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19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190(1 / 1)

d击,整个人向后飞去。好不容易爬起来,第二记飞踹命中胸膛,又快又准,直接将宇文维屏踹飞,在地上滚了几滚,直接滚下台,落在缓冲垫上。如潮的喝彩声响起,一旁观战的宇文温看了看怀表,发现还没到两分钟,自己儿子就被人“解决”了。好弱感觉战斗力不到一只鹅宇文温如是想,见着儿子起身后似乎在发愣,好像还没从速败之中回过神,心中颇为同情,却不后悔安排儿子匿名参加比赛。儿子的刀法是他教的,套路舞起来煞是好看,但在军营比武,沉迷于套路的话,打不赢杀过人的兵,因为战场上没套路,只要能杀人,怎么方便怎么来。宇文维屏练刀法练得好,所以信心很强,但宇文温觉得给儿子适当的挫折教育是必要的,反正也没人知道堂堂大周皇子上台两分钟就被人踢下来。看看四周,看看激烈的比赛情景,宇文温很满意。儿子的技艺华而不实,是银样镴枪头,还得好好磨练,但府兵不是。淮西各军府,是他登基之后重新设立的,总总迹象表明,各军的素质不错,战斗力有保障,其他各地府兵也是如此。宇文温此次出巡,特地在黄州过年,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借此机会集结府兵,看看这些军队的战斗力如何,能不能上战场。现在看来,没问题。如今是明德九年秋末,再过数月就是新年,待到春暖花开时,他磨了将近十年的宝剑,终于可以出鞘了。第二百二十六章 集结续雪后初晴,黄河冰封依旧,虽然如今已是初春时节,但河面的冰层依旧连接成片,却因为气候变化,冰层各处开始变薄,寒冬时节可行车马的黄河冰面,此时危机四伏。如有不知深浅的人试图踏冰过河,很容易走到一半就压碎冰层掉进河里,即便边走边查看,也不可能有十足把握平安抵达河对岸。再过得一段时间,冰面消融,大量浮冰随着河水呼啸而下,那时的黄河河面也不易行船,因为船只很容易被浮冰撞破,因为大量进水而发生严重事故。所以初春季节,长久以来是往返黄河两岸最危险的时候。但现在,不一样了。一片萧瑟的黄河冰面,忽然接连响起爆炸声,几处冰面冒起滚股浓烟,冰面被炸裂,裂缝向四周蔓延。机器的轰鸣声中,一艘火轮船正向着冰层前进,船头及两舷由蒸汽动力驱动的拍杆,不停的拍击冰面。在其左右,各有几艘类似的船只在同向航行,相互间隔着数十步,各自用拍杆不断拍击冰面,留下身后一道道水面。以蒸汽为推进动力的破冰船,此刻全力以赴在破冰,这种船身宽大、轮桨后置的破冰船,有双层船壳,对于浮冰的碰撞有较好的抵抗力,近几年来,一直奋战在黄河破冰第一线。无论是上游的蒲津河段、风陵津河段,孟津河段,还是下游的白马津河段,破冰船为保障航道的通畅,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破冰船发威的时间只在初春,寒冬时因为黄河冰面太厚,破起冰来费时费力,又因为天气寒冷,很可能头一天清理出的水面,一夜过去就又冻上了。所以,只有在初春,黄河冰面开始变薄的时候,人们才能看到破冰船的身影。南岸,通济渠入黄河处港区,船闸地区冒起滚股浓烟,仿佛一颗颗黑色的柳树出现在地平线上。全力运转的蒸汽机,将船闸闸门打开,船闸内的火轮船,缓缓向闸外航道驶去,经由这段距离不算创的航道,船只就要从通济渠进入黄河。第一艘火轮船上,大量身着戎服的士兵扶着栏杆向前方张望,他们先是为冰封的河面景象所震撼,随后注意到冰面上那几个忙碌的“身影”,一个个吃惊不已。有船员向大家介绍那些船就是传言中的“破冰船”,许多人不由得激动起来。随着己方船只驶入黄河,沿着破冰船开辟的航道前进,前方破冰船的身影越来越近,士兵们伸长脖子,想看看这长着八个手臂的破冰船,具体是如何破冰的。来自两淮的府兵,大多没见过整条大河河面冰封的奇观,更没见过破冰船的身姿,若不是奉命出征,他们如今还待在家乡,为春耕做准备。去年秋末,他们之中的许多人,随着队伍前往黄州,宿卫天子行宫,接受天子检阅,然后表现出色的队伍,得朝廷精选,开春之后出征,乘火轮船北上。各军府的队伍从各自驻地出发,集结在通济渠入黄河口处的荧州,然后渡过黄河抵达北岸,入永济渠,继续北上。两淮之地的士兵,多少都会些水性,乘船也不会因为颠簸而吐得一塌糊涂,但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是第一次乘坐火轮船,所以上了船之后,一路下来都兴奋不已。神奇的火轮船,即便不用帆不用桨,靠着烧煤就能前进,一日可行五个时辰,航行不低于一百五十里的路程,省去大家徒步行军之苦。将士们乘坐火轮船出征,吃住都在船上,白天舒舒服服看运河两岸风景,吃着船上厨子准备的饭菜,惬意不已。晚上,火轮船靠泊码头,大家在随波荡漾的船上过夜,倒也别有一番滋味。对于士兵们来说,火轮船除了行船时吵了些,船上厕所少了点,别的一切都好。现在,航行在黄河河面上的运兵船,和前方破冰船保持着一定距离,这使得大家一睹破冰船真面目的希望落空,但看着两舷那似乎一眼望不到头的冰面,许多人依旧觉得不可思议。果然是整条河都冻上了这一路过来,不可思议的事情还有很多,让士兵们一路上有了不少谈资,临战前的紧张气氛,缓解不少。仿佛此次出行不是去打仗,而是去游山玩水,通济渠沿岸那些人气兴旺的港口、要津,给许多士兵留下深刻印象,而现在,眼前黄河北岸,那巨大的船闸,也让大家惊叹不已。永济渠船闸,位于永济渠与黄河的连接处,与南岸的通济渠船闸,正好一南一北对望。自通济渠去年通航以来,东南地区的各类物资,经由漕船主要是火轮船运抵荧州段,经由船闸入河,然后向上游而去,过洛州地界的孟津,抵达陕州黄河砥柱山下游港口。与此同时,河北各地的物资,也经由永济渠运抵黄河,在入河口处的船闸进入黄河,前往上游地区。这是漕粮的运输方向,而商贾们的商船,却借助永济渠和通济渠,往来河北、江南,位于两条运河入河口处的这段黄河河面,航运变得十分繁忙。据说最忙的时候,全天不分昼夜都有船只渡河,持续许多日,而过河的船只几乎是首尾相连,远远看去宛若一条浮桥。在蒸汽机的轰鸣声中,永济渠船闸前沿航道的闸门缓缓打开,渡河而来的运兵船,缓缓驶入船闸内航道,因为前方和左右视线受阻的缘故,船上士兵只能看向后方。后方,黄河河面上浓烟滚滚,大量火轮船搭载着士兵、辎重,排列成队,从通济渠入河,向着北岸永济渠船闸而来。规模庞大的火轮船船队,运载着数万将士北上,横跨数千里,从南边的淮水之滨,抵达北面的幽燕之地,要在指定期限内,抵达集结地。幽州总管府的燕津是集结地之一,另一处集结地,在青州总管府的莱州黄城,无论哪一处,隔海就是辽东半岛南端的旅顺港。明德十年春,大周天子诏告天下,声讨高句丽撮尔小国窃据中原故土之恶行,随后以皇子、燕王宇文维翰为行军元帅,率军三十万东征。第二百二十七章 临战幽州,燕津,这座河海交汇处的港口,是伴随着永济渠通航而繁荣起来的新生城池,如今随着大量外来者的定居,变得人满为患。奉命到燕津集结的军队,于燕津城外驻扎,各军宿营地连接成片,一座座营帐宛若房屋,远远看去,只叫人误以为燕津城的规模瞬间翻了几倍。得益于永济渠的开通,以及火轮船的运输能力,使得大量军队和物资经由水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抵达燕津,对此,行军元帅宇文维翰十分满意,却又不敢掉以轻心。此时是上午,他带着佐官巡视城外一处军营,入营之后,首先看的是厕所,他要亲眼看看军营是否正确处理人、畜的排泄物,如果做得不够,马上就得改。燕津地区,方圆数十里范围内,分布着许多军营,每日人吃马嚼消耗大量粮草的同时,也产生大量排泄物,这些排泄物若处理不当,会污染水源或者营区地面,时间一长很容易引发瘟疫。军营里人越多,瘟疫爆发时死的人就越多,宇文维翰可不想己方大军还未登上辽东的土地就伤亡过半。来到一排草棚前,他在外转了一圈,没有进隔间去检查,这种事由军吏去做即可,宇文维翰要看的是厕所是否正常与沼气池连通,看看“地埋式”沼气池是否正常“造气”。行军打仗时,宿营地产生的排泄物,一般是集中在几道长坑里,离开之后将其就地掩埋,或者根本就不管,自古以来俱是如此,但现在,却可借助沼气池,将粪便等排泄物“废物利用”。燕津各军营,当各部兵马尚在途中、营地在搭建时,就已经挖好了沼气池,当军队入驻,人、马的排泄物都会收集到这些沼气池中,所产生的沼气,由管路引到远处的沼气灶,点燃后发挥作用。沼气灶可以烧水做饭,为军营节省不小的薪柴开支,而沼气池里处理过的粪便,其中各种虫卵被杀死后,可以售与农户用来肥田。一车粪便,加两车水,兑成三车粪水,当做商品出售,收入马上就有了。雇人在燕津周边屯田的商贾,是粪水的大买家,而这些商贾之所以雇人在燕津甚至幽州各地屯田,为的就是“开中”,用屯田所得粮食,到幽州官府兑换盐引。商贾得了盐引,就近到长芦盐场兑盐,然后装船,贩卖到永济渠沿岸地区,这买卖如今兴旺得很,在幽州各地雇人屯田的商贾越来越多,所以燕津各军营产生的大量粪便,不愁没有销路。军营里那么多人、马,每日产生的大量排泄物,本来是严重的污染源,如今却变成财源,不说盈利,至少把修建沼气池的本收回来之后还有得剩,若军队驻扎时间再长些,卖粪便的收入还会更多。想到这里,宇文维翰有些感慨,造沼气池“变废为宝”,这种手段,可是兵书上没有的。宇文维翰检查完厕所及沼气池,已是中午,他转到营区灶台所在地,看着士兵们排队打饭,然后让随从多打一份,自己要亲自尝尝,看看伙食如何。一般而言,百姓们都是一日两餐,即“朝食”和“夕食”,军队也是如此,如今为了鼓舞士气,集结在燕津的各部兵马,实行的是一日三餐制。朝食不变,午时吃一餐,即“午食”,夕食延后到日落时分。一日三餐,就是为了让将士们吃饱,行军打仗时体力跟得上,。为了防止有人克扣饮食、以次充好,用劣质粮食及果蔬糊弄士兵,宇文维翰想了很多办法来监督,和士兵们同吃一锅饭菜,就是最好的办法之一。要是谁敢在伙食上动手脚,很快就会被揪出来。而光检查吃的还不行,将士们喝的水,必须是煮开过的,所以军营里严禁喝“生水”,必须喝军营统一提供的“熟水”。烧水比较麻烦,但这个问题没得商量,宇文维翰在召集各主要将领议事时,反复强调这点。不是他矫情,而是确实有必要,不如此,不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此次大军东征,从征的军队来自许多地方,有河北、河南、两淮、山南地区等等,来自不同地区的士兵,身处异地,必然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这问题可以很轻,士兵们因为水土不服,也许只是肠胃不适,过得一段时间就缓过来了;这个问题也许会很严重,士兵们因为水土不服,上吐下泻,患病卧榻,病得奄奄一息,甚至病死。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影响战斗力,而这个问题,自古以来都困扰着带兵将领,基本上就只能靠将士们自己的体质硬扛。听天由命,这不是一个将领带兵打仗时的正确态度,行军打仗时必须熟悉地形,不熟悉地形也得想办法找向导,水土不服的问题,同样必须想办法解决。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喝熟水开水。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军队行军打仗时,将士们坚持喝熟水,能有效缓解水土不服的情况,也能有效降低将士们的患病几率。这种做法,是有“科学依据”的。据说,人的肠胃里,有大量“细菌”存活,这些肉眼看不见的生物聚落成群,是为“菌群”。这些“菌群”作为肠胃里的“原住民”,维持着肠胃的正常运转,当“菌群”出现问题大量死亡,或者菌种变化时,人的肠胃功能会紊乱,表现出来的病症就是肠胃不适、拉肚子。而所谓的“水土不服”,应该是一个人到了外地,喝了当地的水之后,水中的“当地细菌”进入肠胃,与原有的“菌群”发生“激战”,于是引发肠胃功能紊乱。待得肠胃里的“菌群”稳定下来,人的肠胃便恢复正常,这就是水土不服之后,缓一段时间便好的原因。所以,想要克服水土不服,办法就是这是漕粮的运输方向,而商贾们的商船,却借助永济渠和通济渠,往来河北、江南,位于两条运河入河口处的这段黄河河面,航运变得十分繁忙。据说最忙的时候,全天不分昼夜都有船只渡河,持续许多日,而过河的船只几乎是首尾相连,远远看去宛若一条浮桥。在蒸汽机的轰鸣声中,永济渠船闸前沿航道的闸门缓缓打开,渡河而来的运兵船,缓缓驶入船闸内航道,因为前方和左右视线受阻的缘故,船上士兵只能看向后方。后方,黄河河面上浓烟滚滚,大量火轮船搭载着士兵、辎重,排列成队,从通济渠入河,向着北岸永济渠船闸而来。规模庞大的火轮船船队,运载着数万将士北上,横跨数千里,从南边的淮水之滨,抵达北面的幽燕之地,要在指定期限内,抵达集结地。幽州总管府的燕津是集结地之一,另一处集结地,在青州总管府的莱州黄城,无论哪一处,隔海就是辽东半岛南端的旅顺港。明德十年春,大周天子诏告天下,声讨高句丽撮尔小国窃据中原故土之恶行,随后以皇子、燕王宇文维翰为行军元帅,率军三十万东征。第二百二十七章 临战幽州,燕津,这座河海交汇处的港口,是伴随着永济渠通航而繁荣起来的新生城池,如今随着大量外来者的定居,变得人满为患。奉命到燕津集结的军队,于燕津城外驻扎,各军宿营地连接成片,一座座营帐宛若房屋,远远看去,只叫人误以为燕津城的规模瞬间翻了几倍。得益于永济渠的开通,以及火轮船的运输能力,使得大量军队和物资经由水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抵达燕津,对此,行军元帅宇文维翰十分满意,却又不敢掉以轻心。此时是上午,他带着佐官巡视城外一处军营,入营之后,首先看的是厕所,他要亲眼看看军营是否正确处理人、畜的排泄物,如果做得不够,马上就得改。燕津地区,方圆数十里范围内,分布着许多军营,每日人吃马嚼消耗大量粮草的同时,也产生大量排泄物,这些排泄物若处理不当,会污染水源或者营区地面,时间一长很容易引发瘟疫。军营里人越多,瘟疫爆发时死的人就越多,宇文维翰可不想己方大军还未登上辽东的土地就伤亡过半。来到一排草棚前,他在外转了一圈,没有进隔间去检查,这种事由军吏去做即可,宇文维翰要看的是厕所是否正常与沼气池连通,看看“地埋式”沼气池是否正常“造气”。行军打仗时,宿营地产生的排泄物,一般是集中在几道长坑里,离开之后将其就地掩埋,或者根本就不管,自古以来俱是如此,但现在,却可借助沼气池,将粪便等排泄物“废物利用”。燕津各军营,当各部兵马尚在途中、营地在搭建时,就已经挖好了沼气池,当军队入驻,人、马的排泄物都会收集到这些沼气池中,所产生的沼气,由管路引到远处的沼气灶,点燃后发挥作用。沼气灶可以烧水做饭,为军营节省不小的薪柴开支,而沼气池里处理过的粪便,其中各种虫卵被杀死后,可以售与农户用来肥田。一车粪便,加两车水,兑成三车粪水,当做商品出售,收入马上就有了。雇人在燕津周边屯田的商贾,是粪水的大买家,而这些商贾之所以雇人在燕津甚至幽州各地屯田,为的就是“开中”,用屯田所得粮食,到幽州官府兑换盐引。商贾得了盐引,就近到长芦盐场兑盐,然后装船,贩卖到永济渠沿岸地区,这买卖如今兴旺得很,在幽州各地雇人屯田的商贾越来越多,所以燕津各军营产生的大量粪便,不愁没有销路。军营里那么多人、马,每日产生的大量排泄物,本来是严重的污染源,如今却变成财源,不说盈利,至少把修建沼气池的本收回来之后还有得剩,若军队驻扎时间再长些,卖粪便的收入还会更多。想到这里,宇文维翰有些感慨,造沼气池“变废为宝”,这种手段,可是兵书上没有的。宇文维翰检查完厕所及沼气池,已是中午,他转到营区灶台所在地,看着士兵们排队打饭,然后让随从多打一份,自己要亲自尝尝,看看伙食如何。一般而言,百姓们都是一日两餐,即“朝食”和“夕食”,军队也是如此,如今为了鼓舞士气,集结在燕津的各部兵马,实行的是一日三餐制。朝食不变,午时吃一餐,即“午食”,夕食延后到日落时分。一日三餐,就是为了让将士们吃饱,行军打仗时体力跟得上,。为了防止有人克扣饮食、以次充好,用劣质粮食及果蔬糊弄士兵,宇文维翰想了很多办法来监督,和士兵们同吃一锅饭菜,就是最好的办法之一。要是谁敢在伙食上动手脚,很快就会被揪出来。而光检查吃的还不行,将士们喝的水,必须是煮开过的,所以军营里严禁喝“生水”,必须喝军营统一提供的“熟水”。烧水比较麻烦,但这个问题没得商量,宇文维翰在召集各主要将领议事时,反复强调这点。不是他矫情,而是确实有必要,不如此,不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此次大军东征,从征的军队来自许多地方,有河北、河南、两淮、山南地区等等,来自不同地区的士兵,身处异地,必然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这问题可以很轻,士兵们因为水土不服,也许只是肠胃不适,过得一段时间就缓过来了;这个问题也许会很严重,士兵们因为水土不服,上吐下泻,患病卧榻,病得奄奄一息,甚至病死。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影响战斗力,而这个问题,自古以来都困扰着带兵将领,基本上就只能靠将士们自己的体质硬扛。听天由命,这不是一个将领带兵打仗时的正确态度,行军打仗时必须熟悉地形,不熟悉地形也得想办法找向导,水土不服的问题,同样必须想办法解决。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喝熟水开水。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军队行军打仗时,将士们坚持喝熟水,能有效缓解水土不服的情况,也能有效降低将士们的患病几率。这种做法,是有“科学依据”的。据说,人的肠胃里,有大量“细菌”存活,这些肉眼看不见的生物聚落成群,是为“菌群”。这些“菌群”作为肠胃里的“原住民”,维持着肠胃的正常运转,当“菌群”出现问题大量死亡,或者菌种变化时,人的肠胃功能会紊乱,表现出来的病症就是肠胃不适、拉肚子。而所谓的“水土不服”,应该是一个人到了外地,喝了当地的水之后,水中的“当地细菌”进入肠胃,与原有的“菌群”发生“激战”,于是引发肠胃功能紊乱。待得肠胃里的“菌群”稳定下来,人的肠胃便恢复正常,这就是水土不服之后,缓一段时间便好的原因。所以,想要克服水土不服,办法就是这是漕粮的运输方向,而商贾们的商船,却借助永济渠和通济渠,往来河北、江南,位于两条运河入河口处的这段黄河河面,航运变得十分繁忙。据说最忙的时候,全天不分昼夜都有船只渡河,持续许多日,而过河的船只几乎是首尾相连,远远看去宛若一条浮桥。在蒸汽机的轰鸣声中,永济渠船闸前沿航道的闸门缓缓打开,渡河而来的运兵船,缓缓驶入船闸内航道,因为前方和左右视线受阻的缘故,船上士兵只能看向后方。后方,黄河河面上浓烟滚滚,大量火轮船搭载着士兵、辎重,排列成队,从通济渠入河,向着北岸永济渠船闸而来。规模庞大的火轮船船队,运载着数万将士北上,横跨数千里,从南边的淮水之滨,抵达北面的幽燕之地,要在指定期限内,抵达集结地。幽州总管府的燕津是集结地之一,另一处集结地,在青州总管府的莱州黄城,无论哪一处,隔海就是辽东半岛南端的旅顺港。明德十年春,大周天子诏告天下,声讨高句丽撮尔小国窃据中原故土之恶行,随后以皇子、燕王宇文维翰为行军元帅,率军三十万东征。第二百二十七章 临战幽州,燕津,这座河海交汇处的港口,是伴随着永济渠通航而繁荣起来的新生城池,如今随着大量外来者的定居,变得人满为患。奉命到燕津集结的军队,于燕津城外驻扎,各军宿营地连接成片,一座座营帐宛若房屋,远远看去,只叫人误以为燕津城的规模瞬间翻了几倍。得益于永济渠的开通,以及火轮船的运输能力,使得大量军队和物资经由水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抵达燕津,对此,行军元帅宇文维翰十分满意,却又不敢掉以轻心。此时是上午,他带着佐官巡视城外一处军营,入营之后,首先看的是厕所,他要亲眼看看军营是否正确处理人、畜的排泄物,如果做得不够,马上就得改。燕津地区,方圆数十里范围内,分布着许多军营,每日人吃马嚼消耗大量粮草的同时,也产生大量排泄物,这些排泄物若处理不当,会污染水源或者营区地面,时间一长很容易引发瘟疫。军营里人越多,瘟疫爆发时死的人就越多,宇文维翰可不想己方大军还未登上辽东的土地就伤亡过半。来到一排草棚前,他在外转了一圈,没有进隔间去检查,这种事由军吏去做即可,宇文维翰要看的是厕所是否正常与沼气池连通,看看“地埋式”沼气池是否正常“造气”。行军打仗时,宿营地产生的排泄物,一般是集中在几道长坑里,离开之后将其就地掩埋,或者根本就不管,自古以来俱是如此,但现在,却可借助沼气池,将粪便等排泄物“废物利用”。燕津各军营,当各部兵马尚在途中、营地在搭建时,就已经挖好了沼气池,当军队入驻,人、马的排泄物都会收集到这些沼气池中,所产生的沼气,由管路引到远处的沼气灶,点燃后发挥作用。沼气灶可以烧水做饭,为军营节省不小的薪柴开支,而沼气池里处理过的粪便,其中各种虫卵被杀死后,可以售与农户用来肥田。一车粪便,加两车水,兑成三车粪水,当做商品出售,收入马上就有了。雇人在燕津周边屯田的商贾,是粪水的大买家,而这些商贾之所以雇人在燕津甚至幽州各地屯田,为的就是“开中”,用屯田所得粮食,到幽州官府兑换盐引。商贾得了盐引,就近到长芦盐场兑盐,然后装船,贩卖到永济渠沿岸地区,这买卖如今兴旺得很,在幽州各地雇人屯田的商贾越来越多,所以燕津各军营产生的大量粪便,不愁没有销路。军营里那么多人、马,每日产生的大量排泄物,本来是严重的污染源,如今却变成财源,不说盈利,至少把修建沼气池的本收回来之后还有得剩,若军队驻扎时间再长些,卖粪便的收入还会更多。想到这里,宇文维翰有些感慨,造沼气池“变废为宝”,这种手段,可是兵书上没有的。宇文维翰检查完厕所及沼气池,已是中午,他转到营区灶台所在地,看着士兵们排队打饭,然后让随从多打一份,自己要亲自尝尝,看看伙食如何。一般而言,百姓们都是一日两餐,即“朝食”和“夕食”,军队也是如此,如今为了鼓舞士气,集结在燕津的各部兵马,实行的是一日三餐制。朝食不变,午时吃一餐,即“午食”,夕食延后到日落时分。一日三餐,就是为了让将士们吃饱,行军打仗时体力跟得上,。为了防止有人克扣饮食、以次充好,用劣质粮食及果蔬糊弄士兵,宇文维翰想了很多办法来监督,和士兵们同吃一锅饭菜,就是最好的办法之一。要是谁敢在伙食上动手脚,很快就会被揪出来。而光检查吃的还不行,将士们喝的水,必须是煮开过的,所以军营里严禁喝“生水”,必须喝军营统一提供的“熟水”。烧水比较麻烦,但这个问题没得商量,宇文维翰在召集各主要将领议事时,反复强调这点。不是他矫情,而是确实有必要,不如此,不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此次大军东征,从征的军队来自许多地方,有河北、河南、两淮、山南地区等等,来自不同地区的士兵,身处异地,必然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这问题可以很轻,士兵们因为水土不服,也许只是肠胃不适,过得一段时间就缓过来了;这个问题也许会很严重,士兵们因为水土不服,上吐下泻,患病卧榻,病得奄奄一息,甚至病死。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影响战斗力,而这个问题,自古以来都困扰着带兵将领,基本上就只能靠将士们自己的体质硬扛。听天由命,这不是一个将领带兵打仗时的正确态度,行军打仗时必须熟悉地形,不熟悉地形也得想办法找向导,水土不服的问题,同样必须想办法解决。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喝熟水开水。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军队行军打仗时,将士们坚持喝熟水,能有效缓解水土不服的情况,也能有效降低将士们的患病几率。这种做法,是有“科学依据”的。据说,人的肠胃里,有大量“细菌”存活,这些肉眼看不见的生物聚落成群,是为“菌群”。这些“菌群”作为肠胃里的“原住民”,维持着肠胃的正常运转,当“菌群”出现问题大量死亡,或者菌种变化时,人的肠胃功能会紊乱,表现出来的病症就是肠胃不适、拉肚子。而所谓的“水土不服”,应该是一个人到了外地,喝了当地的水之后,水中的“当地细菌”进入肠胃,与原有的“菌群”发生“激战”,于是引发肠胃功能紊乱。待得肠胃里的“菌群”稳定下来,人的肠胃便恢复正常,这就是水土不服之后,缓一段时间便好的原因。所以,想要克服水土不服,办法就是这是漕粮的运输方向,而商贾们的商船,却借助永济渠和通济渠,往来河北、江南,位于两条运河入河口处的这段黄河河面,航运变得十分繁忙。据说最忙的时候,全天不分昼夜都有船只渡河,持续许多日,而过河的船只几乎是首尾相连,远远看去宛若一条浮桥。在蒸汽机的轰鸣声中,永济渠船闸前沿航道的闸门缓缓打开,渡河而来的运兵船,缓缓驶入船闸内航道,因为前方和左右视线受阻的缘故,船上士兵只能看向后方。后方,黄河河面上浓烟滚滚,大量火轮船搭载着士兵、辎重,排列成队,从通济渠入河,向着北岸永济渠船闸而来。规模庞大的火轮船船队,运载着数万将士北上,横跨数千里,从南边的淮水之滨,抵达北面的幽燕之地,要在指定期限内,抵达集结地。幽州总管府的燕津是集结地之一,另一处集结地,在青州总管府的莱州黄城,无论哪一处,隔海就是辽东半岛南端的旅顺港。明德十年春,大周天子诏告天下,声讨高句丽撮尔小国窃据中原故土之恶行,随后以皇子、燕王宇文维翰为行军元帅,率军三十万东征。第二百二十七章 临战幽州,燕津,这座河海交汇处的港口,是伴随着永济渠通航而繁荣起来的新生城池,如今随着大量外来者的定居,变得人满为患。奉命到燕津集结的军队,于燕津城外驻扎,各军宿营地连接成片,一座座营帐宛若房屋,远远看去,只叫人误以为燕津城的规模瞬间翻了几倍。得益于永济渠的开通,以及火轮船的运输能力,使得大量军队和物资经由水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抵达燕津,对此,行军元帅宇文维翰十分满意,却又不敢掉以轻心。此时是上午,他带着佐官巡视城外一处军营,入营之后,首先看的是厕所,他要亲眼看看军营是否正确处理人、畜的排泄物,如果做得不够,马上就得改。燕津地区,方圆数十里范围内,分布着许多军营,每日人吃马嚼消耗大量粮草的同时,也产生大量排泄物,这些排泄物若处理不当,会污染水源或者营区地面,时间一长很容易引发瘟疫。军营里人越多,瘟疫爆发时死的人就越多,宇文维翰可不想己方大军还未登上辽东的土地就伤亡过半。来到一排草棚前,他在外转了一圈,没有进隔间去检查,这种事由军吏去做即可,宇文维翰要看的是厕所是否正常与沼气池连通,看看“地埋式”沼气池是否正常“造气”。行军打仗时,宿营地产生的排泄物,一般是集中在几道长坑里,离开之后将其就地掩埋,或者根本就不管,自古以来俱是如此,但现在,却可借助沼气池,将粪便等排泄物“废物利用”。燕津各军营,当各部兵马尚在途中、营地在搭建时,就已经挖好了沼气池,当军队入驻,人、马的排泄物都会收集到这些沼气池中,所产生的沼气,由管路引到远处的沼气灶,点燃后发挥作用。沼气灶可以烧水做饭,为军营节省不小的薪柴开支,而沼气池里处理过的粪便,其中各种虫卵被杀死后,可以售与农户用来肥田。一车粪便,加两车水,兑成三车粪水,当做商品出售,收入马上就有了。雇人在燕津周边屯田的商贾,是粪水的大买家,而这些商贾之所以雇人在燕津甚至幽州各地屯田,为的就是“开中”,用屯田所得粮食,到幽州官府兑换盐引。商贾得了盐引,就近到长芦盐场兑盐,然后装船,贩卖到永济渠沿岸地区,这买卖如今兴旺得很,在幽州各地雇人屯田的商贾越来越多,所以燕津各军营产生的大量粪便,不愁没有销路。军营里那么多人、马,每日产生的大量排泄物,本来是严重的污染源,如今却变成财源,不说盈利,至少把修建沼气池的本收回来之后还有得剩,若军队驻扎时间再长些,卖粪便的收入还会更多。想到这里,宇文维翰有些感慨,造沼气池“变废为宝”,这种手段,可是兵书上没有的。宇文维翰检查完厕所及沼气池,已是中午,他转到营区灶台所在地,看着士兵们排队打饭,然后让随从多打一份,自己要亲自尝尝,看看伙食如何。一般而言,百姓们都是一日两餐,即“朝食”和“夕食”,军队也是如此,如今为了鼓舞士气,集结在燕津的各部兵马,实行的是一日三餐制。朝食不变,午时吃一餐,即“午食”,夕食延后到日落时分。一日三餐,就是为了让将士们吃饱,行军打仗时体力跟得上,。为了防止有人克扣饮食、以次充好,用劣质粮食及果蔬糊弄士兵,宇文维翰想了很多办法来监督,和士兵们同吃一锅饭菜,就是最好的办法之一。要是谁敢在伙食上动手脚,很快就会被揪出来。而光检查吃的还不行,将士们喝的水,必须是煮开过的,所以军营里严禁喝“生水”,必须喝军营统一提供的“熟水”。烧水比较麻烦,但这个问题没得商量,宇文维翰在召集各主要将领议事时,反复强调这点。不是他矫情,而是确实有必要,不如此,不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此次大军东征,从征的军队来自许多地方,有河北、河南、两淮、山南地区等等,来自不同地区的士兵,身处异地,必然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这问题可以很轻,士兵们因为水土不服,也许只是肠胃不适,过得一段时间就缓过来了;这个问题也许会很严重,士兵们因为水土不服,上吐下泻,患病卧榻,病得奄奄一息,甚至病死。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影响战斗力,而这个问题,自古以来都困扰着带兵将领,基本上就只能靠将士们自己的体质硬扛。听天由命,这不是一个将领带兵打仗时的正确态度,行军打仗时必须熟悉地形,不熟悉地形也得想办法找向导,水土不服的问题,同样必须想办法解决。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喝熟水开水。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军队行军打仗时,将士们坚持喝熟水,能有效缓解水土不服的情况,也能有效降低将士们的患病几率。这种做法,是有“科学依据”的。据说,人的肠胃里,有大量“细菌”存活,这些肉眼看不见的生物聚落成群,是为“菌群”。这些“菌群”作为肠胃里的“原住民”,维持着肠胃的正常运转,当“菌群”出现问题大量死亡,或者菌种变化时,人的肠胃功能会紊乱,表现出来的病症就是肠胃不适、拉肚子。而所谓的“水土不服”,应该是一个人到了外地,喝了当地的水之后,水中的“当地细菌”进入肠胃,与原有的“菌群”发生“激战”,于是引发肠胃功能紊乱。待得肠胃里的“菌群”稳定下来,人的肠胃便恢复正常,这就是水土不服之后,缓一段时间便好的原因。所以,想要克服水土不服,办法就是这是漕粮的运输方向,而商贾们的商船,却借助永济渠和通济渠,往来河北、江南,位于两条运河入河口处的这段黄河河面,航运变得十分繁忙。据说最忙的时候,全天不分昼夜都有船只渡河,持续许多日,而过河的船只几乎是首尾相连,远远看去宛若一条浮桥。在蒸汽机的轰鸣声中,永济渠船闸前沿航道的闸门缓缓打开,渡河而来的运兵船,缓缓驶入船闸内航道,因为前方和左右视线受阻的缘故,船上士兵只能看向后方。后方,黄河河面上浓烟滚滚,大量火轮船搭载着士兵、辎重,排列成队,从通济渠入河,向着北岸永济渠船闸而来。规模庞大的火轮船船队,运载着数万将士北上,横跨数千里,从南边的淮水之滨,抵达北面的幽燕之地,要在指定期限内,抵达集结地。幽州总管府的燕津是集结地之一,另一处集结地,在青州总管府的莱州黄城,无论哪一处,隔海就是辽东半岛南端的旅顺港。明德十年春,大周天子诏告天下,声讨高句丽撮尔小国窃据中原故土之恶行,随后以皇子、燕王宇文维翰为行军元帅,率军三十万东征。第二百二十七章 临战幽州,燕津,这座河海交汇处的港口,是伴随着永济渠通航而繁荣起来的新生城池,如今随着大量外来者的定居,变得人满为患。奉命到燕津集结的军队,于燕津城外驻扎,各军宿营地连接成片,一座座营帐宛若房屋,远远看去,只叫人误以为燕津城的规模瞬间翻了几倍。得益于永济渠的开通,以及火轮船的运输能力,使得大量军队和物资经由水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抵达燕津,对此,行军元帅宇文维翰十分满意,却又不敢掉以轻心。此时是上午,他带着佐官巡视城外一处军营,入营之后,首先看的是厕所,他要亲眼看看军营是否正确处理人、畜的排泄物,如果做得不够,马上就得改。燕津地区,方圆数十里范围内,分布着许多军营,每日人吃马嚼消耗大量粮草的同时,也产生大量排泄物,这些排泄物若处理不当,会污染水源或者营区地面,时间一长很容易引发瘟疫。军营里人越多,瘟疫爆发时死的人就越多,宇文维翰可不想己方大军还未登上辽东的土地就伤亡过半。来到一排草棚前,他在外转了一圈,没有进隔间去检查,这种事由军吏去做即可,宇文维翰要看的是厕所是否正常与沼气池连通,看看“地埋式”沼气池是否正常“造气”。行军打仗时,宿营地产生的排泄物,一般是集中在几道长坑里,离开之后将其就地掩埋,或者根本就不管,自古以来俱是如此,但现在,却可借助沼气池,将粪便等排泄物“废物利用”。燕津各军营,当各部兵马尚在途中、营地在搭建时,就已经挖好了沼气池,当军队入驻,人、马的排泄物都会收集到这些沼气池中,所产生的沼气,由管路引到远处的沼气灶,点燃后发挥作用。沼气灶可以烧水做饭,为军营节省不小的薪柴开支,而沼气池里处理过的粪便,其中各种虫卵被杀死后,可以售与农户用来肥田。一车粪便,加两车水,兑成三车粪水,当做商品出售,收入马上就有了。雇人在燕津周边屯田的商贾,是粪水的大买家,而这些商贾之所以雇人在燕津甚至幽州各地屯田,为的就是“开中”,用屯田所得粮食,到幽州官府兑换盐引。商贾得了盐引,就近到长芦盐场兑盐,然后装船,贩卖到永济渠沿岸地区,这买卖如今兴旺得很,在幽州各地雇人屯田的商贾越来越多,所以燕津各军营产生的大量粪便,不愁没有销路。军营里那么多人、马,每日产生的大量排泄物,本来是严重的污染源,如今却变成财源,不说盈利,至少把修建沼气池的本收回来之后还有得剩,若军队驻扎时间再长些,卖粪便的收入还会更多。想到这里,宇文维翰有些感慨,造沼气池“变废为宝”,这种手段,可是兵书上没有的。宇文维翰检查完厕所及沼气池,已是中午,他转到营区灶台所在地,看着士兵们排队打饭,然后让随从多打一份,自己要亲自尝尝,看看伙食如何。一般而言,百姓们都是一日两餐,即“朝食”和“夕食”,军队也是如此,如今为了鼓舞士气,集结在燕津的各部兵马,实行的是一日三餐制。朝食不变,午时吃一餐,即“午食”,夕食延后到日落时分。一日三餐,就是为了让将士们吃饱,行军打仗时体力跟得上,。为了防止有人克扣饮食、以次充好,用劣质粮食及果蔬糊弄士兵,宇文维翰想了很多办法来监督,和士兵们同吃一锅饭菜,就是最好的办法之一。要是谁敢在伙食上动手脚,很快就会被揪出来。而光检查吃的还不行,将士们喝的水,必须是煮开过的,所以军营里严禁喝“生水”,必须喝军营统一提供的“熟水”。烧水比较麻烦,但这个问题没得商量,宇文维翰在召集各主要将领议事时,反复强调这点。不是他矫情,而是确实有必要,不如此,不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此次大军东征,从征的军队来自许多地方,有河北、河南、两淮、山南地区等等,来自不同地区的士兵,身处异地,必然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这问题可以很轻,士兵们因为水土不服,也许只是肠胃不适,过得一段时间就缓过来了;这个问题也许会很严重,士兵们因为水土不服,上吐下泻,患病卧榻,病得奄奄一息,甚至病死。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影响战斗力,而这个问题,自古以来都困扰着带兵将领,基本上就只能靠将士们自己的体质硬扛。听天由命,这不是一个将领带兵打仗时的正确态度,行军打仗时必须熟悉地形,不熟悉地形也得想办法找向导,水土不服的问题,同样必须想办法解决。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喝熟水开水。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军队行军打仗时,将士们坚持喝熟水,能有效缓解水土不服的情况,也能有效降低将士们的患病几率。这种做法,是有“科学依据”的。据说,人的肠胃里,有大量“细菌”存活,这些肉眼看不见的生物聚落成群,是为“菌群”。这些“菌群”作为肠胃里的“原住民”,维持着肠胃的正常运转,当“菌群”出现问题大量死亡,或者菌种变化时,人的肠胃功能会紊乱,表现出来的病症就是肠胃不适、拉肚子。而所谓的“水土不服”,应该是一个人到了外地,喝了当地的水之后,水中的“当地细菌”进入肠胃,与原有的“菌群”发生“激战”,于是引发肠胃功能紊乱。待得肠胃里的“菌群”稳定下来,人的肠胃便恢复正常,这就是水土不服之后,缓一段时间便好的原因。所以,想要克服水土不服,办法就是这是漕粮的运输方向,而商贾们的商船,却借助永济渠和通济渠,往来河北、江南,位于两条运河入河口处的这段黄河河面,航运变得十分繁忙。据说最忙的时候,全天不分昼夜都有船只渡河,持续许多日,而过河的船只几乎是首尾相连,远远看去宛若一条浮桥。在蒸汽机的轰鸣声中,永济渠船闸前沿航道的闸门缓缓打开,渡河而来的运兵船,缓缓驶入船闸内航道,因为前方和左右视线受阻的缘故,船上士兵只能看向后方。后方,黄河河面上浓烟滚滚,大量火轮船搭载着士兵、辎重,排列成队,从通济渠入河,向着北岸永济渠船闸而来。规模庞大的火轮船船队,运载着数万将士北上,横跨数千里,从南边的淮水之滨,抵达北面的幽燕之地,要在指定期限内,抵达集结地。幽州总管府的燕津是集结地之一,另一处集结地,在青州总管府的莱州黄城,无论哪一处,隔海就是辽东半岛南端的旅顺港。明德十年春,大周天子诏告天下,声讨高句丽撮尔小国窃据中原故土之恶行,随后以皇子、燕王宇文维翰为行军元帅,率军三十万东征。第二百二十七章 临战幽州,燕津,这座河海交汇处的港口,是伴随着永济渠通航而繁荣起来的新生城池,如今随着大量外来者的定居,变得人满为患。奉命到燕津集结的军队,于燕津城外驻扎,各军宿营地连接成片,一座座营帐宛若房屋,远远看去,只叫人误以为燕津城的规模瞬间翻了几倍。得益于永济渠的开通,以及火轮船的运输能力,使得大量军队和物资经由水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抵达燕津,对此,行军元帅宇文维翰十分满意,却又不敢掉以轻心。此时是上午,他带着佐官巡视城外一处军营,入营之后,首先看的是厕所,他要亲眼看看军营是否正确处理人、畜的排泄物,如果做得不够,马上就得改。燕津地区,方圆数十里范围内,分布着许多军营,每日人吃马嚼消耗大量粮草的同时,也产生大量排泄物,这些排泄物若处理不当,会污染水源或者营区地面,时间一长很容易引发瘟疫。军营里人越多,瘟疫爆发时死的人就越多,宇文维翰可不想己方大军还未登上辽东的土地就伤亡过半。来到一排草棚前,他在外转了一圈,没有进隔间去检查,这种事由军吏去做即可,宇文维翰要看的是厕所是否正常与沼气池连通,看看“地埋式”沼气池是否正常“造气”。行军打仗时,宿营地产生的排泄物,一般是集中在几道长坑里,离开之后将其就地掩埋,或者根本就不管,自古以来俱是如此,但现在,却可借助沼气池,将粪便等排泄物“废物利用”。燕津各军营,当各部兵马尚在途中、营地在搭建时,就已经挖好了沼气池,当军队入驻,人、马的排泄物都会收集到这些沼气池中,所产生的沼气,由管路引到远处的沼气灶,点燃后发挥作用。沼气灶可以烧水做饭,为军营节省不小的薪柴开支,而沼气池里处理过的粪便,其中各种虫卵被杀死后,可以售与农户用来肥田。一车粪便,加两车水,兑成三车粪水,当做商品出售,收入马上就有了。雇人在燕津周边屯田的商贾,是粪水的大买家,而这些商贾之所以雇人在燕津甚至幽州各地屯田,为的就是“开中”,用屯田所得粮食,到幽州官府兑换盐引。商贾得了盐引,就近到长芦盐场兑盐,然后装船,贩卖到永济渠沿岸地区,这买卖如今兴旺得很,在幽州各地雇人屯田的商贾越来越多,所以燕津各军营产生的大量粪便,不愁没有销路。军营里那么多人、马,每日产生的大量排泄物,本来是严重的污染源,如今却变成财源,不说盈利,至少把修建沼气池的本收回来之后还有得剩,若军队驻扎时间再长些,卖粪便的收入还会更多。想到这里,宇文维翰有些感慨,造沼气池“变废为宝”,这种手段,可是兵书上没有的。宇文维翰检查完厕所及沼气池,已是中午,他转到营区灶台所在地,看着士兵们排队打饭,然后让随从多打一份,自己要亲自尝尝,看看伙食如何。一般而言,百姓们都是一日两餐,即“朝食”和“夕食”,军队也是如此,如今为了鼓舞士气,集结在燕津的各部兵马,实行的是一日三餐制。朝食不变,午时吃一餐,即“午食”,夕食延后到日落时分。一日三餐,就是为了让将士们吃饱,行军打仗时体力跟得上,。为了防止有人克扣饮食、以次充好,用劣质粮食及果蔬糊弄士兵,宇文维翰想了很多办法来监督,和士兵们同吃一锅饭菜,就是最好的办法之一。要是谁敢在伙食上动手脚,很快就会被揪出来。而光检查吃的还不行,将士们喝的水,必须是煮开过的,所以军营里严禁喝“生水”,必须喝军营统一提供的“熟水”。烧水比较麻烦,但这个问题没得商量,宇文维翰在召集各主要将领议事时,反复强调这点。不是他矫情,而是确实有必要,不如此,不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此次大军东征,从征的军队来自许多地方,有河北、河南、两淮、山南地区等等,来自不同地区的士兵,身处异地,必然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这问题可以很轻,士兵们因为水土不服,也许只是肠胃不适,过得一段时间就缓过来了;这个问题也许会很严重,士兵们因为水土不服,上吐下泻,患病卧榻,病得奄奄一息,甚至病死。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影响战斗力,而这个问题,自古以来都困扰着带兵将领,基本上就只能靠将士们自己的体质硬扛。听天由命,这不是一个将领带兵打仗时的正确态度,行军打仗时必须熟悉地形,不熟悉地形也得想办法找向导,水土不服的问题,同样必须想办法解决。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喝熟水开水。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军队行军打仗时,将士们坚持喝熟水,能有效缓解水土不服的情况,也能有效降低将士们的患病几率。这种做法,是有“科学依据”的。据说,人的肠胃里,有大量“细菌”存活,这些肉眼看不见的生物聚落成群,是为“菌群”。这些“菌群”作为肠胃里的“原住民”,维持着肠胃的正常运转,当“菌群”出现问题大量死亡,或者菌种变化时,人的肠胃功能会紊乱,表现出来的病症就是肠胃不适、拉肚子。而所谓的“水土不服”,应该是一个人到了外地,喝了当地的水之后,水中的“当地细菌”进入肠胃,与原有的“菌群”发生“激战”,于是引发肠胃功能紊乱。待得肠胃里的“菌群”稳定下来,人的肠胃便恢复正常,这就是水土不服之后,缓一段时间便好的原因。所以,想要克服水土不服,办法就是这是漕粮的运输方向,而商贾们的商船,却借助永济渠和通济渠,往来河北、江南,位于两条运河入河口处的这段黄河河面,航运变得十分繁忙。据说最忙的时候,全天不分昼夜都有船只渡河,持续许多日,而过河的船只几乎是首尾相连,远远看去宛若一条浮桥。在蒸汽机的轰鸣声中,永济渠船闸前沿航道的闸门缓缓打开,渡河而来的运兵船,缓缓驶入船闸内航道,因为前方和左右视线受阻的缘故,船上士兵只能看向后方。后方,黄河河面上浓烟滚滚,大量火轮船搭载着士兵、辎重,排列成队,从通济渠入河,向着北岸永济渠船闸而来。规模庞大的火轮船船队,运载着数万将士北上,横跨数千里,从南边的淮水之滨,抵达北面的幽燕之地,要在指定期限内,抵达集结地。幽州总管府的燕津是集结地之一,另一处集结地,在青州总管府的莱州黄城,无论哪一处,隔海就是辽东半岛南端的旅顺港。明德十年春,大周天子诏告天下,声讨高句丽撮尔小国窃据中原故土之恶行,随后以皇子、燕王宇文维翰为行军元帅,率军三十万东征。第二百二十七章 临战幽州,燕津,这座河海交汇处的港口,是伴随着永济渠通航而繁荣起来的新生城池,如今随着大量外来者的定居,变得人满为患。奉命到燕津集结的军队,于燕津城外驻扎,各军宿营地连接成片,一座座营帐宛若房屋,远远看去,只叫人误以为燕津城的规模瞬间翻了几倍。得益于永济渠的开通,以及火轮船的运输能力,使得大量军队和物资经由水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抵达燕津,对此,行军元帅宇文维翰十分满意,却又不敢掉以轻心。此时是上午,他带着佐官巡视城外一处军营,入营之后,首先看的是厕所,他要亲眼看看军营是否正确处理人、畜的排泄物,如果做得不够,马上就得改。燕津地区,方圆数十里范围内,分布着许多军营,每日人吃马嚼消耗大量粮草的同时,也产生大量排泄物,这些排泄物若处理不当,会污染水源或者营区地面,时间一长很容易引发瘟疫。军营里人越多,瘟疫爆发时死的人就越多,宇文维翰可不想己方大军还未登上辽东的土地就伤亡过半。来到一排草棚前,他在外转了一圈,没有进隔间去检查,这种事由军吏去做即可,宇文维翰要看的是厕所是否正常与沼气池连通,看看“地埋式”沼气池是否正常“造气”。行军打仗时,宿营地产生的排泄物,一般是集中在几道长坑里,离开之后将其就地掩埋,或者根本就不管,自古以来俱是如此,但现在,却可借助沼气池,将粪便等排泄物“废物利用”。燕津各军营,当各部兵马尚在途中、营地在搭建时,就已经挖好了沼气池,当军队入驻,人、马的排泄物都会收集到这些沼气池中,所产生的沼气,由管路引到远处的沼气灶,点燃后发挥作用。沼气灶可以烧水做饭,为军营节省不小的薪柴开支,而沼气池里处理过的粪便,其中各种虫卵被杀死后,可以售与农户用来肥田。一车粪便,加两车水,兑成三车粪水,当做商品出售,收入马上就有了。雇人在燕津周边屯田的商贾,是粪水的大买家,而这些商贾之所以雇人在燕津甚至幽州各地屯田,为的就是“开中”,用屯田所得粮食,到幽州官府兑换盐引。商贾得了盐引,就近到长芦盐场兑盐,然后装船,贩卖到永济渠沿岸地区,这买卖如今兴旺得很,在幽州各地雇人屯田的商贾越来越多,所以燕津各军营产生的大量粪便,不愁没有销路。军营里那么多人、马,每日产生的大量排泄物,本来是严重的污染源,如今却变成财源,不说盈利,至少把修建沼气池的本收回来之后还有得剩,若军队驻扎时间再长些,卖粪便的收入还会更多。想到这里,宇文维翰有些感慨,造沼气池“变废为宝”,这种手段,可是兵书上没有的。宇文维翰检查完厕所及沼气池,已是中午,他转到营区灶台所在地,看着士兵们排队打饭,然后让随从多打一份,自己要亲自尝尝,看看伙食如何。一般而言,百姓们都是一日两餐,即“朝食”和“夕食”,军队也是如此,如今为了鼓舞士气,集结在燕津的各部兵马,实行的是一日三餐制。朝食不变,午时吃一餐,即“午食”,夕食延后到日落时分。一日三餐,就是为了让将士们吃饱,行军打仗时体力跟得上,。为了防止有人克扣饮食、以次充好,用劣质粮食及果蔬糊弄士兵,宇文维翰想了很多办法来监督,和士兵们同吃一锅饭菜,就是最好的办法之一。要是谁敢在伙食上动手脚,很快就会被揪出来。而光检查吃的还不行,将士们喝的水,必须是煮开过的,所以军营里严禁喝“生水”,必须喝军营统一提供的“熟水”。烧水比较麻烦,但这个问题没得商量,宇文维翰在召集各主要将领议事时,反复强调这点。不是他矫情,而是确实有必要,不如此,不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此次大军东征,从征的军队来自许多地方,有河北、河南、两淮、山南地区等等,来自不同地区的士兵,身处异地,必然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这问题可以很轻,士兵们因为水土不服,也许只是肠胃不适,过得一段时间就缓过来了;这个问题也许会很严重,士兵们因为水土不服,上吐下泻,患病卧榻,病得奄奄一息,甚至病死。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影响战斗力,而这个问题,自古以来都困扰着带兵将领,基本上就只能靠将士们自己的体质硬扛。听天由命,这不是一个将领带兵打仗时的正确态度,行军打仗时必须熟悉地形,不熟悉地形也得想办法找向导,水土不服的问题,同样必须想办法解决。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喝熟水开水。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军队行军打仗时,将士们坚持喝熟水,能有效缓解水土不服的情况,也能有效降低将士们的患病几率。这种做法,是有“科学依据”的。据说,人的肠胃里,有大量“细菌”存活,这些肉眼看不见的生物聚落成群,是为“菌群”。这些“菌群”作为肠胃里的“原住民”,维持着肠胃的正常运转,当“菌群”出现问题大量死亡,或者菌种变化时,人的肠胃功能会紊乱,表现出来的病症就是肠胃不适、拉肚子。而所谓的“水土不服”,应该是一个人到了外地,喝了当地的水之后,水中的“当地细菌”进入肠胃,与原有的“菌群”发生“激战”,于是引发肠胃功能紊乱。待得肠胃里的“菌群”稳定下来,人的肠胃便恢复正常,这就是水土不服之后,缓一段时间便好的原因。所以,想要克服水土不服,办法就是这是漕粮的运输方向,而商贾们的商船,却借助永济渠和通济渠,往来河北、江南,位于两条运河入河口处的这段黄河河面,航运变得十分繁忙。据说最忙的时候,全天不分昼夜都有船只渡河,持续许多日,而过河的船只几乎是首尾相连,远远看去宛若一条浮桥。在蒸汽机的轰鸣声中,永济渠船闸前沿航道的闸门缓缓打开,渡河而来的运兵船,缓缓驶入船闸内航道,因为前方和左右视线受阻的缘故,船上士兵只能看向后方。后方,黄河河面上浓烟滚滚,大量火轮船搭载着士兵、辎重,排列成队,从通济渠入河,向着北岸永济渠船闸而来。规模庞大的火轮船船队,运载着数万将士北上,横跨数千里,从南边的淮水之滨,抵达北面的幽燕之地,要在指定期限内,抵达集结地。幽州总管府的燕津是集结地之一,另一处集结地,在青州总管府的莱州黄城,无论哪一处,隔海就是辽东半岛南端的旅顺港。明德十年春,大周天子诏告天下,声讨高句丽撮尔小国窃据中原故土之恶行,随后以皇子、燕王宇文维翰为行军元帅,率军三十万东征。第二百二十七章 临战幽州,燕津,这座河海交汇处的港口,是伴随着永济渠通航而繁荣起来的新生城池,如今随着大量外来者的定居,变得人满为患。奉命到燕津集结的军队,于燕津城外驻扎,各军宿营地连接成片,一座座营帐宛若房屋,远远看去,只叫人误以为燕津城的规模瞬间翻了几倍。得益于永济渠的开通,以及火轮船的运输能力,使得大量军队和物资经由水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抵达燕津,对此,行军元帅宇文维翰十分满意,却又不敢掉以轻心。此时是上午,他带着佐官巡视城外一处军营,入营之后,首先看的是厕所,他要亲眼看看军营是否正确处理人、畜的排泄物,如果做得不够,马上就得改。燕津地区,方圆数十里范围内,分布着许多军营,每日人吃马嚼消耗大量粮草的同时,也产生大量排泄物,这些排泄物若处理不当,会污染水源或者营区地面,时间一长很容易引发瘟疫。军营里人越多,瘟疫爆发时死的人就越多,宇文维翰可不想己方大军还未登上辽东的土地就伤亡过半。来到一排草棚前,他在外转了一圈,没有进隔间去检查,这种事由军吏去做即可,宇文维翰要看的是厕所是否正常与沼气池连通,看看“地埋式”沼气池是否正常“造气”。行军打仗时,宿营地产生的排泄物,一般是集中在几道长坑里,离开之后将其就地掩埋,或者根本就不管,自古以来俱是如此,但现在,却可借助沼气池,将粪便等排泄物“废物利用”。燕津各军营,当各部兵马尚在途中、营地在搭建时,就已经挖好了沼气池,当军队入驻,人、马的排泄物都会收集到这些沼气池中,所产生的沼气,由管路引到远处的沼气灶,点燃后发挥作用。沼气灶可以烧水做饭,为军营节省不小的薪柴开支,而沼气池里处理过的粪便,其中各种虫卵被杀死后,可以售与农户用来肥田。一车粪便,加两车水,兑成三车粪水,当做商品出售,收入马上就有了。雇人在燕津周边屯田的商贾,是粪水的大买家,而这些商贾之所以雇人在燕津甚至幽州各地屯田,为的就是“开中”,用屯田所得粮食,到幽州官府兑换盐引。商贾得了盐引,就近到长芦盐场兑盐,然后装船,贩卖到永济渠沿岸地区,这买卖如今兴旺得很,在幽州各地雇人屯田的商贾越来越多,所以燕津各军营产生的大量粪便,不愁没有销路。军营里那么多人、马,每日产生的大量排泄物,本来是严重的污染源,如今却变成财源,不说盈利,至少把修建沼气池的本收回来之后还有得剩,若军队驻扎时间再长些,卖粪便的收入还会更多。想到这里,宇文维翰有些感慨,造沼气池“变废为宝”,这种手段,可是兵书上没有的。宇文维翰检查完厕所及沼气池,已是中午,他转到营区灶台所在地,看着士兵们排队打饭,然后让随从多打一份,自己要亲自尝尝,看看伙食如何。一般而言,百姓们都是一日两餐,即“朝食”和“夕食”,军队也是如此,如今为了鼓舞士气,集结在燕津的各部兵马,实行的是一日三餐制。朝食不变,午时吃一餐,即“午食”,夕食延后到日落时分。一日三餐,就是为了让将士们吃饱,行军打仗时体力跟得上,。为了防止有人克扣饮食、以次充好,用劣质粮食及果蔬糊弄士兵,宇文维翰想了很多办法来监督,和士兵们同吃一锅饭菜,就是最好的办法之一。要是谁敢在伙食上动手脚,很快就会被揪出来。而光检查吃的还不行,将士们喝的水,必须是煮开过的,所以军营里严禁喝“生水”,必须喝军营统一提供的“熟水”。烧水比较麻烦,但这个问题没得商量,宇文维翰在召集各主要将领议事时,反复强调这点。不是他矫情,而是确实有必要,不如此,不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此次大军东征,从征的军队来自许多地方,有河北、河南、两淮、山南地区等等,来自不同地区的士兵,身处异地,必然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这问题可以很轻,士兵们因为水土不服,也许只是肠胃不适,过得一段时间就缓过来了;这个问题也许会很严重,士兵们因为水土不服,上吐下泻,患病卧榻,病得奄奄一息,甚至病死。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影响战斗力,而这个问题,自古以来都困扰着带兵将领,基本上就只能靠将士们自己的体质硬扛。听天由命,这不是一个将领带兵打仗时的正确态度,行军打仗时必须熟悉地形,不熟悉地形也得想办法找向导,水土不服的问题,同样必须想办法解决。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喝熟水开水。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军队行军打仗时,将士们坚持喝熟水,能有效缓解水土不服的情况,也能有效降低将士们的患病几率。这种做法,是有“科学依据”的。据说,人的肠胃里,有大量“细菌”存活,这些肉眼看不见的生物聚落成群,是为“菌群”。这些“菌群”作为肠胃里的“原住民”,维持着肠胃的正常运转,当“菌群”出现问题大量死亡,或者菌种变化时,人的肠胃功能会紊乱,表现出来的病症就是肠胃不适、拉肚子。而所谓的“水土不服”,应该是一个人到了外地,喝了当地的水之后,水中的“当地细菌”进入肠胃,与原有的“菌群”发生“激战”,于是引发肠胃功能紊乱。待得肠胃里的“菌群”稳定下来,人的肠胃便恢复正常,这就是水土不服之后,缓一段时间便好的原因。所以,想要克服水土不服,办法就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