,童贯负责西路进攻。”赵桓也知道这是父皇的最大让步了,童贯不能节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