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历史军事>三国之英雄无双> 第一百五十九章 新旧功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九章 新旧功臣(2 / 2)

实际上,在司马家族中,不止是司马孚一个人不认同司马懿父子的做法。像司马孚的次子司马望,也在司马师、司马昭时代感到非常不安,为了避免洛阳再次发生政变,他主动要求去镇守西北;而司马懿弟弟司马通的次子司马顺,更是在司马炎称帝以后公开说:“没有尧舜的德行,却要借禅让的名义!”接着为曹魏帝国而哭泣。司马炎听说以后,立刻把司马顺流放到大西北去受罪,然而一直到死,司马顺都不肯改变自己的看法,他最后仍然认为自己是曹魏帝国的大臣。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司马孚看似矛盾的行为,其实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维持司马家族的名声和利益。在那个年代,社会评价对于一个人或一个家族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家族的名声和利益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这个家族名声不好,那么其他家族也不愿意和他们打交道,这样这个家族就会被孤立,就不能扩大自己的势力网络,就不能融入官场主流。所以,在司马家族绝大多数成员谋权篡位的时候,司马孚仍然公开宣称忠于曹魏皇室,一方面是为了维持司马家族部分人的正面形象,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和当时数量还很可观的曹家的支持者、同情者彻底决裂,还有一个最隐晦的目的,就是万一司马师、司马昭他们失败,一直公开忠于曹家的司马孚还能为司马家族留下一条血脉,不至于全家死光光。

然而,形势比人强,作为纯正士族的司马家族走上历史前台,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任何人都无法阻止这种趋势。西晋时代已经到来,像司马孚这样里外不是人的西晋元老,也只能空留一个美好的名声,和善良的人们对他的无限怀念。

西晋头号儿孝子,他的名字,叫王祥。出自著名的琅邪王氏家族,早在西汉时代,他的祖先王吉就做过建议大夫(建议官)。而且最重要的是,王吉不仅仅是个官员,他还是个儒学大师,也就是从王吉开始,琅邪王氏正式成为世世代代同时兼职儒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的大家族,成为了中国最早期的名门望族之一。

王祥的爷爷王仁,做过东汉王朝的青州刺史(山东省长);他的爸爸王融,按照当时名门名士的通常做法,尽管官府来请他做官,但是宁死也要在家里当老百姓。

王祥出生于公元183年,第二年黄巾起义就爆发了。王祥的亲生母亲死得很早,后来爸爸王融就又娶了一个老婆,姓朱。在王祥已经21岁的时候,这个朱夫人给王融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做王览,字玄通。

根据《晋书》记载,这个朱夫人,据说是个超级没有人性的女人。因为她有亲生儿子,怕王祥跟亲儿子分家产,就想尽办法在王融面前说他的坏话,渐渐弄得王融都对王祥看不上眼了。亲娘早死、父亲不爱,王祥在家里彻底成了多余的人,整天干家务活儿、打扫牛圈,还要遭受朱夫人的毒打。

很多人知道了王祥的遭遇,都非常同情他,同时对朱夫人的行为极度唾弃,甚至王祥的弟弟王览,也看不过去亲娘的所作所为。在长到几岁的时候,王览看到朱夫人用枝条毒打王祥,就哭着用身体护住他,等到再大一点儿懂事了,反过来还要教育朱夫人不要虐待王祥,朱夫人虽然连把王祥弄死的心都有,可是一看亲生儿子都不同意,也就稍稍收敛了一点儿。

后来,王祥和王览先后都娶了老婆,朱夫人眼见着王祥的翅膀越来越硬,心里就更恨他了,不光处处为难他本人,甚至还要虐待他的妻子,什么脏活累活都要指派给她干。王览只要看到嫂子受苦,就叫自己的妻子一起跟着去,这么弄了几回,朱夫人心疼亲儿媳,也就不再折腾王祥的老婆了。

王祥和王览的老爸死了以后,为了让王览能够独霸家产,朱夫人想到了弄死王祥。这一天,她拿出早已经准备好的毒酒给王祥喝,王祥一看继母没事儿献殷勤,就猜到了**分,但还是拿起了酒杯,这时旁边的王览同样猜到了母亲的用意,立刻去争抢酒杯,朱夫人怕王览真的把酒喝下去,只好抢过酒壶,把酒倒掉。从这以后,每一次朱夫人给王祥吃的喝的,王览总要先尝一尝,朱夫人怕王祥也被毒死,只好彻底放弃加害王祥的念头了。

朱夫人这么残害王祥,可是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王祥却连一点儿怨恨的意思都没有。朱夫人越祸害他,他就越孝顺朱夫人。根据《晋书》记载,有一年冬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可是朱夫人非常想吃条活鱼,王祥就跑到已经结冰的河面上,脱掉衣服,想要用体温化冰,冰突然就自己裂开,两条鲤鱼就从河里跳了出来,王祥高高兴兴的拿着鱼就回家了。还有一次,朱夫人想吃烤麻雀,王祥到树林子里面捉,刚布好陷阱,就有几十只麻雀主动飞了进去,王祥又高高兴兴的拿着麻雀回家了。

王祥的孝行,在让我们感动之余,会突然生出一种异样的感觉。趋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尤其对于一个正常的人来说,面对一个一直虐待他、甚至想要杀掉他的继母,任谁都不可能生出爱来。退一万步讲,即使朱夫人是王祥的亲生母亲,对王祥做出这种行为,这个儿子也不可能孝顺。亲人之间的爱是用爱来铸成和巩固的,鞭子、毒酒,根本不可能制造出爱来。

唯一合理的解释有两个:一是王祥是个精神不正常的受虐狂;二是王祥对继母朱夫人的爱,完全是做给别人看的。

首先,王祥是个正常人,否则司马炎不可能封他做一品大臣太保,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王祥是在装孝子。

我们说,孝顺是人类必须的一种美德,但是无论是父母生病还是去世,他们都一定希望自己的子女更快乐的活下去,如果说父母一死自己就好像丢了魂一样要死要活,那就不仅辜负了父母在天之灵的期望,同时也让活着的家人跟着一起遭罪。亲情本来就是自然流露的,如果把它作为做官、升官的标准,这种感情就会变质了。

自西汉汉武帝以后,中国官场就以儒家学说为官方正统思想,而对父母的孝顺,是儒家认为人应该具备的一个最基本道德,所以孝顺也就成了官员是否合格的最重要标准之一。从这以后,每一个想要进入官场的人,先要被评为孝廉,也就是孝顺廉洁的人士,然后才能正式做官。为了达到做官的目的,人们就互相争着比着看谁更孝顺,有的人甚至专门以孝行扬名,然后作为进入官场的敲门砖。于是,各种非常不可思议的孝行,也就层出不穷,逐渐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了。

王祥也是这种孝子制度下的标准成品。他早年甚至可以说一生能够称得上是事迹的事儿,也就是卧冰求鱼这件事儿了。后来到了元朝,有人还专门写了一部叫做《二十四孝》的书,罗列了中国历朝历代大孝子的事迹,其中王祥卧冰这件事儿,就榜上有名。但是,就这件事情本身来说,都是不合常理的。因为大冷天的要是想要凿开冰,光靠体温是根本融化不了的,王祥要是真想弄条鱼给继母吃,大可以用凿子凿、用大火烧,何必用这么变态的方法。至于说鱼和麻雀主动往他怀里钻,更是胡说八道。这件事情,可以这么说,不是王祥自己编出来的,就是他的亲朋好友、以及后来的门生故吏替他编出来的。

就在王祥的孝行传播的越来越远的同时,中国北方的战乱也越来越大,最终到了官渡之战前后。为了躲避战乱,像当时很多人一样,王祥带着朱夫人和王览到了战乱相对少一些的庐江(安徽庐江南),在那里一呆就是二十多年。在这期间,因为王祥是个著名的孝子,先后有各种割据势力邀请他出山,但像很多名士一样,王祥始终不肯出来做官。在不断受到邀请的日子里,曾经虐待他几十年的朱夫人去世了,当这个曾经想杀掉他的继母去世以后,王祥表现得极为悲伤,甚至因为过度悲伤而生了病,要靠拄着拐杖才能站得住,因为朱夫人的死,王祥再一次向世人展现出了他无怨无悔的亲情。

直到年近六十,王祥才正式进入官场,而这个时候,已经是曹睿时代的晚期了。当时的徐州刺史吕虔听说了王祥的事迹,就主动的请他来做别驾(行政总监),这可是给一个省长打工,前途不可限量。但是,王祥认为自己年纪大了,还是不想去,最后王览劝他,给他准备了牛车,王祥这才十分勉强的到任了,不久,王览也跟着哥哥被徐州官府请走,一对孝子,就这样完成了他们转变成为官员的全过程。

当时的徐州,面临着对东吴帝国的最前线,常年的战争搞得民不聊生,也逼得很多人当起了土匪强盗,王祥到任以后,主要的任务就是带着官军去讨伐强盗,在经过无数次战斗以后,徐州境内基本清净,老百姓也终于能够安居乐业了。当时的老百姓还编了一首歌来歌颂王祥:“徐州的安乐,全靠王祥;百姓不穷,是王别驾的功劳。”

一个有些能力的著名孝子,在当时是备受欢迎的,不久,徐州推荐王祥做了秀才(杰出官员),王祥被提拔到司马家族的发源地温县(河南温县)做了县令,经过多次升迁,升任大司农(农林部长)。值得注意的是看,我们并不知道王祥在曹爽时代的详细事迹,事实上,在《晋书》里,只要是像郑冲、王祥、陈骞这类横跨曹魏、西晋的大臣,都被刻意的抹去了在司马懿政变前后的那段历史,因为在西晋的史书上是绝对不会记载这些所谓的高官、楷模是如何抛弃曹魏皇室,又迅速的转投到司马家族旗下的,以至于后人再也不知道这些人在司马懿政变之中是怎么改头换面的。

我们唯一知道的就是,当曹芳被司马师废掉以后,王祥积极的给司马师出谋划策,最后帮助司马师确立了曹髦继承皇位,司马师为了感谢王祥的孝心,封他为关内侯爵,让他做了光禄勋(名义上的皇宫禁卫军司令),不久又让他担任司隶校尉(首都军区司令),负责整个首都内外的安全。

司马师讨伐毌丘俭的时候,王祥也跟着出兵。毌丘俭死后,王祥被任命为太常(祭祀部长),晋封为三级侯爵万岁亭侯,增加四百户人家的税收。后来,刚刚即位的曹髦去太学(中央大学)视察,任命王祥为三老(国家级杰出老者),王祥按照皇帝老师的待遇,拿着拐杖靠着桌子站在北边,而曹髦则以学生的姿态站在南边请求指教,王祥按照例行的礼仪,向曹髦讲述了古代明君如何执政的要点,从此以后,王祥虽然不是皇帝的老师,但在人们心中,他已经是极少数能够教皇帝知识的长者了。

曹髦被杀的时候,大臣们都被司马昭招去商量该怎么办,当时人们都害怕司马昭报复,所以只有司马孚、陈泰这些人司马家族的老牌儿成员敢哭一哭,而王祥作为本朝第一道德楷模,也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痛哭了一把,口口声声还喊着“老臣没脸见人”。但是,由于王祥是道德楷模,他又在实际上跟着司马家族,因此司马昭虽然心里觉得不是滋味儿,但是也不方便对王祥有什么处罚。

公元260年12月6日,也就是新一任傀儡皇帝曹奂即位不久,王祥升任司空,终于进入了一品大臣的行列。公元264年3月17日,王祥又转任太尉,兼任侍中(皇帝高级顾问)。两天之后,在把亲信们都升官以后,司马昭晋升为晋王。

新老大新气象,作为亲信,自然要去拜见一下。当时,和王祥同一天被任命为一品大臣的司徒何曾、司空荀顗,按照礼仪,要一起去拜见司马昭。何曾作为司徒,是名义上的大臣首领,所以先进去拜见,由于何曾是司马家族的老牌儿铁杆儿,一见司马昭就像见皇帝一样跪下磕头作揖。荀顗见这种情况,就对王祥说:“司马大人又是相国、又是晋王,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何曾和所有大臣们都是大礼参拜,咱们哥俩也应该随大流。”王祥却说:“相国虽然尊贵,但他仍然是国家的首辅大臣。我们是国家的三公,最尊贵的三个一品大臣,跟他只差一个等级,而且官品还都是一品,哪有三公随便给人家磕头的?传出去既损害曹魏帝国的威望,又伤害晋王的名声,正人君子要按照礼仪待人,我是不会下拜的。”

荀顗被王祥貌似正义的话呛得不知该说什么好,只好随他自己来。等见了司马昭以后,荀顗像绝大多数人一样乖乖下跪,而王祥只是深深的鞠了一躬、拱了拱手。司马昭知道王祥这么做,是为了告诫自己篡位的野心不要那么表现的那么露骨,就感激的对他说:“今天才知道你被赏识的原因了!”

荀顗被王祥貌似正义的话呛得不知该说什么好,只好随他自己来。等见了司马昭以后,荀顗像绝大多数人一样乖乖下跪,而王祥只是深深的鞠了一躬、拱了拱手。司马昭知道王祥这么做,是为了告诫自己篡位的野心不要那么表现的那么露骨,就感激的对他说:“今天才知道你被赏识的原因了!”

司马炎称帝以后,王祥被任命为太保,和太宰司马孚、太傅郑冲一起,成为皇帝的三个老师,爵位也晋升为睢陵公爵。这个时候,王祥已经整整八十岁了,像何曾、郑冲、荀顗这些顶级高官一样,都进入高龄,所以当时的司隶校尉(首都军区司令)李熹、御史中丞(大监察长)侯史光,也建议让王祥退休养老,但司马炎没有同意。像郑冲一样,王祥也能够急流勇退,在人家要赶他的时候,主动请求辞职。最后,司马炎答应了王祥的请求,但保留了他的所有待遇,并且赏给他很多好东西来养老,还让他的儿子王肇当了给事中(皇帝中级顾问)来安慰他。

之后的王祥,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公元268年4月2日,这位自东汉末年以来就闻名天下的孝子和道德楷模,以85岁的高龄寿终正寝。临死前,王祥劝家人不要悲伤,不要厚葬。当时,司马炎的老娘也刚死一个月,司马炎光顾给自己的老娘办丧事,没能顾得上参加他的葬礼,等到忙完了,司马炎特别颁布诏书,对王祥的死表示哀悼。和郑冲一样,王祥也没有特别置办什么家产,所以这个一品大臣死后,除了司马炎赏赐的那点儿东西外,没能给儿子们留下太多家产。

王祥有五个儿子:王肇、王夏、王馥、王烈、王芬。王肇虽然是长子,但他是小老婆生的儿子,大老婆生的大儿子王夏又死得早,所以就由王馥继承了爵位。由于各种原因,王祥的后代中并没有特别出名的人,真正把王氏家族发扬光大的,反而是王祥的弟弟王览的后代。

王览在跟着王祥到徐州任职以后,也逐渐升官发财,最后担任了太中大夫(国家中级参议官),在公元278年去世,享年73岁。根据《晋书》记载,在王祥、王览兄弟还在徐州刺史吕虔手下做事的时候,吕虔有一把佩刀,有一个铁匠看了以后,对这把刀大为赞赏,说只有一品大臣才配得上这把刀。吕虔当时只是省长级的高官,就把刀送给王祥说:“我不是一品大臣,恐怕无福消受这把刀,你有公爵丞相的气量,这把刀就送给你吧!”当时,王祥坚决不要,一是不好意思要吕虔的心爱之物,二是他也认为自己都快六十了,恐怕没有做一品大臣的福分了,最后,吕虔坚持要把刀送给王祥,王祥只好接受了。等到临死的时候,王祥又把刀交给王览,对他说:“你的后人必定会兴旺发达,一定够资格拿这把刀。”

王览有六个儿子,分别叫王裁、王基、王会、王正、王彦、王琛。除了王彦的后代没什么出息,其他五个儿子的后代,都在西晋末年开始崭露头角,最终影响东晋政坛几十年,在两晋、南北朝时代还出了好些个文学家、艺术家,一直到唐朝初年,都是响当当的大家族。

琅邪王氏之所以在后来能成为绵延六百多年的名门,当然首先是因为祖先王吉开创了做儒学官员的家风,但是让琅邪王氏在整个士族时代初期,尤其是魏晋交接时期能够爬上高位的,当然是王祥。两汉时代曾经很多的名门望族,在东汉末年和魏晋交接两个时期大半儿落马,只有渡过这两个劫难的,才能在之后的士族时代中存活并且发展,成为百年以上的正宗士族,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王祥,也就没有后来琅邪王氏最辉煌的时代。

然而作为一个国家顶级大臣来说,和郑冲一样,他实在不配做皇帝的老师。除了胡编乱造、虚伪至极的孝行,和对曹魏帝国做做样子的忠诚,他实在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孝行在他手中,只不过是博取功名、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他唯一能够成为西晋初年第一道德楷模的真正原因,和郑冲完全一样,司马家族需要几个名声好的老骨头来装点门面,而王祥只不过碰巧正是其中最符合要求的、还活着的人之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