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98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985(1 / 1)

d这个时代出现,所以大冶制铁所未来年产铁数千万斤这种梦,做一下还行,但产钢上亿斤那种梦,真就是白日梦了。所以,长安至洛阳的铁路是无法全线建设的,宇文温构想中的钢铁动脉,根本就不现实。而随着长安人口越来越多,超过关中的承受能力之后,粮食问题,始终会困扰长安,困扰朝廷。一旦关中年景不好,当年歉收,天子率百官及长安百姓至洛阳就食的一幕,就会上演。这是隋唐之际出现过的情形,“就食洛阳”算是无奈之举,直到安史之乱后,关中人口骤减,这一问题才得以解决。现在,要解决关中粮食供应紧张问题的方法实际上很简单,那就是迁都,把东京洛阳作为京城就行了,届时,什么三门峡砥柱之险、什么运输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都是浮云。然而,这不可能。迁都洛阳,以最简单的方式有效解决粮食问题,这是从经济方面考虑,可行性很高,但从政治上考虑,迁都之事难以实行,因为关陇权贵们,不会愿意朝廷中枢离开关中。此其一,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虽然仅仅过了一年多时间,洛阳就已经被宇文温经营成近似于自己的地盘。任何一个脑子清醒的当权者,不会把中枢放到别人的地盘去,哪怕是亲兄弟都不行。同理,任何一个有想法的实权者,都不会让中枢离开自己牢牢控制的地盘,哪怕是亲兄弟都不行。“当年”,宋初,赵官家赵匡胤试图迁都洛阳,因为他的弟弟、开封府尹、晋王赵光义赵匡义,把京城开封经营成了自己的地盘。而赵光义,自然是不同意迁都的。涉及到钱,亲兄弟都得明算账,更别说涉及到政治和权力了。第五十八章 门路洛阳城一隅,豳王府后院,小院内,杨丽华正与女儿宇文娥英、女婿韦福奖交谈,宇文娥英此次与夫婿韦福奖一起,带着儿子回家探亲,昨日刚到洛阳。自宇文娥英出嫁后,母女已经数年未见面,此次相见,抱头痛哭,昨天母女俩说话说到深夜,今日一早,母女俩又在一起说话,仿佛有说不完的话。作为女婿的韦福奖在一旁,就显得有些多余,插不上什么话,索性陪着儿子玩。杨丽华见着女儿一切安好,自己的小外孙活蹦乱跳,自然很高兴,宇文娥英嫁到长安已经四年有余,母女俩一直靠着书信联系,只是没能见面。宇文娥英日夜思念母亲,如今终于见着面,激动万分,昨日哭了许久,眼睛都哭肿了,今日稍微好了些,说起话来也不会哭哭啼啼的。母女俩说着话,一旁,宇文娥英的弟弟宇文维翰、妹妹宇文华英,见着姊姊、姊夫带着小外甥来了,高兴得不得了,拿着各种玩具,陪着小外甥玩耍。当然,还有一岁多一点的宇文维行,路都走不稳,同样跟着姊夫、小外甥一起玩耍。宇文维行是杨丽华为宇文温生下的第二个儿子,虽然比小外甥年纪小,但按辈分却是对方的舅舅,这种情况在大家族里很正常。这年头女子成婚年纪都很早,杨丽华年经轻轻就生了宇文娥英,宇文娥英年经轻轻就成婚有了儿子,所以当杨丽华再次生育有了儿子宇文维行,那么宇文维行比她的外孙年纪小很正常。祖孙三代人在一起,看上去就像是两代人,三十出头的杨丽华,仿佛是在和二女三子说话一般。宇文娥英此次回家探亲,带来了许多礼物,有给母亲的,也有给弟弟妹妹的,但和母亲给她的礼物相比,就不算什么了。虽然礼物只是聊表心意,贵重与否到是其次,但已经成家的宇文娥英,见着母亲送的礼物十分贵重,还是十分激动。糖票若干,面值五百斤,凭着这糖票,可以在长安的黄州商会支取岭表上等白砂糖五百斤,宇文娥英如今成了持家的主母,知道来自岭表的白砂糖在长安能卖出什么价钱。长安对于白砂糖的需求很大,可以说是有多少要多少,和无底洞差不多,所以来自岭表的白砂糖,在长安供不应求,一般的有钱人家,即便有钱也不一定想买多少就能买多少。而宇文娥英的舅公公公韦世康,虽然身居要职,却廉洁自律,从不以权谋私,除了赏赐所得白砂糖,不会利用权力来捞取额外好处。故而家中所用白砂糖不是很多。那么宇文娥英得了母亲的馈赠,有了这么多白砂糖,自然要把其中一部分孝敬舅姑公婆,而剩下的除了自家用,还可以让夫君韦福奖拿去做人情。不需要牟利,因为宇文娥英和夫君暂不缺钱,而把这些白砂糖当做礼物送人,可以让韦福奖和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愈发密切。为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宇文娥英成了家有了儿子,所以心思渐渐放到相夫教子这边来,而她的夫君二十出头,还未入仕,所以身为妻子的宇文娥英,自然有些着急。故而此次回来,除了探亲之外,宇文娥英还有另一层心思,那就是让夫君在继父面前露露脸,看看有没有什么门路。所谓“门路”,当然指的是入仕的门路,宇文娥英已经不是当初那懵懵懂懂的小女郎,如今成了家,就盼着夫君能有个好前程。她的继父、豳王宇文温,如今坐镇东京洛阳,经营河南,管着五位总管,又是市舶使、河南道织造使,权力大得不行,比任何权贵都要“权贵”,如果要给女婿一个前程,不费吹灰之力。虽然正是因为如此,宇文温反倒不好亲自安排韦福奖,以免被人诟病,但宇文娥英觉得,只要继父稍微放出一些口风,那么大把高官会识相的征辟她夫君入仕当官。宇文娥英如今有了见识,大概清楚官场里的一些“规矩”,所以此次回来,就是想求母亲帮忙说说话,让她的夫君能够有机会出仕。对此,杨丽华心知肚明,也不打算推脱,因为她摸准了宇文温的脾气,那就是举贤不避亲,只要女婿是真的有能力,那么宇文温不会特意为了避嫌,硬是不给女婿一个机会。问题在于,女婿韦福奖到底有没有本事呢论出身,韦福奖出身京兆韦氏,阀阅当然没问题,杨丽华就不清楚女婿的能力如何,京兆韦氏子弟在军中不乏表现出众者,但韦福奖好像不擅长军务。弓马娴熟,这是世家子弟必备技艺,而说到上阵打仗战场上刀箭无情,杨丽华怕女婿出意外导致女儿家庭不幸,所以希望女婿将来作文官,问题在于若要靠学问出仕,女婿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好像很平常。韦福奖没有在什么名师门下求学,虽然说京兆韦氏的家学也不错,但族中表现出色的子弟也很多,如果没有什么过硬的理由,杨丽华知道宇文温不会破例。宇文温的用人原则是“内举不避亲”,但另一个原则是“宁缺毋滥”,有真才实学的人,即便出身卑微,宇文温照样提拔、举荐,而没有本事的人,入不了他的眼。除非涉及到必要的利益交换,不然宇文温的用人原则就是如此。一个人有没有本事,不是光靠听说或者看几眼,杨丽华知道,宇文温考核一个人是否有真才实学,一般都会给机会锻炼一下,过一段时间后,看其为人处事如何再下判断。也就是所谓的“试用”,试用合格了,才会有“转正”的机会。杨丽华希望女儿一家过上好日子,当然希望女婿有个好前程,但她知道宇文温的“试用”不是走过场,是真的考验一个人的能力。所以,还是先参加考试比较好。朝廷已经昭告天下,今年秋天在益州成都、并州晋阳、洛州洛阳、相州邺城、亳州小黄、黄州西阳、潭州长沙、洪州南昌这八处地方举办考试,选拔人才。中选者有资格到长安,和今年春天已经在长安通过考试的考生一起,参加第二轮考试。第二轮考试落榜者,依旧有官做,而上榜者,于京城为官历练数载,然后外放做郡守。参考人员,不限地域,不限籍贯,二十岁以上、六十岁以下年纪者,都可以报名参加考试。这是一个入仕的大好良机,韦福奖此时来洛阳,就是要为考试做准备。问题在于此次考试竞争必然激烈,杨丽华对于女婿能否脱颖而出没有信心,因为在今年春天长安举行的考试,女婿就落榜了。这场考试,考生据说上万,竞争极其激烈,韦福奖落选实际上不能说明才疏学浅,只是没别人出色罢了。但无论如何,杨丽华觉得女婿这次都要试一试,如果能通过考试中选,那可是堂堂正正入仕,清清白白当官,比起走别的门路,名声要好得多。既如此,杨丽华也给女婿准备了一份“大礼”,如今命人带上来,沉重异常。韦福奖定睛一看,却是许多书籍,足足有一大箱,每一本书都很厚,他拿起一本看去,不由得一愣。只见那书上写着黄州州学试题汇编第二百五十六册第五十九章 门路续豳王府,芳兰院内,萧九娘正在看信,信是她母亲张氏写的,在信中,张氏诉说了在长安的生活情况,以及子女们的近况,随后问起她如今的生活如何。今年年初,萧九娘的兄长、梁国国主萧琮,奉诏入朝,与两百余名文武官员抵达宗主国周国国都长安,从此滞留长安,没有回江陵。到了夏初,萧琮和文武官员接受了一个残酷而无奈的事实:江陵为周国的江陵总管完全接管,梁国灭亡,尘埃落定。四十多年前,侯景之乱爆发,萧梁国势一蹶不振,而侯景之乱刚结束,萧梁宗室自己又内讧,兄弟阋墙,以至于江山分崩离析。定都江陵的梁元帝萧绎,和坐镇益州的弟弟萧纪水火不容,兄弟火并,萧绎请魏国西魏攻蜀,丢了蜀地。萧绎又攻灭坐镇巴湘的萧誉,坐镇襄阳的萧詧萧誉亲弟走投无路,向魏国西魏称藩,而萧詧为了复仇,带着魏军南下,最后攻陷江陵。城破之日,心如死灰的萧绎将十余万卷古今典籍付之一炬,是为一场文学浩劫,萧梁的文治武功,至此消亡殆尽。萧绎父子遇害,近九成的江陵居民,包括梁国官员及家人,被魏兵押往长安。时至凛冽寒冬,过半百姓冻死在前往长安的血泪之路上,而萧詧被魏国扶为梁帝,定都残破的江陵,实为傀儡。江陵陷落的消息传到建康,镇守建康的梁国重臣王僧辩、陈霸先,拥立萧绎之子萧方智为帝,而高氏的齐国趁火打劫,王僧辩迫于压力,改立宗室萧渊明为帝,却因此为陈霸先袭杀。陈霸先复立萧方智为帝没多久,取而代之建立陈国,至此,萧梁的江山,只剩下都江陵的萧詧梁国这一弹丸之地。从那以后,萧氏的梁国苟延残喘,传了三代帝王,如今终于走到尽头,宛若卧榻多年、饱受病痛折磨的老人,终于咽气。对于家人来说,老人走了,虽然大家心中悲痛却不由得松了口气,因为终于有了结果,否则再这样熬下去,大家都难受。对于萧九娘来说,梁国没了倒无所谓,她最关心的是母亲张氏以及兄弟们的境遇如何。她的兄长萧琮,如今得授上柱国,封爵莒国公,在长安做官,待遇不错。她的母亲张氏,自然不再是太后,而是莒国太夫人,同样在长安居住。萧九娘的叔伯、兄弟们,作为梁国宗室,此时同样定居长安,各有任用,或者赋闲在家,而萧九娘的弟弟萧瑀,因为年纪尚未到二十岁,故而得以“例外”,继续在黄州西阳求学。萧九娘为了母亲能在长安过得好些,主动承担了母亲日常生活的大半开支,其实她没必要这么做,因为朝廷给张氏的待遇还是不错的,但作为女儿,萧九娘希望能尽孝。她作为豳王的侧室,负责打理王府的部分产业,不仅有“工资”,甚至还有“分红”,以及宇文温给她的“打赏”,所以腰缠万贯的萧九娘财大气粗,每月都把自己的收入“匀”一些给母亲,补贴家用。不仅如此,还时不时送一些名贵药材或者山珍海味给母亲,其中既有白砂糖、精制海盐,也有昆布、咸鱼、海参等名贵海产。萧九娘因为出生于二月,按江南习俗被视为不详,故而自幼就在宫外生活,为舅舅张轲抚养长大,未得父母关爱,甚至空有公主身份,却如同平民女子一般生活,但她从未因此怨恨父母。父亲去世多年,如今只剩母亲一人,在长安居住,母女难得见面,只能靠书信联系,萧九娘便想以补贴家用的方式来尽孝。看完信,萧九娘感慨良久,随后提笔写回信。她如今一切安好,又为宇文温生下一个儿子,如今小家伙一岁有余,健康活泼,已经学会走路,开始咿呀学语。宇文温对她依旧如往日般好,子女们都健康,所以萧九娘没什么忧虑,只盼母亲在长安平平安安生活,亲人都平平安安。将信放入信封,刚转交给侍女,萧九娘便得前院来报,说大王刚回府,看了账簿之后好像有些不高兴,说过十五分钟就要“开会”,请她赶紧准备一下。开会,当然是字面意思,而且宇文温在会上要讲很严肃的事情,搞不好为了对账的事情要发火,萧九娘不敢怠慢,让侍女准备好一提篮资料,匆匆梳洗一番,便到宇文温的用人原则是“内举不避亲”,但另一个原则是“宁缺毋滥”,有真才实学的人,即便出身卑微,宇文温照样提拔、举荐,而没有本事的人,入不了他的眼。除非涉及到必要的利益交换,不然宇文温的用人原则就是如此。一个人有没有本事,不是光靠听说或者看几眼,杨丽华知道,宇文温考核一个人是否有真才实学,一般都会给机会锻炼一下,过一段时间后,看其为人处事如何再下判断。也就是所谓的“试用”,试用合格了,才会有“转正”的机会。杨丽华希望女儿一家过上好日子,当然希望女婿有个好前程,但她知道宇文温的“试用”不是走过场,是真的考验一个人的能力。所以,还是先参加考试比较好。朝廷已经昭告天下,今年秋天在益州成都、并州晋阳、洛州洛阳、相州邺城、亳州小黄、黄州西阳、潭州长沙、洪州南昌这八处地方举办考试,选拔人才。中选者有资格到长安,和今年春天已经在长安通过考试的考生一起,参加第二轮考试。第二轮考试落榜者,依旧有官做,而上榜者,于京城为官历练数载,然后外放做郡守。参考人员,不限地域,不限籍贯,二十岁以上、六十岁以下年纪者,都可以报名参加考试。这是一个入仕的大好良机,韦福奖此时来洛阳,就是要为考试做准备。问题在于此次考试竞争必然激烈,杨丽华对于女婿能否脱颖而出没有信心,因为在今年春天长安举行的考试,女婿就落榜了。这场考试,考生据说上万,竞争极其激烈,韦福奖落选实际上不能说明才疏学浅,只是没别人出色罢了。但无论如何,杨丽华觉得女婿这次都要试一试,如果能通过考试中选,那可是堂堂正正入仕,清清白白当官,比起走别的门路,名声要好得多。既如此,杨丽华也给女婿准备了一份“大礼”,如今命人带上来,沉重异常。韦福奖定睛一看,却是许多书籍,足足有一大箱,每一本书都很厚,他拿起一本看去,不由得一愣。只见那书上写着黄州州学试题汇编第二百五十六册第五十九章 门路续豳王府,芳兰院内,萧九娘正在看信,信是她母亲张氏写的,在信中,张氏诉说了在长安的生活情况,以及子女们的近况,随后问起她如今的生活如何。今年年初,萧九娘的兄长、梁国国主萧琮,奉诏入朝,与两百余名文武官员抵达宗主国周国国都长安,从此滞留长安,没有回江陵。到了夏初,萧琮和文武官员接受了一个残酷而无奈的事实:江陵为周国的江陵总管完全接管,梁国灭亡,尘埃落定。四十多年前,侯景之乱爆发,萧梁国势一蹶不振,而侯景之乱刚结束,萧梁宗室自己又内讧,兄弟阋墙,以至于江山分崩离析。定都江陵的梁元帝萧绎,和坐镇益州的弟弟萧纪水火不容,兄弟火并,萧绎请魏国西魏攻蜀,丢了蜀地。萧绎又攻灭坐镇巴湘的萧誉,坐镇襄阳的萧詧萧誉亲弟走投无路,向魏国西魏称藩,而萧詧为了复仇,带着魏军南下,最后攻陷江陵。城破之日,心如死灰的萧绎将十余万卷古今典籍付之一炬,是为一场文学浩劫,萧梁的文治武功,至此消亡殆尽。萧绎父子遇害,近九成的江陵居民,包括梁国官员及家人,被魏兵押往长安。时至凛冽寒冬,过半百姓冻死在前往长安的血泪之路上,而萧詧被魏国扶为梁帝,定都残破的江陵,实为傀儡。江陵陷落的消息传到建康,镇守建康的梁国重臣王僧辩、陈霸先,拥立萧绎之子萧方智为帝,而高氏的齐国趁火打劫,王僧辩迫于压力,改立宗室萧渊明为帝,却因此为陈霸先袭杀。陈霸先复立萧方智为帝没多久,取而代之建立陈国,至此,萧梁的江山,只剩下都江陵的萧詧梁国这一弹丸之地。从那以后,萧氏的梁国苟延残喘,传了三代帝王,如今终于走到尽头,宛若卧榻多年、饱受病痛折磨的老人,终于咽气。对于家人来说,老人走了,虽然大家心中悲痛却不由得松了口气,因为终于有了结果,否则再这样熬下去,大家都难受。对于萧九娘来说,梁国没了倒无所谓,她最关心的是母亲张氏以及兄弟们的境遇如何。她的兄长萧琮,如今得授上柱国,封爵莒国公,在长安做官,待遇不错。她的母亲张氏,自然不再是太后,而是莒国太夫人,同样在长安居住。萧九娘的叔伯、兄弟们,作为梁国宗室,此时同样定居长安,各有任用,或者赋闲在家,而萧九娘的弟弟萧瑀,因为年纪尚未到二十岁,故而得以“例外”,继续在黄州西阳求学。萧九娘为了母亲能在长安过得好些,主动承担了母亲日常生活的大半开支,其实她没必要这么做,因为朝廷给张氏的待遇还是不错的,但作为女儿,萧九娘希望能尽孝。她作为豳王的侧室,负责打理王府的部分产业,不仅有“工资”,甚至还有“分红”,以及宇文温给她的“打赏”,所以腰缠万贯的萧九娘财大气粗,每月都把自己的收入“匀”一些给母亲,补贴家用。不仅如此,还时不时送一些名贵药材或者山珍海味给母亲,其中既有白砂糖、精制海盐,也有昆布、咸鱼、海参等名贵海产。萧九娘因为出生于二月,按江南习俗被视为不详,故而自幼就在宫外生活,为舅舅张轲抚养长大,未得父母关爱,甚至空有公主身份,却如同平民女子一般生活,但她从未因此怨恨父母。父亲去世多年,如今只剩母亲一人,在长安居住,母女难得见面,只能靠书信联系,萧九娘便想以补贴家用的方式来尽孝。看完信,萧九娘感慨良久,随后提笔写回信。她如今一切安好,又为宇文温生下一个儿子,如今小家伙一岁有余,健康活泼,已经学会走路,开始咿呀学语。宇文温对她依旧如往日般好,子女们都健康,所以萧九娘没什么忧虑,只盼母亲在长安平平安安生活,亲人都平平安安。将信放入信封,刚转交给侍女,萧九娘便得前院来报,说大王刚回府,看了账簿之后好像有些不高兴,说过十五分钟就要“开会”,请她赶紧准备一下。开会,当然是字面意思,而且宇文温在会上要讲很严肃的事情,搞不好为了对账的事情要发火,萧九娘不敢怠慢,让侍女准备好一提篮资料,匆匆梳洗一番,便到宇文温的用人原则是“内举不避亲”,但另一个原则是“宁缺毋滥”,有真才实学的人,即便出身卑微,宇文温照样提拔、举荐,而没有本事的人,入不了他的眼。除非涉及到必要的利益交换,不然宇文温的用人原则就是如此。一个人有没有本事,不是光靠听说或者看几眼,杨丽华知道,宇文温考核一个人是否有真才实学,一般都会给机会锻炼一下,过一段时间后,看其为人处事如何再下判断。也就是所谓的“试用”,试用合格了,才会有“转正”的机会。杨丽华希望女儿一家过上好日子,当然希望女婿有个好前程,但她知道宇文温的“试用”不是走过场,是真的考验一个人的能力。所以,还是先参加考试比较好。朝廷已经昭告天下,今年秋天在益州成都、并州晋阳、洛州洛阳、相州邺城、亳州小黄、黄州西阳、潭州长沙、洪州南昌这八处地方举办考试,选拔人才。中选者有资格到长安,和今年春天已经在长安通过考试的考生一起,参加第二轮考试。第二轮考试落榜者,依旧有官做,而上榜者,于京城为官历练数载,然后外放做郡守。参考人员,不限地域,不限籍贯,二十岁以上、六十岁以下年纪者,都可以报名参加考试。这是一个入仕的大好良机,韦福奖此时来洛阳,就是要为考试做准备。问题在于此次考试竞争必然激烈,杨丽华对于女婿能否脱颖而出没有信心,因为在今年春天长安举行的考试,女婿就落榜了。这场考试,考生据说上万,竞争极其激烈,韦福奖落选实际上不能说明才疏学浅,只是没别人出色罢了。但无论如何,杨丽华觉得女婿这次都要试一试,如果能通过考试中选,那可是堂堂正正入仕,清清白白当官,比起走别的门路,名声要好得多。既如此,杨丽华也给女婿准备了一份“大礼”,如今命人带上来,沉重异常。韦福奖定睛一看,却是许多书籍,足足有一大箱,每一本书都很厚,他拿起一本看去,不由得一愣。只见那书上写着黄州州学试题汇编第二百五十六册第五十九章 门路续豳王府,芳兰院内,萧九娘正在看信,信是她母亲张氏写的,在信中,张氏诉说了在长安的生活情况,以及子女们的近况,随后问起她如今的生活如何。今年年初,萧九娘的兄长、梁国国主萧琮,奉诏入朝,与两百余名文武官员抵达宗主国周国国都长安,从此滞留长安,没有回江陵。到了夏初,萧琮和文武官员接受了一个残酷而无奈的事实:江陵为周国的江陵总管完全接管,梁国灭亡,尘埃落定。四十多年前,侯景之乱爆发,萧梁国势一蹶不振,而侯景之乱刚结束,萧梁宗室自己又内讧,兄弟阋墙,以至于江山分崩离析。定都江陵的梁元帝萧绎,和坐镇益州的弟弟萧纪水火不容,兄弟火并,萧绎请魏国西魏攻蜀,丢了蜀地。萧绎又攻灭坐镇巴湘的萧誉,坐镇襄阳的萧詧萧誉亲弟走投无路,向魏国西魏称藩,而萧詧为了复仇,带着魏军南下,最后攻陷江陵。城破之日,心如死灰的萧绎将十余万卷古今典籍付之一炬,是为一场文学浩劫,萧梁的文治武功,至此消亡殆尽。萧绎父子遇害,近九成的江陵居民,包括梁国官员及家人,被魏兵押往长安。时至凛冽寒冬,过半百姓冻死在前往长安的血泪之路上,而萧詧被魏国扶为梁帝,定都残破的江陵,实为傀儡。江陵陷落的消息传到建康,镇守建康的梁国重臣王僧辩、陈霸先,拥立萧绎之子萧方智为帝,而高氏的齐国趁火打劫,王僧辩迫于压力,改立宗室萧渊明为帝,却因此为陈霸先袭杀。陈霸先复立萧方智为帝没多久,取而代之建立陈国,至此,萧梁的江山,只剩下都江陵的萧詧梁国这一弹丸之地。从那以后,萧氏的梁国苟延残喘,传了三代帝王,如今终于走到尽头,宛若卧榻多年、饱受病痛折磨的老人,终于咽气。对于家人来说,老人走了,虽然大家心中悲痛却不由得松了口气,因为终于有了结果,否则再这样熬下去,大家都难受。对于萧九娘来说,梁国没了倒无所谓,她最关心的是母亲张氏以及兄弟们的境遇如何。她的兄长萧琮,如今得授上柱国,封爵莒国公,在长安做官,待遇不错。她的母亲张氏,自然不再是太后,而是莒国太夫人,同样在长安居住。萧九娘的叔伯、兄弟们,作为梁国宗室,此时同样定居长安,各有任用,或者赋闲在家,而萧九娘的弟弟萧瑀,因为年纪尚未到二十岁,故而得以“例外”,继续在黄州西阳求学。萧九娘为了母亲能在长安过得好些,主动承担了母亲日常生活的大半开支,其实她没必要这么做,因为朝廷给张氏的待遇还是不错的,但作为女儿,萧九娘希望能尽孝。她作为豳王的侧室,负责打理王府的部分产业,不仅有“工资”,甚至还有“分红”,以及宇文温给她的“打赏”,所以腰缠万贯的萧九娘财大气粗,每月都把自己的收入“匀”一些给母亲,补贴家用。不仅如此,还时不时送一些名贵药材或者山珍海味给母亲,其中既有白砂糖、精制海盐,也有昆布、咸鱼、海参等名贵海产。萧九娘因为出生于二月,按江南习俗被视为不详,故而自幼就在宫外生活,为舅舅张轲抚养长大,未得父母关爱,甚至空有公主身份,却如同平民女子一般生活,但她从未因此怨恨父母。父亲去世多年,如今只剩母亲一人,在长安居住,母女难得见面,只能靠书信联系,萧九娘便想以补贴家用的方式来尽孝。看完信,萧九娘感慨良久,随后提笔写回信。她如今一切安好,又为宇文温生下一个儿子,如今小家伙一岁有余,健康活泼,已经学会走路,开始咿呀学语。宇文温对她依旧如往日般好,子女们都健康,所以萧九娘没什么忧虑,只盼母亲在长安平平安安生活,亲人都平平安安。将信放入信封,刚转交给侍女,萧九娘便得前院来报,说大王刚回府,看了账簿之后好像有些不高兴,说过十五分钟就要“开会”,请她赶紧准备一下。开会,当然是字面意思,而且宇文温在会上要讲很严肃的事情,搞不好为了对账的事情要发火,萧九娘不敢怠慢,让侍女准备好一提篮资料,匆匆梳洗一番,便到宇文温的用人原则是“内举不避亲”,但另一个原则是“宁缺毋滥”,有真才实学的人,即便出身卑微,宇文温照样提拔、举荐,而没有本事的人,入不了他的眼。除非涉及到必要的利益交换,不然宇文温的用人原则就是如此。一个人有没有本事,不是光靠听说或者看几眼,杨丽华知道,宇文温考核一个人是否有真才实学,一般都会给机会锻炼一下,过一段时间后,看其为人处事如何再下判断。也就是所谓的“试用”,试用合格了,才会有“转正”的机会。杨丽华希望女儿一家过上好日子,当然希望女婿有个好前程,但她知道宇文温的“试用”不是走过场,是真的考验一个人的能力。所以,还是先参加考试比较好。朝廷已经昭告天下,今年秋天在益州成都、并州晋阳、洛州洛阳、相州邺城、亳州小黄、黄州西阳、潭州长沙、洪州南昌这八处地方举办考试,选拔人才。中选者有资格到长安,和今年春天已经在长安通过考试的考生一起,参加第二轮考试。第二轮考试落榜者,依旧有官做,而上榜者,于京城为官历练数载,然后外放做郡守。参考人员,不限地域,不限籍贯,二十岁以上、六十岁以下年纪者,都可以报名参加考试。这是一个入仕的大好良机,韦福奖此时来洛阳,就是要为考试做准备。问题在于此次考试竞争必然激烈,杨丽华对于女婿能否脱颖而出没有信心,因为在今年春天长安举行的考试,女婿就落榜了。这场考试,考生据说上万,竞争极其激烈,韦福奖落选实际上不能说明才疏学浅,只是没别人出色罢了。但无论如何,杨丽华觉得女婿这次都要试一试,如果能通过考试中选,那可是堂堂正正入仕,清清白白当官,比起走别的门路,名声要好得多。既如此,杨丽华也给女婿准备了一份“大礼”,如今命人带上来,沉重异常。韦福奖定睛一看,却是许多书籍,足足有一大箱,每一本书都很厚,他拿起一本看去,不由得一愣。只见那书上写着黄州州学试题汇编第二百五十六册第五十九章 门路续豳王府,芳兰院内,萧九娘正在看信,信是她母亲张氏写的,在信中,张氏诉说了在长安的生活情况,以及子女们的近况,随后问起她如今的生活如何。今年年初,萧九娘的兄长、梁国国主萧琮,奉诏入朝,与两百余名文武官员抵达宗主国周国国都长安,从此滞留长安,没有回江陵。到了夏初,萧琮和文武官员接受了一个残酷而无奈的事实:江陵为周国的江陵总管完全接管,梁国灭亡,尘埃落定。四十多年前,侯景之乱爆发,萧梁国势一蹶不振,而侯景之乱刚结束,萧梁宗室自己又内讧,兄弟阋墙,以至于江山分崩离析。定都江陵的梁元帝萧绎,和坐镇益州的弟弟萧纪水火不容,兄弟火并,萧绎请魏国西魏攻蜀,丢了蜀地。萧绎又攻灭坐镇巴湘的萧誉,坐镇襄阳的萧詧萧誉亲弟走投无路,向魏国西魏称藩,而萧詧为了复仇,带着魏军南下,最后攻陷江陵。城破之日,心如死灰的萧绎将十余万卷古今典籍付之一炬,是为一场文学浩劫,萧梁的文治武功,至此消亡殆尽。萧绎父子遇害,近九成的江陵居民,包括梁国官员及家人,被魏兵押往长安。时至凛冽寒冬,过半百姓冻死在前往长安的血泪之路上,而萧詧被魏国扶为梁帝,定都残破的江陵,实为傀儡。江陵陷落的消息传到建康,镇守建康的梁国重臣王僧辩、陈霸先,拥立萧绎之子萧方智为帝,而高氏的齐国趁火打劫,王僧辩迫于压力,改立宗室萧渊明为帝,却因此为陈霸先袭杀。陈霸先复立萧方智为帝没多久,取而代之建立陈国,至此,萧梁的江山,只剩下都江陵的萧詧梁国这一弹丸之地。从那以后,萧氏的梁国苟延残喘,传了三代帝王,如今终于走到尽头,宛若卧榻多年、饱受病痛折磨的老人,终于咽气。对于家人来说,老人走了,虽然大家心中悲痛却不由得松了口气,因为终于有了结果,否则再这样熬下去,大家都难受。对于萧九娘来说,梁国没了倒无所谓,她最关心的是母亲张氏以及兄弟们的境遇如何。她的兄长萧琮,如今得授上柱国,封爵莒国公,在长安做官,待遇不错。她的母亲张氏,自然不再是太后,而是莒国太夫人,同样在长安居住。萧九娘的叔伯、兄弟们,作为梁国宗室,此时同样定居长安,各有任用,或者赋闲在家,而萧九娘的弟弟萧瑀,因为年纪尚未到二十岁,故而得以“例外”,继续在黄州西阳求学。萧九娘为了母亲能在长安过得好些,主动承担了母亲日常生活的大半开支,其实她没必要这么做,因为朝廷给张氏的待遇还是不错的,但作为女儿,萧九娘希望能尽孝。她作为豳王的侧室,负责打理王府的部分产业,不仅有“工资”,甚至还有“分红”,以及宇文温给她的“打赏”,所以腰缠万贯的萧九娘财大气粗,每月都把自己的收入“匀”一些给母亲,补贴家用。不仅如此,还时不时送一些名贵药材或者山珍海味给母亲,其中既有白砂糖、精制海盐,也有昆布、咸鱼、海参等名贵海产。萧九娘因为出生于二月,按江南习俗被视为不详,故而自幼就在宫外生活,为舅舅张轲抚养长大,未得父母关爱,甚至空有公主身份,却如同平民女子一般生活,但她从未因此怨恨父母。父亲去世多年,如今只剩母亲一人,在长安居住,母女难得见面,只能靠书信联系,萧九娘便想以补贴家用的方式来尽孝。看完信,萧九娘感慨良久,随后提笔写回信。她如今一切安好,又为宇文温生下一个儿子,如今小家伙一岁有余,健康活泼,已经学会走路,开始咿呀学语。宇文温对她依旧如往日般好,子女们都健康,所以萧九娘没什么忧虑,只盼母亲在长安平平安安生活,亲人都平平安安。将信放入信封,刚转交给侍女,萧九娘便得前院来报,说大王刚回府,看了账簿之后好像有些不高兴,说过十五分钟就要“开会”,请她赶紧准备一下。开会,当然是字面意思,而且宇文温在会上要讲很严肃的事情,搞不好为了对账的事情要发火,萧九娘不敢怠慢,让侍女准备好一提篮资料,匆匆梳洗一番,便到宇文温的用人原则是“内举不避亲”,但另一个原则是“宁缺毋滥”,有真才实学的人,即便出身卑微,宇文温照样提拔、举荐,而没有本事的人,入不了他的眼。除非涉及到必要的利益交换,不然宇文温的用人原则就是如此。一个人有没有本事,不是光靠听说或者看几眼,杨丽华知道,宇文温考核一个人是否有真才实学,一般都会给机会锻炼一下,过一段时间后,看其为人处事如何再下判断。也就是所谓的“试用”,试用合格了,才会有“转正”的机会。杨丽华希望女儿一家过上好日子,当然希望女婿有个好前程,但她知道宇文温的“试用”不是走过场,是真的考验一个人的能力。所以,还是先参加考试比较好。朝廷已经昭告天下,今年秋天在益州成都、并州晋阳、洛州洛阳、相州邺城、亳州小黄、黄州西阳、潭州长沙、洪州南昌这八处地方举办考试,选拔人才。中选者有资格到长安,和今年春天已经在长安通过考试的考生一起,参加第二轮考试。第二轮考试落榜者,依旧有官做,而上榜者,于京城为官历练数载,然后外放做郡守。参考人员,不限地域,不限籍贯,二十岁以上、六十岁以下年纪者,都可以报名参加考试。这是一个入仕的大好良机,韦福奖此时来洛阳,就是要为考试做准备。问题在于此次考试竞争必然激烈,杨丽华对于女婿能否脱颖而出没有信心,因为在今年春天长安举行的考试,女婿就落榜了。这场考试,考生据说上万,竞争极其激烈,韦福奖落选实际上不能说明才疏学浅,只是没别人出色罢了。但无论如何,杨丽华觉得女婿这次都要试一试,如果能通过考试中选,那可是堂堂正正入仕,清清白白当官,比起走别的门路,名声要好得多。既如此,杨丽华也给女婿准备了一份“大礼”,如今命人带上来,沉重异常。韦福奖定睛一看,却是许多书籍,足足有一大箱,每一本书都很厚,他拿起一本看去,不由得一愣。只见那书上写着黄州州学试题汇编第二百五十六册第五十九章 门路续豳王府,芳兰院内,萧九娘正在看信,信是她母亲张氏写的,在信中,张氏诉说了在长安的生活情况,以及子女们的近况,随后问起她如今的生活如何。今年年初,萧九娘的兄长、梁国国主萧琮,奉诏入朝,与两百余名文武官员抵达宗主国周国国都长安,从此滞留长安,没有回江陵。到了夏初,萧琮和文武官员接受了一个残酷而无奈的事实:江陵为周国的江陵总管完全接管,梁国灭亡,尘埃落定。四十多年前,侯景之乱爆发,萧梁国势一蹶不振,而侯景之乱刚结束,萧梁宗室自己又内讧,兄弟阋墙,以至于江山分崩离析。定都江陵的梁元帝萧绎,和坐镇益州的弟弟萧纪水火不容,兄弟火并,萧绎请魏国西魏攻蜀,丢了蜀地。萧绎又攻灭坐镇巴湘的萧誉,坐镇襄阳的萧詧萧誉亲弟走投无路,向魏国西魏称藩,而萧詧为了复仇,带着魏军南下,最后攻陷江陵。城破之日,心如死灰的萧绎将十余万卷古今典籍付之一炬,是为一场文学浩劫,萧梁的文治武功,至此消亡殆尽。萧绎父子遇害,近九成的江陵居民,包括梁国官员及家人,被魏兵押往长安。时至凛冽寒冬,过半百姓冻死在前往长安的血泪之路上,而萧詧被魏国扶为梁帝,定都残破的江陵,实为傀儡。江陵陷落的消息传到建康,镇守建康的梁国重臣王僧辩、陈霸先,拥立萧绎之子萧方智为帝,而高氏的齐国趁火打劫,王僧辩迫于压力,改立宗室萧渊明为帝,却因此为陈霸先袭杀。陈霸先复立萧方智为帝没多久,取而代之建立陈国,至此,萧梁的江山,只剩下都江陵的萧詧梁国这一弹丸之地。从那以后,萧氏的梁国苟延残喘,传了三代帝王,如今终于走到尽头,宛若卧榻多年、饱受病痛折磨的老人,终于咽气。对于家人来说,老人走了,虽然大家心中悲痛却不由得松了口气,因为终于有了结果,否则再这样熬下去,大家都难受。对于萧九娘来说,梁国没了倒无所谓,她最关心的是母亲张氏以及兄弟们的境遇如何。她的兄长萧琮,如今得授上柱国,封爵莒国公,在长安做官,待遇不错。她的母亲张氏,自然不再是太后,而是莒国太夫人,同样在长安居住。萧九娘的叔伯、兄弟们,作为梁国宗室,此时同样定居长安,各有任用,或者赋闲在家,而萧九娘的弟弟萧瑀,因为年纪尚未到二十岁,故而得以“例外”,继续在黄州西阳求学。萧九娘为了母亲能在长安过得好些,主动承担了母亲日常生活的大半开支,其实她没必要这么做,因为朝廷给张氏的待遇还是不错的,但作为女儿,萧九娘希望能尽孝。她作为豳王的侧室,负责打理王府的部分产业,不仅有“工资”,甚至还有“分红”,以及宇文温给她的“打赏”,所以腰缠万贯的萧九娘财大气粗,每月都把自己的收入“匀”一些给母亲,补贴家用。不仅如此,还时不时送一些名贵药材或者山珍海味给母亲,其中既有白砂糖、精制海盐,也有昆布、咸鱼、海参等名贵海产。萧九娘因为出生于二月,按江南习俗被视为不详,故而自幼就在宫外生活,为舅舅张轲抚养长大,未得父母关爱,甚至空有公主身份,却如同平民女子一般生活,但她从未因此怨恨父母。父亲去世多年,如今只剩母亲一人,在长安居住,母女难得见面,只能靠书信联系,萧九娘便想以补贴家用的方式来尽孝。看完信,萧九娘感慨良久,随后提笔写回信。她如今一切安好,又为宇文温生下一个儿子,如今小家伙一岁有余,健康活泼,已经学会走路,开始咿呀学语。宇文温对她依旧如往日般好,子女们都健康,所以萧九娘没什么忧虑,只盼母亲在长安平平安安生活,亲人都平平安安。将信放入信封,刚转交给侍女,萧九娘便得前院来报,说大王刚回府,看了账簿之后好像有些不高兴,说过十五分钟就要“开会”,请她赶紧准备一下。开会,当然是字面意思,而且宇文温在会上要讲很严肃的事情,搞不好为了对账的事情要发火,萧九娘不敢怠慢,让侍女准备好一提篮资料,匆匆梳洗一番,便到宇文温的用人原则是“内举不避亲”,但另一个原则是“宁缺毋滥”,有真才实学的人,即便出身卑微,宇文温照样提拔、举荐,而没有本事的人,入不了他的眼。除非涉及到必要的利益交换,不然宇文温的用人原则就是如此。一个人有没有本事,不是光靠听说或者看几眼,杨丽华知道,宇文温考核一个人是否有真才实学,一般都会给机会锻炼一下,过一段时间后,看其为人处事如何再下判断。也就是所谓的“试用”,试用合格了,才会有“转正”的机会。杨丽华希望女儿一家过上好日子,当然希望女婿有个好前程,但她知道宇文温的“试用”不是走过场,是真的考验一个人的能力。所以,还是先参加考试比较好。朝廷已经昭告天下,今年秋天在益州成都、并州晋阳、洛州洛阳、相州邺城、亳州小黄、黄州西阳、潭州长沙、洪州南昌这八处地方举办考试,选拔人才。中选者有资格到长安,和今年春天已经在长安通过考试的考生一起,参加第二轮考试。第二轮考试落榜者,依旧有官做,而上榜者,于京城为官历练数载,然后外放做郡守。参考人员,不限地域,不限籍贯,二十岁以上、六十岁以下年纪者,都可以报名参加考试。这是一个入仕的大好良机,韦福奖此时来洛阳,就是要为考试做准备。问题在于此次考试竞争必然激烈,杨丽华对于女婿能否脱颖而出没有信心,因为在今年春天长安举行的考试,女婿就落榜了。这场考试,考生据说上万,竞争极其激烈,韦福奖落选实际上不能说明才疏学浅,只是没别人出色罢了。但无论如何,杨丽华觉得女婿这次都要试一试,如果能通过考试中选,那可是堂堂正正入仕,清清白白当官,比起走别的门路,名声要好得多。既如此,杨丽华也给女婿准备了一份“大礼”,如今命人带上来,沉重异常。韦福奖定睛一看,却是许多书籍,足足有一大箱,每一本书都很厚,他拿起一本看去,不由得一愣。只见那书上写着黄州州学试题汇编第二百五十六册第五十九章 门路续豳王府,芳兰院内,萧九娘正在看信,信是她母亲张氏写的,在信中,张氏诉说了在长安的生活情况,以及子女们的近况,随后问起她如今的生活如何。今年年初,萧九娘的兄长、梁国国主萧琮,奉诏入朝,与两百余名文武官员抵达宗主国周国国都长安,从此滞留长安,没有回江陵。到了夏初,萧琮和文武官员接受了一个残酷而无奈的事实:江陵为周国的江陵总管完全接管,梁国灭亡,尘埃落定。四十多年前,侯景之乱爆发,萧梁国势一蹶不振,而侯景之乱刚结束,萧梁宗室自己又内讧,兄弟阋墙,以至于江山分崩离析。定都江陵的梁元帝萧绎,和坐镇益州的弟弟萧纪水火不容,兄弟火并,萧绎请魏国西魏攻蜀,丢了蜀地。萧绎又攻灭坐镇巴湘的萧誉,坐镇襄阳的萧詧萧誉亲弟走投无路,向魏国西魏称藩,而萧詧为了复仇,带着魏军南下,最后攻陷江陵。城破之日,心如死灰的萧绎将十余万卷古今典籍付之一炬,是为一场文学浩劫,萧梁的文治武功,至此消亡殆尽。萧绎父子遇害,近九成的江陵居民,包括梁国官员及家人,被魏兵押往长安。时至凛冽寒冬,过半百姓冻死在前往长安的血泪之路上,而萧詧被魏国扶为梁帝,定都残破的江陵,实为傀儡。江陵陷落的消息传到建康,镇守建康的梁国重臣王僧辩、陈霸先,拥立萧绎之子萧方智为帝,而高氏的齐国趁火打劫,王僧辩迫于压力,改立宗室萧渊明为帝,却因此为陈霸先袭杀。陈霸先复立萧方智为帝没多久,取而代之建立陈国,至此,萧梁的江山,只剩下都江陵的萧詧梁国这一弹丸之地。从那以后,萧氏的梁国苟延残喘,传了三代帝王,如今终于走到尽头,宛若卧榻多年、饱受病痛折磨的老人,终于咽气。对于家人来说,老人走了,虽然大家心中悲痛却不由得松了口气,因为终于有了结果,否则再这样熬下去,大家都难受。对于萧九娘来说,梁国没了倒无所谓,她最关心的是母亲张氏以及兄弟们的境遇如何。她的兄长萧琮,如今得授上柱国,封爵莒国公,在长安做官,待遇不错。她的母亲张氏,自然不再是太后,而是莒国太夫人,同样在长安居住。萧九娘的叔伯、兄弟们,作为梁国宗室,此时同样定居长安,各有任用,或者赋闲在家,而萧九娘的弟弟萧瑀,因为年纪尚未到二十岁,故而得以“例外”,继续在黄州西阳求学。萧九娘为了母亲能在长安过得好些,主动承担了母亲日常生活的大半开支,其实她没必要这么做,因为朝廷给张氏的待遇还是不错的,但作为女儿,萧九娘希望能尽孝。她作为豳王的侧室,负责打理王府的部分产业,不仅有“工资”,甚至还有“分红”,以及宇文温给她的“打赏”,所以腰缠万贯的萧九娘财大气粗,每月都把自己的收入“匀”一些给母亲,补贴家用。不仅如此,还时不时送一些名贵药材或者山珍海味给母亲,其中既有白砂糖、精制海盐,也有昆布、咸鱼、海参等名贵海产。萧九娘因为出生于二月,按江南习俗被视为不详,故而自幼就在宫外生活,为舅舅张轲抚养长大,未得父母关爱,甚至空有公主身份,却如同平民女子一般生活,但她从未因此怨恨父母。父亲去世多年,如今只剩母亲一人,在长安居住,母女难得见面,只能靠书信联系,萧九娘便想以补贴家用的方式来尽孝。看完信,萧九娘感慨良久,随后提笔写回信。她如今一切安好,又为宇文温生下一个儿子,如今小家伙一岁有余,健康活泼,已经学会走路,开始咿呀学语。宇文温对她依旧如往日般好,子女们都健康,所以萧九娘没什么忧虑,只盼母亲在长安平平安安生活,亲人都平平安安。将信放入信封,刚转交给侍女,萧九娘便得前院来报,说大王刚回府,看了账簿之后好像有些不高兴,说过十五分钟就要“开会”,请她赶紧准备一下。开会,当然是字面意思,而且宇文温在会上要讲很严肃的事情,搞不好为了对账的事情要发火,萧九娘不敢怠慢,让侍女准备好一提篮资料,匆匆梳洗一番,便到宇文温的用人原则是“内举不避亲”,但另一个原则是“宁缺毋滥”,有真才实学的人,即便出身卑微,宇文温照样提拔、举荐,而没有本事的人,入不了他的眼。除非涉及到必要的利益交换,不然宇文温的用人原则就是如此。一个人有没有本事,不是光靠听说或者看几眼,杨丽华知道,宇文温考核一个人是否有真才实学,一般都会给机会锻炼一下,过一段时间后,看其为人处事如何再下判断。也就是所谓的“试用”,试用合格了,才会有“转正”的机会。杨丽华希望女儿一家过上好日子,当然希望女婿有个好前程,但她知道宇文温的“试用”不是走过场,是真的考验一个人的能力。所以,还是先参加考试比较好。朝廷已经昭告天下,今年秋天在益州成都、并州晋阳、洛州洛阳、相州邺城、亳州小黄、黄州西阳、潭州长沙、洪州南昌这八处地方举办考试,选拔人才。中选者有资格到长安,和今年春天已经在长安通过考试的考生一起,参加第二轮考试。第二轮考试落榜者,依旧有官做,而上榜者,于京城为官历练数载,然后外放做郡守。参考人员,不限地域,不限籍贯,二十岁以上、六十岁以下年纪者,都可以报名参加考试。这是一个入仕的大好良机,韦福奖此时来洛阳,就是要为考试做准备。问题在于此次考试竞争必然激烈,杨丽华对于女婿能否脱颖而出没有信心,因为在今年春天长安举行的考试,女婿就落榜了。这场考试,考生据说上万,竞争极其激烈,韦福奖落选实际上不能说明才疏学浅,只是没别人出色罢了。但无论如何,杨丽华觉得女婿这次都要试一试,如果能通过考试中选,那可是堂堂正正入仕,清清白白当官,比起走别的门路,名声要好得多。既如此,杨丽华也给女婿准备了一份“大礼”,如今命人带上来,沉重异常。韦福奖定睛一看,却是许多书籍,足足有一大箱,每一本书都很厚,他拿起一本看去,不由得一愣。只见那书上写着黄州州学试题汇编第二百五十六册第五十九章 门路续豳王府,芳兰院内,萧九娘正在看信,信是她母亲张氏写的,在信中,张氏诉说了在长安的生活情况,以及子女们的近况,随后问起她如今的生活如何。今年年初,萧九娘的兄长、梁国国主萧琮,奉诏入朝,与两百余名文武官员抵达宗主国周国国都长安,从此滞留长安,没有回江陵。到了夏初,萧琮和文武官员接受了一个残酷而无奈的事实:江陵为周国的江陵总管完全接管,梁国灭亡,尘埃落定。四十多年前,侯景之乱爆发,萧梁国势一蹶不振,而侯景之乱刚结束,萧梁宗室自己又内讧,兄弟阋墙,以至于江山分崩离析。定都江陵的梁元帝萧绎,和坐镇益州的弟弟萧纪水火不容,兄弟火并,萧绎请魏国西魏攻蜀,丢了蜀地。萧绎又攻灭坐镇巴湘的萧誉,坐镇襄阳的萧詧萧誉亲弟走投无路,向魏国西魏称藩,而萧詧为了复仇,带着魏军南下,最后攻陷江陵。城破之日,心如死灰的萧绎将十余万卷古今典籍付之一炬,是为一场文学浩劫,萧梁的文治武功,至此消亡殆尽。萧绎父子遇害,近九成的江陵居民,包括梁国官员及家人,被魏兵押往长安。时至凛冽寒冬,过半百姓冻死在前往长安的血泪之路上,而萧詧被魏国扶为梁帝,定都残破的江陵,实为傀儡。江陵陷落的消息传到建康,镇守建康的梁国重臣王僧辩、陈霸先,拥立萧绎之子萧方智为帝,而高氏的齐国趁火打劫,王僧辩迫于压力,改立宗室萧渊明为帝,却因此为陈霸先袭杀。陈霸先复立萧方智为帝没多久,取而代之建立陈国,至此,萧梁的江山,只剩下都江陵的萧詧梁国这一弹丸之地。从那以后,萧氏的梁国苟延残喘,传了三代帝王,如今终于走到尽头,宛若卧榻多年、饱受病痛折磨的老人,终于咽气。对于家人来说,老人走了,虽然大家心中悲痛却不由得松了口气,因为终于有了结果,否则再这样熬下去,大家都难受。对于萧九娘来说,梁国没了倒无所谓,她最关心的是母亲张氏以及兄弟们的境遇如何。她的兄长萧琮,如今得授上柱国,封爵莒国公,在长安做官,待遇不错。她的母亲张氏,自然不再是太后,而是莒国太夫人,同样在长安居住。萧九娘的叔伯、兄弟们,作为梁国宗室,此时同样定居长安,各有任用,或者赋闲在家,而萧九娘的弟弟萧瑀,因为年纪尚未到二十岁,故而得以“例外”,继续在黄州西阳求学。萧九娘为了母亲能在长安过得好些,主动承担了母亲日常生活的大半开支,其实她没必要这么做,因为朝廷给张氏的待遇还是不错的,但作为女儿,萧九娘希望能尽孝。她作为豳王的侧室,负责打理王府的部分产业,不仅有“工资”,甚至还有“分红”,以及宇文温给她的“打赏”,所以腰缠万贯的萧九娘财大气粗,每月都把自己的收入“匀”一些给母亲,补贴家用。不仅如此,还时不时送一些名贵药材或者山珍海味给母亲,其中既有白砂糖、精制海盐,也有昆布、咸鱼、海参等名贵海产。萧九娘因为出生于二月,按江南习俗被视为不详,故而自幼就在宫外生活,为舅舅张轲抚养长大,未得父母关爱,甚至空有公主身份,却如同平民女子一般生活,但她从未因此怨恨父母。父亲去世多年,如今只剩母亲一人,在长安居住,母女难得见面,只能靠书信联系,萧九娘便想以补贴家用的方式来尽孝。看完信,萧九娘感慨良久,随后提笔写回信。她如今一切安好,又为宇文温生下一个儿子,如今小家伙一岁有余,健康活泼,已经学会走路,开始咿呀学语。宇文温对她依旧如往日般好,子女们都健康,所以萧九娘没什么忧虑,只盼母亲在长安平平安安生活,亲人都平平安安。将信放入信封,刚转交给侍女,萧九娘便得前院来报,说大王刚回府,看了账簿之后好像有些不高兴,说过十五分钟就要“开会”,请她赶紧准备一下。开会,当然是字面意思,而且宇文温在会上要讲很严肃的事情,搞不好为了对账的事情要发火,萧九娘不敢怠慢,让侍女准备好一提篮资料,匆匆梳洗一番,便到宇文温的用人原则是“内举不避亲”,但另一个原则是“宁缺毋滥”,有真才实学的人,即便出身卑微,宇文温照样提拔、举荐,而没有本事的人,入不了他的眼。除非涉及到必要的利益交换,不然宇文温的用人原则就是如此。一个人有没有本事,不是光靠听说或者看几眼,杨丽华知道,宇文温考核一个人是否有真才实学,一般都会给机会锻炼一下,过一段时间后,看其为人处事如何再下判断。也就是所谓的“试用”,试用合格了,才会有“转正”的机会。杨丽华希望女儿一家过上好日子,当然希望女婿有个好前程,但她知道宇文温的“试用”不是走过场,是真的考验一个人的能力。所以,还是先参加考试比较好。朝廷已经昭告天下,今年秋天在益州成都、并州晋阳、洛州洛阳、相州邺城、亳州小黄、黄州西阳、潭州长沙、洪州南昌这八处地方举办考试,选拔人才。中选者有资格到长安,和今年春天已经在长安通过考试的考生一起,参加第二轮考试。第二轮考试落榜者,依旧有官做,而上榜者,于京城为官历练数载,然后外放做郡守。参考人员,不限地域,不限籍贯,二十岁以上、六十岁以下年纪者,都可以报名参加考试。这是一个入仕的大好良机,韦福奖此时来洛阳,就是要为考试做准备。问题在于此次考试竞争必然激烈,杨丽华对于女婿能否脱颖而出没有信心,因为在今年春天长安举行的考试,女婿就落榜了。这场考试,考生据说上万,竞争极其激烈,韦福奖落选实际上不能说明才疏学浅,只是没别人出色罢了。但无论如何,杨丽华觉得女婿这次都要试一试,如果能通过考试中选,那可是堂堂正正入仕,清清白白当官,比起走别的门路,名声要好得多。既如此,杨丽华也给女婿准备了一份“大礼”,如今命人带上来,沉重异常。韦福奖定睛一看,却是许多书籍,足足有一大箱,每一本书都很厚,他拿起一本看去,不由得一愣。只见那书上写着黄州州学试题汇编第二百五十六册第五十九章 门路续豳王府,芳兰院内,萧九娘正在看信,信是她母亲张氏写的,在信中,张氏诉说了在长安的生活情况,以及子女们的近况,随后问起她如今的生活如何。今年年初,萧九娘的兄长、梁国国主萧琮,奉诏入朝,与两百余名文武官员抵达宗主国周国国都长安,从此滞留长安,没有回江陵。到了夏初,萧琮和文武官员接受了一个残酷而无奈的事实:江陵为周国的江陵总管完全接管,梁国灭亡,尘埃落定。四十多年前,侯景之乱爆发,萧梁国势一蹶不振,而侯景之乱刚结束,萧梁宗室自己又内讧,兄弟阋墙,以至于江山分崩离析。定都江陵的梁元帝萧绎,和坐镇益州的弟弟萧纪水火不容,兄弟火并,萧绎请魏国西魏攻蜀,丢了蜀地。萧绎又攻灭坐镇巴湘的萧誉,坐镇襄阳的萧詧萧誉亲弟走投无路,向魏国西魏称藩,而萧詧为了复仇,带着魏军南下,最后攻陷江陵。城破之日,心如死灰的萧绎将十余万卷古今典籍付之一炬,是为一场文学浩劫,萧梁的文治武功,至此消亡殆尽。萧绎父子遇害,近九成的江陵居民,包括梁国官员及家人,被魏兵押往长安。时至凛冽寒冬,过半百姓冻死在前往长安的血泪之路上,而萧詧被魏国扶为梁帝,定都残破的江陵,实为傀儡。江陵陷落的消息传到建康,镇守建康的梁国重臣王僧辩、陈霸先,拥立萧绎之子萧方智为帝,而高氏的齐国趁火打劫,王僧辩迫于压力,改立宗室萧渊明为帝,却因此为陈霸先袭杀。陈霸先复立萧方智为帝没多久,取而代之建立陈国,至此,萧梁的江山,只剩下都江陵的萧詧梁国这一弹丸之地。从那以后,萧氏的梁国苟延残喘,传了三代帝王,如今终于走到尽头,宛若卧榻多年、饱受病痛折磨的老人,终于咽气。对于家人来说,老人走了,虽然大家心中悲痛却不由得松了口气,因为终于有了结果,否则再这样熬下去,大家都难受。对于萧九娘来说,梁国没了倒无所谓,她最关心的是母亲张氏以及兄弟们的境遇如何。她的兄长萧琮,如今得授上柱国,封爵莒国公,在长安做官,待遇不错。她的母亲张氏,自然不再是太后,而是莒国太夫人,同样在长安居住。萧九娘的叔伯、兄弟们,作为梁国宗室,此时同样定居长安,各有任用,或者赋闲在家,而萧九娘的弟弟萧瑀,因为年纪尚未到二十岁,故而得以“例外”,继续在黄州西阳求学。萧九娘为了母亲能在长安过得好些,主动承担了母亲日常生活的大半开支,其实她没必要这么做,因为朝廷给张氏的待遇还是不错的,但作为女儿,萧九娘希望能尽孝。她作为豳王的侧室,负责打理王府的部分产业,不仅有“工资”,甚至还有“分红”,以及宇文温给她的“打赏”,所以腰缠万贯的萧九娘财大气粗,每月都把自己的收入“匀”一些给母亲,补贴家用。不仅如此,还时不时送一些名贵药材或者山珍海味给母亲,其中既有白砂糖、精制海盐,也有昆布、咸鱼、海参等名贵海产。萧九娘因为出生于二月,按江南习俗被视为不详,故而自幼就在宫外生活,为舅舅张轲抚养长大,未得父母关爱,甚至空有公主身份,却如同平民女子一般生活,但她从未因此怨恨父母。父亲去世多年,如今只剩母亲一人,在长安居住,母女难得见面,只能靠书信联系,萧九娘便想以补贴家用的方式来尽孝。看完信,萧九娘感慨良久,随后提笔写回信。她如今一切安好,又为宇文温生下一个儿子,如今小家伙一岁有余,健康活泼,已经学会走路,开始咿呀学语。宇文温对她依旧如往日般好,子女们都健康,所以萧九娘没什么忧虑,只盼母亲在长安平平安安生活,亲人都平平安安。将信放入信封,刚转交给侍女,萧九娘便得前院来报,说大王刚回府,看了账簿之后好像有些不高兴,说过十五分钟就要“开会”,请她赶紧准备一下。开会,当然是字面意思,而且宇文温在会上要讲很严肃的事情,搞不好为了对账的事情要发火,萧九娘不敢怠慢,让侍女准备好一提篮资料,匆匆梳洗一番,便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