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06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069(1 / 1)

d此以往财政会承受不住。各种担心都有,也不是没有道理,宇文温表示非常理解,也肯定了大家的担忧。然后继续。现在,巡抚南中归来的大使令狐熙,拿着一份份详实的资料,陈述他了解到的各地民意、军心,劝谏天子罢“实南中”之举,以免引起民变甚至戍卒哗变。问题的根源,是天子在南中所图甚大,不仅要压制爨氏避免其死灰复燃,还要在昆州西面数百里外的叶榆泽筑城,长期驻军,压制叶榆泽周边蛮部,即诸诏。诏,在蛮语中有“王”的意思,而这些蛮部经过数百年的不断兼并,形成了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等实力较强的诸诏。而为了达到这两个目的,朝廷就得往南中大规模移民定居,并且增派驻军,戍守各地城池、堡寨、烽燧,此即“实南中”。令狐熙在南中走了一圈,朱提、味城、同乐、昆明都去过,也去过叶榆泽,接见诸诏诏主,所以对南中风土人情十分了解,又在益州停留数月,查访民情,故而认为“实南中”之举不妥。以如今南中形势,令狐熙认为朝廷只需要确保益州入交州的驿道通畅,然后提防爨氏死灰复燃,做到这两点就够了,至于叶榆泽诸诏,只需扶持其中一支,作为南宁州总管府助力即可。令狐熙的观点,实际上也是三省宰执们的共识,毕竟要推行“实南中”所需要投入的人力财力太大,即便天子规划用数十年时间完成,但这样的财政开支,也不是朝廷能够长期承担得起的。现在,令狐熙提出这个观点,宇文温当然要反击,他喝了一杯茶,润润喉咙,开始辩论。“令狐公既已去过南中,不知可听说过一种南中秘术”“微臣孤陋寡闻,还请陛下明示。”“养蛊害人,令狐公听说过么”第十一章 你们不懂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地板上,经地板反射照得殿内亮堂堂,宇文温独自站在书案前,看着地上摆着的一张舆图,陷入沉思。方才他和令狐熙的辩论,谁也没有说服谁,这是必然的结果,因为各自的观点都很明确,都有充分的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没有错。令狐熙对南中的看法,代表着这个时代朝廷中枢对南中的看法,那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南中的重要性,不要说这个时代,就是在秦汉时,上位者就注意到了,因为这是蜀地到交趾交州的陆上通道,对于有意开疆拓土的皇帝来说,这条道路是必须打通的。而横跨南中南北的道路,实际上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了,那是无数当地部落往来南北时走出的路,相传战国初期的蜀国,就曾发兵南中,顺着叶榆水入交州,攻城掠地。到了东汉末年,中原纷乱,避祸交州的中原名士许靖、刘巴,就是从交州启程北上,走陆路经由南中去益州,许靖平安抵达目的地,但刘巴走到半路,被益州郡官员拦截,扣留了几年。当时的益州郡,就是如今昆州一带地区。而当蜀汉灭亡、晋国要对东吴动手时,让蜀国降将、南中都督霍弋,带着降兵以及南中大姓的军队南下,走叶榆水进攻东吴控制的交州。东吴的交州驻军抵挡不住,吴帝急调驻防荆州的军队一部走郁林抵达合浦,再乘船赶往交趾救援,虽然打退了晋军,却等来了吴国灭亡的噩耗。霍弋所部晋军为偏师,进军交州为的是调动荆州吴军,而进攻江东的晋军主力,正是从蜀地乘船出发,一路顺流而下,穿过兵力空虚的荆州,突破沿途江防,直抵石头城外。这是益州入交州道在军事上的一次成功运用,从侧面证明了这条道路的通畅性,也证明了控制南中,对稳定交州局势的重要性。所以朝堂诸公对于控制南中没有异议,对于设南宁州总管府举双手赞成,却对如何控制南中,和宇文温有了意见分歧。他们认为,为了保持益州入交州道的通畅,必然要控制朱提、味、昆明以及叶榆水北岸的步头,为了压制爨氏,必须控制同乐,至于东川铜矿,那更是要驻军以确保财源。除此之外的南中各地,就没必要设经制州朝廷实控州,其中包括官员任命,户籍管理、征收租庸调,设羁縻州、对地头蛇封官许愿即可。南宁州总管府再慢慢经营,教化蛮民,然后扶持一些蛮部作为打手,压制各地有野心的大姓、夷帅,如此一来,朝廷能在控制南中的同时,避免驻军过多而耗费大量钱粮。而宇文温要的,是真正的实控南中,羁縻州当然要设,但经制州不仅要驻军,还要迁移百姓定居,大规模屯田、开荒,花上数十年时间,直接让南中大变样,变成汉人占主导地位。将南中实实在在的汉化,这就是“实南中”。而种种迹象表明,百姓和士兵不是很乐意如此。令狐熙所说南中戍卒对“实南中”有怨言,蜀地百姓对“实南中”很害怕,这是实情,因为宇文温通过别的渠道了解到的情况,就是这样。所以对方以此为依据,劝谏他改变主意,不是没有道理,可以说是“为民请命”,劝他“悬崖勒马”。能有这样敢说实话的官员,宇文温很感动,但他想说的是你们不懂你们不懂,数十年后,在叶榆泽洱海的诸诏之中,最南边的一诏因为最弱小,由此入了中原朝廷的法眼,成为跑腿,拿着主人的鸡毛令箭,狐假虎威。在叶榆泽这个器皿之中,百虫相互残杀,这个小小的部落靠着中原朝廷“加持”,大肆扩张实力,吞并其他部落。统一诸诏,羽翼渐丰,又攻灭爨氏,独占南中,成为一只蛊。这个时候,主人发现不对,调集大军兴师问罪,跋涉数千里,攻到叶榆泽畔,最终决战官军却全军覆没。昔日的小跑腿,成了南中的主人,身强体壮,饥肠辘辘,于是磨刀霍霍向猪羊。北掠蜀地,围困成都,大掠而归;南侵交州,攻城掠地,同样满载而归。这就是曾经的历史,那只蛊叫做南诏,起家叶榆泽,就在初唐发家,“距离现在”不过三十多年你们不懂宇文温真想这么说,但无法说出口,因为无从说起。“你们不懂”这四个字,是他心中的呐喊,而恍惚间,他似乎听到了另一个人的心声。朕开大运河,是为了子孙后代,功在千秋朕三伐高句丽,是为了铲除隐患,保中原永无辽东之患朕离开洛阳,蛰伏江都,是为了东山再起隋帝杨广,面对臣子的苦谏,面对思念家人的将士,心中的波澜,概括起来应该就是这四个字:你们不懂然而,功在千秋之举,却祸在当代,不恤民力的杨广,让江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最后还强迫家人远在关中的骁果将士跟他在江都静待时机,后果就是兵变,眼睁睁看着儿子在面前被人残杀,自己也被绞死。这就是不顾现实一意孤行乱来的下场,宇文温一直引以为戒。那么他不顾劝谏、一意孤行“实南中”,会不会弄出祸事来大规模迁移百姓在南中定居,会不会因为百姓水土不服,大量病死、饿死,酿成人间惨剧让蜀地府兵轮戍南中,会不会逼出兵变以至南中局势糜烂,祸及蜀地有可能,而且几率不低,令狐熙在南中、蜀地的所见所闻,以及宇文温自己收集上来的民情,都说明了大量蜀地百姓和普通士兵的心声:我们不想去南中这是人之常情,宇文温理解,但他的心情,谁又能理解他要在有生之年,阻止南中有割据势力做大,所以不想在南中玩“代理人战争”,因为历史证明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养出南诏这条蛊来。那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亲自下场“调教”南中。什么爨氏、六诏、南中大姓,统统给我跪下唱征服这是宇文温的决定,但他又不想重蹈杨广覆辙,因为不恤民力导致江山倾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该如何是好宇文温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做出了妥协,不强制百姓迁移,让蜀地府兵定期去南中轮戍就行,保证戍卒待遇,保证其家人减免租调,保证能和家人通信,然后时间一到就能回家,绝不拖延。都做到了这一步,谁若是还不识好歹搞兵变,那就炮决。在南中保证绝对优势的军事存在,接下来,就是喜闻乐见的套路。集中力量开发东川铜矿,让朝廷有了天下第一等的财源,离都离不开,再以盐利、糖利、铜利行开中法,激励商人募集人手在南中屯田。然后,依靠“有活力的宗教组织”玄武观、白莲寺,在南中搞“信仰转化”,依靠“有活力的社会组织”捕奴队,在南中用武力调教那些不识好歹的部族。用商路聚拢人气,让沿途城池繁荣起来,让百姓渐渐知道南中的实际情况。预热二十年,升温二十年,合计四十年时间“实南中”,宇文温觉得那时自己若是还没崩,火候就到了。若自己“半路”就崩了,儿子接着干,若是干不好关我甚事第十二章 湖广熟“汉沔之地,河沟纵横、泽塘遍地,水多,却留不住,雨季大水泛滥,旱季却无法有效引水灌溉,真是暴殄天物”“所以,若要在汉沔之地开垦良田,大兴水利实属必然你来看看,这里““首先要筑堤坝,然后用烧煤的蒸汽抽水机抽水,排干湖泊、沼泽,有了这种机器,开荒可谓事半功倍,然后放火烧荒,犁上几遍,一块块生地就有了”“这种生地,肥力不行,头几年种粮食的收成很差,所以,要施肥。”“施肥的方法有很多,汉沔之地新开垦生地范围太大,光靠那点猪粪、鸡鸭粪是撑不住的,所以要想别的办法,那就是种苜蓿。”“你不要小看苜蓿,这种草不仅可以当做喂马的草料,在地里大量种起来后,能改善土质,而大量苜蓿枝叶沤在地里,能提升肥力““这不是叔叔胡诌,在黄州各地就试种过,效果很好”殿内,宇文温就着一个个代表汉沔各地的巨大沙盘,向侄子、杞王宇文理讲述汉沔大开发的现状,以便宇文理就任荆南总管之后,能够继续将这一宏伟的大开发推进下去。宇文温方才接见完令狐熙,之后独自对着南中舆图沉思一个多小时,又接见入宫的宇文理,谈公务。这年头即便是皇家,亲人之间私下里的称呼都是正常家庭的称呼,所以宇文温自称没用“朕”,宇文理自称也没用“臣”。宇文理三年孝期,已经于不久前结束,他在父亲陵墓边结庐而居,熬了三年,食素三年,身体状况有些差,不过现在恢复正常饮食之后开始缓过来。苍白的面颊有了些许血色,只是因为多年食素,身形依旧单薄。所以做为叔叔的宇文温,不打算让侄子立刻去荆南总管府治所江陵上任,目前只是让其遥领荆南总管府一职,本人暂留长安,调养上半年再说。荆南总管府,就是当年的江陵总管府,梁国灭亡后,故地与襄州总管府合并为荆南总管府,治所在江陵。宇文理在长安遥领荆南总管一职,总管府的具体事务,由总管长史代劳。但对于汉沔大开发的规划,宇文理必须熟悉,宇文温于是亲自向侄子介绍何为汉沔大开发。顾名思义,这就是对自襄阳开始、汉口为止的汉水流域汉沔之地进行大规模开荒,将古云梦泽的残余湖泊沼泽地区开发为良田。花上一段时间时间单位以十年计,让汉沔以及潭州地区变成天下第一的大粮仓。即后世所称“湖广熟、天下足”。“湖广”二字作为地名,要到明代,意指两湖:湖南、湖北。而之所以明代时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是因为两湖地区经过唐、宋、元数百年的持续开发,才有了无数良田。宇文温想要在这个时代,提前实现这个目标是不可能的,因为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根本就做不到,更别说即便他瞬间就把汉沔地区变成农田,土地肥力上不来,粮食亩产就上不来。但要部分实现这一目标倒有可能,既然“天下足”做不到,“湖广熟”争取一下,总是有希望的。让未来的“湖广地区”,每年都有大量盈余粮食,首先可以存储起来,一旦荆襄地区爆发饥荒,可以就近赈灾。其次可以外销,供养下游黄州、鄂州地区越来越多的“非农”人口。这个目标实现起来不算太难,因为宇文温手上有蒸汽抽水机,不缺铁,也不缺煤,还可以在农闲时就近征发荆襄百姓开荒。参与开荒的百姓,可以分到田地,如此政策下,不愁百姓们的积极性不高。于是待得做好准备,朝廷调集人力物力在汉沔各地开始大开发,根据汉沔地区的地形、水势,从全盘考虑,修建一个大规模的水利网,然后抽干沼泽,烧掉野草,投放生石灰,尽可能扑灭血吸虫。向百姓发放大量铁制农具、耕牛,在官府的组织下分工协作,大规模开荒。但一味地围湖造田,只会让水系失去自我调节的功能,所以这场大开发中,兴建的水利网保留了一些最后还强迫家人远在关中的骁果将士跟他在江都静待时机,后果就是兵变,眼睁睁看着儿子在面前被人残杀,自己也被绞死。这就是不顾现实一意孤行乱来的下场,宇文温一直引以为戒。那么他不顾劝谏、一意孤行“实南中”,会不会弄出祸事来大规模迁移百姓在南中定居,会不会因为百姓水土不服,大量病死、饿死,酿成人间惨剧让蜀地府兵轮戍南中,会不会逼出兵变以至南中局势糜烂,祸及蜀地有可能,而且几率不低,令狐熙在南中、蜀地的所见所闻,以及宇文温自己收集上来的民情,都说明了大量蜀地百姓和普通士兵的心声:我们不想去南中这是人之常情,宇文温理解,但他的心情,谁又能理解他要在有生之年,阻止南中有割据势力做大,所以不想在南中玩“代理人战争”,因为历史证明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养出南诏这条蛊来。那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亲自下场“调教”南中。什么爨氏、六诏、南中大姓,统统给我跪下唱征服这是宇文温的决定,但他又不想重蹈杨广覆辙,因为不恤民力导致江山倾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该如何是好宇文温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做出了妥协,不强制百姓迁移,让蜀地府兵定期去南中轮戍就行,保证戍卒待遇,保证其家人减免租调,保证能和家人通信,然后时间一到就能回家,绝不拖延。都做到了这一步,谁若是还不识好歹搞兵变,那就炮决。在南中保证绝对优势的军事存在,接下来,就是喜闻乐见的套路。集中力量开发东川铜矿,让朝廷有了天下第一等的财源,离都离不开,再以盐利、糖利、铜利行开中法,激励商人募集人手在南中屯田。然后,依靠“有活力的宗教组织”玄武观、白莲寺,在南中搞“信仰转化”,依靠“有活力的社会组织”捕奴队,在南中用武力调教那些不识好歹的部族。用商路聚拢人气,让沿途城池繁荣起来,让百姓渐渐知道南中的实际情况。预热二十年,升温二十年,合计四十年时间“实南中”,宇文温觉得那时自己若是还没崩,火候就到了。若自己“半路”就崩了,儿子接着干,若是干不好关我甚事第十二章 湖广熟“汉沔之地,河沟纵横、泽塘遍地,水多,却留不住,雨季大水泛滥,旱季却无法有效引水灌溉,真是暴殄天物”“所以,若要在汉沔之地开垦良田,大兴水利实属必然你来看看,这里““首先要筑堤坝,然后用烧煤的蒸汽抽水机抽水,排干湖泊、沼泽,有了这种机器,开荒可谓事半功倍,然后放火烧荒,犁上几遍,一块块生地就有了”“这种生地,肥力不行,头几年种粮食的收成很差,所以,要施肥。”“施肥的方法有很多,汉沔之地新开垦生地范围太大,光靠那点猪粪、鸡鸭粪是撑不住的,所以要想别的办法,那就是种苜蓿。”“你不要小看苜蓿,这种草不仅可以当做喂马的草料,在地里大量种起来后,能改善土质,而大量苜蓿枝叶沤在地里,能提升肥力““这不是叔叔胡诌,在黄州各地就试种过,效果很好”殿内,宇文温就着一个个代表汉沔各地的巨大沙盘,向侄子、杞王宇文理讲述汉沔大开发的现状,以便宇文理就任荆南总管之后,能够继续将这一宏伟的大开发推进下去。宇文温方才接见完令狐熙,之后独自对着南中舆图沉思一个多小时,又接见入宫的宇文理,谈公务。这年头即便是皇家,亲人之间私下里的称呼都是正常家庭的称呼,所以宇文温自称没用“朕”,宇文理自称也没用“臣”。宇文理三年孝期,已经于不久前结束,他在父亲陵墓边结庐而居,熬了三年,食素三年,身体状况有些差,不过现在恢复正常饮食之后开始缓过来。苍白的面颊有了些许血色,只是因为多年食素,身形依旧单薄。所以做为叔叔的宇文温,不打算让侄子立刻去荆南总管府治所江陵上任,目前只是让其遥领荆南总管府一职,本人暂留长安,调养上半年再说。荆南总管府,就是当年的江陵总管府,梁国灭亡后,故地与襄州总管府合并为荆南总管府,治所在江陵。宇文理在长安遥领荆南总管一职,总管府的具体事务,由总管长史代劳。但对于汉沔大开发的规划,宇文理必须熟悉,宇文温于是亲自向侄子介绍何为汉沔大开发。顾名思义,这就是对自襄阳开始、汉口为止的汉水流域汉沔之地进行大规模开荒,将古云梦泽的残余湖泊沼泽地区开发为良田。花上一段时间时间单位以十年计,让汉沔以及潭州地区变成天下第一的大粮仓。即后世所称“湖广熟、天下足”。“湖广”二字作为地名,要到明代,意指两湖:湖南、湖北。而之所以明代时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是因为两湖地区经过唐、宋、元数百年的持续开发,才有了无数良田。宇文温想要在这个时代,提前实现这个目标是不可能的,因为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根本就做不到,更别说即便他瞬间就把汉沔地区变成农田,土地肥力上不来,粮食亩产就上不来。但要部分实现这一目标倒有可能,既然“天下足”做不到,“湖广熟”争取一下,总是有希望的。让未来的“湖广地区”,每年都有大量盈余粮食,首先可以存储起来,一旦荆襄地区爆发饥荒,可以就近赈灾。其次可以外销,供养下游黄州、鄂州地区越来越多的“非农”人口。这个目标实现起来不算太难,因为宇文温手上有蒸汽抽水机,不缺铁,也不缺煤,还可以在农闲时就近征发荆襄百姓开荒。参与开荒的百姓,可以分到田地,如此政策下,不愁百姓们的积极性不高。于是待得做好准备,朝廷调集人力物力在汉沔各地开始大开发,根据汉沔地区的地形、水势,从全盘考虑,修建一个大规模的水利网,然后抽干沼泽,烧掉野草,投放生石灰,尽可能扑灭血吸虫。向百姓发放大量铁制农具、耕牛,在官府的组织下分工协作,大规模开荒。但一味地围湖造田,只会让水系失去自我调节的功能,所以这场大开发中,兴建的水利网保留了一些最后还强迫家人远在关中的骁果将士跟他在江都静待时机,后果就是兵变,眼睁睁看着儿子在面前被人残杀,自己也被绞死。这就是不顾现实一意孤行乱来的下场,宇文温一直引以为戒。那么他不顾劝谏、一意孤行“实南中”,会不会弄出祸事来大规模迁移百姓在南中定居,会不会因为百姓水土不服,大量病死、饿死,酿成人间惨剧让蜀地府兵轮戍南中,会不会逼出兵变以至南中局势糜烂,祸及蜀地有可能,而且几率不低,令狐熙在南中、蜀地的所见所闻,以及宇文温自己收集上来的民情,都说明了大量蜀地百姓和普通士兵的心声:我们不想去南中这是人之常情,宇文温理解,但他的心情,谁又能理解他要在有生之年,阻止南中有割据势力做大,所以不想在南中玩“代理人战争”,因为历史证明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养出南诏这条蛊来。那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亲自下场“调教”南中。什么爨氏、六诏、南中大姓,统统给我跪下唱征服这是宇文温的决定,但他又不想重蹈杨广覆辙,因为不恤民力导致江山倾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该如何是好宇文温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做出了妥协,不强制百姓迁移,让蜀地府兵定期去南中轮戍就行,保证戍卒待遇,保证其家人减免租调,保证能和家人通信,然后时间一到就能回家,绝不拖延。都做到了这一步,谁若是还不识好歹搞兵变,那就炮决。在南中保证绝对优势的军事存在,接下来,就是喜闻乐见的套路。集中力量开发东川铜矿,让朝廷有了天下第一等的财源,离都离不开,再以盐利、糖利、铜利行开中法,激励商人募集人手在南中屯田。然后,依靠“有活力的宗教组织”玄武观、白莲寺,在南中搞“信仰转化”,依靠“有活力的社会组织”捕奴队,在南中用武力调教那些不识好歹的部族。用商路聚拢人气,让沿途城池繁荣起来,让百姓渐渐知道南中的实际情况。预热二十年,升温二十年,合计四十年时间“实南中”,宇文温觉得那时自己若是还没崩,火候就到了。若自己“半路”就崩了,儿子接着干,若是干不好关我甚事第十二章 湖广熟“汉沔之地,河沟纵横、泽塘遍地,水多,却留不住,雨季大水泛滥,旱季却无法有效引水灌溉,真是暴殄天物”“所以,若要在汉沔之地开垦良田,大兴水利实属必然你来看看,这里““首先要筑堤坝,然后用烧煤的蒸汽抽水机抽水,排干湖泊、沼泽,有了这种机器,开荒可谓事半功倍,然后放火烧荒,犁上几遍,一块块生地就有了”“这种生地,肥力不行,头几年种粮食的收成很差,所以,要施肥。”“施肥的方法有很多,汉沔之地新开垦生地范围太大,光靠那点猪粪、鸡鸭粪是撑不住的,所以要想别的办法,那就是种苜蓿。”“你不要小看苜蓿,这种草不仅可以当做喂马的草料,在地里大量种起来后,能改善土质,而大量苜蓿枝叶沤在地里,能提升肥力““这不是叔叔胡诌,在黄州各地就试种过,效果很好”殿内,宇文温就着一个个代表汉沔各地的巨大沙盘,向侄子、杞王宇文理讲述汉沔大开发的现状,以便宇文理就任荆南总管之后,能够继续将这一宏伟的大开发推进下去。宇文温方才接见完令狐熙,之后独自对着南中舆图沉思一个多小时,又接见入宫的宇文理,谈公务。这年头即便是皇家,亲人之间私下里的称呼都是正常家庭的称呼,所以宇文温自称没用“朕”,宇文理自称也没用“臣”。宇文理三年孝期,已经于不久前结束,他在父亲陵墓边结庐而居,熬了三年,食素三年,身体状况有些差,不过现在恢复正常饮食之后开始缓过来。苍白的面颊有了些许血色,只是因为多年食素,身形依旧单薄。所以做为叔叔的宇文温,不打算让侄子立刻去荆南总管府治所江陵上任,目前只是让其遥领荆南总管府一职,本人暂留长安,调养上半年再说。荆南总管府,就是当年的江陵总管府,梁国灭亡后,故地与襄州总管府合并为荆南总管府,治所在江陵。宇文理在长安遥领荆南总管一职,总管府的具体事务,由总管长史代劳。但对于汉沔大开发的规划,宇文理必须熟悉,宇文温于是亲自向侄子介绍何为汉沔大开发。顾名思义,这就是对自襄阳开始、汉口为止的汉水流域汉沔之地进行大规模开荒,将古云梦泽的残余湖泊沼泽地区开发为良田。花上一段时间时间单位以十年计,让汉沔以及潭州地区变成天下第一的大粮仓。即后世所称“湖广熟、天下足”。“湖广”二字作为地名,要到明代,意指两湖:湖南、湖北。而之所以明代时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是因为两湖地区经过唐、宋、元数百年的持续开发,才有了无数良田。宇文温想要在这个时代,提前实现这个目标是不可能的,因为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根本就做不到,更别说即便他瞬间就把汉沔地区变成农田,土地肥力上不来,粮食亩产就上不来。但要部分实现这一目标倒有可能,既然“天下足”做不到,“湖广熟”争取一下,总是有希望的。让未来的“湖广地区”,每年都有大量盈余粮食,首先可以存储起来,一旦荆襄地区爆发饥荒,可以就近赈灾。其次可以外销,供养下游黄州、鄂州地区越来越多的“非农”人口。这个目标实现起来不算太难,因为宇文温手上有蒸汽抽水机,不缺铁,也不缺煤,还可以在农闲时就近征发荆襄百姓开荒。参与开荒的百姓,可以分到田地,如此政策下,不愁百姓们的积极性不高。于是待得做好准备,朝廷调集人力物力在汉沔各地开始大开发,根据汉沔地区的地形、水势,从全盘考虑,修建一个大规模的水利网,然后抽干沼泽,烧掉野草,投放生石灰,尽可能扑灭血吸虫。向百姓发放大量铁制农具、耕牛,在官府的组织下分工协作,大规模开荒。但一味地围湖造田,只会让水系失去自我调节的功能,所以这场大开发中,兴建的水利网保留了一些最后还强迫家人远在关中的骁果将士跟他在江都静待时机,后果就是兵变,眼睁睁看着儿子在面前被人残杀,自己也被绞死。这就是不顾现实一意孤行乱来的下场,宇文温一直引以为戒。那么他不顾劝谏、一意孤行“实南中”,会不会弄出祸事来大规模迁移百姓在南中定居,会不会因为百姓水土不服,大量病死、饿死,酿成人间惨剧让蜀地府兵轮戍南中,会不会逼出兵变以至南中局势糜烂,祸及蜀地有可能,而且几率不低,令狐熙在南中、蜀地的所见所闻,以及宇文温自己收集上来的民情,都说明了大量蜀地百姓和普通士兵的心声:我们不想去南中这是人之常情,宇文温理解,但他的心情,谁又能理解他要在有生之年,阻止南中有割据势力做大,所以不想在南中玩“代理人战争”,因为历史证明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养出南诏这条蛊来。那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亲自下场“调教”南中。什么爨氏、六诏、南中大姓,统统给我跪下唱征服这是宇文温的决定,但他又不想重蹈杨广覆辙,因为不恤民力导致江山倾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该如何是好宇文温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做出了妥协,不强制百姓迁移,让蜀地府兵定期去南中轮戍就行,保证戍卒待遇,保证其家人减免租调,保证能和家人通信,然后时间一到就能回家,绝不拖延。都做到了这一步,谁若是还不识好歹搞兵变,那就炮决。在南中保证绝对优势的军事存在,接下来,就是喜闻乐见的套路。集中力量开发东川铜矿,让朝廷有了天下第一等的财源,离都离不开,再以盐利、糖利、铜利行开中法,激励商人募集人手在南中屯田。然后,依靠“有活力的宗教组织”玄武观、白莲寺,在南中搞“信仰转化”,依靠“有活力的社会组织”捕奴队,在南中用武力调教那些不识好歹的部族。用商路聚拢人气,让沿途城池繁荣起来,让百姓渐渐知道南中的实际情况。预热二十年,升温二十年,合计四十年时间“实南中”,宇文温觉得那时自己若是还没崩,火候就到了。若自己“半路”就崩了,儿子接着干,若是干不好关我甚事第十二章 湖广熟“汉沔之地,河沟纵横、泽塘遍地,水多,却留不住,雨季大水泛滥,旱季却无法有效引水灌溉,真是暴殄天物”“所以,若要在汉沔之地开垦良田,大兴水利实属必然你来看看,这里““首先要筑堤坝,然后用烧煤的蒸汽抽水机抽水,排干湖泊、沼泽,有了这种机器,开荒可谓事半功倍,然后放火烧荒,犁上几遍,一块块生地就有了”“这种生地,肥力不行,头几年种粮食的收成很差,所以,要施肥。”“施肥的方法有很多,汉沔之地新开垦生地范围太大,光靠那点猪粪、鸡鸭粪是撑不住的,所以要想别的办法,那就是种苜蓿。”“你不要小看苜蓿,这种草不仅可以当做喂马的草料,在地里大量种起来后,能改善土质,而大量苜蓿枝叶沤在地里,能提升肥力““这不是叔叔胡诌,在黄州各地就试种过,效果很好”殿内,宇文温就着一个个代表汉沔各地的巨大沙盘,向侄子、杞王宇文理讲述汉沔大开发的现状,以便宇文理就任荆南总管之后,能够继续将这一宏伟的大开发推进下去。宇文温方才接见完令狐熙,之后独自对着南中舆图沉思一个多小时,又接见入宫的宇文理,谈公务。这年头即便是皇家,亲人之间私下里的称呼都是正常家庭的称呼,所以宇文温自称没用“朕”,宇文理自称也没用“臣”。宇文理三年孝期,已经于不久前结束,他在父亲陵墓边结庐而居,熬了三年,食素三年,身体状况有些差,不过现在恢复正常饮食之后开始缓过来。苍白的面颊有了些许血色,只是因为多年食素,身形依旧单薄。所以做为叔叔的宇文温,不打算让侄子立刻去荆南总管府治所江陵上任,目前只是让其遥领荆南总管府一职,本人暂留长安,调养上半年再说。荆南总管府,就是当年的江陵总管府,梁国灭亡后,故地与襄州总管府合并为荆南总管府,治所在江陵。宇文理在长安遥领荆南总管一职,总管府的具体事务,由总管长史代劳。但对于汉沔大开发的规划,宇文理必须熟悉,宇文温于是亲自向侄子介绍何为汉沔大开发。顾名思义,这就是对自襄阳开始、汉口为止的汉水流域汉沔之地进行大规模开荒,将古云梦泽的残余湖泊沼泽地区开发为良田。花上一段时间时间单位以十年计,让汉沔以及潭州地区变成天下第一的大粮仓。即后世所称“湖广熟、天下足”。“湖广”二字作为地名,要到明代,意指两湖:湖南、湖北。而之所以明代时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是因为两湖地区经过唐、宋、元数百年的持续开发,才有了无数良田。宇文温想要在这个时代,提前实现这个目标是不可能的,因为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根本就做不到,更别说即便他瞬间就把汉沔地区变成农田,土地肥力上不来,粮食亩产就上不来。但要部分实现这一目标倒有可能,既然“天下足”做不到,“湖广熟”争取一下,总是有希望的。让未来的“湖广地区”,每年都有大量盈余粮食,首先可以存储起来,一旦荆襄地区爆发饥荒,可以就近赈灾。其次可以外销,供养下游黄州、鄂州地区越来越多的“非农”人口。这个目标实现起来不算太难,因为宇文温手上有蒸汽抽水机,不缺铁,也不缺煤,还可以在农闲时就近征发荆襄百姓开荒。参与开荒的百姓,可以分到田地,如此政策下,不愁百姓们的积极性不高。于是待得做好准备,朝廷调集人力物力在汉沔各地开始大开发,根据汉沔地区的地形、水势,从全盘考虑,修建一个大规模的水利网,然后抽干沼泽,烧掉野草,投放生石灰,尽可能扑灭血吸虫。向百姓发放大量铁制农具、耕牛,在官府的组织下分工协作,大规模开荒。但一味地围湖造田,只会让水系失去自我调节的功能,所以这场大开发中,兴建的水利网保留了一些最后还强迫家人远在关中的骁果将士跟他在江都静待时机,后果就是兵变,眼睁睁看着儿子在面前被人残杀,自己也被绞死。这就是不顾现实一意孤行乱来的下场,宇文温一直引以为戒。那么他不顾劝谏、一意孤行“实南中”,会不会弄出祸事来大规模迁移百姓在南中定居,会不会因为百姓水土不服,大量病死、饿死,酿成人间惨剧让蜀地府兵轮戍南中,会不会逼出兵变以至南中局势糜烂,祸及蜀地有可能,而且几率不低,令狐熙在南中、蜀地的所见所闻,以及宇文温自己收集上来的民情,都说明了大量蜀地百姓和普通士兵的心声:我们不想去南中这是人之常情,宇文温理解,但他的心情,谁又能理解他要在有生之年,阻止南中有割据势力做大,所以不想在南中玩“代理人战争”,因为历史证明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养出南诏这条蛊来。那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亲自下场“调教”南中。什么爨氏、六诏、南中大姓,统统给我跪下唱征服这是宇文温的决定,但他又不想重蹈杨广覆辙,因为不恤民力导致江山倾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该如何是好宇文温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做出了妥协,不强制百姓迁移,让蜀地府兵定期去南中轮戍就行,保证戍卒待遇,保证其家人减免租调,保证能和家人通信,然后时间一到就能回家,绝不拖延。都做到了这一步,谁若是还不识好歹搞兵变,那就炮决。在南中保证绝对优势的军事存在,接下来,就是喜闻乐见的套路。集中力量开发东川铜矿,让朝廷有了天下第一等的财源,离都离不开,再以盐利、糖利、铜利行开中法,激励商人募集人手在南中屯田。然后,依靠“有活力的宗教组织”玄武观、白莲寺,在南中搞“信仰转化”,依靠“有活力的社会组织”捕奴队,在南中用武力调教那些不识好歹的部族。用商路聚拢人气,让沿途城池繁荣起来,让百姓渐渐知道南中的实际情况。预热二十年,升温二十年,合计四十年时间“实南中”,宇文温觉得那时自己若是还没崩,火候就到了。若自己“半路”就崩了,儿子接着干,若是干不好关我甚事第十二章 湖广熟“汉沔之地,河沟纵横、泽塘遍地,水多,却留不住,雨季大水泛滥,旱季却无法有效引水灌溉,真是暴殄天物”“所以,若要在汉沔之地开垦良田,大兴水利实属必然你来看看,这里““首先要筑堤坝,然后用烧煤的蒸汽抽水机抽水,排干湖泊、沼泽,有了这种机器,开荒可谓事半功倍,然后放火烧荒,犁上几遍,一块块生地就有了”“这种生地,肥力不行,头几年种粮食的收成很差,所以,要施肥。”“施肥的方法有很多,汉沔之地新开垦生地范围太大,光靠那点猪粪、鸡鸭粪是撑不住的,所以要想别的办法,那就是种苜蓿。”“你不要小看苜蓿,这种草不仅可以当做喂马的草料,在地里大量种起来后,能改善土质,而大量苜蓿枝叶沤在地里,能提升肥力““这不是叔叔胡诌,在黄州各地就试种过,效果很好”殿内,宇文温就着一个个代表汉沔各地的巨大沙盘,向侄子、杞王宇文理讲述汉沔大开发的现状,以便宇文理就任荆南总管之后,能够继续将这一宏伟的大开发推进下去。宇文温方才接见完令狐熙,之后独自对着南中舆图沉思一个多小时,又接见入宫的宇文理,谈公务。这年头即便是皇家,亲人之间私下里的称呼都是正常家庭的称呼,所以宇文温自称没用“朕”,宇文理自称也没用“臣”。宇文理三年孝期,已经于不久前结束,他在父亲陵墓边结庐而居,熬了三年,食素三年,身体状况有些差,不过现在恢复正常饮食之后开始缓过来。苍白的面颊有了些许血色,只是因为多年食素,身形依旧单薄。所以做为叔叔的宇文温,不打算让侄子立刻去荆南总管府治所江陵上任,目前只是让其遥领荆南总管府一职,本人暂留长安,调养上半年再说。荆南总管府,就是当年的江陵总管府,梁国灭亡后,故地与襄州总管府合并为荆南总管府,治所在江陵。宇文理在长安遥领荆南总管一职,总管府的具体事务,由总管长史代劳。但对于汉沔大开发的规划,宇文理必须熟悉,宇文温于是亲自向侄子介绍何为汉沔大开发。顾名思义,这就是对自襄阳开始、汉口为止的汉水流域汉沔之地进行大规模开荒,将古云梦泽的残余湖泊沼泽地区开发为良田。花上一段时间时间单位以十年计,让汉沔以及潭州地区变成天下第一的大粮仓。即后世所称“湖广熟、天下足”。“湖广”二字作为地名,要到明代,意指两湖:湖南、湖北。而之所以明代时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是因为两湖地区经过唐、宋、元数百年的持续开发,才有了无数良田。宇文温想要在这个时代,提前实现这个目标是不可能的,因为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根本就做不到,更别说即便他瞬间就把汉沔地区变成农田,土地肥力上不来,粮食亩产就上不来。但要部分实现这一目标倒有可能,既然“天下足”做不到,“湖广熟”争取一下,总是有希望的。让未来的“湖广地区”,每年都有大量盈余粮食,首先可以存储起来,一旦荆襄地区爆发饥荒,可以就近赈灾。其次可以外销,供养下游黄州、鄂州地区越来越多的“非农”人口。这个目标实现起来不算太难,因为宇文温手上有蒸汽抽水机,不缺铁,也不缺煤,还可以在农闲时就近征发荆襄百姓开荒。参与开荒的百姓,可以分到田地,如此政策下,不愁百姓们的积极性不高。于是待得做好准备,朝廷调集人力物力在汉沔各地开始大开发,根据汉沔地区的地形、水势,从全盘考虑,修建一个大规模的水利网,然后抽干沼泽,烧掉野草,投放生石灰,尽可能扑灭血吸虫。向百姓发放大量铁制农具、耕牛,在官府的组织下分工协作,大规模开荒。但一味地围湖造田,只会让水系失去自我调节的功能,所以这场大开发中,兴建的水利网保留了一些最后还强迫家人远在关中的骁果将士跟他在江都静待时机,后果就是兵变,眼睁睁看着儿子在面前被人残杀,自己也被绞死。这就是不顾现实一意孤行乱来的下场,宇文温一直引以为戒。那么他不顾劝谏、一意孤行“实南中”,会不会弄出祸事来大规模迁移百姓在南中定居,会不会因为百姓水土不服,大量病死、饿死,酿成人间惨剧让蜀地府兵轮戍南中,会不会逼出兵变以至南中局势糜烂,祸及蜀地有可能,而且几率不低,令狐熙在南中、蜀地的所见所闻,以及宇文温自己收集上来的民情,都说明了大量蜀地百姓和普通士兵的心声:我们不想去南中这是人之常情,宇文温理解,但他的心情,谁又能理解他要在有生之年,阻止南中有割据势力做大,所以不想在南中玩“代理人战争”,因为历史证明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养出南诏这条蛊来。那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亲自下场“调教”南中。什么爨氏、六诏、南中大姓,统统给我跪下唱征服这是宇文温的决定,但他又不想重蹈杨广覆辙,因为不恤民力导致江山倾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该如何是好宇文温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做出了妥协,不强制百姓迁移,让蜀地府兵定期去南中轮戍就行,保证戍卒待遇,保证其家人减免租调,保证能和家人通信,然后时间一到就能回家,绝不拖延。都做到了这一步,谁若是还不识好歹搞兵变,那就炮决。在南中保证绝对优势的军事存在,接下来,就是喜闻乐见的套路。集中力量开发东川铜矿,让朝廷有了天下第一等的财源,离都离不开,再以盐利、糖利、铜利行开中法,激励商人募集人手在南中屯田。然后,依靠“有活力的宗教组织”玄武观、白莲寺,在南中搞“信仰转化”,依靠“有活力的社会组织”捕奴队,在南中用武力调教那些不识好歹的部族。用商路聚拢人气,让沿途城池繁荣起来,让百姓渐渐知道南中的实际情况。预热二十年,升温二十年,合计四十年时间“实南中”,宇文温觉得那时自己若是还没崩,火候就到了。若自己“半路”就崩了,儿子接着干,若是干不好关我甚事第十二章 湖广熟“汉沔之地,河沟纵横、泽塘遍地,水多,却留不住,雨季大水泛滥,旱季却无法有效引水灌溉,真是暴殄天物”“所以,若要在汉沔之地开垦良田,大兴水利实属必然你来看看,这里““首先要筑堤坝,然后用烧煤的蒸汽抽水机抽水,排干湖泊、沼泽,有了这种机器,开荒可谓事半功倍,然后放火烧荒,犁上几遍,一块块生地就有了”“这种生地,肥力不行,头几年种粮食的收成很差,所以,要施肥。”“施肥的方法有很多,汉沔之地新开垦生地范围太大,光靠那点猪粪、鸡鸭粪是撑不住的,所以要想别的办法,那就是种苜蓿。”“你不要小看苜蓿,这种草不仅可以当做喂马的草料,在地里大量种起来后,能改善土质,而大量苜蓿枝叶沤在地里,能提升肥力““这不是叔叔胡诌,在黄州各地就试种过,效果很好”殿内,宇文温就着一个个代表汉沔各地的巨大沙盘,向侄子、杞王宇文理讲述汉沔大开发的现状,以便宇文理就任荆南总管之后,能够继续将这一宏伟的大开发推进下去。宇文温方才接见完令狐熙,之后独自对着南中舆图沉思一个多小时,又接见入宫的宇文理,谈公务。这年头即便是皇家,亲人之间私下里的称呼都是正常家庭的称呼,所以宇文温自称没用“朕”,宇文理自称也没用“臣”。宇文理三年孝期,已经于不久前结束,他在父亲陵墓边结庐而居,熬了三年,食素三年,身体状况有些差,不过现在恢复正常饮食之后开始缓过来。苍白的面颊有了些许血色,只是因为多年食素,身形依旧单薄。所以做为叔叔的宇文温,不打算让侄子立刻去荆南总管府治所江陵上任,目前只是让其遥领荆南总管府一职,本人暂留长安,调养上半年再说。荆南总管府,就是当年的江陵总管府,梁国灭亡后,故地与襄州总管府合并为荆南总管府,治所在江陵。宇文理在长安遥领荆南总管一职,总管府的具体事务,由总管长史代劳。但对于汉沔大开发的规划,宇文理必须熟悉,宇文温于是亲自向侄子介绍何为汉沔大开发。顾名思义,这就是对自襄阳开始、汉口为止的汉水流域汉沔之地进行大规模开荒,将古云梦泽的残余湖泊沼泽地区开发为良田。花上一段时间时间单位以十年计,让汉沔以及潭州地区变成天下第一的大粮仓。即后世所称“湖广熟、天下足”。“湖广”二字作为地名,要到明代,意指两湖:湖南、湖北。而之所以明代时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是因为两湖地区经过唐、宋、元数百年的持续开发,才有了无数良田。宇文温想要在这个时代,提前实现这个目标是不可能的,因为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根本就做不到,更别说即便他瞬间就把汉沔地区变成农田,土地肥力上不来,粮食亩产就上不来。但要部分实现这一目标倒有可能,既然“天下足”做不到,“湖广熟”争取一下,总是有希望的。让未来的“湖广地区”,每年都有大量盈余粮食,首先可以存储起来,一旦荆襄地区爆发饥荒,可以就近赈灾。其次可以外销,供养下游黄州、鄂州地区越来越多的“非农”人口。这个目标实现起来不算太难,因为宇文温手上有蒸汽抽水机,不缺铁,也不缺煤,还可以在农闲时就近征发荆襄百姓开荒。参与开荒的百姓,可以分到田地,如此政策下,不愁百姓们的积极性不高。于是待得做好准备,朝廷调集人力物力在汉沔各地开始大开发,根据汉沔地区的地形、水势,从全盘考虑,修建一个大规模的水利网,然后抽干沼泽,烧掉野草,投放生石灰,尽可能扑灭血吸虫。向百姓发放大量铁制农具、耕牛,在官府的组织下分工协作,大规模开荒。但一味地围湖造田,只会让水系失去自我调节的功能,所以这场大开发中,兴建的水利网保留了一些最后还强迫家人远在关中的骁果将士跟他在江都静待时机,后果就是兵变,眼睁睁看着儿子在面前被人残杀,自己也被绞死。这就是不顾现实一意孤行乱来的下场,宇文温一直引以为戒。那么他不顾劝谏、一意孤行“实南中”,会不会弄出祸事来大规模迁移百姓在南中定居,会不会因为百姓水土不服,大量病死、饿死,酿成人间惨剧让蜀地府兵轮戍南中,会不会逼出兵变以至南中局势糜烂,祸及蜀地有可能,而且几率不低,令狐熙在南中、蜀地的所见所闻,以及宇文温自己收集上来的民情,都说明了大量蜀地百姓和普通士兵的心声:我们不想去南中这是人之常情,宇文温理解,但他的心情,谁又能理解他要在有生之年,阻止南中有割据势力做大,所以不想在南中玩“代理人战争”,因为历史证明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养出南诏这条蛊来。那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亲自下场“调教”南中。什么爨氏、六诏、南中大姓,统统给我跪下唱征服这是宇文温的决定,但他又不想重蹈杨广覆辙,因为不恤民力导致江山倾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该如何是好宇文温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做出了妥协,不强制百姓迁移,让蜀地府兵定期去南中轮戍就行,保证戍卒待遇,保证其家人减免租调,保证能和家人通信,然后时间一到就能回家,绝不拖延。都做到了这一步,谁若是还不识好歹搞兵变,那就炮决。在南中保证绝对优势的军事存在,接下来,就是喜闻乐见的套路。集中力量开发东川铜矿,让朝廷有了天下第一等的财源,离都离不开,再以盐利、糖利、铜利行开中法,激励商人募集人手在南中屯田。然后,依靠“有活力的宗教组织”玄武观、白莲寺,在南中搞“信仰转化”,依靠“有活力的社会组织”捕奴队,在南中用武力调教那些不识好歹的部族。用商路聚拢人气,让沿途城池繁荣起来,让百姓渐渐知道南中的实际情况。预热二十年,升温二十年,合计四十年时间“实南中”,宇文温觉得那时自己若是还没崩,火候就到了。若自己“半路”就崩了,儿子接着干,若是干不好关我甚事第十二章 湖广熟“汉沔之地,河沟纵横、泽塘遍地,水多,却留不住,雨季大水泛滥,旱季却无法有效引水灌溉,真是暴殄天物”“所以,若要在汉沔之地开垦良田,大兴水利实属必然你来看看,这里““首先要筑堤坝,然后用烧煤的蒸汽抽水机抽水,排干湖泊、沼泽,有了这种机器,开荒可谓事半功倍,然后放火烧荒,犁上几遍,一块块生地就有了”“这种生地,肥力不行,头几年种粮食的收成很差,所以,要施肥。”“施肥的方法有很多,汉沔之地新开垦生地范围太大,光靠那点猪粪、鸡鸭粪是撑不住的,所以要想别的办法,那就是种苜蓿。”“你不要小看苜蓿,这种草不仅可以当做喂马的草料,在地里大量种起来后,能改善土质,而大量苜蓿枝叶沤在地里,能提升肥力““这不是叔叔胡诌,在黄州各地就试种过,效果很好”殿内,宇文温就着一个个代表汉沔各地的巨大沙盘,向侄子、杞王宇文理讲述汉沔大开发的现状,以便宇文理就任荆南总管之后,能够继续将这一宏伟的大开发推进下去。宇文温方才接见完令狐熙,之后独自对着南中舆图沉思一个多小时,又接见入宫的宇文理,谈公务。这年头即便是皇家,亲人之间私下里的称呼都是正常家庭的称呼,所以宇文温自称没用“朕”,宇文理自称也没用“臣”。宇文理三年孝期,已经于不久前结束,他在父亲陵墓边结庐而居,熬了三年,食素三年,身体状况有些差,不过现在恢复正常饮食之后开始缓过来。苍白的面颊有了些许血色,只是因为多年食素,身形依旧单薄。所以做为叔叔的宇文温,不打算让侄子立刻去荆南总管府治所江陵上任,目前只是让其遥领荆南总管府一职,本人暂留长安,调养上半年再说。荆南总管府,就是当年的江陵总管府,梁国灭亡后,故地与襄州总管府合并为荆南总管府,治所在江陵。宇文理在长安遥领荆南总管一职,总管府的具体事务,由总管长史代劳。但对于汉沔大开发的规划,宇文理必须熟悉,宇文温于是亲自向侄子介绍何为汉沔大开发。顾名思义,这就是对自襄阳开始、汉口为止的汉水流域汉沔之地进行大规模开荒,将古云梦泽的残余湖泊沼泽地区开发为良田。花上一段时间时间单位以十年计,让汉沔以及潭州地区变成天下第一的大粮仓。即后世所称“湖广熟、天下足”。“湖广”二字作为地名,要到明代,意指两湖:湖南、湖北。而之所以明代时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是因为两湖地区经过唐、宋、元数百年的持续开发,才有了无数良田。宇文温想要在这个时代,提前实现这个目标是不可能的,因为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根本就做不到,更别说即便他瞬间就把汉沔地区变成农田,土地肥力上不来,粮食亩产就上不来。但要部分实现这一目标倒有可能,既然“天下足”做不到,“湖广熟”争取一下,总是有希望的。让未来的“湖广地区”,每年都有大量盈余粮食,首先可以存储起来,一旦荆襄地区爆发饥荒,可以就近赈灾。其次可以外销,供养下游黄州、鄂州地区越来越多的“非农”人口。这个目标实现起来不算太难,因为宇文温手上有蒸汽抽水机,不缺铁,也不缺煤,还可以在农闲时就近征发荆襄百姓开荒。参与开荒的百姓,可以分到田地,如此政策下,不愁百姓们的积极性不高。于是待得做好准备,朝廷调集人力物力在汉沔各地开始大开发,根据汉沔地区的地形、水势,从全盘考虑,修建一个大规模的水利网,然后抽干沼泽,烧掉野草,投放生石灰,尽可能扑灭血吸虫。向百姓发放大量铁制农具、耕牛,在官府的组织下分工协作,大规模开荒。但一味地围湖造田,只会让水系失去自我调节的功能,所以这场大开发中,兴建的水利网保留了一些最后还强迫家人远在关中的骁果将士跟他在江都静待时机,后果就是兵变,眼睁睁看着儿子在面前被人残杀,自己也被绞死。这就是不顾现实一意孤行乱来的下场,宇文温一直引以为戒。那么他不顾劝谏、一意孤行“实南中”,会不会弄出祸事来大规模迁移百姓在南中定居,会不会因为百姓水土不服,大量病死、饿死,酿成人间惨剧让蜀地府兵轮戍南中,会不会逼出兵变以至南中局势糜烂,祸及蜀地有可能,而且几率不低,令狐熙在南中、蜀地的所见所闻,以及宇文温自己收集上来的民情,都说明了大量蜀地百姓和普通士兵的心声:我们不想去南中这是人之常情,宇文温理解,但他的心情,谁又能理解他要在有生之年,阻止南中有割据势力做大,所以不想在南中玩“代理人战争”,因为历史证明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养出南诏这条蛊来。那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亲自下场“调教”南中。什么爨氏、六诏、南中大姓,统统给我跪下唱征服这是宇文温的决定,但他又不想重蹈杨广覆辙,因为不恤民力导致江山倾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该如何是好宇文温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做出了妥协,不强制百姓迁移,让蜀地府兵定期去南中轮戍就行,保证戍卒待遇,保证其家人减免租调,保证能和家人通信,然后时间一到就能回家,绝不拖延。都做到了这一步,谁若是还不识好歹搞兵变,那就炮决。在南中保证绝对优势的军事存在,接下来,就是喜闻乐见的套路。集中力量开发东川铜矿,让朝廷有了天下第一等的财源,离都离不开,再以盐利、糖利、铜利行开中法,激励商人募集人手在南中屯田。然后,依靠“有活力的宗教组织”玄武观、白莲寺,在南中搞“信仰转化”,依靠“有活力的社会组织”捕奴队,在南中用武力调教那些不识好歹的部族。用商路聚拢人气,让沿途城池繁荣起来,让百姓渐渐知道南中的实际情况。预热二十年,升温二十年,合计四十年时间“实南中”,宇文温觉得那时自己若是还没崩,火候就到了。若自己“半路”就崩了,儿子接着干,若是干不好关我甚事第十二章 湖广熟“汉沔之地,河沟纵横、泽塘遍地,水多,却留不住,雨季大水泛滥,旱季却无法有效引水灌溉,真是暴殄天物”“所以,若要在汉沔之地开垦良田,大兴水利实属必然你来看看,这里““首先要筑堤坝,然后用烧煤的蒸汽抽水机抽水,排干湖泊、沼泽,有了这种机器,开荒可谓事半功倍,然后放火烧荒,犁上几遍,一块块生地就有了”“这种生地,肥力不行,头几年种粮食的收成很差,所以,要施肥。”“施肥的方法有很多,汉沔之地新开垦生地范围太大,光靠那点猪粪、鸡鸭粪是撑不住的,所以要想别的办法,那就是种苜蓿。”“你不要小看苜蓿,这种草不仅可以当做喂马的草料,在地里大量种起来后,能改善土质,而大量苜蓿枝叶沤在地里,能提升肥力““这不是叔叔胡诌,在黄州各地就试种过,效果很好”殿内,宇文温就着一个个代表汉沔各地的巨大沙盘,向侄子、杞王宇文理讲述汉沔大开发的现状,以便宇文理就任荆南总管之后,能够继续将这一宏伟的大开发推进下去。宇文温方才接见完令狐熙,之后独自对着南中舆图沉思一个多小时,又接见入宫的宇文理,谈公务。这年头即便是皇家,亲人之间私下里的称呼都是正常家庭的称呼,所以宇文温自称没用“朕”,宇文理自称也没用“臣”。宇文理三年孝期,已经于不久前结束,他在父亲陵墓边结庐而居,熬了三年,食素三年,身体状况有些差,不过现在恢复正常饮食之后开始缓过来。苍白的面颊有了些许血色,只是因为多年食素,身形依旧单薄。所以做为叔叔的宇文温,不打算让侄子立刻去荆南总管府治所江陵上任,目前只是让其遥领荆南总管府一职,本人暂留长安,调养上半年再说。荆南总管府,就是当年的江陵总管府,梁国灭亡后,故地与襄州总管府合并为荆南总管府,治所在江陵。宇文理在长安遥领荆南总管一职,总管府的具体事务,由总管长史代劳。但对于汉沔大开发的规划,宇文理必须熟悉,宇文温于是亲自向侄子介绍何为汉沔大开发。顾名思义,这就是对自襄阳开始、汉口为止的汉水流域汉沔之地进行大规模开荒,将古云梦泽的残余湖泊沼泽地区开发为良田。花上一段时间时间单位以十年计,让汉沔以及潭州地区变成天下第一的大粮仓。即后世所称“湖广熟、天下足”。“湖广”二字作为地名,要到明代,意指两湖:湖南、湖北。而之所以明代时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是因为两湖地区经过唐、宋、元数百年的持续开发,才有了无数良田。宇文温想要在这个时代,提前实现这个目标是不可能的,因为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根本就做不到,更别说即便他瞬间就把汉沔地区变成农田,土地肥力上不来,粮食亩产就上不来。但要部分实现这一目标倒有可能,既然“天下足”做不到,“湖广熟”争取一下,总是有希望的。让未来的“湖广地区”,每年都有大量盈余粮食,首先可以存储起来,一旦荆襄地区爆发饥荒,可以就近赈灾。其次可以外销,供养下游黄州、鄂州地区越来越多的“非农”人口。这个目标实现起来不算太难,因为宇文温手上有蒸汽抽水机,不缺铁,也不缺煤,还可以在农闲时就近征发荆襄百姓开荒。参与开荒的百姓,可以分到田地,如此政策下,不愁百姓们的积极性不高。于是待得做好准备,朝廷调集人力物力在汉沔各地开始大开发,根据汉沔地区的地形、水势,从全盘考虑,修建一个大规模的水利网,然后抽干沼泽,烧掉野草,投放生石灰,尽可能扑灭血吸虫。向百姓发放大量铁制农具、耕牛,在官府的组织下分工协作,大规模开荒。但一味地围湖造田,只会让水系失去自我调节的功能,所以这场大开发中,兴建的水利网保留了一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