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30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300(1 / 1)

d建筑在这个时代的“山寨版”,也可以说是“西洋风”,或者“西阳风”。宇文温在西阳的日子里,进行过许多尝试,其中之一就包括建筑学的发展,推广由砖、石加水泥修砌的砖石建筑,尽可能减少对木材的过度依赖。这样的摸索持续了二十多年,如今开花结果,不仅黄州及周边地区有了许多砖石结构建筑,现在长安城里也开始多起来。尤其是三省官署,在宇文温的坚持下,三省官署传统的木质建筑,渐渐被砖石结构建筑取代,而新起的建筑都是三层,极大增加了办公场所面积。承重横梁全都是砖石拱券,楼板坚固,不会出现楼上的人走来走去踩得楼板“咯吱咯吱”响的情况,更不会因为楼上的人一跺脚,楼板就往下掉灰尘。当然,考虑到三省及六部长官大多是“中老年人”,上下楼有些不便,“高官办公室”都是平房。因为有了黄州积累的二十多年砖石建筑经验,加上改良的水泥,以及蒸汽起重机等新式机械,所以修建起来的官署坚固耐用。这些官署建筑兼顾了采光、通风,冬天保暖效果也还行,楼板坚固,在里面办公的官吏,不用担心哪天房子会垮塌,冬天有“暖气”,夏天“空调”就算了,成本太高。宇文温在教室里转了几圈,又转到“圣坛”前,抬头看着上方投射下来的光柱,忽然问:“如何,有无兴趣为朕设计砖石修砌的宫殿”此刻,他身边就只有杨济一人,所以提问对象不言而喻。这种火坑杨济可不敢跳,虽然他在黄州时,亲身经历了砖石结构建筑行业的发展,却觉得这种建筑结构有局限,听得天子发问,赶紧回答:“微臣才疏学浅,设计个教室到还凑合,设计宫殿,确实力有未逮。”“嚯嚯,宫殿能有多复杂怎么就设计不了了”“这宫殿非同一般,微臣斗胆,这皇宫里的建筑,还是莫要改制为好。”“你也是这么认为”“是,还请陛下三思。”“三思”对于杨济的劝谏,宇文温不置可否,他认为时代在进步,建筑学也得跟上。他不认为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前提下,砖石结构宫殿有什么不好,但皇宫宫殿群真要按他的意思来弄,届时朝野内外必然侧目。皇宫,是一个王朝的脸面,中原皇宫“正常”的风格就该是飞檐走壁,如果皇宫建筑群的整体风格太过“惊世骇俗”,只会让人有“沐猴而冠”的感觉。宇文温觉得长安、洛阳皇宫的宫殿群确实气势恢宏,体现了天朝上国应有的威仪,但也就是拿来撑场面,住起来可不怎么样。高大的宫殿,内部空间浪费严重,保暖效果差强人意,许多建筑结构的存在意义,都为了撑起宫殿的气势恢宏,却没有服务于居住者。这些高大的宫殿,外表看起来漂亮,到了晚上却阴森森、空荡荡,总让宇文温感觉自己一家是住在随时会闹鬼的老房子里。这种感觉让他觉得很不爽,所以要改变,却只能慢慢改变。时代的发展还没到那个地步,人们审美观的转换需要时间,所以宇文温不会硬来。但他相信,当人们有钱人有了更好的选择时,必然会毫不犹豫住进宽敞明亮、坚固可靠、保暖又不妨碍通风的砖石结构建筑。砖石结构建筑,确切来说是砖结构建筑,比起木建筑要耐用、防火,加上玻璃窗的实用化,只要结构设计合理,那么砖建筑可以兼顾采风和防风,兼顾保暖和通风。正所谓饱暖思,暖气、空调这种“奇技淫巧”,刚出来时不也一帮人吹鼻子瞪眼,但富贵人家享受了冬日的温暖如春,夏日的清凉之后,还不是老老实实说“真香”说白了这就是成本问题。砖结构建筑,重点是砖和粘合剂,烧砖需要大量燃料,成本居高不下,而传统的粘合剂其成本也不便宜,所以影响了砖结构建筑推广。但现在不同了,随着蒸汽抽水机、蒸汽机、火轮船的推广,全国各地的煤矿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有了这种廉价的燃料,无数砖场、水泥场出现,仗着规模优势,大幅降低制砖、生产水泥的成本。“所以,朕认为,是选木建筑还是砖石建筑,不是观念问题,是成本问题。”宇文温站在“圣坛”前,转身看着杨济,阳光在他身后形成光柱,看上去仿佛天神降临人间,向无知众生道出世间玄机。“建筑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维护成本和时间成本,只要砖石建筑的成本和木建筑相近,甚至只是略高,都能让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当砖建筑普及,对木材的需求量自然就会下降,别的不说,就说各种柱子,以砖石所砌柱子来承重,那能省下多少木料、少砍多少大树”听到这里,杨济已经知道天子的想法:“陛下的意思,是给出更划算的选择,如此一来,不需要朝廷三令五申,人们自然机会做出朝廷想要的那个选择”“没错,根据经济规律引导需求,可比靠行政命令有效得多。”宇文温一边向外面走一边说:“但道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简单,成本哪里是那么好降的,烧砖,生产水泥,哪样不是花了二十多年改进工艺,才把成本降下来”杨济紧随其后,答道:“陛下说得是”“嗯,所以你有什么好构思,能给朕设计出一个漂亮又实用的砖石结构宫殿”“呃微臣惶恐,才疏学浅”“呐,你真是”“陛下请看这边”“看什么看,有什么好咦,这什么玩意”第四百三十章 琢磨天色阴沉的上午,殿内,一名宦官小心翼翼打开木匣,将一卷书法作品拿出,然后小心翼翼将其展开,固定在一个特别的装置上。这个装置看上去像是两块长方形画板并联在一起,上有奇怪的机括,而这幅书法作品固定好之后,又有技术员拿来一张带网格的薄纸,盖在其上。殿内点着许多蜡烛,所以光照不错,技术员戴上眼镜,几乎是趴在那画板上,小心翼翼操作着机关。宇文温背着手站在一旁,宛若监工一般看着画师工作,杨济也站在旁边,同样紧盯着画师,又时不时看看上方那块夹着白纸的画板,只见其上渐渐被联动装置“画”出笔迹。“临摹机”,可以将书法作品“复制”的机器,结构精密、复杂,操作起来十分麻烦,却能以百分百的“临摹度”,将目标作品“描”到白纸上。如此一来,一些传世之作,就可以批量印刷足以以假乱真的摹本,让天下的文人雅客可以一睹名作的风采。若看不懂不要紧,还可以购买名家编著的鉴赏详解,足以让土包子们知道为何名作会是名作。当然,现在技术员正“临摹”的作品,对于天下文人来说可是如雷贯耳,一旦制版成功,求学社靠着出版“摹本”,就能赚许多钱。正是因为这是名作,作为求学社大东主的宇文温,必须现场监督技术员工作,绝不容许那书法作品有一丝出意外的可能。这可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啊破一点我就要发飙宇文温如是想,盯着画板上的兰亭序,眼睛都不舍得多眨一下,这宝贝可是他用了非常规手段,甚至动用了鸦片才弄到手的。他不通书法,但知道兰亭集序是无价之宝,所以,拿到手后,谁也别想再从他手里拿走。陪在一旁的杨济,看着这千古名作,同样眼睛都不舍得多眨一下。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也是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之一,在后世有“天下行书第一”的赞誉,后世但凡学习行书之人,都会倾心于兰亭不能自拔。杨济便是其一。但世间却无兰亭集序真迹,全都是摹本。真迹的下落众说纷纭,主流的看法是,兰亭集序被对之爱不释手的唐太宗李世民死后带进了棺材,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杨济“当年”练字时,当然也临摹过兰亭集序,可以说对每一个字都熟悉得很,如今见着真迹就在眼前,哪里能不多看几眼。据传王羲之对自己所写兰亭集序也十分看中,作为传家宝传给子孙后代,所以自晋以来,直到南北归一,世人只只见过摹本,从未见过真迹。现在,外界传言,是天子使了手段,从王羲之后人手中获得这一书法名作。这消息很快不胫而走,许多文学之士蜂拥而来,不顾君臣尊卑,请求天子将这瑰宝“适当展示一下”,也让大家了却一个心愿。向来大方的宇文温,宛若守财奴般死死守着兰亭集序,借是肯定不会借的,展示也不舍得。奈何请愿的人太多,连杨济也厚着脸皮向宇文温请求“一饱眼福”,宇文温见着“群情汹涌”,便让当世公认的书法名家虞世南、欧阳询入宫,分别临摹兰亭集序。两位书法名家见着兰亭集序真迹,据说激动得热泪盈眶、手都不住发抖,好不容易才分别完成了临摹,于是有了虞世南摹本和欧阳询摹本。宇文温便将摹本当做宝贝,时不时拿出来展示。至于真迹,当然是被宇文温锁在安全柜里,除了他,谁也不能碰。眼见着宇文温如此“小气”,思慕兰亭集序真迹已久的杨济,绞尽脑汁想了个办法,琢磨出一个“临摹机”,趁着宇文温视察新落成的军校教室,将“临摹机”献上。然后鼓动三寸不烂,说得天子同意将真迹拿出来,让技术员用“临摹机”将其完美“描”出来,然后“制版”,由求学社大规模印刷、出版。现在,君臣二人就站在“临摹机”旁,看着画师工作。杨济忽然低声说道:“陛下。”“何事”宇文温有些警惕的问。“不知临摹完毕后,能否”“想都不要想”“呃微臣就在宫里看看不借出去”“那好,二十分钟。”“二十分钟不够啊陛下”“二十分钟够了,千余字,一下子就看完了”“这不能啊陛下”杨济厚着脸皮继续磨,“陛下,王右军的书法天下闻名,每个字都是珍品,需要仔细琢磨,哪里是二十分钟就能琢磨完的”宇文温听到这里,眉毛一挑:“怎么,千余字的作品,你打算琢磨多久”杨济继续磨:“怎么也得月余”“月余你身为外臣,在宫里待月余不怕御史把你撕了么”“不会,不会”杨济见着宇文温口气好像有些松动,赶紧趁热打铁:“微臣若作为宿卫大将,在宫里值守月余,合乎礼制,御史也说不得什么。”眼见着杨济为了看兰亭集序真迹,厚着脸皮求到这种地步,宇文温也不好太坚持。毕竟有了“临摹机”,不仅可以将兰亭集序“原样复制”后出版,其他书法名作也可“如法炮制”,这样“如假包换”的摹本可想而知销路会很广,所以“钱途”一片光明。拿了这么大的好处,宇文温觉得适当松一松也没什么,但是“宫里轮值武臣都排满班次了,这突然插个人进来,还真是棘手哇”宇文温做纠结状,杨济见状知道这位在“叫价”,还好他早有准备,赶紧“还价:“陛下,这临摹机不仅能临摹书法,还能临摹画作”“是么临摹书法,描了轮廓即可,可临摹画作,颜色你如何临摹”“陛下放心,调色如今又不是难事”见着杨济如此拼命表现,宇文温思索片刻,忽然警惕的问:“你莫非又想琢磨什么名画”“不不不,陛下,微臣只想好好琢磨兰亭集序”“当真”“当真”第四百三十一章 知音下午,侧殿里,皇后尉迟炽繁,正与入宫请安的太子一家小聚,说起家长里短。太子妃韦氏,现在已经正式参与到皇室产业的管理中来,协助皇后管账,基本上隔三差五都要入宫“办公”,同时还会带着儿子来宫中玩耍。而太子宇文维城,基本上每天都要到宫里“签到”,向父母请安,顺便聆听父亲的教导,所以一家人在宫里的时间很多。但每一次尉迟炽繁都有说不完的话,现在说着说着,自然免不了各种嘱咐。“英国公,是可以让你父亲改变主意的人,其他人,未必做得到,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要和英国公交恶,切记。”“母亲说得是,孩儿知道的。”“当然,你作为储君,不好与重臣太过亲近,但英国公不同,当年对你也算是有恩,平日多走动些,旁人也不好说什么的。”“孩儿明白。”“还有”“咿呀咿呀,冲啊,冲啊”尉迟炽繁和儿子宇文维城的说话,被身处外间嬉戏的孙子宇文旭打断,她笑盈盈的看着他不通书法,但知道兰亭集序是无价之宝,所以,拿到手后,谁也别想再从他手里拿走。陪在一旁的杨济,看着这千古名作,同样眼睛都不舍得多眨一下。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也是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之一,在后世有“天下行书第一”的赞誉,后世但凡学习行书之人,都会倾心于兰亭不能自拔。杨济便是其一。但世间却无兰亭集序真迹,全都是摹本。真迹的下落众说纷纭,主流的看法是,兰亭集序被对之爱不释手的唐太宗李世民死后带进了棺材,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杨济“当年”练字时,当然也临摹过兰亭集序,可以说对每一个字都熟悉得很,如今见着真迹就在眼前,哪里能不多看几眼。据传王羲之对自己所写兰亭集序也十分看中,作为传家宝传给子孙后代,所以自晋以来,直到南北归一,世人只只见过摹本,从未见过真迹。现在,外界传言,是天子使了手段,从王羲之后人手中获得这一书法名作。这消息很快不胫而走,许多文学之士蜂拥而来,不顾君臣尊卑,请求天子将这瑰宝“适当展示一下”,也让大家了却一个心愿。向来大方的宇文温,宛若守财奴般死死守着兰亭集序,借是肯定不会借的,展示也不舍得。奈何请愿的人太多,连杨济也厚着脸皮向宇文温请求“一饱眼福”,宇文温见着“群情汹涌”,便让当世公认的书法名家虞世南、欧阳询入宫,分别临摹兰亭集序。两位书法名家见着兰亭集序真迹,据说激动得热泪盈眶、手都不住发抖,好不容易才分别完成了临摹,于是有了虞世南摹本和欧阳询摹本。宇文温便将摹本当做宝贝,时不时拿出来展示。至于真迹,当然是被宇文温锁在安全柜里,除了他,谁也不能碰。眼见着宇文温如此“小气”,思慕兰亭集序真迹已久的杨济,绞尽脑汁想了个办法,琢磨出一个“临摹机”,趁着宇文温视察新落成的军校教室,将“临摹机”献上。然后鼓动三寸不烂,说得天子同意将真迹拿出来,让技术员用“临摹机”将其完美“描”出来,然后“制版”,由求学社大规模印刷、出版。现在,君臣二人就站在“临摹机”旁,看着画师工作。杨济忽然低声说道:“陛下。”“何事”宇文温有些警惕的问。“不知临摹完毕后,能否”“想都不要想”“呃微臣就在宫里看看不借出去”“那好,二十分钟。”“二十分钟不够啊陛下”“二十分钟够了,千余字,一下子就看完了”“这不能啊陛下”杨济厚着脸皮继续磨,“陛下,王右军的书法天下闻名,每个字都是珍品,需要仔细琢磨,哪里是二十分钟就能琢磨完的”宇文温听到这里,眉毛一挑:“怎么,千余字的作品,你打算琢磨多久”杨济继续磨:“怎么也得月余”“月余你身为外臣,在宫里待月余不怕御史把你撕了么”“不会,不会”杨济见着宇文温口气好像有些松动,赶紧趁热打铁:“微臣若作为宿卫大将,在宫里值守月余,合乎礼制,御史也说不得什么。”眼见着杨济为了看兰亭集序真迹,厚着脸皮求到这种地步,宇文温也不好太坚持。毕竟有了“临摹机”,不仅可以将兰亭集序“原样复制”后出版,其他书法名作也可“如法炮制”,这样“如假包换”的摹本可想而知销路会很广,所以“钱途”一片光明。拿了这么大的好处,宇文温觉得适当松一松也没什么,但是“宫里轮值武臣都排满班次了,这突然插个人进来,还真是棘手哇”宇文温做纠结状,杨济见状知道这位在“叫价”,还好他早有准备,赶紧“还价:“陛下,这临摹机不仅能临摹书法,还能临摹画作”“是么临摹书法,描了轮廓即可,可临摹画作,颜色你如何临摹”“陛下放心,调色如今又不是难事”见着杨济如此拼命表现,宇文温思索片刻,忽然警惕的问:“你莫非又想琢磨什么名画”“不不不,陛下,微臣只想好好琢磨兰亭集序”“当真”“当真”第四百三十一章 知音下午,侧殿里,皇后尉迟炽繁,正与入宫请安的太子一家小聚,说起家长里短。太子妃韦氏,现在已经正式参与到皇室产业的管理中来,协助皇后管账,基本上隔三差五都要入宫“办公”,同时还会带着儿子来宫中玩耍。而太子宇文维城,基本上每天都要到宫里“签到”,向父母请安,顺便聆听父亲的教导,所以一家人在宫里的时间很多。但每一次尉迟炽繁都有说不完的话,现在说着说着,自然免不了各种嘱咐。“英国公,是可以让你父亲改变主意的人,其他人,未必做得到,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要和英国公交恶,切记。”“母亲说得是,孩儿知道的。”“当然,你作为储君,不好与重臣太过亲近,但英国公不同,当年对你也算是有恩,平日多走动些,旁人也不好说什么的。”“孩儿明白。”“还有”“咿呀咿呀,冲啊,冲啊”尉迟炽繁和儿子宇文维城的说话,被身处外间嬉戏的孙子宇文旭打断,她笑盈盈的看着他不通书法,但知道兰亭集序是无价之宝,所以,拿到手后,谁也别想再从他手里拿走。陪在一旁的杨济,看着这千古名作,同样眼睛都不舍得多眨一下。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也是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之一,在后世有“天下行书第一”的赞誉,后世但凡学习行书之人,都会倾心于兰亭不能自拔。杨济便是其一。但世间却无兰亭集序真迹,全都是摹本。真迹的下落众说纷纭,主流的看法是,兰亭集序被对之爱不释手的唐太宗李世民死后带进了棺材,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杨济“当年”练字时,当然也临摹过兰亭集序,可以说对每一个字都熟悉得很,如今见着真迹就在眼前,哪里能不多看几眼。据传王羲之对自己所写兰亭集序也十分看中,作为传家宝传给子孙后代,所以自晋以来,直到南北归一,世人只只见过摹本,从未见过真迹。现在,外界传言,是天子使了手段,从王羲之后人手中获得这一书法名作。这消息很快不胫而走,许多文学之士蜂拥而来,不顾君臣尊卑,请求天子将这瑰宝“适当展示一下”,也让大家了却一个心愿。向来大方的宇文温,宛若守财奴般死死守着兰亭集序,借是肯定不会借的,展示也不舍得。奈何请愿的人太多,连杨济也厚着脸皮向宇文温请求“一饱眼福”,宇文温见着“群情汹涌”,便让当世公认的书法名家虞世南、欧阳询入宫,分别临摹兰亭集序。两位书法名家见着兰亭集序真迹,据说激动得热泪盈眶、手都不住发抖,好不容易才分别完成了临摹,于是有了虞世南摹本和欧阳询摹本。宇文温便将摹本当做宝贝,时不时拿出来展示。至于真迹,当然是被宇文温锁在安全柜里,除了他,谁也不能碰。眼见着宇文温如此“小气”,思慕兰亭集序真迹已久的杨济,绞尽脑汁想了个办法,琢磨出一个“临摹机”,趁着宇文温视察新落成的军校教室,将“临摹机”献上。然后鼓动三寸不烂,说得天子同意将真迹拿出来,让技术员用“临摹机”将其完美“描”出来,然后“制版”,由求学社大规模印刷、出版。现在,君臣二人就站在“临摹机”旁,看着画师工作。杨济忽然低声说道:“陛下。”“何事”宇文温有些警惕的问。“不知临摹完毕后,能否”“想都不要想”“呃微臣就在宫里看看不借出去”“那好,二十分钟。”“二十分钟不够啊陛下”“二十分钟够了,千余字,一下子就看完了”“这不能啊陛下”杨济厚着脸皮继续磨,“陛下,王右军的书法天下闻名,每个字都是珍品,需要仔细琢磨,哪里是二十分钟就能琢磨完的”宇文温听到这里,眉毛一挑:“怎么,千余字的作品,你打算琢磨多久”杨济继续磨:“怎么也得月余”“月余你身为外臣,在宫里待月余不怕御史把你撕了么”“不会,不会”杨济见着宇文温口气好像有些松动,赶紧趁热打铁:“微臣若作为宿卫大将,在宫里值守月余,合乎礼制,御史也说不得什么。”眼见着杨济为了看兰亭集序真迹,厚着脸皮求到这种地步,宇文温也不好太坚持。毕竟有了“临摹机”,不仅可以将兰亭集序“原样复制”后出版,其他书法名作也可“如法炮制”,这样“如假包换”的摹本可想而知销路会很广,所以“钱途”一片光明。拿了这么大的好处,宇文温觉得适当松一松也没什么,但是“宫里轮值武臣都排满班次了,这突然插个人进来,还真是棘手哇”宇文温做纠结状,杨济见状知道这位在“叫价”,还好他早有准备,赶紧“还价:“陛下,这临摹机不仅能临摹书法,还能临摹画作”“是么临摹书法,描了轮廓即可,可临摹画作,颜色你如何临摹”“陛下放心,调色如今又不是难事”见着杨济如此拼命表现,宇文温思索片刻,忽然警惕的问:“你莫非又想琢磨什么名画”“不不不,陛下,微臣只想好好琢磨兰亭集序”“当真”“当真”第四百三十一章 知音下午,侧殿里,皇后尉迟炽繁,正与入宫请安的太子一家小聚,说起家长里短。太子妃韦氏,现在已经正式参与到皇室产业的管理中来,协助皇后管账,基本上隔三差五都要入宫“办公”,同时还会带着儿子来宫中玩耍。而太子宇文维城,基本上每天都要到宫里“签到”,向父母请安,顺便聆听父亲的教导,所以一家人在宫里的时间很多。但每一次尉迟炽繁都有说不完的话,现在说着说着,自然免不了各种嘱咐。“英国公,是可以让你父亲改变主意的人,其他人,未必做得到,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要和英国公交恶,切记。”“母亲说得是,孩儿知道的。”“当然,你作为储君,不好与重臣太过亲近,但英国公不同,当年对你也算是有恩,平日多走动些,旁人也不好说什么的。”“孩儿明白。”“还有”“咿呀咿呀,冲啊,冲啊”尉迟炽繁和儿子宇文维城的说话,被身处外间嬉戏的孙子宇文旭打断,她笑盈盈的看着他不通书法,但知道兰亭集序是无价之宝,所以,拿到手后,谁也别想再从他手里拿走。陪在一旁的杨济,看着这千古名作,同样眼睛都不舍得多眨一下。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也是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之一,在后世有“天下行书第一”的赞誉,后世但凡学习行书之人,都会倾心于兰亭不能自拔。杨济便是其一。但世间却无兰亭集序真迹,全都是摹本。真迹的下落众说纷纭,主流的看法是,兰亭集序被对之爱不释手的唐太宗李世民死后带进了棺材,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杨济“当年”练字时,当然也临摹过兰亭集序,可以说对每一个字都熟悉得很,如今见着真迹就在眼前,哪里能不多看几眼。据传王羲之对自己所写兰亭集序也十分看中,作为传家宝传给子孙后代,所以自晋以来,直到南北归一,世人只只见过摹本,从未见过真迹。现在,外界传言,是天子使了手段,从王羲之后人手中获得这一书法名作。这消息很快不胫而走,许多文学之士蜂拥而来,不顾君臣尊卑,请求天子将这瑰宝“适当展示一下”,也让大家了却一个心愿。向来大方的宇文温,宛若守财奴般死死守着兰亭集序,借是肯定不会借的,展示也不舍得。奈何请愿的人太多,连杨济也厚着脸皮向宇文温请求“一饱眼福”,宇文温见着“群情汹涌”,便让当世公认的书法名家虞世南、欧阳询入宫,分别临摹兰亭集序。两位书法名家见着兰亭集序真迹,据说激动得热泪盈眶、手都不住发抖,好不容易才分别完成了临摹,于是有了虞世南摹本和欧阳询摹本。宇文温便将摹本当做宝贝,时不时拿出来展示。至于真迹,当然是被宇文温锁在安全柜里,除了他,谁也不能碰。眼见着宇文温如此“小气”,思慕兰亭集序真迹已久的杨济,绞尽脑汁想了个办法,琢磨出一个“临摹机”,趁着宇文温视察新落成的军校教室,将“临摹机”献上。然后鼓动三寸不烂,说得天子同意将真迹拿出来,让技术员用“临摹机”将其完美“描”出来,然后“制版”,由求学社大规模印刷、出版。现在,君臣二人就站在“临摹机”旁,看着画师工作。杨济忽然低声说道:“陛下。”“何事”宇文温有些警惕的问。“不知临摹完毕后,能否”“想都不要想”“呃微臣就在宫里看看不借出去”“那好,二十分钟。”“二十分钟不够啊陛下”“二十分钟够了,千余字,一下子就看完了”“这不能啊陛下”杨济厚着脸皮继续磨,“陛下,王右军的书法天下闻名,每个字都是珍品,需要仔细琢磨,哪里是二十分钟就能琢磨完的”宇文温听到这里,眉毛一挑:“怎么,千余字的作品,你打算琢磨多久”杨济继续磨:“怎么也得月余”“月余你身为外臣,在宫里待月余不怕御史把你撕了么”“不会,不会”杨济见着宇文温口气好像有些松动,赶紧趁热打铁:“微臣若作为宿卫大将,在宫里值守月余,合乎礼制,御史也说不得什么。”眼见着杨济为了看兰亭集序真迹,厚着脸皮求到这种地步,宇文温也不好太坚持。毕竟有了“临摹机”,不仅可以将兰亭集序“原样复制”后出版,其他书法名作也可“如法炮制”,这样“如假包换”的摹本可想而知销路会很广,所以“钱途”一片光明。拿了这么大的好处,宇文温觉得适当松一松也没什么,但是“宫里轮值武臣都排满班次了,这突然插个人进来,还真是棘手哇”宇文温做纠结状,杨济见状知道这位在“叫价”,还好他早有准备,赶紧“还价:“陛下,这临摹机不仅能临摹书法,还能临摹画作”“是么临摹书法,描了轮廓即可,可临摹画作,颜色你如何临摹”“陛下放心,调色如今又不是难事”见着杨济如此拼命表现,宇文温思索片刻,忽然警惕的问:“你莫非又想琢磨什么名画”“不不不,陛下,微臣只想好好琢磨兰亭集序”“当真”“当真”第四百三十一章 知音下午,侧殿里,皇后尉迟炽繁,正与入宫请安的太子一家小聚,说起家长里短。太子妃韦氏,现在已经正式参与到皇室产业的管理中来,协助皇后管账,基本上隔三差五都要入宫“办公”,同时还会带着儿子来宫中玩耍。而太子宇文维城,基本上每天都要到宫里“签到”,向父母请安,顺便聆听父亲的教导,所以一家人在宫里的时间很多。但每一次尉迟炽繁都有说不完的话,现在说着说着,自然免不了各种嘱咐。“英国公,是可以让你父亲改变主意的人,其他人,未必做得到,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要和英国公交恶,切记。”“母亲说得是,孩儿知道的。”“当然,你作为储君,不好与重臣太过亲近,但英国公不同,当年对你也算是有恩,平日多走动些,旁人也不好说什么的。”“孩儿明白。”“还有”“咿呀咿呀,冲啊,冲啊”尉迟炽繁和儿子宇文维城的说话,被身处外间嬉戏的孙子宇文旭打断,她笑盈盈的看着他不通书法,但知道兰亭集序是无价之宝,所以,拿到手后,谁也别想再从他手里拿走。陪在一旁的杨济,看着这千古名作,同样眼睛都不舍得多眨一下。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也是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之一,在后世有“天下行书第一”的赞誉,后世但凡学习行书之人,都会倾心于兰亭不能自拔。杨济便是其一。但世间却无兰亭集序真迹,全都是摹本。真迹的下落众说纷纭,主流的看法是,兰亭集序被对之爱不释手的唐太宗李世民死后带进了棺材,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杨济“当年”练字时,当然也临摹过兰亭集序,可以说对每一个字都熟悉得很,如今见着真迹就在眼前,哪里能不多看几眼。据传王羲之对自己所写兰亭集序也十分看中,作为传家宝传给子孙后代,所以自晋以来,直到南北归一,世人只只见过摹本,从未见过真迹。现在,外界传言,是天子使了手段,从王羲之后人手中获得这一书法名作。这消息很快不胫而走,许多文学之士蜂拥而来,不顾君臣尊卑,请求天子将这瑰宝“适当展示一下”,也让大家了却一个心愿。向来大方的宇文温,宛若守财奴般死死守着兰亭集序,借是肯定不会借的,展示也不舍得。奈何请愿的人太多,连杨济也厚着脸皮向宇文温请求“一饱眼福”,宇文温见着“群情汹涌”,便让当世公认的书法名家虞世南、欧阳询入宫,分别临摹兰亭集序。两位书法名家见着兰亭集序真迹,据说激动得热泪盈眶、手都不住发抖,好不容易才分别完成了临摹,于是有了虞世南摹本和欧阳询摹本。宇文温便将摹本当做宝贝,时不时拿出来展示。至于真迹,当然是被宇文温锁在安全柜里,除了他,谁也不能碰。眼见着宇文温如此“小气”,思慕兰亭集序真迹已久的杨济,绞尽脑汁想了个办法,琢磨出一个“临摹机”,趁着宇文温视察新落成的军校教室,将“临摹机”献上。然后鼓动三寸不烂,说得天子同意将真迹拿出来,让技术员用“临摹机”将其完美“描”出来,然后“制版”,由求学社大规模印刷、出版。现在,君臣二人就站在“临摹机”旁,看着画师工作。杨济忽然低声说道:“陛下。”“何事”宇文温有些警惕的问。“不知临摹完毕后,能否”“想都不要想”“呃微臣就在宫里看看不借出去”“那好,二十分钟。”“二十分钟不够啊陛下”“二十分钟够了,千余字,一下子就看完了”“这不能啊陛下”杨济厚着脸皮继续磨,“陛下,王右军的书法天下闻名,每个字都是珍品,需要仔细琢磨,哪里是二十分钟就能琢磨完的”宇文温听到这里,眉毛一挑:“怎么,千余字的作品,你打算琢磨多久”杨济继续磨:“怎么也得月余”“月余你身为外臣,在宫里待月余不怕御史把你撕了么”“不会,不会”杨济见着宇文温口气好像有些松动,赶紧趁热打铁:“微臣若作为宿卫大将,在宫里值守月余,合乎礼制,御史也说不得什么。”眼见着杨济为了看兰亭集序真迹,厚着脸皮求到这种地步,宇文温也不好太坚持。毕竟有了“临摹机”,不仅可以将兰亭集序“原样复制”后出版,其他书法名作也可“如法炮制”,这样“如假包换”的摹本可想而知销路会很广,所以“钱途”一片光明。拿了这么大的好处,宇文温觉得适当松一松也没什么,但是“宫里轮值武臣都排满班次了,这突然插个人进来,还真是棘手哇”宇文温做纠结状,杨济见状知道这位在“叫价”,还好他早有准备,赶紧“还价:“陛下,这临摹机不仅能临摹书法,还能临摹画作”“是么临摹书法,描了轮廓即可,可临摹画作,颜色你如何临摹”“陛下放心,调色如今又不是难事”见着杨济如此拼命表现,宇文温思索片刻,忽然警惕的问:“你莫非又想琢磨什么名画”“不不不,陛下,微臣只想好好琢磨兰亭集序”“当真”“当真”第四百三十一章 知音下午,侧殿里,皇后尉迟炽繁,正与入宫请安的太子一家小聚,说起家长里短。太子妃韦氏,现在已经正式参与到皇室产业的管理中来,协助皇后管账,基本上隔三差五都要入宫“办公”,同时还会带着儿子来宫中玩耍。而太子宇文维城,基本上每天都要到宫里“签到”,向父母请安,顺便聆听父亲的教导,所以一家人在宫里的时间很多。但每一次尉迟炽繁都有说不完的话,现在说着说着,自然免不了各种嘱咐。“英国公,是可以让你父亲改变主意的人,其他人,未必做得到,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要和英国公交恶,切记。”“母亲说得是,孩儿知道的。”“当然,你作为储君,不好与重臣太过亲近,但英国公不同,当年对你也算是有恩,平日多走动些,旁人也不好说什么的。”“孩儿明白。”“还有”“咿呀咿呀,冲啊,冲啊”尉迟炽繁和儿子宇文维城的说话,被身处外间嬉戏的孙子宇文旭打断,她笑盈盈的看着他不通书法,但知道兰亭集序是无价之宝,所以,拿到手后,谁也别想再从他手里拿走。陪在一旁的杨济,看着这千古名作,同样眼睛都不舍得多眨一下。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也是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之一,在后世有“天下行书第一”的赞誉,后世但凡学习行书之人,都会倾心于兰亭不能自拔。杨济便是其一。但世间却无兰亭集序真迹,全都是摹本。真迹的下落众说纷纭,主流的看法是,兰亭集序被对之爱不释手的唐太宗李世民死后带进了棺材,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杨济“当年”练字时,当然也临摹过兰亭集序,可以说对每一个字都熟悉得很,如今见着真迹就在眼前,哪里能不多看几眼。据传王羲之对自己所写兰亭集序也十分看中,作为传家宝传给子孙后代,所以自晋以来,直到南北归一,世人只只见过摹本,从未见过真迹。现在,外界传言,是天子使了手段,从王羲之后人手中获得这一书法名作。这消息很快不胫而走,许多文学之士蜂拥而来,不顾君臣尊卑,请求天子将这瑰宝“适当展示一下”,也让大家了却一个心愿。向来大方的宇文温,宛若守财奴般死死守着兰亭集序,借是肯定不会借的,展示也不舍得。奈何请愿的人太多,连杨济也厚着脸皮向宇文温请求“一饱眼福”,宇文温见着“群情汹涌”,便让当世公认的书法名家虞世南、欧阳询入宫,分别临摹兰亭集序。两位书法名家见着兰亭集序真迹,据说激动得热泪盈眶、手都不住发抖,好不容易才分别完成了临摹,于是有了虞世南摹本和欧阳询摹本。宇文温便将摹本当做宝贝,时不时拿出来展示。至于真迹,当然是被宇文温锁在安全柜里,除了他,谁也不能碰。眼见着宇文温如此“小气”,思慕兰亭集序真迹已久的杨济,绞尽脑汁想了个办法,琢磨出一个“临摹机”,趁着宇文温视察新落成的军校教室,将“临摹机”献上。然后鼓动三寸不烂,说得天子同意将真迹拿出来,让技术员用“临摹机”将其完美“描”出来,然后“制版”,由求学社大规模印刷、出版。现在,君臣二人就站在“临摹机”旁,看着画师工作。杨济忽然低声说道:“陛下。”“何事”宇文温有些警惕的问。“不知临摹完毕后,能否”“想都不要想”“呃微臣就在宫里看看不借出去”“那好,二十分钟。”“二十分钟不够啊陛下”“二十分钟够了,千余字,一下子就看完了”“这不能啊陛下”杨济厚着脸皮继续磨,“陛下,王右军的书法天下闻名,每个字都是珍品,需要仔细琢磨,哪里是二十分钟就能琢磨完的”宇文温听到这里,眉毛一挑:“怎么,千余字的作品,你打算琢磨多久”杨济继续磨:“怎么也得月余”“月余你身为外臣,在宫里待月余不怕御史把你撕了么”“不会,不会”杨济见着宇文温口气好像有些松动,赶紧趁热打铁:“微臣若作为宿卫大将,在宫里值守月余,合乎礼制,御史也说不得什么。”眼见着杨济为了看兰亭集序真迹,厚着脸皮求到这种地步,宇文温也不好太坚持。毕竟有了“临摹机”,不仅可以将兰亭集序“原样复制”后出版,其他书法名作也可“如法炮制”,这样“如假包换”的摹本可想而知销路会很广,所以“钱途”一片光明。拿了这么大的好处,宇文温觉得适当松一松也没什么,但是“宫里轮值武臣都排满班次了,这突然插个人进来,还真是棘手哇”宇文温做纠结状,杨济见状知道这位在“叫价”,还好他早有准备,赶紧“还价:“陛下,这临摹机不仅能临摹书法,还能临摹画作”“是么临摹书法,描了轮廓即可,可临摹画作,颜色你如何临摹”“陛下放心,调色如今又不是难事”见着杨济如此拼命表现,宇文温思索片刻,忽然警惕的问:“你莫非又想琢磨什么名画”“不不不,陛下,微臣只想好好琢磨兰亭集序”“当真”“当真”第四百三十一章 知音下午,侧殿里,皇后尉迟炽繁,正与入宫请安的太子一家小聚,说起家长里短。太子妃韦氏,现在已经正式参与到皇室产业的管理中来,协助皇后管账,基本上隔三差五都要入宫“办公”,同时还会带着儿子来宫中玩耍。而太子宇文维城,基本上每天都要到宫里“签到”,向父母请安,顺便聆听父亲的教导,所以一家人在宫里的时间很多。但每一次尉迟炽繁都有说不完的话,现在说着说着,自然免不了各种嘱咐。“英国公,是可以让你父亲改变主意的人,其他人,未必做得到,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要和英国公交恶,切记。”“母亲说得是,孩儿知道的。”“当然,你作为储君,不好与重臣太过亲近,但英国公不同,当年对你也算是有恩,平日多走动些,旁人也不好说什么的。”“孩儿明白。”“还有”“咿呀咿呀,冲啊,冲啊”尉迟炽繁和儿子宇文维城的说话,被身处外间嬉戏的孙子宇文旭打断,她笑盈盈的看着他不通书法,但知道兰亭集序是无价之宝,所以,拿到手后,谁也别想再从他手里拿走。陪在一旁的杨济,看着这千古名作,同样眼睛都不舍得多眨一下。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也是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之一,在后世有“天下行书第一”的赞誉,后世但凡学习行书之人,都会倾心于兰亭不能自拔。杨济便是其一。但世间却无兰亭集序真迹,全都是摹本。真迹的下落众说纷纭,主流的看法是,兰亭集序被对之爱不释手的唐太宗李世民死后带进了棺材,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杨济“当年”练字时,当然也临摹过兰亭集序,可以说对每一个字都熟悉得很,如今见着真迹就在眼前,哪里能不多看几眼。据传王羲之对自己所写兰亭集序也十分看中,作为传家宝传给子孙后代,所以自晋以来,直到南北归一,世人只只见过摹本,从未见过真迹。现在,外界传言,是天子使了手段,从王羲之后人手中获得这一书法名作。这消息很快不胫而走,许多文学之士蜂拥而来,不顾君臣尊卑,请求天子将这瑰宝“适当展示一下”,也让大家了却一个心愿。向来大方的宇文温,宛若守财奴般死死守着兰亭集序,借是肯定不会借的,展示也不舍得。奈何请愿的人太多,连杨济也厚着脸皮向宇文温请求“一饱眼福”,宇文温见着“群情汹涌”,便让当世公认的书法名家虞世南、欧阳询入宫,分别临摹兰亭集序。两位书法名家见着兰亭集序真迹,据说激动得热泪盈眶、手都不住发抖,好不容易才分别完成了临摹,于是有了虞世南摹本和欧阳询摹本。宇文温便将摹本当做宝贝,时不时拿出来展示。至于真迹,当然是被宇文温锁在安全柜里,除了他,谁也不能碰。眼见着宇文温如此“小气”,思慕兰亭集序真迹已久的杨济,绞尽脑汁想了个办法,琢磨出一个“临摹机”,趁着宇文温视察新落成的军校教室,将“临摹机”献上。然后鼓动三寸不烂,说得天子同意将真迹拿出来,让技术员用“临摹机”将其完美“描”出来,然后“制版”,由求学社大规模印刷、出版。现在,君臣二人就站在“临摹机”旁,看着画师工作。杨济忽然低声说道:“陛下。”“何事”宇文温有些警惕的问。“不知临摹完毕后,能否”“想都不要想”“呃微臣就在宫里看看不借出去”“那好,二十分钟。”“二十分钟不够啊陛下”“二十分钟够了,千余字,一下子就看完了”“这不能啊陛下”杨济厚着脸皮继续磨,“陛下,王右军的书法天下闻名,每个字都是珍品,需要仔细琢磨,哪里是二十分钟就能琢磨完的”宇文温听到这里,眉毛一挑:“怎么,千余字的作品,你打算琢磨多久”杨济继续磨:“怎么也得月余”“月余你身为外臣,在宫里待月余不怕御史把你撕了么”“不会,不会”杨济见着宇文温口气好像有些松动,赶紧趁热打铁:“微臣若作为宿卫大将,在宫里值守月余,合乎礼制,御史也说不得什么。”眼见着杨济为了看兰亭集序真迹,厚着脸皮求到这种地步,宇文温也不好太坚持。毕竟有了“临摹机”,不仅可以将兰亭集序“原样复制”后出版,其他书法名作也可“如法炮制”,这样“如假包换”的摹本可想而知销路会很广,所以“钱途”一片光明。拿了这么大的好处,宇文温觉得适当松一松也没什么,但是“宫里轮值武臣都排满班次了,这突然插个人进来,还真是棘手哇”宇文温做纠结状,杨济见状知道这位在“叫价”,还好他早有准备,赶紧“还价:“陛下,这临摹机不仅能临摹书法,还能临摹画作”“是么临摹书法,描了轮廓即可,可临摹画作,颜色你如何临摹”“陛下放心,调色如今又不是难事”见着杨济如此拼命表现,宇文温思索片刻,忽然警惕的问:“你莫非又想琢磨什么名画”“不不不,陛下,微臣只想好好琢磨兰亭集序”“当真”“当真”第四百三十一章 知音下午,侧殿里,皇后尉迟炽繁,正与入宫请安的太子一家小聚,说起家长里短。太子妃韦氏,现在已经正式参与到皇室产业的管理中来,协助皇后管账,基本上隔三差五都要入宫“办公”,同时还会带着儿子来宫中玩耍。而太子宇文维城,基本上每天都要到宫里“签到”,向父母请安,顺便聆听父亲的教导,所以一家人在宫里的时间很多。但每一次尉迟炽繁都有说不完的话,现在说着说着,自然免不了各种嘱咐。“英国公,是可以让你父亲改变主意的人,其他人,未必做得到,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要和英国公交恶,切记。”“母亲说得是,孩儿知道的。”“当然,你作为储君,不好与重臣太过亲近,但英国公不同,当年对你也算是有恩,平日多走动些,旁人也不好说什么的。”“孩儿明白。”“还有”“咿呀咿呀,冲啊,冲啊”尉迟炽繁和儿子宇文维城的说话,被身处外间嬉戏的孙子宇文旭打断,她笑盈盈的看着他不通书法,但知道兰亭集序是无价之宝,所以,拿到手后,谁也别想再从他手里拿走。陪在一旁的杨济,看着这千古名作,同样眼睛都不舍得多眨一下。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也是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之一,在后世有“天下行书第一”的赞誉,后世但凡学习行书之人,都会倾心于兰亭不能自拔。杨济便是其一。但世间却无兰亭集序真迹,全都是摹本。真迹的下落众说纷纭,主流的看法是,兰亭集序被对之爱不释手的唐太宗李世民死后带进了棺材,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杨济“当年”练字时,当然也临摹过兰亭集序,可以说对每一个字都熟悉得很,如今见着真迹就在眼前,哪里能不多看几眼。据传王羲之对自己所写兰亭集序也十分看中,作为传家宝传给子孙后代,所以自晋以来,直到南北归一,世人只只见过摹本,从未见过真迹。现在,外界传言,是天子使了手段,从王羲之后人手中获得这一书法名作。这消息很快不胫而走,许多文学之士蜂拥而来,不顾君臣尊卑,请求天子将这瑰宝“适当展示一下”,也让大家了却一个心愿。向来大方的宇文温,宛若守财奴般死死守着兰亭集序,借是肯定不会借的,展示也不舍得。奈何请愿的人太多,连杨济也厚着脸皮向宇文温请求“一饱眼福”,宇文温见着“群情汹涌”,便让当世公认的书法名家虞世南、欧阳询入宫,分别临摹兰亭集序。两位书法名家见着兰亭集序真迹,据说激动得热泪盈眶、手都不住发抖,好不容易才分别完成了临摹,于是有了虞世南摹本和欧阳询摹本。宇文温便将摹本当做宝贝,时不时拿出来展示。至于真迹,当然是被宇文温锁在安全柜里,除了他,谁也不能碰。眼见着宇文温如此“小气”,思慕兰亭集序真迹已久的杨济,绞尽脑汁想了个办法,琢磨出一个“临摹机”,趁着宇文温视察新落成的军校教室,将“临摹机”献上。然后鼓动三寸不烂,说得天子同意将真迹拿出来,让技术员用“临摹机”将其完美“描”出来,然后“制版”,由求学社大规模印刷、出版。现在,君臣二人就站在“临摹机”旁,看着画师工作。杨济忽然低声说道:“陛下。”“何事”宇文温有些警惕的问。“不知临摹完毕后,能否”“想都不要想”“呃微臣就在宫里看看不借出去”“那好,二十分钟。”“二十分钟不够啊陛下”“二十分钟够了,千余字,一下子就看完了”“这不能啊陛下”杨济厚着脸皮继续磨,“陛下,王右军的书法天下闻名,每个字都是珍品,需要仔细琢磨,哪里是二十分钟就能琢磨完的”宇文温听到这里,眉毛一挑:“怎么,千余字的作品,你打算琢磨多久”杨济继续磨:“怎么也得月余”“月余你身为外臣,在宫里待月余不怕御史把你撕了么”“不会,不会”杨济见着宇文温口气好像有些松动,赶紧趁热打铁:“微臣若作为宿卫大将,在宫里值守月余,合乎礼制,御史也说不得什么。”眼见着杨济为了看兰亭集序真迹,厚着脸皮求到这种地步,宇文温也不好太坚持。毕竟有了“临摹机”,不仅可以将兰亭集序“原样复制”后出版,其他书法名作也可“如法炮制”,这样“如假包换”的摹本可想而知销路会很广,所以“钱途”一片光明。拿了这么大的好处,宇文温觉得适当松一松也没什么,但是“宫里轮值武臣都排满班次了,这突然插个人进来,还真是棘手哇”宇文温做纠结状,杨济见状知道这位在“叫价”,还好他早有准备,赶紧“还价:“陛下,这临摹机不仅能临摹书法,还能临摹画作”“是么临摹书法,描了轮廓即可,可临摹画作,颜色你如何临摹”“陛下放心,调色如今又不是难事”见着杨济如此拼命表现,宇文温思索片刻,忽然警惕的问:“你莫非又想琢磨什么名画”“不不不,陛下,微臣只想好好琢磨兰亭集序”“当真”“当真”第四百三十一章 知音下午,侧殿里,皇后尉迟炽繁,正与入宫请安的太子一家小聚,说起家长里短。太子妃韦氏,现在已经正式参与到皇室产业的管理中来,协助皇后管账,基本上隔三差五都要入宫“办公”,同时还会带着儿子来宫中玩耍。而太子宇文维城,基本上每天都要到宫里“签到”,向父母请安,顺便聆听父亲的教导,所以一家人在宫里的时间很多。但每一次尉迟炽繁都有说不完的话,现在说着说着,自然免不了各种嘱咐。“英国公,是可以让你父亲改变主意的人,其他人,未必做得到,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要和英国公交恶,切记。”“母亲说得是,孩儿知道的。”“当然,你作为储君,不好与重臣太过亲近,但英国公不同,当年对你也算是有恩,平日多走动些,旁人也不好说什么的。”“孩儿明白。”“还有”“咿呀咿呀,冲啊,冲啊”尉迟炽繁和儿子宇文维城的说话,被身处外间嬉戏的孙子宇文旭打断,她笑盈盈的看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