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历史军事>三国之英雄无双> 第六十六章 口舌争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六章 口舌争锋(2 / 2)

“先生的分析鞭辟入里,权甚是佩服,不过不知先生能否做得左将军的主,若是先生和权结下盟约,左将军能认否?”

诸葛亮心中大喜,孙权的口气说明他已经是从结盟角度考虑问题了,无论如何,只要肯结盟,事情便好办。

他笑了笑,道:“将军不必疑虑,亮起程之前,左将军曾经授予全权。盟约之事,只要江东愿意与曹军一战,尽可商量。左将军是汉家臣子,将军亦是汉家臣子,有何不可谈?”

孙权看着他,试探地道:“征战之事,最重军令,号令一致方能合力却敌,若是联合破曹,势必要将军队统一编制提调,主帅人选左将军可有想法?”

诸葛亮毫不迟疑地道:“只要不是命令投降,江夏兵将,自刘豫州以下一体尊奉将军号令行事。毕竟打起仗来江东军是主力,豫州兵少,不敢求主帅之位!”

这便是说,在未来的战争中,刘备这个左将军心甘情愿服从孙权这个破虏将军的指挥。这是一个不小的让步,起码孙权觉得易位而处自己拉不下这个面子,很可能会提出各自为战的方案。

不过这也说明了,刘军确实已经穷途末路了,如果不是鲁肃亲眼得见,孙权甚至不能相信刘军至今仍有战力。

将指挥大权交到了江东军手中,也便意味着刘备并不介意在未来地战斗中被放在前面当炮灰——当然,孙权暂时没有这种打算,在曹操北还之前,这么做是很愚蠢地。联合指挥权的问题如此轻松便解决,让孙权逐渐开始对这次结盟产生了点信心,起码从目前诸葛亮地表现来看,刘备集团确实有着结盟的诚意。他又开口道:“战后荆州归属之事,刘豫州可有安排?”

诸葛亮心中一顿,他知道这是个敏感问题,也是最关键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谈妥,江东只怕不会轻易发兵,所谓无利不起早,便是这个道理。人家忙活了一番,总要有一番收获,否则任谁也不肯做这种赔本买卖。

“江东军水军强悍,刘豫州却是陆上作战经验颇丰,麾下皆是沙场老兵。若是能在江面上击败曹军,陆地上攻城拔寨,左将军愿为前驱。只要能够将荆州牧之位留给刘琦公子,将江夏作为治所留给刘琦公子,则江北诸郡,南郡、章陵、南阳,皆可为将军囊中之物……”

孙权微笑着看着诸葛亮,突然言道:“孔明先生,若是我不只要江北三郡,而是要整个荆州八郡之地呢?”

诸葛亮知道孙权会这样说诸葛亮面上仍旧保持着平静,心中却是飞快计算着利益得失。

孙权好整以暇地一面饮着斗中的酒一面看着诸葛亮,似乎是想看看他这位口舌如簧地苏秦如何在这种绝对不利的情况下扳回局面。

孙权不准备给刘备留下任何一块地盘,这究竟是真心还是在诈自己呢?

无论这是否是孙权耍地手段,只要自己一旦顺着这个条件开始讨价还价,其实便已经输了一半了。两边势力本来便不对等,自己又被对方牵着鼻子走,这场交涉不用问也可知是必输的了。

诸葛亮沉吟了半晌。突然间一笑。

孙权果然不是一个好相与的对手,要战胜这样的对手,仅仅凭口舌交锋是绝对的自取其辱。

诸葛亮决定行险。

“将军明鉴,我军新败之后,只保有江夏一郡,如今眼见也将为曹操所得。将军发兵救援。与左将军合纵抗曹,若是能够侥幸得胜,作为谢礼将江夏要了去本来也没什么,不过有两件事情,请将军三思。一则荆州九郡这块大肉虽肥,却内有觳骨,坚硬不易下口。曹军能有江北之地,不过是趁刘表新丧,竖子无能,从而捡了个便宜。至今只能占据江北三郡。江南诸郡尚未臣服。曹氏与刘景升之间如今虽然交兵。先前并无过节仇谶。而将军与刘家乃是世仇。左将军虽然深明大义,但其对江南几个郡却并没有辖制之权。刘磐等辈不会尊奉豫州之命。到时候将军所部既要收服南郡溯江而上,又要分兵江南收取四郡之地。将军麾下有多少兵马能够分兵夺地?要知道,江南如今还保留着三万以上的刘景升旧军,沙县大营也仍然还在。攻城之战,不是水军之强项,最能战的江东水军却不能参战,以如今江东陆师之力,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抚平江南?两年,还是三年?曹操纵然败去,毕竟还广有中国之地,其能坐视将军经营江南否?到时候将军之军远临南土,而曹公之兵再渡汉水威逼荆襄,将军何以当之?”

孙权想了想,笑道:“有皇叔在,想必可与曹氏周旋些时日……”

诸葛亮心中暗喜,自己一番苦心没有白费,孙权终于再度落入彀中了,他苦笑道:“那时候哪里还有什么皇叔?没有了地盘便没有了钱粮进项,也便没有了支应大军地给养,左将军不是神仙,没有平地生财的本事,难道用江风来养活两万大军两万张口么?到时候即便皇叔还在,其麾下众军也早已解散殆尽,将军还指望形单影只的皇叔能够做些什么?左将军手中若没有了这支能战之兵,曹氏还会如此忌惮我家豫州么?”

这番话顿时将孙权说得哑口无言,也是,自己夺走了荆州的所有地盘,使得刘备没有立锥之地,自然无钱养兵,自然便要解散军队,到时候自己的军队一面要扫平荆州的地方势力,一面还要应对曹军的威胁,而且是单独面对曹操的威胁,局面似乎颇为不利。

更何况,诸葛亮有几句话没有明说,但是孙权已经想到了。刘备是绝对不会解散军队地,这个人号称天下枭雄,怎么会被自己逼进死角?一旦自己真的将他逼急了,逼得他没有立足之地,他是绝对要举手中之兵和自己一决雌雄的。尽管对于荆州本土势力而言他其实也算外人。但他毕竟有刘琦这面旗帜在手中,荆州地士人百姓虽然对其也不免疑惧,却不得不承认其大义名分。若是他到时候扯下面皮和江东争夺荆州,自家的水军隔断了长江,可以保证江南或者江北可得其一,但是刘备在江南则江南失,刘备在江北则江北失。自己麾下的陆军虽然也能打。但是在荆州毕竟属于客军,与征战沙场多年地刘军作战。把握也并不是十分之大。

诸葛亮的意思很明白,只有让孙刘双方都能够活下去,这个盟约才有意义,分赃协议若是一方抱着将另外一方彻底灭掉的心思来谋划,这个协议也便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那依先生所言,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让刘豫州满意呢?”

孙权闷闷地问出了这一句,老实说。从本心来讲,若真地侥幸胜了曹操,荆襄九郡无论拿出哪个来给刘备他都不大情愿,毕竟现在自己的实力比较强,真地组成联军的话,己方肯定是主力,也肯定将分担主要的作战压力。

荆州他很想一口吞掉,到时候便和曹操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了。

他看向鲁肃。鲁肃没有动作也没有言语,但是从这个首席谋士地眼睛里,孙权读出了这样地意思——完全不给刘备任何利益,是不现实的。

他将目光再度转向诸葛亮,却见这位南阳卧龙皱眉沉思了片刻之后笑道:“其实无论曹军在不在荆州,孙刘两家地局面都是合则两利分则两败。将军请细想。若是有左将军相助,有刘琦公子的名义号召,将军下南郡也好,定江南也好,岂不名正言顺?且左将军部众皆能征惯战的陆师,将军收取江南兵力不足,左将军部愿为前驱,如此既减轻了将军的压力,万一曹军南下,孙刘两家仍然可以联盟而击之。将军所要做的不过是在荆州拿出一二殷实郡县。使左将军之部众能有所养罢了。”

“左将军想要哪个郡?”

孙权眯起眼睛问道。

诸葛亮拖口便欲说出“长沙”两个字。随即忍住——现在还不是完全暴lou所求的时候,他故意皱起眉头道:“江夏或者南郡。将军总要给刘豫州留下一块立足之地吧?”

孙权冷笑着摇着头道:“江夏毗邻江东,乃是我军势在必得之地,只不过如今左将军孤穷没有落脚之地,暂允其栖身罢了,一旦曹军北还,江夏是一定要割让……”

“至于南郡——更不可能!”孙权以不容置疑的口吻道,“南郡之地乃是荆州最为膏腴的土地,更是荆州治所之所在,其意义不言自明。这两个郡,都是江东绝不能放手之地。先生还是为刘豫州另择个栖身之所吧……”

这时,一直坐在一边默然不语地鲁肃却突然间显得有些不安起来,他看着孙权,眼中隐隐流lou出些许不赞同的神色,似乎欲言又止的样子。

然而还不待他说话,诸葛亮抢先道:“如此便在江南四郡当中择一二郡为豫州屯兵所在,亦为公子刘琦节旗驻跸之所,将军以为可否?”

“江南四郡……”孙权皱起眉头,他对这四个郡的了解并不太多,不过长沙郡原本是父亲孙坚的故地,因此他道:“长沙乃我家旧土,此地是万万不能给予他人的……”

诸葛亮道:“武陵、零陵二郡,虽然贫瘠了些,豫州委曲求全,也能勉强用来屯兵。将军,既是联盟,总要体现出些许诚意才是。”

孙权犹豫了一下,一咬牙正欲答允,却听得鲁肃在一旁重重咳嗽了一声,他心中一震,顿时明白事情有不妥之处,却又不知道究竟什么地方不妥,他灵机一动,故意扭过头去看鲁肃,“子敬以为孔明之议如何?”

诸葛亮闻言,顿时心中叫糟,果然,鲁肃立刻顺势道:“结盟之事尚未谈妥,现在便商讨荆州归属郡县划分,实乃画饼充饥言之过早之举。眼下联合破曹为第一要务,是否要和左将军结盟,双方如何协调,军马如何统一提调,由谁为主将,此皆是大事,这些事皆未决之,谈论荆州归属,无异于痴人说梦。更何况江东之事主公亦有难处,是否结盟,还要众僚属参议决之,划分疆域之事,不是急务,不必急着在今日做出决断……”

孙权立刻就坡下驴,道:“子敬所言甚是,先生远来辛苦,且在馆驿安心歇息休养,权不日当与众僚商议此事,待诸事定议,再与先生会谈商议疆域之事……”

诸葛亮连连苦笑,无奈之下只得道:“如此亮便在馆驿恭候将军佳音。曹军势大,军机之事瞬息万变,还望将军速决之,否则一旦江夏易手,将军再出兵只怕是迟了,等到荆襄九郡尽入操手,将军及江东诸公悔之晚矣……”

孙权当下拱手道:“先生放心,某家理会得,子敬代某送送先生……”

……

鲁肃陪着诸葛亮自将军府内出来,一面走一面笑道:“孔明不厚道,欺孙将军年少否?想要空手套白狼,奈何我主不是宋襄公……”

诸葛亮淡淡摇头道:“子敬是明白事理地,若依孙将军所言,豫州终究还是没有立足之地,如此即便打退了曹兵,左将军还是穷途末路。既然是合纵联盟,总要双方都留有余地,平心而论,荆州九郡豫州仅求其二,并不过分吧?”

鲁肃哈哈大笑,转过头站定了看着诸葛亮道:“玄德公想要谋西川,也需先问问吾主是否答应才是……”

诸葛亮浑身一震,一颗心顿时堕入了冰窖之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