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历史军事>科举为官指南> 科举为官指南 第78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科举为官指南 第78节(1 / 1)

而杨云清现在已经是首辅了,原因就是在去年春,朱首辅致仕了。按理来讲,朱首辅本应该还能在这首辅的位置再待个几年,但是朱首辅的身体不允许啊!在前年冬天的时候,朱首辅的身体就已经出现了些问题,然后一个冬天大病小病不断,愈演愈烈,而等到了春天之后,身体好了,但是由于那段时间内阁事情又很多,许多事情都得他这个首辅从中调度,于是就又累病了。这个时候朱首辅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身体是出了问题了,然后请了太医,得出的结果是要静养,否则地话,再这么病几场下去,恐怕就该危及生命了。朱首辅想了半个月,于是终于决定致仕了。而且他也知道,现在杨云清这个次辅势大,才华能力皆不逊他这个浸淫官场多年的前辈,陛下也不过是体恤他这些年一直兢兢业业,而且又一直忠心耿耿,这才让他一直担任首辅的。而这下一任接替他的人,必是杨云清这个心腹近臣无疑了。而他现在因为身体的原因,就算再怎么样也在官场上待不到多长时间了,如果现在还一直占着这个首辅之位,然后还因为身体经常告假,陛下到时候就算再体恤他这个老臣,这最后的情谊也剩不下多少了,而若是现在就当机立断地致仕,让陛下一直心心念念的杨云清早日接任这首辅之位,之后不管是陛下还是杨云清也都会记住他这一个人情的。再者,朱首辅他自己本家族的子弟实在不成器,而这种人若是进了官场,就算朱首辅自己使了老命的劲把他们往上推,让他们担任重要官职,这以后也迟早会被吃得渣子也不剩,然后还很有可能沦为政治博弈下的炮灰,反正就是根本护不住他们自己。所以朱首辅很早之前就在全力培养自己的女婿江腾,一个女婿半个儿,江腾上无父母,对他这个岳父就很是敬重了,等以后就算朱首辅退了,他也会帮忙照看朱氏的子弟的。而现在呢,江腾虽然不像杨云清一般就经世之才,但是他的能力绝对不逊,不然从前在朱首辅和当时还是首辅的魏洲斗得时候,魏氏一派也不会因为对江腾太过忌惮,而早早合力把他算计出京城,外放出去。而这些年,江腾的政绩和资历都已经足够出彩了,也有了进入内阁的资格了。只是内阁的成员人数是固定的,一个萝卜一个坑,江腾现在要是想入内阁,就必须有人从内阁出去,不然他就只能等着。所以朱首辅现在能这么痛快地打算致仕,不得不说也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这个学生兼女婿的。而等朱首辅一致仕,杨云清当然是当之无愧接任这个首辅之位的人选了,这个时候跟多年前他升次辅的时候不同,这个时候就算他的年龄比其他老臣再小,也没人敢置喙一句,很是顺利地接任了首辅之位。而陛下因为当年从海外寻来的几处矿产,给边关各支军队都升级了军备,而且这些年边关也不再像以前几朝一样,缺衣少粮,将士们每年的粮饷军饷都被克扣,所以对裴安这个上任没几年的新帝空前信服,又加上林将军是裴安的亲舅舅,所以这边关的军队就相当于完全掌握在了裴安的手中。皇帝和臣子之间的关系本就是此消彼长的,然后无非也就两种,主弱臣强或是主强臣弱,一方强势起来,另一方自然就弱势起来了,在裴安这个皇帝手握如此多的大权的时候,那些臣子自然也就乖顺多了,裴安和杨云清两个人早就商量好准备开始的改革,自然也就很顺利地开始了,没有哪个大臣敢阻止的。第190章 义务教育杨云清和皇帝两个人主导……杨云清和皇帝两个人主导的改革, 第一步便是从教育开始。九年义务教育是不可能了,在杨云清穿越之前,华国的义务教育也是到了八几年国家发展起来才开始的, 大周现在虽然比起以前国力强盛了许多, 但是现在是古代,还没有工业革命, 生产力到底是低了点,国家是负担不起九年义务教育的, 所以最后经过商定, 就压缩到了三年。这义务教育的初衷, 也只是想让普通底层百姓的孩子可以认字和算数, 只这两样,对于他们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至于其中若是有神童,自然也有相应的措施支持其继续的读书学习,其余的孩子, 一般来说,三年的时间足够他们学会基本的常用字和简单的算术的。义务教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 其意义是重大的。通过三年的义务教育, 可以在孩子最单纯的时候给他们传授人生的道理, 让他们不再愚昧混沌, 而且杨云清早就想提高女子的地位, 而提高女子的地位就必须先宣传男女平等的这个概念, 而义务教育可以很容易地达到这一目的。虽然这些孩子的上一代也就是他们的父母, 不曾接受过教育,他们在与父母日益相处的过程中,尽管已经在义务教育的过程中接触到了男女平等的意识, 但是由于父母的原因很有可能会被同化,将教授的男女平等的观念淡化,可不管怎么说,平等的概念早已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了痕迹,义务教育只要能坚持进行三五代,就足以让这个观念扎入百姓心中。而且杨云清在之前也曾经说过,如果是进行义务教育的话,女孩子和男孩子一样,都拥有读书认字的权力,杨云清也不打算建女校,而是就让女子男子一起读书,只不过一开始不在一个班而已。而为了能让女子能够上学读书,杨云清在跟陛下商议之后,特意又成立了一个部门,这个部门就直接叫“教育部”。初期的时候,他们每天的职责就是到民间巡查,若是有哪一家的女孩子被父母拘在家里,不许去读书的,只要一发现,就要罚二两银子。二两银子对于百姓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正是因为这不是一个小数目才能使他们有所顾忌,不敢将女儿拘在家里,就为了帮忙多干一点活,就剥夺了她们读书的权力。而为了能让女孩子更顺利地读书,在家里好过一点,杨云清还捐出了一半的家产成立了一个基金,之后凤阳也跟着在这个基金里添了一笔,然后皇帝和皇后也开了自己的私库,又往里面投了不少银子,专门每月给所有上学的女孩子一百文的补贴。这个补贴说是给女孩子的,实际上就是给她们父母的,毕竟她们来上学的年纪都很小,就算拿到了这个补贴,回到家里也是交给大人的命运。但是呢,这样一来,因为这个补贴只有女孩子去上学才能领,一直上学一直领,那些父母要想要补贴,就只有把女儿送去上学这个一个选项。有了这个补贴,那些父母用脚指头都知道怎么选,把女儿留在家里帮忙干活,怎么也赚不到一百文啊,毕竟这个时候,一个壮劳力一个月出去做工,能赚一两银子也就是一千文都已经算是不错的了,所以一对比,还是送女儿去上学更划算一点。而那些家里有女儿的,女儿越多,这个时候就越占便宜,一个女儿一百文,只要多几个女儿去上学,单单这些补贴,省一点,就够一家人一个月吃喝不愁了。所以一时之间,遗弃女婴的行为几乎是消失不见,家家都恨不得多生几个女儿好。而裴安这个皇帝会答应杨云清这些改革,也是有多方面的要素的导致的。首先裴安与徐皇后这对帝后的夫妻感情很好,以前徐皇后与裴安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便是在灯会上,徐皇后力压一众男子,猜完了灯谜赢走了花灯,这足以证明,女子并非不如男。而正是因为这个,当时还是太子的裴安对徐皇后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才会选中徐皇后作为太子妃。而这个也可以说明,裴安他骨子里并不赞同那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因此也自然赞成在义务教育的时候,让女子也一起的。更何况,就如杨云清所言的那样,孩子在未加冠或娶妻前相处时间最长的便是他们的母亲,难道女子读书识字后便还教导不了孩子吗?若是母亲读书识字,变得知书达理,而不是那些男子口中的“无知妇人”,以后自然也会在无形之中影响她们的孩子,所以孩子自然也是更容易在言传身家中成才。再者杨云清也对裴安曾道,等开始义务教育了,这天下的男子不论贫富都开始读书识字了,单单落下女子大字不识又算是怎么一回事?以后夫妻之间不是更没有共同语言了吗?这样一来,天下百姓的生活必定是会多生事端,而生活过得不顺意,这肯定要发泄一番,到时候社会上也难免多出一些乱子来,对于大周的治安是有弊无利。当然,杨云清他自己也有旁的心思。以往民间的那些女子因为大字不识,又被一直一来那种重男轻女还有以夫为天的传统思想浸染,因此嫁人之后,便是受了委屈也不敢说,反而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毕竟从嫁人开始家里母亲便教导她们要顺着丈夫的意思来,以后荣辱都寄托在丈夫身上。多少女子,因为这些是想受了一辈子的委屈,所以杨云清想的是这些女子若是从小受到一些教导,以后也能知道人生有新的活法,不必依附旁人。这义务教育是从去年也就是建平十年的春末开始实施的,但是这其中建造学舍也是一番大工程,所以这么一番下来,等孩子正式入学的时候,已经到了秋天,这也正好跟后世九月入学撞上了,也算是凑了巧了。京城这边是天子脚下,所以历来各种政务传达都是最快的,这义务教育改革自然也是在这边发展得最为迅速,下面各省的州县,自然是慢了许多,在京城这边的孩子都已经入学的时候,下面各个州县的学舍还在建造之中,估计是得比京城这边慢上一年了。而这义务教育也实在算是一番大工程,亏得这几年大周的国库异常充盈,攒下了不少身家,杨云清身为兼任户部尚书的首辅,对国库的财政情况自然是最为清楚了,如果不是算计着国库能支撑起这样一场改革,他也不会在这个时机提出来。到现在,距离义务教育这个改革被提出快要过去一年了,只是现在也不过算是起了个开头而已,各省下面的州县有些偏僻蛮荒之地,这个时候连学舍都才造了个开头呢,不过这也急不得,后世义务教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杨云清对此很有耐心。义务教育虽然是杨云清提出,但是具体的实施还是在内阁商议出章程之后,交给了礼部去做,杨云清这个首辅也不过是总揽大局而已,但就是这样,杨云清也很忙了,因为除了义务教育之外,他还着手在大周准备实现一场工业革命,好歹先把“珍妮纺纱机和”“蒸汽机”发明出来啊!杨云清他自己虽然学过化学,但是蒸汽机跟化学关系不大啊,他也就懂得点皮毛而已,更何况他作为首辅,还要处理各种政务,就更没有时间来根据记忆里那点浅薄的知识,直接造出一个这两样了,所以这个事还是得交给那些有这方面才能的去做。第191章 提出游学在这个时代,士农工商,……在这个时代, 士农工商,工匠的地位跟商人差不多,实在算不得高, 商人虽然地位低, 但是至少有财力,而工匠就比较惨了, 本朝还好一些,前朝的时候甚至是明确了“工匠世代不得改业”的这条规定, 甚至家中就算是有了有些读书天赋的孩子, 但也是别说改业了, 连科举都不可能参加。而要是想在大周实现一场工业革命, 首先就是要放开这种思想上的枷锁。而提高这些工匠的地位,给他们一个发挥的空间, 调动起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再者之前平常百姓若是想要改变门楣,出人头地,便只有通过科举一途。可是不是所有人的天赋点都点在读书上面的, 还有遗落民间的天才,其中说不定就有爱因斯坦、牛顿那样的人物。在杨云清的一番规劝之下, 裴安这个皇帝决定下旨, 除去科举之上的读书天赋外, 若是有旁的超乎常人的能力, 不管是哪一方面的, 都可以凭且跻身仕途, 最低也能封一个九品芝麻官给他们。这样一来, 也能帮助朝廷,让“天下英才尽入彀中”。而杨云清更是把自己脑子里现在还记得的那些现代知识全部默下来,整理成册。上面可能就是记得就是他关于现代某个学科知识的一句话, 比如电到底是什么,而后续还需要后人不断摸索,也可能记得是一个完整的理论,能让人一看便能清楚地明白一个体系。杨云清整理出这些,也是寄希望于整个大周的人,希望能够早日在大周实现工业革命,走上近代工业化的道路。当然整理成册之后,他也未将这些知识据为己有,而是道他曾经有幸发现过一个孤本,上面记载着许多他看起来如同天方夜谈并且晦涩难懂的东西,出于谨慎,他将上面的东西记在了脑海里,而那个孤本也在一次旅程中丢失了,让他遗憾不已。而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在一年半前,出海的人又找到了橡胶,所以这各种基本的橡胶制品就出来。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自行车和三轮车了。自行车和三轮车这种简单的出行工具,对于这个时代的顶级工匠来说,制造出来并不是什么难的事情,杨云清只要把最基本的构造跟他们说一说,他们稍微研究一番,便很快就能弄出个大概的模样了。而难就难在橡胶制成的车胎,因为当时杨云清派人出海一直没有寻到橡胶,所以这两样也出行工具也就暂且搁置了,而一年前自从寻到了这个橡胶,杨云清便让人把自行车和三轮车给造出来了,这对于时下出行习惯坐马车或是骑马的人来说,实在是一个新奇的体验,当时已经出售,便有不少人都跑来预定。裴安他这个皇帝也来凑了凑热闹,跟皇后两人还有太子,一人一辆自行车,倒是没多久便学会了。那个蒸汽机的制造里面涉及的东西很多,而杨云清本科的时候学的是跟化学有关的,对这个蒸汽机了解的只算是皮毛,但是好歹也算是了解一点那些原理,简单来说,蒸汽机就是可以把蒸汽中的动能转换成机械功的一种往复性动力机械,而这些动能、功等一系列基本物理方面的名词,杨云清还是记得一二的。而有这些知识打基础,杨云清相信,总有人能够把蒸汽机发明出来,这个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那些电学知识,杨云清也是知道一些的,毕竟虽然他学的是化学,但是对物理也不是一窍不通的,好歹那些基础的知识他都是懂得一二的,这说不定,电还比这个蒸汽机更早被研究出来呢!说到这些,裴安这个皇帝比杨云清还要关心。以前杨云清担任他的老师的时候,就在教学之余,跟他讲过不少小实验,裴安也全部都曾一一实验过,甚至还凭借着这个小实验,成功揭穿了一个从宫外被魏洲那人请来的“大师”的阴谋,因而他对这上面的兴趣不可谓不浓。而现在他对蒸汽机和电这两样的发明进度异常关心,甚至道,谁只要成功发明出了这两样,立刻加官进爵,让人进工部去。历来只有通过科举跻身仕途然后才能进入工部,而现在只要能发明出来这两样,便能进去工部,这实在很有诱惑力,毕竟进入工部就算当一个小官,这品阶也是不低的,毕竟这是京城。因为这个旨意,一直之间有无数的人投身于这两样的研究中。当然,杨云清之前整理出的那本册子上,记录下的那些知识,每一条的背后都有着其庞大的理论体系,甚至可以自成一门学科,其中更是蕴含着真理,所以一时之间,民间有不少无志于科举,而对那些偏门感兴趣的人开始研究起上面的知识来,后面甚至是凭借着那册子上的寥寥数语,成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体系出来,不过这个都是后话了。杨云清因为这些事情每天都忙得很,所以跟安哥儿之间的交流就比以前少了些,不过安哥儿也都十三岁了,不像小时候,需要杨云清和凤阳两人一刻不停地盯着了,他也需要一点自己的空间,所以杨云清也就没在意什么。而安哥儿也自然没有让杨云清失望,虽然偶尔出格带着同窗一起去闯个小祸,但是大错是没有的,更因为他向来优秀,还第一次下场便拿下了案首之名,所以国子监的夫子对他很是青眼,只要学业上不出错,其他的方面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而翻过一年,等安哥儿十四岁的时候,他突然向杨云清提出了游学的要求,想要去京城之外走一走。理由也很简单,他从出生到现在,都没有出过京城。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若是一直龟缩在京城,岂不就成了父亲小时候给他讲的故事中的那只坐井观天的井底之蛙了?至于乡试,安哥儿这个年纪倒不用着急,反正就算他一路考上去又如何?到那个时候他才十五岁,这也不是能入朝为官的年纪,就算他身份尊贵,那些大臣也不放心将事情交给他这个乳臭未干的少年做,若是皇帝舅舅用他,那些大臣也不见得心里能服气。而且安哥儿自己也不乐意那么早就入了朝堂为官去,那样一来,像现在这样在国子监的悠闲日子可不会再有了。杨云清对于安哥儿这个要求并没有反对的意思,当年他在府城读书准备乡试之前,也曾花过一年半的时间出去游学,见识一下大周各地的风土人情,所以现在安哥儿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以己度人,他又如何会反对。第192章 作诗天赋这件事说与凤阳听了……这件事说与凤阳听了之后, 凤阳虽然有些担心安哥儿出行的安全,但是对于他这个游学的想法还是赞成的。安哥儿从小都是在这京城长大,一直也没有出去过, 现在有想要出去的想法很正常, 毕竟她自己还是少女跟母后身处深宫的时候,都经常有想要出京城外游上玩水的想法。虽然安哥儿说想要轻车简行, 不带太多的人,甚至有想要一个人单独上路的想法, 但是凤阳跟杨云清对此根本不放心, 杨云清他当年出行的时候也是专门带着两个从镖行出来的护卫的, 就是担心路上遇到匪徒或者山贼。安哥儿现在虽然跟着武师傅学过不少拳脚, 但是到底只是用来简单防身的,要是遇到那种手里有过人命的匪徒, 到时候肯定是会有危险的。杨云清的意思是想要去京城镖行里寻几个镖师跟着安哥儿上路,他们的经验足一些,路上也能照顾一下安哥儿。凤阳觉得这个想法不错, 毕竟镖行就是靠信誉开起来了,护卫一个安哥儿这样的少年应该是有保障的。因为宫中的皇帝皇后还有太后对安哥儿都非常疼爱, 所以要是出去游学肯定是要进宫去说一下, 告个别的, 毕竟这一去就是一两年, 虽然有家书寄回来, 但是到底不比在眼前经常见面的好。安哥儿现在年纪大了些, 不比小时候, 能那么频繁地进宫了,毕竟都是女眷,不过每月十五是去一次的。而这次他就干脆趁着这个月十五进宫的机会, 特地去说一声。而等安哥儿进宫后回来,转头裴安这个皇帝舅舅就给他赐了两个护卫,是从暗卫里拨出来的,功夫是没得说,有这两个人,安哥儿此行必定是安全的。而杨云清元原本让人去镖行请的镖师也没有辞退,毕竟他们常年走镖,野外生存的经验十分丰富,也算是术业有专攻了,而这么一来,加上安哥儿,一行人也就五个人,人数也不算多,安哥儿也就没有拒绝。安哥儿次月便出发了,只是他人虽然走了,身上的“任务”可不少,首先是给杨云清和凤阳的信,至少是一旬写一次,而阿绵虽然人小认的字还没几个,但是却也要求哥哥给自己也写信来,到时候她可以让嬷嬷念给她听,如此一算,这家里就是三封信了,而且每人一旬一封,一个月就是九封信了。除此之外,宫中太后也要写信,皇帝皇后倒是不用分开,两人写一封就行,不过他那个才六岁的太子表弟,跟阿绵那个小丫头一样,也要安哥儿写信给他。所以安哥儿一月光信件便要写个十几封,虽然可说算是“负担”,但是于安哥儿而言却是甘之如饴的,一封信也花不了他多长时间,十几封顶多也就一个多时辰就能写完罢了。而安哥儿在他走后,的确是像临走的时候说得那样,每月写信回来的,所以杨云清他们也知道一路上安哥儿游学的情况,也大致知道他走到哪里了。大概是这趟游学之旅真的对安哥儿的心境有什么启发吧,几个月来,信一封接一封地寄来,而每一封信里除去一些家常问候必有的便是他旅途之中所作的诗作了。而待杨云清看了凤阳和阿绵的信之后,发现安哥儿还每封信里写的诗还都不一样呢,如杨云清所料不错,估计寄往宫里的信上附载的诗作也是不同的,而这么一算,这小子是隔一天就能写出一首诗来,这大概也算是“高产”了吧!作诗也是科举中的题型之一,几乎是所有士子都会的,就算作诗水平不好,但是这鉴赏能力还是有的。杨云清他于作诗一途算不上精通,虽然当初科考的时候发挥得实在不错,灵感之下的诗作很是夺得了主考官的青睐,但是那也不过是运气好,他平日里的正常作诗水平在大周的读书人之中,也就算是中上而已,不过也是能比过八成的人了,而杨云清的鉴赏能力是比他的作诗能力好上不少的。而安哥儿的这些诗,杨云清只一眼看过去,就被里面的灵气惊艳,这作诗的水准,比起他从前在科考之中,灵感乍涌之时写下的诗水平还要高一些,如此而言,便知道安哥儿于作诗一道的天赋了,而安哥儿今年才十四岁而已。杨云清此时心中也有些愧疚,在安哥儿进国子监之后,他的确是对安哥儿的关注有些少了,虽然平日里安哥儿也会在晚间请教他一些自己学业上的问题,但是关于作诗上的却从未请教过。这么一想,大概是他从小便在写诗有着天赋,平日作诗的时候得心应手,所以也就自然用不着向他这个父亲请教作诗上面的问题了,不然杨云清也不会到今天才发现安哥儿在写诗一道上的天赋。想到这,杨云清将安哥儿这些信件上的诗誊抄下来,然后又打算寻个时间去国子监,从安哥儿夫子那里看看能不能拿到平日进学时安哥儿那些手稿,到时候等集齐了些,或许可以给他整理成诗集,编纂成册留以纪念。而宫中的皇帝皇后还有太后他们本来还以为这信中每次的诗是大家都一样呢,万万没想到安哥儿给每个人写的信里居然都是不同的,倒也很是惊奇了。裴安这个舅舅还道:“万没有想到安哥儿在作诗上如此有天赋,说不定我们皇室中还能出一个大诗人呢!”而安哥儿他路上每到一处便是灵感迸发,山水之妙尽在这笔下,也因此写下了许多诗作,有的时候一天能挥笔写下数十首 。而安哥儿年纪虽小,但是一身气度不似常人,再加上文采傲人,于诗赋上更是有着逼人的灵气,以文会友,倒是结识了不少人,不乏忘年之交。这些对于原本一直未出过京城才十四岁的安哥儿,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体验,而这趟游学更真的是不虚此行。宫中。“此次钦差不知诸位可有人选?”内阁之中,裴安这个皇帝坐在上首询问道。因为之前义务教育改革,朝廷拨下不少银子到下面各省州县,用于建造学舍还有用于日常开支,但是这银子有没有落到实处就有待商榷了,天高皇帝远,若是那些做手脚贪污的官员上面的上峰跟他们蛇鼠一窝,有意帮忙遮掩,一时半会仅靠下面那例行递上来的奏折实在是难以分辨实际情况到底是怎么样了。第193章 新科状元也正是因此,朝廷这……也正是因此, 朝廷这边现在需要派一个钦差到下面暗中寻访,只是这人选不太好确定。因为下面的那些官员,既然敢贪污, 肯定就是上面有人帮着遮掩的。所以他们这消息自然是称得上灵通了, 若是朝廷这边派个一品二品的大臣去,那边肯定很快就收到了消息, 毕竟朝廷这边大臣凡是有点名姓的,他们身上风吹草动早就被那些人盯着呢, 此次改革耗费无数心力和国力, 事关重大, 自然是不能就这么打草惊蛇的。“陛下, 臣倒是有一个提议。”此时出声的竟是乔次辅,这倒是有些稀奇了, 因为乔次辅此人十分老实谨慎,从不肯行差踏错一步,也少有这样主动提议的时候,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能进内阁的大臣, 无论性子怎样, 手里肯定都是有两把刷子的, 不可小觑。“乔爱卿但说无妨。”裴安转头望向乔次辅道。乔次辅上前沉稳说道:“陛下, 臣以为钦差可派三年前项泗一届举子担任。恰逢今年这届举子出翰林, 或是留任京中, 或是外放为官, 他们现在名声不显,这去向自然也不会有人特意盯着的,若是趁着这个机会, 外放为虚,查探为实,让他们作为钦差明察暗访,肯定是无人知晓的。”乔次辅这个提议的确很是精妙,每一届举子在翰林院三年期满之后,大多数都是外放的,只有少数才会留在京城。而这几百个位卑言轻的毛头小子,又有谁会专门盯着他们上任的路线呢?按乔次辅所言,暗地里派这届举子任钦差的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杨云清略一思索,也觉得此举可行,他之前虽然也想过其他的办法,但是这么一比,的确是乔次辅的这个提议更好一些,既然如此,他自然是支持的。其他的几位次辅也都没有反对,之前他们为了此事讨论了不少时间,这个提议也算是解了燃眉之急了。裴安这个皇帝见内阁众人对此举没有意见,沉吟了半刻,道:“既然如此,便依乔爱卿所言。至于这人选,便暂定为状元、榜眼和探花他们三人吧,到时候让他们兵分三路,如此也快一点。”至于他们几人中是否会有人经不住诱惑,中途叛变,给那些贪污的官员报信,这个就不必担心了,一路上自然是会有人暗中盯着他们的,一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立马会将人押回。当然,杨云清之前整理出的那本册子上,记录下的那些知识,每一条的背后都有着其庞大的理论体系,甚至可以自成一门学科,其中更是蕴含着真理,所以一时之间,民间有不少无志于科举,而对那些偏门感兴趣的人开始研究起上面的知识来,后面甚至是凭借着那册子上的寥寥数语,成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体系出来,不过这个都是后话了。杨云清因为这些事情每天都忙得很,所以跟安哥儿之间的交流就比以前少了些,不过安哥儿也都十三岁了,不像小时候,需要杨云清和凤阳两人一刻不停地盯着了,他也需要一点自己的空间,所以杨云清也就没在意什么。而安哥儿也自然没有让杨云清失望,虽然偶尔出格带着同窗一起去闯个小祸,但是大错是没有的,更因为他向来优秀,还第一次下场便拿下了案首之名,所以国子监的夫子对他很是青眼,只要学业上不出错,其他的方面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而翻过一年,等安哥儿十四岁的时候,他突然向杨云清提出了游学的要求,想要去京城之外走一走。理由也很简单,他从出生到现在,都没有出过京城。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若是一直龟缩在京城,岂不就成了父亲小时候给他讲的故事中的那只坐井观天的井底之蛙了?至于乡试,安哥儿这个年纪倒不用着急,反正就算他一路考上去又如何?到那个时候他才十五岁,这也不是能入朝为官的年纪,就算他身份尊贵,那些大臣也不放心将事情交给他这个乳臭未干的少年做,若是皇帝舅舅用他,那些大臣也不见得心里能服气。而且安哥儿自己也不乐意那么早就入了朝堂为官去,那样一来,像现在这样在国子监的悠闲日子可不会再有了。杨云清对于安哥儿这个要求并没有反对的意思,当年他在府城读书准备乡试之前,也曾花过一年半的时间出去游学,见识一下大周各地的风土人情,所以现在安哥儿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以己度人,他又如何会反对。第192章 作诗天赋这件事说与凤阳听了……这件事说与凤阳听了之后, 凤阳虽然有些担心安哥儿出行的安全,但是对于他这个游学的想法还是赞成的。安哥儿从小都是在这京城长大,一直也没有出去过, 现在有想要出去的想法很正常, 毕竟她自己还是少女跟母后身处深宫的时候,都经常有想要出京城外游上玩水的想法。虽然安哥儿说想要轻车简行, 不带太多的人,甚至有想要一个人单独上路的想法, 但是凤阳跟杨云清对此根本不放心, 杨云清他当年出行的时候也是专门带着两个从镖行出来的护卫的, 就是担心路上遇到匪徒或者山贼。安哥儿现在虽然跟着武师傅学过不少拳脚, 但是到底只是用来简单防身的,要是遇到那种手里有过人命的匪徒, 到时候肯定是会有危险的。杨云清的意思是想要去京城镖行里寻几个镖师跟着安哥儿上路,他们的经验足一些,路上也能照顾一下安哥儿。凤阳觉得这个想法不错, 毕竟镖行就是靠信誉开起来了,护卫一个安哥儿这样的少年应该是有保障的。因为宫中的皇帝皇后还有太后对安哥儿都非常疼爱, 所以要是出去游学肯定是要进宫去说一下, 告个别的, 毕竟这一去就是一两年, 虽然有家书寄回来, 但是到底不比在眼前经常见面的好。安哥儿现在年纪大了些, 不比小时候, 能那么频繁地进宫了,毕竟都是女眷,不过每月十五是去一次的。而这次他就干脆趁着这个月十五进宫的机会, 特地去说一声。而等安哥儿进宫后回来,转头裴安这个皇帝舅舅就给他赐了两个护卫,是从暗卫里拨出来的,功夫是没得说,有这两个人,安哥儿此行必定是安全的。而杨云清元原本让人去镖行请的镖师也没有辞退,毕竟他们常年走镖,野外生存的经验十分丰富,也算是术业有专攻了,而这么一来,加上安哥儿,一行人也就五个人,人数也不算多,安哥儿也就没有拒绝。安哥儿次月便出发了,只是他人虽然走了,身上的“任务”可不少,首先是给杨云清和凤阳的信,至少是一旬写一次,而阿绵虽然人小认的字还没几个,但是却也要求哥哥给自己也写信来,到时候她可以让嬷嬷念给她听,如此一算,这家里就是三封信了,而且每人一旬一封,一个月就是九封信了。除此之外,宫中太后也要写信,皇帝皇后倒是不用分开,两人写一封就行,不过他那个才六岁的太子表弟,跟阿绵那个小丫头一样,也要安哥儿写信给他。所以安哥儿一月光信件便要写个十几封,虽然可说算是“负担”,但是于安哥儿而言却是甘之如饴的,一封信也花不了他多长时间,十几封顶多也就一个多时辰就能写完罢了。而安哥儿在他走后,的确是像临走的时候说得那样,每月写信回来的,所以杨云清他们也知道一路上安哥儿游学的情况,也大致知道他走到哪里了。大概是这趟游学之旅真的对安哥儿的心境有什么启发吧,几个月来,信一封接一封地寄来,而每一封信里除去一些家常问候必有的便是他旅途之中所作的诗作了。而待杨云清看了凤阳和阿绵的信之后,发现安哥儿还每封信里写的诗还都不一样呢,如杨云清所料不错,估计寄往宫里的信上附载的诗作也是不同的,而这么一算,这小子是隔一天就能写出一首诗来,这大概也算是“高产”了吧!作诗也是科举中的题型之一,几乎是所有士子都会的,就算作诗水平不好,但是这鉴赏能力还是有的。杨云清他于作诗一途算不上精通,虽然当初科考的时候发挥得实在不错,灵感之下的诗作很是夺得了主考官的青睐,但是那也不过是运气好,他平日里的正常作诗水平在大周的读书人之中,也就算是中上而已,不过也是能比过八成的人了,而杨云清的鉴赏能力是比他的作诗能力好上不少的。而安哥儿的这些诗,杨云清只一眼看过去,就被里面的灵气惊艳,这作诗的水准,比起他从前在科考之中,灵感乍涌之时写下的诗水平还要高一些,如此而言,便知道安哥儿于作诗一道的天赋了,而安哥儿今年才十四岁而已。杨云清此时心中也有些愧疚,在安哥儿进国子监之后,他的确是对安哥儿的关注有些少了,虽然平日里安哥儿也会在晚间请教他一些自己学业上的问题,但是关于作诗上的却从未请教过。这么一想,大概是他从小便在写诗有着天赋,平日作诗的时候得心应手,所以也就自然用不着向他这个父亲请教作诗上面的问题了,不然杨云清也不会到今天才发现安哥儿在写诗一道上的天赋。想到这,杨云清将安哥儿这些信件上的诗誊抄下来,然后又打算寻个时间去国子监,从安哥儿夫子那里看看能不能拿到平日进学时安哥儿那些手稿,到时候等集齐了些,或许可以给他整理成诗集,编纂成册留以纪念。而宫中的皇帝皇后还有太后他们本来还以为这信中每次的诗是大家都一样呢,万万没想到安哥儿给每个人写的信里居然都是不同的,倒也很是惊奇了。裴安这个舅舅还道:“万没有想到安哥儿在作诗上如此有天赋,说不定我们皇室中还能出一个大诗人呢!”而安哥儿他路上每到一处便是灵感迸发,山水之妙尽在这笔下,也因此写下了许多诗作,有的时候一天能挥笔写下数十首 。而安哥儿年纪虽小,但是一身气度不似常人,再加上文采傲人,于诗赋上更是有着逼人的灵气,以文会友,倒是结识了不少人,不乏忘年之交。这些对于原本一直未出过京城才十四岁的安哥儿,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体验,而这趟游学更真的是不虚此行。宫中。“此次钦差不知诸位可有人选?”内阁之中,裴安这个皇帝坐在上首询问道。因为之前义务教育改革,朝廷拨下不少银子到下面各省州县,用于建造学舍还有用于日常开支,但是这银子有没有落到实处就有待商榷了,天高皇帝远,若是那些做手脚贪污的官员上面的上峰跟他们蛇鼠一窝,有意帮忙遮掩,一时半会仅靠下面那例行递上来的奏折实在是难以分辨实际情况到底是怎么样了。第193章 新科状元也正是因此,朝廷这……也正是因此, 朝廷这边现在需要派一个钦差到下面暗中寻访,只是这人选不太好确定。因为下面的那些官员,既然敢贪污, 肯定就是上面有人帮着遮掩的。所以他们这消息自然是称得上灵通了, 若是朝廷这边派个一品二品的大臣去,那边肯定很快就收到了消息, 毕竟朝廷这边大臣凡是有点名姓的,他们身上风吹草动早就被那些人盯着呢, 此次改革耗费无数心力和国力, 事关重大, 自然是不能就这么打草惊蛇的。“陛下, 臣倒是有一个提议。”此时出声的竟是乔次辅,这倒是有些稀奇了, 因为乔次辅此人十分老实谨慎,从不肯行差踏错一步,也少有这样主动提议的时候,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能进内阁的大臣, 无论性子怎样, 手里肯定都是有两把刷子的, 不可小觑。“乔爱卿但说无妨。”裴安转头望向乔次辅道。乔次辅上前沉稳说道:“陛下, 臣以为钦差可派三年前项泗一届举子担任。恰逢今年这届举子出翰林, 或是留任京中, 或是外放为官, 他们现在名声不显,这去向自然也不会有人特意盯着的,若是趁着这个机会, 外放为虚,查探为实,让他们作为钦差明察暗访,肯定是无人知晓的。”乔次辅这个提议的确很是精妙,每一届举子在翰林院三年期满之后,大多数都是外放的,只有少数才会留在京城。而这几百个位卑言轻的毛头小子,又有谁会专门盯着他们上任的路线呢?按乔次辅所言,暗地里派这届举子任钦差的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杨云清略一思索,也觉得此举可行,他之前虽然也想过其他的办法,但是这么一比,的确是乔次辅的这个提议更好一些,既然如此,他自然是支持的。其他的几位次辅也都没有反对,之前他们为了此事讨论了不少时间,这个提议也算是解了燃眉之急了。裴安这个皇帝见内阁众人对此举没有意见,沉吟了半刻,道:“既然如此,便依乔爱卿所言。至于这人选,便暂定为状元、榜眼和探花他们三人吧,到时候让他们兵分三路,如此也快一点。”至于他们几人中是否会有人经不住诱惑,中途叛变,给那些贪污的官员报信,这个就不必担心了,一路上自然是会有人暗中盯着他们的,一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立马会将人押回。当然,杨云清之前整理出的那本册子上,记录下的那些知识,每一条的背后都有着其庞大的理论体系,甚至可以自成一门学科,其中更是蕴含着真理,所以一时之间,民间有不少无志于科举,而对那些偏门感兴趣的人开始研究起上面的知识来,后面甚至是凭借着那册子上的寥寥数语,成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体系出来,不过这个都是后话了。杨云清因为这些事情每天都忙得很,所以跟安哥儿之间的交流就比以前少了些,不过安哥儿也都十三岁了,不像小时候,需要杨云清和凤阳两人一刻不停地盯着了,他也需要一点自己的空间,所以杨云清也就没在意什么。而安哥儿也自然没有让杨云清失望,虽然偶尔出格带着同窗一起去闯个小祸,但是大错是没有的,更因为他向来优秀,还第一次下场便拿下了案首之名,所以国子监的夫子对他很是青眼,只要学业上不出错,其他的方面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而翻过一年,等安哥儿十四岁的时候,他突然向杨云清提出了游学的要求,想要去京城之外走一走。理由也很简单,他从出生到现在,都没有出过京城。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若是一直龟缩在京城,岂不就成了父亲小时候给他讲的故事中的那只坐井观天的井底之蛙了?至于乡试,安哥儿这个年纪倒不用着急,反正就算他一路考上去又如何?到那个时候他才十五岁,这也不是能入朝为官的年纪,就算他身份尊贵,那些大臣也不放心将事情交给他这个乳臭未干的少年做,若是皇帝舅舅用他,那些大臣也不见得心里能服气。而且安哥儿自己也不乐意那么早就入了朝堂为官去,那样一来,像现在这样在国子监的悠闲日子可不会再有了。杨云清对于安哥儿这个要求并没有反对的意思,当年他在府城读书准备乡试之前,也曾花过一年半的时间出去游学,见识一下大周各地的风土人情,所以现在安哥儿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以己度人,他又如何会反对。第192章 作诗天赋这件事说与凤阳听了……这件事说与凤阳听了之后, 凤阳虽然有些担心安哥儿出行的安全,但是对于他这个游学的想法还是赞成的。安哥儿从小都是在这京城长大,一直也没有出去过, 现在有想要出去的想法很正常, 毕竟她自己还是少女跟母后身处深宫的时候,都经常有想要出京城外游上玩水的想法。虽然安哥儿说想要轻车简行, 不带太多的人,甚至有想要一个人单独上路的想法, 但是凤阳跟杨云清对此根本不放心, 杨云清他当年出行的时候也是专门带着两个从镖行出来的护卫的, 就是担心路上遇到匪徒或者山贼。安哥儿现在虽然跟着武师傅学过不少拳脚, 但是到底只是用来简单防身的,要是遇到那种手里有过人命的匪徒, 到时候肯定是会有危险的。杨云清的意思是想要去京城镖行里寻几个镖师跟着安哥儿上路,他们的经验足一些,路上也能照顾一下安哥儿。凤阳觉得这个想法不错, 毕竟镖行就是靠信誉开起来了,护卫一个安哥儿这样的少年应该是有保障的。因为宫中的皇帝皇后还有太后对安哥儿都非常疼爱, 所以要是出去游学肯定是要进宫去说一下, 告个别的, 毕竟这一去就是一两年, 虽然有家书寄回来, 但是到底不比在眼前经常见面的好。安哥儿现在年纪大了些, 不比小时候, 能那么频繁地进宫了,毕竟都是女眷,不过每月十五是去一次的。而这次他就干脆趁着这个月十五进宫的机会, 特地去说一声。而等安哥儿进宫后回来,转头裴安这个皇帝舅舅就给他赐了两个护卫,是从暗卫里拨出来的,功夫是没得说,有这两个人,安哥儿此行必定是安全的。而杨云清元原本让人去镖行请的镖师也没有辞退,毕竟他们常年走镖,野外生存的经验十分丰富,也算是术业有专攻了,而这么一来,加上安哥儿,一行人也就五个人,人数也不算多,安哥儿也就没有拒绝。安哥儿次月便出发了,只是他人虽然走了,身上的“任务”可不少,首先是给杨云清和凤阳的信,至少是一旬写一次,而阿绵虽然人小认的字还没几个,但是却也要求哥哥给自己也写信来,到时候她可以让嬷嬷念给她听,如此一算,这家里就是三封信了,而且每人一旬一封,一个月就是九封信了。除此之外,宫中太后也要写信,皇帝皇后倒是不用分开,两人写一封就行,不过他那个才六岁的太子表弟,跟阿绵那个小丫头一样,也要安哥儿写信给他。所以安哥儿一月光信件便要写个十几封,虽然可说算是“负担”,但是于安哥儿而言却是甘之如饴的,一封信也花不了他多长时间,十几封顶多也就一个多时辰就能写完罢了。而安哥儿在他走后,的确是像临走的时候说得那样,每月写信回来的,所以杨云清他们也知道一路上安哥儿游学的情况,也大致知道他走到哪里了。大概是这趟游学之旅真的对安哥儿的心境有什么启发吧,几个月来,信一封接一封地寄来,而每一封信里除去一些家常问候必有的便是他旅途之中所作的诗作了。而待杨云清看了凤阳和阿绵的信之后,发现安哥儿还每封信里写的诗还都不一样呢,如杨云清所料不错,估计寄往宫里的信上附载的诗作也是不同的,而这么一算,这小子是隔一天就能写出一首诗来,这大概也算是“高产”了吧!作诗也是科举中的题型之一,几乎是所有士子都会的,就算作诗水平不好,但是这鉴赏能力还是有的。杨云清他于作诗一途算不上精通,虽然当初科考的时候发挥得实在不错,灵感之下的诗作很是夺得了主考官的青睐,但是那也不过是运气好,他平日里的正常作诗水平在大周的读书人之中,也就算是中上而已,不过也是能比过八成的人了,而杨云清的鉴赏能力是比他的作诗能力好上不少的。而安哥儿的这些诗,杨云清只一眼看过去,就被里面的灵气惊艳,这作诗的水准,比起他从前在科考之中,灵感乍涌之时写下的诗水平还要高一些,如此而言,便知道安哥儿于作诗一道的天赋了,而安哥儿今年才十四岁而已。杨云清此时心中也有些愧疚,在安哥儿进国子监之后,他的确是对安哥儿的关注有些少了,虽然平日里安哥儿也会在晚间请教他一些自己学业上的问题,但是关于作诗上的却从未请教过。这么一想,大概是他从小便在写诗有着天赋,平日作诗的时候得心应手,所以也就自然用不着向他这个父亲请教作诗上面的问题了,不然杨云清也不会到今天才发现安哥儿在写诗一道上的天赋。想到这,杨云清将安哥儿这些信件上的诗誊抄下来,然后又打算寻个时间去国子监,从安哥儿夫子那里看看能不能拿到平日进学时安哥儿那些手稿,到时候等集齐了些,或许可以给他整理成诗集,编纂成册留以纪念。而宫中的皇帝皇后还有太后他们本来还以为这信中每次的诗是大家都一样呢,万万没想到安哥儿给每个人写的信里居然都是不同的,倒也很是惊奇了。裴安这个舅舅还道:“万没有想到安哥儿在作诗上如此有天赋,说不定我们皇室中还能出一个大诗人呢!”而安哥儿他路上每到一处便是灵感迸发,山水之妙尽在这笔下,也因此写下了许多诗作,有的时候一天能挥笔写下数十首 。而安哥儿年纪虽小,但是一身气度不似常人,再加上文采傲人,于诗赋上更是有着逼人的灵气,以文会友,倒是结识了不少人,不乏忘年之交。这些对于原本一直未出过京城才十四岁的安哥儿,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体验,而这趟游学更真的是不虚此行。宫中。“此次钦差不知诸位可有人选?”内阁之中,裴安这个皇帝坐在上首询问道。因为之前义务教育改革,朝廷拨下不少银子到下面各省州县,用于建造学舍还有用于日常开支,但是这银子有没有落到实处就有待商榷了,天高皇帝远,若是那些做手脚贪污的官员上面的上峰跟他们蛇鼠一窝,有意帮忙遮掩,一时半会仅靠下面那例行递上来的奏折实在是难以分辨实际情况到底是怎么样了。第193章 新科状元也正是因此,朝廷这……也正是因此, 朝廷这边现在需要派一个钦差到下面暗中寻访,只是这人选不太好确定。因为下面的那些官员,既然敢贪污, 肯定就是上面有人帮着遮掩的。所以他们这消息自然是称得上灵通了, 若是朝廷这边派个一品二品的大臣去,那边肯定很快就收到了消息, 毕竟朝廷这边大臣凡是有点名姓的,他们身上风吹草动早就被那些人盯着呢, 此次改革耗费无数心力和国力, 事关重大, 自然是不能就这么打草惊蛇的。“陛下, 臣倒是有一个提议。”此时出声的竟是乔次辅,这倒是有些稀奇了, 因为乔次辅此人十分老实谨慎,从不肯行差踏错一步,也少有这样主动提议的时候,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能进内阁的大臣, 无论性子怎样, 手里肯定都是有两把刷子的, 不可小觑。“乔爱卿但说无妨。”裴安转头望向乔次辅道。乔次辅上前沉稳说道:“陛下, 臣以为钦差可派三年前项泗一届举子担任。恰逢今年这届举子出翰林, 或是留任京中, 或是外放为官, 他们现在名声不显,这去向自然也不会有人特意盯着的,若是趁着这个机会, 外放为虚,查探为实,让他们作为钦差明察暗访,肯定是无人知晓的。”乔次辅这个提议的确很是精妙,每一届举子在翰林院三年期满之后,大多数都是外放的,只有少数才会留在京城。而这几百个位卑言轻的毛头小子,又有谁会专门盯着他们上任的路线呢?按乔次辅所言,暗地里派这届举子任钦差的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杨云清略一思索,也觉得此举可行,他之前虽然也想过其他的办法,但是这么一比,的确是乔次辅的这个提议更好一些,既然如此,他自然是支持的。其他的几位次辅也都没有反对,之前他们为了此事讨论了不少时间,这个提议也算是解了燃眉之急了。裴安这个皇帝见内阁众人对此举没有意见,沉吟了半刻,道:“既然如此,便依乔爱卿所言。至于这人选,便暂定为状元、榜眼和探花他们三人吧,到时候让他们兵分三路,如此也快一点。”至于他们几人中是否会有人经不住诱惑,中途叛变,给那些贪污的官员报信,这个就不必担心了,一路上自然是会有人暗中盯着他们的,一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立马会将人押回。当然,杨云清之前整理出的那本册子上,记录下的那些知识,每一条的背后都有着其庞大的理论体系,甚至可以自成一门学科,其中更是蕴含着真理,所以一时之间,民间有不少无志于科举,而对那些偏门感兴趣的人开始研究起上面的知识来,后面甚至是凭借着那册子上的寥寥数语,成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体系出来,不过这个都是后话了。杨云清因为这些事情每天都忙得很,所以跟安哥儿之间的交流就比以前少了些,不过安哥儿也都十三岁了,不像小时候,需要杨云清和凤阳两人一刻不停地盯着了,他也需要一点自己的空间,所以杨云清也就没在意什么。而安哥儿也自然没有让杨云清失望,虽然偶尔出格带着同窗一起去闯个小祸,但是大错是没有的,更因为他向来优秀,还第一次下场便拿下了案首之名,所以国子监的夫子对他很是青眼,只要学业上不出错,其他的方面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而翻过一年,等安哥儿十四岁的时候,他突然向杨云清提出了游学的要求,想要去京城之外走一走。理由也很简单,他从出生到现在,都没有出过京城。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若是一直龟缩在京城,岂不就成了父亲小时候给他讲的故事中的那只坐井观天的井底之蛙了?至于乡试,安哥儿这个年纪倒不用着急,反正就算他一路考上去又如何?到那个时候他才十五岁,这也不是能入朝为官的年纪,就算他身份尊贵,那些大臣也不放心将事情交给他这个乳臭未干的少年做,若是皇帝舅舅用他,那些大臣也不见得心里能服气。而且安哥儿自己也不乐意那么早就入了朝堂为官去,那样一来,像现在这样在国子监的悠闲日子可不会再有了。杨云清对于安哥儿这个要求并没有反对的意思,当年他在府城读书准备乡试之前,也曾花过一年半的时间出去游学,见识一下大周各地的风土人情,所以现在安哥儿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以己度人,他又如何会反对。第192章 作诗天赋这件事说与凤阳听了……这件事说与凤阳听了之后, 凤阳虽然有些担心安哥儿出行的安全,但是对于他这个游学的想法还是赞成的。安哥儿从小都是在这京城长大,一直也没有出去过, 现在有想要出去的想法很正常, 毕竟她自己还是少女跟母后身处深宫的时候,都经常有想要出京城外游上玩水的想法。虽然安哥儿说想要轻车简行, 不带太多的人,甚至有想要一个人单独上路的想法, 但是凤阳跟杨云清对此根本不放心, 杨云清他当年出行的时候也是专门带着两个从镖行出来的护卫的, 就是担心路上遇到匪徒或者山贼。安哥儿现在虽然跟着武师傅学过不少拳脚, 但是到底只是用来简单防身的,要是遇到那种手里有过人命的匪徒, 到时候肯定是会有危险的。杨云清的意思是想要去京城镖行里寻几个镖师跟着安哥儿上路,他们的经验足一些,路上也能照顾一下安哥儿。凤阳觉得这个想法不错, 毕竟镖行就是靠信誉开起来了,护卫一个安哥儿这样的少年应该是有保障的。因为宫中的皇帝皇后还有太后对安哥儿都非常疼爱, 所以要是出去游学肯定是要进宫去说一下, 告个别的, 毕竟这一去就是一两年, 虽然有家书寄回来, 但是到底不比在眼前经常见面的好。安哥儿现在年纪大了些, 不比小时候, 能那么频繁地进宫了,毕竟都是女眷,不过每月十五是去一次的。而这次他就干脆趁着这个月十五进宫的机会, 特地去说一声。而等安哥儿进宫后回来,转头裴安这个皇帝舅舅就给他赐了两个护卫,是从暗卫里拨出来的,功夫是没得说,有这两个人,安哥儿此行必定是安全的。而杨云清元原本让人去镖行请的镖师也没有辞退,毕竟他们常年走镖,野外生存的经验十分丰富,也算是术业有专攻了,而这么一来,加上安哥儿,一行人也就五个人,人数也不算多,安哥儿也就没有拒绝。安哥儿次月便出发了,只是他人虽然走了,身上的“任务”可不少,首先是给杨云清和凤阳的信,至少是一旬写一次,而阿绵虽然人小认的字还没几个,但是却也要求哥哥给自己也写信来,到时候她可以让嬷嬷念给她听,如此一算,这家里就是三封信了,而且每人一旬一封,一个月就是九封信了。除此之外,宫中太后也要写信,皇帝皇后倒是不用分开,两人写一封就行,不过他那个才六岁的太子表弟,跟阿绵那个小丫头一样,也要安哥儿写信给他。所以安哥儿一月光信件便要写个十几封,虽然可说算是“负担”,但是于安哥儿而言却是甘之如饴的,一封信也花不了他多长时间,十几封顶多也就一个多时辰就能写完罢了。而安哥儿在他走后,的确是像临走的时候说得那样,每月写信回来的,所以杨云清他们也知道一路上安哥儿游学的情况,也大致知道他走到哪里了。大概是这趟游学之旅真的对安哥儿的心境有什么启发吧,几个月来,信一封接一封地寄来,而每一封信里除去一些家常问候必有的便是他旅途之中所作的诗作了。而待杨云清看了凤阳和阿绵的信之后,发现安哥儿还每封信里写的诗还都不一样呢,如杨云清所料不错,估计寄往宫里的信上附载的诗作也是不同的,而这么一算,这小子是隔一天就能写出一首诗来,这大概也算是“高产”了吧!作诗也是科举中的题型之一,几乎是所有士子都会的,就算作诗水平不好,但是这鉴赏能力还是有的。杨云清他于作诗一途算不上精通,虽然当初科考的时候发挥得实在不错,灵感之下的诗作很是夺得了主考官的青睐,但是那也不过是运气好,他平日里的正常作诗水平在大周的读书人之中,也就算是中上而已,不过也是能比过八成的人了,而杨云清的鉴赏能力是比他的作诗能力好上不少的。而安哥儿的这些诗,杨云清只一眼看过去,就被里面的灵气惊艳,这作诗的水准,比起他从前在科考之中,灵感乍涌之时写下的诗水平还要高一些,如此而言,便知道安哥儿于作诗一道的天赋了,而安哥儿今年才十四岁而已。杨云清此时心中也有些愧疚,在安哥儿进国子监之后,他的确是对安哥儿的关注有些少了,虽然平日里安哥儿也会在晚间请教他一些自己学业上的问题,但是关于作诗上的却从未请教过。这么一想,大概是他从小便在写诗有着天赋,平日作诗的时候得心应手,所以也就自然用不着向他这个父亲请教作诗上面的问题了,不然杨云清也不会到今天才发现安哥儿在写诗一道上的天赋。想到这,杨云清将安哥儿这些信件上的诗誊抄下来,然后又打算寻个时间去国子监,从安哥儿夫子那里看看能不能拿到平日进学时安哥儿那些手稿,到时候等集齐了些,或许可以给他整理成诗集,编纂成册留以纪念。而宫中的皇帝皇后还有太后他们本来还以为这信中每次的诗是大家都一样呢,万万没想到安哥儿给每个人写的信里居然都是不同的,倒也很是惊奇了。裴安这个舅舅还道:“万没有想到安哥儿在作诗上如此有天赋,说不定我们皇室中还能出一个大诗人呢!”而安哥儿他路上每到一处便是灵感迸发,山水之妙尽在这笔下,也因此写下了许多诗作,有的时候一天能挥笔写下数十首 。而安哥儿年纪虽小,但是一身气度不似常人,再加上文采傲人,于诗赋上更是有着逼人的灵气,以文会友,倒是结识了不少人,不乏忘年之交。这些对于原本一直未出过京城才十四岁的安哥儿,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体验,而这趟游学更真的是不虚此行。宫中。“此次钦差不知诸位可有人选?”内阁之中,裴安这个皇帝坐在上首询问道。因为之前义务教育改革,朝廷拨下不少银子到下面各省州县,用于建造学舍还有用于日常开支,但是这银子有没有落到实处就有待商榷了,天高皇帝远,若是那些做手脚贪污的官员上面的上峰跟他们蛇鼠一窝,有意帮忙遮掩,一时半会仅靠下面那例行递上来的奏折实在是难以分辨实际情况到底是怎么样了。第193章 新科状元也正是因此,朝廷这……也正是因此, 朝廷这边现在需要派一个钦差到下面暗中寻访,只是这人选不太好确定。因为下面的那些官员,既然敢贪污, 肯定就是上面有人帮着遮掩的。所以他们这消息自然是称得上灵通了, 若是朝廷这边派个一品二品的大臣去,那边肯定很快就收到了消息, 毕竟朝廷这边大臣凡是有点名姓的,他们身上风吹草动早就被那些人盯着呢, 此次改革耗费无数心力和国力, 事关重大, 自然是不能就这么打草惊蛇的。“陛下, 臣倒是有一个提议。”此时出声的竟是乔次辅,这倒是有些稀奇了, 因为乔次辅此人十分老实谨慎,从不肯行差踏错一步,也少有这样主动提议的时候,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能进内阁的大臣, 无论性子怎样, 手里肯定都是有两把刷子的, 不可小觑。“乔爱卿但说无妨。”裴安转头望向乔次辅道。乔次辅上前沉稳说道:“陛下, 臣以为钦差可派三年前项泗一届举子担任。恰逢今年这届举子出翰林, 或是留任京中, 或是外放为官, 他们现在名声不显,这去向自然也不会有人特意盯着的,若是趁着这个机会, 外放为虚,查探为实,让他们作为钦差明察暗访,肯定是无人知晓的。”乔次辅这个提议的确很是精妙,每一届举子在翰林院三年期满之后,大多数都是外放的,只有少数才会留在京城。而这几百个位卑言轻的毛头小子,又有谁会专门盯着他们上任的路线呢?按乔次辅所言,暗地里派这届举子任钦差的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杨云清略一思索,也觉得此举可行,他之前虽然也想过其他的办法,但是这么一比,的确是乔次辅的这个提议更好一些,既然如此,他自然是支持的。其他的几位次辅也都没有反对,之前他们为了此事讨论了不少时间,这个提议也算是解了燃眉之急了。裴安这个皇帝见内阁众人对此举没有意见,沉吟了半刻,道:“既然如此,便依乔爱卿所言。至于这人选,便暂定为状元、榜眼和探花他们三人吧,到时候让他们兵分三路,如此也快一点。”至于他们几人中是否会有人经不住诱惑,中途叛变,给那些贪污的官员报信,这个就不必担心了,一路上自然是会有人暗中盯着他们的,一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立马会将人押回。当然,杨云清之前整理出的那本册子上,记录下的那些知识,每一条的背后都有着其庞大的理论体系,甚至可以自成一门学科,其中更是蕴含着真理,所以一时之间,民间有不少无志于科举,而对那些偏门感兴趣的人开始研究起上面的知识来,后面甚至是凭借着那册子上的寥寥数语,成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体系出来,不过这个都是后话了。杨云清因为这些事情每天都忙得很,所以跟安哥儿之间的交流就比以前少了些,不过安哥儿也都十三岁了,不像小时候,需要杨云清和凤阳两人一刻不停地盯着了,他也需要一点自己的空间,所以杨云清也就没在意什么。而安哥儿也自然没有让杨云清失望,虽然偶尔出格带着同窗一起去闯个小祸,但是大错是没有的,更因为他向来优秀,还第一次下场便拿下了案首之名,所以国子监的夫子对他很是青眼,只要学业上不出错,其他的方面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而翻过一年,等安哥儿十四岁的时候,他突然向杨云清提出了游学的要求,想要去京城之外走一走。理由也很简单,他从出生到现在,都没有出过京城。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若是一直龟缩在京城,岂不就成了父亲小时候给他讲的故事中的那只坐井观天的井底之蛙了?至于乡试,安哥儿这个年纪倒不用着急,反正就算他一路考上去又如何?到那个时候他才十五岁,这也不是能入朝为官的年纪,就算他身份尊贵,那些大臣也不放心将事情交给他这个乳臭未干的少年做,若是皇帝舅舅用他,那些大臣也不见得心里能服气。而且安哥儿自己也不乐意那么早就入了朝堂为官去,那样一来,像现在这样在国子监的悠闲日子可不会再有了。杨云清对于安哥儿这个要求并没有反对的意思,当年他在府城读书准备乡试之前,也曾花过一年半的时间出去游学,见识一下大周各地的风土人情,所以现在安哥儿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以己度人,他又如何会反对。第192章 作诗天赋这件事说与凤阳听了……这件事说与凤阳听了之后, 凤阳虽然有些担心安哥儿出行的安全,但是对于他这个游学的想法还是赞成的。安哥儿从小都是在这京城长大,一直也没有出去过, 现在有想要出去的想法很正常, 毕竟她自己还是少女跟母后身处深宫的时候,都经常有想要出京城外游上玩水的想法。虽然安哥儿说想要轻车简行, 不带太多的人,甚至有想要一个人单独上路的想法, 但是凤阳跟杨云清对此根本不放心, 杨云清他当年出行的时候也是专门带着两个从镖行出来的护卫的, 就是担心路上遇到匪徒或者山贼。安哥儿现在虽然跟着武师傅学过不少拳脚, 但是到底只是用来简单防身的,要是遇到那种手里有过人命的匪徒, 到时候肯定是会有危险的。杨云清的意思是想要去京城镖行里寻几个镖师跟着安哥儿上路,他们的经验足一些,路上也能照顾一下安哥儿。凤阳觉得这个想法不错, 毕竟镖行就是靠信誉开起来了,护卫一个安哥儿这样的少年应该是有保障的。因为宫中的皇帝皇后还有太后对安哥儿都非常疼爱, 所以要是出去游学肯定是要进宫去说一下, 告个别的, 毕竟这一去就是一两年, 虽然有家书寄回来, 但是到底不比在眼前经常见面的好。安哥儿现在年纪大了些, 不比小时候, 能那么频繁地进宫了,毕竟都是女眷,不过每月十五是去一次的。而这次他就干脆趁着这个月十五进宫的机会, 特地去说一声。而等安哥儿进宫后回来,转头裴安这个皇帝舅舅就给他赐了两个护卫,是从暗卫里拨出来的,功夫是没得说,有这两个人,安哥儿此行必定是安全的。而杨云清元原本让人去镖行请的镖师也没有辞退,毕竟他们常年走镖,野外生存的经验十分丰富,也算是术业有专攻了,而这么一来,加上安哥儿,一行人也就五个人,人数也不算多,安哥儿也就没有拒绝。安哥儿次月便出发了,只是他人虽然走了,身上的“任务”可不少,首先是给杨云清和凤阳的信,至少是一旬写一次,而阿绵虽然人小认的字还没几个,但是却也要求哥哥给自己也写信来,到时候她可以让嬷嬷念给她听,如此一算,这家里就是三封信了,而且每人一旬一封,一个月就是九封信了。除此之外,宫中太后也要写信,皇帝皇后倒是不用分开,两人写一封就行,不过他那个才六岁的太子表弟,跟阿绵那个小丫头一样,也要安哥儿写信给他。所以安哥儿一月光信件便要写个十几封,虽然可说算是“负担”,但是于安哥儿而言却是甘之如饴的,一封信也花不了他多长时间,十几封顶多也就一个多时辰就能写完罢了。而安哥儿在他走后,的确是像临走的时候说得那样,每月写信回来的,所以杨云清他们也知道一路上安哥儿游学的情况,也大致知道他走到哪里了。大概是这趟游学之旅真的对安哥儿的心境有什么启发吧,几个月来,信一封接一封地寄来,而每一封信里除去一些家常问候必有的便是他旅途之中所作的诗作了。而待杨云清看了凤阳和阿绵的信之后,发现安哥儿还每封信里写的诗还都不一样呢,如杨云清所料不错,估计寄往宫里的信上附载的诗作也是不同的,而这么一算,这小子是隔一天就能写出一首诗来,这大概也算是“高产”了吧!作诗也是科举中的题型之一,几乎是所有士子都会的,就算作诗水平不好,但是这鉴赏能力还是有的。杨云清他于作诗一途算不上精通,虽然当初科考的时候发挥得实在不错,灵感之下的诗作很是夺得了主考官的青睐,但是那也不过是运气好,他平日里的正常作诗水平在大周的读书人之中,也就算是中上而已,不过也是能比过八成的人了,而杨云清的鉴赏能力是比他的作诗能力好上不少的。而安哥儿的这些诗,杨云清只一眼看过去,就被里面的灵气惊艳,这作诗的水准,比起他从前在科考之中,灵感乍涌之时写下的诗水平还要高一些,如此而言,便知道安哥儿于作诗一道的天赋了,而安哥儿今年才十四岁而已。杨云清此时心中也有些愧疚,在安哥儿进国子监之后,他的确是对安哥儿的关注有些少了,虽然平日里安哥儿也会在晚间请教他一些自己学业上的问题,但是关于作诗上的却从未请教过。这么一想,大概是他从小便在写诗有着天赋,平日作诗的时候得心应手,所以也就自然用不着向他这个父亲请教作诗上面的问题了,不然杨云清也不会到今天才发现安哥儿在写诗一道上的天赋。想到这,杨云清将安哥儿这些信件上的诗誊抄下来,然后又打算寻个时间去国子监,从安哥儿夫子那里看看能不能拿到平日进学时安哥儿那些手稿,到时候等集齐了些,或许可以给他整理成诗集,编纂成册留以纪念。而宫中的皇帝皇后还有太后他们本来还以为这信中每次的诗是大家都一样呢,万万没想到安哥儿给每个人写的信里居然都是不同的,倒也很是惊奇了。裴安这个舅舅还道:“万没有想到安哥儿在作诗上如此有天赋,说不定我们皇室中还能出一个大诗人呢!”而安哥儿他路上每到一处便是灵感迸发,山水之妙尽在这笔下,也因此写下了许多诗作,有的时候一天能挥笔写下数十首 。而安哥儿年纪虽小,但是一身气度不似常人,再加上文采傲人,于诗赋上更是有着逼人的灵气,以文会友,倒是结识了不少人,不乏忘年之交。这些对于原本一直未出过京城才十四岁的安哥儿,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体验,而这趟游学更真的是不虚此行。宫中。“此次钦差不知诸位可有人选?”内阁之中,裴安这个皇帝坐在上首询问道。因为之前义务教育改革,朝廷拨下不少银子到下面各省州县,用于建造学舍还有用于日常开支,但是这银子有没有落到实处就有待商榷了,天高皇帝远,若是那些做手脚贪污的官员上面的上峰跟他们蛇鼠一窝,有意帮忙遮掩,一时半会仅靠下面那例行递上来的奏折实在是难以分辨实际情况到底是怎么样了。第193章 新科状元也正是因此,朝廷这……也正是因此, 朝廷这边现在需要派一个钦差到下面暗中寻访,只是这人选不太好确定。因为下面的那些官员,既然敢贪污, 肯定就是上面有人帮着遮掩的。所以他们这消息自然是称得上灵通了, 若是朝廷这边派个一品二品的大臣去,那边肯定很快就收到了消息, 毕竟朝廷这边大臣凡是有点名姓的,他们身上风吹草动早就被那些人盯着呢, 此次改革耗费无数心力和国力, 事关重大, 自然是不能就这么打草惊蛇的。“陛下, 臣倒是有一个提议。”此时出声的竟是乔次辅,这倒是有些稀奇了, 因为乔次辅此人十分老实谨慎,从不肯行差踏错一步,也少有这样主动提议的时候,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能进内阁的大臣, 无论性子怎样, 手里肯定都是有两把刷子的, 不可小觑。“乔爱卿但说无妨。”裴安转头望向乔次辅道。乔次辅上前沉稳说道:“陛下, 臣以为钦差可派三年前项泗一届举子担任。恰逢今年这届举子出翰林, 或是留任京中, 或是外放为官, 他们现在名声不显,这去向自然也不会有人特意盯着的,若是趁着这个机会, 外放为虚,查探为实,让他们作为钦差明察暗访,肯定是无人知晓的。”乔次辅这个提议的确很是精妙,每一届举子在翰林院三年期满之后,大多数都是外放的,只有少数才会留在京城。而这几百个位卑言轻的毛头小子,又有谁会专门盯着他们上任的路线呢?按乔次辅所言,暗地里派这届举子任钦差的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杨云清略一思索,也觉得此举可行,他之前虽然也想过其他的办法,但是这么一比,的确是乔次辅的这个提议更好一些,既然如此,他自然是支持的。其他的几位次辅也都没有反对,之前他们为了此事讨论了不少时间,这个提议也算是解了燃眉之急了。裴安这个皇帝见内阁众人对此举没有意见,沉吟了半刻,道:“既然如此,便依乔爱卿所言。至于这人选,便暂定为状元、榜眼和探花他们三人吧,到时候让他们兵分三路,如此也快一点。”至于他们几人中是否会有人经不住诱惑,中途叛变,给那些贪污的官员报信,这个就不必担心了,一路上自然是会有人暗中盯着他们的,一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立马会将人押回。当然,杨云清之前整理出的那本册子上,记录下的那些知识,每一条的背后都有着其庞大的理论体系,甚至可以自成一门学科,其中更是蕴含着真理,所以一时之间,民间有不少无志于科举,而对那些偏门感兴趣的人开始研究起上面的知识来,后面甚至是凭借着那册子上的寥寥数语,成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体系出来,不过这个都是后话了。杨云清因为这些事情每天都忙得很,所以跟安哥儿之间的交流就比以前少了些,不过安哥儿也都十三岁了,不像小时候,需要杨云清和凤阳两人一刻不停地盯着了,他也需要一点自己的空间,所以杨云清也就没在意什么。而安哥儿也自然没有让杨云清失望,虽然偶尔出格带着同窗一起去闯个小祸,但是大错是没有的,更因为他向来优秀,还第一次下场便拿下了案首之名,所以国子监的夫子对他很是青眼,只要学业上不出错,其他的方面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而翻过一年,等安哥儿十四岁的时候,他突然向杨云清提出了游学的要求,想要去京城之外走一走。理由也很简单,他从出生到现在,都没有出过京城。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若是一直龟缩在京城,岂不就成了父亲小时候给他讲的故事中的那只坐井观天的井底之蛙了?至于乡试,安哥儿这个年纪倒不用着急,反正就算他一路考上去又如何?到那个时候他才十五岁,这也不是能入朝为官的年纪,就算他身份尊贵,那些大臣也不放心将事情交给他这个乳臭未干的少年做,若是皇帝舅舅用他,那些大臣也不见得心里能服气。而且安哥儿自己也不乐意那么早就入了朝堂为官去,那样一来,像现在这样在国子监的悠闲日子可不会再有了。杨云清对于安哥儿这个要求并没有反对的意思,当年他在府城读书准备乡试之前,也曾花过一年半的时间出去游学,见识一下大周各地的风土人情,所以现在安哥儿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以己度人,他又如何会反对。第192章 作诗天赋这件事说与凤阳听了……这件事说与凤阳听了之后, 凤阳虽然有些担心安哥儿出行的安全,但是对于他这个游学的想法还是赞成的。安哥儿从小都是在这京城长大,一直也没有出去过, 现在有想要出去的想法很正常, 毕竟她自己还是少女跟母后身处深宫的时候,都经常有想要出京城外游上玩水的想法。虽然安哥儿说想要轻车简行, 不带太多的人,甚至有想要一个人单独上路的想法, 但是凤阳跟杨云清对此根本不放心, 杨云清他当年出行的时候也是专门带着两个从镖行出来的护卫的, 就是担心路上遇到匪徒或者山贼。安哥儿现在虽然跟着武师傅学过不少拳脚, 但是到底只是用来简单防身的,要是遇到那种手里有过人命的匪徒, 到时候肯定是会有危险的。杨云清的意思是想要去京城镖行里寻几个镖师跟着安哥儿上路,他们的经验足一些,路上也能照顾一下安哥儿。凤阳觉得这个想法不错, 毕竟镖行就是靠信誉开起来了,护卫一个安哥儿这样的少年应该是有保障的。因为宫中的皇帝皇后还有太后对安哥儿都非常疼爱, 所以要是出去游学肯定是要进宫去说一下, 告个别的, 毕竟这一去就是一两年, 虽然有家书寄回来, 但是到底不比在眼前经常见面的好。安哥儿现在年纪大了些, 不比小时候, 能那么频繁地进宫了,毕竟都是女眷,不过每月十五是去一次的。而这次他就干脆趁着这个月十五进宫的机会, 特地去说一声。而等安哥儿进宫后回来,转头裴安这个皇帝舅舅就给他赐了两个护卫,是从暗卫里拨出来的,功夫是没得说,有这两个人,安哥儿此行必定是安全的。而杨云清元原本让人去镖行请的镖师也没有辞退,毕竟他们常年走镖,野外生存的经验十分丰富,也算是术业有专攻了,而这么一来,加上安哥儿,一行人也就五个人,人数也不算多,安哥儿也就没有拒绝。安哥儿次月便出发了,只是他人虽然走了,身上的“任务”可不少,首先是给杨云清和凤阳的信,至少是一旬写一次,而阿绵虽然人小认的字还没几个,但是却也要求哥哥给自己也写信来,到时候她可以让嬷嬷念给她听,如此一算,这家里就是三封信了,而且每人一旬一封,一个月就是九封信了。除此之外,宫中太后也要写信,皇帝皇后倒是不用分开,两人写一封就行,不过他那个才六岁的太子表弟,跟阿绵那个小丫头一样,也要安哥儿写信给他。所以安哥儿一月光信件便要写个十几封,虽然可说算是“负担”,但是于安哥儿而言却是甘之如饴的,一封信也花不了他多长时间,十几封顶多也就一个多时辰就能写完罢了。而安哥儿在他走后,的确是像临走的时候说得那样,每月写信回来的,所以杨云清他们也知道一路上安哥儿游学的情况,也大致知道他走到哪里了。大概是这趟游学之旅真的对安哥儿的心境有什么启发吧,几个月来,信一封接一封地寄来,而每一封信里除去一些家常问候必有的便是他旅途之中所作的诗作了。而待杨云清看了凤阳和阿绵的信之后,发现安哥儿还每封信里写的诗还都不一样呢,如杨云清所料不错,估计寄往宫里的信上附载的诗作也是不同的,而这么一算,这小子是隔一天就能写出一首诗来,这大概也算是“高产”了吧!作诗也是科举中的题型之一,几乎是所有士子都会的,就算作诗水平不好,但是这鉴赏能力还是有的。杨云清他于作诗一途算不上精通,虽然当初科考的时候发挥得实在不错,灵感之下的诗作很是夺得了主考官的青睐,但是那也不过是运气好,他平日里的正常作诗水平在大周的读书人之中,也就算是中上而已,不过也是能比过八成的人了,而杨云清的鉴赏能力是比他的作诗能力好上不少的。而安哥儿的这些诗,杨云清只一眼看过去,就被里面的灵气惊艳,这作诗的水准,比起他从前在科考之中,灵感乍涌之时写下的诗水平还要高一些,如此而言,便知道安哥儿于作诗一道的天赋了,而安哥儿今年才十四岁而已。杨云清此时心中也有些愧疚,在安哥儿进国子监之后,他的确是对安哥儿的关注有些少了,虽然平日里安哥儿也会在晚间请教他一些自己学业上的问题,但是关于作诗上的却从未请教过。这么一想,大概是他从小便在写诗有着天赋,平日作诗的时候得心应手,所以也就自然用不着向他这个父亲请教作诗上面的问题了,不然杨云清也不会到今天才发现安哥儿在写诗一道上的天赋。想到这,杨云清将安哥儿这些信件上的诗誊抄下来,然后又打算寻个时间去国子监,从安哥儿夫子那里看看能不能拿到平日进学时安哥儿那些手稿,到时候等集齐了些,或许可以给他整理成诗集,编纂成册留以纪念。而宫中的皇帝皇后还有太后他们本来还以为这信中每次的诗是大家都一样呢,万万没想到安哥儿给每个人写的信里居然都是不同的,倒也很是惊奇了。裴安这个舅舅还道:“万没有想到安哥儿在作诗上如此有天赋,说不定我们皇室中还能出一个大诗人呢!”而安哥儿他路上每到一处便是灵感迸发,山水之妙尽在这笔下,也因此写下了许多诗作,有的时候一天能挥笔写下数十首 。而安哥儿年纪虽小,但是一身气度不似常人,再加上文采傲人,于诗赋上更是有着逼人的灵气,以文会友,倒是结识了不少人,不乏忘年之交。这些对于原本一直未出过京城才十四岁的安哥儿,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体验,而这趟游学更真的是不虚此行。宫中。“此次钦差不知诸位可有人选?”内阁之中,裴安这个皇帝坐在上首询问道。因为之前义务教育改革,朝廷拨下不少银子到下面各省州县,用于建造学舍还有用于日常开支,但是这银子有没有落到实处就有待商榷了,天高皇帝远,若是那些做手脚贪污的官员上面的上峰跟他们蛇鼠一窝,有意帮忙遮掩,一时半会仅靠下面那例行递上来的奏折实在是难以分辨实际情况到底是怎么样了。第193章 新科状元也正是因此,朝廷这……也正是因此, 朝廷这边现在需要派一个钦差到下面暗中寻访,只是这人选不太好确定。因为下面的那些官员,既然敢贪污, 肯定就是上面有人帮着遮掩的。所以他们这消息自然是称得上灵通了, 若是朝廷这边派个一品二品的大臣去,那边肯定很快就收到了消息, 毕竟朝廷这边大臣凡是有点名姓的,他们身上风吹草动早就被那些人盯着呢, 此次改革耗费无数心力和国力, 事关重大, 自然是不能就这么打草惊蛇的。“陛下, 臣倒是有一个提议。”此时出声的竟是乔次辅,这倒是有些稀奇了, 因为乔次辅此人十分老实谨慎,从不肯行差踏错一步,也少有这样主动提议的时候,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能进内阁的大臣, 无论性子怎样, 手里肯定都是有两把刷子的, 不可小觑。“乔爱卿但说无妨。”裴安转头望向乔次辅道。乔次辅上前沉稳说道:“陛下, 臣以为钦差可派三年前项泗一届举子担任。恰逢今年这届举子出翰林, 或是留任京中, 或是外放为官, 他们现在名声不显,这去向自然也不会有人特意盯着的,若是趁着这个机会, 外放为虚,查探为实,让他们作为钦差明察暗访,肯定是无人知晓的。”乔次辅这个提议的确很是精妙,每一届举子在翰林院三年期满之后,大多数都是外放的,只有少数才会留在京城。而这几百个位卑言轻的毛头小子,又有谁会专门盯着他们上任的路线呢?按乔次辅所言,暗地里派这届举子任钦差的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杨云清略一思索,也觉得此举可行,他之前虽然也想过其他的办法,但是这么一比,的确是乔次辅的这个提议更好一些,既然如此,他自然是支持的。其他的几位次辅也都没有反对,之前他们为了此事讨论了不少时间,这个提议也算是解了燃眉之急了。裴安这个皇帝见内阁众人对此举没有意见,沉吟了半刻,道:“既然如此,便依乔爱卿所言。至于这人选,便暂定为状元、榜眼和探花他们三人吧,到时候让他们兵分三路,如此也快一点。”至于他们几人中是否会有人经不住诱惑,中途叛变,给那些贪污的官员报信,这个就不必担心了,一路上自然是会有人暗中盯着他们的,一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立马会将人押回。当然,杨云清之前整理出的那本册子上,记录下的那些知识,每一条的背后都有着其庞大的理论体系,甚至可以自成一门学科,其中更是蕴含着真理,所以一时之间,民间有不少无志于科举,而对那些偏门感兴趣的人开始研究起上面的知识来,后面甚至是凭借着那册子上的寥寥数语,成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体系出来,不过这个都是后话了。杨云清因为这些事情每天都忙得很,所以跟安哥儿之间的交流就比以前少了些,不过安哥儿也都十三岁了,不像小时候,需要杨云清和凤阳两人一刻不停地盯着了,他也需要一点自己的空间,所以杨云清也就没在意什么。而安哥儿也自然没有让杨云清失望,虽然偶尔出格带着同窗一起去闯个小祸,但是大错是没有的,更因为他向来优秀,还第一次下场便拿下了案首之名,所以国子监的夫子对他很是青眼,只要学业上不出错,其他的方面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而翻过一年,等安哥儿十四岁的时候,他突然向杨云清提出了游学的要求,想要去京城之外走一走。理由也很简单,他从出生到现在,都没有出过京城。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若是一直龟缩在京城,岂不就成了父亲小时候给他讲的故事中的那只坐井观天的井底之蛙了?至于乡试,安哥儿这个年纪倒不用着急,反正就算他一路考上去又如何?到那个时候他才十五岁,这也不是能入朝为官的年纪,就算他身份尊贵,那些大臣也不放心将事情交给他这个乳臭未干的少年做,若是皇帝舅舅用他,那些大臣也不见得心里能服气。而且安哥儿自己也不乐意那么早就入了朝堂为官去,那样一来,像现在这样在国子监的悠闲日子可不会再有了。杨云清对于安哥儿这个要求并没有反对的意思,当年他在府城读书准备乡试之前,也曾花过一年半的时间出去游学,见识一下大周各地的风土人情,所以现在安哥儿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以己度人,他又如何会反对。第192章 作诗天赋这件事说与凤阳听了……这件事说与凤阳听了之后, 凤阳虽然有些担心安哥儿出行的安全,但是对于他这个游学的想法还是赞成的。安哥儿从小都是在这京城长大,一直也没有出去过, 现在有想要出去的想法很正常, 毕竟她自己还是少女跟母后身处深宫的时候,都经常有想要出京城外游上玩水的想法。虽然安哥儿说想要轻车简行, 不带太多的人,甚至有想要一个人单独上路的想法, 但是凤阳跟杨云清对此根本不放心, 杨云清他当年出行的时候也是专门带着两个从镖行出来的护卫的, 就是担心路上遇到匪徒或者山贼。安哥儿现在虽然跟着武师傅学过不少拳脚, 但是到底只是用来简单防身的,要是遇到那种手里有过人命的匪徒, 到时候肯定是会有危险的。杨云清的意思是想要去京城镖行里寻几个镖师跟着安哥儿上路,他们的经验足一些,路上也能照顾一下安哥儿。凤阳觉得这个想法不错, 毕竟镖行就是靠信誉开起来了,护卫一个安哥儿这样的少年应该是有保障的。因为宫中的皇帝皇后还有太后对安哥儿都非常疼爱, 所以要是出去游学肯定是要进宫去说一下, 告个别的, 毕竟这一去就是一两年, 虽然有家书寄回来, 但是到底不比在眼前经常见面的好。安哥儿现在年纪大了些, 不比小时候, 能那么频繁地进宫了,毕竟都是女眷,不过每月十五是去一次的。而这次他就干脆趁着这个月十五进宫的机会, 特地去说一声。而等安哥儿进宫后回来,转头裴安这个皇帝舅舅就给他赐了两个护卫,是从暗卫里拨出来的,功夫是没得说,有这两个人,安哥儿此行必定是安全的。而杨云清元原本让人去镖行请的镖师也没有辞退,毕竟他们常年走镖,野外生存的经验十分丰富,也算是术业有专攻了,而这么一来,加上安哥儿,一行人也就五个人,人数也不算多,安哥儿也就没有拒绝。安哥儿次月便出发了,只是他人虽然走了,身上的“任务”可不少,首先是给杨云清和凤阳的信,至少是一旬写一次,而阿绵虽然人小认的字还没几个,但是却也要求哥哥给自己也写信来,到时候她可以让嬷嬷念给她听,如此一算,这家里就是三封信了,而且每人一旬一封,一个月就是九封信了。除此之外,宫中太后也要写信,皇帝皇后倒是不用分开,两人写一封就行,不过他那个才六岁的太子表弟,跟阿绵那个小丫头一样,也要安哥儿写信给他。所以安哥儿一月光信件便要写个十几封,虽然可说算是“负担”,但是于安哥儿而言却是甘之如饴的,一封信也花不了他多长时间,十几封顶多也就一个多时辰就能写完罢了。而安哥儿在他走后,的确是像临走的时候说得那样,每月写信回来的,所以杨云清他们也知道一路上安哥儿游学的情况,也大致知道他走到哪里了。大概是这趟游学之旅真的对安哥儿的心境有什么启发吧,几个月来,信一封接一封地寄来,而每一封信里除去一些家常问候必有的便是他旅途之中所作的诗作了。而待杨云清看了凤阳和阿绵的信之后,发现安哥儿还每封信里写的诗还都不一样呢,如杨云清所料不错,估计寄往宫里的信上附载的诗作也是不同的,而这么一算,这小子是隔一天就能写出一首诗来,这大概也算是“高产”了吧!作诗也是科举中的题型之一,几乎是所有士子都会的,就算作诗水平不好,但是这鉴赏能力还是有的。杨云清他于作诗一途算不上精通,虽然当初科考的时候发挥得实在不错,灵感之下的诗作很是夺得了主考官的青睐,但是那也不过是运气好,他平日里的正常作诗水平在大周的读书人之中,也就算是中上而已,不过也是能比过八成的人了,而杨云清的鉴赏能力是比他的作诗能力好上不少的。而安哥儿的这些诗,杨云清只一眼看过去,就被里面的灵气惊艳,这作诗的水准,比起他从前在科考之中,灵感乍涌之时写下的诗水平还要高一些,如此而言,便知道安哥儿于作诗一道的天赋了,而安哥儿今年才十四岁而已。杨云清此时心中也有些愧疚,在安哥儿进国子监之后,他的确是对安哥儿的关注有些少了,虽然平日里安哥儿也会在晚间请教他一些自己学业上的问题,但是关于作诗上的却从未请教过。这么一想,大概是他从小便在写诗有着天赋,平日作诗的时候得心应手,所以也就自然用不着向他这个父亲请教作诗上面的问题了,不然杨云清也不会到今天才发现安哥儿在写诗一道上的天赋。想到这,杨云清将安哥儿这些信件上的诗誊抄下来,然后又打算寻个时间去国子监,从安哥儿夫子那里看看能不能拿到平日进学时安哥儿那些手稿,到时候等集齐了些,或许可以给他整理成诗集,编纂成册留以纪念。而宫中的皇帝皇后还有太后他们本来还以为这信中每次的诗是大家都一样呢,万万没想到安哥儿给每个人写的信里居然都是不同的,倒也很是惊奇了。裴安这个舅舅还道:“万没有想到安哥儿在作诗上如此有天赋,说不定我们皇室中还能出一个大诗人呢!”而安哥儿他路上每到一处便是灵感迸发,山水之妙尽在这笔下,也因此写下了许多诗作,有的时候一天能挥笔写下数十首 。而安哥儿年纪虽小,但是一身气度不似常人,再加上文采傲人,于诗赋上更是有着逼人的灵气,以文会友,倒是结识了不少人,不乏忘年之交。这些对于原本一直未出过京城才十四岁的安哥儿,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体验,而这趟游学更真的是不虚此行。宫中。“此次钦差不知诸位可有人选?”内阁之中,裴安这个皇帝坐在上首询问道。因为之前义务教育改革,朝廷拨下不少银子到下面各省州县,用于建造学舍还有用于日常开支,但是这银子有没有落到实处就有待商榷了,天高皇帝远,若是那些做手脚贪污的官员上面的上峰跟他们蛇鼠一窝,有意帮忙遮掩,一时半会仅靠下面那例行递上来的奏折实在是难以分辨实际情况到底是怎么样了。第193章 新科状元也正是因此,朝廷这……也正是因此, 朝廷这边现在需要派一个钦差到下面暗中寻访,只是这人选不太好确定。因为下面的那些官员,既然敢贪污, 肯定就是上面有人帮着遮掩的。所以他们这消息自然是称得上灵通了, 若是朝廷这边派个一品二品的大臣去,那边肯定很快就收到了消息, 毕竟朝廷这边大臣凡是有点名姓的,他们身上风吹草动早就被那些人盯着呢, 此次改革耗费无数心力和国力, 事关重大, 自然是不能就这么打草惊蛇的。“陛下, 臣倒是有一个提议。”此时出声的竟是乔次辅,这倒是有些稀奇了, 因为乔次辅此人十分老实谨慎,从不肯行差踏错一步,也少有这样主动提议的时候,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能进内阁的大臣, 无论性子怎样, 手里肯定都是有两把刷子的, 不可小觑。“乔爱卿但说无妨。”裴安转头望向乔次辅道。乔次辅上前沉稳说道:“陛下, 臣以为钦差可派三年前项泗一届举子担任。恰逢今年这届举子出翰林, 或是留任京中, 或是外放为官, 他们现在名声不显,这去向自然也不会有人特意盯着的,若是趁着这个机会, 外放为虚,查探为实,让他们作为钦差明察暗访,肯定是无人知晓的。”乔次辅这个提议的确很是精妙,每一届举子在翰林院三年期满之后,大多数都是外放的,只有少数才会留在京城。而这几百个位卑言轻的毛头小子,又有谁会专门盯着他们上任的路线呢?按乔次辅所言,暗地里派这届举子任钦差的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杨云清略一思索,也觉得此举可行,他之前虽然也想过其他的办法,但是这么一比,的确是乔次辅的这个提议更好一些,既然如此,他自然是支持的。其他的几位次辅也都没有反对,之前他们为了此事讨论了不少时间,这个提议也算是解了燃眉之急了。裴安这个皇帝见内阁众人对此举没有意见,沉吟了半刻,道:“既然如此,便依乔爱卿所言。至于这人选,便暂定为状元、榜眼和探花他们三人吧,到时候让他们兵分三路,如此也快一点。”至于他们几人中是否会有人经不住诱惑,中途叛变,给那些贪污的官员报信,这个就不必担心了,一路上自然是会有人暗中盯着他们的,一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立马会将人押回。当然,杨云清之前整理出的那本册子上,记录下的那些知识,每一条的背后都有着其庞大的理论体系,甚至可以自成一门学科,其中更是蕴含着真理,所以一时之间,民间有不少无志于科举,而对那些偏门感兴趣的人开始研究起上面的知识来,后面甚至是凭借着那册子上的寥寥数语,成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体系出来,不过这个都是后话了。杨云清因为这些事情每天都忙得很,所以跟安哥儿之间的交流就比以前少了些,不过安哥儿也都十三岁了,不像小时候,需要杨云清和凤阳两人一刻不停地盯着了,他也需要一点自己的空间,所以杨云清也就没在意什么。而安哥儿也自然没有让杨云清失望,虽然偶尔出格带着同窗一起去闯个小祸,但是大错是没有的,更因为他向来优秀,还第一次下场便拿下了案首之名,所以国子监的夫子对他很是青眼,只要学业上不出错,其他的方面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而翻过一年,等安哥儿十四岁的时候,他突然向杨云清提出了游学的要求,想要去京城之外走一走。理由也很简单,他从出生到现在,都没有出过京城。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若是一直龟缩在京城,岂不就成了父亲小时候给他讲的故事中的那只坐井观天的井底之蛙了?至于乡试,安哥儿这个年纪倒不用着急,反正就算他一路考上去又如何?到那个时候他才十五岁,这也不是能入朝为官的年纪,就算他身份尊贵,那些大臣也不放心将事情交给他这个乳臭未干的少年做,若是皇帝舅舅用他,那些大臣也不见得心里能服气。而且安哥儿自己也不乐意那么早就入了朝堂为官去,那样一来,像现在这样在国子监的悠闲日子可不会再有了。杨云清对于安哥儿这个要求并没有反对的意思,当年他在府城读书准备乡试之前,也曾花过一年半的时间出去游学,见识一下大周各地的风土人情,所以现在安哥儿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以己度人,他又如何会反对。第192章 作诗天赋这件事说与凤阳听了……这件事说与凤阳听了之后, 凤阳虽然有些担心安哥儿出行的安全,但是对于他这个游学的想法还是赞成的。安哥儿从小都是在这京城长大,一直也没有出去过, 现在有想要出去的想法很正常, 毕竟她自己还是少女跟母后身处深宫的时候,都经常有想要出京城外游上玩水的想法。虽然安哥儿说想要轻车简行, 不带太多的人,甚至有想要一个人单独上路的想法, 但是凤阳跟杨云清对此根本不放心, 杨云清他当年出行的时候也是专门带着两个从镖行出来的护卫的, 就是担心路上遇到匪徒或者山贼。安哥儿现在虽然跟着武师傅学过不少拳脚, 但是到底只是用来简单防身的,要是遇到那种手里有过人命的匪徒, 到时候肯定是会有危险的。杨云清的意思是想要去京城镖行里寻几个镖师跟着安哥儿上路,他们的经验足一些,路上也能照顾一下安哥儿。凤阳觉得这个想法不错, 毕竟镖行就是靠信誉开起来了,护卫一个安哥儿这样的少年应该是有保障的。因为宫中的皇帝皇后还有太后对安哥儿都非常疼爱, 所以要是出去游学肯定是要进宫去说一下, 告个别的, 毕竟这一去就是一两年, 虽然有家书寄回来, 但是到底不比在眼前经常见面的好。安哥儿现在年纪大了些, 不比小时候, 能那么频繁地进宫了,毕竟都是女眷,不过每月十五是去一次的。而这次他就干脆趁着这个月十五进宫的机会, 特地去说一声。而等安哥儿进宫后回来,转头裴安这个皇帝舅舅就给他赐了两个护卫,是从暗卫里拨出来的,功夫是没得说,有这两个人,安哥儿此行必定是安全的。而杨云清元原本让人去镖行请的镖师也没有辞退,毕竟他们常年走镖,野外生存的经验十分丰富,也算是术业有专攻了,而这么一来,加上安哥儿,一行人也就五个人,人数也不算多,安哥儿也就没有拒绝。安哥儿次月便出发了,只是他人虽然走了,身上的“任务”可不少,首先是给杨云清和凤阳的信,至少是一旬写一次,而阿绵虽然人小认的字还没几个,但是却也要求哥哥给自己也写信来,到时候她可以让嬷嬷念给她听,如此一算,这家里就是三封信了,而且每人一旬一封,一个月就是九封信了。除此之外,宫中太后也要写信,皇帝皇后倒是不用分开,两人写一封就行,不过他那个才六岁的太子表弟,跟阿绵那个小丫头一样,也要安哥儿写信给他。所以安哥儿一月光信件便要写个十几封,虽然可说算是“负担”,但是于安哥儿而言却是甘之如饴的,一封信也花不了他多长时间,十几封顶多也就一个多时辰就能写完罢了。而安哥儿在他走后,的确是像临走的时候说得那样,每月写信回来的,所以杨云清他们也知道一路上安哥儿游学的情况,也大致知道他走到哪里了。大概是这趟游学之旅真的对安哥儿的心境有什么启发吧,几个月来,信一封接一封地寄来,而每一封信里除去一些家常问候必有的便是他旅途之中所作的诗作了。而待杨云清看了凤阳和阿绵的信之后,发现安哥儿还每封信里写的诗还都不一样呢,如杨云清所料不错,估计寄往宫里的信上附载的诗作也是不同的,而这么一算,这小子是隔一天就能写出一首诗来,这大概也算是“高产”了吧!作诗也是科举中的题型之一,几乎是所有士子都会的,就算作诗水平不好,但是这鉴赏能力还是有的。杨云清他于作诗一途算不上精通,虽然当初科考的时候发挥得实在不错,灵感之下的诗作很是夺得了主考官的青睐,但是那也不过是运气好,他平日里的正常作诗水平在大周的读书人之中,也就算是中上而已,不过也是能比过八成的人了,而杨云清的鉴赏能力是比他的作诗能力好上不少的。而安哥儿的这些诗,杨云清只一眼看过去,就被里面的灵气惊艳,这作诗的水准,比起他从前在科考之中,灵感乍涌之时写下的诗水平还要高一些,如此而言,便知道安哥儿于作诗一道的天赋了,而安哥儿今年才十四岁而已。杨云清此时心中也有些愧疚,在安哥儿进国子监之后,他的确是对安哥儿的关注有些少了,虽然平日里安哥儿也会在晚间请教他一些自己学业上的问题,但是关于作诗上的却从未请教过。这么一想,大概是他从小便在写诗有着天赋,平日作诗的时候得心应手,所以也就自然用不着向他这个父亲请教作诗上面的问题了,不然杨云清也不会到今天才发现安哥儿在写诗一道上的天赋。想到这,杨云清将安哥儿这些信件上的诗誊抄下来,然后又打算寻个时间去国子监,从安哥儿夫子那里看看能不能拿到平日进学时安哥儿那些手稿,到时候等集齐了些,或许可以给他整理成诗集,编纂成册留以纪念。而宫中的皇帝皇后还有太后他们本来还以为这信中每次的诗是大家都一样呢,万万没想到安哥儿给每个人写的信里居然都是不同的,倒也很是惊奇了。裴安这个舅舅还道:“万没有想到安哥儿在作诗上如此有天赋,说不定我们皇室中还能出一个大诗人呢!”而安哥儿他路上每到一处便是灵感迸发,山水之妙尽在这笔下,也因此写下了许多诗作,有的时候一天能挥笔写下数十首 。而安哥儿年纪虽小,但是一身气度不似常人,再加上文采傲人,于诗赋上更是有着逼人的灵气,以文会友,倒是结识了不少人,不乏忘年之交。这些对于原本一直未出过京城才十四岁的安哥儿,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体验,而这趟游学更真的是不虚此行。宫中。“此次钦差不知诸位可有人选?”内阁之中,裴安这个皇帝坐在上首询问道。因为之前义务教育改革,朝廷拨下不少银子到下面各省州县,用于建造学舍还有用于日常开支,但是这银子有没有落到实处就有待商榷了,天高皇帝远,若是那些做手脚贪污的官员上面的上峰跟他们蛇鼠一窝,有意帮忙遮掩,一时半会仅靠下面那例行递上来的奏折实在是难以分辨实际情况到底是怎么样了。第193章 新科状元也正是因此,朝廷这……也正是因此, 朝廷这边现在需要派一个钦差到下面暗中寻访,只是这人选不太好确定。因为下面的那些官员,既然敢贪污, 肯定就是上面有人帮着遮掩的。所以他们这消息自然是称得上灵通了, 若是朝廷这边派个一品二品的大臣去,那边肯定很快就收到了消息, 毕竟朝廷这边大臣凡是有点名姓的,他们身上风吹草动早就被那些人盯着呢, 此次改革耗费无数心力和国力, 事关重大, 自然是不能就这么打草惊蛇的。“陛下, 臣倒是有一个提议。”此时出声的竟是乔次辅,这倒是有些稀奇了, 因为乔次辅此人十分老实谨慎,从不肯行差踏错一步,也少有这样主动提议的时候,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能进内阁的大臣, 无论性子怎样, 手里肯定都是有两把刷子的, 不可小觑。“乔爱卿但说无妨。”裴安转头望向乔次辅道。乔次辅上前沉稳说道:“陛下, 臣以为钦差可派三年前项泗一届举子担任。恰逢今年这届举子出翰林, 或是留任京中, 或是外放为官, 他们现在名声不显,这去向自然也不会有人特意盯着的,若是趁着这个机会, 外放为虚,查探为实,让他们作为钦差明察暗访,肯定是无人知晓的。”乔次辅这个提议的确很是精妙,每一届举子在翰林院三年期满之后,大多数都是外放的,只有少数才会留在京城。而这几百个位卑言轻的毛头小子,又有谁会专门盯着他们上任的路线呢?按乔次辅所言,暗地里派这届举子任钦差的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杨云清略一思索,也觉得此举可行,他之前虽然也想过其他的办法,但是这么一比,的确是乔次辅的这个提议更好一些,既然如此,他自然是支持的。其他的几位次辅也都没有反对,之前他们为了此事讨论了不少时间,这个提议也算是解了燃眉之急了。裴安这个皇帝见内阁众人对此举没有意见,沉吟了半刻,道:“既然如此,便依乔爱卿所言。至于这人选,便暂定为状元、榜眼和探花他们三人吧,到时候让他们兵分三路,如此也快一点。”至于他们几人中是否会有人经不住诱惑,中途叛变,给那些贪污的官员报信,这个就不必担心了,一路上自然是会有人暗中盯着他们的,一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立马会将人押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