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寒门枭士> 寒门枭士 分节阅读 45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寒门枭士 分节阅读 452(1 / 1)

d汤阴。今天一批南迁的人约三百人左右,都是去杭州,大家都带着大包小包,每个人还可以携带一口箱子,他们几乎将所有的财富都带上了。宝妍斋内挤满了人,每个人各找一个地方席地而坐,几家比较熟悉的人聚在一起,后背靠在他们的细软财富上,天气比较闷热,不断有伙计送来凉茶和小吃。宝妍斋内人虽然多,但十分安静,就怕官府来找麻烦,这种大规模人群一般都经过官府批准才允许聚集,而且明面上朝廷也不准许京城人口大规模南迁,所以必须保持低调。南迁的人群还有不少幼儿,他们被母亲抱着,轻轻地摇晃哄着,由于李大器准备充分,宝妍斋有充足的食物和饮水以及药物,众人都自觉地保持安静,耐心等待夜幕降临。李延庆正在吩咐几名账房,“你们去告诉大家,只有四艘摆渡船,行李和人要分开走,先把人送过去换船,然后再送包裹和箱子,让大家在包袱和箱子写上名字。”几名账房分头去安排了,这时又进来一家人,却是汤镇宗和他的妻子以及两个女儿,他们也带着五六个包袱和三口箱子。李延庆连忙迎上去,“镇宗,你今天也要走吗”汤镇宗摇摇头,“我今天不走,只是妻女先过去,我还要处理一下客栈的后事,回头我和你一起走。”汤家在京城唯一的资产就是那座汤氏客栈,和很多意识到局势不妙的商人一样,汤家在去年也想卖掉占地三亩地的客栈,客栈的地段很不错,紧靠州西瓦子,至少可以卖八万贯钱,但牙人李勾儿替他跑了一年,这座客栈就是没有人愿意接手,汤镇宗连续降价到三万贯钱,依然找不到买家,汤镇宗也只好死了这条心。不过汤镇宗却在银价是一千五百贯时听从李大器的劝告,将积攒在店里的三万贯钱都换成了白银,眼看银价不断上涨,这也让汤镇宗心中舒服了很多。李大器拍拍他肩膀,“让嫂子和孩子去我书房里休息,有件事我想请你帮个忙。”“什么事”李大器让一名女店员先带汤镇宗的妻女去书房休息,这才把汤镇宗拉到一边,低声对他道:“我想请你回汤阴县一趟帮我迁墓。”这是李大器第二次给汤镇宗说这件事了,把他发妻的骨殖迁移到杭州。汤镇宗苦笑一声对李大器道:“大器,不是我不想帮你,我也正好要回一趟汤阴,处理汤氏族事,帮你迁墓是举手之劳,但我还是要劝你,其实没有必要,你们李家宗族墓地都在那边,云娘母亲的墓地也在汤阴,你干嘛非要把她的墓迁出来,迁到杭州反而是离乡背井了,而且我说句不好听的话,你只迁发妻的墓,却不管父母的墓,真的不太妥。”李大器一时沉默了,其实他也不想迁墓,只是儿子给他说了几次,把母亲的墓迁到杭州,李大器才让汤镇宗帮忙。不过汤镇宗最后一句话说到了实质上,如果李大器只迁妻子的墓而不管父母,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而他的父母是葬在家族墓地中,更不能随意迁移,这其实就是一个死环了。李大器沉吟良久,只得叹口气道:“这样吧你去帮我把墓平了,在旁边种上几棵树,回头把墓碑带回来。”“这就对了,在杭州建个衣冠冢也是一样嘛我父亲的墓也准备这样处理,在江夏建一座衣冠冢。”“你几时回汤阴”“还有十几户族人要把他们都带出来,时间比较紧,我打算明天就出发。”李大器想了想又道:“听说岳哥儿的父亲去世了,你索性把岳哥儿一家也带出来,延庆给我说了几次。”“没问题,我顺便一起办了。”入夜,四艘货船在夜幕掩护下悄然抵达了宝妍斋后门的码头上,一艘货船能坐三十人,第一批一百二十人依次排队上了船,船只驶离了码头,很快消失在夜幕之中,向三十里外的中转地驶去,它们将在一夜之间把所有的人和行李都运出京城,在中转地换船后驶往杭州。天刚亮,李大器便来到了曹府,门房认识李大器,急忙请李大器进府稍坐,门房则飞奔跑去禀报,不多时,曹评的长子曹俨便匆匆赶到门房,抱拳行礼道:“让李员外久候了,请进府休息”李大器微微笑道:“打扰了”他随即跟随曹俨来到客堂坐下,曹俨歉然道:“家父病情刚有好转,尚在调养,无法见客,请员外谅解”“无妨无妨和长兄谈也是一样。”“不知道员外上门拜访有何见教”曹俨很客气地问道。李大器笑了笑说:“其实就只有两件事,第一是来探望一下老爷子的病情,既然病情好转,也足以让人欣慰。”“多谢员外关心,请继续说”“第二件事是宝妍斋还有二十几艘船在城外,都是五百石的货船,曹府是不是也需要先转移部分族人去杭州”曹俨顿时大喜,这也是他这几天十分烦恼之事,曹家在京城足有上百族人以及几百名丫鬟仆妇,虽然也可以坐牛车南下,但坐车太辛苦了,而且还有大量的财富无法转移,他这些天为这件事焦头烂额,李大器忽然告诉他有二十几艘船,怎么能不让他喜出望外。“太感谢李员外了,我正为这件事发愁呢现在船只都被军方征用了,根本就找不到船只。”李大器微微一笑,“不必客气,我们也是亲戚嘛目前只有二十五艘船,再过二十天船队返航回来就有六十余艘了,我建议先把人送走,然后再运送各种物品。”“正合我意,不知二十五艘船能运送多少人”“挤一点的话可以坐六百人,若想路上舒适一点,一百二三十人左右就差不多了。”“好吧我先来安排一下,明天一早我给员外一个明确的方案,然后明天晚上就出发”李大器点点头,“没有问题,准备好以后,从虹桥宝妍斋出发。”第六百七十九章 紧急部署燕京城的失守不仅在京城百姓中引起掀然大波,同时也让朝廷异常震惊,实施了将近一年的鸵鸟政策,当战争终于来临后,无论天子赵佶还是王黼等重臣,都不得不将头从沙子里拔出来,面对即将来临的政权危机。这是一个千古不破的定理,当权力机构因操作不当引发巨大的危机时,它的权力合法性就会受到广泛的质疑,掌握相权的知政堂如此,掌握君权的天子也同样难以回避。一大早,在宣政殿的偏殿内,赵佶便召开了紧急军政议事,所有三品以上的数十名职事官都参加了这次议事,讨论如何应对金国入侵引发的危机。此时的大宋朝廷可谓内忧外患,虽然从燕京城得到大量的辽国财富,但这些财富只用了不到半年便消耗殆尽,现在不仅国库严重空虚,就连天子内库也所剩无几,朝廷财政异常窘迫,连日常的军费也难以支撑,朝廷无法大规模在河北备战,也无法应对西夏的军事挑衅,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财政拮据。“各位爱卿,事已至此,朕也不想追究谁的责任,大家都说说吧我们该如何应对金国的入侵”赵佶声音不高,神情显得十分疲惫,金国入侵给他带来巨大的压力,令他寝食不安,他已无法独自应对席卷而来的危机,只能向群臣寻计。大殿内一片寂静,在这个关键时刻,大家都不约而同保持了沉默,他们不希望自己的言论影响到最后的决策,这个责任谁也背负不起。赵佶半晌也没有人说话,不由有些不悦,便对高俅道:“高枢密使先说吧”高俅被点了名,无奈,他只得起身道:“陛下,应对入侵其实就八个字,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既然金兵杀来了,那我们就出兵应对,无外乎两条线,一条河北线,一条河东线,河北一线部署了十万厢军,但厢军战斗力较弱,微臣建议再向河北增加禁军八万,微臣推荐刘延庆为主将,率军北上防御,另外河东一线主要是太原防御,目前太原府有精兵两万,军队略有不足,微臣再建议向太原府增兵两万,不过姚平仲稍显文弱,临危决断不足,微臣建议换人。”王黼重重哼了一声,起身道:“刘延庆屡战屡败,这种败军之将还能再堪大用高太尉,现在是国家危急关头,希望你不要再带上个人情绪。”赵佶也听出高俅有私心,他心中也有些不悦,便摆摆手示意高俅坐下,又道:“其他大臣再说说吧”这时,坐在玉阶前的太子赵桓道:“父皇,能否容儿臣提个方案”这个时候赵桓主动表态,令赵佶颇感欣慰,便点点头道:“皇儿请说”赵桓起身道:“其实刚才高太尉的两个方案倒也和儿臣不谋而合,主要加强两线防御,一条是河北线,一条是河东线,河北是三面防御,真定府、雄霸两州以及河间府,八万禁军和十万厢军配合,人数上差不多够了,而河东线也主要是太原防御战,不过太原只是第二道防御,第一道防御应该在代州,给太原增兵两万,然后将防御西夏的两万军转到代州雁门关和土墩关一带防御,这就是儿臣的意见。”大殿内议论纷纷,太子没有提及带兵之人,有点意犹未尽啊赵佶眉头一皱,“那皇儿认为应该由谁来带兵”“这”赵桓踌躇难言。蔡京在一旁道:“殿下,现在是危急时刻,殿下尽管直言,提出妥善的方案以解陛下之忧”赵佶点点头,“蔡蔡相公说得对,皇儿尽管直言,朕听着。”赵桓只得躬身道:“儿臣以为,要解眼前之危,还得种师道出山”大殿霎时间鸦雀无声,赵佶心中着实有点苦涩,难道除了种师道,大宋就无人了吗半晌,赵佶缓缓道:“种师道年迈,恐怕已经没有精力再为国效力了,皇儿还有别的方案吗”赵佶无法接受种师道再出山,他颜面上实在挂不住,赵桓当然明白父皇无法接受种师道再出山,他便道:“儿臣还另一个方案。”“你说,什么方案”“父皇,儿臣推荐张叔夜为河间府兵马总管,负责河北东线防御,种师中为雄霸总管,负责雄州和霸州一线的中线防御,推荐刘光世为真定府总管,负责河北路西线真定府的防御,儿臣再推荐康王为相州总管,和大名府的郓王负责河北路的第二条防线,将京西两路以及开封府的八万厢军部署在第二条防线上,这样,河北路两道防线可保京师无恙。”赵佶点点头,这个方案他可以接受,他又问道:“那河东路的部署呢”“父皇,河东路是关键,正如高太尉所言,姚平仲略显优柔,勇烈果断不足,不宜守城,儿臣建议任命姚平仲为代州总管,率两万军部署在雁门关一线,如果雁门关被金兵突破,那么姚平仲可以率军退守井陉,甚至可以退守洛阳,但太原必须派勇烈之将来镇守,儿臣推荐李延庆率两万京兆军进驻太原。”这个方案激起了一片议论之声,王黼问道:“请问殿下,陕西路也面临西夏的威胁,如果李延庆调去太原,那陕西路那边谁来总管”赵桓微微一笑,“西夏国力尚未恢复,未必会攻打陕西路,可让陕西路转运使刘韐暂时出任陕西路防御使,统领陕西路各军对西夏的防御,另外我再建议加封种师道为上将军,坐镇京兆府。”这无疑是一个十分微妙的方案,目前种师道就在京兆府养老,让种师道挂了一个上将军的虚职,以他的威望,镇守京兆府绰绰有余,而且京兆府并不是前线,不需要太多军队驻防,而且让种师道挂一个虚职,他实际上还是处于一种退仕状态,这就不涉及一些尴尬之事了。这时,所有人都向天子赵佶望去,赵佶沉思良久,终于点了点头,“姚平仲不用守雁门关,直接调任西京留守,率两万太原军驻守洛阳,李延庆改任河东路都统制、防御使,率领四万京兆军镇守太原,全面负责河东道防御,太子其他方案皆可采纳”赵佶很清楚李延庆指挥不动姚平仲,把姚平仲留在河东路只会对李延庆形成掣肘,不利于河东路的防御,索性让他去守西京洛阳。军政议事只是在大方向上做出了决定,但具体的军队调动,后勤补充等详细方案还需要枢密院和兵部做出计划,但救兵如救火,赵佶责令高俅三天之内拿出详细方案。但对朝廷而言,军队部署比较简单,真正难以解决的是朝廷财政困难,这关系到数十万大军的军费着落,赵佶又随即将王黼、蔡京和太子赵桓叫来御书房,商议解决军费不足的难题。“蔡相公说说知政堂的方案”御书房内,赵佶依旧显得十分疲惫,不过或许是军队部署有了结果,赵佶说话的底气稍微足了一点。蔡京早已准备好了方案,他行一礼,不慌不忙道:“知政堂连续三天召开资政议事,已经草拟出了一个长期方案和短期应急方案李大器点点头,“没有问题,准备好以后,从虹桥宝妍斋出发。”第六百七十九章 紧急部署燕京城的失守不仅在京城百姓中引起掀然大波,同时也让朝廷异常震惊,实施了将近一年的鸵鸟政策,当战争终于来临后,无论天子赵佶还是王黼等重臣,都不得不将头从沙子里拔出来,面对即将来临的政权危机。这是一个千古不破的定理,当权力机构因操作不当引发巨大的危机时,它的权力合法性就会受到广泛的质疑,掌握相权的知政堂如此,掌握君权的天子也同样难以回避。一大早,在宣政殿的偏殿内,赵佶便召开了紧急军政议事,所有三品以上的数十名职事官都参加了这次议事,讨论如何应对金国入侵引发的危机。此时的大宋朝廷可谓内忧外患,虽然从燕京城得到大量的辽国财富,但这些财富只用了不到半年便消耗殆尽,现在不仅国库严重空虚,就连天子内库也所剩无几,朝廷财政异常窘迫,连日常的军费也难以支撑,朝廷无法大规模在河北备战,也无法应对西夏的军事挑衅,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财政拮据。“各位爱卿,事已至此,朕也不想追究谁的责任,大家都说说吧我们该如何应对金国的入侵”赵佶声音不高,神情显得十分疲惫,金国入侵给他带来巨大的压力,令他寝食不安,他已无法独自应对席卷而来的危机,只能向群臣寻计。大殿内一片寂静,在这个关键时刻,大家都不约而同保持了沉默,他们不希望自己的言论影响到最后的决策,这个责任谁也背负不起。赵佶半晌也没有人说话,不由有些不悦,便对高俅道:“高枢密使先说吧”高俅被点了名,无奈,他只得起身道:“陛下,应对入侵其实就八个字,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既然金兵杀来了,那我们就出兵应对,无外乎两条线,一条河北线,一条河东线,河北一线部署了十万厢军,但厢军战斗力较弱,微臣建议再向河北增加禁军八万,微臣推荐刘延庆为主将,率军北上防御,另外河东一线主要是太原防御,目前太原府有精兵两万,军队略有不足,微臣再建议向太原府增兵两万,不过姚平仲稍显文弱,临危决断不足,微臣建议换人。”王黼重重哼了一声,起身道:“刘延庆屡战屡败,这种败军之将还能再堪大用高太尉,现在是国家危急关头,希望你不要再带上个人情绪。”赵佶也听出高俅有私心,他心中也有些不悦,便摆摆手示意高俅坐下,又道:“其他大臣再说说吧”这时,坐在玉阶前的太子赵桓道:“父皇,能否容儿臣提个方案”这个时候赵桓主动表态,令赵佶颇感欣慰,便点点头道:“皇儿请说”赵桓起身道:“其实刚才高太尉的两个方案倒也和儿臣不谋而合,主要加强两线防御,一条是河北线,一条是河东线,河北是三面防御,真定府、雄霸两州以及河间府,八万禁军和十万厢军配合,人数上差不多够了,而河东线也主要是太原防御战,不过太原只是第二道防御,第一道防御应该在代州,给太原增兵两万,然后将防御西夏的两万军转到代州雁门关和土墩关一带防御,这就是儿臣的意见。”大殿内议论纷纷,太子没有提及带兵之人,有点意犹未尽啊赵佶眉头一皱,“那皇儿认为应该由谁来带兵”“这”赵桓踌躇难言。蔡京在一旁道:“殿下,现在是危急时刻,殿下尽管直言,提出妥善的方案以解陛下之忧”赵佶点点头,“蔡蔡相公说得对,皇儿尽管直言,朕听着。”赵桓只得躬身道:“儿臣以为,要解眼前之危,还得种师道出山”大殿霎时间鸦雀无声,赵佶心中着实有点苦涩,难道除了种师道,大宋就无人了吗半晌,赵佶缓缓道:“种师道年迈,恐怕已经没有精力再为国效力了,皇儿还有别的方案吗”赵佶无法接受种师道再出山,他颜面上实在挂不住,赵桓当然明白父皇无法接受种师道再出山,他便道:“儿臣还另一个方案。”“你说,什么方案”“父皇,儿臣推荐张叔夜为河间府兵马总管,负责河北东线防御,种师中为雄霸总管,负责雄州和霸州一线的中线防御,推荐刘光世为真定府总管,负责河北路西线真定府的防御,儿臣再推荐康王为相州总管,和大名府的郓王负责河北路的第二条防线,将京西两路以及开封府的八万厢军部署在第二条防线上,这样,河北路两道防线可保京师无恙。”赵佶点点头,这个方案他可以接受,他又问道:“那河东路的部署呢”“父皇,河东路是关键,正如高太尉所言,姚平仲略显优柔,勇烈果断不足,不宜守城,儿臣建议任命姚平仲为代州总管,率两万军部署在雁门关一线,如果雁门关被金兵突破,那么姚平仲可以率军退守井陉,甚至可以退守洛阳,但太原必须派勇烈之将来镇守,儿臣推荐李延庆率两万京兆军进驻太原。”这个方案激起了一片议论之声,王黼问道:“请问殿下,陕西路也面临西夏的威胁,如果李延庆调去太原,那陕西路那边谁来总管”赵桓微微一笑,“西夏国力尚未恢复,未必会攻打陕西路,可让陕西路转运使刘韐暂时出任陕西路防御使,统领陕西路各军对西夏的防御,另外我再建议加封种师道为上将军,坐镇京兆府。”这无疑是一个十分微妙的方案,目前种师道就在京兆府养老,让种师道挂了一个上将军的虚职,以他的威望,镇守京兆府绰绰有余,而且京兆府并不是前线,不需要太多军队驻防,而且让种师道挂一个虚职,他实际上还是处于一种退仕状态,这就不涉及一些尴尬之事了。这时,所有人都向天子赵佶望去,赵佶沉思良久,终于点了点头,“姚平仲不用守雁门关,直接调任西京留守,率两万太原军驻守洛阳,李延庆改任河东路都统制、防御使,率领四万京兆军镇守太原,全面负责河东道防御,太子其他方案皆可采纳”赵佶很清楚李延庆指挥不动姚平仲,把姚平仲留在河东路只会对李延庆形成掣肘,不利于河东路的防御,索性让他去守西京洛阳。军政议事只是在大方向上做出了决定,但具体的军队调动,后勤补充等详细方案还需要枢密院和兵部做出计划,但救兵如救火,赵佶责令高俅三天之内拿出详细方案。但对朝廷而言,军队部署比较简单,真正难以解决的是朝廷财政困难,这关系到数十万大军的军费着落,赵佶又随即将王黼、蔡京和太子赵桓叫来御书房,商议解决军费不足的难题。“蔡相公说说知政堂的方案”御书房内,赵佶依旧显得十分疲惫,不过或许是军队部署有了结果,赵佶说话的底气稍微足了一点。蔡京早已准备好了方案,他行一礼,不慌不忙道:“知政堂连续三天召开资政议事,已经草拟出了一个长期方案和短期应急方案李大器点点头,“没有问题,准备好以后,从虹桥宝妍斋出发。”第六百七十九章 紧急部署燕京城的失守不仅在京城百姓中引起掀然大波,同时也让朝廷异常震惊,实施了将近一年的鸵鸟政策,当战争终于来临后,无论天子赵佶还是王黼等重臣,都不得不将头从沙子里拔出来,面对即将来临的政权危机。这是一个千古不破的定理,当权力机构因操作不当引发巨大的危机时,它的权力合法性就会受到广泛的质疑,掌握相权的知政堂如此,掌握君权的天子也同样难以回避。一大早,在宣政殿的偏殿内,赵佶便召开了紧急军政议事,所有三品以上的数十名职事官都参加了这次议事,讨论如何应对金国入侵引发的危机。此时的大宋朝廷可谓内忧外患,虽然从燕京城得到大量的辽国财富,但这些财富只用了不到半年便消耗殆尽,现在不仅国库严重空虚,就连天子内库也所剩无几,朝廷财政异常窘迫,连日常的军费也难以支撑,朝廷无法大规模在河北备战,也无法应对西夏的军事挑衅,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财政拮据。“各位爱卿,事已至此,朕也不想追究谁的责任,大家都说说吧我们该如何应对金国的入侵”赵佶声音不高,神情显得十分疲惫,金国入侵给他带来巨大的压力,令他寝食不安,他已无法独自应对席卷而来的危机,只能向群臣寻计。大殿内一片寂静,在这个关键时刻,大家都不约而同保持了沉默,他们不希望自己的言论影响到最后的决策,这个责任谁也背负不起。赵佶半晌也没有人说话,不由有些不悦,便对高俅道:“高枢密使先说吧”高俅被点了名,无奈,他只得起身道:“陛下,应对入侵其实就八个字,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既然金兵杀来了,那我们就出兵应对,无外乎两条线,一条河北线,一条河东线,河北一线部署了十万厢军,但厢军战斗力较弱,微臣建议再向河北增加禁军八万,微臣推荐刘延庆为主将,率军北上防御,另外河东一线主要是太原防御,目前太原府有精兵两万,军队略有不足,微臣再建议向太原府增兵两万,不过姚平仲稍显文弱,临危决断不足,微臣建议换人。”王黼重重哼了一声,起身道:“刘延庆屡战屡败,这种败军之将还能再堪大用高太尉,现在是国家危急关头,希望你不要再带上个人情绪。”赵佶也听出高俅有私心,他心中也有些不悦,便摆摆手示意高俅坐下,又道:“其他大臣再说说吧”这时,坐在玉阶前的太子赵桓道:“父皇,能否容儿臣提个方案”这个时候赵桓主动表态,令赵佶颇感欣慰,便点点头道:“皇儿请说”赵桓起身道:“其实刚才高太尉的两个方案倒也和儿臣不谋而合,主要加强两线防御,一条是河北线,一条是河东线,河北是三面防御,真定府、雄霸两州以及河间府,八万禁军和十万厢军配合,人数上差不多够了,而河东线也主要是太原防御战,不过太原只是第二道防御,第一道防御应该在代州,给太原增兵两万,然后将防御西夏的两万军转到代州雁门关和土墩关一带防御,这就是儿臣的意见。”大殿内议论纷纷,太子没有提及带兵之人,有点意犹未尽啊赵佶眉头一皱,“那皇儿认为应该由谁来带兵”“这”赵桓踌躇难言。蔡京在一旁道:“殿下,现在是危急时刻,殿下尽管直言,提出妥善的方案以解陛下之忧”赵佶点点头,“蔡蔡相公说得对,皇儿尽管直言,朕听着。”赵桓只得躬身道:“儿臣以为,要解眼前之危,还得种师道出山”大殿霎时间鸦雀无声,赵佶心中着实有点苦涩,难道除了种师道,大宋就无人了吗半晌,赵佶缓缓道:“种师道年迈,恐怕已经没有精力再为国效力了,皇儿还有别的方案吗”赵佶无法接受种师道再出山,他颜面上实在挂不住,赵桓当然明白父皇无法接受种师道再出山,他便道:“儿臣还另一个方案。”“你说,什么方案”“父皇,儿臣推荐张叔夜为河间府兵马总管,负责河北东线防御,种师中为雄霸总管,负责雄州和霸州一线的中线防御,推荐刘光世为真定府总管,负责河北路西线真定府的防御,儿臣再推荐康王为相州总管,和大名府的郓王负责河北路的第二条防线,将京西两路以及开封府的八万厢军部署在第二条防线上,这样,河北路两道防线可保京师无恙。”赵佶点点头,这个方案他可以接受,他又问道:“那河东路的部署呢”“父皇,河东路是关键,正如高太尉所言,姚平仲略显优柔,勇烈果断不足,不宜守城,儿臣建议任命姚平仲为代州总管,率两万军部署在雁门关一线,如果雁门关被金兵突破,那么姚平仲可以率军退守井陉,甚至可以退守洛阳,但太原必须派勇烈之将来镇守,儿臣推荐李延庆率两万京兆军进驻太原。”这个方案激起了一片议论之声,王黼问道:“请问殿下,陕西路也面临西夏的威胁,如果李延庆调去太原,那陕西路那边谁来总管”赵桓微微一笑,“西夏国力尚未恢复,未必会攻打陕西路,可让陕西路转运使刘韐暂时出任陕西路防御使,统领陕西路各军对西夏的防御,另外我再建议加封种师道为上将军,坐镇京兆府。”这无疑是一个十分微妙的方案,目前种师道就在京兆府养老,让种师道挂了一个上将军的虚职,以他的威望,镇守京兆府绰绰有余,而且京兆府并不是前线,不需要太多军队驻防,而且让种师道挂一个虚职,他实际上还是处于一种退仕状态,这就不涉及一些尴尬之事了。这时,所有人都向天子赵佶望去,赵佶沉思良久,终于点了点头,“姚平仲不用守雁门关,直接调任西京留守,率两万太原军驻守洛阳,李延庆改任河东路都统制、防御使,率领四万京兆军镇守太原,全面负责河东道防御,太子其他方案皆可采纳”赵佶很清楚李延庆指挥不动姚平仲,把姚平仲留在河东路只会对李延庆形成掣肘,不利于河东路的防御,索性让他去守西京洛阳。军政议事只是在大方向上做出了决定,但具体的军队调动,后勤补充等详细方案还需要枢密院和兵部做出计划,但救兵如救火,赵佶责令高俅三天之内拿出详细方案。但对朝廷而言,军队部署比较简单,真正难以解决的是朝廷财政困难,这关系到数十万大军的军费着落,赵佶又随即将王黼、蔡京和太子赵桓叫来御书房,商议解决军费不足的难题。“蔡相公说说知政堂的方案”御书房内,赵佶依旧显得十分疲惫,不过或许是军队部署有了结果,赵佶说话的底气稍微足了一点。蔡京早已准备好了方案,他行一礼,不慌不忙道:“知政堂连续三天召开资政议事,已经草拟出了一个长期方案和短期应急方案李大器点点头,“没有问题,准备好以后,从虹桥宝妍斋出发。”第六百七十九章 紧急部署燕京城的失守不仅在京城百姓中引起掀然大波,同时也让朝廷异常震惊,实施了将近一年的鸵鸟政策,当战争终于来临后,无论天子赵佶还是王黼等重臣,都不得不将头从沙子里拔出来,面对即将来临的政权危机。这是一个千古不破的定理,当权力机构因操作不当引发巨大的危机时,它的权力合法性就会受到广泛的质疑,掌握相权的知政堂如此,掌握君权的天子也同样难以回避。一大早,在宣政殿的偏殿内,赵佶便召开了紧急军政议事,所有三品以上的数十名职事官都参加了这次议事,讨论如何应对金国入侵引发的危机。此时的大宋朝廷可谓内忧外患,虽然从燕京城得到大量的辽国财富,但这些财富只用了不到半年便消耗殆尽,现在不仅国库严重空虚,就连天子内库也所剩无几,朝廷财政异常窘迫,连日常的军费也难以支撑,朝廷无法大规模在河北备战,也无法应对西夏的军事挑衅,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财政拮据。“各位爱卿,事已至此,朕也不想追究谁的责任,大家都说说吧我们该如何应对金国的入侵”赵佶声音不高,神情显得十分疲惫,金国入侵给他带来巨大的压力,令他寝食不安,他已无法独自应对席卷而来的危机,只能向群臣寻计。大殿内一片寂静,在这个关键时刻,大家都不约而同保持了沉默,他们不希望自己的言论影响到最后的决策,这个责任谁也背负不起。赵佶半晌也没有人说话,不由有些不悦,便对高俅道:“高枢密使先说吧”高俅被点了名,无奈,他只得起身道:“陛下,应对入侵其实就八个字,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既然金兵杀来了,那我们就出兵应对,无外乎两条线,一条河北线,一条河东线,河北一线部署了十万厢军,但厢军战斗力较弱,微臣建议再向河北增加禁军八万,微臣推荐刘延庆为主将,率军北上防御,另外河东一线主要是太原防御,目前太原府有精兵两万,军队略有不足,微臣再建议向太原府增兵两万,不过姚平仲稍显文弱,临危决断不足,微臣建议换人。”王黼重重哼了一声,起身道:“刘延庆屡战屡败,这种败军之将还能再堪大用高太尉,现在是国家危急关头,希望你不要再带上个人情绪。”赵佶也听出高俅有私心,他心中也有些不悦,便摆摆手示意高俅坐下,又道:“其他大臣再说说吧”这时,坐在玉阶前的太子赵桓道:“父皇,能否容儿臣提个方案”这个时候赵桓主动表态,令赵佶颇感欣慰,便点点头道:“皇儿请说”赵桓起身道:“其实刚才高太尉的两个方案倒也和儿臣不谋而合,主要加强两线防御,一条是河北线,一条是河东线,河北是三面防御,真定府、雄霸两州以及河间府,八万禁军和十万厢军配合,人数上差不多够了,而河东线也主要是太原防御战,不过太原只是第二道防御,第一道防御应该在代州,给太原增兵两万,然后将防御西夏的两万军转到代州雁门关和土墩关一带防御,这就是儿臣的意见。”大殿内议论纷纷,太子没有提及带兵之人,有点意犹未尽啊赵佶眉头一皱,“那皇儿认为应该由谁来带兵”“这”赵桓踌躇难言。蔡京在一旁道:“殿下,现在是危急时刻,殿下尽管直言,提出妥善的方案以解陛下之忧”赵佶点点头,“蔡蔡相公说得对,皇儿尽管直言,朕听着。”赵桓只得躬身道:“儿臣以为,要解眼前之危,还得种师道出山”大殿霎时间鸦雀无声,赵佶心中着实有点苦涩,难道除了种师道,大宋就无人了吗半晌,赵佶缓缓道:“种师道年迈,恐怕已经没有精力再为国效力了,皇儿还有别的方案吗”赵佶无法接受种师道再出山,他颜面上实在挂不住,赵桓当然明白父皇无法接受种师道再出山,他便道:“儿臣还另一个方案。”“你说,什么方案”“父皇,儿臣推荐张叔夜为河间府兵马总管,负责河北东线防御,种师中为雄霸总管,负责雄州和霸州一线的中线防御,推荐刘光世为真定府总管,负责河北路西线真定府的防御,儿臣再推荐康王为相州总管,和大名府的郓王负责河北路的第二条防线,将京西两路以及开封府的八万厢军部署在第二条防线上,这样,河北路两道防线可保京师无恙。”赵佶点点头,这个方案他可以接受,他又问道:“那河东路的部署呢”“父皇,河东路是关键,正如高太尉所言,姚平仲略显优柔,勇烈果断不足,不宜守城,儿臣建议任命姚平仲为代州总管,率两万军部署在雁门关一线,如果雁门关被金兵突破,那么姚平仲可以率军退守井陉,甚至可以退守洛阳,但太原必须派勇烈之将来镇守,儿臣推荐李延庆率两万京兆军进驻太原。”这个方案激起了一片议论之声,王黼问道:“请问殿下,陕西路也面临西夏的威胁,如果李延庆调去太原,那陕西路那边谁来总管”赵桓微微一笑,“西夏国力尚未恢复,未必会攻打陕西路,可让陕西路转运使刘韐暂时出任陕西路防御使,统领陕西路各军对西夏的防御,另外我再建议加封种师道为上将军,坐镇京兆府。”这无疑是一个十分微妙的方案,目前种师道就在京兆府养老,让种师道挂了一个上将军的虚职,以他的威望,镇守京兆府绰绰有余,而且京兆府并不是前线,不需要太多军队驻防,而且让种师道挂一个虚职,他实际上还是处于一种退仕状态,这就不涉及一些尴尬之事了。这时,所有人都向天子赵佶望去,赵佶沉思良久,终于点了点头,“姚平仲不用守雁门关,直接调任西京留守,率两万太原军驻守洛阳,李延庆改任河东路都统制、防御使,率领四万京兆军镇守太原,全面负责河东道防御,太子其他方案皆可采纳”赵佶很清楚李延庆指挥不动姚平仲,把姚平仲留在河东路只会对李延庆形成掣肘,不利于河东路的防御,索性让他去守西京洛阳。军政议事只是在大方向上做出了决定,但具体的军队调动,后勤补充等详细方案还需要枢密院和兵部做出计划,但救兵如救火,赵佶责令高俅三天之内拿出详细方案。但对朝廷而言,军队部署比较简单,真正难以解决的是朝廷财政困难,这关系到数十万大军的军费着落,赵佶又随即将王黼、蔡京和太子赵桓叫来御书房,商议解决军费不足的难题。“蔡相公说说知政堂的方案”御书房内,赵佶依旧显得十分疲惫,不过或许是军队部署有了结果,赵佶说话的底气稍微足了一点。蔡京早已准备好了方案,他行一礼,不慌不忙道:“知政堂连续三天召开资政议事,已经草拟出了一个长期方案和短期应急方案李大器点点头,“没有问题,准备好以后,从虹桥宝妍斋出发。”第六百七十九章 紧急部署燕京城的失守不仅在京城百姓中引起掀然大波,同时也让朝廷异常震惊,实施了将近一年的鸵鸟政策,当战争终于来临后,无论天子赵佶还是王黼等重臣,都不得不将头从沙子里拔出来,面对即将来临的政权危机。这是一个千古不破的定理,当权力机构因操作不当引发巨大的危机时,它的权力合法性就会受到广泛的质疑,掌握相权的知政堂如此,掌握君权的天子也同样难以回避。一大早,在宣政殿的偏殿内,赵佶便召开了紧急军政议事,所有三品以上的数十名职事官都参加了这次议事,讨论如何应对金国入侵引发的危机。此时的大宋朝廷可谓内忧外患,虽然从燕京城得到大量的辽国财富,但这些财富只用了不到半年便消耗殆尽,现在不仅国库严重空虚,就连天子内库也所剩无几,朝廷财政异常窘迫,连日常的军费也难以支撑,朝廷无法大规模在河北备战,也无法应对西夏的军事挑衅,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财政拮据。“各位爱卿,事已至此,朕也不想追究谁的责任,大家都说说吧我们该如何应对金国的入侵”赵佶声音不高,神情显得十分疲惫,金国入侵给他带来巨大的压力,令他寝食不安,他已无法独自应对席卷而来的危机,只能向群臣寻计。大殿内一片寂静,在这个关键时刻,大家都不约而同保持了沉默,他们不希望自己的言论影响到最后的决策,这个责任谁也背负不起。赵佶半晌也没有人说话,不由有些不悦,便对高俅道:“高枢密使先说吧”高俅被点了名,无奈,他只得起身道:“陛下,应对入侵其实就八个字,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既然金兵杀来了,那我们就出兵应对,无外乎两条线,一条河北线,一条河东线,河北一线部署了十万厢军,但厢军战斗力较弱,微臣建议再向河北增加禁军八万,微臣推荐刘延庆为主将,率军北上防御,另外河东一线主要是太原防御,目前太原府有精兵两万,军队略有不足,微臣再建议向太原府增兵两万,不过姚平仲稍显文弱,临危决断不足,微臣建议换人。”王黼重重哼了一声,起身道:“刘延庆屡战屡败,这种败军之将还能再堪大用高太尉,现在是国家危急关头,希望你不要再带上个人情绪。”赵佶也听出高俅有私心,他心中也有些不悦,便摆摆手示意高俅坐下,又道:“其他大臣再说说吧”这时,坐在玉阶前的太子赵桓道:“父皇,能否容儿臣提个方案”这个时候赵桓主动表态,令赵佶颇感欣慰,便点点头道:“皇儿请说”赵桓起身道:“其实刚才高太尉的两个方案倒也和儿臣不谋而合,主要加强两线防御,一条是河北线,一条是河东线,河北是三面防御,真定府、雄霸两州以及河间府,八万禁军和十万厢军配合,人数上差不多够了,而河东线也主要是太原防御战,不过太原只是第二道防御,第一道防御应该在代州,给太原增兵两万,然后将防御西夏的两万军转到代州雁门关和土墩关一带防御,这就是儿臣的意见。”大殿内议论纷纷,太子没有提及带兵之人,有点意犹未尽啊赵佶眉头一皱,“那皇儿认为应该由谁来带兵”“这”赵桓踌躇难言。蔡京在一旁道:“殿下,现在是危急时刻,殿下尽管直言,提出妥善的方案以解陛下之忧”赵佶点点头,“蔡蔡相公说得对,皇儿尽管直言,朕听着。”赵桓只得躬身道:“儿臣以为,要解眼前之危,还得种师道出山”大殿霎时间鸦雀无声,赵佶心中着实有点苦涩,难道除了种师道,大宋就无人了吗半晌,赵佶缓缓道:“种师道年迈,恐怕已经没有精力再为国效力了,皇儿还有别的方案吗”赵佶无法接受种师道再出山,他颜面上实在挂不住,赵桓当然明白父皇无法接受种师道再出山,他便道:“儿臣还另一个方案。”“你说,什么方案”“父皇,儿臣推荐张叔夜为河间府兵马总管,负责河北东线防御,种师中为雄霸总管,负责雄州和霸州一线的中线防御,推荐刘光世为真定府总管,负责河北路西线真定府的防御,儿臣再推荐康王为相州总管,和大名府的郓王负责河北路的第二条防线,将京西两路以及开封府的八万厢军部署在第二条防线上,这样,河北路两道防线可保京师无恙。”赵佶点点头,这个方案他可以接受,他又问道:“那河东路的部署呢”“父皇,河东路是关键,正如高太尉所言,姚平仲略显优柔,勇烈果断不足,不宜守城,儿臣建议任命姚平仲为代州总管,率两万军部署在雁门关一线,如果雁门关被金兵突破,那么姚平仲可以率军退守井陉,甚至可以退守洛阳,但太原必须派勇烈之将来镇守,儿臣推荐李延庆率两万京兆军进驻太原。”这个方案激起了一片议论之声,王黼问道:“请问殿下,陕西路也面临西夏的威胁,如果李延庆调去太原,那陕西路那边谁来总管”赵桓微微一笑,“西夏国力尚未恢复,未必会攻打陕西路,可让陕西路转运使刘韐暂时出任陕西路防御使,统领陕西路各军对西夏的防御,另外我再建议加封种师道为上将军,坐镇京兆府。”这无疑是一个十分微妙的方案,目前种师道就在京兆府养老,让种师道挂了一个上将军的虚职,以他的威望,镇守京兆府绰绰有余,而且京兆府并不是前线,不需要太多军队驻防,而且让种师道挂一个虚职,他实际上还是处于一种退仕状态,这就不涉及一些尴尬之事了。这时,所有人都向天子赵佶望去,赵佶沉思良久,终于点了点头,“姚平仲不用守雁门关,直接调任西京留守,率两万太原军驻守洛阳,李延庆改任河东路都统制、防御使,率领四万京兆军镇守太原,全面负责河东道防御,太子其他方案皆可采纳”赵佶很清楚李延庆指挥不动姚平仲,把姚平仲留在河东路只会对李延庆形成掣肘,不利于河东路的防御,索性让他去守西京洛阳。军政议事只是在大方向上做出了决定,但具体的军队调动,后勤补充等详细方案还需要枢密院和兵部做出计划,但救兵如救火,赵佶责令高俅三天之内拿出详细方案。但对朝廷而言,军队部署比较简单,真正难以解决的是朝廷财政困难,这关系到数十万大军的军费着落,赵佶又随即将王黼、蔡京和太子赵桓叫来御书房,商议解决军费不足的难题。“蔡相公说说知政堂的方案”御书房内,赵佶依旧显得十分疲惫,不过或许是军队部署有了结果,赵佶说话的底气稍微足了一点。蔡京早已准备好了方案,他行一礼,不慌不忙道:“知政堂连续三天召开资政议事,已经草拟出了一个长期方案和短期应急方案李大器点点头,“没有问题,准备好以后,从虹桥宝妍斋出发。”第六百七十九章 紧急部署燕京城的失守不仅在京城百姓中引起掀然大波,同时也让朝廷异常震惊,实施了将近一年的鸵鸟政策,当战争终于来临后,无论天子赵佶还是王黼等重臣,都不得不将头从沙子里拔出来,面对即将来临的政权危机。这是一个千古不破的定理,当权力机构因操作不当引发巨大的危机时,它的权力合法性就会受到广泛的质疑,掌握相权的知政堂如此,掌握君权的天子也同样难以回避。一大早,在宣政殿的偏殿内,赵佶便召开了紧急军政议事,所有三品以上的数十名职事官都参加了这次议事,讨论如何应对金国入侵引发的危机。此时的大宋朝廷可谓内忧外患,虽然从燕京城得到大量的辽国财富,但这些财富只用了不到半年便消耗殆尽,现在不仅国库严重空虚,就连天子内库也所剩无几,朝廷财政异常窘迫,连日常的军费也难以支撑,朝廷无法大规模在河北备战,也无法应对西夏的军事挑衅,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财政拮据。“各位爱卿,事已至此,朕也不想追究谁的责任,大家都说说吧我们该如何应对金国的入侵”赵佶声音不高,神情显得十分疲惫,金国入侵给他带来巨大的压力,令他寝食不安,他已无法独自应对席卷而来的危机,只能向群臣寻计。大殿内一片寂静,在这个关键时刻,大家都不约而同保持了沉默,他们不希望自己的言论影响到最后的决策,这个责任谁也背负不起。赵佶半晌也没有人说话,不由有些不悦,便对高俅道:“高枢密使先说吧”高俅被点了名,无奈,他只得起身道:“陛下,应对入侵其实就八个字,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既然金兵杀来了,那我们就出兵应对,无外乎两条线,一条河北线,一条河东线,河北一线部署了十万厢军,但厢军战斗力较弱,微臣建议再向河北增加禁军八万,微臣推荐刘延庆为主将,率军北上防御,另外河东一线主要是太原防御,目前太原府有精兵两万,军队略有不足,微臣再建议向太原府增兵两万,不过姚平仲稍显文弱,临危决断不足,微臣建议换人。”王黼重重哼了一声,起身道:“刘延庆屡战屡败,这种败军之将还能再堪大用高太尉,现在是国家危急关头,希望你不要再带上个人情绪。”赵佶也听出高俅有私心,他心中也有些不悦,便摆摆手示意高俅坐下,又道:“其他大臣再说说吧”这时,坐在玉阶前的太子赵桓道:“父皇,能否容儿臣提个方案”这个时候赵桓主动表态,令赵佶颇感欣慰,便点点头道:“皇儿请说”赵桓起身道:“其实刚才高太尉的两个方案倒也和儿臣不谋而合,主要加强两线防御,一条是河北线,一条是河东线,河北是三面防御,真定府、雄霸两州以及河间府,八万禁军和十万厢军配合,人数上差不多够了,而河东线也主要是太原防御战,不过太原只是第二道防御,第一道防御应该在代州,给太原增兵两万,然后将防御西夏的两万军转到代州雁门关和土墩关一带防御,这就是儿臣的意见。”大殿内议论纷纷,太子没有提及带兵之人,有点意犹未尽啊赵佶眉头一皱,“那皇儿认为应该由谁来带兵”“这”赵桓踌躇难言。蔡京在一旁道:“殿下,现在是危急时刻,殿下尽管直言,提出妥善的方案以解陛下之忧”赵佶点点头,“蔡蔡相公说得对,皇儿尽管直言,朕听着。”赵桓只得躬身道:“儿臣以为,要解眼前之危,还得种师道出山”大殿霎时间鸦雀无声,赵佶心中着实有点苦涩,难道除了种师道,大宋就无人了吗半晌,赵佶缓缓道:“种师道年迈,恐怕已经没有精力再为国效力了,皇儿还有别的方案吗”赵佶无法接受种师道再出山,他颜面上实在挂不住,赵桓当然明白父皇无法接受种师道再出山,他便道:“儿臣还另一个方案。”“你说,什么方案”“父皇,儿臣推荐张叔夜为河间府兵马总管,负责河北东线防御,种师中为雄霸总管,负责雄州和霸州一线的中线防御,推荐刘光世为真定府总管,负责河北路西线真定府的防御,儿臣再推荐康王为相州总管,和大名府的郓王负责河北路的第二条防线,将京西两路以及开封府的八万厢军部署在第二条防线上,这样,河北路两道防线可保京师无恙。”赵佶点点头,这个方案他可以接受,他又问道:“那河东路的部署呢”“父皇,河东路是关键,正如高太尉所言,姚平仲略显优柔,勇烈果断不足,不宜守城,儿臣建议任命姚平仲为代州总管,率两万军部署在雁门关一线,如果雁门关被金兵突破,那么姚平仲可以率军退守井陉,甚至可以退守洛阳,但太原必须派勇烈之将来镇守,儿臣推荐李延庆率两万京兆军进驻太原。”这个方案激起了一片议论之声,王黼问道:“请问殿下,陕西路也面临西夏的威胁,如果李延庆调去太原,那陕西路那边谁来总管”赵桓微微一笑,“西夏国力尚未恢复,未必会攻打陕西路,可让陕西路转运使刘韐暂时出任陕西路防御使,统领陕西路各军对西夏的防御,另外我再建议加封种师道为上将军,坐镇京兆府。”这无疑是一个十分微妙的方案,目前种师道就在京兆府养老,让种师道挂了一个上将军的虚职,以他的威望,镇守京兆府绰绰有余,而且京兆府并不是前线,不需要太多军队驻防,而且让种师道挂一个虚职,他实际上还是处于一种退仕状态,这就不涉及一些尴尬之事了。这时,所有人都向天子赵佶望去,赵佶沉思良久,终于点了点头,“姚平仲不用守雁门关,直接调任西京留守,率两万太原军驻守洛阳,李延庆改任河东路都统制、防御使,率领四万京兆军镇守太原,全面负责河东道防御,太子其他方案皆可采纳”赵佶很清楚李延庆指挥不动姚平仲,把姚平仲留在河东路只会对李延庆形成掣肘,不利于河东路的防御,索性让他去守西京洛阳。军政议事只是在大方向上做出了决定,但具体的军队调动,后勤补充等详细方案还需要枢密院和兵部做出计划,但救兵如救火,赵佶责令高俅三天之内拿出详细方案。但对朝廷而言,军队部署比较简单,真正难以解决的是朝廷财政困难,这关系到数十万大军的军费着落,赵佶又随即将王黼、蔡京和太子赵桓叫来御书房,商议解决军费不足的难题。“蔡相公说说知政堂的方案”御书房内,赵佶依旧显得十分疲惫,不过或许是军队部署有了结果,赵佶说话的底气稍微足了一点。蔡京早已准备好了方案,他行一礼,不慌不忙道:“知政堂连续三天召开资政议事,已经草拟出了一个长期方案和短期应急方案李大器点点头,“没有问题,准备好以后,从虹桥宝妍斋出发。”第六百七十九章 紧急部署燕京城的失守不仅在京城百姓中引起掀然大波,同时也让朝廷异常震惊,实施了将近一年的鸵鸟政策,当战争终于来临后,无论天子赵佶还是王黼等重臣,都不得不将头从沙子里拔出来,面对即将来临的政权危机。这是一个千古不破的定理,当权力机构因操作不当引发巨大的危机时,它的权力合法性就会受到广泛的质疑,掌握相权的知政堂如此,掌握君权的天子也同样难以回避。一大早,在宣政殿的偏殿内,赵佶便召开了紧急军政议事,所有三品以上的数十名职事官都参加了这次议事,讨论如何应对金国入侵引发的危机。此时的大宋朝廷可谓内忧外患,虽然从燕京城得到大量的辽国财富,但这些财富只用了不到半年便消耗殆尽,现在不仅国库严重空虚,就连天子内库也所剩无几,朝廷财政异常窘迫,连日常的军费也难以支撑,朝廷无法大规模在河北备战,也无法应对西夏的军事挑衅,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财政拮据。“各位爱卿,事已至此,朕也不想追究谁的责任,大家都说说吧我们该如何应对金国的入侵”赵佶声音不高,神情显得十分疲惫,金国入侵给他带来巨大的压力,令他寝食不安,他已无法独自应对席卷而来的危机,只能向群臣寻计。大殿内一片寂静,在这个关键时刻,大家都不约而同保持了沉默,他们不希望自己的言论影响到最后的决策,这个责任谁也背负不起。赵佶半晌也没有人说话,不由有些不悦,便对高俅道:“高枢密使先说吧”高俅被点了名,无奈,他只得起身道:“陛下,应对入侵其实就八个字,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既然金兵杀来了,那我们就出兵应对,无外乎两条线,一条河北线,一条河东线,河北一线部署了十万厢军,但厢军战斗力较弱,微臣建议再向河北增加禁军八万,微臣推荐刘延庆为主将,率军北上防御,另外河东一线主要是太原防御,目前太原府有精兵两万,军队略有不足,微臣再建议向太原府增兵两万,不过姚平仲稍显文弱,临危决断不足,微臣建议换人。”王黼重重哼了一声,起身道:“刘延庆屡战屡败,这种败军之将还能再堪大用高太尉,现在是国家危急关头,希望你不要再带上个人情绪。”赵佶也听出高俅有私心,他心中也有些不悦,便摆摆手示意高俅坐下,又道:“其他大臣再说说吧”这时,坐在玉阶前的太子赵桓道:“父皇,能否容儿臣提个方案”这个时候赵桓主动表态,令赵佶颇感欣慰,便点点头道:“皇儿请说”赵桓起身道:“其实刚才高太尉的两个方案倒也和儿臣不谋而合,主要加强两线防御,一条是河北线,一条是河东线,河北是三面防御,真定府、雄霸两州以及河间府,八万禁军和十万厢军配合,人数上差不多够了,而河东线也主要是太原防御战,不过太原只是第二道防御,第一道防御应该在代州,给太原增兵两万,然后将防御西夏的两万军转到代州雁门关和土墩关一带防御,这就是儿臣的意见。”大殿内议论纷纷,太子没有提及带兵之人,有点意犹未尽啊赵佶眉头一皱,“那皇儿认为应该由谁来带兵”“这”赵桓踌躇难言。蔡京在一旁道:“殿下,现在是危急时刻,殿下尽管直言,提出妥善的方案以解陛下之忧”赵佶点点头,“蔡蔡相公说得对,皇儿尽管直言,朕听着。”赵桓只得躬身道:“儿臣以为,要解眼前之危,还得种师道出山”大殿霎时间鸦雀无声,赵佶心中着实有点苦涩,难道除了种师道,大宋就无人了吗半晌,赵佶缓缓道:“种师道年迈,恐怕已经没有精力再为国效力了,皇儿还有别的方案吗”赵佶无法接受种师道再出山,他颜面上实在挂不住,赵桓当然明白父皇无法接受种师道再出山,他便道:“儿臣还另一个方案。”“你说,什么方案”“父皇,儿臣推荐张叔夜为河间府兵马总管,负责河北东线防御,种师中为雄霸总管,负责雄州和霸州一线的中线防御,推荐刘光世为真定府总管,负责河北路西线真定府的防御,儿臣再推荐康王为相州总管,和大名府的郓王负责河北路的第二条防线,将京西两路以及开封府的八万厢军部署在第二条防线上,这样,河北路两道防线可保京师无恙。”赵佶点点头,这个方案他可以接受,他又问道:“那河东路的部署呢”“父皇,河东路是关键,正如高太尉所言,姚平仲略显优柔,勇烈果断不足,不宜守城,儿臣建议任命姚平仲为代州总管,率两万军部署在雁门关一线,如果雁门关被金兵突破,那么姚平仲可以率军退守井陉,甚至可以退守洛阳,但太原必须派勇烈之将来镇守,儿臣推荐李延庆率两万京兆军进驻太原。”这个方案激起了一片议论之声,王黼问道:“请问殿下,陕西路也面临西夏的威胁,如果李延庆调去太原,那陕西路那边谁来总管”赵桓微微一笑,“西夏国力尚未恢复,未必会攻打陕西路,可让陕西路转运使刘韐暂时出任陕西路防御使,统领陕西路各军对西夏的防御,另外我再建议加封种师道为上将军,坐镇京兆府。”这无疑是一个十分微妙的方案,目前种师道就在京兆府养老,让种师道挂了一个上将军的虚职,以他的威望,镇守京兆府绰绰有余,而且京兆府并不是前线,不需要太多军队驻防,而且让种师道挂一个虚职,他实际上还是处于一种退仕状态,这就不涉及一些尴尬之事了。这时,所有人都向天子赵佶望去,赵佶沉思良久,终于点了点头,“姚平仲不用守雁门关,直接调任西京留守,率两万太原军驻守洛阳,李延庆改任河东路都统制、防御使,率领四万京兆军镇守太原,全面负责河东道防御,太子其他方案皆可采纳”赵佶很清楚李延庆指挥不动姚平仲,把姚平仲留在河东路只会对李延庆形成掣肘,不利于河东路的防御,索性让他去守西京洛阳。军政议事只是在大方向上做出了决定,但具体的军队调动,后勤补充等详细方案还需要枢密院和兵部做出计划,但救兵如救火,赵佶责令高俅三天之内拿出详细方案。但对朝廷而言,军队部署比较简单,真正难以解决的是朝廷财政困难,这关系到数十万大军的军费着落,赵佶又随即将王黼、蔡京和太子赵桓叫来御书房,商议解决军费不足的难题。“蔡相公说说知政堂的方案”御书房内,赵佶依旧显得十分疲惫,不过或许是军队部署有了结果,赵佶说话的底气稍微足了一点。蔡京早已准备好了方案,他行一礼,不慌不忙道:“知政堂连续三天召开资政议事,已经草拟出了一个长期方案和短期应急方案李大器点点头,“没有问题,准备好以后,从虹桥宝妍斋出发。”第六百七十九章 紧急部署燕京城的失守不仅在京城百姓中引起掀然大波,同时也让朝廷异常震惊,实施了将近一年的鸵鸟政策,当战争终于来临后,无论天子赵佶还是王黼等重臣,都不得不将头从沙子里拔出来,面对即将来临的政权危机。这是一个千古不破的定理,当权力机构因操作不当引发巨大的危机时,它的权力合法性就会受到广泛的质疑,掌握相权的知政堂如此,掌握君权的天子也同样难以回避。一大早,在宣政殿的偏殿内,赵佶便召开了紧急军政议事,所有三品以上的数十名职事官都参加了这次议事,讨论如何应对金国入侵引发的危机。此时的大宋朝廷可谓内忧外患,虽然从燕京城得到大量的辽国财富,但这些财富只用了不到半年便消耗殆尽,现在不仅国库严重空虚,就连天子内库也所剩无几,朝廷财政异常窘迫,连日常的军费也难以支撑,朝廷无法大规模在河北备战,也无法应对西夏的军事挑衅,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财政拮据。“各位爱卿,事已至此,朕也不想追究谁的责任,大家都说说吧我们该如何应对金国的入侵”赵佶声音不高,神情显得十分疲惫,金国入侵给他带来巨大的压力,令他寝食不安,他已无法独自应对席卷而来的危机,只能向群臣寻计。大殿内一片寂静,在这个关键时刻,大家都不约而同保持了沉默,他们不希望自己的言论影响到最后的决策,这个责任谁也背负不起。赵佶半晌也没有人说话,不由有些不悦,便对高俅道:“高枢密使先说吧”高俅被点了名,无奈,他只得起身道:“陛下,应对入侵其实就八个字,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既然金兵杀来了,那我们就出兵应对,无外乎两条线,一条河北线,一条河东线,河北一线部署了十万厢军,但厢军战斗力较弱,微臣建议再向河北增加禁军八万,微臣推荐刘延庆为主将,率军北上防御,另外河东一线主要是太原防御,目前太原府有精兵两万,军队略有不足,微臣再建议向太原府增兵两万,不过姚平仲稍显文弱,临危决断不足,微臣建议换人。”王黼重重哼了一声,起身道:“刘延庆屡战屡败,这种败军之将还能再堪大用高太尉,现在是国家危急关头,希望你不要再带上个人情绪。”赵佶也听出高俅有私心,他心中也有些不悦,便摆摆手示意高俅坐下,又道:“其他大臣再说说吧”这时,坐在玉阶前的太子赵桓道:“父皇,能否容儿臣提个方案”这个时候赵桓主动表态,令赵佶颇感欣慰,便点点头道:“皇儿请说”赵桓起身道:“其实刚才高太尉的两个方案倒也和儿臣不谋而合,主要加强两线防御,一条是河北线,一条是河东线,河北是三面防御,真定府、雄霸两州以及河间府,八万禁军和十万厢军配合,人数上差不多够了,而河东线也主要是太原防御战,不过太原只是第二道防御,第一道防御应该在代州,给太原增兵两万,然后将防御西夏的两万军转到代州雁门关和土墩关一带防御,这就是儿臣的意见。”大殿内议论纷纷,太子没有提及带兵之人,有点意犹未尽啊赵佶眉头一皱,“那皇儿认为应该由谁来带兵”“这”赵桓踌躇难言。蔡京在一旁道:“殿下,现在是危急时刻,殿下尽管直言,提出妥善的方案以解陛下之忧”赵佶点点头,“蔡蔡相公说得对,皇儿尽管直言,朕听着。”赵桓只得躬身道:“儿臣以为,要解眼前之危,还得种师道出山”大殿霎时间鸦雀无声,赵佶心中着实有点苦涩,难道除了种师道,大宋就无人了吗半晌,赵佶缓缓道:“种师道年迈,恐怕已经没有精力再为国效力了,皇儿还有别的方案吗”赵佶无法接受种师道再出山,他颜面上实在挂不住,赵桓当然明白父皇无法接受种师道再出山,他便道:“儿臣还另一个方案。”“你说,什么方案”“父皇,儿臣推荐张叔夜为河间府兵马总管,负责河北东线防御,种师中为雄霸总管,负责雄州和霸州一线的中线防御,推荐刘光世为真定府总管,负责河北路西线真定府的防御,儿臣再推荐康王为相州总管,和大名府的郓王负责河北路的第二条防线,将京西两路以及开封府的八万厢军部署在第二条防线上,这样,河北路两道防线可保京师无恙。”赵佶点点头,这个方案他可以接受,他又问道:“那河东路的部署呢”“父皇,河东路是关键,正如高太尉所言,姚平仲略显优柔,勇烈果断不足,不宜守城,儿臣建议任命姚平仲为代州总管,率两万军部署在雁门关一线,如果雁门关被金兵突破,那么姚平仲可以率军退守井陉,甚至可以退守洛阳,但太原必须派勇烈之将来镇守,儿臣推荐李延庆率两万京兆军进驻太原。”这个方案激起了一片议论之声,王黼问道:“请问殿下,陕西路也面临西夏的威胁,如果李延庆调去太原,那陕西路那边谁来总管”赵桓微微一笑,“西夏国力尚未恢复,未必会攻打陕西路,可让陕西路转运使刘韐暂时出任陕西路防御使,统领陕西路各军对西夏的防御,另外我再建议加封种师道为上将军,坐镇京兆府。”这无疑是一个十分微妙的方案,目前种师道就在京兆府养老,让种师道挂了一个上将军的虚职,以他的威望,镇守京兆府绰绰有余,而且京兆府并不是前线,不需要太多军队驻防,而且让种师道挂一个虚职,他实际上还是处于一种退仕状态,这就不涉及一些尴尬之事了。这时,所有人都向天子赵佶望去,赵佶沉思良久,终于点了点头,“姚平仲不用守雁门关,直接调任西京留守,率两万太原军驻守洛阳,李延庆改任河东路都统制、防御使,率领四万京兆军镇守太原,全面负责河东道防御,太子其他方案皆可采纳”赵佶很清楚李延庆指挥不动姚平仲,把姚平仲留在河东路只会对李延庆形成掣肘,不利于河东路的防御,索性让他去守西京洛阳。军政议事只是在大方向上做出了决定,但具体的军队调动,后勤补充等详细方案还需要枢密院和兵部做出计划,但救兵如救火,赵佶责令高俅三天之内拿出详细方案。但对朝廷而言,军队部署比较简单,真正难以解决的是朝廷财政困难,这关系到数十万大军的军费着落,赵佶又随即将王黼、蔡京和太子赵桓叫来御书房,商议解决军费不足的难题。“蔡相公说说知政堂的方案”御书房内,赵佶依旧显得十分疲惫,不过或许是军队部署有了结果,赵佶说话的底气稍微足了一点。蔡京早已准备好了方案,他行一礼,不慌不忙道:“知政堂连续三天召开资政议事,已经草拟出了一个长期方案和短期应急方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