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34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342(1 / 1)

d,要么疯癫。”“这可不是田某瞎扯,房参军有兴趣,可以翻翻期刊”“所以,上好的葡萄酒,其中甲醇含量不能高,其酿造工艺得改进,嘿嘿,这种改进过的工艺要用到一些药剂,整个工艺可是申请了专利,陇右那边的酒坊,都花了大价钱来买”房玄龄知道实验小白鼠可以替代人来进行药理实验,他觉得想出这一办法的人可谓功德无量,如今听得田明朗对葡萄酒的“毒性”言之凿凿,有些惊疑不定:父亲喜欢喝自酿的葡萄酒啊,会不会得赶紧写封信劝劝才行。房玄龄心中纠结,而田明朗继续说:“可以说,酒中的杂质,也就是各种杂醇,是导致人喝了之后头痛、难受的罪魁祸首,那些劣质酒,杂醇太多,所以度数越高,喝起来越难受。”“但黄州的酒就不一样了”说着说着,又开始“言必称西阳”,不过房玄龄倒是对“酒中秘辛”很感兴趣,他打算“偷师”,然后和亲友闲谈时也好显摆一下。“我们黄州的美酒,整个酿造过程都严格把关,控制酸碱度,控制温度,经过无数酿酒师的试验,摸索出了一套可行的新式酿造工艺。”“酒中的杂醇少,所以虽然度数高,但喝了不上头,当晚喝醉了就睡,第二日起来,头不痛不胀,一点事儿都没有”“不仅如此,我们黄州酒坊酿酒,不会对原料的要求太过苛刻,所以产量很大”“譬如这汉沔地区,每年都有大量粮食外销,所以,黄州的酒坊多以汉沔粮食酿酒,量大,质量也有保证,畅销各地,供不应求。”田明朗边说边喝,越说越来劲:“一斛米能卖多少钱买不了多少钱可若是酿成酒,那价格可是翻了几番。”“这就叫深加工,提升附加值,汉沔乃至荆湖地区开发那么多年,如今阡陌连天,到处都是良田,种的是交州稻,一年收两季,根本就不缺粮食”“所以,荆湖熟,天下足,这可不是信口胡言”听到这里,房玄龄默默点头,荆湖熟、天下足,这确实不是信口胡言。自明德元年起,朝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组织无数百姓对汉沔地区乃至荆湖地区进行大规模开发。在蒸汽抽水机、海量铁制工具以及无数奴工的帮助下,各地兴修水利、排干沼泽、围湖造田,又投入大量生石灰,扑杀血吸虫。近二十年时间过去,沧海变桑田,荆湖地区出现了大量农田,无数村落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每年春天,荆湖各地到处都是青青禾苗,到了秋天,举目望去一片金黄。荆湖地区的粮食产量逐年快速增长,而朝廷设立了几个大型粮仓,其中就包括位于汉水畔的沔阳仓。沔阳仓,是一个周长近二十里的大型仓城,内有粮仓、粮窖三千多,其中存粮其中存粮逾两千万石斛,如今已是天下有名的大粮仓。一个成年男子,一月需粮二石,半年需粮十二石,存粮逾两千万石的沔阳仓,可以保证至少一百六十万人半年的口粮。而荆湖地区存粮超过千万石的官仓,还有江陵仓,岳阳仓,全都位于水运便利之地。可以说,荆湖地区的几个大型官仓,就是朝廷手中的定心丸,如果河南、河北、两淮等中原地区发生天灾导致粮食歉收,朝廷可以依靠火轮船,将荆湖地区的存粮大规模外运,赈济灾民。这还是官仓的储量,每年丰收季节,都有大量粮商到荆湖地区收购粮食,然后作为商品粮外销。所以,荆湖熟,天下足,并非妄言。正是因为如此,天子才有底气持续十几年故意压低山东粮价、布价,导致各地农民纷纷出租土地,自己想办法务工赚钱。而无数山东士族、著姓的庄园,在这样的挤兑下苦苦支撑,撑了十几年,渐渐撑不下去。庄园的收入连年锐减,许多庄园已经维持不下去,而包括汉沔地区在内的荆湖地区,依旧在开垦大量荒地,每年的粮食产量依旧在快速增长。天子用将近二十年时间,磨出了一把锋利的千牛刀,这把千牛刀无实体,却能把山东各地士族砍得遍体鳞伤、痛苦不堪,然而大家还不好说什么。毕竟丰年粮贱是常识,当“荆湖熟,天下足“成为事实,山东各地的粮食供应充足,那么粮价长年走低,还有什么好说的大家唯一能用作反击手段的说辞,是谷贱伤农,然而大量农民选择到永济渠、通济渠沿岸商埠、城池务工,然后还能靠着务工所得养活自己以及家人,这样的说辞,也变得苍白无力。想到这里,一股无力感在房玄龄心中油然而生:陛下这是要把世家大族连根拔起么第五百零三章 婚娅长江江面,百舸争流,无数冒着浓烟的火轮船,在大江之上往来穿梭,身处临江某食肆靠窗座位的房玄龄,看着江面上一条巨蟒横跨南北,不由得感慨万千。那巨蟒是长江浮桥,横跨大江两岸,连接北岸汉口汉水入江口和南岸夏口。这座长江浮桥是一项宏伟的大型工程,可让马车对向通行,又有三座通航孔,方便火轮船穿过浮桥,往来长江上下游各地。房玄龄知道这座浮桥修起来可不容易,去年雨季长江中游水位大涨,江水流速骤增,差点就把浮桥扯断了,所幸鄂州官府当机立断,按照应急方案将浮桥拆解,躲过了洪峰,事后又把浮桥“组装起来”。有了长江浮桥,超负荷运转的夏口港总算松了口气,而夏口作为长江枢要,发展十分迅速,他奉太子之命到夏口公干,如今公务办完,抽空在城里走走、看看。看看夏口发展成什么模样。他是便服出行,所以没人知道他的身份,食肆伙计只当他是寻常客人,按照要求上了几碟小食,便没来打扰。房玄龄看着江景,看着江上如过江之卿的火轮船,听着耳边传来的说话内容。那是不远处另一个靠窗的位置,有两名男子在闲谈,而闲谈的内容,是其熟人家里的一门婚事。此事和房玄龄无关,不过听听也无妨。这门婚事,新郎为折冲府军将,新娘为商贾之女,双方成婚,聘礼和嫁妆不得了。流通券就不说了,金、银、宝石首饰数不胜数,尤其来自狮子国的红、蓝宝石首饰,璀璨夺目,华美异常。婚宴同样不得了。一水的海鲜席,各种名贵海鲜仿佛不要钱一般,甚至还有鲜活海鱼现做的佳肴,让前来道贺的宾客大饱口福。房玄龄只是略微听了一下,然后心中估算了个大概,不由得悚然动容:这可比山东士族之间联姻时所出聘礼、嫁妆多多了而这门婚事,男女双方出身寒微,连庶族都不是,女方家是商贾,财大气粗倒也可以理解,然而新郎不过区区折冲府裨将,怎么老丈人对女婿就这么大方又听了一会,原来是这新郎的同母弟有了出息,于不久前的殿试中了进士,而新郎因为表现出色,即将入军校深造。如此来,事情再明显不过:结为婚娅姻亲,各取所需。男方前途无量,女方财大气粗,于是一拍即合。以房玄龄的观点,这种功利性极强的婚姻充满铜臭味,但寻常人的婚姻不就是这样么不仅如此,男方实际上不穷,家中办有作坊,向两洋贸易公司供货,借着海贸大兴的东风,财源广进。所以男方出得起丰厚的聘礼,即便对上了腰缠万贯的丈人,也不落下风。然而,男女双方家中产业,并不是什么大名鼎鼎的商号、工场。即便如此,这门婚事的“奢华”程度,依旧超过房玄龄所知山东士族之间的婚嫁排场,从一个侧面表明,荆襄、两湖、两淮之地新兴大户的财力有多强。许多荆襄、两湖、两淮的庶族经商或者开设作坊、工场,所以经济实力快速增长,又有许多出身卑微之人从军、以军功晋升,或者靠读书靠科举成了举人,于是这些人相互间结为婚娅,渐渐“自成体系”。这些新兴大户有财力供养子弟、族人读书,靠着科举考试入仕,有了稳定的上升通道,所以言谈举止间,对于士族开始不那么仰慕了。有前途的和有钱的相互联姻,再正常不过。而士族间的婚姻,门当户对是重中之重,山东士族尚婚娅,姻亲可以不是官,但必须是门当户对的士族子弟。所以士族间婚嫁之事按理不该沾上太多铜臭味,但没有钱财却万万不可。房玄龄知道最近几年,一些高门士族,也开始和二、三流士族联姻,前提是男方要拿出足够的“陪门财”。何谓“陪门财”很简单,高门士族把女儿嫁给二、三流士族子弟,这算是“有辱门风”,所以男方是占了大便宜,必须给予大量钱财作为补偿,此即为“陪门财”。说白了,就是高门士族手头紧,所以本来只能嫁给门当户对家族的女儿,不得不“下嫁”给门望不如自家的士族子弟。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因为粮价、布价持续十余年走低,导致士族们的庄园收入大减,因为家里手头紧,那么原本的傲气也得适当“收敛”一点,靠嫁女儿获取大量“陪门财”,补贴家用。这就是无奈的事实,高傲的士族,曾经坐拥闭门为市的大庄园,如今财力却渐渐捉襟见肘。在这么下去,也许将来有一天,庶族子弟,也可以凭着优厚的聘礼,迎娶知书达理的士族女。这种情景只是想,就让房玄龄有些失神,他作为清河房氏子弟,有些难以接受士庶之别就这么消失了。但是,世道再这么演变下去,这一天恐怕迟早会到来。自科举制实施以来,士族本就渐少的优待已经不复存在,士族子弟凭门荫入仕这种特权已彻底被天子废除,士族子弟们想要入仕,除了希望渺茫的征辟,就只有参加科举。士族子弟不怕考试,然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学堂、族学,其课堂里挤满了无数发奋读书的庶族学子,随着时间流逝,将来的科举,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一个士族考生参加科举考试,恐怕要面对十个甚至二十个庶族考生的挑战。大量销售的各类书籍、日益发展的学政,让士族子弟的家学优势逐渐销弱,为科举而读书的庶族子弟,靠着死读书、“题海战术”,正快速缩短与士族子弟的学问差距。房玄龄在想,再过十来二十年,若士族子弟连考试都考不过庶族子弟,那可如何是好如果接连几代人都没得官做,庄园又撑不下去,失去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的士族,光靠名望又如何过日子莫非就只能靠嫁女收“陪门财”来补贴家用这样的未来,房玄龄不敢想,他知道一旦远离权利中枢太久,譬如两代人都没官做,绝大部分家族都会家道中落。两代人是多久四十到五十年。江南士族的衰落,时间跨度就是五十多年。江南士族,由侨姓、吴姓构成,永嘉之乱后中原士族南渡者称为“侨姓”,以王、谢、袁、萧为大,江左原有士族称为“吴姓”,以朱、张、顾、陆为大。然而历经侯景之乱,江陵之破,到了陈国灭亡时,江南士族已经元气大伤。陈郡谢氏、吴郡朱氏于侯景之乱遭灭族大祸,后嗣衰微,如今已难寻其人物和事迹。吴郡顾氏,在陈亡之后并无子弟仕官。琅邪王氏,江左袁氏,吴郡张氏,吴郡陆氏,陈亡之后只有些许子弟仕官,官位高不到哪里去。兰陵萧氏稍好,梁国灭亡后,萧梁宗室在朝为官,而天子的德妃萧氏为梁国公主,其同母弟萧瑀颇受重用,但也仅此而已。江南士族八大姓,现在的名望,早已不及当初侯景之乱前的全盛时期,时间跨度就是四十余年两代人,原因是战乱。这是南边的情况,北边呢齐国灭亡,山东士族被长安朝廷排斥,好不容易有机会翻盘尉迟氏的邺城朝廷,这机会却随着邺城朝廷的覆灭而消散。山东士族被挤出权力中枢,原因同样是战乱,两个邺城朝廷的覆灭让他们没了依靠。尉迟氏败亡迄今已有二十来年,再过二十来年,就有五十年,房玄龄觉得,政治上受排挤、经济上受打击的山东士族再不想办法,迟早步江南士族后尘。也许,将来新君继位,对士族的敌意会减轻但当今天子年富力强,而太子和诸皇子,似乎也对士族没有什么倾慕之情。这一点,作为太子佐官的房玄龄很清楚。天下又不太可能会再次大乱,不会再有第三个邺城朝廷出现。所以,面对剧烈变化的时代潮流,出身山东士族的房玄龄无法挽回什么,只能独善其身。第五百零四章 义务“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田地咸黄王,蚁舟红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日月鹰蔗、成树裂张”朗朗读书声,从教室里传出,字正腔圆的男声,各种错音的童声,如同波浪般拍打着听众的耳朵。教室外、窗户旁,正在视察的房玄龄,看着课堂里学童们端坐朗诵的样子,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背诵千字文的情景。他的开蒙老师是父亲男方前途无量,女方财大气粗,于是一拍即合。以房玄龄的观点,这种功利性极强的婚姻充满铜臭味,但寻常人的婚姻不就是这样么不仅如此,男方实际上不穷,家中办有作坊,向两洋贸易公司供货,借着海贸大兴的东风,财源广进。所以男方出得起丰厚的聘礼,即便对上了腰缠万贯的丈人,也不落下风。然而,男女双方家中产业,并不是什么大名鼎鼎的商号、工场。即便如此,这门婚事的“奢华”程度,依旧超过房玄龄所知山东士族之间的婚嫁排场,从一个侧面表明,荆襄、两湖、两淮之地新兴大户的财力有多强。许多荆襄、两湖、两淮的庶族经商或者开设作坊、工场,所以经济实力快速增长,又有许多出身卑微之人从军、以军功晋升,或者靠读书靠科举成了举人,于是这些人相互间结为婚娅,渐渐“自成体系”。这些新兴大户有财力供养子弟、族人读书,靠着科举考试入仕,有了稳定的上升通道,所以言谈举止间,对于士族开始不那么仰慕了。有前途的和有钱的相互联姻,再正常不过。而士族间的婚姻,门当户对是重中之重,山东士族尚婚娅,姻亲可以不是官,但必须是门当户对的士族子弟。所以士族间婚嫁之事按理不该沾上太多铜臭味,但没有钱财却万万不可。房玄龄知道最近几年,一些高门士族,也开始和二、三流士族联姻,前提是男方要拿出足够的“陪门财”。何谓“陪门财”很简单,高门士族把女儿嫁给二、三流士族子弟,这算是“有辱门风”,所以男方是占了大便宜,必须给予大量钱财作为补偿,此即为“陪门财”。说白了,就是高门士族手头紧,所以本来只能嫁给门当户对家族的女儿,不得不“下嫁”给门望不如自家的士族子弟。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因为粮价、布价持续十余年走低,导致士族们的庄园收入大减,因为家里手头紧,那么原本的傲气也得适当“收敛”一点,靠嫁女儿获取大量“陪门财”,补贴家用。这就是无奈的事实,高傲的士族,曾经坐拥闭门为市的大庄园,如今财力却渐渐捉襟见肘。在这么下去,也许将来有一天,庶族子弟,也可以凭着优厚的聘礼,迎娶知书达理的士族女。这种情景只是想,就让房玄龄有些失神,他作为清河房氏子弟,有些难以接受士庶之别就这么消失了。但是,世道再这么演变下去,这一天恐怕迟早会到来。自科举制实施以来,士族本就渐少的优待已经不复存在,士族子弟凭门荫入仕这种特权已彻底被天子废除,士族子弟们想要入仕,除了希望渺茫的征辟,就只有参加科举。士族子弟不怕考试,然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学堂、族学,其课堂里挤满了无数发奋读书的庶族学子,随着时间流逝,将来的科举,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一个士族考生参加科举考试,恐怕要面对十个甚至二十个庶族考生的挑战。大量销售的各类书籍、日益发展的学政,让士族子弟的家学优势逐渐销弱,为科举而读书的庶族子弟,靠着死读书、“题海战术”,正快速缩短与士族子弟的学问差距。房玄龄在想,再过十来二十年,若士族子弟连考试都考不过庶族子弟,那可如何是好如果接连几代人都没得官做,庄园又撑不下去,失去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的士族,光靠名望又如何过日子莫非就只能靠嫁女收“陪门财”来补贴家用这样的未来,房玄龄不敢想,他知道一旦远离权利中枢太久,譬如两代人都没官做,绝大部分家族都会家道中落。两代人是多久四十到五十年。江南士族的衰落,时间跨度就是五十多年。江南士族,由侨姓、吴姓构成,永嘉之乱后中原士族南渡者称为“侨姓”,以王、谢、袁、萧为大,江左原有士族称为“吴姓”,以朱、张、顾、陆为大。然而历经侯景之乱,江陵之破,到了陈国灭亡时,江南士族已经元气大伤。陈郡谢氏、吴郡朱氏于侯景之乱遭灭族大祸,后嗣衰微,如今已难寻其人物和事迹。吴郡顾氏,在陈亡之后并无子弟仕官。琅邪王氏,江左袁氏,吴郡张氏,吴郡陆氏,陈亡之后只有些许子弟仕官,官位高不到哪里去。兰陵萧氏稍好,梁国灭亡后,萧梁宗室在朝为官,而天子的德妃萧氏为梁国公主,其同母弟萧瑀颇受重用,但也仅此而已。江南士族八大姓,现在的名望,早已不及当初侯景之乱前的全盛时期,时间跨度就是四十余年两代人,原因是战乱。这是南边的情况,北边呢齐国灭亡,山东士族被长安朝廷排斥,好不容易有机会翻盘尉迟氏的邺城朝廷,这机会却随着邺城朝廷的覆灭而消散。山东士族被挤出权力中枢,原因同样是战乱,两个邺城朝廷的覆灭让他们没了依靠。尉迟氏败亡迄今已有二十来年,再过二十来年,就有五十年,房玄龄觉得,政治上受排挤、经济上受打击的山东士族再不想办法,迟早步江南士族后尘。也许,将来新君继位,对士族的敌意会减轻但当今天子年富力强,而太子和诸皇子,似乎也对士族没有什么倾慕之情。这一点,作为太子佐官的房玄龄很清楚。天下又不太可能会再次大乱,不会再有第三个邺城朝廷出现。所以,面对剧烈变化的时代潮流,出身山东士族的房玄龄无法挽回什么,只能独善其身。第五百零四章 义务“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田地咸黄王,蚁舟红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日月鹰蔗、成树裂张”朗朗读书声,从教室里传出,字正腔圆的男声,各种错音的童声,如同波浪般拍打着听众的耳朵。教室外、窗户旁,正在视察的房玄龄,看着课堂里学童们端坐朗诵的样子,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背诵千字文的情景。他的开蒙老师是父亲男方前途无量,女方财大气粗,于是一拍即合。以房玄龄的观点,这种功利性极强的婚姻充满铜臭味,但寻常人的婚姻不就是这样么不仅如此,男方实际上不穷,家中办有作坊,向两洋贸易公司供货,借着海贸大兴的东风,财源广进。所以男方出得起丰厚的聘礼,即便对上了腰缠万贯的丈人,也不落下风。然而,男女双方家中产业,并不是什么大名鼎鼎的商号、工场。即便如此,这门婚事的“奢华”程度,依旧超过房玄龄所知山东士族之间的婚嫁排场,从一个侧面表明,荆襄、两湖、两淮之地新兴大户的财力有多强。许多荆襄、两湖、两淮的庶族经商或者开设作坊、工场,所以经济实力快速增长,又有许多出身卑微之人从军、以军功晋升,或者靠读书靠科举成了举人,于是这些人相互间结为婚娅,渐渐“自成体系”。这些新兴大户有财力供养子弟、族人读书,靠着科举考试入仕,有了稳定的上升通道,所以言谈举止间,对于士族开始不那么仰慕了。有前途的和有钱的相互联姻,再正常不过。而士族间的婚姻,门当户对是重中之重,山东士族尚婚娅,姻亲可以不是官,但必须是门当户对的士族子弟。所以士族间婚嫁之事按理不该沾上太多铜臭味,但没有钱财却万万不可。房玄龄知道最近几年,一些高门士族,也开始和二、三流士族联姻,前提是男方要拿出足够的“陪门财”。何谓“陪门财”很简单,高门士族把女儿嫁给二、三流士族子弟,这算是“有辱门风”,所以男方是占了大便宜,必须给予大量钱财作为补偿,此即为“陪门财”。说白了,就是高门士族手头紧,所以本来只能嫁给门当户对家族的女儿,不得不“下嫁”给门望不如自家的士族子弟。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因为粮价、布价持续十余年走低,导致士族们的庄园收入大减,因为家里手头紧,那么原本的傲气也得适当“收敛”一点,靠嫁女儿获取大量“陪门财”,补贴家用。这就是无奈的事实,高傲的士族,曾经坐拥闭门为市的大庄园,如今财力却渐渐捉襟见肘。在这么下去,也许将来有一天,庶族子弟,也可以凭着优厚的聘礼,迎娶知书达理的士族女。这种情景只是想,就让房玄龄有些失神,他作为清河房氏子弟,有些难以接受士庶之别就这么消失了。但是,世道再这么演变下去,这一天恐怕迟早会到来。自科举制实施以来,士族本就渐少的优待已经不复存在,士族子弟凭门荫入仕这种特权已彻底被天子废除,士族子弟们想要入仕,除了希望渺茫的征辟,就只有参加科举。士族子弟不怕考试,然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学堂、族学,其课堂里挤满了无数发奋读书的庶族学子,随着时间流逝,将来的科举,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一个士族考生参加科举考试,恐怕要面对十个甚至二十个庶族考生的挑战。大量销售的各类书籍、日益发展的学政,让士族子弟的家学优势逐渐销弱,为科举而读书的庶族子弟,靠着死读书、“题海战术”,正快速缩短与士族子弟的学问差距。房玄龄在想,再过十来二十年,若士族子弟连考试都考不过庶族子弟,那可如何是好如果接连几代人都没得官做,庄园又撑不下去,失去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的士族,光靠名望又如何过日子莫非就只能靠嫁女收“陪门财”来补贴家用这样的未来,房玄龄不敢想,他知道一旦远离权利中枢太久,譬如两代人都没官做,绝大部分家族都会家道中落。两代人是多久四十到五十年。江南士族的衰落,时间跨度就是五十多年。江南士族,由侨姓、吴姓构成,永嘉之乱后中原士族南渡者称为“侨姓”,以王、谢、袁、萧为大,江左原有士族称为“吴姓”,以朱、张、顾、陆为大。然而历经侯景之乱,江陵之破,到了陈国灭亡时,江南士族已经元气大伤。陈郡谢氏、吴郡朱氏于侯景之乱遭灭族大祸,后嗣衰微,如今已难寻其人物和事迹。吴郡顾氏,在陈亡之后并无子弟仕官。琅邪王氏,江左袁氏,吴郡张氏,吴郡陆氏,陈亡之后只有些许子弟仕官,官位高不到哪里去。兰陵萧氏稍好,梁国灭亡后,萧梁宗室在朝为官,而天子的德妃萧氏为梁国公主,其同母弟萧瑀颇受重用,但也仅此而已。江南士族八大姓,现在的名望,早已不及当初侯景之乱前的全盛时期,时间跨度就是四十余年两代人,原因是战乱。这是南边的情况,北边呢齐国灭亡,山东士族被长安朝廷排斥,好不容易有机会翻盘尉迟氏的邺城朝廷,这机会却随着邺城朝廷的覆灭而消散。山东士族被挤出权力中枢,原因同样是战乱,两个邺城朝廷的覆灭让他们没了依靠。尉迟氏败亡迄今已有二十来年,再过二十来年,就有五十年,房玄龄觉得,政治上受排挤、经济上受打击的山东士族再不想办法,迟早步江南士族后尘。也许,将来新君继位,对士族的敌意会减轻但当今天子年富力强,而太子和诸皇子,似乎也对士族没有什么倾慕之情。这一点,作为太子佐官的房玄龄很清楚。天下又不太可能会再次大乱,不会再有第三个邺城朝廷出现。所以,面对剧烈变化的时代潮流,出身山东士族的房玄龄无法挽回什么,只能独善其身。第五百零四章 义务“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田地咸黄王,蚁舟红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日月鹰蔗、成树裂张”朗朗读书声,从教室里传出,字正腔圆的男声,各种错音的童声,如同波浪般拍打着听众的耳朵。教室外、窗户旁,正在视察的房玄龄,看着课堂里学童们端坐朗诵的样子,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背诵千字文的情景。他的开蒙老师是父亲男方前途无量,女方财大气粗,于是一拍即合。以房玄龄的观点,这种功利性极强的婚姻充满铜臭味,但寻常人的婚姻不就是这样么不仅如此,男方实际上不穷,家中办有作坊,向两洋贸易公司供货,借着海贸大兴的东风,财源广进。所以男方出得起丰厚的聘礼,即便对上了腰缠万贯的丈人,也不落下风。然而,男女双方家中产业,并不是什么大名鼎鼎的商号、工场。即便如此,这门婚事的“奢华”程度,依旧超过房玄龄所知山东士族之间的婚嫁排场,从一个侧面表明,荆襄、两湖、两淮之地新兴大户的财力有多强。许多荆襄、两湖、两淮的庶族经商或者开设作坊、工场,所以经济实力快速增长,又有许多出身卑微之人从军、以军功晋升,或者靠读书靠科举成了举人,于是这些人相互间结为婚娅,渐渐“自成体系”。这些新兴大户有财力供养子弟、族人读书,靠着科举考试入仕,有了稳定的上升通道,所以言谈举止间,对于士族开始不那么仰慕了。有前途的和有钱的相互联姻,再正常不过。而士族间的婚姻,门当户对是重中之重,山东士族尚婚娅,姻亲可以不是官,但必须是门当户对的士族子弟。所以士族间婚嫁之事按理不该沾上太多铜臭味,但没有钱财却万万不可。房玄龄知道最近几年,一些高门士族,也开始和二、三流士族联姻,前提是男方要拿出足够的“陪门财”。何谓“陪门财”很简单,高门士族把女儿嫁给二、三流士族子弟,这算是“有辱门风”,所以男方是占了大便宜,必须给予大量钱财作为补偿,此即为“陪门财”。说白了,就是高门士族手头紧,所以本来只能嫁给门当户对家族的女儿,不得不“下嫁”给门望不如自家的士族子弟。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因为粮价、布价持续十余年走低,导致士族们的庄园收入大减,因为家里手头紧,那么原本的傲气也得适当“收敛”一点,靠嫁女儿获取大量“陪门财”,补贴家用。这就是无奈的事实,高傲的士族,曾经坐拥闭门为市的大庄园,如今财力却渐渐捉襟见肘。在这么下去,也许将来有一天,庶族子弟,也可以凭着优厚的聘礼,迎娶知书达理的士族女。这种情景只是想,就让房玄龄有些失神,他作为清河房氏子弟,有些难以接受士庶之别就这么消失了。但是,世道再这么演变下去,这一天恐怕迟早会到来。自科举制实施以来,士族本就渐少的优待已经不复存在,士族子弟凭门荫入仕这种特权已彻底被天子废除,士族子弟们想要入仕,除了希望渺茫的征辟,就只有参加科举。士族子弟不怕考试,然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学堂、族学,其课堂里挤满了无数发奋读书的庶族学子,随着时间流逝,将来的科举,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一个士族考生参加科举考试,恐怕要面对十个甚至二十个庶族考生的挑战。大量销售的各类书籍、日益发展的学政,让士族子弟的家学优势逐渐销弱,为科举而读书的庶族子弟,靠着死读书、“题海战术”,正快速缩短与士族子弟的学问差距。房玄龄在想,再过十来二十年,若士族子弟连考试都考不过庶族子弟,那可如何是好如果接连几代人都没得官做,庄园又撑不下去,失去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的士族,光靠名望又如何过日子莫非就只能靠嫁女收“陪门财”来补贴家用这样的未来,房玄龄不敢想,他知道一旦远离权利中枢太久,譬如两代人都没官做,绝大部分家族都会家道中落。两代人是多久四十到五十年。江南士族的衰落,时间跨度就是五十多年。江南士族,由侨姓、吴姓构成,永嘉之乱后中原士族南渡者称为“侨姓”,以王、谢、袁、萧为大,江左原有士族称为“吴姓”,以朱、张、顾、陆为大。然而历经侯景之乱,江陵之破,到了陈国灭亡时,江南士族已经元气大伤。陈郡谢氏、吴郡朱氏于侯景之乱遭灭族大祸,后嗣衰微,如今已难寻其人物和事迹。吴郡顾氏,在陈亡之后并无子弟仕官。琅邪王氏,江左袁氏,吴郡张氏,吴郡陆氏,陈亡之后只有些许子弟仕官,官位高不到哪里去。兰陵萧氏稍好,梁国灭亡后,萧梁宗室在朝为官,而天子的德妃萧氏为梁国公主,其同母弟萧瑀颇受重用,但也仅此而已。江南士族八大姓,现在的名望,早已不及当初侯景之乱前的全盛时期,时间跨度就是四十余年两代人,原因是战乱。这是南边的情况,北边呢齐国灭亡,山东士族被长安朝廷排斥,好不容易有机会翻盘尉迟氏的邺城朝廷,这机会却随着邺城朝廷的覆灭而消散。山东士族被挤出权力中枢,原因同样是战乱,两个邺城朝廷的覆灭让他们没了依靠。尉迟氏败亡迄今已有二十来年,再过二十来年,就有五十年,房玄龄觉得,政治上受排挤、经济上受打击的山东士族再不想办法,迟早步江南士族后尘。也许,将来新君继位,对士族的敌意会减轻但当今天子年富力强,而太子和诸皇子,似乎也对士族没有什么倾慕之情。这一点,作为太子佐官的房玄龄很清楚。天下又不太可能会再次大乱,不会再有第三个邺城朝廷出现。所以,面对剧烈变化的时代潮流,出身山东士族的房玄龄无法挽回什么,只能独善其身。第五百零四章 义务“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田地咸黄王,蚁舟红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日月鹰蔗、成树裂张”朗朗读书声,从教室里传出,字正腔圆的男声,各种错音的童声,如同波浪般拍打着听众的耳朵。教室外、窗户旁,正在视察的房玄龄,看着课堂里学童们端坐朗诵的样子,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背诵千字文的情景。他的开蒙老师是父亲男方前途无量,女方财大气粗,于是一拍即合。以房玄龄的观点,这种功利性极强的婚姻充满铜臭味,但寻常人的婚姻不就是这样么不仅如此,男方实际上不穷,家中办有作坊,向两洋贸易公司供货,借着海贸大兴的东风,财源广进。所以男方出得起丰厚的聘礼,即便对上了腰缠万贯的丈人,也不落下风。然而,男女双方家中产业,并不是什么大名鼎鼎的商号、工场。即便如此,这门婚事的“奢华”程度,依旧超过房玄龄所知山东士族之间的婚嫁排场,从一个侧面表明,荆襄、两湖、两淮之地新兴大户的财力有多强。许多荆襄、两湖、两淮的庶族经商或者开设作坊、工场,所以经济实力快速增长,又有许多出身卑微之人从军、以军功晋升,或者靠读书靠科举成了举人,于是这些人相互间结为婚娅,渐渐“自成体系”。这些新兴大户有财力供养子弟、族人读书,靠着科举考试入仕,有了稳定的上升通道,所以言谈举止间,对于士族开始不那么仰慕了。有前途的和有钱的相互联姻,再正常不过。而士族间的婚姻,门当户对是重中之重,山东士族尚婚娅,姻亲可以不是官,但必须是门当户对的士族子弟。所以士族间婚嫁之事按理不该沾上太多铜臭味,但没有钱财却万万不可。房玄龄知道最近几年,一些高门士族,也开始和二、三流士族联姻,前提是男方要拿出足够的“陪门财”。何谓“陪门财”很简单,高门士族把女儿嫁给二、三流士族子弟,这算是“有辱门风”,所以男方是占了大便宜,必须给予大量钱财作为补偿,此即为“陪门财”。说白了,就是高门士族手头紧,所以本来只能嫁给门当户对家族的女儿,不得不“下嫁”给门望不如自家的士族子弟。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因为粮价、布价持续十余年走低,导致士族们的庄园收入大减,因为家里手头紧,那么原本的傲气也得适当“收敛”一点,靠嫁女儿获取大量“陪门财”,补贴家用。这就是无奈的事实,高傲的士族,曾经坐拥闭门为市的大庄园,如今财力却渐渐捉襟见肘。在这么下去,也许将来有一天,庶族子弟,也可以凭着优厚的聘礼,迎娶知书达理的士族女。这种情景只是想,就让房玄龄有些失神,他作为清河房氏子弟,有些难以接受士庶之别就这么消失了。但是,世道再这么演变下去,这一天恐怕迟早会到来。自科举制实施以来,士族本就渐少的优待已经不复存在,士族子弟凭门荫入仕这种特权已彻底被天子废除,士族子弟们想要入仕,除了希望渺茫的征辟,就只有参加科举。士族子弟不怕考试,然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学堂、族学,其课堂里挤满了无数发奋读书的庶族学子,随着时间流逝,将来的科举,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一个士族考生参加科举考试,恐怕要面对十个甚至二十个庶族考生的挑战。大量销售的各类书籍、日益发展的学政,让士族子弟的家学优势逐渐销弱,为科举而读书的庶族子弟,靠着死读书、“题海战术”,正快速缩短与士族子弟的学问差距。房玄龄在想,再过十来二十年,若士族子弟连考试都考不过庶族子弟,那可如何是好如果接连几代人都没得官做,庄园又撑不下去,失去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的士族,光靠名望又如何过日子莫非就只能靠嫁女收“陪门财”来补贴家用这样的未来,房玄龄不敢想,他知道一旦远离权利中枢太久,譬如两代人都没官做,绝大部分家族都会家道中落。两代人是多久四十到五十年。江南士族的衰落,时间跨度就是五十多年。江南士族,由侨姓、吴姓构成,永嘉之乱后中原士族南渡者称为“侨姓”,以王、谢、袁、萧为大,江左原有士族称为“吴姓”,以朱、张、顾、陆为大。然而历经侯景之乱,江陵之破,到了陈国灭亡时,江南士族已经元气大伤。陈郡谢氏、吴郡朱氏于侯景之乱遭灭族大祸,后嗣衰微,如今已难寻其人物和事迹。吴郡顾氏,在陈亡之后并无子弟仕官。琅邪王氏,江左袁氏,吴郡张氏,吴郡陆氏,陈亡之后只有些许子弟仕官,官位高不到哪里去。兰陵萧氏稍好,梁国灭亡后,萧梁宗室在朝为官,而天子的德妃萧氏为梁国公主,其同母弟萧瑀颇受重用,但也仅此而已。江南士族八大姓,现在的名望,早已不及当初侯景之乱前的全盛时期,时间跨度就是四十余年两代人,原因是战乱。这是南边的情况,北边呢齐国灭亡,山东士族被长安朝廷排斥,好不容易有机会翻盘尉迟氏的邺城朝廷,这机会却随着邺城朝廷的覆灭而消散。山东士族被挤出权力中枢,原因同样是战乱,两个邺城朝廷的覆灭让他们没了依靠。尉迟氏败亡迄今已有二十来年,再过二十来年,就有五十年,房玄龄觉得,政治上受排挤、经济上受打击的山东士族再不想办法,迟早步江南士族后尘。也许,将来新君继位,对士族的敌意会减轻但当今天子年富力强,而太子和诸皇子,似乎也对士族没有什么倾慕之情。这一点,作为太子佐官的房玄龄很清楚。天下又不太可能会再次大乱,不会再有第三个邺城朝廷出现。所以,面对剧烈变化的时代潮流,出身山东士族的房玄龄无法挽回什么,只能独善其身。第五百零四章 义务“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田地咸黄王,蚁舟红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日月鹰蔗、成树裂张”朗朗读书声,从教室里传出,字正腔圆的男声,各种错音的童声,如同波浪般拍打着听众的耳朵。教室外、窗户旁,正在视察的房玄龄,看着课堂里学童们端坐朗诵的样子,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背诵千字文的情景。他的开蒙老师是父亲男方前途无量,女方财大气粗,于是一拍即合。以房玄龄的观点,这种功利性极强的婚姻充满铜臭味,但寻常人的婚姻不就是这样么不仅如此,男方实际上不穷,家中办有作坊,向两洋贸易公司供货,借着海贸大兴的东风,财源广进。所以男方出得起丰厚的聘礼,即便对上了腰缠万贯的丈人,也不落下风。然而,男女双方家中产业,并不是什么大名鼎鼎的商号、工场。即便如此,这门婚事的“奢华”程度,依旧超过房玄龄所知山东士族之间的婚嫁排场,从一个侧面表明,荆襄、两湖、两淮之地新兴大户的财力有多强。许多荆襄、两湖、两淮的庶族经商或者开设作坊、工场,所以经济实力快速增长,又有许多出身卑微之人从军、以军功晋升,或者靠读书靠科举成了举人,于是这些人相互间结为婚娅,渐渐“自成体系”。这些新兴大户有财力供养子弟、族人读书,靠着科举考试入仕,有了稳定的上升通道,所以言谈举止间,对于士族开始不那么仰慕了。有前途的和有钱的相互联姻,再正常不过。而士族间的婚姻,门当户对是重中之重,山东士族尚婚娅,姻亲可以不是官,但必须是门当户对的士族子弟。所以士族间婚嫁之事按理不该沾上太多铜臭味,但没有钱财却万万不可。房玄龄知道最近几年,一些高门士族,也开始和二、三流士族联姻,前提是男方要拿出足够的“陪门财”。何谓“陪门财”很简单,高门士族把女儿嫁给二、三流士族子弟,这算是“有辱门风”,所以男方是占了大便宜,必须给予大量钱财作为补偿,此即为“陪门财”。说白了,就是高门士族手头紧,所以本来只能嫁给门当户对家族的女儿,不得不“下嫁”给门望不如自家的士族子弟。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因为粮价、布价持续十余年走低,导致士族们的庄园收入大减,因为家里手头紧,那么原本的傲气也得适当“收敛”一点,靠嫁女儿获取大量“陪门财”,补贴家用。这就是无奈的事实,高傲的士族,曾经坐拥闭门为市的大庄园,如今财力却渐渐捉襟见肘。在这么下去,也许将来有一天,庶族子弟,也可以凭着优厚的聘礼,迎娶知书达理的士族女。这种情景只是想,就让房玄龄有些失神,他作为清河房氏子弟,有些难以接受士庶之别就这么消失了。但是,世道再这么演变下去,这一天恐怕迟早会到来。自科举制实施以来,士族本就渐少的优待已经不复存在,士族子弟凭门荫入仕这种特权已彻底被天子废除,士族子弟们想要入仕,除了希望渺茫的征辟,就只有参加科举。士族子弟不怕考试,然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学堂、族学,其课堂里挤满了无数发奋读书的庶族学子,随着时间流逝,将来的科举,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一个士族考生参加科举考试,恐怕要面对十个甚至二十个庶族考生的挑战。大量销售的各类书籍、日益发展的学政,让士族子弟的家学优势逐渐销弱,为科举而读书的庶族子弟,靠着死读书、“题海战术”,正快速缩短与士族子弟的学问差距。房玄龄在想,再过十来二十年,若士族子弟连考试都考不过庶族子弟,那可如何是好如果接连几代人都没得官做,庄园又撑不下去,失去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的士族,光靠名望又如何过日子莫非就只能靠嫁女收“陪门财”来补贴家用这样的未来,房玄龄不敢想,他知道一旦远离权利中枢太久,譬如两代人都没官做,绝大部分家族都会家道中落。两代人是多久四十到五十年。江南士族的衰落,时间跨度就是五十多年。江南士族,由侨姓、吴姓构成,永嘉之乱后中原士族南渡者称为“侨姓”,以王、谢、袁、萧为大,江左原有士族称为“吴姓”,以朱、张、顾、陆为大。然而历经侯景之乱,江陵之破,到了陈国灭亡时,江南士族已经元气大伤。陈郡谢氏、吴郡朱氏于侯景之乱遭灭族大祸,后嗣衰微,如今已难寻其人物和事迹。吴郡顾氏,在陈亡之后并无子弟仕官。琅邪王氏,江左袁氏,吴郡张氏,吴郡陆氏,陈亡之后只有些许子弟仕官,官位高不到哪里去。兰陵萧氏稍好,梁国灭亡后,萧梁宗室在朝为官,而天子的德妃萧氏为梁国公主,其同母弟萧瑀颇受重用,但也仅此而已。江南士族八大姓,现在的名望,早已不及当初侯景之乱前的全盛时期,时间跨度就是四十余年两代人,原因是战乱。这是南边的情况,北边呢齐国灭亡,山东士族被长安朝廷排斥,好不容易有机会翻盘尉迟氏的邺城朝廷,这机会却随着邺城朝廷的覆灭而消散。山东士族被挤出权力中枢,原因同样是战乱,两个邺城朝廷的覆灭让他们没了依靠。尉迟氏败亡迄今已有二十来年,再过二十来年,就有五十年,房玄龄觉得,政治上受排挤、经济上受打击的山东士族再不想办法,迟早步江南士族后尘。也许,将来新君继位,对士族的敌意会减轻但当今天子年富力强,而太子和诸皇子,似乎也对士族没有什么倾慕之情。这一点,作为太子佐官的房玄龄很清楚。天下又不太可能会再次大乱,不会再有第三个邺城朝廷出现。所以,面对剧烈变化的时代潮流,出身山东士族的房玄龄无法挽回什么,只能独善其身。第五百零四章 义务“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田地咸黄王,蚁舟红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日月鹰蔗、成树裂张”朗朗读书声,从教室里传出,字正腔圆的男声,各种错音的童声,如同波浪般拍打着听众的耳朵。教室外、窗户旁,正在视察的房玄龄,看着课堂里学童们端坐朗诵的样子,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背诵千字文的情景。他的开蒙老师是父亲男方前途无量,女方财大气粗,于是一拍即合。以房玄龄的观点,这种功利性极强的婚姻充满铜臭味,但寻常人的婚姻不就是这样么不仅如此,男方实际上不穷,家中办有作坊,向两洋贸易公司供货,借着海贸大兴的东风,财源广进。所以男方出得起丰厚的聘礼,即便对上了腰缠万贯的丈人,也不落下风。然而,男女双方家中产业,并不是什么大名鼎鼎的商号、工场。即便如此,这门婚事的“奢华”程度,依旧超过房玄龄所知山东士族之间的婚嫁排场,从一个侧面表明,荆襄、两湖、两淮之地新兴大户的财力有多强。许多荆襄、两湖、两淮的庶族经商或者开设作坊、工场,所以经济实力快速增长,又有许多出身卑微之人从军、以军功晋升,或者靠读书靠科举成了举人,于是这些人相互间结为婚娅,渐渐“自成体系”。这些新兴大户有财力供养子弟、族人读书,靠着科举考试入仕,有了稳定的上升通道,所以言谈举止间,对于士族开始不那么仰慕了。有前途的和有钱的相互联姻,再正常不过。而士族间的婚姻,门当户对是重中之重,山东士族尚婚娅,姻亲可以不是官,但必须是门当户对的士族子弟。所以士族间婚嫁之事按理不该沾上太多铜臭味,但没有钱财却万万不可。房玄龄知道最近几年,一些高门士族,也开始和二、三流士族联姻,前提是男方要拿出足够的“陪门财”。何谓“陪门财”很简单,高门士族把女儿嫁给二、三流士族子弟,这算是“有辱门风”,所以男方是占了大便宜,必须给予大量钱财作为补偿,此即为“陪门财”。说白了,就是高门士族手头紧,所以本来只能嫁给门当户对家族的女儿,不得不“下嫁”给门望不如自家的士族子弟。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因为粮价、布价持续十余年走低,导致士族们的庄园收入大减,因为家里手头紧,那么原本的傲气也得适当“收敛”一点,靠嫁女儿获取大量“陪门财”,补贴家用。这就是无奈的事实,高傲的士族,曾经坐拥闭门为市的大庄园,如今财力却渐渐捉襟见肘。在这么下去,也许将来有一天,庶族子弟,也可以凭着优厚的聘礼,迎娶知书达理的士族女。这种情景只是想,就让房玄龄有些失神,他作为清河房氏子弟,有些难以接受士庶之别就这么消失了。但是,世道再这么演变下去,这一天恐怕迟早会到来。自科举制实施以来,士族本就渐少的优待已经不复存在,士族子弟凭门荫入仕这种特权已彻底被天子废除,士族子弟们想要入仕,除了希望渺茫的征辟,就只有参加科举。士族子弟不怕考试,然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学堂、族学,其课堂里挤满了无数发奋读书的庶族学子,随着时间流逝,将来的科举,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一个士族考生参加科举考试,恐怕要面对十个甚至二十个庶族考生的挑战。大量销售的各类书籍、日益发展的学政,让士族子弟的家学优势逐渐销弱,为科举而读书的庶族子弟,靠着死读书、“题海战术”,正快速缩短与士族子弟的学问差距。房玄龄在想,再过十来二十年,若士族子弟连考试都考不过庶族子弟,那可如何是好如果接连几代人都没得官做,庄园又撑不下去,失去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的士族,光靠名望又如何过日子莫非就只能靠嫁女收“陪门财”来补贴家用这样的未来,房玄龄不敢想,他知道一旦远离权利中枢太久,譬如两代人都没官做,绝大部分家族都会家道中落。两代人是多久四十到五十年。江南士族的衰落,时间跨度就是五十多年。江南士族,由侨姓、吴姓构成,永嘉之乱后中原士族南渡者称为“侨姓”,以王、谢、袁、萧为大,江左原有士族称为“吴姓”,以朱、张、顾、陆为大。然而历经侯景之乱,江陵之破,到了陈国灭亡时,江南士族已经元气大伤。陈郡谢氏、吴郡朱氏于侯景之乱遭灭族大祸,后嗣衰微,如今已难寻其人物和事迹。吴郡顾氏,在陈亡之后并无子弟仕官。琅邪王氏,江左袁氏,吴郡张氏,吴郡陆氏,陈亡之后只有些许子弟仕官,官位高不到哪里去。兰陵萧氏稍好,梁国灭亡后,萧梁宗室在朝为官,而天子的德妃萧氏为梁国公主,其同母弟萧瑀颇受重用,但也仅此而已。江南士族八大姓,现在的名望,早已不及当初侯景之乱前的全盛时期,时间跨度就是四十余年两代人,原因是战乱。这是南边的情况,北边呢齐国灭亡,山东士族被长安朝廷排斥,好不容易有机会翻盘尉迟氏的邺城朝廷,这机会却随着邺城朝廷的覆灭而消散。山东士族被挤出权力中枢,原因同样是战乱,两个邺城朝廷的覆灭让他们没了依靠。尉迟氏败亡迄今已有二十来年,再过二十来年,就有五十年,房玄龄觉得,政治上受排挤、经济上受打击的山东士族再不想办法,迟早步江南士族后尘。也许,将来新君继位,对士族的敌意会减轻但当今天子年富力强,而太子和诸皇子,似乎也对士族没有什么倾慕之情。这一点,作为太子佐官的房玄龄很清楚。天下又不太可能会再次大乱,不会再有第三个邺城朝廷出现。所以,面对剧烈变化的时代潮流,出身山东士族的房玄龄无法挽回什么,只能独善其身。第五百零四章 义务“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田地咸黄王,蚁舟红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日月鹰蔗、成树裂张”朗朗读书声,从教室里传出,字正腔圆的男声,各种错音的童声,如同波浪般拍打着听众的耳朵。教室外、窗户旁,正在视察的房玄龄,看着课堂里学童们端坐朗诵的样子,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背诵千字文的情景。他的开蒙老师是父亲男方前途无量,女方财大气粗,于是一拍即合。以房玄龄的观点,这种功利性极强的婚姻充满铜臭味,但寻常人的婚姻不就是这样么不仅如此,男方实际上不穷,家中办有作坊,向两洋贸易公司供货,借着海贸大兴的东风,财源广进。所以男方出得起丰厚的聘礼,即便对上了腰缠万贯的丈人,也不落下风。然而,男女双方家中产业,并不是什么大名鼎鼎的商号、工场。即便如此,这门婚事的“奢华”程度,依旧超过房玄龄所知山东士族之间的婚嫁排场,从一个侧面表明,荆襄、两湖、两淮之地新兴大户的财力有多强。许多荆襄、两湖、两淮的庶族经商或者开设作坊、工场,所以经济实力快速增长,又有许多出身卑微之人从军、以军功晋升,或者靠读书靠科举成了举人,于是这些人相互间结为婚娅,渐渐“自成体系”。这些新兴大户有财力供养子弟、族人读书,靠着科举考试入仕,有了稳定的上升通道,所以言谈举止间,对于士族开始不那么仰慕了。有前途的和有钱的相互联姻,再正常不过。而士族间的婚姻,门当户对是重中之重,山东士族尚婚娅,姻亲可以不是官,但必须是门当户对的士族子弟。所以士族间婚嫁之事按理不该沾上太多铜臭味,但没有钱财却万万不可。房玄龄知道最近几年,一些高门士族,也开始和二、三流士族联姻,前提是男方要拿出足够的“陪门财”。何谓“陪门财”很简单,高门士族把女儿嫁给二、三流士族子弟,这算是“有辱门风”,所以男方是占了大便宜,必须给予大量钱财作为补偿,此即为“陪门财”。说白了,就是高门士族手头紧,所以本来只能嫁给门当户对家族的女儿,不得不“下嫁”给门望不如自家的士族子弟。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因为粮价、布价持续十余年走低,导致士族们的庄园收入大减,因为家里手头紧,那么原本的傲气也得适当“收敛”一点,靠嫁女儿获取大量“陪门财”,补贴家用。这就是无奈的事实,高傲的士族,曾经坐拥闭门为市的大庄园,如今财力却渐渐捉襟见肘。在这么下去,也许将来有一天,庶族子弟,也可以凭着优厚的聘礼,迎娶知书达理的士族女。这种情景只是想,就让房玄龄有些失神,他作为清河房氏子弟,有些难以接受士庶之别就这么消失了。但是,世道再这么演变下去,这一天恐怕迟早会到来。自科举制实施以来,士族本就渐少的优待已经不复存在,士族子弟凭门荫入仕这种特权已彻底被天子废除,士族子弟们想要入仕,除了希望渺茫的征辟,就只有参加科举。士族子弟不怕考试,然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学堂、族学,其课堂里挤满了无数发奋读书的庶族学子,随着时间流逝,将来的科举,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一个士族考生参加科举考试,恐怕要面对十个甚至二十个庶族考生的挑战。大量销售的各类书籍、日益发展的学政,让士族子弟的家学优势逐渐销弱,为科举而读书的庶族子弟,靠着死读书、“题海战术”,正快速缩短与士族子弟的学问差距。房玄龄在想,再过十来二十年,若士族子弟连考试都考不过庶族子弟,那可如何是好如果接连几代人都没得官做,庄园又撑不下去,失去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的士族,光靠名望又如何过日子莫非就只能靠嫁女收“陪门财”来补贴家用这样的未来,房玄龄不敢想,他知道一旦远离权利中枢太久,譬如两代人都没官做,绝大部分家族都会家道中落。两代人是多久四十到五十年。江南士族的衰落,时间跨度就是五十多年。江南士族,由侨姓、吴姓构成,永嘉之乱后中原士族南渡者称为“侨姓”,以王、谢、袁、萧为大,江左原有士族称为“吴姓”,以朱、张、顾、陆为大。然而历经侯景之乱,江陵之破,到了陈国灭亡时,江南士族已经元气大伤。陈郡谢氏、吴郡朱氏于侯景之乱遭灭族大祸,后嗣衰微,如今已难寻其人物和事迹。吴郡顾氏,在陈亡之后并无子弟仕官。琅邪王氏,江左袁氏,吴郡张氏,吴郡陆氏,陈亡之后只有些许子弟仕官,官位高不到哪里去。兰陵萧氏稍好,梁国灭亡后,萧梁宗室在朝为官,而天子的德妃萧氏为梁国公主,其同母弟萧瑀颇受重用,但也仅此而已。江南士族八大姓,现在的名望,早已不及当初侯景之乱前的全盛时期,时间跨度就是四十余年两代人,原因是战乱。这是南边的情况,北边呢齐国灭亡,山东士族被长安朝廷排斥,好不容易有机会翻盘尉迟氏的邺城朝廷,这机会却随着邺城朝廷的覆灭而消散。山东士族被挤出权力中枢,原因同样是战乱,两个邺城朝廷的覆灭让他们没了依靠。尉迟氏败亡迄今已有二十来年,再过二十来年,就有五十年,房玄龄觉得,政治上受排挤、经济上受打击的山东士族再不想办法,迟早步江南士族后尘。也许,将来新君继位,对士族的敌意会减轻但当今天子年富力强,而太子和诸皇子,似乎也对士族没有什么倾慕之情。这一点,作为太子佐官的房玄龄很清楚。天下又不太可能会再次大乱,不会再有第三个邺城朝廷出现。所以,面对剧烈变化的时代潮流,出身山东士族的房玄龄无法挽回什么,只能独善其身。第五百零四章 义务“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田地咸黄王,蚁舟红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日月鹰蔗、成树裂张”朗朗读书声,从教室里传出,字正腔圆的男声,各种错音的童声,如同波浪般拍打着听众的耳朵。教室外、窗户旁,正在视察的房玄龄,看着课堂里学童们端坐朗诵的样子,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背诵千字文的情景。他的开蒙老师是父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