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天行有常> 第121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1节(1 / 1)

至于死后哀荣,赵竑既然把自己塑造成白莲花,自然不吝于给予赵竑足够荣耀的追封。反正赵竑本人死了,他那嘉定十七年生的独子,遵循大宋直系皇族的惯例,更是没几个月就夭折了,也就是说,赵竑绝后了,赵昀追封赵竑根本不需要担心有什么后患。史弥远不甘心,他自认为找到了嘉定十七年改元以来自己身子骨越来越差的原因,都是赵竑那竖子用巫蛊之术干的好事。官家可以赤诚以待,在宫中找到证据之后,将那东西付之一炬,为赵竑推脱,史弥远却忍不了。他不仅要为自己报复,将赵竑的死后哀荣剥夺,还要弄臭赵竑的名声,让他为万人唾骂!不是都认为他选了一位新官家,夺了原本属于赵竑的皇位,大家都在为赵竑这竖子打抱不平吗?他就让这竖子身败名裂!济王赵竑薨逝后,天子下令宫中为其举哀,又在先帝宁宗陵附近为其选址造墓,民间原本还在揣测济王身亡的原因——落水三人,官家与年老的史相都活得好好的,唯独济王没了,这实在太值得深究了——又有许多流言蜚语出现,然而只要不是士人议论此事,单纯是民间传闻,大宋朝廷反而是不管不问的,否则的话,烛影斧声的传闻如何会一直流传到如今?此为宽仁之道。然而之后史弥远放出的传闻,有着确凿的证据,就连人证都全包含在传闻里,济王赵竑以巫蛊之术咒害继位以来一直对他礼遇有加的官家,此后官家还一心为其掩饰,凡此种种,似发生在众人面前一般。而这还不仅是民间传闻,朝堂之上,公认为史弥远的鹰犬的梁成大与李知孝一道上章请削济王之厚遇,而他们用的例子,正是那传闻之中。大宋以宽仁待士大夫,士大夫之间互相攻讦的时候,也用过很多刻意夸大的例子,但是,要知道,能让人捕风捉影的前提,是那件事并非无因。当事情被放在朝堂上说出来的时候,那就代表着,已经逝去的济王赵竑,他真的完了。一直以来支持济王这个“正统”的大臣在朝堂上大声反驳,而在某些时候,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真的感到心虚的史弥远派系的人,是不愿与之过多的纠缠的,像现在这样,双方发展到大打出手的情况,更是许久没有过了。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宰相史弥远仍旧抱恙之外,御座上的天子尚且不能很好地掌控朝局之外,还意味着,在济王这件事上,史弥远党羽的信心满满。他们是坚信济王有罪的。济王赵竑最后没有被削爵,但是也没有死后追谥的哀荣,就这么无声地等待着被葬入死后的陵墓。他的王妃自请出家,连嗣子承爵的要求都没有开口向赵昀提及。济王论罪后半个月,权相史弥远离世。史弥远独相十几年,他离世之后,除了他那些党羽,其他人最为关心的,其实是宰相人选。大宋已经连续十几年都只有一位宰相了,史弥远去世之后,是不是能添补进一位,乃至于数位宰相呢?赵昀却想要起用宗室来制衡文官了。宦官和皇帝联系在一起,一向是昏聩的代名词,然而宗室不是,虽然自北宋以来,宋太宗对宗室的严加防范被当作祖训一般代代传承,一直到南宋,宗室活动才受到解禁,孝宗之后,宗室对朝政的参与达到新的高峰,甚至在宁宗时还出现了昙花一现的出身宗室的宰相赵汝愚——当然,后来他就因为身为同姓而居此高位,受到了其他文人士大夫的弹劾——此后宗室虽然没能位居宰辅一类的高官,但是在朝中的力量也不可小觑。除了用宗室制衡文官之外,赵昀觉得是时候自己掌权了。下一次科举是在宝庆二年,也就是明年,仔细算算,不过几个月的时间,能为自己所用的新嫩好选,让从前培养的人手进入朝堂也容易,但是那都需要时间,没有像真德秀这样的理学宗师一样的名气,谁会一年连升数级,才刚应诏就身居高位、获封显爵?自己掌权的前提,第一,先找出哪些大臣是可信的、站在自己这边的,第二,如何将不合自己心意的人从朝堂上排斥出去。史弥远在赵昀的策划下身亡,太后又早就还政不再垂帘,也就是说,名义上,赵昀这个皇帝已经掌握了大权,但是那些宰辅候选人们,都对史弥远留下的权力虎视眈眈,偏偏他们在朝堂上浸淫日久,不是赵昀这登基不过一年的皇帝能随便抗衡的。不过之前赵昀就塑造了一个在史弥远的影响下热爱理学的皇帝形象,而朝中的理学宗师,真德秀此人执拗非常,论起理政才能其实不高,只不过因为他在理学方面很有威望,才达成了被征请后,一月之内升官数次的成就。相比之下,主张更接近陆九渊心学的那位魏了翁,虽然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熹所著的各类注本的可靠性,如果单纯论对胃口的话,赵昀更喜欢魏了翁。当然了,真德秀和魏了翁等人的力量,与史弥远余党的力量对比起来,还是有所不足的。历史上的理宗在史弥远独相十年终于离世后,开始慢慢亲政,先打击史弥远余党,起用一系列廉正的大臣,再挽回史弥远的不恰当的金融体系对大宋经济造成的影响,现在的赵昀登基一年,虽然朝堂上的形势或许比历史上对理宗的要有利,但是理宗的皇位早已稳固,他的皇位却还有些摇摇欲坠。不过沂王一系的嗣子如今是皇家最近支的宗室,赵竑死了,论理应当继承皇位的本就是他了,更何况赵竑的身上又背负着巫蛊的名头,作为仁厚地隐瞒了赵竑的罪责的天子,赵昀在朝中支持正统的那一派大臣心中的分量并不低。又过了几日,赵昀总理朝中大臣名目,才想起来,大宋一直以来冗员严重,除了担任实事的职事官——同时此职又唤作“差遣”——外,还有判定品阶的阶官,除了在朝中担任实职的人,还有无数有才能却官位较低的官员。在等着自己培养的人才爬上高位之前,他可以另辟蹊径,从底下人里进行提拔。大宋的冗官虽多,但是在皇帝大规模罢免大臣的时候,却不用担心找不着替补,有足够数量的大臣能被提拔上来。这已经足够了。这种受天子提拔的官员,反而会对天子更为拥护呢!作者有话要说:宋朝副本简直是噩梦级别,好难打通啊qaq感觉自己每天都在卡文,我大概已经是个废作者了orz第161章 蒙古“大哥, 那蒙古人同西夏也打起来了,西夏与金国都在想着如何抗元, 如今总算能松快一下了!”垂拱殿内, 新晋的荣王赵与芮对着赵昀这么说道。赵昀过继之前名为赵与莒,这赵与芮就是他一母同胞的亲弟弟, 在宗室之中的分量不是一般的重。遵循同样是被过继来的孝宗皇帝的旧例, 赵昀追封了生父为荣王,又因为他有个亲弟弟, 赵与芮就这么继承了荣王的王爵。不过赵与芮在史书上的存在感不高,历理宗一朝,也没多少描写,后来理宗亲子夭折, 选了荣王的独子过继, 是为宋度宗, 若不是沾了儿子的光,荣王在史书上真的没几次出场。赵昀自从穿越后, 因为与赵与芮一母同胞,一直在悉心培养自己的这个弟弟, 希望能给自己添个助力, 赵与芮也不负他所望,暗地里帮他做了很多事。“西夏原先附蒙抗金, 如今晓得自己是与虎谋皮,又改成了附金抗蒙,如此首鼠两端, 我看最后也讨不到什么好处。”赵昀这么评价。赵与芮道:“大哥,前些日子金国‘赐’了一些良马来,原来商行里的那些人也从金国、西夏得了一些马种,马匹越来越多是好事,可是养马的地方不好找啊!”确实,南宋除了马种以外,养马的区域也不好找,这对于南宋的马匹养殖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马匹的来源,除了自己培育之外,还能依靠战争掠取,但是战争掠取马匹的同时还能得到土地,然而南宋现在的状况,赵昀想想就觉得头痛。“二哥,这件事你先别管了,我前些日子吩咐你的,你可命人做到了?”赵昀发动繁衍天赋后,对于马匹的繁殖是不担心的,他看中的还是足够充裕的、养马的牧场。历史上的蒙古人南下灭宋之后,甚至有异想天开想要将繁华的中原大地变成牧场,后来才打消这个主意,中原平民死于蒙古人之手的数量高达当时总人口的90%!蒙古统治中原后,规定实行初夜权,汉人新妇的初夜定要交给蒙古保长,汉人不得有姓名,一律以出生日期的数字代替——这也是为何大明的开国皇帝最初的名字为“重八”、父祖与亲族的名字都是数字的缘故——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洁,汉人在那个时间段有了摔头胎的习俗,将任何有可能是蒙古人血脉的孩子扼杀在襁褓之中。可以说,蒙古人是血腥、残酷的代名词,无论是谁,只要还有血性,穿越到了这个时间点,都不会想着与蒙古人和解。虽然是异世界过来的穿越者,但是赵昀对蒙古的防备要比这个时代以及后世的穿越者更重。一个在这个时代手上沾满了血腥的民族,灭亡了不知道多少个民族与文明的民族,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若不是历史上的汉族在多年的繁华之中发展了数量庞大的人口,恐怕真的就要被灭族了!然而现在,赵昀却要手下的人,去和蒙古人进行友好交流。他们与蒙古人贸易,有几个赵昀悉心培养的手下还成为了蒙古人看重的“军师”,现在,赵昀准备在蒙古亡西夏的进程中推上一把。在史书的记载中,那个被称为全球第一人屠的铁木真,在征伐西夏的过程中去世,因此他死后,蒙古人将整个西夏亡国灭种,世上再无党项一族,因为整个西夏都被蒙古摧毁,关于它的史料只能从其他国家的记载中寻找,因此对于蒙古在西夏一役到底杀死了多少人还只存在于推断之中,估计在数百万到几千万之间,堪称空前,但绝不是绝后,因为后来步了西夏后尘的南宋的汉人,处境更为悲惨。大宋宫廷有许多秘药,他的记忆中也有一些能让人神不知鬼不觉、用其他方式慢性死亡的□□,用在蒙古人身上,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而且那些蒙古人多是随军征战,虽然身强体壮,但是相对的,他们骤然病亡也是很有可能的。宝庆元年秋,蒙古的成吉思汗铁木真经历了七年的西征回国,只看他们对西域之地的那些国家的做法,亡国灭种之举不在少数就知道,此人本性就是如此暴虐,每个蒙古人手上都沾满了鲜血。虽然原本的西夏是碍于蒙古势大才依附他们进攻金国的,但是在金国新君登基,有意与西夏、南宋交好之后,几方都默契地停止了征伐,金国与西夏更是一同开始抵抗蒙古。如果不看金国那繁重的岁币以及之前金宋两国的世仇的话,它和西夏就是大宋面对蒙古最真切的保障。如今的金国国君、未来的金哀宗完颜守绪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选择了和大宋交好,只可惜,后来金人在蒙古的攻击下渐渐难以抵挡,竟然选择了向大宋下手,这也是金国亡国之前,想要和宋人求助却惨遭拒绝的原因,他手底下的人控制不住自己,宋人虽然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但是因为宋金世仇的存在,本就对他们的观感不好,金人还想像从前一样吸大宋的血、吃大宋的肉,宋人对他们的恶感自然越来越强烈。宝庆二年,正月初五,天基节。虽然是天子的生日,但是先帝宁宗的三年丧期没过,这一年的天基节和宝庆元年的天基节一样,规模不大,只是小规模地庆祝了一下。这一年的天基节唯一的好处就是官员们能放假,毕竟天子的生日是官方规定的节假日之一。宝庆二年的大宋,因为权相史弥远的离世,以及蒙古对西夏与金的威胁,而显得分外安静祥和,甚至是歌舞升平。荣王赵与芮被召进宫中伴驾,只是官家的生母全氏并无尊封,只是按照次子的名头,外头称呼为荣王太妃,要说安分守礼,是再没有比当今官家守礼的人了。他虽对生母很好,入继为嗣沂王之后常派人往绍兴府老家去看望生母,但是没有做出格的事情、将生母接来同住,登基为帝后,也一直尊奉的是慈明殿的皇太后杨氏,可以说,在大臣们看来,和仁宗年间入继后就搞了一次濮王之议的英宗相比,现任官家显然很有孝宗遗风,过继之后对过继得来的母亲十分尊重,仁孝宽厚。虽然只是小规模地庆祝天基节,但是皇城之外也放了烟花,和后世常见的单纯的炸成花朵状的烟花比,大宋的烟花精巧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连龙凤图案都能营造出来,另有祥瑞的庆云状烟花以及其他的特色烟花。赵昀领着一群人亲自登上宫城的城墙,若不看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内忧外患,真可以称得上一句江山如画、锦绣繁华了。史弥远毕竟已经死了,赵昀慢慢地开始处理起他的党羽,大宋一向是不对士大夫下手的,说得好听的,就是大宋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也就是说,文官再怎样坏事做尽,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被贬到穷苦之地为官罢了。贬到苦寒之地为官换而言之就是变相杀人,但是到底有活命的机会,赵昀不喜欢这样,大宋对文官和武官的区别态度太鲜明的,若是文武皆然也就罢了,偏偏对文官这么区别对待,造成了一大堆的人有恃无恐,两宋这么多年,关于文官受罚,最可能被处死的案子,竟然是苏东坡的乌台诗案,还真是令人侧目呢。赵昀在国内动手的时候,三月份,突然接到原本发展的暗卫汇报的消息,说是蒙古的成吉思汗有意与大宋接触。宋蒙接触在嘉定十七年前早已有之,只不过因为唇亡齿寒这个道理,在完颜守绪登基之后就没有再进行接触。成吉思汗后来战死于西夏之地,在临死前制定了蒙古之后的发展计划,其中一条就是联宋灭金,这足以说明他自己本人也是有这个想法的。汉人带给成吉思汗的是发达的文明,他想到与宋人交好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成吉思汗现在还在打西夏,但是他百忙之中还派了使臣来大宋,这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如果非要追究原因的话,大概和赵昀私下里持续不断地派去蒙古的人有关系。如果非要找理由,也能强行解释一波。西夏原本依附蒙古,如今他们背叛了蒙古与金国联合,成吉思汗为了彻底地打垮金国,才会在战事僵持的情况下率军西征,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和人口,而大宋,说得难听点,是金国的钱袋子,成吉思汗掠夺那么多西方小国,也不能和大宋的财富相比,在已经预定了金国为目标的情况下,他想要和大宋交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被他派来的是一直留在他身边、掌握了极多兵力的幼子拖雷,就显得成吉思汗对大宋的重视已经过度了。作者有话要说:大哥、二哥是兄弟之间互称排行,直接称二弟,结合时代背景的特色称呼,不知道为什么怪怪的。汉人在元人统治时期有摔头胎的习俗,讲道理,西方的初夜权什么的,看到元人之后,我都不敢肯定是哪一边最早开始实行的了,不过一样的落后啊【唉】如果说是元人西征的时候看到了西方这种特殊的制度,呵呵,果然害人不浅第162章 和议宝庆二年,大宋的都城临安, 接待了一群来自蒙古国的使者, 为首之人是成吉思汗铁木真嫡出幼子拖雷。虽然拖雷之下还有弟弟,但是他是成吉思汗嫡出子中最小的一个, 按照蒙古的旧习俗, 幼子跟在父母身边守家业,拖雷在蒙古军中掌握了大部分的军权, 很得其父的看重。但是蒙古毕竟已经立国了,不能再遵守从前的旧习, 于是在随父西征之前, 成吉思汗召集诸兄弟与子嗣, 商定继承人,最终将人选定为嫡出的三子窝阔台。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是在其妻被敌对部族掳走之后所生的,“术赤”又有客人之意, 他的血统成谜连大宋这边都知道了,商定继承人的时候, 就排除了他。按理说之后的继承人应该轮到铁木真的次子察合台,但是察合台在商定继承人的时候和术赤争吵了一番, 举荐的时候, 又没好意思提自己的名字,而是推举了三弟窝阔台,于是最后哑巴吃黄连,其他人都同意的情况下——不管这是不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想法——窝阔台成为了铁木真的汗位继承人,而拖雷这个按照蒙古旧俗应当继位的幼子因为年龄过小难以服众失去了机会。历史上的拖雷将会在父亲死后, 继承他的大部分势力,在相当于蒙古公共推选大汗继承人资格大会的“库里尔泰会”召开之前的两年时间内,在汗位空悬的时候监国摄政,他死后,因为死因可疑,子嗣和窝阔台一系后来爆发了冲突,更易了名目上的至高汗位的传承脉系。当然了,虽然看起来拖雷是个在宫廷斗争中不幸失去了自己应得的东西的白莲花,然而他在西征的过程中,下令屠杀的人数不知有多少。根据赵昀自己知晓的信息,拖雷在西征时,某次因一小队蒙古士兵在马鲁城下被歼灭,他率大军攻城,城破后,只选取工匠四百人,其余的普通居民以及降卒尽数屠杀,总数达七十万,并且将马鲁城夷为平地。讲道理,最得铁木真喜爱的幼子,他的秉性如何,想也能想得到!反而是不得铁木真喜爱的术赤,性格中还带着一点宽仁。历史上的蒙古人南下灭宋之后,甚至有异想天开想要将繁华的中原大地变成牧场,后来才打消这个主意,中原平民死于蒙古人之手的数量高达当时总人口的90%!蒙古统治中原后,规定实行初夜权,汉人新妇的初夜定要交给蒙古保长,汉人不得有姓名,一律以出生日期的数字代替——这也是为何大明的开国皇帝最初的名字为“重八”、父祖与亲族的名字都是数字的缘故——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洁,汉人在那个时间段有了摔头胎的习俗,将任何有可能是蒙古人血脉的孩子扼杀在襁褓之中。可以说,蒙古人是血腥、残酷的代名词,无论是谁,只要还有血性,穿越到了这个时间点,都不会想着与蒙古人和解。虽然是异世界过来的穿越者,但是赵昀对蒙古的防备要比这个时代以及后世的穿越者更重。一个在这个时代手上沾满了血腥的民族,灭亡了不知道多少个民族与文明的民族,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若不是历史上的汉族在多年的繁华之中发展了数量庞大的人口,恐怕真的就要被灭族了!然而现在,赵昀却要手下的人,去和蒙古人进行友好交流。他们与蒙古人贸易,有几个赵昀悉心培养的手下还成为了蒙古人看重的“军师”,现在,赵昀准备在蒙古亡西夏的进程中推上一把。在史书的记载中,那个被称为全球第一人屠的铁木真,在征伐西夏的过程中去世,因此他死后,蒙古人将整个西夏亡国灭种,世上再无党项一族,因为整个西夏都被蒙古摧毁,关于它的史料只能从其他国家的记载中寻找,因此对于蒙古在西夏一役到底杀死了多少人还只存在于推断之中,估计在数百万到几千万之间,堪称空前,但绝不是绝后,因为后来步了西夏后尘的南宋的汉人,处境更为悲惨。大宋宫廷有许多秘药,他的记忆中也有一些能让人神不知鬼不觉、用其他方式慢性死亡的□□,用在蒙古人身上,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而且那些蒙古人多是随军征战,虽然身强体壮,但是相对的,他们骤然病亡也是很有可能的。宝庆元年秋,蒙古的成吉思汗铁木真经历了七年的西征回国,只看他们对西域之地的那些国家的做法,亡国灭种之举不在少数就知道,此人本性就是如此暴虐,每个蒙古人手上都沾满了鲜血。虽然原本的西夏是碍于蒙古势大才依附他们进攻金国的,但是在金国新君登基,有意与西夏、南宋交好之后,几方都默契地停止了征伐,金国与西夏更是一同开始抵抗蒙古。如果不看金国那繁重的岁币以及之前金宋两国的世仇的话,它和西夏就是大宋面对蒙古最真切的保障。如今的金国国君、未来的金哀宗完颜守绪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选择了和大宋交好,只可惜,后来金人在蒙古的攻击下渐渐难以抵挡,竟然选择了向大宋下手,这也是金国亡国之前,想要和宋人求助却惨遭拒绝的原因,他手底下的人控制不住自己,宋人虽然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但是因为宋金世仇的存在,本就对他们的观感不好,金人还想像从前一样吸大宋的血、吃大宋的肉,宋人对他们的恶感自然越来越强烈。宝庆二年,正月初五,天基节。虽然是天子的生日,但是先帝宁宗的三年丧期没过,这一年的天基节和宝庆元年的天基节一样,规模不大,只是小规模地庆祝了一下。这一年的天基节唯一的好处就是官员们能放假,毕竟天子的生日是官方规定的节假日之一。宝庆二年的大宋,因为权相史弥远的离世,以及蒙古对西夏与金的威胁,而显得分外安静祥和,甚至是歌舞升平。荣王赵与芮被召进宫中伴驾,只是官家的生母全氏并无尊封,只是按照次子的名头,外头称呼为荣王太妃,要说安分守礼,是再没有比当今官家守礼的人了。他虽对生母很好,入继为嗣沂王之后常派人往绍兴府老家去看望生母,但是没有做出格的事情、将生母接来同住,登基为帝后,也一直尊奉的是慈明殿的皇太后杨氏,可以说,在大臣们看来,和仁宗年间入继后就搞了一次濮王之议的英宗相比,现任官家显然很有孝宗遗风,过继之后对过继得来的母亲十分尊重,仁孝宽厚。虽然只是小规模地庆祝天基节,但是皇城之外也放了烟花,和后世常见的单纯的炸成花朵状的烟花比,大宋的烟花精巧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连龙凤图案都能营造出来,另有祥瑞的庆云状烟花以及其他的特色烟花。赵昀领着一群人亲自登上宫城的城墙,若不看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内忧外患,真可以称得上一句江山如画、锦绣繁华了。史弥远毕竟已经死了,赵昀慢慢地开始处理起他的党羽,大宋一向是不对士大夫下手的,说得好听的,就是大宋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也就是说,文官再怎样坏事做尽,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被贬到穷苦之地为官罢了。贬到苦寒之地为官换而言之就是变相杀人,但是到底有活命的机会,赵昀不喜欢这样,大宋对文官和武官的区别态度太鲜明的,若是文武皆然也就罢了,偏偏对文官这么区别对待,造成了一大堆的人有恃无恐,两宋这么多年,关于文官受罚,最可能被处死的案子,竟然是苏东坡的乌台诗案,还真是令人侧目呢。赵昀在国内动手的时候,三月份,突然接到原本发展的暗卫汇报的消息,说是蒙古的成吉思汗有意与大宋接触。宋蒙接触在嘉定十七年前早已有之,只不过因为唇亡齿寒这个道理,在完颜守绪登基之后就没有再进行接触。成吉思汗后来战死于西夏之地,在临死前制定了蒙古之后的发展计划,其中一条就是联宋灭金,这足以说明他自己本人也是有这个想法的。汉人带给成吉思汗的是发达的文明,他想到与宋人交好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成吉思汗现在还在打西夏,但是他百忙之中还派了使臣来大宋,这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如果非要追究原因的话,大概和赵昀私下里持续不断地派去蒙古的人有关系。如果非要找理由,也能强行解释一波。西夏原本依附蒙古,如今他们背叛了蒙古与金国联合,成吉思汗为了彻底地打垮金国,才会在战事僵持的情况下率军西征,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和人口,而大宋,说得难听点,是金国的钱袋子,成吉思汗掠夺那么多西方小国,也不能和大宋的财富相比,在已经预定了金国为目标的情况下,他想要和大宋交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被他派来的是一直留在他身边、掌握了极多兵力的幼子拖雷,就显得成吉思汗对大宋的重视已经过度了。作者有话要说:大哥、二哥是兄弟之间互称排行,直接称二弟,结合时代背景的特色称呼,不知道为什么怪怪的。汉人在元人统治时期有摔头胎的习俗,讲道理,西方的初夜权什么的,看到元人之后,我都不敢肯定是哪一边最早开始实行的了,不过一样的落后啊【唉】如果说是元人西征的时候看到了西方这种特殊的制度,呵呵,果然害人不浅第162章 和议宝庆二年,大宋的都城临安, 接待了一群来自蒙古国的使者, 为首之人是成吉思汗铁木真嫡出幼子拖雷。虽然拖雷之下还有弟弟,但是他是成吉思汗嫡出子中最小的一个, 按照蒙古的旧习俗, 幼子跟在父母身边守家业,拖雷在蒙古军中掌握了大部分的军权, 很得其父的看重。但是蒙古毕竟已经立国了,不能再遵守从前的旧习, 于是在随父西征之前, 成吉思汗召集诸兄弟与子嗣, 商定继承人,最终将人选定为嫡出的三子窝阔台。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是在其妻被敌对部族掳走之后所生的,“术赤”又有客人之意, 他的血统成谜连大宋这边都知道了,商定继承人的时候, 就排除了他。按理说之后的继承人应该轮到铁木真的次子察合台,但是察合台在商定继承人的时候和术赤争吵了一番, 举荐的时候, 又没好意思提自己的名字,而是推举了三弟窝阔台,于是最后哑巴吃黄连,其他人都同意的情况下——不管这是不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想法——窝阔台成为了铁木真的汗位继承人,而拖雷这个按照蒙古旧俗应当继位的幼子因为年龄过小难以服众失去了机会。历史上的拖雷将会在父亲死后, 继承他的大部分势力,在相当于蒙古公共推选大汗继承人资格大会的“库里尔泰会”召开之前的两年时间内,在汗位空悬的时候监国摄政,他死后,因为死因可疑,子嗣和窝阔台一系后来爆发了冲突,更易了名目上的至高汗位的传承脉系。当然了,虽然看起来拖雷是个在宫廷斗争中不幸失去了自己应得的东西的白莲花,然而他在西征的过程中,下令屠杀的人数不知有多少。根据赵昀自己知晓的信息,拖雷在西征时,某次因一小队蒙古士兵在马鲁城下被歼灭,他率大军攻城,城破后,只选取工匠四百人,其余的普通居民以及降卒尽数屠杀,总数达七十万,并且将马鲁城夷为平地。讲道理,最得铁木真喜爱的幼子,他的秉性如何,想也能想得到!反而是不得铁木真喜爱的术赤,性格中还带着一点宽仁。历史上的蒙古人南下灭宋之后,甚至有异想天开想要将繁华的中原大地变成牧场,后来才打消这个主意,中原平民死于蒙古人之手的数量高达当时总人口的90%!蒙古统治中原后,规定实行初夜权,汉人新妇的初夜定要交给蒙古保长,汉人不得有姓名,一律以出生日期的数字代替——这也是为何大明的开国皇帝最初的名字为“重八”、父祖与亲族的名字都是数字的缘故——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洁,汉人在那个时间段有了摔头胎的习俗,将任何有可能是蒙古人血脉的孩子扼杀在襁褓之中。可以说,蒙古人是血腥、残酷的代名词,无论是谁,只要还有血性,穿越到了这个时间点,都不会想着与蒙古人和解。虽然是异世界过来的穿越者,但是赵昀对蒙古的防备要比这个时代以及后世的穿越者更重。一个在这个时代手上沾满了血腥的民族,灭亡了不知道多少个民族与文明的民族,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若不是历史上的汉族在多年的繁华之中发展了数量庞大的人口,恐怕真的就要被灭族了!然而现在,赵昀却要手下的人,去和蒙古人进行友好交流。他们与蒙古人贸易,有几个赵昀悉心培养的手下还成为了蒙古人看重的“军师”,现在,赵昀准备在蒙古亡西夏的进程中推上一把。在史书的记载中,那个被称为全球第一人屠的铁木真,在征伐西夏的过程中去世,因此他死后,蒙古人将整个西夏亡国灭种,世上再无党项一族,因为整个西夏都被蒙古摧毁,关于它的史料只能从其他国家的记载中寻找,因此对于蒙古在西夏一役到底杀死了多少人还只存在于推断之中,估计在数百万到几千万之间,堪称空前,但绝不是绝后,因为后来步了西夏后尘的南宋的汉人,处境更为悲惨。大宋宫廷有许多秘药,他的记忆中也有一些能让人神不知鬼不觉、用其他方式慢性死亡的□□,用在蒙古人身上,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而且那些蒙古人多是随军征战,虽然身强体壮,但是相对的,他们骤然病亡也是很有可能的。宝庆元年秋,蒙古的成吉思汗铁木真经历了七年的西征回国,只看他们对西域之地的那些国家的做法,亡国灭种之举不在少数就知道,此人本性就是如此暴虐,每个蒙古人手上都沾满了鲜血。虽然原本的西夏是碍于蒙古势大才依附他们进攻金国的,但是在金国新君登基,有意与西夏、南宋交好之后,几方都默契地停止了征伐,金国与西夏更是一同开始抵抗蒙古。如果不看金国那繁重的岁币以及之前金宋两国的世仇的话,它和西夏就是大宋面对蒙古最真切的保障。如今的金国国君、未来的金哀宗完颜守绪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选择了和大宋交好,只可惜,后来金人在蒙古的攻击下渐渐难以抵挡,竟然选择了向大宋下手,这也是金国亡国之前,想要和宋人求助却惨遭拒绝的原因,他手底下的人控制不住自己,宋人虽然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但是因为宋金世仇的存在,本就对他们的观感不好,金人还想像从前一样吸大宋的血、吃大宋的肉,宋人对他们的恶感自然越来越强烈。宝庆二年,正月初五,天基节。虽然是天子的生日,但是先帝宁宗的三年丧期没过,这一年的天基节和宝庆元年的天基节一样,规模不大,只是小规模地庆祝了一下。这一年的天基节唯一的好处就是官员们能放假,毕竟天子的生日是官方规定的节假日之一。宝庆二年的大宋,因为权相史弥远的离世,以及蒙古对西夏与金的威胁,而显得分外安静祥和,甚至是歌舞升平。荣王赵与芮被召进宫中伴驾,只是官家的生母全氏并无尊封,只是按照次子的名头,外头称呼为荣王太妃,要说安分守礼,是再没有比当今官家守礼的人了。他虽对生母很好,入继为嗣沂王之后常派人往绍兴府老家去看望生母,但是没有做出格的事情、将生母接来同住,登基为帝后,也一直尊奉的是慈明殿的皇太后杨氏,可以说,在大臣们看来,和仁宗年间入继后就搞了一次濮王之议的英宗相比,现任官家显然很有孝宗遗风,过继之后对过继得来的母亲十分尊重,仁孝宽厚。虽然只是小规模地庆祝天基节,但是皇城之外也放了烟花,和后世常见的单纯的炸成花朵状的烟花比,大宋的烟花精巧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连龙凤图案都能营造出来,另有祥瑞的庆云状烟花以及其他的特色烟花。赵昀领着一群人亲自登上宫城的城墙,若不看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内忧外患,真可以称得上一句江山如画、锦绣繁华了。史弥远毕竟已经死了,赵昀慢慢地开始处理起他的党羽,大宋一向是不对士大夫下手的,说得好听的,就是大宋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也就是说,文官再怎样坏事做尽,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被贬到穷苦之地为官罢了。贬到苦寒之地为官换而言之就是变相杀人,但是到底有活命的机会,赵昀不喜欢这样,大宋对文官和武官的区别态度太鲜明的,若是文武皆然也就罢了,偏偏对文官这么区别对待,造成了一大堆的人有恃无恐,两宋这么多年,关于文官受罚,最可能被处死的案子,竟然是苏东坡的乌台诗案,还真是令人侧目呢。赵昀在国内动手的时候,三月份,突然接到原本发展的暗卫汇报的消息,说是蒙古的成吉思汗有意与大宋接触。宋蒙接触在嘉定十七年前早已有之,只不过因为唇亡齿寒这个道理,在完颜守绪登基之后就没有再进行接触。成吉思汗后来战死于西夏之地,在临死前制定了蒙古之后的发展计划,其中一条就是联宋灭金,这足以说明他自己本人也是有这个想法的。汉人带给成吉思汗的是发达的文明,他想到与宋人交好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成吉思汗现在还在打西夏,但是他百忙之中还派了使臣来大宋,这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如果非要追究原因的话,大概和赵昀私下里持续不断地派去蒙古的人有关系。如果非要找理由,也能强行解释一波。西夏原本依附蒙古,如今他们背叛了蒙古与金国联合,成吉思汗为了彻底地打垮金国,才会在战事僵持的情况下率军西征,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和人口,而大宋,说得难听点,是金国的钱袋子,成吉思汗掠夺那么多西方小国,也不能和大宋的财富相比,在已经预定了金国为目标的情况下,他想要和大宋交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被他派来的是一直留在他身边、掌握了极多兵力的幼子拖雷,就显得成吉思汗对大宋的重视已经过度了。作者有话要说:大哥、二哥是兄弟之间互称排行,直接称二弟,结合时代背景的特色称呼,不知道为什么怪怪的。汉人在元人统治时期有摔头胎的习俗,讲道理,西方的初夜权什么的,看到元人之后,我都不敢肯定是哪一边最早开始实行的了,不过一样的落后啊【唉】如果说是元人西征的时候看到了西方这种特殊的制度,呵呵,果然害人不浅第162章 和议宝庆二年,大宋的都城临安, 接待了一群来自蒙古国的使者, 为首之人是成吉思汗铁木真嫡出幼子拖雷。虽然拖雷之下还有弟弟,但是他是成吉思汗嫡出子中最小的一个, 按照蒙古的旧习俗, 幼子跟在父母身边守家业,拖雷在蒙古军中掌握了大部分的军权, 很得其父的看重。但是蒙古毕竟已经立国了,不能再遵守从前的旧习, 于是在随父西征之前, 成吉思汗召集诸兄弟与子嗣, 商定继承人,最终将人选定为嫡出的三子窝阔台。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是在其妻被敌对部族掳走之后所生的,“术赤”又有客人之意, 他的血统成谜连大宋这边都知道了,商定继承人的时候, 就排除了他。按理说之后的继承人应该轮到铁木真的次子察合台,但是察合台在商定继承人的时候和术赤争吵了一番, 举荐的时候, 又没好意思提自己的名字,而是推举了三弟窝阔台,于是最后哑巴吃黄连,其他人都同意的情况下——不管这是不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想法——窝阔台成为了铁木真的汗位继承人,而拖雷这个按照蒙古旧俗应当继位的幼子因为年龄过小难以服众失去了机会。历史上的拖雷将会在父亲死后, 继承他的大部分势力,在相当于蒙古公共推选大汗继承人资格大会的“库里尔泰会”召开之前的两年时间内,在汗位空悬的时候监国摄政,他死后,因为死因可疑,子嗣和窝阔台一系后来爆发了冲突,更易了名目上的至高汗位的传承脉系。当然了,虽然看起来拖雷是个在宫廷斗争中不幸失去了自己应得的东西的白莲花,然而他在西征的过程中,下令屠杀的人数不知有多少。根据赵昀自己知晓的信息,拖雷在西征时,某次因一小队蒙古士兵在马鲁城下被歼灭,他率大军攻城,城破后,只选取工匠四百人,其余的普通居民以及降卒尽数屠杀,总数达七十万,并且将马鲁城夷为平地。讲道理,最得铁木真喜爱的幼子,他的秉性如何,想也能想得到!反而是不得铁木真喜爱的术赤,性格中还带着一点宽仁。历史上的蒙古人南下灭宋之后,甚至有异想天开想要将繁华的中原大地变成牧场,后来才打消这个主意,中原平民死于蒙古人之手的数量高达当时总人口的90%!蒙古统治中原后,规定实行初夜权,汉人新妇的初夜定要交给蒙古保长,汉人不得有姓名,一律以出生日期的数字代替——这也是为何大明的开国皇帝最初的名字为“重八”、父祖与亲族的名字都是数字的缘故——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洁,汉人在那个时间段有了摔头胎的习俗,将任何有可能是蒙古人血脉的孩子扼杀在襁褓之中。可以说,蒙古人是血腥、残酷的代名词,无论是谁,只要还有血性,穿越到了这个时间点,都不会想着与蒙古人和解。虽然是异世界过来的穿越者,但是赵昀对蒙古的防备要比这个时代以及后世的穿越者更重。一个在这个时代手上沾满了血腥的民族,灭亡了不知道多少个民族与文明的民族,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若不是历史上的汉族在多年的繁华之中发展了数量庞大的人口,恐怕真的就要被灭族了!然而现在,赵昀却要手下的人,去和蒙古人进行友好交流。他们与蒙古人贸易,有几个赵昀悉心培养的手下还成为了蒙古人看重的“军师”,现在,赵昀准备在蒙古亡西夏的进程中推上一把。在史书的记载中,那个被称为全球第一人屠的铁木真,在征伐西夏的过程中去世,因此他死后,蒙古人将整个西夏亡国灭种,世上再无党项一族,因为整个西夏都被蒙古摧毁,关于它的史料只能从其他国家的记载中寻找,因此对于蒙古在西夏一役到底杀死了多少人还只存在于推断之中,估计在数百万到几千万之间,堪称空前,但绝不是绝后,因为后来步了西夏后尘的南宋的汉人,处境更为悲惨。大宋宫廷有许多秘药,他的记忆中也有一些能让人神不知鬼不觉、用其他方式慢性死亡的□□,用在蒙古人身上,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而且那些蒙古人多是随军征战,虽然身强体壮,但是相对的,他们骤然病亡也是很有可能的。宝庆元年秋,蒙古的成吉思汗铁木真经历了七年的西征回国,只看他们对西域之地的那些国家的做法,亡国灭种之举不在少数就知道,此人本性就是如此暴虐,每个蒙古人手上都沾满了鲜血。虽然原本的西夏是碍于蒙古势大才依附他们进攻金国的,但是在金国新君登基,有意与西夏、南宋交好之后,几方都默契地停止了征伐,金国与西夏更是一同开始抵抗蒙古。如果不看金国那繁重的岁币以及之前金宋两国的世仇的话,它和西夏就是大宋面对蒙古最真切的保障。如今的金国国君、未来的金哀宗完颜守绪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选择了和大宋交好,只可惜,后来金人在蒙古的攻击下渐渐难以抵挡,竟然选择了向大宋下手,这也是金国亡国之前,想要和宋人求助却惨遭拒绝的原因,他手底下的人控制不住自己,宋人虽然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但是因为宋金世仇的存在,本就对他们的观感不好,金人还想像从前一样吸大宋的血、吃大宋的肉,宋人对他们的恶感自然越来越强烈。宝庆二年,正月初五,天基节。虽然是天子的生日,但是先帝宁宗的三年丧期没过,这一年的天基节和宝庆元年的天基节一样,规模不大,只是小规模地庆祝了一下。这一年的天基节唯一的好处就是官员们能放假,毕竟天子的生日是官方规定的节假日之一。宝庆二年的大宋,因为权相史弥远的离世,以及蒙古对西夏与金的威胁,而显得分外安静祥和,甚至是歌舞升平。荣王赵与芮被召进宫中伴驾,只是官家的生母全氏并无尊封,只是按照次子的名头,外头称呼为荣王太妃,要说安分守礼,是再没有比当今官家守礼的人了。他虽对生母很好,入继为嗣沂王之后常派人往绍兴府老家去看望生母,但是没有做出格的事情、将生母接来同住,登基为帝后,也一直尊奉的是慈明殿的皇太后杨氏,可以说,在大臣们看来,和仁宗年间入继后就搞了一次濮王之议的英宗相比,现任官家显然很有孝宗遗风,过继之后对过继得来的母亲十分尊重,仁孝宽厚。虽然只是小规模地庆祝天基节,但是皇城之外也放了烟花,和后世常见的单纯的炸成花朵状的烟花比,大宋的烟花精巧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连龙凤图案都能营造出来,另有祥瑞的庆云状烟花以及其他的特色烟花。赵昀领着一群人亲自登上宫城的城墙,若不看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内忧外患,真可以称得上一句江山如画、锦绣繁华了。史弥远毕竟已经死了,赵昀慢慢地开始处理起他的党羽,大宋一向是不对士大夫下手的,说得好听的,就是大宋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也就是说,文官再怎样坏事做尽,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被贬到穷苦之地为官罢了。贬到苦寒之地为官换而言之就是变相杀人,但是到底有活命的机会,赵昀不喜欢这样,大宋对文官和武官的区别态度太鲜明的,若是文武皆然也就罢了,偏偏对文官这么区别对待,造成了一大堆的人有恃无恐,两宋这么多年,关于文官受罚,最可能被处死的案子,竟然是苏东坡的乌台诗案,还真是令人侧目呢。赵昀在国内动手的时候,三月份,突然接到原本发展的暗卫汇报的消息,说是蒙古的成吉思汗有意与大宋接触。宋蒙接触在嘉定十七年前早已有之,只不过因为唇亡齿寒这个道理,在完颜守绪登基之后就没有再进行接触。成吉思汗后来战死于西夏之地,在临死前制定了蒙古之后的发展计划,其中一条就是联宋灭金,这足以说明他自己本人也是有这个想法的。汉人带给成吉思汗的是发达的文明,他想到与宋人交好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成吉思汗现在还在打西夏,但是他百忙之中还派了使臣来大宋,这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如果非要追究原因的话,大概和赵昀私下里持续不断地派去蒙古的人有关系。如果非要找理由,也能强行解释一波。西夏原本依附蒙古,如今他们背叛了蒙古与金国联合,成吉思汗为了彻底地打垮金国,才会在战事僵持的情况下率军西征,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和人口,而大宋,说得难听点,是金国的钱袋子,成吉思汗掠夺那么多西方小国,也不能和大宋的财富相比,在已经预定了金国为目标的情况下,他想要和大宋交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被他派来的是一直留在他身边、掌握了极多兵力的幼子拖雷,就显得成吉思汗对大宋的重视已经过度了。作者有话要说:大哥、二哥是兄弟之间互称排行,直接称二弟,结合时代背景的特色称呼,不知道为什么怪怪的。汉人在元人统治时期有摔头胎的习俗,讲道理,西方的初夜权什么的,看到元人之后,我都不敢肯定是哪一边最早开始实行的了,不过一样的落后啊【唉】如果说是元人西征的时候看到了西方这种特殊的制度,呵呵,果然害人不浅第162章 和议宝庆二年,大宋的都城临安, 接待了一群来自蒙古国的使者, 为首之人是成吉思汗铁木真嫡出幼子拖雷。虽然拖雷之下还有弟弟,但是他是成吉思汗嫡出子中最小的一个, 按照蒙古的旧习俗, 幼子跟在父母身边守家业,拖雷在蒙古军中掌握了大部分的军权, 很得其父的看重。但是蒙古毕竟已经立国了,不能再遵守从前的旧习, 于是在随父西征之前, 成吉思汗召集诸兄弟与子嗣, 商定继承人,最终将人选定为嫡出的三子窝阔台。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是在其妻被敌对部族掳走之后所生的,“术赤”又有客人之意, 他的血统成谜连大宋这边都知道了,商定继承人的时候, 就排除了他。按理说之后的继承人应该轮到铁木真的次子察合台,但是察合台在商定继承人的时候和术赤争吵了一番, 举荐的时候, 又没好意思提自己的名字,而是推举了三弟窝阔台,于是最后哑巴吃黄连,其他人都同意的情况下——不管这是不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想法——窝阔台成为了铁木真的汗位继承人,而拖雷这个按照蒙古旧俗应当继位的幼子因为年龄过小难以服众失去了机会。历史上的拖雷将会在父亲死后, 继承他的大部分势力,在相当于蒙古公共推选大汗继承人资格大会的“库里尔泰会”召开之前的两年时间内,在汗位空悬的时候监国摄政,他死后,因为死因可疑,子嗣和窝阔台一系后来爆发了冲突,更易了名目上的至高汗位的传承脉系。当然了,虽然看起来拖雷是个在宫廷斗争中不幸失去了自己应得的东西的白莲花,然而他在西征的过程中,下令屠杀的人数不知有多少。根据赵昀自己知晓的信息,拖雷在西征时,某次因一小队蒙古士兵在马鲁城下被歼灭,他率大军攻城,城破后,只选取工匠四百人,其余的普通居民以及降卒尽数屠杀,总数达七十万,并且将马鲁城夷为平地。讲道理,最得铁木真喜爱的幼子,他的秉性如何,想也能想得到!反而是不得铁木真喜爱的术赤,性格中还带着一点宽仁。历史上的蒙古人南下灭宋之后,甚至有异想天开想要将繁华的中原大地变成牧场,后来才打消这个主意,中原平民死于蒙古人之手的数量高达当时总人口的90%!蒙古统治中原后,规定实行初夜权,汉人新妇的初夜定要交给蒙古保长,汉人不得有姓名,一律以出生日期的数字代替——这也是为何大明的开国皇帝最初的名字为“重八”、父祖与亲族的名字都是数字的缘故——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洁,汉人在那个时间段有了摔头胎的习俗,将任何有可能是蒙古人血脉的孩子扼杀在襁褓之中。可以说,蒙古人是血腥、残酷的代名词,无论是谁,只要还有血性,穿越到了这个时间点,都不会想着与蒙古人和解。虽然是异世界过来的穿越者,但是赵昀对蒙古的防备要比这个时代以及后世的穿越者更重。一个在这个时代手上沾满了血腥的民族,灭亡了不知道多少个民族与文明的民族,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若不是历史上的汉族在多年的繁华之中发展了数量庞大的人口,恐怕真的就要被灭族了!然而现在,赵昀却要手下的人,去和蒙古人进行友好交流。他们与蒙古人贸易,有几个赵昀悉心培养的手下还成为了蒙古人看重的“军师”,现在,赵昀准备在蒙古亡西夏的进程中推上一把。在史书的记载中,那个被称为全球第一人屠的铁木真,在征伐西夏的过程中去世,因此他死后,蒙古人将整个西夏亡国灭种,世上再无党项一族,因为整个西夏都被蒙古摧毁,关于它的史料只能从其他国家的记载中寻找,因此对于蒙古在西夏一役到底杀死了多少人还只存在于推断之中,估计在数百万到几千万之间,堪称空前,但绝不是绝后,因为后来步了西夏后尘的南宋的汉人,处境更为悲惨。大宋宫廷有许多秘药,他的记忆中也有一些能让人神不知鬼不觉、用其他方式慢性死亡的□□,用在蒙古人身上,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而且那些蒙古人多是随军征战,虽然身强体壮,但是相对的,他们骤然病亡也是很有可能的。宝庆元年秋,蒙古的成吉思汗铁木真经历了七年的西征回国,只看他们对西域之地的那些国家的做法,亡国灭种之举不在少数就知道,此人本性就是如此暴虐,每个蒙古人手上都沾满了鲜血。虽然原本的西夏是碍于蒙古势大才依附他们进攻金国的,但是在金国新君登基,有意与西夏、南宋交好之后,几方都默契地停止了征伐,金国与西夏更是一同开始抵抗蒙古。如果不看金国那繁重的岁币以及之前金宋两国的世仇的话,它和西夏就是大宋面对蒙古最真切的保障。如今的金国国君、未来的金哀宗完颜守绪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选择了和大宋交好,只可惜,后来金人在蒙古的攻击下渐渐难以抵挡,竟然选择了向大宋下手,这也是金国亡国之前,想要和宋人求助却惨遭拒绝的原因,他手底下的人控制不住自己,宋人虽然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但是因为宋金世仇的存在,本就对他们的观感不好,金人还想像从前一样吸大宋的血、吃大宋的肉,宋人对他们的恶感自然越来越强烈。宝庆二年,正月初五,天基节。虽然是天子的生日,但是先帝宁宗的三年丧期没过,这一年的天基节和宝庆元年的天基节一样,规模不大,只是小规模地庆祝了一下。这一年的天基节唯一的好处就是官员们能放假,毕竟天子的生日是官方规定的节假日之一。宝庆二年的大宋,因为权相史弥远的离世,以及蒙古对西夏与金的威胁,而显得分外安静祥和,甚至是歌舞升平。荣王赵与芮被召进宫中伴驾,只是官家的生母全氏并无尊封,只是按照次子的名头,外头称呼为荣王太妃,要说安分守礼,是再没有比当今官家守礼的人了。他虽对生母很好,入继为嗣沂王之后常派人往绍兴府老家去看望生母,但是没有做出格的事情、将生母接来同住,登基为帝后,也一直尊奉的是慈明殿的皇太后杨氏,可以说,在大臣们看来,和仁宗年间入继后就搞了一次濮王之议的英宗相比,现任官家显然很有孝宗遗风,过继之后对过继得来的母亲十分尊重,仁孝宽厚。虽然只是小规模地庆祝天基节,但是皇城之外也放了烟花,和后世常见的单纯的炸成花朵状的烟花比,大宋的烟花精巧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连龙凤图案都能营造出来,另有祥瑞的庆云状烟花以及其他的特色烟花。赵昀领着一群人亲自登上宫城的城墙,若不看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内忧外患,真可以称得上一句江山如画、锦绣繁华了。史弥远毕竟已经死了,赵昀慢慢地开始处理起他的党羽,大宋一向是不对士大夫下手的,说得好听的,就是大宋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也就是说,文官再怎样坏事做尽,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被贬到穷苦之地为官罢了。贬到苦寒之地为官换而言之就是变相杀人,但是到底有活命的机会,赵昀不喜欢这样,大宋对文官和武官的区别态度太鲜明的,若是文武皆然也就罢了,偏偏对文官这么区别对待,造成了一大堆的人有恃无恐,两宋这么多年,关于文官受罚,最可能被处死的案子,竟然是苏东坡的乌台诗案,还真是令人侧目呢。赵昀在国内动手的时候,三月份,突然接到原本发展的暗卫汇报的消息,说是蒙古的成吉思汗有意与大宋接触。宋蒙接触在嘉定十七年前早已有之,只不过因为唇亡齿寒这个道理,在完颜守绪登基之后就没有再进行接触。成吉思汗后来战死于西夏之地,在临死前制定了蒙古之后的发展计划,其中一条就是联宋灭金,这足以说明他自己本人也是有这个想法的。汉人带给成吉思汗的是发达的文明,他想到与宋人交好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成吉思汗现在还在打西夏,但是他百忙之中还派了使臣来大宋,这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如果非要追究原因的话,大概和赵昀私下里持续不断地派去蒙古的人有关系。如果非要找理由,也能强行解释一波。西夏原本依附蒙古,如今他们背叛了蒙古与金国联合,成吉思汗为了彻底地打垮金国,才会在战事僵持的情况下率军西征,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和人口,而大宋,说得难听点,是金国的钱袋子,成吉思汗掠夺那么多西方小国,也不能和大宋的财富相比,在已经预定了金国为目标的情况下,他想要和大宋交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被他派来的是一直留在他身边、掌握了极多兵力的幼子拖雷,就显得成吉思汗对大宋的重视已经过度了。作者有话要说:大哥、二哥是兄弟之间互称排行,直接称二弟,结合时代背景的特色称呼,不知道为什么怪怪的。汉人在元人统治时期有摔头胎的习俗,讲道理,西方的初夜权什么的,看到元人之后,我都不敢肯定是哪一边最早开始实行的了,不过一样的落后啊【唉】如果说是元人西征的时候看到了西方这种特殊的制度,呵呵,果然害人不浅第162章 和议宝庆二年,大宋的都城临安, 接待了一群来自蒙古国的使者, 为首之人是成吉思汗铁木真嫡出幼子拖雷。虽然拖雷之下还有弟弟,但是他是成吉思汗嫡出子中最小的一个, 按照蒙古的旧习俗, 幼子跟在父母身边守家业,拖雷在蒙古军中掌握了大部分的军权, 很得其父的看重。但是蒙古毕竟已经立国了,不能再遵守从前的旧习, 于是在随父西征之前, 成吉思汗召集诸兄弟与子嗣, 商定继承人,最终将人选定为嫡出的三子窝阔台。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是在其妻被敌对部族掳走之后所生的,“术赤”又有客人之意, 他的血统成谜连大宋这边都知道了,商定继承人的时候, 就排除了他。按理说之后的继承人应该轮到铁木真的次子察合台,但是察合台在商定继承人的时候和术赤争吵了一番, 举荐的时候, 又没好意思提自己的名字,而是推举了三弟窝阔台,于是最后哑巴吃黄连,其他人都同意的情况下——不管这是不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想法——窝阔台成为了铁木真的汗位继承人,而拖雷这个按照蒙古旧俗应当继位的幼子因为年龄过小难以服众失去了机会。历史上的拖雷将会在父亲死后, 继承他的大部分势力,在相当于蒙古公共推选大汗继承人资格大会的“库里尔泰会”召开之前的两年时间内,在汗位空悬的时候监国摄政,他死后,因为死因可疑,子嗣和窝阔台一系后来爆发了冲突,更易了名目上的至高汗位的传承脉系。当然了,虽然看起来拖雷是个在宫廷斗争中不幸失去了自己应得的东西的白莲花,然而他在西征的过程中,下令屠杀的人数不知有多少。根据赵昀自己知晓的信息,拖雷在西征时,某次因一小队蒙古士兵在马鲁城下被歼灭,他率大军攻城,城破后,只选取工匠四百人,其余的普通居民以及降卒尽数屠杀,总数达七十万,并且将马鲁城夷为平地。讲道理,最得铁木真喜爱的幼子,他的秉性如何,想也能想得到!反而是不得铁木真喜爱的术赤,性格中还带着一点宽仁。历史上的蒙古人南下灭宋之后,甚至有异想天开想要将繁华的中原大地变成牧场,后来才打消这个主意,中原平民死于蒙古人之手的数量高达当时总人口的90%!蒙古统治中原后,规定实行初夜权,汉人新妇的初夜定要交给蒙古保长,汉人不得有姓名,一律以出生日期的数字代替——这也是为何大明的开国皇帝最初的名字为“重八”、父祖与亲族的名字都是数字的缘故——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洁,汉人在那个时间段有了摔头胎的习俗,将任何有可能是蒙古人血脉的孩子扼杀在襁褓之中。可以说,蒙古人是血腥、残酷的代名词,无论是谁,只要还有血性,穿越到了这个时间点,都不会想着与蒙古人和解。虽然是异世界过来的穿越者,但是赵昀对蒙古的防备要比这个时代以及后世的穿越者更重。一个在这个时代手上沾满了血腥的民族,灭亡了不知道多少个民族与文明的民族,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若不是历史上的汉族在多年的繁华之中发展了数量庞大的人口,恐怕真的就要被灭族了!然而现在,赵昀却要手下的人,去和蒙古人进行友好交流。他们与蒙古人贸易,有几个赵昀悉心培养的手下还成为了蒙古人看重的“军师”,现在,赵昀准备在蒙古亡西夏的进程中推上一把。在史书的记载中,那个被称为全球第一人屠的铁木真,在征伐西夏的过程中去世,因此他死后,蒙古人将整个西夏亡国灭种,世上再无党项一族,因为整个西夏都被蒙古摧毁,关于它的史料只能从其他国家的记载中寻找,因此对于蒙古在西夏一役到底杀死了多少人还只存在于推断之中,估计在数百万到几千万之间,堪称空前,但绝不是绝后,因为后来步了西夏后尘的南宋的汉人,处境更为悲惨。大宋宫廷有许多秘药,他的记忆中也有一些能让人神不知鬼不觉、用其他方式慢性死亡的□□,用在蒙古人身上,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而且那些蒙古人多是随军征战,虽然身强体壮,但是相对的,他们骤然病亡也是很有可能的。宝庆元年秋,蒙古的成吉思汗铁木真经历了七年的西征回国,只看他们对西域之地的那些国家的做法,亡国灭种之举不在少数就知道,此人本性就是如此暴虐,每个蒙古人手上都沾满了鲜血。虽然原本的西夏是碍于蒙古势大才依附他们进攻金国的,但是在金国新君登基,有意与西夏、南宋交好之后,几方都默契地停止了征伐,金国与西夏更是一同开始抵抗蒙古。如果不看金国那繁重的岁币以及之前金宋两国的世仇的话,它和西夏就是大宋面对蒙古最真切的保障。如今的金国国君、未来的金哀宗完颜守绪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选择了和大宋交好,只可惜,后来金人在蒙古的攻击下渐渐难以抵挡,竟然选择了向大宋下手,这也是金国亡国之前,想要和宋人求助却惨遭拒绝的原因,他手底下的人控制不住自己,宋人虽然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但是因为宋金世仇的存在,本就对他们的观感不好,金人还想像从前一样吸大宋的血、吃大宋的肉,宋人对他们的恶感自然越来越强烈。宝庆二年,正月初五,天基节。虽然是天子的生日,但是先帝宁宗的三年丧期没过,这一年的天基节和宝庆元年的天基节一样,规模不大,只是小规模地庆祝了一下。这一年的天基节唯一的好处就是官员们能放假,毕竟天子的生日是官方规定的节假日之一。宝庆二年的大宋,因为权相史弥远的离世,以及蒙古对西夏与金的威胁,而显得分外安静祥和,甚至是歌舞升平。荣王赵与芮被召进宫中伴驾,只是官家的生母全氏并无尊封,只是按照次子的名头,外头称呼为荣王太妃,要说安分守礼,是再没有比当今官家守礼的人了。他虽对生母很好,入继为嗣沂王之后常派人往绍兴府老家去看望生母,但是没有做出格的事情、将生母接来同住,登基为帝后,也一直尊奉的是慈明殿的皇太后杨氏,可以说,在大臣们看来,和仁宗年间入继后就搞了一次濮王之议的英宗相比,现任官家显然很有孝宗遗风,过继之后对过继得来的母亲十分尊重,仁孝宽厚。虽然只是小规模地庆祝天基节,但是皇城之外也放了烟花,和后世常见的单纯的炸成花朵状的烟花比,大宋的烟花精巧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连龙凤图案都能营造出来,另有祥瑞的庆云状烟花以及其他的特色烟花。赵昀领着一群人亲自登上宫城的城墙,若不看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内忧外患,真可以称得上一句江山如画、锦绣繁华了。史弥远毕竟已经死了,赵昀慢慢地开始处理起他的党羽,大宋一向是不对士大夫下手的,说得好听的,就是大宋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也就是说,文官再怎样坏事做尽,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被贬到穷苦之地为官罢了。贬到苦寒之地为官换而言之就是变相杀人,但是到底有活命的机会,赵昀不喜欢这样,大宋对文官和武官的区别态度太鲜明的,若是文武皆然也就罢了,偏偏对文官这么区别对待,造成了一大堆的人有恃无恐,两宋这么多年,关于文官受罚,最可能被处死的案子,竟然是苏东坡的乌台诗案,还真是令人侧目呢。赵昀在国内动手的时候,三月份,突然接到原本发展的暗卫汇报的消息,说是蒙古的成吉思汗有意与大宋接触。宋蒙接触在嘉定十七年前早已有之,只不过因为唇亡齿寒这个道理,在完颜守绪登基之后就没有再进行接触。成吉思汗后来战死于西夏之地,在临死前制定了蒙古之后的发展计划,其中一条就是联宋灭金,这足以说明他自己本人也是有这个想法的。汉人带给成吉思汗的是发达的文明,他想到与宋人交好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成吉思汗现在还在打西夏,但是他百忙之中还派了使臣来大宋,这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如果非要追究原因的话,大概和赵昀私下里持续不断地派去蒙古的人有关系。如果非要找理由,也能强行解释一波。西夏原本依附蒙古,如今他们背叛了蒙古与金国联合,成吉思汗为了彻底地打垮金国,才会在战事僵持的情况下率军西征,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和人口,而大宋,说得难听点,是金国的钱袋子,成吉思汗掠夺那么多西方小国,也不能和大宋的财富相比,在已经预定了金国为目标的情况下,他想要和大宋交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被他派来的是一直留在他身边、掌握了极多兵力的幼子拖雷,就显得成吉思汗对大宋的重视已经过度了。作者有话要说:大哥、二哥是兄弟之间互称排行,直接称二弟,结合时代背景的特色称呼,不知道为什么怪怪的。汉人在元人统治时期有摔头胎的习俗,讲道理,西方的初夜权什么的,看到元人之后,我都不敢肯定是哪一边最早开始实行的了,不过一样的落后啊【唉】如果说是元人西征的时候看到了西方这种特殊的制度,呵呵,果然害人不浅第162章 和议宝庆二年,大宋的都城临安, 接待了一群来自蒙古国的使者, 为首之人是成吉思汗铁木真嫡出幼子拖雷。虽然拖雷之下还有弟弟,但是他是成吉思汗嫡出子中最小的一个, 按照蒙古的旧习俗, 幼子跟在父母身边守家业,拖雷在蒙古军中掌握了大部分的军权, 很得其父的看重。但是蒙古毕竟已经立国了,不能再遵守从前的旧习, 于是在随父西征之前, 成吉思汗召集诸兄弟与子嗣, 商定继承人,最终将人选定为嫡出的三子窝阔台。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是在其妻被敌对部族掳走之后所生的,“术赤”又有客人之意, 他的血统成谜连大宋这边都知道了,商定继承人的时候, 就排除了他。按理说之后的继承人应该轮到铁木真的次子察合台,但是察合台在商定继承人的时候和术赤争吵了一番, 举荐的时候, 又没好意思提自己的名字,而是推举了三弟窝阔台,于是最后哑巴吃黄连,其他人都同意的情况下——不管这是不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想法——窝阔台成为了铁木真的汗位继承人,而拖雷这个按照蒙古旧俗应当继位的幼子因为年龄过小难以服众失去了机会。历史上的拖雷将会在父亲死后, 继承他的大部分势力,在相当于蒙古公共推选大汗继承人资格大会的“库里尔泰会”召开之前的两年时间内,在汗位空悬的时候监国摄政,他死后,因为死因可疑,子嗣和窝阔台一系后来爆发了冲突,更易了名目上的至高汗位的传承脉系。当然了,虽然看起来拖雷是个在宫廷斗争中不幸失去了自己应得的东西的白莲花,然而他在西征的过程中,下令屠杀的人数不知有多少。根据赵昀自己知晓的信息,拖雷在西征时,某次因一小队蒙古士兵在马鲁城下被歼灭,他率大军攻城,城破后,只选取工匠四百人,其余的普通居民以及降卒尽数屠杀,总数达七十万,并且将马鲁城夷为平地。讲道理,最得铁木真喜爱的幼子,他的秉性如何,想也能想得到!反而是不得铁木真喜爱的术赤,性格中还带着一点宽仁。历史上的蒙古人南下灭宋之后,甚至有异想天开想要将繁华的中原大地变成牧场,后来才打消这个主意,中原平民死于蒙古人之手的数量高达当时总人口的90%!蒙古统治中原后,规定实行初夜权,汉人新妇的初夜定要交给蒙古保长,汉人不得有姓名,一律以出生日期的数字代替——这也是为何大明的开国皇帝最初的名字为“重八”、父祖与亲族的名字都是数字的缘故——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洁,汉人在那个时间段有了摔头胎的习俗,将任何有可能是蒙古人血脉的孩子扼杀在襁褓之中。可以说,蒙古人是血腥、残酷的代名词,无论是谁,只要还有血性,穿越到了这个时间点,都不会想着与蒙古人和解。虽然是异世界过来的穿越者,但是赵昀对蒙古的防备要比这个时代以及后世的穿越者更重。一个在这个时代手上沾满了血腥的民族,灭亡了不知道多少个民族与文明的民族,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若不是历史上的汉族在多年的繁华之中发展了数量庞大的人口,恐怕真的就要被灭族了!然而现在,赵昀却要手下的人,去和蒙古人进行友好交流。他们与蒙古人贸易,有几个赵昀悉心培养的手下还成为了蒙古人看重的“军师”,现在,赵昀准备在蒙古亡西夏的进程中推上一把。在史书的记载中,那个被称为全球第一人屠的铁木真,在征伐西夏的过程中去世,因此他死后,蒙古人将整个西夏亡国灭种,世上再无党项一族,因为整个西夏都被蒙古摧毁,关于它的史料只能从其他国家的记载中寻找,因此对于蒙古在西夏一役到底杀死了多少人还只存在于推断之中,估计在数百万到几千万之间,堪称空前,但绝不是绝后,因为后来步了西夏后尘的南宋的汉人,处境更为悲惨。大宋宫廷有许多秘药,他的记忆中也有一些能让人神不知鬼不觉、用其他方式慢性死亡的□□,用在蒙古人身上,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而且那些蒙古人多是随军征战,虽然身强体壮,但是相对的,他们骤然病亡也是很有可能的。宝庆元年秋,蒙古的成吉思汗铁木真经历了七年的西征回国,只看他们对西域之地的那些国家的做法,亡国灭种之举不在少数就知道,此人本性就是如此暴虐,每个蒙古人手上都沾满了鲜血。虽然原本的西夏是碍于蒙古势大才依附他们进攻金国的,但是在金国新君登基,有意与西夏、南宋交好之后,几方都默契地停止了征伐,金国与西夏更是一同开始抵抗蒙古。如果不看金国那繁重的岁币以及之前金宋两国的世仇的话,它和西夏就是大宋面对蒙古最真切的保障。如今的金国国君、未来的金哀宗完颜守绪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选择了和大宋交好,只可惜,后来金人在蒙古的攻击下渐渐难以抵挡,竟然选择了向大宋下手,这也是金国亡国之前,想要和宋人求助却惨遭拒绝的原因,他手底下的人控制不住自己,宋人虽然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但是因为宋金世仇的存在,本就对他们的观感不好,金人还想像从前一样吸大宋的血、吃大宋的肉,宋人对他们的恶感自然越来越强烈。宝庆二年,正月初五,天基节。虽然是天子的生日,但是先帝宁宗的三年丧期没过,这一年的天基节和宝庆元年的天基节一样,规模不大,只是小规模地庆祝了一下。这一年的天基节唯一的好处就是官员们能放假,毕竟天子的生日是官方规定的节假日之一。宝庆二年的大宋,因为权相史弥远的离世,以及蒙古对西夏与金的威胁,而显得分外安静祥和,甚至是歌舞升平。荣王赵与芮被召进宫中伴驾,只是官家的生母全氏并无尊封,只是按照次子的名头,外头称呼为荣王太妃,要说安分守礼,是再没有比当今官家守礼的人了。他虽对生母很好,入继为嗣沂王之后常派人往绍兴府老家去看望生母,但是没有做出格的事情、将生母接来同住,登基为帝后,也一直尊奉的是慈明殿的皇太后杨氏,可以说,在大臣们看来,和仁宗年间入继后就搞了一次濮王之议的英宗相比,现任官家显然很有孝宗遗风,过继之后对过继得来的母亲十分尊重,仁孝宽厚。虽然只是小规模地庆祝天基节,但是皇城之外也放了烟花,和后世常见的单纯的炸成花朵状的烟花比,大宋的烟花精巧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连龙凤图案都能营造出来,另有祥瑞的庆云状烟花以及其他的特色烟花。赵昀领着一群人亲自登上宫城的城墙,若不看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内忧外患,真可以称得上一句江山如画、锦绣繁华了。史弥远毕竟已经死了,赵昀慢慢地开始处理起他的党羽,大宋一向是不对士大夫下手的,说得好听的,就是大宋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也就是说,文官再怎样坏事做尽,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被贬到穷苦之地为官罢了。贬到苦寒之地为官换而言之就是变相杀人,但是到底有活命的机会,赵昀不喜欢这样,大宋对文官和武官的区别态度太鲜明的,若是文武皆然也就罢了,偏偏对文官这么区别对待,造成了一大堆的人有恃无恐,两宋这么多年,关于文官受罚,最可能被处死的案子,竟然是苏东坡的乌台诗案,还真是令人侧目呢。赵昀在国内动手的时候,三月份,突然接到原本发展的暗卫汇报的消息,说是蒙古的成吉思汗有意与大宋接触。宋蒙接触在嘉定十七年前早已有之,只不过因为唇亡齿寒这个道理,在完颜守绪登基之后就没有再进行接触。成吉思汗后来战死于西夏之地,在临死前制定了蒙古之后的发展计划,其中一条就是联宋灭金,这足以说明他自己本人也是有这个想法的。汉人带给成吉思汗的是发达的文明,他想到与宋人交好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成吉思汗现在还在打西夏,但是他百忙之中还派了使臣来大宋,这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如果非要追究原因的话,大概和赵昀私下里持续不断地派去蒙古的人有关系。如果非要找理由,也能强行解释一波。西夏原本依附蒙古,如今他们背叛了蒙古与金国联合,成吉思汗为了彻底地打垮金国,才会在战事僵持的情况下率军西征,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和人口,而大宋,说得难听点,是金国的钱袋子,成吉思汗掠夺那么多西方小国,也不能和大宋的财富相比,在已经预定了金国为目标的情况下,他想要和大宋交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被他派来的是一直留在他身边、掌握了极多兵力的幼子拖雷,就显得成吉思汗对大宋的重视已经过度了。作者有话要说:大哥、二哥是兄弟之间互称排行,直接称二弟,结合时代背景的特色称呼,不知道为什么怪怪的。汉人在元人统治时期有摔头胎的习俗,讲道理,西方的初夜权什么的,看到元人之后,我都不敢肯定是哪一边最早开始实行的了,不过一样的落后啊【唉】如果说是元人西征的时候看到了西方这种特殊的制度,呵呵,果然害人不浅第162章 和议宝庆二年,大宋的都城临安, 接待了一群来自蒙古国的使者, 为首之人是成吉思汗铁木真嫡出幼子拖雷。虽然拖雷之下还有弟弟,但是他是成吉思汗嫡出子中最小的一个, 按照蒙古的旧习俗, 幼子跟在父母身边守家业,拖雷在蒙古军中掌握了大部分的军权, 很得其父的看重。但是蒙古毕竟已经立国了,不能再遵守从前的旧习, 于是在随父西征之前, 成吉思汗召集诸兄弟与子嗣, 商定继承人,最终将人选定为嫡出的三子窝阔台。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是在其妻被敌对部族掳走之后所生的,“术赤”又有客人之意, 他的血统成谜连大宋这边都知道了,商定继承人的时候, 就排除了他。按理说之后的继承人应该轮到铁木真的次子察合台,但是察合台在商定继承人的时候和术赤争吵了一番, 举荐的时候, 又没好意思提自己的名字,而是推举了三弟窝阔台,于是最后哑巴吃黄连,其他人都同意的情况下——不管这是不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想法——窝阔台成为了铁木真的汗位继承人,而拖雷这个按照蒙古旧俗应当继位的幼子因为年龄过小难以服众失去了机会。历史上的拖雷将会在父亲死后, 继承他的大部分势力,在相当于蒙古公共推选大汗继承人资格大会的“库里尔泰会”召开之前的两年时间内,在汗位空悬的时候监国摄政,他死后,因为死因可疑,子嗣和窝阔台一系后来爆发了冲突,更易了名目上的至高汗位的传承脉系。当然了,虽然看起来拖雷是个在宫廷斗争中不幸失去了自己应得的东西的白莲花,然而他在西征的过程中,下令屠杀的人数不知有多少。根据赵昀自己知晓的信息,拖雷在西征时,某次因一小队蒙古士兵在马鲁城下被歼灭,他率大军攻城,城破后,只选取工匠四百人,其余的普通居民以及降卒尽数屠杀,总数达七十万,并且将马鲁城夷为平地。讲道理,最得铁木真喜爱的幼子,他的秉性如何,想也能想得到!反而是不得铁木真喜爱的术赤,性格中还带着一点宽仁。历史上的蒙古人南下灭宋之后,甚至有异想天开想要将繁华的中原大地变成牧场,后来才打消这个主意,中原平民死于蒙古人之手的数量高达当时总人口的90%!蒙古统治中原后,规定实行初夜权,汉人新妇的初夜定要交给蒙古保长,汉人不得有姓名,一律以出生日期的数字代替——这也是为何大明的开国皇帝最初的名字为“重八”、父祖与亲族的名字都是数字的缘故——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洁,汉人在那个时间段有了摔头胎的习俗,将任何有可能是蒙古人血脉的孩子扼杀在襁褓之中。可以说,蒙古人是血腥、残酷的代名词,无论是谁,只要还有血性,穿越到了这个时间点,都不会想着与蒙古人和解。虽然是异世界过来的穿越者,但是赵昀对蒙古的防备要比这个时代以及后世的穿越者更重。一个在这个时代手上沾满了血腥的民族,灭亡了不知道多少个民族与文明的民族,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若不是历史上的汉族在多年的繁华之中发展了数量庞大的人口,恐怕真的就要被灭族了!然而现在,赵昀却要手下的人,去和蒙古人进行友好交流。他们与蒙古人贸易,有几个赵昀悉心培养的手下还成为了蒙古人看重的“军师”,现在,赵昀准备在蒙古亡西夏的进程中推上一把。在史书的记载中,那个被称为全球第一人屠的铁木真,在征伐西夏的过程中去世,因此他死后,蒙古人将整个西夏亡国灭种,世上再无党项一族,因为整个西夏都被蒙古摧毁,关于它的史料只能从其他国家的记载中寻找,因此对于蒙古在西夏一役到底杀死了多少人还只存在于推断之中,估计在数百万到几千万之间,堪称空前,但绝不是绝后,因为后来步了西夏后尘的南宋的汉人,处境更为悲惨。大宋宫廷有许多秘药,他的记忆中也有一些能让人神不知鬼不觉、用其他方式慢性死亡的□□,用在蒙古人身上,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而且那些蒙古人多是随军征战,虽然身强体壮,但是相对的,他们骤然病亡也是很有可能的。宝庆元年秋,蒙古的成吉思汗铁木真经历了七年的西征回国,只看他们对西域之地的那些国家的做法,亡国灭种之举不在少数就知道,此人本性就是如此暴虐,每个蒙古人手上都沾满了鲜血。虽然原本的西夏是碍于蒙古势大才依附他们进攻金国的,但是在金国新君登基,有意与西夏、南宋交好之后,几方都默契地停止了征伐,金国与西夏更是一同开始抵抗蒙古。如果不看金国那繁重的岁币以及之前金宋两国的世仇的话,它和西夏就是大宋面对蒙古最真切的保障。如今的金国国君、未来的金哀宗完颜守绪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选择了和大宋交好,只可惜,后来金人在蒙古的攻击下渐渐难以抵挡,竟然选择了向大宋下手,这也是金国亡国之前,想要和宋人求助却惨遭拒绝的原因,他手底下的人控制不住自己,宋人虽然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但是因为宋金世仇的存在,本就对他们的观感不好,金人还想像从前一样吸大宋的血、吃大宋的肉,宋人对他们的恶感自然越来越强烈。宝庆二年,正月初五,天基节。虽然是天子的生日,但是先帝宁宗的三年丧期没过,这一年的天基节和宝庆元年的天基节一样,规模不大,只是小规模地庆祝了一下。这一年的天基节唯一的好处就是官员们能放假,毕竟天子的生日是官方规定的节假日之一。宝庆二年的大宋,因为权相史弥远的离世,以及蒙古对西夏与金的威胁,而显得分外安静祥和,甚至是歌舞升平。荣王赵与芮被召进宫中伴驾,只是官家的生母全氏并无尊封,只是按照次子的名头,外头称呼为荣王太妃,要说安分守礼,是再没有比当今官家守礼的人了。他虽对生母很好,入继为嗣沂王之后常派人往绍兴府老家去看望生母,但是没有做出格的事情、将生母接来同住,登基为帝后,也一直尊奉的是慈明殿的皇太后杨氏,可以说,在大臣们看来,和仁宗年间入继后就搞了一次濮王之议的英宗相比,现任官家显然很有孝宗遗风,过继之后对过继得来的母亲十分尊重,仁孝宽厚。虽然只是小规模地庆祝天基节,但是皇城之外也放了烟花,和后世常见的单纯的炸成花朵状的烟花比,大宋的烟花精巧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连龙凤图案都能营造出来,另有祥瑞的庆云状烟花以及其他的特色烟花。赵昀领着一群人亲自登上宫城的城墙,若不看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内忧外患,真可以称得上一句江山如画、锦绣繁华了。史弥远毕竟已经死了,赵昀慢慢地开始处理起他的党羽,大宋一向是不对士大夫下手的,说得好听的,就是大宋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也就是说,文官再怎样坏事做尽,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被贬到穷苦之地为官罢了。贬到苦寒之地为官换而言之就是变相杀人,但是到底有活命的机会,赵昀不喜欢这样,大宋对文官和武官的区别态度太鲜明的,若是文武皆然也就罢了,偏偏对文官这么区别对待,造成了一大堆的人有恃无恐,两宋这么多年,关于文官受罚,最可能被处死的案子,竟然是苏东坡的乌台诗案,还真是令人侧目呢。赵昀在国内动手的时候,三月份,突然接到原本发展的暗卫汇报的消息,说是蒙古的成吉思汗有意与大宋接触。宋蒙接触在嘉定十七年前早已有之,只不过因为唇亡齿寒这个道理,在完颜守绪登基之后就没有再进行接触。成吉思汗后来战死于西夏之地,在临死前制定了蒙古之后的发展计划,其中一条就是联宋灭金,这足以说明他自己本人也是有这个想法的。汉人带给成吉思汗的是发达的文明,他想到与宋人交好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成吉思汗现在还在打西夏,但是他百忙之中还派了使臣来大宋,这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如果非要追究原因的话,大概和赵昀私下里持续不断地派去蒙古的人有关系。如果非要找理由,也能强行解释一波。西夏原本依附蒙古,如今他们背叛了蒙古与金国联合,成吉思汗为了彻底地打垮金国,才会在战事僵持的情况下率军西征,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和人口,而大宋,说得难听点,是金国的钱袋子,成吉思汗掠夺那么多西方小国,也不能和大宋的财富相比,在已经预定了金国为目标的情况下,他想要和大宋交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被他派来的是一直留在他身边、掌握了极多兵力的幼子拖雷,就显得成吉思汗对大宋的重视已经过度了。作者有话要说:大哥、二哥是兄弟之间互称排行,直接称二弟,结合时代背景的特色称呼,不知道为什么怪怪的。汉人在元人统治时期有摔头胎的习俗,讲道理,西方的初夜权什么的,看到元人之后,我都不敢肯定是哪一边最早开始实行的了,不过一样的落后啊【唉】如果说是元人西征的时候看到了西方这种特殊的制度,呵呵,果然害人不浅第162章 和议宝庆二年,大宋的都城临安, 接待了一群来自蒙古国的使者, 为首之人是成吉思汗铁木真嫡出幼子拖雷。虽然拖雷之下还有弟弟,但是他是成吉思汗嫡出子中最小的一个, 按照蒙古的旧习俗, 幼子跟在父母身边守家业,拖雷在蒙古军中掌握了大部分的军权, 很得其父的看重。但是蒙古毕竟已经立国了,不能再遵守从前的旧习, 于是在随父西征之前, 成吉思汗召集诸兄弟与子嗣, 商定继承人,最终将人选定为嫡出的三子窝阔台。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是在其妻被敌对部族掳走之后所生的,“术赤”又有客人之意, 他的血统成谜连大宋这边都知道了,商定继承人的时候, 就排除了他。按理说之后的继承人应该轮到铁木真的次子察合台,但是察合台在商定继承人的时候和术赤争吵了一番, 举荐的时候, 又没好意思提自己的名字,而是推举了三弟窝阔台,于是最后哑巴吃黄连,其他人都同意的情况下——不管这是不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想法——窝阔台成为了铁木真的汗位继承人,而拖雷这个按照蒙古旧俗应当继位的幼子因为年龄过小难以服众失去了机会。历史上的拖雷将会在父亲死后, 继承他的大部分势力,在相当于蒙古公共推选大汗继承人资格大会的“库里尔泰会”召开之前的两年时间内,在汗位空悬的时候监国摄政,他死后,因为死因可疑,子嗣和窝阔台一系后来爆发了冲突,更易了名目上的至高汗位的传承脉系。当然了,虽然看起来拖雷是个在宫廷斗争中不幸失去了自己应得的东西的白莲花,然而他在西征的过程中,下令屠杀的人数不知有多少。根据赵昀自己知晓的信息,拖雷在西征时,某次因一小队蒙古士兵在马鲁城下被歼灭,他率大军攻城,城破后,只选取工匠四百人,其余的普通居民以及降卒尽数屠杀,总数达七十万,并且将马鲁城夷为平地。讲道理,最得铁木真喜爱的幼子,他的秉性如何,想也能想得到!反而是不得铁木真喜爱的术赤,性格中还带着一点宽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