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42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428(1 / 1)

d也只是在短距离范围内进行,免得长途行军把好容易攒下来的粮草挥霍掉。杨济告退,一身臭汗的宇文温用湿毛巾擦身后和衣而睡,行军打仗条件差,个人卫生勉勉强强就行了,他可没那么奢侈在行军时带着高级帐篷,里面应有尽有。军营帐篷里只需要有兵,能打胜仗的兵,这才是重中之重第七十章 宇文邾公兵法人数上万,无边无际,在武昌郡地界秋操的黄州军,人数接近一万,不说行军,光是扎营时营地规模就不小,营帐此起彼伏,如同海洋一般。营寨外围,宇文温正在检查寨墙,寨墙之于营寨,等于城墙之于城池,是防御时的重要依仗。野地里扎营不可能有砖头,所以寨墙一般是用木头扎成的木墙,木头从哪里来自己去砍。这年头森林覆盖率不错,所以不缺木头,砍下树干后分成两类,一类长一类短,把树干底下烧焦后埋入地下,深度过半,当然不烧焦削尖也行。长树干排成紧密的一排在外,短树干排成一排在内,然后在两排树干之间架上木板,分为上下两层,这样长树干长出的部分就成为护墙,类似城头女墙护住士兵躯干。木板上层可以让士兵巡逻放哨,下层可以存放武器并且让士兵休息,如果要长期驻扎,或者面临敌军大举进攻,还要给寨墙垒土。土从哪里来挖壕沟时就有了,不光如此,箭楼、哨楼必不可缺,还要在外布置鹿角、拒马,考虑到多层防御的问题,外围还得扎小寨作为策应。小寨怎么布置得看大营的地形来定,而大营的选址也有讲究,不能选在地势低洼处,否则容易被人水攻一波流带走,或者一场大雨就内涝。要邻近水源方便取水,但又要提防发大水被淹;营地里能打井那就最好,但地下水能否饮用也要注意。扎寨墙要用心不但考虑防御能力,还要能限制将士活动范围,不许随意出入营寨,避免敌军细作混进来偷鸡摸狗,而寨墙的设立也得考虑地形。所以营地选址不光要考虑地势,还要考虑易守难攻的问题,主帅不可不慎重。但总不能让主帅事事亲力亲为,那么提前哨探的斥候得弄清楚可能的宿营地,选出几个回报主帅,待其定夺。营地定下来,伐木的伐木,扎帐篷的扎帐篷,还得布置人马在外围巡逻警戒,安排兵马防止敌军在扎营时偷袭,但还有一件事必须同时进行,那就是挖茅坑。定下营盘后除了扎帐篷树寨墙,必须马上挖茅坑,否则上万人的随地大小便,可以把整个营地变成公厕,同样重要的还有排水沟,要统一安排。营盘范围确定了,接下来是分房分营区的时候,扎营地址即便选得再好,总会有一些地势较差的位置,如何协调各部的驻扎位置,也要考虑到。万人规模的营寨,各部之间为了方便管理,得严格划分营地,避免各部将士在营区之间乱窜,本区的士兵也不得随意串门,如何加强管理是主帅需要考虑的。扎营,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十分繁杂,是考验主帅军事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宇文温如今算是合格。也就是合格而已。三国故事,司马懿看了蜀汉军队撤退留下的营盘后,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赞叹不已,可宇文温扪心自问,若是他撤退了,敌军将领来看营盘遗迹,大约是如下评语:宇文温,不过尔尔,无甚特别之处。无所谓,宇文温觉得自己还年轻,成长机会多得是,只要别半路夭折就行。绕着营寨走了一圈,宇文温转去查粮草,秋操的具体事务他已分派给佐官和各部将领,粮草其实不用他操心,所以实际上他是假公济私。借着询问粮草官管理后勤的诸般事宜,将各种举措记下,这种行为算是偷师学艺,学学如何调度万人规模的粮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出兵规模越大,消耗的粮草就越多,如果调度不当,粮草随时可能接济不上,会直接导致军心不稳,进而引发全军崩盘。要想打胜仗,如何调度粮草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有不明真相的群众就问了,粮草运输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当然很重要,粮草运输可不简单,以古代的组织度来组织粮草运输,尤其是大规模长距离运输,其消耗是相当惊人的。宇文温算了笔账,假设他率兵到荆州穰城作战,粮草从黄州西阳城这边启运全程走陆路,出发时一斛粮食,到了穰城的前线军队,大约只能剩下三斗不到。一斛石十斗,西阳到穰城大约百里,一斛粮食有七成是运粮的民夫和挽马等牲畜消耗了。后勤问题,一直是军事行动时首先考虑的,自古那么多兵家都强调“就食于敌”,就是为了减轻后勤压力,能就地解决那就最好。若是当地已经坚壁清野,找不到粮食怎么办只能等后方送,粮草送不上来,什么百战强兵都得跪。所以粮草的调度是重中之重,不过在长江流域作战有个好处,就是能借助水利之便,用船运粮省时省力。可万一日后的作战区域无法大规模借助水运呢宇文温觉得要未雨绸缪,得抓紧时间多学习、总结经验教训,想办法尽快成长起来,然后就可以出书了。名字就叫做宇文邾公兵法,参考源于初唐的李卫公兵法。李卫公即是卫国公李靖,初唐军神,不过这个时代的这个时候,李靖大约也就十几岁,论年纪刚刚有从军的资格。其实这只是笑谈,宇文温所想的,是有朝一日能编制出步兵战斗条令。如何练兵,如何行军,如何扎营,如何布阵,如何作战,如何保障后勤等等,全部细化、条令化。这样子会不会让人有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如果是闭门造车,自己想当然编制条令,当然会有这种问题,所以宇文温要多总结军事经验,特别是兵力上万以后的各种作战形态。带兵打仗六年,他指挥的是异类的虎林军,如何指挥“正常”的军队,是迟早面对的问题。精兵是刀刃,数量占多数的州郡兵、府兵是刀背,突袭斩首靠的精兵,大规模决战就得靠军队的整体素质,若只能靠虎林军才能打胜仗,那么宇文温觉得自己最多是将才,而不是帅才。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位可是生冷不忌,什么兵都能指挥,背水一战用的兵,是刚练没多久的新兵,宇文温不奢求做到这一步,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指挥水平。他目前还不擅长指挥骑兵作战,但雄心勃勃的想在步兵作战上有所作为,论资质、天赋,他大约不是军神那块料,但他有见识。如何将上万规模的兵力指挥得如同手臂般灵活那就让各部按照战斗条令来规范行动。练兵、行军、索敌、扎营、作战,按照相应的战斗条令,各级别将官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必事事都要主帅发令。一切都按照战斗条令进行,有教条化的嫌疑,但好处是实实在在的,宇文温觉得既然手头上除了史万岁,没什么特别突出的帅才,那就提升资质平庸将领的作战水平。即便是神对手,只要我没有猪队友,那就有得一战第七十一章 订单正当官军在鄂州武昌郡地界秋操之际,一江之隔的北岸,西阳城内气氛有些特别,虽然没有正式消息,但是许多人都知道朝廷要对隋国用兵了。莫非是秋操的动静太大,走漏了风声非也,山南这边还没什么动静时,从遥远的邺城那边就开始有风声传出来,毕竟大规模兵马调动是瞒不住的,更何况这年头朝廷大事哪有秘密可言。将领的口风未必紧,下头的小兵更是口无遮拦,军队调动肯定会涉及与家人分别的问题,这家长里短的不出半日就能让有心人看出端倪来。那又如何,这年头哪里不是如此无论南北,大军即将出动,风声提前几日就漏了出去,无非是听的人信不信,或者重不重视的问题。对于寻常百姓来说,官军要打仗,意味着他们会被征发服兵役去战场送死,亦或是被征发服力役输送粮草,累得要死要活,除此之外就是躲兵灾。可对于如今的黄州百姓来说,还多了一些其他东西。官军要用兵,时局自然要紧张些,可西阳城里气氛虽然紧张,可却是为了别的事情。秋后大规模用兵,肯定要跨年,将士们出征在外,戎服要考虑御寒效果,所以寒衣必不可少,而西阳城里的商家们,如今就收到了订单。为山南的官军准备寒衣,数量么,一万件,这还是第一拨已经交货的,后来又有订单下来,两万件。布坊、裁缝店、养鸭场、养鹅场的东家和伙计已经忙疯了,发了疯的四处招工,招的就是裁缝和拔毛工。有不明真相的群众就问了,做寒衣和养鸭场、养鹅场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因为黄州商家为官军做的寒衣,样式有些特别,名字叫做羽绒衣。这个时代有用飞禽羽毛制成的衣服,叫做羽衣或毳衣,穿上后看去是一身鸟毛,说是像仙鹤,但许多人私下觉得像公鸡,当然这都是官员或者有钱人才穿得起。而黄州的羽绒衣,和布匹一般物美价廉,所以被选定为官军的寒衣,价格也不贵。何为羽绒自然是是鸭和鹅腹部那芦花朵状的羽绒,寒衣一般是用布帛或者绵絮填充,而羽绒衣则是用羽绒填充,保暖效果极好。按理说一件成人穿的寒衣,要是用羽绒来填那么用量不少,也不知要杀掉多少鸭、鹅,再加上布料和裁缝的工钱,一件这样的衣服价格恐怕不低。一只五十日龄的鸭子,羽绒量最多二两左右,鹅要多一些但也多不到哪里去,官军订做的寒衣,是裲裆形制,其充绒量至少十两,所以这样一件羽绒衣需要至少拔五只鸭子的羽绒。制作羽绒衣的订单到现在共计三万件,至少需要十五万只鸭或鹅,黄州有这么多鸭或鹅么当然有,因为到处都是水塘、湖泊,需求量也很大,大规模的养鸭、养鹅场在黄州屡见不鲜,累计超过三十万羽的存栏量,不但保证了羽绒的产量,也让羽绒衣的成本低得让人发指。所以山南地界,也就只有黄州这边能大批量制作物美价廉的羽绒衣,给出征的将士冬季御寒,虽然鸭绒有骚味,但比起天寒地冻来,根本就算不得什么。这羽绒衣可不是刚出现的,去年冬天就已经有布坊制作,用的是鹅绒,据说和西阳城里那位宇文总管有关系,后来许多人去裁缝店定做过,觉得御寒效果确实不错。传闻官军也小范围试穿过,反响都很好,所以今年才会放心下订单,当然这也和宇文总管有关系,各家布坊、裁缝店、养鸭场、养鹅场的东家对这位宇文二郎几乎是感激涕零了。养鸭场、养鹅场一开始是提供肉鸭、肉鹅,顺便给军器监提供制作箭矢需要的羽毛,历经几年的经营,早已收回成本开始盈利,而羽绒的大规模需求出现,产生了新的盈利点。闻所未闻的盈利点,谁曾想过一文不值的羽绒,竟然还能有如此用处西阳城外某养鸭场一隅,嘎嘎嘎的叫声不绝于耳,无数竹笼里装着无数只鸭子,个个探出来头声嘶力竭的喊着。十几个人坐在胡床上,每个人面前都放着一瓮热水,他们满头大汗的杀鸭拔鸭毛,浑身都是鸭骚味。养鸭场主吴老六亦是其中一员,连着儿子、媳妇、亲戚,反正所有能调动的人都调动了,为的就是又快又好的拔鸭绒和鸭羽。黄州军器监收购羽毛,这可是一笔钱,裁缝店、布坊收购绒毛,这也是一笔钱,而鸭子本身也能卖钱,反正都是钱。没人和钱过不去,唯一的问题是人手不足,所以老少齐上阵。羽绒拔下来要洗净然后晒干,鸭绒有一股骚味,所以至少要晒上几日,尽量让味道小些,无论是哪一道工序,都要人来做。人手不足,本来在家笑眯眯数钱的吴老六只能亲自上场,毕竟裁缝店订单下了订金也给了,他要是不能按时交货,那滞纳金可不是小数目。更别说这是官军的订单,要是误了期限,官府追究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啊哟”伴随着一声惊叫,一只脖子被割鲜血淋漓却没死的鸭子扑腾着,在院子里窜起来,一帮人手忙脚乱的去追,场面弄得混乱不堪。吴老六的儿媳妇杀鸭失手,给鸭子割脖子却没杀透,他也不好责怪么,毕竟接连几日大家都在杀鸭拔毛,两只手都已经开始不听使唤了。“砍头砍头,把头直接砍了”“别愣着,继续拔毛”“阿耶,我肚子饿了”这是小孙子在哭诉,才七八岁年纪,也被叫来拔毛,眼见着午时临近,小家伙挨不住饿了。“莫哭莫哭,一会就有饭吃了,先把这簸箕端去那边晒。”“东家裁缝店那边来人催了,问羽绒好了没有,等着用呢”“老刘呢死哪里去了,我不是让他去装车了么”“东家军器监的顺路过来收羽毛,老刘在交接呢,要是错过了得自己运去。”吴老六忙得团团转,一跺脚自己跑去办交接,好容易转回来,小儿子上气不接下气的跑了过来。“阿爹裁缝店那一切都按照战斗条令进行,有教条化的嫌疑,但好处是实实在在的,宇文温觉得既然手头上除了史万岁,没什么特别突出的帅才,那就提升资质平庸将领的作战水平。即便是神对手,只要我没有猪队友,那就有得一战第七十一章 订单正当官军在鄂州武昌郡地界秋操之际,一江之隔的北岸,西阳城内气氛有些特别,虽然没有正式消息,但是许多人都知道朝廷要对隋国用兵了。莫非是秋操的动静太大,走漏了风声非也,山南这边还没什么动静时,从遥远的邺城那边就开始有风声传出来,毕竟大规模兵马调动是瞒不住的,更何况这年头朝廷大事哪有秘密可言。将领的口风未必紧,下头的小兵更是口无遮拦,军队调动肯定会涉及与家人分别的问题,这家长里短的不出半日就能让有心人看出端倪来。那又如何,这年头哪里不是如此无论南北,大军即将出动,风声提前几日就漏了出去,无非是听的人信不信,或者重不重视的问题。对于寻常百姓来说,官军要打仗,意味着他们会被征发服兵役去战场送死,亦或是被征发服力役输送粮草,累得要死要活,除此之外就是躲兵灾。可对于如今的黄州百姓来说,还多了一些其他东西。官军要用兵,时局自然要紧张些,可西阳城里气氛虽然紧张,可却是为了别的事情。秋后大规模用兵,肯定要跨年,将士们出征在外,戎服要考虑御寒效果,所以寒衣必不可少,而西阳城里的商家们,如今就收到了订单。为山南的官军准备寒衣,数量么,一万件,这还是第一拨已经交货的,后来又有订单下来,两万件。布坊、裁缝店、养鸭场、养鹅场的东家和伙计已经忙疯了,发了疯的四处招工,招的就是裁缝和拔毛工。有不明真相的群众就问了,做寒衣和养鸭场、养鹅场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因为黄州商家为官军做的寒衣,样式有些特别,名字叫做羽绒衣。这个时代有用飞禽羽毛制成的衣服,叫做羽衣或毳衣,穿上后看去是一身鸟毛,说是像仙鹤,但许多人私下觉得像公鸡,当然这都是官员或者有钱人才穿得起。而黄州的羽绒衣,和布匹一般物美价廉,所以被选定为官军的寒衣,价格也不贵。何为羽绒自然是是鸭和鹅腹部那芦花朵状的羽绒,寒衣一般是用布帛或者绵絮填充,而羽绒衣则是用羽绒填充,保暖效果极好。按理说一件成人穿的寒衣,要是用羽绒来填那么用量不少,也不知要杀掉多少鸭、鹅,再加上布料和裁缝的工钱,一件这样的衣服价格恐怕不低。一只五十日龄的鸭子,羽绒量最多二两左右,鹅要多一些但也多不到哪里去,官军订做的寒衣,是裲裆形制,其充绒量至少十两,所以这样一件羽绒衣需要至少拔五只鸭子的羽绒。制作羽绒衣的订单到现在共计三万件,至少需要十五万只鸭或鹅,黄州有这么多鸭或鹅么当然有,因为到处都是水塘、湖泊,需求量也很大,大规模的养鸭、养鹅场在黄州屡见不鲜,累计超过三十万羽的存栏量,不但保证了羽绒的产量,也让羽绒衣的成本低得让人发指。所以山南地界,也就只有黄州这边能大批量制作物美价廉的羽绒衣,给出征的将士冬季御寒,虽然鸭绒有骚味,但比起天寒地冻来,根本就算不得什么。这羽绒衣可不是刚出现的,去年冬天就已经有布坊制作,用的是鹅绒,据说和西阳城里那位宇文总管有关系,后来许多人去裁缝店定做过,觉得御寒效果确实不错。传闻官军也小范围试穿过,反响都很好,所以今年才会放心下订单,当然这也和宇文总管有关系,各家布坊、裁缝店、养鸭场、养鹅场的东家对这位宇文二郎几乎是感激涕零了。养鸭场、养鹅场一开始是提供肉鸭、肉鹅,顺便给军器监提供制作箭矢需要的羽毛,历经几年的经营,早已收回成本开始盈利,而羽绒的大规模需求出现,产生了新的盈利点。闻所未闻的盈利点,谁曾想过一文不值的羽绒,竟然还能有如此用处西阳城外某养鸭场一隅,嘎嘎嘎的叫声不绝于耳,无数竹笼里装着无数只鸭子,个个探出来头声嘶力竭的喊着。十几个人坐在胡床上,每个人面前都放着一瓮热水,他们满头大汗的杀鸭拔鸭毛,浑身都是鸭骚味。养鸭场主吴老六亦是其中一员,连着儿子、媳妇、亲戚,反正所有能调动的人都调动了,为的就是又快又好的拔鸭绒和鸭羽。黄州军器监收购羽毛,这可是一笔钱,裁缝店、布坊收购绒毛,这也是一笔钱,而鸭子本身也能卖钱,反正都是钱。没人和钱过不去,唯一的问题是人手不足,所以老少齐上阵。羽绒拔下来要洗净然后晒干,鸭绒有一股骚味,所以至少要晒上几日,尽量让味道小些,无论是哪一道工序,都要人来做。人手不足,本来在家笑眯眯数钱的吴老六只能亲自上场,毕竟裁缝店订单下了订金也给了,他要是不能按时交货,那滞纳金可不是小数目。更别说这是官军的订单,要是误了期限,官府追究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啊哟”伴随着一声惊叫,一只脖子被割鲜血淋漓却没死的鸭子扑腾着,在院子里窜起来,一帮人手忙脚乱的去追,场面弄得混乱不堪。吴老六的儿媳妇杀鸭失手,给鸭子割脖子却没杀透,他也不好责怪么,毕竟接连几日大家都在杀鸭拔毛,两只手都已经开始不听使唤了。“砍头砍头,把头直接砍了”“别愣着,继续拔毛”“阿耶,我肚子饿了”这是小孙子在哭诉,才七八岁年纪,也被叫来拔毛,眼见着午时临近,小家伙挨不住饿了。“莫哭莫哭,一会就有饭吃了,先把这簸箕端去那边晒。”“东家裁缝店那边来人催了,问羽绒好了没有,等着用呢”“老刘呢死哪里去了,我不是让他去装车了么”“东家军器监的顺路过来收羽毛,老刘在交接呢,要是错过了得自己运去。”吴老六忙得团团转,一跺脚自己跑去办交接,好容易转回来,小儿子上气不接下气的跑了过来。“阿爹裁缝店那一切都按照战斗条令进行,有教条化的嫌疑,但好处是实实在在的,宇文温觉得既然手头上除了史万岁,没什么特别突出的帅才,那就提升资质平庸将领的作战水平。即便是神对手,只要我没有猪队友,那就有得一战第七十一章 订单正当官军在鄂州武昌郡地界秋操之际,一江之隔的北岸,西阳城内气氛有些特别,虽然没有正式消息,但是许多人都知道朝廷要对隋国用兵了。莫非是秋操的动静太大,走漏了风声非也,山南这边还没什么动静时,从遥远的邺城那边就开始有风声传出来,毕竟大规模兵马调动是瞒不住的,更何况这年头朝廷大事哪有秘密可言。将领的口风未必紧,下头的小兵更是口无遮拦,军队调动肯定会涉及与家人分别的问题,这家长里短的不出半日就能让有心人看出端倪来。那又如何,这年头哪里不是如此无论南北,大军即将出动,风声提前几日就漏了出去,无非是听的人信不信,或者重不重视的问题。对于寻常百姓来说,官军要打仗,意味着他们会被征发服兵役去战场送死,亦或是被征发服力役输送粮草,累得要死要活,除此之外就是躲兵灾。可对于如今的黄州百姓来说,还多了一些其他东西。官军要用兵,时局自然要紧张些,可西阳城里气氛虽然紧张,可却是为了别的事情。秋后大规模用兵,肯定要跨年,将士们出征在外,戎服要考虑御寒效果,所以寒衣必不可少,而西阳城里的商家们,如今就收到了订单。为山南的官军准备寒衣,数量么,一万件,这还是第一拨已经交货的,后来又有订单下来,两万件。布坊、裁缝店、养鸭场、养鹅场的东家和伙计已经忙疯了,发了疯的四处招工,招的就是裁缝和拔毛工。有不明真相的群众就问了,做寒衣和养鸭场、养鹅场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因为黄州商家为官军做的寒衣,样式有些特别,名字叫做羽绒衣。这个时代有用飞禽羽毛制成的衣服,叫做羽衣或毳衣,穿上后看去是一身鸟毛,说是像仙鹤,但许多人私下觉得像公鸡,当然这都是官员或者有钱人才穿得起。而黄州的羽绒衣,和布匹一般物美价廉,所以被选定为官军的寒衣,价格也不贵。何为羽绒自然是是鸭和鹅腹部那芦花朵状的羽绒,寒衣一般是用布帛或者绵絮填充,而羽绒衣则是用羽绒填充,保暖效果极好。按理说一件成人穿的寒衣,要是用羽绒来填那么用量不少,也不知要杀掉多少鸭、鹅,再加上布料和裁缝的工钱,一件这样的衣服价格恐怕不低。一只五十日龄的鸭子,羽绒量最多二两左右,鹅要多一些但也多不到哪里去,官军订做的寒衣,是裲裆形制,其充绒量至少十两,所以这样一件羽绒衣需要至少拔五只鸭子的羽绒。制作羽绒衣的订单到现在共计三万件,至少需要十五万只鸭或鹅,黄州有这么多鸭或鹅么当然有,因为到处都是水塘、湖泊,需求量也很大,大规模的养鸭、养鹅场在黄州屡见不鲜,累计超过三十万羽的存栏量,不但保证了羽绒的产量,也让羽绒衣的成本低得让人发指。所以山南地界,也就只有黄州这边能大批量制作物美价廉的羽绒衣,给出征的将士冬季御寒,虽然鸭绒有骚味,但比起天寒地冻来,根本就算不得什么。这羽绒衣可不是刚出现的,去年冬天就已经有布坊制作,用的是鹅绒,据说和西阳城里那位宇文总管有关系,后来许多人去裁缝店定做过,觉得御寒效果确实不错。传闻官军也小范围试穿过,反响都很好,所以今年才会放心下订单,当然这也和宇文总管有关系,各家布坊、裁缝店、养鸭场、养鹅场的东家对这位宇文二郎几乎是感激涕零了。养鸭场、养鹅场一开始是提供肉鸭、肉鹅,顺便给军器监提供制作箭矢需要的羽毛,历经几年的经营,早已收回成本开始盈利,而羽绒的大规模需求出现,产生了新的盈利点。闻所未闻的盈利点,谁曾想过一文不值的羽绒,竟然还能有如此用处西阳城外某养鸭场一隅,嘎嘎嘎的叫声不绝于耳,无数竹笼里装着无数只鸭子,个个探出来头声嘶力竭的喊着。十几个人坐在胡床上,每个人面前都放着一瓮热水,他们满头大汗的杀鸭拔鸭毛,浑身都是鸭骚味。养鸭场主吴老六亦是其中一员,连着儿子、媳妇、亲戚,反正所有能调动的人都调动了,为的就是又快又好的拔鸭绒和鸭羽。黄州军器监收购羽毛,这可是一笔钱,裁缝店、布坊收购绒毛,这也是一笔钱,而鸭子本身也能卖钱,反正都是钱。没人和钱过不去,唯一的问题是人手不足,所以老少齐上阵。羽绒拔下来要洗净然后晒干,鸭绒有一股骚味,所以至少要晒上几日,尽量让味道小些,无论是哪一道工序,都要人来做。人手不足,本来在家笑眯眯数钱的吴老六只能亲自上场,毕竟裁缝店订单下了订金也给了,他要是不能按时交货,那滞纳金可不是小数目。更别说这是官军的订单,要是误了期限,官府追究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啊哟”伴随着一声惊叫,一只脖子被割鲜血淋漓却没死的鸭子扑腾着,在院子里窜起来,一帮人手忙脚乱的去追,场面弄得混乱不堪。吴老六的儿媳妇杀鸭失手,给鸭子割脖子却没杀透,他也不好责怪么,毕竟接连几日大家都在杀鸭拔毛,两只手都已经开始不听使唤了。“砍头砍头,把头直接砍了”“别愣着,继续拔毛”“阿耶,我肚子饿了”这是小孙子在哭诉,才七八岁年纪,也被叫来拔毛,眼见着午时临近,小家伙挨不住饿了。“莫哭莫哭,一会就有饭吃了,先把这簸箕端去那边晒。”“东家裁缝店那边来人催了,问羽绒好了没有,等着用呢”“老刘呢死哪里去了,我不是让他去装车了么”“东家军器监的顺路过来收羽毛,老刘在交接呢,要是错过了得自己运去。”吴老六忙得团团转,一跺脚自己跑去办交接,好容易转回来,小儿子上气不接下气的跑了过来。“阿爹裁缝店那一切都按照战斗条令进行,有教条化的嫌疑,但好处是实实在在的,宇文温觉得既然手头上除了史万岁,没什么特别突出的帅才,那就提升资质平庸将领的作战水平。即便是神对手,只要我没有猪队友,那就有得一战第七十一章 订单正当官军在鄂州武昌郡地界秋操之际,一江之隔的北岸,西阳城内气氛有些特别,虽然没有正式消息,但是许多人都知道朝廷要对隋国用兵了。莫非是秋操的动静太大,走漏了风声非也,山南这边还没什么动静时,从遥远的邺城那边就开始有风声传出来,毕竟大规模兵马调动是瞒不住的,更何况这年头朝廷大事哪有秘密可言。将领的口风未必紧,下头的小兵更是口无遮拦,军队调动肯定会涉及与家人分别的问题,这家长里短的不出半日就能让有心人看出端倪来。那又如何,这年头哪里不是如此无论南北,大军即将出动,风声提前几日就漏了出去,无非是听的人信不信,或者重不重视的问题。对于寻常百姓来说,官军要打仗,意味着他们会被征发服兵役去战场送死,亦或是被征发服力役输送粮草,累得要死要活,除此之外就是躲兵灾。可对于如今的黄州百姓来说,还多了一些其他东西。官军要用兵,时局自然要紧张些,可西阳城里气氛虽然紧张,可却是为了别的事情。秋后大规模用兵,肯定要跨年,将士们出征在外,戎服要考虑御寒效果,所以寒衣必不可少,而西阳城里的商家们,如今就收到了订单。为山南的官军准备寒衣,数量么,一万件,这还是第一拨已经交货的,后来又有订单下来,两万件。布坊、裁缝店、养鸭场、养鹅场的东家和伙计已经忙疯了,发了疯的四处招工,招的就是裁缝和拔毛工。有不明真相的群众就问了,做寒衣和养鸭场、养鹅场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因为黄州商家为官军做的寒衣,样式有些特别,名字叫做羽绒衣。这个时代有用飞禽羽毛制成的衣服,叫做羽衣或毳衣,穿上后看去是一身鸟毛,说是像仙鹤,但许多人私下觉得像公鸡,当然这都是官员或者有钱人才穿得起。而黄州的羽绒衣,和布匹一般物美价廉,所以被选定为官军的寒衣,价格也不贵。何为羽绒自然是是鸭和鹅腹部那芦花朵状的羽绒,寒衣一般是用布帛或者绵絮填充,而羽绒衣则是用羽绒填充,保暖效果极好。按理说一件成人穿的寒衣,要是用羽绒来填那么用量不少,也不知要杀掉多少鸭、鹅,再加上布料和裁缝的工钱,一件这样的衣服价格恐怕不低。一只五十日龄的鸭子,羽绒量最多二两左右,鹅要多一些但也多不到哪里去,官军订做的寒衣,是裲裆形制,其充绒量至少十两,所以这样一件羽绒衣需要至少拔五只鸭子的羽绒。制作羽绒衣的订单到现在共计三万件,至少需要十五万只鸭或鹅,黄州有这么多鸭或鹅么当然有,因为到处都是水塘、湖泊,需求量也很大,大规模的养鸭、养鹅场在黄州屡见不鲜,累计超过三十万羽的存栏量,不但保证了羽绒的产量,也让羽绒衣的成本低得让人发指。所以山南地界,也就只有黄州这边能大批量制作物美价廉的羽绒衣,给出征的将士冬季御寒,虽然鸭绒有骚味,但比起天寒地冻来,根本就算不得什么。这羽绒衣可不是刚出现的,去年冬天就已经有布坊制作,用的是鹅绒,据说和西阳城里那位宇文总管有关系,后来许多人去裁缝店定做过,觉得御寒效果确实不错。传闻官军也小范围试穿过,反响都很好,所以今年才会放心下订单,当然这也和宇文总管有关系,各家布坊、裁缝店、养鸭场、养鹅场的东家对这位宇文二郎几乎是感激涕零了。养鸭场、养鹅场一开始是提供肉鸭、肉鹅,顺便给军器监提供制作箭矢需要的羽毛,历经几年的经营,早已收回成本开始盈利,而羽绒的大规模需求出现,产生了新的盈利点。闻所未闻的盈利点,谁曾想过一文不值的羽绒,竟然还能有如此用处西阳城外某养鸭场一隅,嘎嘎嘎的叫声不绝于耳,无数竹笼里装着无数只鸭子,个个探出来头声嘶力竭的喊着。十几个人坐在胡床上,每个人面前都放着一瓮热水,他们满头大汗的杀鸭拔鸭毛,浑身都是鸭骚味。养鸭场主吴老六亦是其中一员,连着儿子、媳妇、亲戚,反正所有能调动的人都调动了,为的就是又快又好的拔鸭绒和鸭羽。黄州军器监收购羽毛,这可是一笔钱,裁缝店、布坊收购绒毛,这也是一笔钱,而鸭子本身也能卖钱,反正都是钱。没人和钱过不去,唯一的问题是人手不足,所以老少齐上阵。羽绒拔下来要洗净然后晒干,鸭绒有一股骚味,所以至少要晒上几日,尽量让味道小些,无论是哪一道工序,都要人来做。人手不足,本来在家笑眯眯数钱的吴老六只能亲自上场,毕竟裁缝店订单下了订金也给了,他要是不能按时交货,那滞纳金可不是小数目。更别说这是官军的订单,要是误了期限,官府追究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啊哟”伴随着一声惊叫,一只脖子被割鲜血淋漓却没死的鸭子扑腾着,在院子里窜起来,一帮人手忙脚乱的去追,场面弄得混乱不堪。吴老六的儿媳妇杀鸭失手,给鸭子割脖子却没杀透,他也不好责怪么,毕竟接连几日大家都在杀鸭拔毛,两只手都已经开始不听使唤了。“砍头砍头,把头直接砍了”“别愣着,继续拔毛”“阿耶,我肚子饿了”这是小孙子在哭诉,才七八岁年纪,也被叫来拔毛,眼见着午时临近,小家伙挨不住饿了。“莫哭莫哭,一会就有饭吃了,先把这簸箕端去那边晒。”“东家裁缝店那边来人催了,问羽绒好了没有,等着用呢”“老刘呢死哪里去了,我不是让他去装车了么”“东家军器监的顺路过来收羽毛,老刘在交接呢,要是错过了得自己运去。”吴老六忙得团团转,一跺脚自己跑去办交接,好容易转回来,小儿子上气不接下气的跑了过来。“阿爹裁缝店那一切都按照战斗条令进行,有教条化的嫌疑,但好处是实实在在的,宇文温觉得既然手头上除了史万岁,没什么特别突出的帅才,那就提升资质平庸将领的作战水平。即便是神对手,只要我没有猪队友,那就有得一战第七十一章 订单正当官军在鄂州武昌郡地界秋操之际,一江之隔的北岸,西阳城内气氛有些特别,虽然没有正式消息,但是许多人都知道朝廷要对隋国用兵了。莫非是秋操的动静太大,走漏了风声非也,山南这边还没什么动静时,从遥远的邺城那边就开始有风声传出来,毕竟大规模兵马调动是瞒不住的,更何况这年头朝廷大事哪有秘密可言。将领的口风未必紧,下头的小兵更是口无遮拦,军队调动肯定会涉及与家人分别的问题,这家长里短的不出半日就能让有心人看出端倪来。那又如何,这年头哪里不是如此无论南北,大军即将出动,风声提前几日就漏了出去,无非是听的人信不信,或者重不重视的问题。对于寻常百姓来说,官军要打仗,意味着他们会被征发服兵役去战场送死,亦或是被征发服力役输送粮草,累得要死要活,除此之外就是躲兵灾。可对于如今的黄州百姓来说,还多了一些其他东西。官军要用兵,时局自然要紧张些,可西阳城里气氛虽然紧张,可却是为了别的事情。秋后大规模用兵,肯定要跨年,将士们出征在外,戎服要考虑御寒效果,所以寒衣必不可少,而西阳城里的商家们,如今就收到了订单。为山南的官军准备寒衣,数量么,一万件,这还是第一拨已经交货的,后来又有订单下来,两万件。布坊、裁缝店、养鸭场、养鹅场的东家和伙计已经忙疯了,发了疯的四处招工,招的就是裁缝和拔毛工。有不明真相的群众就问了,做寒衣和养鸭场、养鹅场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因为黄州商家为官军做的寒衣,样式有些特别,名字叫做羽绒衣。这个时代有用飞禽羽毛制成的衣服,叫做羽衣或毳衣,穿上后看去是一身鸟毛,说是像仙鹤,但许多人私下觉得像公鸡,当然这都是官员或者有钱人才穿得起。而黄州的羽绒衣,和布匹一般物美价廉,所以被选定为官军的寒衣,价格也不贵。何为羽绒自然是是鸭和鹅腹部那芦花朵状的羽绒,寒衣一般是用布帛或者绵絮填充,而羽绒衣则是用羽绒填充,保暖效果极好。按理说一件成人穿的寒衣,要是用羽绒来填那么用量不少,也不知要杀掉多少鸭、鹅,再加上布料和裁缝的工钱,一件这样的衣服价格恐怕不低。一只五十日龄的鸭子,羽绒量最多二两左右,鹅要多一些但也多不到哪里去,官军订做的寒衣,是裲裆形制,其充绒量至少十两,所以这样一件羽绒衣需要至少拔五只鸭子的羽绒。制作羽绒衣的订单到现在共计三万件,至少需要十五万只鸭或鹅,黄州有这么多鸭或鹅么当然有,因为到处都是水塘、湖泊,需求量也很大,大规模的养鸭、养鹅场在黄州屡见不鲜,累计超过三十万羽的存栏量,不但保证了羽绒的产量,也让羽绒衣的成本低得让人发指。所以山南地界,也就只有黄州这边能大批量制作物美价廉的羽绒衣,给出征的将士冬季御寒,虽然鸭绒有骚味,但比起天寒地冻来,根本就算不得什么。这羽绒衣可不是刚出现的,去年冬天就已经有布坊制作,用的是鹅绒,据说和西阳城里那位宇文总管有关系,后来许多人去裁缝店定做过,觉得御寒效果确实不错。传闻官军也小范围试穿过,反响都很好,所以今年才会放心下订单,当然这也和宇文总管有关系,各家布坊、裁缝店、养鸭场、养鹅场的东家对这位宇文二郎几乎是感激涕零了。养鸭场、养鹅场一开始是提供肉鸭、肉鹅,顺便给军器监提供制作箭矢需要的羽毛,历经几年的经营,早已收回成本开始盈利,而羽绒的大规模需求出现,产生了新的盈利点。闻所未闻的盈利点,谁曾想过一文不值的羽绒,竟然还能有如此用处西阳城外某养鸭场一隅,嘎嘎嘎的叫声不绝于耳,无数竹笼里装着无数只鸭子,个个探出来头声嘶力竭的喊着。十几个人坐在胡床上,每个人面前都放着一瓮热水,他们满头大汗的杀鸭拔鸭毛,浑身都是鸭骚味。养鸭场主吴老六亦是其中一员,连着儿子、媳妇、亲戚,反正所有能调动的人都调动了,为的就是又快又好的拔鸭绒和鸭羽。黄州军器监收购羽毛,这可是一笔钱,裁缝店、布坊收购绒毛,这也是一笔钱,而鸭子本身也能卖钱,反正都是钱。没人和钱过不去,唯一的问题是人手不足,所以老少齐上阵。羽绒拔下来要洗净然后晒干,鸭绒有一股骚味,所以至少要晒上几日,尽量让味道小些,无论是哪一道工序,都要人来做。人手不足,本来在家笑眯眯数钱的吴老六只能亲自上场,毕竟裁缝店订单下了订金也给了,他要是不能按时交货,那滞纳金可不是小数目。更别说这是官军的订单,要是误了期限,官府追究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啊哟”伴随着一声惊叫,一只脖子被割鲜血淋漓却没死的鸭子扑腾着,在院子里窜起来,一帮人手忙脚乱的去追,场面弄得混乱不堪。吴老六的儿媳妇杀鸭失手,给鸭子割脖子却没杀透,他也不好责怪么,毕竟接连几日大家都在杀鸭拔毛,两只手都已经开始不听使唤了。“砍头砍头,把头直接砍了”“别愣着,继续拔毛”“阿耶,我肚子饿了”这是小孙子在哭诉,才七八岁年纪,也被叫来拔毛,眼见着午时临近,小家伙挨不住饿了。“莫哭莫哭,一会就有饭吃了,先把这簸箕端去那边晒。”“东家裁缝店那边来人催了,问羽绒好了没有,等着用呢”“老刘呢死哪里去了,我不是让他去装车了么”“东家军器监的顺路过来收羽毛,老刘在交接呢,要是错过了得自己运去。”吴老六忙得团团转,一跺脚自己跑去办交接,好容易转回来,小儿子上气不接下气的跑了过来。“阿爹裁缝店那一切都按照战斗条令进行,有教条化的嫌疑,但好处是实实在在的,宇文温觉得既然手头上除了史万岁,没什么特别突出的帅才,那就提升资质平庸将领的作战水平。即便是神对手,只要我没有猪队友,那就有得一战第七十一章 订单正当官军在鄂州武昌郡地界秋操之际,一江之隔的北岸,西阳城内气氛有些特别,虽然没有正式消息,但是许多人都知道朝廷要对隋国用兵了。莫非是秋操的动静太大,走漏了风声非也,山南这边还没什么动静时,从遥远的邺城那边就开始有风声传出来,毕竟大规模兵马调动是瞒不住的,更何况这年头朝廷大事哪有秘密可言。将领的口风未必紧,下头的小兵更是口无遮拦,军队调动肯定会涉及与家人分别的问题,这家长里短的不出半日就能让有心人看出端倪来。那又如何,这年头哪里不是如此无论南北,大军即将出动,风声提前几日就漏了出去,无非是听的人信不信,或者重不重视的问题。对于寻常百姓来说,官军要打仗,意味着他们会被征发服兵役去战场送死,亦或是被征发服力役输送粮草,累得要死要活,除此之外就是躲兵灾。可对于如今的黄州百姓来说,还多了一些其他东西。官军要用兵,时局自然要紧张些,可西阳城里气氛虽然紧张,可却是为了别的事情。秋后大规模用兵,肯定要跨年,将士们出征在外,戎服要考虑御寒效果,所以寒衣必不可少,而西阳城里的商家们,如今就收到了订单。为山南的官军准备寒衣,数量么,一万件,这还是第一拨已经交货的,后来又有订单下来,两万件。布坊、裁缝店、养鸭场、养鹅场的东家和伙计已经忙疯了,发了疯的四处招工,招的就是裁缝和拔毛工。有不明真相的群众就问了,做寒衣和养鸭场、养鹅场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因为黄州商家为官军做的寒衣,样式有些特别,名字叫做羽绒衣。这个时代有用飞禽羽毛制成的衣服,叫做羽衣或毳衣,穿上后看去是一身鸟毛,说是像仙鹤,但许多人私下觉得像公鸡,当然这都是官员或者有钱人才穿得起。而黄州的羽绒衣,和布匹一般物美价廉,所以被选定为官军的寒衣,价格也不贵。何为羽绒自然是是鸭和鹅腹部那芦花朵状的羽绒,寒衣一般是用布帛或者绵絮填充,而羽绒衣则是用羽绒填充,保暖效果极好。按理说一件成人穿的寒衣,要是用羽绒来填那么用量不少,也不知要杀掉多少鸭、鹅,再加上布料和裁缝的工钱,一件这样的衣服价格恐怕不低。一只五十日龄的鸭子,羽绒量最多二两左右,鹅要多一些但也多不到哪里去,官军订做的寒衣,是裲裆形制,其充绒量至少十两,所以这样一件羽绒衣需要至少拔五只鸭子的羽绒。制作羽绒衣的订单到现在共计三万件,至少需要十五万只鸭或鹅,黄州有这么多鸭或鹅么当然有,因为到处都是水塘、湖泊,需求量也很大,大规模的养鸭、养鹅场在黄州屡见不鲜,累计超过三十万羽的存栏量,不但保证了羽绒的产量,也让羽绒衣的成本低得让人发指。所以山南地界,也就只有黄州这边能大批量制作物美价廉的羽绒衣,给出征的将士冬季御寒,虽然鸭绒有骚味,但比起天寒地冻来,根本就算不得什么。这羽绒衣可不是刚出现的,去年冬天就已经有布坊制作,用的是鹅绒,据说和西阳城里那位宇文总管有关系,后来许多人去裁缝店定做过,觉得御寒效果确实不错。传闻官军也小范围试穿过,反响都很好,所以今年才会放心下订单,当然这也和宇文总管有关系,各家布坊、裁缝店、养鸭场、养鹅场的东家对这位宇文二郎几乎是感激涕零了。养鸭场、养鹅场一开始是提供肉鸭、肉鹅,顺便给军器监提供制作箭矢需要的羽毛,历经几年的经营,早已收回成本开始盈利,而羽绒的大规模需求出现,产生了新的盈利点。闻所未闻的盈利点,谁曾想过一文不值的羽绒,竟然还能有如此用处西阳城外某养鸭场一隅,嘎嘎嘎的叫声不绝于耳,无数竹笼里装着无数只鸭子,个个探出来头声嘶力竭的喊着。十几个人坐在胡床上,每个人面前都放着一瓮热水,他们满头大汗的杀鸭拔鸭毛,浑身都是鸭骚味。养鸭场主吴老六亦是其中一员,连着儿子、媳妇、亲戚,反正所有能调动的人都调动了,为的就是又快又好的拔鸭绒和鸭羽。黄州军器监收购羽毛,这可是一笔钱,裁缝店、布坊收购绒毛,这也是一笔钱,而鸭子本身也能卖钱,反正都是钱。没人和钱过不去,唯一的问题是人手不足,所以老少齐上阵。羽绒拔下来要洗净然后晒干,鸭绒有一股骚味,所以至少要晒上几日,尽量让味道小些,无论是哪一道工序,都要人来做。人手不足,本来在家笑眯眯数钱的吴老六只能亲自上场,毕竟裁缝店订单下了订金也给了,他要是不能按时交货,那滞纳金可不是小数目。更别说这是官军的订单,要是误了期限,官府追究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啊哟”伴随着一声惊叫,一只脖子被割鲜血淋漓却没死的鸭子扑腾着,在院子里窜起来,一帮人手忙脚乱的去追,场面弄得混乱不堪。吴老六的儿媳妇杀鸭失手,给鸭子割脖子却没杀透,他也不好责怪么,毕竟接连几日大家都在杀鸭拔毛,两只手都已经开始不听使唤了。“砍头砍头,把头直接砍了”“别愣着,继续拔毛”“阿耶,我肚子饿了”这是小孙子在哭诉,才七八岁年纪,也被叫来拔毛,眼见着午时临近,小家伙挨不住饿了。“莫哭莫哭,一会就有饭吃了,先把这簸箕端去那边晒。”“东家裁缝店那边来人催了,问羽绒好了没有,等着用呢”“老刘呢死哪里去了,我不是让他去装车了么”“东家军器监的顺路过来收羽毛,老刘在交接呢,要是错过了得自己运去。”吴老六忙得团团转,一跺脚自己跑去办交接,好容易转回来,小儿子上气不接下气的跑了过来。“阿爹裁缝店那一切都按照战斗条令进行,有教条化的嫌疑,但好处是实实在在的,宇文温觉得既然手头上除了史万岁,没什么特别突出的帅才,那就提升资质平庸将领的作战水平。即便是神对手,只要我没有猪队友,那就有得一战第七十一章 订单正当官军在鄂州武昌郡地界秋操之际,一江之隔的北岸,西阳城内气氛有些特别,虽然没有正式消息,但是许多人都知道朝廷要对隋国用兵了。莫非是秋操的动静太大,走漏了风声非也,山南这边还没什么动静时,从遥远的邺城那边就开始有风声传出来,毕竟大规模兵马调动是瞒不住的,更何况这年头朝廷大事哪有秘密可言。将领的口风未必紧,下头的小兵更是口无遮拦,军队调动肯定会涉及与家人分别的问题,这家长里短的不出半日就能让有心人看出端倪来。那又如何,这年头哪里不是如此无论南北,大军即将出动,风声提前几日就漏了出去,无非是听的人信不信,或者重不重视的问题。对于寻常百姓来说,官军要打仗,意味着他们会被征发服兵役去战场送死,亦或是被征发服力役输送粮草,累得要死要活,除此之外就是躲兵灾。可对于如今的黄州百姓来说,还多了一些其他东西。官军要用兵,时局自然要紧张些,可西阳城里气氛虽然紧张,可却是为了别的事情。秋后大规模用兵,肯定要跨年,将士们出征在外,戎服要考虑御寒效果,所以寒衣必不可少,而西阳城里的商家们,如今就收到了订单。为山南的官军准备寒衣,数量么,一万件,这还是第一拨已经交货的,后来又有订单下来,两万件。布坊、裁缝店、养鸭场、养鹅场的东家和伙计已经忙疯了,发了疯的四处招工,招的就是裁缝和拔毛工。有不明真相的群众就问了,做寒衣和养鸭场、养鹅场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因为黄州商家为官军做的寒衣,样式有些特别,名字叫做羽绒衣。这个时代有用飞禽羽毛制成的衣服,叫做羽衣或毳衣,穿上后看去是一身鸟毛,说是像仙鹤,但许多人私下觉得像公鸡,当然这都是官员或者有钱人才穿得起。而黄州的羽绒衣,和布匹一般物美价廉,所以被选定为官军的寒衣,价格也不贵。何为羽绒自然是是鸭和鹅腹部那芦花朵状的羽绒,寒衣一般是用布帛或者绵絮填充,而羽绒衣则是用羽绒填充,保暖效果极好。按理说一件成人穿的寒衣,要是用羽绒来填那么用量不少,也不知要杀掉多少鸭、鹅,再加上布料和裁缝的工钱,一件这样的衣服价格恐怕不低。一只五十日龄的鸭子,羽绒量最多二两左右,鹅要多一些但也多不到哪里去,官军订做的寒衣,是裲裆形制,其充绒量至少十两,所以这样一件羽绒衣需要至少拔五只鸭子的羽绒。制作羽绒衣的订单到现在共计三万件,至少需要十五万只鸭或鹅,黄州有这么多鸭或鹅么当然有,因为到处都是水塘、湖泊,需求量也很大,大规模的养鸭、养鹅场在黄州屡见不鲜,累计超过三十万羽的存栏量,不但保证了羽绒的产量,也让羽绒衣的成本低得让人发指。所以山南地界,也就只有黄州这边能大批量制作物美价廉的羽绒衣,给出征的将士冬季御寒,虽然鸭绒有骚味,但比起天寒地冻来,根本就算不得什么。这羽绒衣可不是刚出现的,去年冬天就已经有布坊制作,用的是鹅绒,据说和西阳城里那位宇文总管有关系,后来许多人去裁缝店定做过,觉得御寒效果确实不错。传闻官军也小范围试穿过,反响都很好,所以今年才会放心下订单,当然这也和宇文总管有关系,各家布坊、裁缝店、养鸭场、养鹅场的东家对这位宇文二郎几乎是感激涕零了。养鸭场、养鹅场一开始是提供肉鸭、肉鹅,顺便给军器监提供制作箭矢需要的羽毛,历经几年的经营,早已收回成本开始盈利,而羽绒的大规模需求出现,产生了新的盈利点。闻所未闻的盈利点,谁曾想过一文不值的羽绒,竟然还能有如此用处西阳城外某养鸭场一隅,嘎嘎嘎的叫声不绝于耳,无数竹笼里装着无数只鸭子,个个探出来头声嘶力竭的喊着。十几个人坐在胡床上,每个人面前都放着一瓮热水,他们满头大汗的杀鸭拔鸭毛,浑身都是鸭骚味。养鸭场主吴老六亦是其中一员,连着儿子、媳妇、亲戚,反正所有能调动的人都调动了,为的就是又快又好的拔鸭绒和鸭羽。黄州军器监收购羽毛,这可是一笔钱,裁缝店、布坊收购绒毛,这也是一笔钱,而鸭子本身也能卖钱,反正都是钱。没人和钱过不去,唯一的问题是人手不足,所以老少齐上阵。羽绒拔下来要洗净然后晒干,鸭绒有一股骚味,所以至少要晒上几日,尽量让味道小些,无论是哪一道工序,都要人来做。人手不足,本来在家笑眯眯数钱的吴老六只能亲自上场,毕竟裁缝店订单下了订金也给了,他要是不能按时交货,那滞纳金可不是小数目。更别说这是官军的订单,要是误了期限,官府追究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啊哟”伴随着一声惊叫,一只脖子被割鲜血淋漓却没死的鸭子扑腾着,在院子里窜起来,一帮人手忙脚乱的去追,场面弄得混乱不堪。吴老六的儿媳妇杀鸭失手,给鸭子割脖子却没杀透,他也不好责怪么,毕竟接连几日大家都在杀鸭拔毛,两只手都已经开始不听使唤了。“砍头砍头,把头直接砍了”“别愣着,继续拔毛”“阿耶,我肚子饿了”这是小孙子在哭诉,才七八岁年纪,也被叫来拔毛,眼见着午时临近,小家伙挨不住饿了。“莫哭莫哭,一会就有饭吃了,先把这簸箕端去那边晒。”“东家裁缝店那边来人催了,问羽绒好了没有,等着用呢”“老刘呢死哪里去了,我不是让他去装车了么”“东家军器监的顺路过来收羽毛,老刘在交接呢,要是错过了得自己运去。”吴老六忙得团团转,一跺脚自己跑去办交接,好容易转回来,小儿子上气不接下气的跑了过来。“阿爹裁缝店那一切都按照战斗条令进行,有教条化的嫌疑,但好处是实实在在的,宇文温觉得既然手头上除了史万岁,没什么特别突出的帅才,那就提升资质平庸将领的作战水平。即便是神对手,只要我没有猪队友,那就有得一战第七十一章 订单正当官军在鄂州武昌郡地界秋操之际,一江之隔的北岸,西阳城内气氛有些特别,虽然没有正式消息,但是许多人都知道朝廷要对隋国用兵了。莫非是秋操的动静太大,走漏了风声非也,山南这边还没什么动静时,从遥远的邺城那边就开始有风声传出来,毕竟大规模兵马调动是瞒不住的,更何况这年头朝廷大事哪有秘密可言。将领的口风未必紧,下头的小兵更是口无遮拦,军队调动肯定会涉及与家人分别的问题,这家长里短的不出半日就能让有心人看出端倪来。那又如何,这年头哪里不是如此无论南北,大军即将出动,风声提前几日就漏了出去,无非是听的人信不信,或者重不重视的问题。对于寻常百姓来说,官军要打仗,意味着他们会被征发服兵役去战场送死,亦或是被征发服力役输送粮草,累得要死要活,除此之外就是躲兵灾。可对于如今的黄州百姓来说,还多了一些其他东西。官军要用兵,时局自然要紧张些,可西阳城里气氛虽然紧张,可却是为了别的事情。秋后大规模用兵,肯定要跨年,将士们出征在外,戎服要考虑御寒效果,所以寒衣必不可少,而西阳城里的商家们,如今就收到了订单。为山南的官军准备寒衣,数量么,一万件,这还是第一拨已经交货的,后来又有订单下来,两万件。布坊、裁缝店、养鸭场、养鹅场的东家和伙计已经忙疯了,发了疯的四处招工,招的就是裁缝和拔毛工。有不明真相的群众就问了,做寒衣和养鸭场、养鹅场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因为黄州商家为官军做的寒衣,样式有些特别,名字叫做羽绒衣。这个时代有用飞禽羽毛制成的衣服,叫做羽衣或毳衣,穿上后看去是一身鸟毛,说是像仙鹤,但许多人私下觉得像公鸡,当然这都是官员或者有钱人才穿得起。而黄州的羽绒衣,和布匹一般物美价廉,所以被选定为官军的寒衣,价格也不贵。何为羽绒自然是是鸭和鹅腹部那芦花朵状的羽绒,寒衣一般是用布帛或者绵絮填充,而羽绒衣则是用羽绒填充,保暖效果极好。按理说一件成人穿的寒衣,要是用羽绒来填那么用量不少,也不知要杀掉多少鸭、鹅,再加上布料和裁缝的工钱,一件这样的衣服价格恐怕不低。一只五十日龄的鸭子,羽绒量最多二两左右,鹅要多一些但也多不到哪里去,官军订做的寒衣,是裲裆形制,其充绒量至少十两,所以这样一件羽绒衣需要至少拔五只鸭子的羽绒。制作羽绒衣的订单到现在共计三万件,至少需要十五万只鸭或鹅,黄州有这么多鸭或鹅么当然有,因为到处都是水塘、湖泊,需求量也很大,大规模的养鸭、养鹅场在黄州屡见不鲜,累计超过三十万羽的存栏量,不但保证了羽绒的产量,也让羽绒衣的成本低得让人发指。所以山南地界,也就只有黄州这边能大批量制作物美价廉的羽绒衣,给出征的将士冬季御寒,虽然鸭绒有骚味,但比起天寒地冻来,根本就算不得什么。这羽绒衣可不是刚出现的,去年冬天就已经有布坊制作,用的是鹅绒,据说和西阳城里那位宇文总管有关系,后来许多人去裁缝店定做过,觉得御寒效果确实不错。传闻官军也小范围试穿过,反响都很好,所以今年才会放心下订单,当然这也和宇文总管有关系,各家布坊、裁缝店、养鸭场、养鹅场的东家对这位宇文二郎几乎是感激涕零了。养鸭场、养鹅场一开始是提供肉鸭、肉鹅,顺便给军器监提供制作箭矢需要的羽毛,历经几年的经营,早已收回成本开始盈利,而羽绒的大规模需求出现,产生了新的盈利点。闻所未闻的盈利点,谁曾想过一文不值的羽绒,竟然还能有如此用处西阳城外某养鸭场一隅,嘎嘎嘎的叫声不绝于耳,无数竹笼里装着无数只鸭子,个个探出来头声嘶力竭的喊着。十几个人坐在胡床上,每个人面前都放着一瓮热水,他们满头大汗的杀鸭拔鸭毛,浑身都是鸭骚味。养鸭场主吴老六亦是其中一员,连着儿子、媳妇、亲戚,反正所有能调动的人都调动了,为的就是又快又好的拔鸭绒和鸭羽。黄州军器监收购羽毛,这可是一笔钱,裁缝店、布坊收购绒毛,这也是一笔钱,而鸭子本身也能卖钱,反正都是钱。没人和钱过不去,唯一的问题是人手不足,所以老少齐上阵。羽绒拔下来要洗净然后晒干,鸭绒有一股骚味,所以至少要晒上几日,尽量让味道小些,无论是哪一道工序,都要人来做。人手不足,本来在家笑眯眯数钱的吴老六只能亲自上场,毕竟裁缝店订单下了订金也给了,他要是不能按时交货,那滞纳金可不是小数目。更别说这是官军的订单,要是误了期限,官府追究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啊哟”伴随着一声惊叫,一只脖子被割鲜血淋漓却没死的鸭子扑腾着,在院子里窜起来,一帮人手忙脚乱的去追,场面弄得混乱不堪。吴老六的儿媳妇杀鸭失手,给鸭子割脖子却没杀透,他也不好责怪么,毕竟接连几日大家都在杀鸭拔毛,两只手都已经开始不听使唤了。“砍头砍头,把头直接砍了”“别愣着,继续拔毛”“阿耶,我肚子饿了”这是小孙子在哭诉,才七八岁年纪,也被叫来拔毛,眼见着午时临近,小家伙挨不住饿了。“莫哭莫哭,一会就有饭吃了,先把这簸箕端去那边晒。”“东家裁缝店那边来人催了,问羽绒好了没有,等着用呢”“老刘呢死哪里去了,我不是让他去装车了么”“东家军器监的顺路过来收羽毛,老刘在交接呢,要是错过了得自己运去。”吴老六忙得团团转,一跺脚自己跑去办交接,好容易转回来,小儿子上气不接下气的跑了过来。“阿爹裁缝店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