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13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134(1 / 1)

d和部下成功守住壁垒等来援军,如果扛不住,他就要全军覆没于此。死在自己祖宗的故土,乐浪。想着想着,王熙看向四周,看着这陌生的山山水水,一时间不知该用什么词语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将近三百年前,中原纷乱,盘踞东北一隅的高句丽趁机进攻晋时乐浪、带方郡故地,当时的乐浪太守以乐浪、带方二地对抗高句丽军队,后在属下乐浪王遵的劝说下,带领百姓西迁投奔慕容燕国前燕。燕国在辽东侨置乐浪郡,安置这些东来的难民。而出身乐浪王氏的王遵,其后代繁衍生息,乐浪王氏子弟,在燕国灭亡后,又成了魏国治下百姓。许多年后,乐浪王氏的子孙之一王罴定居于魏国边疆武川镇,有一个女儿王氏,嫁给武川宇文肱,王氏生了四个儿子,是为宇文颢、宇文连、宇文洛生、宇文泰。六镇之乱爆发,改变了无数六镇军民的命运,王盟和外甥们转战各地,最后来到关中,安家落户。东西魏对立,身为舅舅的王盟,作为亲党,是外甥宇文泰最可靠的臂膀之一,而他的儿子王励,在东西魏沙苑之战中力战而亡。王盟的另一个儿子王懋,娶贺拔岳之女为妻,生四女,一女王氏嫁给尉迟迥之子尉迟顺,为其生下女儿尉迟炽繁、尉迟明月。王懋又得庶子王悦,王悦于保定年间去世,留下二子,即王康、王熙。彼王熙,便是此时身处浿水河畔的王熙。作为宇文氏的臣子,继续征战。自大象二年来的变乱,王氏作为宇文氏的亲党,同时又是尉迟氏的亲党,所以当两家翻脸时,夹在中间的王氏里外不是人。当年宇文氏内部晋王党和帝党的纷争,王氏站在晋王党一边,所幸后来未遭清算;而当宇文氏和尉迟氏决出胜负后,“附逆”尉迟氏的王氏,运气依旧格外的好:王熙的表妹尉迟炽繁,是时为西阳王的宇文温之王妃。靠着这关系,加上王熙并没有真的“助纣为虐”,所以躲过了清算,赋闲在家,后来得朝廷任用,到个寻常小州当个悠闲刺史。原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未曾料他的表妹夫成了天子,表妹成了皇后,另一个表妹成了宠妃,而表外甥成了皇太子。这一下,王熙的安稳日子过不下去了。作为皇后为数不多的亲族,王熙本该走运,好歹沾沾光,然而他可不想沾光。尉迟皇后因为家族关系,身份敏感,许多人担心这个尉迟氏的“余孽”要翻案,所以朝野内外隐约有一股废后、废太子思潮,但没人敢和天子对着干,于是王熙这个“外戚”,成了扳倒皇后和太子的破绽之一。也就是通过对付他,来牵连尉迟皇后及太子,王熙本来好好的当着清闲官,却因此身处暗流涌动之中,随时都有可能被污蔑,表妹夫也考虑到他的尴尬之处,没怎么任用,但即便如此,王熙依旧经常被人找茬。当官就得做事,本来按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原则,王熙打算“碌碌无为”,但在有心人的“关注”下,碌碌无为成了他的罪过。既然不能碌碌无为,那就干些事,但只要一做事,就很容易被人鸡蛋里挑骨头。王熙这几年成日里被人指桑骂槐,心烦得很,天子知道事情原委,却又无法在明面上说什么,毕竟那些人精得很,自己不出头,老是撺掇别人发难。眼见着仕途日渐艰难,王熙想辞官回家,又怕被人讽为“有怨望”,真是进退两难。所幸,天子让他文转武,带兵打仗,省得每年接受吏部考核,成日里被人挑毛病。然而以王熙的身份,即便带兵也不能留在长安,因为这么一来,他更容易被人中伤。有人暗地里推动废后,却一直未有大动作,因为皇后姊妹深得圣眷,地位一时半会不会动摇,那么若是选择给太子泼污水,效果不能说没有。自古太子难当,如果王熙在长安,手中有兵,且不说兵多不多,但这就是一个“凶器”,那些人可以污蔑太子试图勾结表舅,行枭獍之事,时间一长,天子免不得心里嘀咕。基于如此原因,王熙被天子打发到青州练兵,为朝廷将来收复辽东、平定高句丽做准备,而他本人的郡望为乐浪王氏,倒也能和辽东扯得上一些关系。虽然那已是数百年前的事了。想着想着,王熙感慨万千,他作为乐浪王氏后代,回到了乐浪故地,看着这陌生的山山水水,心里总是觉得有些别扭。说是家乡,却没有故旧,没有祖宅,不知乡音,也不知祖宗安息之地在何处。也许乐浪王氏依旧有子孙在这里繁衍生息,但数百年过去,本该为汉民的王氏子弟,恐怕所说、所写已经不再是汉语、汉字。王熙出征前,做足了功课,通过突击读书、翻阅史料,他对“家乡”的了解,终于不再是一头雾水,而这数百年来乐浪故地的变化,当年中原遗民虽然不能说换种,但基本上都被“同化”了。高句丽趁着中原战乱,并吞乐浪、带方之地,虽然当地中原遗民有过反抗,虽然名义上臣服高句丽,实际上自成一体,但和故国的联系被斩断,遗民变成无源之水,无法在烈焰之中撑上多久。在故乡待不下去的遗民,一部分外逃,想返回中原故国,但中原战火纷飞,无尺寸立锥之地,于是许多人选择南下,进入百济、新罗避难。亦或是东渡倭国,成了倭国的渡来人。而留在家乡的遗民,渐渐被高句丽“同化”,与中原故国的联系,在时光流逝之中消失。所以,现在不会有人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欢迎中原朝廷收复故土。因为王师来迟了,迟到了数百年。在这乐浪故地,周军怕是举目皆敌,想要和当地大族打好关系,恐怕是妄想。就像王熙一样,即便同是乐浪王氏后代,这里的王氏会认他这个同宗之人么会以举族之力协助中原朝廷收复故地么王熙觉得恐怕不会。地理的隔离加重了心理上的隔离,如今乐浪故地的中原遗民后代,恐怕已经不会对中原军队产生任何亲切感。所以,该怎么办脚步声起,数名髡发将领近前,向王熙“报道”,他们麾下的“髡军”按时抵达,将要以此壁垒为据点,开展下一步作战行动。王熙和这几名“熟人”交谈起来,对方很快告退,组织麾下兵马扎营,王熙看着远处那些忙碌着的“髡兵”,忽然觉得如释重负。行军打仗,有些事做了坏名声,这种事要是正经官军做了,带兵将领怕是要倒霉。然而有的事又不得不做,不然麻烦不断,所以需要有专门的“工具”来做这种“脏活”。北洋贸易公司的“髡军”,就是一件趁手的工具。想着想着,王熙收回感慨,再度看向四周,看着祖宗的乐浪故土。第一百二十五章 对策平壤,东西六里,随山屈曲,南临浿水,城中多为库房、粮仓、储备粮草物资军械,城外遍布民宅,为贵贱之人日常所居,待得有敌来犯,方才入城据守。此刻,渡海而来的周军已经兵临平壤城下,高句丽军民焚烧城外民宅,悉数退入城中防守,等待各地援军赶来救援。百年来,从未有外敌兵锋直达平壤,所以此时此刻,城中军民多有忧虑之色,对于城外的不速之客,有着许多离奇的传言在城内流传。有说周军会妖术,寻常血肉之躯根本就无法抗衡;又有说周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过之处绝不留一个活人,让人闻之色变。流言有很多,不知真假,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周军的进军速度很快。周军来得太快,高句丽一方事前所做海防布置形同虚设,而浿水沿岸防线也无力抵抗,以至于让敌人兵临城下。现在,周军于城西南侧、东南侧浿水北岸各立水陆寨一座,又于城西北侧里陆寨一座,以“围三缺一”的方式对平壤实行包夹。纯粹的围城,还没围死,更别说进攻。周军为何如此行事大概是兵力不足,所以只能围,暂时不能攻。高句丽王高元如是想,此刻,他站在平壤城头,看着城外浿水畔周军营寨,又看看城旁已经化作废墟的民宅,不由得心生无力之感。他知道周国有个做海贸的官署,拥有庞大的船队,所以高元一直提防周军渡海而来,经由浿水而上直击平壤,为此做了许多布置。然而耗费无数人力物力修筑的长墙、堡垒,在对方凌厉的攻势面前不堪一击,拒敌于国门之外的构想落空,只是为平壤争取到了一些应对的时间。看着兵临城下的周军迟迟不进攻,高元不知该高兴还是失望,因为平壤陈坚固非常,他不认为对方有能力速下,所以希望对方强攻之下伤亡惨重,士气大跌。却又担心周军有什么犀利的攻城手段,可以轻易攻入平壤,届时可就不妙了。思来想去,高元觉得被敌军兵临城下终究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即便此次平安度过,却会招来非议,对于他的声望是不小的损害。届时,渊氏的气焰就会愈发嚣张了。想着想着,高元的心情差了许多,不久前因为莫离支渊子游去世而暗地里的喜悦之情,如今早已烟消云散。渊氏家主渊子游任莫离支多年,在其经营下,源氏势力越来越大,已经开始威胁王权,尾大不掉,高元为了解决这一隐患,可谓殚精极虑却收效甚微。本来十余年前渊子游就该在一场大病之中去世,结果居然奇迹般的好了,自那以后渊子游便多方布局,让其子渊太祚渐渐掌握权力。正是有了十余年的铺垫,所以不久前渊子游真的去世后,渊太祚马上就继任莫离支,然后牢牢把持大权,高元丝毫没觉得渊氏的威胁少了一丝。而他的对手年轻了许多,不说别的,光是比寿命,谁输谁赢还不一定。面对权臣家族,高元有心无力,只能徐图之,慢慢和对方耗,他本想靠着军功聚集威望,结果招惹了一个难缠的对手,这个对手比狼凶残,比狐狸狡猾,惹上了就甩不掉,现在后悔也没用了。看着城外周军营寨,高元走下城头,向王宫而去。他的住处实际上是在城外一侧,如今权以城内官署为宫,平日召集文武官员议事,今日亦是如此,他要商议出对策来,化解当前面临的危局。周军围而不攻,看样子是因为兵力不足,所以对方有可能是等下一批援军到来之后,再对平壤实行进攻,但还有一种可能,是高元所担心的。那就是周军此次出击的第一目标不是平壤,而是对平壤周边地区烧杀抢掠、破坏农田。周军先兵临城下,逼迫高句丽一方为了保卫国都而集结兵力,于是周边地方兵力空虚,正好为周军的烧杀抢掠提供机会。这几年来周国的总总行动表明,对方不急着和高句丽决一胜负,而是要通过不断袭扰的方式,消耗高句丽的国力和兵力,待得时机合适,再全力一击。这一点,高元看得出来,应对起来却无可奈何,他本打算靠着辽东各坚固的山城和周国耗,每年从夏天耗到秋末,耗得对方每次都无功而返,结果却未能如愿。周军的攻城手段了得,高元和文武官员们设想中的以守为攻、以拖待变的对策略起不了太好的效果。周国每年都要派兵袭扰辽东,严重干扰了各地的农耕,又派兵入鸭绿水,不断袭扰沿岸城池、村落,长此以往,己方会吃不消的。高元多方打听,知道如今的周国国君很年轻,又善于打仗,如今耐着性子来消耗高句丽的国力,最终目的当然就是要灭国。现在,对方烧杀抢掠的目标直接定在平壤及周边地区,如果真让周军把浿水流域搞得一团糟,高元觉得即便数年后周军不来,南边的百济和新罗就要趁火打劫了。如此危局,如果不能尽快采取对策,再拖下去可不妙。为此,他和心腹们拟定了几个对策,首先,要和百济结盟,挑动对方继续对新罗用兵,由此解决南边的问题。本来百济和高句丽一直敌对,如今对于新罗的仇恨却更胜一筹,百济又和东海倭国联手,一起对付新罗,而且百济的属国耽罗被周国抢走了,两国之间有隔阂。所以高元觉得百济可以争取一下,将其引为盟友。而第二个对策,就是借助辽东靺鞨各部的力量,许以重利,引为助力,和妄图攻占辽东的周国交锋。周国派兵袭扰辽东,那么己方就让靺鞨各部袭扰辽西,如果战事顺利,恐怕契丹、奚人也会蠢蠢欲动的,届时辽西局势不稳,想来会牵扯周国许多精力,使得对方无力在辽东投入太多军队。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突厥的可汗们再次联系上,靠对方在西面牵制周国,使得对方没有办法集中军队东侵。想着想着,高元面色依旧凝重,这些对策必然要施行,但效果如何还很难说,至于已经兵临平壤城外的敌军该如何解决他叹了口气,继续前进。人家都打上门来了,还能如何解决只能硬扛下去。第一百二十六章 听天由命一片焦黑的废墟,依稀可以看出这里曾经是一座村庄,残垣断壁间,横七竖八躺着一些尸体,来然而有的事又不得不做,不然麻烦不断,所以需要有专门的“工具”来做这种“脏活”。北洋贸易公司的“髡军”,就是一件趁手的工具。想着想着,王熙收回感慨,再度看向四周,看着祖宗的乐浪故土。第一百二十五章 对策平壤,东西六里,随山屈曲,南临浿水,城中多为库房、粮仓、储备粮草物资军械,城外遍布民宅,为贵贱之人日常所居,待得有敌来犯,方才入城据守。此刻,渡海而来的周军已经兵临平壤城下,高句丽军民焚烧城外民宅,悉数退入城中防守,等待各地援军赶来救援。百年来,从未有外敌兵锋直达平壤,所以此时此刻,城中军民多有忧虑之色,对于城外的不速之客,有着许多离奇的传言在城内流传。有说周军会妖术,寻常血肉之躯根本就无法抗衡;又有说周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过之处绝不留一个活人,让人闻之色变。流言有很多,不知真假,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周军的进军速度很快。周军来得太快,高句丽一方事前所做海防布置形同虚设,而浿水沿岸防线也无力抵抗,以至于让敌人兵临城下。现在,周军于城西南侧、东南侧浿水北岸各立水陆寨一座,又于城西北侧里陆寨一座,以“围三缺一”的方式对平壤实行包夹。纯粹的围城,还没围死,更别说进攻。周军为何如此行事大概是兵力不足,所以只能围,暂时不能攻。高句丽王高元如是想,此刻,他站在平壤城头,看着城外浿水畔周军营寨,又看看城旁已经化作废墟的民宅,不由得心生无力之感。他知道周国有个做海贸的官署,拥有庞大的船队,所以高元一直提防周军渡海而来,经由浿水而上直击平壤,为此做了许多布置。然而耗费无数人力物力修筑的长墙、堡垒,在对方凌厉的攻势面前不堪一击,拒敌于国门之外的构想落空,只是为平壤争取到了一些应对的时间。看着兵临城下的周军迟迟不进攻,高元不知该高兴还是失望,因为平壤陈坚固非常,他不认为对方有能力速下,所以希望对方强攻之下伤亡惨重,士气大跌。却又担心周军有什么犀利的攻城手段,可以轻易攻入平壤,届时可就不妙了。思来想去,高元觉得被敌军兵临城下终究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即便此次平安度过,却会招来非议,对于他的声望是不小的损害。届时,渊氏的气焰就会愈发嚣张了。想着想着,高元的心情差了许多,不久前因为莫离支渊子游去世而暗地里的喜悦之情,如今早已烟消云散。渊氏家主渊子游任莫离支多年,在其经营下,源氏势力越来越大,已经开始威胁王权,尾大不掉,高元为了解决这一隐患,可谓殚精极虑却收效甚微。本来十余年前渊子游就该在一场大病之中去世,结果居然奇迹般的好了,自那以后渊子游便多方布局,让其子渊太祚渐渐掌握权力。正是有了十余年的铺垫,所以不久前渊子游真的去世后,渊太祚马上就继任莫离支,然后牢牢把持大权,高元丝毫没觉得渊氏的威胁少了一丝。而他的对手年轻了许多,不说别的,光是比寿命,谁输谁赢还不一定。面对权臣家族,高元有心无力,只能徐图之,慢慢和对方耗,他本想靠着军功聚集威望,结果招惹了一个难缠的对手,这个对手比狼凶残,比狐狸狡猾,惹上了就甩不掉,现在后悔也没用了。看着城外周军营寨,高元走下城头,向王宫而去。他的住处实际上是在城外一侧,如今权以城内官署为宫,平日召集文武官员议事,今日亦是如此,他要商议出对策来,化解当前面临的危局。周军围而不攻,看样子是因为兵力不足,所以对方有可能是等下一批援军到来之后,再对平壤实行进攻,但还有一种可能,是高元所担心的。那就是周军此次出击的第一目标不是平壤,而是对平壤周边地区烧杀抢掠、破坏农田。周军先兵临城下,逼迫高句丽一方为了保卫国都而集结兵力,于是周边地方兵力空虚,正好为周军的烧杀抢掠提供机会。这几年来周国的总总行动表明,对方不急着和高句丽决一胜负,而是要通过不断袭扰的方式,消耗高句丽的国力和兵力,待得时机合适,再全力一击。这一点,高元看得出来,应对起来却无可奈何,他本打算靠着辽东各坚固的山城和周国耗,每年从夏天耗到秋末,耗得对方每次都无功而返,结果却未能如愿。周军的攻城手段了得,高元和文武官员们设想中的以守为攻、以拖待变的对策略起不了太好的效果。周国每年都要派兵袭扰辽东,严重干扰了各地的农耕,又派兵入鸭绿水,不断袭扰沿岸城池、村落,长此以往,己方会吃不消的。高元多方打听,知道如今的周国国君很年轻,又善于打仗,如今耐着性子来消耗高句丽的国力,最终目的当然就是要灭国。现在,对方烧杀抢掠的目标直接定在平壤及周边地区,如果真让周军把浿水流域搞得一团糟,高元觉得即便数年后周军不来,南边的百济和新罗就要趁火打劫了。如此危局,如果不能尽快采取对策,再拖下去可不妙。为此,他和心腹们拟定了几个对策,首先,要和百济结盟,挑动对方继续对新罗用兵,由此解决南边的问题。本来百济和高句丽一直敌对,如今对于新罗的仇恨却更胜一筹,百济又和东海倭国联手,一起对付新罗,而且百济的属国耽罗被周国抢走了,两国之间有隔阂。所以高元觉得百济可以争取一下,将其引为盟友。而第二个对策,就是借助辽东靺鞨各部的力量,许以重利,引为助力,和妄图攻占辽东的周国交锋。周国派兵袭扰辽东,那么己方就让靺鞨各部袭扰辽西,如果战事顺利,恐怕契丹、奚人也会蠢蠢欲动的,届时辽西局势不稳,想来会牵扯周国许多精力,使得对方无力在辽东投入太多军队。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突厥的可汗们再次联系上,靠对方在西面牵制周国,使得对方没有办法集中军队东侵。想着想着,高元面色依旧凝重,这些对策必然要施行,但效果如何还很难说,至于已经兵临平壤城外的敌军该如何解决他叹了口气,继续前进。人家都打上门来了,还能如何解决只能硬扛下去。第一百二十六章 听天由命一片焦黑的废墟,依稀可以看出这里曾经是一座村庄,残垣断壁间,横七竖八躺着一些尸体,来然而有的事又不得不做,不然麻烦不断,所以需要有专门的“工具”来做这种“脏活”。北洋贸易公司的“髡军”,就是一件趁手的工具。想着想着,王熙收回感慨,再度看向四周,看着祖宗的乐浪故土。第一百二十五章 对策平壤,东西六里,随山屈曲,南临浿水,城中多为库房、粮仓、储备粮草物资军械,城外遍布民宅,为贵贱之人日常所居,待得有敌来犯,方才入城据守。此刻,渡海而来的周军已经兵临平壤城下,高句丽军民焚烧城外民宅,悉数退入城中防守,等待各地援军赶来救援。百年来,从未有外敌兵锋直达平壤,所以此时此刻,城中军民多有忧虑之色,对于城外的不速之客,有着许多离奇的传言在城内流传。有说周军会妖术,寻常血肉之躯根本就无法抗衡;又有说周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过之处绝不留一个活人,让人闻之色变。流言有很多,不知真假,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周军的进军速度很快。周军来得太快,高句丽一方事前所做海防布置形同虚设,而浿水沿岸防线也无力抵抗,以至于让敌人兵临城下。现在,周军于城西南侧、东南侧浿水北岸各立水陆寨一座,又于城西北侧里陆寨一座,以“围三缺一”的方式对平壤实行包夹。纯粹的围城,还没围死,更别说进攻。周军为何如此行事大概是兵力不足,所以只能围,暂时不能攻。高句丽王高元如是想,此刻,他站在平壤城头,看着城外浿水畔周军营寨,又看看城旁已经化作废墟的民宅,不由得心生无力之感。他知道周国有个做海贸的官署,拥有庞大的船队,所以高元一直提防周军渡海而来,经由浿水而上直击平壤,为此做了许多布置。然而耗费无数人力物力修筑的长墙、堡垒,在对方凌厉的攻势面前不堪一击,拒敌于国门之外的构想落空,只是为平壤争取到了一些应对的时间。看着兵临城下的周军迟迟不进攻,高元不知该高兴还是失望,因为平壤陈坚固非常,他不认为对方有能力速下,所以希望对方强攻之下伤亡惨重,士气大跌。却又担心周军有什么犀利的攻城手段,可以轻易攻入平壤,届时可就不妙了。思来想去,高元觉得被敌军兵临城下终究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即便此次平安度过,却会招来非议,对于他的声望是不小的损害。届时,渊氏的气焰就会愈发嚣张了。想着想着,高元的心情差了许多,不久前因为莫离支渊子游去世而暗地里的喜悦之情,如今早已烟消云散。渊氏家主渊子游任莫离支多年,在其经营下,源氏势力越来越大,已经开始威胁王权,尾大不掉,高元为了解决这一隐患,可谓殚精极虑却收效甚微。本来十余年前渊子游就该在一场大病之中去世,结果居然奇迹般的好了,自那以后渊子游便多方布局,让其子渊太祚渐渐掌握权力。正是有了十余年的铺垫,所以不久前渊子游真的去世后,渊太祚马上就继任莫离支,然后牢牢把持大权,高元丝毫没觉得渊氏的威胁少了一丝。而他的对手年轻了许多,不说别的,光是比寿命,谁输谁赢还不一定。面对权臣家族,高元有心无力,只能徐图之,慢慢和对方耗,他本想靠着军功聚集威望,结果招惹了一个难缠的对手,这个对手比狼凶残,比狐狸狡猾,惹上了就甩不掉,现在后悔也没用了。看着城外周军营寨,高元走下城头,向王宫而去。他的住处实际上是在城外一侧,如今权以城内官署为宫,平日召集文武官员议事,今日亦是如此,他要商议出对策来,化解当前面临的危局。周军围而不攻,看样子是因为兵力不足,所以对方有可能是等下一批援军到来之后,再对平壤实行进攻,但还有一种可能,是高元所担心的。那就是周军此次出击的第一目标不是平壤,而是对平壤周边地区烧杀抢掠、破坏农田。周军先兵临城下,逼迫高句丽一方为了保卫国都而集结兵力,于是周边地方兵力空虚,正好为周军的烧杀抢掠提供机会。这几年来周国的总总行动表明,对方不急着和高句丽决一胜负,而是要通过不断袭扰的方式,消耗高句丽的国力和兵力,待得时机合适,再全力一击。这一点,高元看得出来,应对起来却无可奈何,他本打算靠着辽东各坚固的山城和周国耗,每年从夏天耗到秋末,耗得对方每次都无功而返,结果却未能如愿。周军的攻城手段了得,高元和文武官员们设想中的以守为攻、以拖待变的对策略起不了太好的效果。周国每年都要派兵袭扰辽东,严重干扰了各地的农耕,又派兵入鸭绿水,不断袭扰沿岸城池、村落,长此以往,己方会吃不消的。高元多方打听,知道如今的周国国君很年轻,又善于打仗,如今耐着性子来消耗高句丽的国力,最终目的当然就是要灭国。现在,对方烧杀抢掠的目标直接定在平壤及周边地区,如果真让周军把浿水流域搞得一团糟,高元觉得即便数年后周军不来,南边的百济和新罗就要趁火打劫了。如此危局,如果不能尽快采取对策,再拖下去可不妙。为此,他和心腹们拟定了几个对策,首先,要和百济结盟,挑动对方继续对新罗用兵,由此解决南边的问题。本来百济和高句丽一直敌对,如今对于新罗的仇恨却更胜一筹,百济又和东海倭国联手,一起对付新罗,而且百济的属国耽罗被周国抢走了,两国之间有隔阂。所以高元觉得百济可以争取一下,将其引为盟友。而第二个对策,就是借助辽东靺鞨各部的力量,许以重利,引为助力,和妄图攻占辽东的周国交锋。周国派兵袭扰辽东,那么己方就让靺鞨各部袭扰辽西,如果战事顺利,恐怕契丹、奚人也会蠢蠢欲动的,届时辽西局势不稳,想来会牵扯周国许多精力,使得对方无力在辽东投入太多军队。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突厥的可汗们再次联系上,靠对方在西面牵制周国,使得对方没有办法集中军队东侵。想着想着,高元面色依旧凝重,这些对策必然要施行,但效果如何还很难说,至于已经兵临平壤城外的敌军该如何解决他叹了口气,继续前进。人家都打上门来了,还能如何解决只能硬扛下去。第一百二十六章 听天由命一片焦黑的废墟,依稀可以看出这里曾经是一座村庄,残垣断壁间,横七竖八躺着一些尸体,来然而有的事又不得不做,不然麻烦不断,所以需要有专门的“工具”来做这种“脏活”。北洋贸易公司的“髡军”,就是一件趁手的工具。想着想着,王熙收回感慨,再度看向四周,看着祖宗的乐浪故土。第一百二十五章 对策平壤,东西六里,随山屈曲,南临浿水,城中多为库房、粮仓、储备粮草物资军械,城外遍布民宅,为贵贱之人日常所居,待得有敌来犯,方才入城据守。此刻,渡海而来的周军已经兵临平壤城下,高句丽军民焚烧城外民宅,悉数退入城中防守,等待各地援军赶来救援。百年来,从未有外敌兵锋直达平壤,所以此时此刻,城中军民多有忧虑之色,对于城外的不速之客,有着许多离奇的传言在城内流传。有说周军会妖术,寻常血肉之躯根本就无法抗衡;又有说周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过之处绝不留一个活人,让人闻之色变。流言有很多,不知真假,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周军的进军速度很快。周军来得太快,高句丽一方事前所做海防布置形同虚设,而浿水沿岸防线也无力抵抗,以至于让敌人兵临城下。现在,周军于城西南侧、东南侧浿水北岸各立水陆寨一座,又于城西北侧里陆寨一座,以“围三缺一”的方式对平壤实行包夹。纯粹的围城,还没围死,更别说进攻。周军为何如此行事大概是兵力不足,所以只能围,暂时不能攻。高句丽王高元如是想,此刻,他站在平壤城头,看着城外浿水畔周军营寨,又看看城旁已经化作废墟的民宅,不由得心生无力之感。他知道周国有个做海贸的官署,拥有庞大的船队,所以高元一直提防周军渡海而来,经由浿水而上直击平壤,为此做了许多布置。然而耗费无数人力物力修筑的长墙、堡垒,在对方凌厉的攻势面前不堪一击,拒敌于国门之外的构想落空,只是为平壤争取到了一些应对的时间。看着兵临城下的周军迟迟不进攻,高元不知该高兴还是失望,因为平壤陈坚固非常,他不认为对方有能力速下,所以希望对方强攻之下伤亡惨重,士气大跌。却又担心周军有什么犀利的攻城手段,可以轻易攻入平壤,届时可就不妙了。思来想去,高元觉得被敌军兵临城下终究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即便此次平安度过,却会招来非议,对于他的声望是不小的损害。届时,渊氏的气焰就会愈发嚣张了。想着想着,高元的心情差了许多,不久前因为莫离支渊子游去世而暗地里的喜悦之情,如今早已烟消云散。渊氏家主渊子游任莫离支多年,在其经营下,源氏势力越来越大,已经开始威胁王权,尾大不掉,高元为了解决这一隐患,可谓殚精极虑却收效甚微。本来十余年前渊子游就该在一场大病之中去世,结果居然奇迹般的好了,自那以后渊子游便多方布局,让其子渊太祚渐渐掌握权力。正是有了十余年的铺垫,所以不久前渊子游真的去世后,渊太祚马上就继任莫离支,然后牢牢把持大权,高元丝毫没觉得渊氏的威胁少了一丝。而他的对手年轻了许多,不说别的,光是比寿命,谁输谁赢还不一定。面对权臣家族,高元有心无力,只能徐图之,慢慢和对方耗,他本想靠着军功聚集威望,结果招惹了一个难缠的对手,这个对手比狼凶残,比狐狸狡猾,惹上了就甩不掉,现在后悔也没用了。看着城外周军营寨,高元走下城头,向王宫而去。他的住处实际上是在城外一侧,如今权以城内官署为宫,平日召集文武官员议事,今日亦是如此,他要商议出对策来,化解当前面临的危局。周军围而不攻,看样子是因为兵力不足,所以对方有可能是等下一批援军到来之后,再对平壤实行进攻,但还有一种可能,是高元所担心的。那就是周军此次出击的第一目标不是平壤,而是对平壤周边地区烧杀抢掠、破坏农田。周军先兵临城下,逼迫高句丽一方为了保卫国都而集结兵力,于是周边地方兵力空虚,正好为周军的烧杀抢掠提供机会。这几年来周国的总总行动表明,对方不急着和高句丽决一胜负,而是要通过不断袭扰的方式,消耗高句丽的国力和兵力,待得时机合适,再全力一击。这一点,高元看得出来,应对起来却无可奈何,他本打算靠着辽东各坚固的山城和周国耗,每年从夏天耗到秋末,耗得对方每次都无功而返,结果却未能如愿。周军的攻城手段了得,高元和文武官员们设想中的以守为攻、以拖待变的对策略起不了太好的效果。周国每年都要派兵袭扰辽东,严重干扰了各地的农耕,又派兵入鸭绿水,不断袭扰沿岸城池、村落,长此以往,己方会吃不消的。高元多方打听,知道如今的周国国君很年轻,又善于打仗,如今耐着性子来消耗高句丽的国力,最终目的当然就是要灭国。现在,对方烧杀抢掠的目标直接定在平壤及周边地区,如果真让周军把浿水流域搞得一团糟,高元觉得即便数年后周军不来,南边的百济和新罗就要趁火打劫了。如此危局,如果不能尽快采取对策,再拖下去可不妙。为此,他和心腹们拟定了几个对策,首先,要和百济结盟,挑动对方继续对新罗用兵,由此解决南边的问题。本来百济和高句丽一直敌对,如今对于新罗的仇恨却更胜一筹,百济又和东海倭国联手,一起对付新罗,而且百济的属国耽罗被周国抢走了,两国之间有隔阂。所以高元觉得百济可以争取一下,将其引为盟友。而第二个对策,就是借助辽东靺鞨各部的力量,许以重利,引为助力,和妄图攻占辽东的周国交锋。周国派兵袭扰辽东,那么己方就让靺鞨各部袭扰辽西,如果战事顺利,恐怕契丹、奚人也会蠢蠢欲动的,届时辽西局势不稳,想来会牵扯周国许多精力,使得对方无力在辽东投入太多军队。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突厥的可汗们再次联系上,靠对方在西面牵制周国,使得对方没有办法集中军队东侵。想着想着,高元面色依旧凝重,这些对策必然要施行,但效果如何还很难说,至于已经兵临平壤城外的敌军该如何解决他叹了口气,继续前进。人家都打上门来了,还能如何解决只能硬扛下去。第一百二十六章 听天由命一片焦黑的废墟,依稀可以看出这里曾经是一座村庄,残垣断壁间,横七竖八躺着一些尸体,来然而有的事又不得不做,不然麻烦不断,所以需要有专门的“工具”来做这种“脏活”。北洋贸易公司的“髡军”,就是一件趁手的工具。想着想着,王熙收回感慨,再度看向四周,看着祖宗的乐浪故土。第一百二十五章 对策平壤,东西六里,随山屈曲,南临浿水,城中多为库房、粮仓、储备粮草物资军械,城外遍布民宅,为贵贱之人日常所居,待得有敌来犯,方才入城据守。此刻,渡海而来的周军已经兵临平壤城下,高句丽军民焚烧城外民宅,悉数退入城中防守,等待各地援军赶来救援。百年来,从未有外敌兵锋直达平壤,所以此时此刻,城中军民多有忧虑之色,对于城外的不速之客,有着许多离奇的传言在城内流传。有说周军会妖术,寻常血肉之躯根本就无法抗衡;又有说周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过之处绝不留一个活人,让人闻之色变。流言有很多,不知真假,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周军的进军速度很快。周军来得太快,高句丽一方事前所做海防布置形同虚设,而浿水沿岸防线也无力抵抗,以至于让敌人兵临城下。现在,周军于城西南侧、东南侧浿水北岸各立水陆寨一座,又于城西北侧里陆寨一座,以“围三缺一”的方式对平壤实行包夹。纯粹的围城,还没围死,更别说进攻。周军为何如此行事大概是兵力不足,所以只能围,暂时不能攻。高句丽王高元如是想,此刻,他站在平壤城头,看着城外浿水畔周军营寨,又看看城旁已经化作废墟的民宅,不由得心生无力之感。他知道周国有个做海贸的官署,拥有庞大的船队,所以高元一直提防周军渡海而来,经由浿水而上直击平壤,为此做了许多布置。然而耗费无数人力物力修筑的长墙、堡垒,在对方凌厉的攻势面前不堪一击,拒敌于国门之外的构想落空,只是为平壤争取到了一些应对的时间。看着兵临城下的周军迟迟不进攻,高元不知该高兴还是失望,因为平壤陈坚固非常,他不认为对方有能力速下,所以希望对方强攻之下伤亡惨重,士气大跌。却又担心周军有什么犀利的攻城手段,可以轻易攻入平壤,届时可就不妙了。思来想去,高元觉得被敌军兵临城下终究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即便此次平安度过,却会招来非议,对于他的声望是不小的损害。届时,渊氏的气焰就会愈发嚣张了。想着想着,高元的心情差了许多,不久前因为莫离支渊子游去世而暗地里的喜悦之情,如今早已烟消云散。渊氏家主渊子游任莫离支多年,在其经营下,源氏势力越来越大,已经开始威胁王权,尾大不掉,高元为了解决这一隐患,可谓殚精极虑却收效甚微。本来十余年前渊子游就该在一场大病之中去世,结果居然奇迹般的好了,自那以后渊子游便多方布局,让其子渊太祚渐渐掌握权力。正是有了十余年的铺垫,所以不久前渊子游真的去世后,渊太祚马上就继任莫离支,然后牢牢把持大权,高元丝毫没觉得渊氏的威胁少了一丝。而他的对手年轻了许多,不说别的,光是比寿命,谁输谁赢还不一定。面对权臣家族,高元有心无力,只能徐图之,慢慢和对方耗,他本想靠着军功聚集威望,结果招惹了一个难缠的对手,这个对手比狼凶残,比狐狸狡猾,惹上了就甩不掉,现在后悔也没用了。看着城外周军营寨,高元走下城头,向王宫而去。他的住处实际上是在城外一侧,如今权以城内官署为宫,平日召集文武官员议事,今日亦是如此,他要商议出对策来,化解当前面临的危局。周军围而不攻,看样子是因为兵力不足,所以对方有可能是等下一批援军到来之后,再对平壤实行进攻,但还有一种可能,是高元所担心的。那就是周军此次出击的第一目标不是平壤,而是对平壤周边地区烧杀抢掠、破坏农田。周军先兵临城下,逼迫高句丽一方为了保卫国都而集结兵力,于是周边地方兵力空虚,正好为周军的烧杀抢掠提供机会。这几年来周国的总总行动表明,对方不急着和高句丽决一胜负,而是要通过不断袭扰的方式,消耗高句丽的国力和兵力,待得时机合适,再全力一击。这一点,高元看得出来,应对起来却无可奈何,他本打算靠着辽东各坚固的山城和周国耗,每年从夏天耗到秋末,耗得对方每次都无功而返,结果却未能如愿。周军的攻城手段了得,高元和文武官员们设想中的以守为攻、以拖待变的对策略起不了太好的效果。周国每年都要派兵袭扰辽东,严重干扰了各地的农耕,又派兵入鸭绿水,不断袭扰沿岸城池、村落,长此以往,己方会吃不消的。高元多方打听,知道如今的周国国君很年轻,又善于打仗,如今耐着性子来消耗高句丽的国力,最终目的当然就是要灭国。现在,对方烧杀抢掠的目标直接定在平壤及周边地区,如果真让周军把浿水流域搞得一团糟,高元觉得即便数年后周军不来,南边的百济和新罗就要趁火打劫了。如此危局,如果不能尽快采取对策,再拖下去可不妙。为此,他和心腹们拟定了几个对策,首先,要和百济结盟,挑动对方继续对新罗用兵,由此解决南边的问题。本来百济和高句丽一直敌对,如今对于新罗的仇恨却更胜一筹,百济又和东海倭国联手,一起对付新罗,而且百济的属国耽罗被周国抢走了,两国之间有隔阂。所以高元觉得百济可以争取一下,将其引为盟友。而第二个对策,就是借助辽东靺鞨各部的力量,许以重利,引为助力,和妄图攻占辽东的周国交锋。周国派兵袭扰辽东,那么己方就让靺鞨各部袭扰辽西,如果战事顺利,恐怕契丹、奚人也会蠢蠢欲动的,届时辽西局势不稳,想来会牵扯周国许多精力,使得对方无力在辽东投入太多军队。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突厥的可汗们再次联系上,靠对方在西面牵制周国,使得对方没有办法集中军队东侵。想着想着,高元面色依旧凝重,这些对策必然要施行,但效果如何还很难说,至于已经兵临平壤城外的敌军该如何解决他叹了口气,继续前进。人家都打上门来了,还能如何解决只能硬扛下去。第一百二十六章 听天由命一片焦黑的废墟,依稀可以看出这里曾经是一座村庄,残垣断壁间,横七竖八躺着一些尸体,来然而有的事又不得不做,不然麻烦不断,所以需要有专门的“工具”来做这种“脏活”。北洋贸易公司的“髡军”,就是一件趁手的工具。想着想着,王熙收回感慨,再度看向四周,看着祖宗的乐浪故土。第一百二十五章 对策平壤,东西六里,随山屈曲,南临浿水,城中多为库房、粮仓、储备粮草物资军械,城外遍布民宅,为贵贱之人日常所居,待得有敌来犯,方才入城据守。此刻,渡海而来的周军已经兵临平壤城下,高句丽军民焚烧城外民宅,悉数退入城中防守,等待各地援军赶来救援。百年来,从未有外敌兵锋直达平壤,所以此时此刻,城中军民多有忧虑之色,对于城外的不速之客,有着许多离奇的传言在城内流传。有说周军会妖术,寻常血肉之躯根本就无法抗衡;又有说周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过之处绝不留一个活人,让人闻之色变。流言有很多,不知真假,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周军的进军速度很快。周军来得太快,高句丽一方事前所做海防布置形同虚设,而浿水沿岸防线也无力抵抗,以至于让敌人兵临城下。现在,周军于城西南侧、东南侧浿水北岸各立水陆寨一座,又于城西北侧里陆寨一座,以“围三缺一”的方式对平壤实行包夹。纯粹的围城,还没围死,更别说进攻。周军为何如此行事大概是兵力不足,所以只能围,暂时不能攻。高句丽王高元如是想,此刻,他站在平壤城头,看着城外浿水畔周军营寨,又看看城旁已经化作废墟的民宅,不由得心生无力之感。他知道周国有个做海贸的官署,拥有庞大的船队,所以高元一直提防周军渡海而来,经由浿水而上直击平壤,为此做了许多布置。然而耗费无数人力物力修筑的长墙、堡垒,在对方凌厉的攻势面前不堪一击,拒敌于国门之外的构想落空,只是为平壤争取到了一些应对的时间。看着兵临城下的周军迟迟不进攻,高元不知该高兴还是失望,因为平壤陈坚固非常,他不认为对方有能力速下,所以希望对方强攻之下伤亡惨重,士气大跌。却又担心周军有什么犀利的攻城手段,可以轻易攻入平壤,届时可就不妙了。思来想去,高元觉得被敌军兵临城下终究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即便此次平安度过,却会招来非议,对于他的声望是不小的损害。届时,渊氏的气焰就会愈发嚣张了。想着想着,高元的心情差了许多,不久前因为莫离支渊子游去世而暗地里的喜悦之情,如今早已烟消云散。渊氏家主渊子游任莫离支多年,在其经营下,源氏势力越来越大,已经开始威胁王权,尾大不掉,高元为了解决这一隐患,可谓殚精极虑却收效甚微。本来十余年前渊子游就该在一场大病之中去世,结果居然奇迹般的好了,自那以后渊子游便多方布局,让其子渊太祚渐渐掌握权力。正是有了十余年的铺垫,所以不久前渊子游真的去世后,渊太祚马上就继任莫离支,然后牢牢把持大权,高元丝毫没觉得渊氏的威胁少了一丝。而他的对手年轻了许多,不说别的,光是比寿命,谁输谁赢还不一定。面对权臣家族,高元有心无力,只能徐图之,慢慢和对方耗,他本想靠着军功聚集威望,结果招惹了一个难缠的对手,这个对手比狼凶残,比狐狸狡猾,惹上了就甩不掉,现在后悔也没用了。看着城外周军营寨,高元走下城头,向王宫而去。他的住处实际上是在城外一侧,如今权以城内官署为宫,平日召集文武官员议事,今日亦是如此,他要商议出对策来,化解当前面临的危局。周军围而不攻,看样子是因为兵力不足,所以对方有可能是等下一批援军到来之后,再对平壤实行进攻,但还有一种可能,是高元所担心的。那就是周军此次出击的第一目标不是平壤,而是对平壤周边地区烧杀抢掠、破坏农田。周军先兵临城下,逼迫高句丽一方为了保卫国都而集结兵力,于是周边地方兵力空虚,正好为周军的烧杀抢掠提供机会。这几年来周国的总总行动表明,对方不急着和高句丽决一胜负,而是要通过不断袭扰的方式,消耗高句丽的国力和兵力,待得时机合适,再全力一击。这一点,高元看得出来,应对起来却无可奈何,他本打算靠着辽东各坚固的山城和周国耗,每年从夏天耗到秋末,耗得对方每次都无功而返,结果却未能如愿。周军的攻城手段了得,高元和文武官员们设想中的以守为攻、以拖待变的对策略起不了太好的效果。周国每年都要派兵袭扰辽东,严重干扰了各地的农耕,又派兵入鸭绿水,不断袭扰沿岸城池、村落,长此以往,己方会吃不消的。高元多方打听,知道如今的周国国君很年轻,又善于打仗,如今耐着性子来消耗高句丽的国力,最终目的当然就是要灭国。现在,对方烧杀抢掠的目标直接定在平壤及周边地区,如果真让周军把浿水流域搞得一团糟,高元觉得即便数年后周军不来,南边的百济和新罗就要趁火打劫了。如此危局,如果不能尽快采取对策,再拖下去可不妙。为此,他和心腹们拟定了几个对策,首先,要和百济结盟,挑动对方继续对新罗用兵,由此解决南边的问题。本来百济和高句丽一直敌对,如今对于新罗的仇恨却更胜一筹,百济又和东海倭国联手,一起对付新罗,而且百济的属国耽罗被周国抢走了,两国之间有隔阂。所以高元觉得百济可以争取一下,将其引为盟友。而第二个对策,就是借助辽东靺鞨各部的力量,许以重利,引为助力,和妄图攻占辽东的周国交锋。周国派兵袭扰辽东,那么己方就让靺鞨各部袭扰辽西,如果战事顺利,恐怕契丹、奚人也会蠢蠢欲动的,届时辽西局势不稳,想来会牵扯周国许多精力,使得对方无力在辽东投入太多军队。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突厥的可汗们再次联系上,靠对方在西面牵制周国,使得对方没有办法集中军队东侵。想着想着,高元面色依旧凝重,这些对策必然要施行,但效果如何还很难说,至于已经兵临平壤城外的敌军该如何解决他叹了口气,继续前进。人家都打上门来了,还能如何解决只能硬扛下去。第一百二十六章 听天由命一片焦黑的废墟,依稀可以看出这里曾经是一座村庄,残垣断壁间,横七竖八躺着一些尸体,来然而有的事又不得不做,不然麻烦不断,所以需要有专门的“工具”来做这种“脏活”。北洋贸易公司的“髡军”,就是一件趁手的工具。想着想着,王熙收回感慨,再度看向四周,看着祖宗的乐浪故土。第一百二十五章 对策平壤,东西六里,随山屈曲,南临浿水,城中多为库房、粮仓、储备粮草物资军械,城外遍布民宅,为贵贱之人日常所居,待得有敌来犯,方才入城据守。此刻,渡海而来的周军已经兵临平壤城下,高句丽军民焚烧城外民宅,悉数退入城中防守,等待各地援军赶来救援。百年来,从未有外敌兵锋直达平壤,所以此时此刻,城中军民多有忧虑之色,对于城外的不速之客,有着许多离奇的传言在城内流传。有说周军会妖术,寻常血肉之躯根本就无法抗衡;又有说周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过之处绝不留一个活人,让人闻之色变。流言有很多,不知真假,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周军的进军速度很快。周军来得太快,高句丽一方事前所做海防布置形同虚设,而浿水沿岸防线也无力抵抗,以至于让敌人兵临城下。现在,周军于城西南侧、东南侧浿水北岸各立水陆寨一座,又于城西北侧里陆寨一座,以“围三缺一”的方式对平壤实行包夹。纯粹的围城,还没围死,更别说进攻。周军为何如此行事大概是兵力不足,所以只能围,暂时不能攻。高句丽王高元如是想,此刻,他站在平壤城头,看着城外浿水畔周军营寨,又看看城旁已经化作废墟的民宅,不由得心生无力之感。他知道周国有个做海贸的官署,拥有庞大的船队,所以高元一直提防周军渡海而来,经由浿水而上直击平壤,为此做了许多布置。然而耗费无数人力物力修筑的长墙、堡垒,在对方凌厉的攻势面前不堪一击,拒敌于国门之外的构想落空,只是为平壤争取到了一些应对的时间。看着兵临城下的周军迟迟不进攻,高元不知该高兴还是失望,因为平壤陈坚固非常,他不认为对方有能力速下,所以希望对方强攻之下伤亡惨重,士气大跌。却又担心周军有什么犀利的攻城手段,可以轻易攻入平壤,届时可就不妙了。思来想去,高元觉得被敌军兵临城下终究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即便此次平安度过,却会招来非议,对于他的声望是不小的损害。届时,渊氏的气焰就会愈发嚣张了。想着想着,高元的心情差了许多,不久前因为莫离支渊子游去世而暗地里的喜悦之情,如今早已烟消云散。渊氏家主渊子游任莫离支多年,在其经营下,源氏势力越来越大,已经开始威胁王权,尾大不掉,高元为了解决这一隐患,可谓殚精极虑却收效甚微。本来十余年前渊子游就该在一场大病之中去世,结果居然奇迹般的好了,自那以后渊子游便多方布局,让其子渊太祚渐渐掌握权力。正是有了十余年的铺垫,所以不久前渊子游真的去世后,渊太祚马上就继任莫离支,然后牢牢把持大权,高元丝毫没觉得渊氏的威胁少了一丝。而他的对手年轻了许多,不说别的,光是比寿命,谁输谁赢还不一定。面对权臣家族,高元有心无力,只能徐图之,慢慢和对方耗,他本想靠着军功聚集威望,结果招惹了一个难缠的对手,这个对手比狼凶残,比狐狸狡猾,惹上了就甩不掉,现在后悔也没用了。看着城外周军营寨,高元走下城头,向王宫而去。他的住处实际上是在城外一侧,如今权以城内官署为宫,平日召集文武官员议事,今日亦是如此,他要商议出对策来,化解当前面临的危局。周军围而不攻,看样子是因为兵力不足,所以对方有可能是等下一批援军到来之后,再对平壤实行进攻,但还有一种可能,是高元所担心的。那就是周军此次出击的第一目标不是平壤,而是对平壤周边地区烧杀抢掠、破坏农田。周军先兵临城下,逼迫高句丽一方为了保卫国都而集结兵力,于是周边地方兵力空虚,正好为周军的烧杀抢掠提供机会。这几年来周国的总总行动表明,对方不急着和高句丽决一胜负,而是要通过不断袭扰的方式,消耗高句丽的国力和兵力,待得时机合适,再全力一击。这一点,高元看得出来,应对起来却无可奈何,他本打算靠着辽东各坚固的山城和周国耗,每年从夏天耗到秋末,耗得对方每次都无功而返,结果却未能如愿。周军的攻城手段了得,高元和文武官员们设想中的以守为攻、以拖待变的对策略起不了太好的效果。周国每年都要派兵袭扰辽东,严重干扰了各地的农耕,又派兵入鸭绿水,不断袭扰沿岸城池、村落,长此以往,己方会吃不消的。高元多方打听,知道如今的周国国君很年轻,又善于打仗,如今耐着性子来消耗高句丽的国力,最终目的当然就是要灭国。现在,对方烧杀抢掠的目标直接定在平壤及周边地区,如果真让周军把浿水流域搞得一团糟,高元觉得即便数年后周军不来,南边的百济和新罗就要趁火打劫了。如此危局,如果不能尽快采取对策,再拖下去可不妙。为此,他和心腹们拟定了几个对策,首先,要和百济结盟,挑动对方继续对新罗用兵,由此解决南边的问题。本来百济和高句丽一直敌对,如今对于新罗的仇恨却更胜一筹,百济又和东海倭国联手,一起对付新罗,而且百济的属国耽罗被周国抢走了,两国之间有隔阂。所以高元觉得百济可以争取一下,将其引为盟友。而第二个对策,就是借助辽东靺鞨各部的力量,许以重利,引为助力,和妄图攻占辽东的周国交锋。周国派兵袭扰辽东,那么己方就让靺鞨各部袭扰辽西,如果战事顺利,恐怕契丹、奚人也会蠢蠢欲动的,届时辽西局势不稳,想来会牵扯周国许多精力,使得对方无力在辽东投入太多军队。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突厥的可汗们再次联系上,靠对方在西面牵制周国,使得对方没有办法集中军队东侵。想着想着,高元面色依旧凝重,这些对策必然要施行,但效果如何还很难说,至于已经兵临平壤城外的敌军该如何解决他叹了口气,继续前进。人家都打上门来了,还能如何解决只能硬扛下去。第一百二十六章 听天由命一片焦黑的废墟,依稀可以看出这里曾经是一座村庄,残垣断壁间,横七竖八躺着一些尸体,来然而有的事又不得不做,不然麻烦不断,所以需要有专门的“工具”来做这种“脏活”。北洋贸易公司的“髡军”,就是一件趁手的工具。想着想着,王熙收回感慨,再度看向四周,看着祖宗的乐浪故土。第一百二十五章 对策平壤,东西六里,随山屈曲,南临浿水,城中多为库房、粮仓、储备粮草物资军械,城外遍布民宅,为贵贱之人日常所居,待得有敌来犯,方才入城据守。此刻,渡海而来的周军已经兵临平壤城下,高句丽军民焚烧城外民宅,悉数退入城中防守,等待各地援军赶来救援。百年来,从未有外敌兵锋直达平壤,所以此时此刻,城中军民多有忧虑之色,对于城外的不速之客,有着许多离奇的传言在城内流传。有说周军会妖术,寻常血肉之躯根本就无法抗衡;又有说周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过之处绝不留一个活人,让人闻之色变。流言有很多,不知真假,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周军的进军速度很快。周军来得太快,高句丽一方事前所做海防布置形同虚设,而浿水沿岸防线也无力抵抗,以至于让敌人兵临城下。现在,周军于城西南侧、东南侧浿水北岸各立水陆寨一座,又于城西北侧里陆寨一座,以“围三缺一”的方式对平壤实行包夹。纯粹的围城,还没围死,更别说进攻。周军为何如此行事大概是兵力不足,所以只能围,暂时不能攻。高句丽王高元如是想,此刻,他站在平壤城头,看着城外浿水畔周军营寨,又看看城旁已经化作废墟的民宅,不由得心生无力之感。他知道周国有个做海贸的官署,拥有庞大的船队,所以高元一直提防周军渡海而来,经由浿水而上直击平壤,为此做了许多布置。然而耗费无数人力物力修筑的长墙、堡垒,在对方凌厉的攻势面前不堪一击,拒敌于国门之外的构想落空,只是为平壤争取到了一些应对的时间。看着兵临城下的周军迟迟不进攻,高元不知该高兴还是失望,因为平壤陈坚固非常,他不认为对方有能力速下,所以希望对方强攻之下伤亡惨重,士气大跌。却又担心周军有什么犀利的攻城手段,可以轻易攻入平壤,届时可就不妙了。思来想去,高元觉得被敌军兵临城下终究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即便此次平安度过,却会招来非议,对于他的声望是不小的损害。届时,渊氏的气焰就会愈发嚣张了。想着想着,高元的心情差了许多,不久前因为莫离支渊子游去世而暗地里的喜悦之情,如今早已烟消云散。渊氏家主渊子游任莫离支多年,在其经营下,源氏势力越来越大,已经开始威胁王权,尾大不掉,高元为了解决这一隐患,可谓殚精极虑却收效甚微。本来十余年前渊子游就该在一场大病之中去世,结果居然奇迹般的好了,自那以后渊子游便多方布局,让其子渊太祚渐渐掌握权力。正是有了十余年的铺垫,所以不久前渊子游真的去世后,渊太祚马上就继任莫离支,然后牢牢把持大权,高元丝毫没觉得渊氏的威胁少了一丝。而他的对手年轻了许多,不说别的,光是比寿命,谁输谁赢还不一定。面对权臣家族,高元有心无力,只能徐图之,慢慢和对方耗,他本想靠着军功聚集威望,结果招惹了一个难缠的对手,这个对手比狼凶残,比狐狸狡猾,惹上了就甩不掉,现在后悔也没用了。看着城外周军营寨,高元走下城头,向王宫而去。他的住处实际上是在城外一侧,如今权以城内官署为宫,平日召集文武官员议事,今日亦是如此,他要商议出对策来,化解当前面临的危局。周军围而不攻,看样子是因为兵力不足,所以对方有可能是等下一批援军到来之后,再对平壤实行进攻,但还有一种可能,是高元所担心的。那就是周军此次出击的第一目标不是平壤,而是对平壤周边地区烧杀抢掠、破坏农田。周军先兵临城下,逼迫高句丽一方为了保卫国都而集结兵力,于是周边地方兵力空虚,正好为周军的烧杀抢掠提供机会。这几年来周国的总总行动表明,对方不急着和高句丽决一胜负,而是要通过不断袭扰的方式,消耗高句丽的国力和兵力,待得时机合适,再全力一击。这一点,高元看得出来,应对起来却无可奈何,他本打算靠着辽东各坚固的山城和周国耗,每年从夏天耗到秋末,耗得对方每次都无功而返,结果却未能如愿。周军的攻城手段了得,高元和文武官员们设想中的以守为攻、以拖待变的对策略起不了太好的效果。周国每年都要派兵袭扰辽东,严重干扰了各地的农耕,又派兵入鸭绿水,不断袭扰沿岸城池、村落,长此以往,己方会吃不消的。高元多方打听,知道如今的周国国君很年轻,又善于打仗,如今耐着性子来消耗高句丽的国力,最终目的当然就是要灭国。现在,对方烧杀抢掠的目标直接定在平壤及周边地区,如果真让周军把浿水流域搞得一团糟,高元觉得即便数年后周军不来,南边的百济和新罗就要趁火打劫了。如此危局,如果不能尽快采取对策,再拖下去可不妙。为此,他和心腹们拟定了几个对策,首先,要和百济结盟,挑动对方继续对新罗用兵,由此解决南边的问题。本来百济和高句丽一直敌对,如今对于新罗的仇恨却更胜一筹,百济又和东海倭国联手,一起对付新罗,而且百济的属国耽罗被周国抢走了,两国之间有隔阂。所以高元觉得百济可以争取一下,将其引为盟友。而第二个对策,就是借助辽东靺鞨各部的力量,许以重利,引为助力,和妄图攻占辽东的周国交锋。周国派兵袭扰辽东,那么己方就让靺鞨各部袭扰辽西,如果战事顺利,恐怕契丹、奚人也会蠢蠢欲动的,届时辽西局势不稳,想来会牵扯周国许多精力,使得对方无力在辽东投入太多军队。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突厥的可汗们再次联系上,靠对方在西面牵制周国,使得对方没有办法集中军队东侵。想着想着,高元面色依旧凝重,这些对策必然要施行,但效果如何还很难说,至于已经兵临平壤城外的敌军该如何解决他叹了口气,继续前进。人家都打上门来了,还能如何解决只能硬扛下去。第一百二十六章 听天由命一片焦黑的废墟,依稀可以看出这里曾经是一座村庄,残垣断壁间,横七竖八躺着一些尸体,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