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板笑着搓了搓手道:“这东西有人说是明朝的,有人说是清朝的,还有人说是元青花,可是放在那里已经有七八年了,很少有人会正眼瞧上一下,没想到您倒是一进来就注意到了。”
古玩行里有句话,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如果一个东西摆在那七八年没卖出去,属于正常,要是七八年间从没有人问,没有人拿正眼瞧过,估计连店老板都后悔把它买回来。
张天元听着老板一说,就越觉得那梅瓶可能是仿的了,因为防的太好了,所以反而很假,那些有见识的人,根本都不屑去鉴定,只看一眼就懒得再看了。
而没见识的,看到这梅瓶底部到瓶侧居然有几道很明显的裂痕,瓶口上也缺了一个豁口,虽然补上了,用的也是原来的碎片,可是终究不是完好无损的,不太懂瓷器的人,大概都是不会卖这种烂货的。
不过别人越是觉得假,张天元就越想看看这到底是不是真的仿品。
他仔细看了一下这个梅瓶,装饰不多不少,正好是九层,这比较符合元青花的特点。
元代有数字崇拜。成吉思汗起兵时树9面旗,任命9名大将,他警告下属们:“将来不要犯9种错误”,所以元青花也经常会有九层装饰,这是判断的最基本的特点。当然了,高仿肯定能做到这一点的,所以不足为据。
他又看了看这梅瓶上的图案,居然是有故事的图案,如果没有认错的话,这应该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绘图精美,造型独特,尤其是月色之下,将萧何脸上那种焦急而又期待的表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这本是晚上的故事,所以对于构图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周围景色的描绘也必须得恰到好处。不然就体现不出月色的意境了,便失了水准。
可是这个梅瓶上的绘图,竟然做到了恰到好处,令人拍手叫绝的程度。与那鬼谷下山大罐一样,整个青花纹饰呈色浓艳,画面饱满,疏密有致。主次分明,浑然一体。人物刻画流畅自然,神韵十足,山石皴染酣畅淋漓,笔笔精到,十分完美!
此件梅瓶通体绘有各种青花纹饰,虽然纹饰层次多样,但上下饰的西番莲、杂宝、变形莲瓣纹、垂珠纹等都很好地为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个主体纹饰服务了,从而使得整个器物浑然一体而主题鲜明突出。
这件瓷器的画面被放在了梅瓶的腹部,占据着主要的位置。整件器物造型端庄、稳重,胎质洁白致密,青花发色苍翠浓艳,而瓶中所绘人物的生动神情尤其精彩:萧何策马狂奔时的焦虑、韩信河边观望的踌躇不定、老艄公持浆而立的期待,都被表现的淋漓尽。
而空白处则衬以苍松、梅竹、山石。显得错落有致。梅瓶不仅纹饰宜人漂亮,而且白釉洁净润泽,青花用料浓淡相宜,发色明丽,富有层次感,加之遒劲的拓抹绘瓷笔法,使画面有丹青之妙,周身散发着美器的光泽。堪称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绝品佳作。
这该不会是真的吧?
张天元看到这构图,这水准,登时就产生了一种猜想,这世上缺少的不是宝贝,而是一双发现宝贝的眼睛,很多时候,可能宝贝就在你的身边,你自己却错过了。
但这不对啊!张天元狠狠掐了自己一下,如果没记错的话,萧何月下追韩信元青花梅瓶应该收藏在石头城博物馆才对,又怎么会流落在潘家园呢,而且还好像垃圾一样被遗弃在角落里?
该文物为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罕见珍品,有着极为独特的青花纹饰,体现了极高的烧制水平。梅瓶是明代高等级墓葬随葬品,有镇墓辟邪的作用。除了是地位的象征外,也有风水上的考虑,非王侯要臣,不得“享用”这种随葬品。
这件瓷器于1959年出土于石头城观音山明朝开国功臣沐英墓。此梅瓶高44.1厘米,底部直径为13厘米,而口径仅为5.5厘米。小口、丰肩、斜腹、敛胫、平底,造型优美,线条圆润、流畅,雍容华贵,给人以凝重的美感。肩腹部刻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瓷瓶上所绘的青花纹饰层次多样,非常之独特。
它到底有多珍贵?据介绍,元代“青花”存世稀少,国内只有100余件,价值难以估量。2005年,“鬼谷下山图”瓷罐拍出了1568.8万英镑的天价。而“萧何月下追韩信”,瓷胎质地、青花发色,都更胜一筹,且所绘人物情节逼真传神。而且像这样的青花梅瓶全世界只有三件,另两件已流传到国外,而且尺寸比这件小,釉色、纹饰也不及这件精美。
按理说,不应该会有同样的东西出现在市场上的,这东西是赝品?还是后世的仿品?抑或是古仿?
张天元挠了挠头,感觉到一阵紧张,虽然他现在是有钱了,可是也想玩玩收藏啊,如果有一件国宝级的瓷瓶收藏在家里,那说出去也很有面子啊。
他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打算用鉴字诀好好瞧一瞧,不过这个决定还是让他感到了万分的紧张,毕竟如果是假的的话,那就是空欢喜一场了,而如果是真的,那可就是狂喜了。
刚准备好鉴定,忽然间肩膀被拍了一下,张天元嗖的一下就跳了起来,仿佛受惊的兔子一般,足见他此时有多么紧张了。
“我说姑奶奶,你能别吓人吗?”一看拍他的是欧阳晓丹,张天元才松了口气,这差点吓出毛病来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qidian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