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23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235(1 / 1)

d落,许多官员不由惊叹一声,以至于殿内顿起波澜,杨济瞥了一眼左右,发现许多官员面带喜色。“一甲第一名,状元,京兆考生,范阳卢楚”呼喊声依次向殿外传去,向太极门传去,平添一分气势,杨济再次看向御座,见天子面色如常,随后收回视线,作若无其事状。朝廷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许多官员对此大加抨击,觉得仅以考试选拔人才太过偏颇,体现不了人才的“品行”、“风度”,甚至说以分数定前程太过武断。说来说去,潜台词还是说九品中正制好。不过这些非议,阻碍不了科举的推行,于是又有人议论,说即便是考试,家学渊源流长的士族子弟也一定考出好成绩,金榜题名,拿下状元。如今京兆考生,范阳卢楚,郡望范阳,卢氏状元郎果然是五姓七望之一的子弟啊想到这里,杨济心中一叹,不过没怎么失落,因为他和天子都明白,要单单靠科举来断世家门阀的根,那是痴心妄想,因为世家子弟可不怕考试。脚步声起,杨济定睛一看,却见殿门处,三名考生脱下鞋子,入了太极殿,小步趋进,在礼官的引领下,向玉阶而去。他看了一眼为首的状元郎,见是个样貌端正,腰板很直,年纪三十多岁的男子,于是心中一松:还好,不是歪瓜裂枣。在礼官的引领下,一甲三进士状元、榜眼、探花,在文武百官见证下,于玉阶前,向端坐御座的天子叩拜,口称“学生”。殿试中选的考生,便是天子门生,一甲三进士如今身处太极殿,在天子面前自称“学生”,如此殊荣,让三位激动得语无伦次,说话都有些结结巴巴。这是很正常的反应,宇文温不会因此不悦。亲手点的状元郎居然是世家子弟,心中有些小小失落,但他不会因此而恼怒,这是公平考试选出来的一甲三进士,没有什么好抱怨的。看着面前这样貌平常、三十多岁的状元郎,看看头发已有些许花白的榜眼,以及明显是不惑之年的探花,宇文温心中只有感慨:状元是五姓七望的范阳卢氏子弟,第一等的世家出身,但榜眼和探花,听籍贯、姓氏就知道是寒族出身。那就是二比一狗屁的做官靠投胎以后,考试不及格又没胆从军立功的无能之辈,就窝在家里做一辈子宅男吧些许小遗憾,影响不了宇文温的心情,按照流程,他起身离开御座,缓缓走下玉阶,和状元、榜眼、探花说一些场面话,以示勉励。三位进士依旧激动,尤其状元郎卢楚,说话结结巴巴,连自称要用“学生”都忘了:“草、草、草民不、胜、惶恐”宇文温微笑着,尽量用和蔼的语气与对方交谈,以便让双方的“师生情谊”至少看起来融洽些,结果聊了一会,发现有些不对劲:都过了小一会儿,你怎么还激动得话都说不利索为了化解紧张气氛,宇文温问:“状元是在京兆参考”听得天子发问,卢楚依旧有些结巴的回答:“回、陛下,草、草、草民是、在京、兆参、考”范阳在幽州,这位却是在京兆长安考的试,宇文温很快便想到一个问题:“状元郎与故范阳公是何关系”“回、陛下,故范、阳公、是草、草、草民、的伯、祖”听到这里,宇文温心中一惊,不是为对方的回答惊讶,而是他发现一个问题。草、草、草我亲自点的状元莫非是口吃第三百一十章 皆大欢喜“口吃那状元郎说话能说全么”“还好,只是有些口吃,不影响交流。”“那应该不会有不好的流言吧”“不会,正相反这可是皆大欢喜呀”寝殿,结束酒宴归来的宇文温躺在榻上醒酒,皇后尉迟炽繁坐在一边为他擦脸,两人说起新科状元卢楚,宇文温很高兴。他在御苑设宴,宴请新科进士,和状元卢楚又聊了一会,发现这位说话虽然口吃,但没到影响正常交谈的地步,那日在殿中口吃得厉害,主要是过于激动和紧张所致。说着说着,宇文温握着尉迟炽繁的手,放在自己胸膛上,笑眯眯的说着:“状元郎虽然口吃,这样也好,好得很”“那么好在哪里呢”尉迟炽繁很识相的问了这个问题。宇文温顺势说下去:“呐,这好处,你听为夫一一道来”卢楚的履历,宇文温已经看过,而这位状元郎的情况,他通过警察局,也调查得清清楚楚。试问,第一次科举殿试,第一位状元居然是个口吃,消息传出去后,各方的反应会是怎样的呢那要看卢楚的多重身份而定。身份之一,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直到唱名前不久,其名讳在试卷启封之后才为天子及文武百官所知。身份之二,出身范阳卢氏,五姓七望之一的高门士族子弟。身份之三,口吃的残疾轻度人。身份之四,太祖左臂右膀之故范阳公卢辩的族孙,范阳卢氏入西魏之范阳卢氏一支。身份之五,杨逆党羽、杀害故赵王宇文招之凶徒卢贲的族侄,这些年来一直未有任用。状元卢楚,同时兼具五种身份,所以当他成了状元,就会引发不同人群的不同看法,这些看法汇总起来,无形之中给科举打了一个效果出众的广告。尉迟炽繁做懵懂状,宇文温便为她继续分析下去。身份之二,让那些反对科举,认为靠考试选拔人才无法考核“德行”的反对者无话可说,因为高门士族子弟成了状元,说明之前的反对意见纯属杞人忧天。身份之二,会让高门士族子弟松口气,知道朝廷举办的科举,不会故意压制士族。士族子弟参加科举考试,靠着真才实学中选、入仕当官,所以他们可以理直气壮面对质疑:怎么样服气了吧但这样的结果,是否会让寒族子弟一愣:难道天子还是看重高门士族子弟么难道只有士族子弟才能当状元么不会,因为殿试试卷一直糊名,直到揭晓的前一刻才启封,从考试到阅卷,糊名制都严格执行,这是文武百官都看在眼里的。所以,公平、公正这块科举的金字招牌,算初步立起来了。那么,状元的身份之三,会让所有身体健康或有轻微残疾的读书人都觉得前途一片光明:一个口吃的轻微残疾人,都能靠着真才实学考上状元,我们为什么不能然后,状元的身份之四和五合在一起,政治上的意味十分浓厚。这,还得从当年说起。昔年,太祖宇文泰于关中迎接自洛阳西逃的魏帝元修,权臣高欢另立新君并迁都邺城,至此魏分东西,有了东西魏对峙。当时的关陇地区残破、百业凋零,还经常闹饥荒,比不上富庶的关东地区,所以西魏在东西对抗之中全面处于下风,不仅兵力、经济、人口不如东魏,甚至连“传承”都比不过东魏。宇文温怕尉迟炽繁听不懂,特地打了个比方。魏分东西,就如同两兄弟分家,长子东魏分得了大部分家产河北、河南、河东大部,还有代表着传承的祖父、父亲牌位礼仪、官制等,号称源自汉魏,当然,南朝对这种说法表示不屑。而次子西魏,面对长子时不时亮出的祖宗牌位十分头痛,为了表示自己手中才有真正的传承,便弄出了祖父的祖父的牌位复古行周礼,压长子一头:我的传承比你正宗祖宗牌位都是用金文先秦青铜器上的铭文写的,比你手中用隶书写的牌位正宗多了太祖当然不知道如何复古行周礼,多亏了苏绰、卢辩等名士帮忙,最后才建立起六官制等制度。卢辩出身范阳卢氏,与其弟卢光,是为数不多进入关中为西魏朝廷效命的范阳卢氏子弟。范阳在北方,东西魏对峙,范阳卢氏大部分有头有脸的人都在东魏,包括卢辩、卢光的长兄卢景裕。卢景裕、卢辩、卢光三兄弟知识渊博,各自在东西魏获得重用,卢景裕据说后来还做了北齐某位皇帝的帝师,而卢辩、卢光两兄弟在西魏也差不多有如此待遇。卢辩、卢光及其他进入关中的卢氏子弟,自然成了西魏的勋臣之一,融入关陇集团。斗转星移,西魏变周国,期间卢辩、卢光相继去世。卢辩之子卢慎,表现平平,而卢光之子卢贲,与隋国公杨坚交好,在大象二年时选择投靠杨坚。当时杨坚遇刺宇文温动的手,赵王宇文招误以为杨坚身亡,于是带兵进宫,要捉拿“妖后”杨丽华,然后作为执政宗王,辅佐侄子宇文阐主持大局。结果被假意投靠、带路的卢贲给砍了。有了这么一出,卢贲成了隋国的元勋,卢慎成了隋臣,其他身在关中的卢氏族人亦在隋国为官。后来隋国灭亡,邺城朝廷既然奉赵王宇文招之子宇文乾铿为帝,那就不会放过杀害宇文招的卢贲,还有给伪朝做帮凶的卢氏族人。卢贲之前已战死,卢慎也在隋国灭亡前病逝,但其家人依旧要付出代价,旁支族人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清算。作为卢贲族侄的卢楚,因为当时父亲身体不好,没当多久隋官就去世,加上卢楚当时年纪不算大的缘故,在清算中侥幸保住了性命,却从此仕途无望。范阳卢氏旁支众多,所以朝廷一直也有范阳卢氏出身的官员,官位也不低,但不会有人触霉头,冒风险举荐远房族人卢楚出来做官。即便皇帝由宇文乾铿变成了宇文温,也是如此。按照警察局的调查结果,自隋国灭亡,卢楚等人在关中没有了入仕的指望,范阳家乡早已物是人非,回不去了,所以这些年卢楚一直在长安教书。毕竟范阳卢氏的名头很响,卢楚也有真才实学,虽然说话带着些许口吃,但权贵们乐得和高门子弟攀交情、刷名声,所以卢楚开设的私塾有不少学生,让他能靠着束脩学费养家糊口。所以,卢楚的身份之四和五加起来,就是一个特殊人群的象征:昔年西魏、周国勋贵后代,却成了附逆罪人遗族,苟活至今,无望入仕当官。这样的人,现在能参加科举,能靠着真才实学殿试中选当状元,说明了什么说明朝廷网开一面,允许附逆杨氏、尉迟氏罪人的远亲族人改过自新,得一个入仕当官的机会。宇文温说到这里,开始总结:“所以呀,卢楚虽然有口吃,但他成为状元,为整个科举带来了正面的宣传效果,而且宣传效果很好”他轻轻摩挲着尉迟炽繁的手,兴致勃勃说下去:“无论士族、寒族,无论良民、罪人遗族,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稍有残疾之人,都会通过卢楚成为状元一事,看到自己的希望”“严格执行糊名阅卷制的科举考试,让所有有资格参加科举的考生,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想要获胜,不需要靠出身,不需要靠家世,唯一需要的,就是努力读书,有真才实学”“警察调查过,卢楚因为没官做,也没什么迎来送往,故而有大量闲暇时间看书,这些年,一直都有订报纸、学术刊物,又经常到书社购买书籍,必然对时事及学术发展动向很了解““然后因为教书,所以卢楚肯定对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一系列新教材很熟悉,本身又有功底在,所以参加科举能够接连突破童子试、乡试、会试进入殿试,最后中选也是理所当然。”宇文温是真的高兴,虽然当日为自己点了个口吃状元而感到些许遗憾,但这件事带来的一连串正面效果,是他事前没有想到的。尉迟炽繁听宇文温长篇大论了一番,也觉得很高兴,夫君为了殿试阅卷点状元,这段时间忙得不行,如今有了个皆大欢喜的好结果,真是可喜可贺。她想了想,问:“那,下一次殿试,阅卷时试卷还是糊名么”“呃”这个问题让宇文温语塞,宛若抽奖玩心跳的点状元方式,好像太过刺激,此次是运气好,点中一个不错的状元,万一下次运气不好,点中个样貌狰狞之人想着想着,他沉吟起来。举办公平、公正的考试选拔人才,说起来很轻松,可真要身体力行起来唉,好难啊第三百一十一章 皆大欢喜续傍晚,宇文温坐在凉亭里,看着周围绽放的菊花,想起今日御宴上,几名“探花使”折了菊花,迎接状元卢楚入席的情景。“菊花”二字,在后世已演变为另一个意思,宇文温如今看着菊花,想到的却是一首诗。那是一个秋天,长安城门处,一名进京赶考的考生,得知自己未能金榜题名,落寞离去,回望气势宏伟的长安城,两眼闪烁着火光。他想想自己多年参考却屡试不第,心中愤懑,在城门处徘徊良久,最后写了一首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就是著名的反诗不第后赋菊,作者是唐末枭雄黄巢。宇文温当然知道这首诗,所以看着满园绽放的菊花,想想那有些许口吃的状元郎卢楚,又想了想糊但这样的结果,是否会让寒族子弟一愣:难道天子还是看重高门士族子弟么难道只有士族子弟才能当状元么不会,因为殿试试卷一直糊名,直到揭晓的前一刻才启封,从考试到阅卷,糊名制都严格执行,这是文武百官都看在眼里的。所以,公平、公正这块科举的金字招牌,算初步立起来了。那么,状元的身份之三,会让所有身体健康或有轻微残疾的读书人都觉得前途一片光明:一个口吃的轻微残疾人,都能靠着真才实学考上状元,我们为什么不能然后,状元的身份之四和五合在一起,政治上的意味十分浓厚。这,还得从当年说起。昔年,太祖宇文泰于关中迎接自洛阳西逃的魏帝元修,权臣高欢另立新君并迁都邺城,至此魏分东西,有了东西魏对峙。当时的关陇地区残破、百业凋零,还经常闹饥荒,比不上富庶的关东地区,所以西魏在东西对抗之中全面处于下风,不仅兵力、经济、人口不如东魏,甚至连“传承”都比不过东魏。宇文温怕尉迟炽繁听不懂,特地打了个比方。魏分东西,就如同两兄弟分家,长子东魏分得了大部分家产河北、河南、河东大部,还有代表着传承的祖父、父亲牌位礼仪、官制等,号称源自汉魏,当然,南朝对这种说法表示不屑。而次子西魏,面对长子时不时亮出的祖宗牌位十分头痛,为了表示自己手中才有真正的传承,便弄出了祖父的祖父的牌位复古行周礼,压长子一头:我的传承比你正宗祖宗牌位都是用金文先秦青铜器上的铭文写的,比你手中用隶书写的牌位正宗多了太祖当然不知道如何复古行周礼,多亏了苏绰、卢辩等名士帮忙,最后才建立起六官制等制度。卢辩出身范阳卢氏,与其弟卢光,是为数不多进入关中为西魏朝廷效命的范阳卢氏子弟。范阳在北方,东西魏对峙,范阳卢氏大部分有头有脸的人都在东魏,包括卢辩、卢光的长兄卢景裕。卢景裕、卢辩、卢光三兄弟知识渊博,各自在东西魏获得重用,卢景裕据说后来还做了北齐某位皇帝的帝师,而卢辩、卢光两兄弟在西魏也差不多有如此待遇。卢辩、卢光及其他进入关中的卢氏子弟,自然成了西魏的勋臣之一,融入关陇集团。斗转星移,西魏变周国,期间卢辩、卢光相继去世。卢辩之子卢慎,表现平平,而卢光之子卢贲,与隋国公杨坚交好,在大象二年时选择投靠杨坚。当时杨坚遇刺宇文温动的手,赵王宇文招误以为杨坚身亡,于是带兵进宫,要捉拿“妖后”杨丽华,然后作为执政宗王,辅佐侄子宇文阐主持大局。结果被假意投靠、带路的卢贲给砍了。有了这么一出,卢贲成了隋国的元勋,卢慎成了隋臣,其他身在关中的卢氏族人亦在隋国为官。后来隋国灭亡,邺城朝廷既然奉赵王宇文招之子宇文乾铿为帝,那就不会放过杀害宇文招的卢贲,还有给伪朝做帮凶的卢氏族人。卢贲之前已战死,卢慎也在隋国灭亡前病逝,但其家人依旧要付出代价,旁支族人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清算。作为卢贲族侄的卢楚,因为当时父亲身体不好,没当多久隋官就去世,加上卢楚当时年纪不算大的缘故,在清算中侥幸保住了性命,却从此仕途无望。范阳卢氏旁支众多,所以朝廷一直也有范阳卢氏出身的官员,官位也不低,但不会有人触霉头,冒风险举荐远房族人卢楚出来做官。即便皇帝由宇文乾铿变成了宇文温,也是如此。按照警察局的调查结果,自隋国灭亡,卢楚等人在关中没有了入仕的指望,范阳家乡早已物是人非,回不去了,所以这些年卢楚一直在长安教书。毕竟范阳卢氏的名头很响,卢楚也有真才实学,虽然说话带着些许口吃,但权贵们乐得和高门子弟攀交情、刷名声,所以卢楚开设的私塾有不少学生,让他能靠着束脩学费养家糊口。所以,卢楚的身份之四和五加起来,就是一个特殊人群的象征:昔年西魏、周国勋贵后代,却成了附逆罪人遗族,苟活至今,无望入仕当官。这样的人,现在能参加科举,能靠着真才实学殿试中选当状元,说明了什么说明朝廷网开一面,允许附逆杨氏、尉迟氏罪人的远亲族人改过自新,得一个入仕当官的机会。宇文温说到这里,开始总结:“所以呀,卢楚虽然有口吃,但他成为状元,为整个科举带来了正面的宣传效果,而且宣传效果很好”他轻轻摩挲着尉迟炽繁的手,兴致勃勃说下去:“无论士族、寒族,无论良民、罪人遗族,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稍有残疾之人,都会通过卢楚成为状元一事,看到自己的希望”“严格执行糊名阅卷制的科举考试,让所有有资格参加科举的考生,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想要获胜,不需要靠出身,不需要靠家世,唯一需要的,就是努力读书,有真才实学”“警察调查过,卢楚因为没官做,也没什么迎来送往,故而有大量闲暇时间看书,这些年,一直都有订报纸、学术刊物,又经常到书社购买书籍,必然对时事及学术发展动向很了解““然后因为教书,所以卢楚肯定对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一系列新教材很熟悉,本身又有功底在,所以参加科举能够接连突破童子试、乡试、会试进入殿试,最后中选也是理所当然。”宇文温是真的高兴,虽然当日为自己点了个口吃状元而感到些许遗憾,但这件事带来的一连串正面效果,是他事前没有想到的。尉迟炽繁听宇文温长篇大论了一番,也觉得很高兴,夫君为了殿试阅卷点状元,这段时间忙得不行,如今有了个皆大欢喜的好结果,真是可喜可贺。她想了想,问:“那,下一次殿试,阅卷时试卷还是糊名么”“呃”这个问题让宇文温语塞,宛若抽奖玩心跳的点状元方式,好像太过刺激,此次是运气好,点中一个不错的状元,万一下次运气不好,点中个样貌狰狞之人想着想着,他沉吟起来。举办公平、公正的考试选拔人才,说起来很轻松,可真要身体力行起来唉,好难啊第三百一十一章 皆大欢喜续傍晚,宇文温坐在凉亭里,看着周围绽放的菊花,想起今日御宴上,几名“探花使”折了菊花,迎接状元卢楚入席的情景。“菊花”二字,在后世已演变为另一个意思,宇文温如今看着菊花,想到的却是一首诗。那是一个秋天,长安城门处,一名进京赶考的考生,得知自己未能金榜题名,落寞离去,回望气势宏伟的长安城,两眼闪烁着火光。他想想自己多年参考却屡试不第,心中愤懑,在城门处徘徊良久,最后写了一首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就是著名的反诗不第后赋菊,作者是唐末枭雄黄巢。宇文温当然知道这首诗,所以看着满园绽放的菊花,想想那有些许口吃的状元郎卢楚,又想了想糊但这样的结果,是否会让寒族子弟一愣:难道天子还是看重高门士族子弟么难道只有士族子弟才能当状元么不会,因为殿试试卷一直糊名,直到揭晓的前一刻才启封,从考试到阅卷,糊名制都严格执行,这是文武百官都看在眼里的。所以,公平、公正这块科举的金字招牌,算初步立起来了。那么,状元的身份之三,会让所有身体健康或有轻微残疾的读书人都觉得前途一片光明:一个口吃的轻微残疾人,都能靠着真才实学考上状元,我们为什么不能然后,状元的身份之四和五合在一起,政治上的意味十分浓厚。这,还得从当年说起。昔年,太祖宇文泰于关中迎接自洛阳西逃的魏帝元修,权臣高欢另立新君并迁都邺城,至此魏分东西,有了东西魏对峙。当时的关陇地区残破、百业凋零,还经常闹饥荒,比不上富庶的关东地区,所以西魏在东西对抗之中全面处于下风,不仅兵力、经济、人口不如东魏,甚至连“传承”都比不过东魏。宇文温怕尉迟炽繁听不懂,特地打了个比方。魏分东西,就如同两兄弟分家,长子东魏分得了大部分家产河北、河南、河东大部,还有代表着传承的祖父、父亲牌位礼仪、官制等,号称源自汉魏,当然,南朝对这种说法表示不屑。而次子西魏,面对长子时不时亮出的祖宗牌位十分头痛,为了表示自己手中才有真正的传承,便弄出了祖父的祖父的牌位复古行周礼,压长子一头:我的传承比你正宗祖宗牌位都是用金文先秦青铜器上的铭文写的,比你手中用隶书写的牌位正宗多了太祖当然不知道如何复古行周礼,多亏了苏绰、卢辩等名士帮忙,最后才建立起六官制等制度。卢辩出身范阳卢氏,与其弟卢光,是为数不多进入关中为西魏朝廷效命的范阳卢氏子弟。范阳在北方,东西魏对峙,范阳卢氏大部分有头有脸的人都在东魏,包括卢辩、卢光的长兄卢景裕。卢景裕、卢辩、卢光三兄弟知识渊博,各自在东西魏获得重用,卢景裕据说后来还做了北齐某位皇帝的帝师,而卢辩、卢光两兄弟在西魏也差不多有如此待遇。卢辩、卢光及其他进入关中的卢氏子弟,自然成了西魏的勋臣之一,融入关陇集团。斗转星移,西魏变周国,期间卢辩、卢光相继去世。卢辩之子卢慎,表现平平,而卢光之子卢贲,与隋国公杨坚交好,在大象二年时选择投靠杨坚。当时杨坚遇刺宇文温动的手,赵王宇文招误以为杨坚身亡,于是带兵进宫,要捉拿“妖后”杨丽华,然后作为执政宗王,辅佐侄子宇文阐主持大局。结果被假意投靠、带路的卢贲给砍了。有了这么一出,卢贲成了隋国的元勋,卢慎成了隋臣,其他身在关中的卢氏族人亦在隋国为官。后来隋国灭亡,邺城朝廷既然奉赵王宇文招之子宇文乾铿为帝,那就不会放过杀害宇文招的卢贲,还有给伪朝做帮凶的卢氏族人。卢贲之前已战死,卢慎也在隋国灭亡前病逝,但其家人依旧要付出代价,旁支族人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清算。作为卢贲族侄的卢楚,因为当时父亲身体不好,没当多久隋官就去世,加上卢楚当时年纪不算大的缘故,在清算中侥幸保住了性命,却从此仕途无望。范阳卢氏旁支众多,所以朝廷一直也有范阳卢氏出身的官员,官位也不低,但不会有人触霉头,冒风险举荐远房族人卢楚出来做官。即便皇帝由宇文乾铿变成了宇文温,也是如此。按照警察局的调查结果,自隋国灭亡,卢楚等人在关中没有了入仕的指望,范阳家乡早已物是人非,回不去了,所以这些年卢楚一直在长安教书。毕竟范阳卢氏的名头很响,卢楚也有真才实学,虽然说话带着些许口吃,但权贵们乐得和高门子弟攀交情、刷名声,所以卢楚开设的私塾有不少学生,让他能靠着束脩学费养家糊口。所以,卢楚的身份之四和五加起来,就是一个特殊人群的象征:昔年西魏、周国勋贵后代,却成了附逆罪人遗族,苟活至今,无望入仕当官。这样的人,现在能参加科举,能靠着真才实学殿试中选当状元,说明了什么说明朝廷网开一面,允许附逆杨氏、尉迟氏罪人的远亲族人改过自新,得一个入仕当官的机会。宇文温说到这里,开始总结:“所以呀,卢楚虽然有口吃,但他成为状元,为整个科举带来了正面的宣传效果,而且宣传效果很好”他轻轻摩挲着尉迟炽繁的手,兴致勃勃说下去:“无论士族、寒族,无论良民、罪人遗族,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稍有残疾之人,都会通过卢楚成为状元一事,看到自己的希望”“严格执行糊名阅卷制的科举考试,让所有有资格参加科举的考生,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想要获胜,不需要靠出身,不需要靠家世,唯一需要的,就是努力读书,有真才实学”“警察调查过,卢楚因为没官做,也没什么迎来送往,故而有大量闲暇时间看书,这些年,一直都有订报纸、学术刊物,又经常到书社购买书籍,必然对时事及学术发展动向很了解““然后因为教书,所以卢楚肯定对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一系列新教材很熟悉,本身又有功底在,所以参加科举能够接连突破童子试、乡试、会试进入殿试,最后中选也是理所当然。”宇文温是真的高兴,虽然当日为自己点了个口吃状元而感到些许遗憾,但这件事带来的一连串正面效果,是他事前没有想到的。尉迟炽繁听宇文温长篇大论了一番,也觉得很高兴,夫君为了殿试阅卷点状元,这段时间忙得不行,如今有了个皆大欢喜的好结果,真是可喜可贺。她想了想,问:“那,下一次殿试,阅卷时试卷还是糊名么”“呃”这个问题让宇文温语塞,宛若抽奖玩心跳的点状元方式,好像太过刺激,此次是运气好,点中一个不错的状元,万一下次运气不好,点中个样貌狰狞之人想着想着,他沉吟起来。举办公平、公正的考试选拔人才,说起来很轻松,可真要身体力行起来唉,好难啊第三百一十一章 皆大欢喜续傍晚,宇文温坐在凉亭里,看着周围绽放的菊花,想起今日御宴上,几名“探花使”折了菊花,迎接状元卢楚入席的情景。“菊花”二字,在后世已演变为另一个意思,宇文温如今看着菊花,想到的却是一首诗。那是一个秋天,长安城门处,一名进京赶考的考生,得知自己未能金榜题名,落寞离去,回望气势宏伟的长安城,两眼闪烁着火光。他想想自己多年参考却屡试不第,心中愤懑,在城门处徘徊良久,最后写了一首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就是著名的反诗不第后赋菊,作者是唐末枭雄黄巢。宇文温当然知道这首诗,所以看着满园绽放的菊花,想想那有些许口吃的状元郎卢楚,又想了想糊但这样的结果,是否会让寒族子弟一愣:难道天子还是看重高门士族子弟么难道只有士族子弟才能当状元么不会,因为殿试试卷一直糊名,直到揭晓的前一刻才启封,从考试到阅卷,糊名制都严格执行,这是文武百官都看在眼里的。所以,公平、公正这块科举的金字招牌,算初步立起来了。那么,状元的身份之三,会让所有身体健康或有轻微残疾的读书人都觉得前途一片光明:一个口吃的轻微残疾人,都能靠着真才实学考上状元,我们为什么不能然后,状元的身份之四和五合在一起,政治上的意味十分浓厚。这,还得从当年说起。昔年,太祖宇文泰于关中迎接自洛阳西逃的魏帝元修,权臣高欢另立新君并迁都邺城,至此魏分东西,有了东西魏对峙。当时的关陇地区残破、百业凋零,还经常闹饥荒,比不上富庶的关东地区,所以西魏在东西对抗之中全面处于下风,不仅兵力、经济、人口不如东魏,甚至连“传承”都比不过东魏。宇文温怕尉迟炽繁听不懂,特地打了个比方。魏分东西,就如同两兄弟分家,长子东魏分得了大部分家产河北、河南、河东大部,还有代表着传承的祖父、父亲牌位礼仪、官制等,号称源自汉魏,当然,南朝对这种说法表示不屑。而次子西魏,面对长子时不时亮出的祖宗牌位十分头痛,为了表示自己手中才有真正的传承,便弄出了祖父的祖父的牌位复古行周礼,压长子一头:我的传承比你正宗祖宗牌位都是用金文先秦青铜器上的铭文写的,比你手中用隶书写的牌位正宗多了太祖当然不知道如何复古行周礼,多亏了苏绰、卢辩等名士帮忙,最后才建立起六官制等制度。卢辩出身范阳卢氏,与其弟卢光,是为数不多进入关中为西魏朝廷效命的范阳卢氏子弟。范阳在北方,东西魏对峙,范阳卢氏大部分有头有脸的人都在东魏,包括卢辩、卢光的长兄卢景裕。卢景裕、卢辩、卢光三兄弟知识渊博,各自在东西魏获得重用,卢景裕据说后来还做了北齐某位皇帝的帝师,而卢辩、卢光两兄弟在西魏也差不多有如此待遇。卢辩、卢光及其他进入关中的卢氏子弟,自然成了西魏的勋臣之一,融入关陇集团。斗转星移,西魏变周国,期间卢辩、卢光相继去世。卢辩之子卢慎,表现平平,而卢光之子卢贲,与隋国公杨坚交好,在大象二年时选择投靠杨坚。当时杨坚遇刺宇文温动的手,赵王宇文招误以为杨坚身亡,于是带兵进宫,要捉拿“妖后”杨丽华,然后作为执政宗王,辅佐侄子宇文阐主持大局。结果被假意投靠、带路的卢贲给砍了。有了这么一出,卢贲成了隋国的元勋,卢慎成了隋臣,其他身在关中的卢氏族人亦在隋国为官。后来隋国灭亡,邺城朝廷既然奉赵王宇文招之子宇文乾铿为帝,那就不会放过杀害宇文招的卢贲,还有给伪朝做帮凶的卢氏族人。卢贲之前已战死,卢慎也在隋国灭亡前病逝,但其家人依旧要付出代价,旁支族人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清算。作为卢贲族侄的卢楚,因为当时父亲身体不好,没当多久隋官就去世,加上卢楚当时年纪不算大的缘故,在清算中侥幸保住了性命,却从此仕途无望。范阳卢氏旁支众多,所以朝廷一直也有范阳卢氏出身的官员,官位也不低,但不会有人触霉头,冒风险举荐远房族人卢楚出来做官。即便皇帝由宇文乾铿变成了宇文温,也是如此。按照警察局的调查结果,自隋国灭亡,卢楚等人在关中没有了入仕的指望,范阳家乡早已物是人非,回不去了,所以这些年卢楚一直在长安教书。毕竟范阳卢氏的名头很响,卢楚也有真才实学,虽然说话带着些许口吃,但权贵们乐得和高门子弟攀交情、刷名声,所以卢楚开设的私塾有不少学生,让他能靠着束脩学费养家糊口。所以,卢楚的身份之四和五加起来,就是一个特殊人群的象征:昔年西魏、周国勋贵后代,却成了附逆罪人遗族,苟活至今,无望入仕当官。这样的人,现在能参加科举,能靠着真才实学殿试中选当状元,说明了什么说明朝廷网开一面,允许附逆杨氏、尉迟氏罪人的远亲族人改过自新,得一个入仕当官的机会。宇文温说到这里,开始总结:“所以呀,卢楚虽然有口吃,但他成为状元,为整个科举带来了正面的宣传效果,而且宣传效果很好”他轻轻摩挲着尉迟炽繁的手,兴致勃勃说下去:“无论士族、寒族,无论良民、罪人遗族,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稍有残疾之人,都会通过卢楚成为状元一事,看到自己的希望”“严格执行糊名阅卷制的科举考试,让所有有资格参加科举的考生,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想要获胜,不需要靠出身,不需要靠家世,唯一需要的,就是努力读书,有真才实学”“警察调查过,卢楚因为没官做,也没什么迎来送往,故而有大量闲暇时间看书,这些年,一直都有订报纸、学术刊物,又经常到书社购买书籍,必然对时事及学术发展动向很了解““然后因为教书,所以卢楚肯定对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一系列新教材很熟悉,本身又有功底在,所以参加科举能够接连突破童子试、乡试、会试进入殿试,最后中选也是理所当然。”宇文温是真的高兴,虽然当日为自己点了个口吃状元而感到些许遗憾,但这件事带来的一连串正面效果,是他事前没有想到的。尉迟炽繁听宇文温长篇大论了一番,也觉得很高兴,夫君为了殿试阅卷点状元,这段时间忙得不行,如今有了个皆大欢喜的好结果,真是可喜可贺。她想了想,问:“那,下一次殿试,阅卷时试卷还是糊名么”“呃”这个问题让宇文温语塞,宛若抽奖玩心跳的点状元方式,好像太过刺激,此次是运气好,点中一个不错的状元,万一下次运气不好,点中个样貌狰狞之人想着想着,他沉吟起来。举办公平、公正的考试选拔人才,说起来很轻松,可真要身体力行起来唉,好难啊第三百一十一章 皆大欢喜续傍晚,宇文温坐在凉亭里,看着周围绽放的菊花,想起今日御宴上,几名“探花使”折了菊花,迎接状元卢楚入席的情景。“菊花”二字,在后世已演变为另一个意思,宇文温如今看着菊花,想到的却是一首诗。那是一个秋天,长安城门处,一名进京赶考的考生,得知自己未能金榜题名,落寞离去,回望气势宏伟的长安城,两眼闪烁着火光。他想想自己多年参考却屡试不第,心中愤懑,在城门处徘徊良久,最后写了一首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就是著名的反诗不第后赋菊,作者是唐末枭雄黄巢。宇文温当然知道这首诗,所以看着满园绽放的菊花,想想那有些许口吃的状元郎卢楚,又想了想糊但这样的结果,是否会让寒族子弟一愣:难道天子还是看重高门士族子弟么难道只有士族子弟才能当状元么不会,因为殿试试卷一直糊名,直到揭晓的前一刻才启封,从考试到阅卷,糊名制都严格执行,这是文武百官都看在眼里的。所以,公平、公正这块科举的金字招牌,算初步立起来了。那么,状元的身份之三,会让所有身体健康或有轻微残疾的读书人都觉得前途一片光明:一个口吃的轻微残疾人,都能靠着真才实学考上状元,我们为什么不能然后,状元的身份之四和五合在一起,政治上的意味十分浓厚。这,还得从当年说起。昔年,太祖宇文泰于关中迎接自洛阳西逃的魏帝元修,权臣高欢另立新君并迁都邺城,至此魏分东西,有了东西魏对峙。当时的关陇地区残破、百业凋零,还经常闹饥荒,比不上富庶的关东地区,所以西魏在东西对抗之中全面处于下风,不仅兵力、经济、人口不如东魏,甚至连“传承”都比不过东魏。宇文温怕尉迟炽繁听不懂,特地打了个比方。魏分东西,就如同两兄弟分家,长子东魏分得了大部分家产河北、河南、河东大部,还有代表着传承的祖父、父亲牌位礼仪、官制等,号称源自汉魏,当然,南朝对这种说法表示不屑。而次子西魏,面对长子时不时亮出的祖宗牌位十分头痛,为了表示自己手中才有真正的传承,便弄出了祖父的祖父的牌位复古行周礼,压长子一头:我的传承比你正宗祖宗牌位都是用金文先秦青铜器上的铭文写的,比你手中用隶书写的牌位正宗多了太祖当然不知道如何复古行周礼,多亏了苏绰、卢辩等名士帮忙,最后才建立起六官制等制度。卢辩出身范阳卢氏,与其弟卢光,是为数不多进入关中为西魏朝廷效命的范阳卢氏子弟。范阳在北方,东西魏对峙,范阳卢氏大部分有头有脸的人都在东魏,包括卢辩、卢光的长兄卢景裕。卢景裕、卢辩、卢光三兄弟知识渊博,各自在东西魏获得重用,卢景裕据说后来还做了北齐某位皇帝的帝师,而卢辩、卢光两兄弟在西魏也差不多有如此待遇。卢辩、卢光及其他进入关中的卢氏子弟,自然成了西魏的勋臣之一,融入关陇集团。斗转星移,西魏变周国,期间卢辩、卢光相继去世。卢辩之子卢慎,表现平平,而卢光之子卢贲,与隋国公杨坚交好,在大象二年时选择投靠杨坚。当时杨坚遇刺宇文温动的手,赵王宇文招误以为杨坚身亡,于是带兵进宫,要捉拿“妖后”杨丽华,然后作为执政宗王,辅佐侄子宇文阐主持大局。结果被假意投靠、带路的卢贲给砍了。有了这么一出,卢贲成了隋国的元勋,卢慎成了隋臣,其他身在关中的卢氏族人亦在隋国为官。后来隋国灭亡,邺城朝廷既然奉赵王宇文招之子宇文乾铿为帝,那就不会放过杀害宇文招的卢贲,还有给伪朝做帮凶的卢氏族人。卢贲之前已战死,卢慎也在隋国灭亡前病逝,但其家人依旧要付出代价,旁支族人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清算。作为卢贲族侄的卢楚,因为当时父亲身体不好,没当多久隋官就去世,加上卢楚当时年纪不算大的缘故,在清算中侥幸保住了性命,却从此仕途无望。范阳卢氏旁支众多,所以朝廷一直也有范阳卢氏出身的官员,官位也不低,但不会有人触霉头,冒风险举荐远房族人卢楚出来做官。即便皇帝由宇文乾铿变成了宇文温,也是如此。按照警察局的调查结果,自隋国灭亡,卢楚等人在关中没有了入仕的指望,范阳家乡早已物是人非,回不去了,所以这些年卢楚一直在长安教书。毕竟范阳卢氏的名头很响,卢楚也有真才实学,虽然说话带着些许口吃,但权贵们乐得和高门子弟攀交情、刷名声,所以卢楚开设的私塾有不少学生,让他能靠着束脩学费养家糊口。所以,卢楚的身份之四和五加起来,就是一个特殊人群的象征:昔年西魏、周国勋贵后代,却成了附逆罪人遗族,苟活至今,无望入仕当官。这样的人,现在能参加科举,能靠着真才实学殿试中选当状元,说明了什么说明朝廷网开一面,允许附逆杨氏、尉迟氏罪人的远亲族人改过自新,得一个入仕当官的机会。宇文温说到这里,开始总结:“所以呀,卢楚虽然有口吃,但他成为状元,为整个科举带来了正面的宣传效果,而且宣传效果很好”他轻轻摩挲着尉迟炽繁的手,兴致勃勃说下去:“无论士族、寒族,无论良民、罪人遗族,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稍有残疾之人,都会通过卢楚成为状元一事,看到自己的希望”“严格执行糊名阅卷制的科举考试,让所有有资格参加科举的考生,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想要获胜,不需要靠出身,不需要靠家世,唯一需要的,就是努力读书,有真才实学”“警察调查过,卢楚因为没官做,也没什么迎来送往,故而有大量闲暇时间看书,这些年,一直都有订报纸、学术刊物,又经常到书社购买书籍,必然对时事及学术发展动向很了解““然后因为教书,所以卢楚肯定对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一系列新教材很熟悉,本身又有功底在,所以参加科举能够接连突破童子试、乡试、会试进入殿试,最后中选也是理所当然。”宇文温是真的高兴,虽然当日为自己点了个口吃状元而感到些许遗憾,但这件事带来的一连串正面效果,是他事前没有想到的。尉迟炽繁听宇文温长篇大论了一番,也觉得很高兴,夫君为了殿试阅卷点状元,这段时间忙得不行,如今有了个皆大欢喜的好结果,真是可喜可贺。她想了想,问:“那,下一次殿试,阅卷时试卷还是糊名么”“呃”这个问题让宇文温语塞,宛若抽奖玩心跳的点状元方式,好像太过刺激,此次是运气好,点中一个不错的状元,万一下次运气不好,点中个样貌狰狞之人想着想着,他沉吟起来。举办公平、公正的考试选拔人才,说起来很轻松,可真要身体力行起来唉,好难啊第三百一十一章 皆大欢喜续傍晚,宇文温坐在凉亭里,看着周围绽放的菊花,想起今日御宴上,几名“探花使”折了菊花,迎接状元卢楚入席的情景。“菊花”二字,在后世已演变为另一个意思,宇文温如今看着菊花,想到的却是一首诗。那是一个秋天,长安城门处,一名进京赶考的考生,得知自己未能金榜题名,落寞离去,回望气势宏伟的长安城,两眼闪烁着火光。他想想自己多年参考却屡试不第,心中愤懑,在城门处徘徊良久,最后写了一首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就是著名的反诗不第后赋菊,作者是唐末枭雄黄巢。宇文温当然知道这首诗,所以看着满园绽放的菊花,想想那有些许口吃的状元郎卢楚,又想了想糊但这样的结果,是否会让寒族子弟一愣:难道天子还是看重高门士族子弟么难道只有士族子弟才能当状元么不会,因为殿试试卷一直糊名,直到揭晓的前一刻才启封,从考试到阅卷,糊名制都严格执行,这是文武百官都看在眼里的。所以,公平、公正这块科举的金字招牌,算初步立起来了。那么,状元的身份之三,会让所有身体健康或有轻微残疾的读书人都觉得前途一片光明:一个口吃的轻微残疾人,都能靠着真才实学考上状元,我们为什么不能然后,状元的身份之四和五合在一起,政治上的意味十分浓厚。这,还得从当年说起。昔年,太祖宇文泰于关中迎接自洛阳西逃的魏帝元修,权臣高欢另立新君并迁都邺城,至此魏分东西,有了东西魏对峙。当时的关陇地区残破、百业凋零,还经常闹饥荒,比不上富庶的关东地区,所以西魏在东西对抗之中全面处于下风,不仅兵力、经济、人口不如东魏,甚至连“传承”都比不过东魏。宇文温怕尉迟炽繁听不懂,特地打了个比方。魏分东西,就如同两兄弟分家,长子东魏分得了大部分家产河北、河南、河东大部,还有代表着传承的祖父、父亲牌位礼仪、官制等,号称源自汉魏,当然,南朝对这种说法表示不屑。而次子西魏,面对长子时不时亮出的祖宗牌位十分头痛,为了表示自己手中才有真正的传承,便弄出了祖父的祖父的牌位复古行周礼,压长子一头:我的传承比你正宗祖宗牌位都是用金文先秦青铜器上的铭文写的,比你手中用隶书写的牌位正宗多了太祖当然不知道如何复古行周礼,多亏了苏绰、卢辩等名士帮忙,最后才建立起六官制等制度。卢辩出身范阳卢氏,与其弟卢光,是为数不多进入关中为西魏朝廷效命的范阳卢氏子弟。范阳在北方,东西魏对峙,范阳卢氏大部分有头有脸的人都在东魏,包括卢辩、卢光的长兄卢景裕。卢景裕、卢辩、卢光三兄弟知识渊博,各自在东西魏获得重用,卢景裕据说后来还做了北齐某位皇帝的帝师,而卢辩、卢光两兄弟在西魏也差不多有如此待遇。卢辩、卢光及其他进入关中的卢氏子弟,自然成了西魏的勋臣之一,融入关陇集团。斗转星移,西魏变周国,期间卢辩、卢光相继去世。卢辩之子卢慎,表现平平,而卢光之子卢贲,与隋国公杨坚交好,在大象二年时选择投靠杨坚。当时杨坚遇刺宇文温动的手,赵王宇文招误以为杨坚身亡,于是带兵进宫,要捉拿“妖后”杨丽华,然后作为执政宗王,辅佐侄子宇文阐主持大局。结果被假意投靠、带路的卢贲给砍了。有了这么一出,卢贲成了隋国的元勋,卢慎成了隋臣,其他身在关中的卢氏族人亦在隋国为官。后来隋国灭亡,邺城朝廷既然奉赵王宇文招之子宇文乾铿为帝,那就不会放过杀害宇文招的卢贲,还有给伪朝做帮凶的卢氏族人。卢贲之前已战死,卢慎也在隋国灭亡前病逝,但其家人依旧要付出代价,旁支族人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清算。作为卢贲族侄的卢楚,因为当时父亲身体不好,没当多久隋官就去世,加上卢楚当时年纪不算大的缘故,在清算中侥幸保住了性命,却从此仕途无望。范阳卢氏旁支众多,所以朝廷一直也有范阳卢氏出身的官员,官位也不低,但不会有人触霉头,冒风险举荐远房族人卢楚出来做官。即便皇帝由宇文乾铿变成了宇文温,也是如此。按照警察局的调查结果,自隋国灭亡,卢楚等人在关中没有了入仕的指望,范阳家乡早已物是人非,回不去了,所以这些年卢楚一直在长安教书。毕竟范阳卢氏的名头很响,卢楚也有真才实学,虽然说话带着些许口吃,但权贵们乐得和高门子弟攀交情、刷名声,所以卢楚开设的私塾有不少学生,让他能靠着束脩学费养家糊口。所以,卢楚的身份之四和五加起来,就是一个特殊人群的象征:昔年西魏、周国勋贵后代,却成了附逆罪人遗族,苟活至今,无望入仕当官。这样的人,现在能参加科举,能靠着真才实学殿试中选当状元,说明了什么说明朝廷网开一面,允许附逆杨氏、尉迟氏罪人的远亲族人改过自新,得一个入仕当官的机会。宇文温说到这里,开始总结:“所以呀,卢楚虽然有口吃,但他成为状元,为整个科举带来了正面的宣传效果,而且宣传效果很好”他轻轻摩挲着尉迟炽繁的手,兴致勃勃说下去:“无论士族、寒族,无论良民、罪人遗族,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稍有残疾之人,都会通过卢楚成为状元一事,看到自己的希望”“严格执行糊名阅卷制的科举考试,让所有有资格参加科举的考生,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想要获胜,不需要靠出身,不需要靠家世,唯一需要的,就是努力读书,有真才实学”“警察调查过,卢楚因为没官做,也没什么迎来送往,故而有大量闲暇时间看书,这些年,一直都有订报纸、学术刊物,又经常到书社购买书籍,必然对时事及学术发展动向很了解““然后因为教书,所以卢楚肯定对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一系列新教材很熟悉,本身又有功底在,所以参加科举能够接连突破童子试、乡试、会试进入殿试,最后中选也是理所当然。”宇文温是真的高兴,虽然当日为自己点了个口吃状元而感到些许遗憾,但这件事带来的一连串正面效果,是他事前没有想到的。尉迟炽繁听宇文温长篇大论了一番,也觉得很高兴,夫君为了殿试阅卷点状元,这段时间忙得不行,如今有了个皆大欢喜的好结果,真是可喜可贺。她想了想,问:“那,下一次殿试,阅卷时试卷还是糊名么”“呃”这个问题让宇文温语塞,宛若抽奖玩心跳的点状元方式,好像太过刺激,此次是运气好,点中一个不错的状元,万一下次运气不好,点中个样貌狰狞之人想着想着,他沉吟起来。举办公平、公正的考试选拔人才,说起来很轻松,可真要身体力行起来唉,好难啊第三百一十一章 皆大欢喜续傍晚,宇文温坐在凉亭里,看着周围绽放的菊花,想起今日御宴上,几名“探花使”折了菊花,迎接状元卢楚入席的情景。“菊花”二字,在后世已演变为另一个意思,宇文温如今看着菊花,想到的却是一首诗。那是一个秋天,长安城门处,一名进京赶考的考生,得知自己未能金榜题名,落寞离去,回望气势宏伟的长安城,两眼闪烁着火光。他想想自己多年参考却屡试不第,心中愤懑,在城门处徘徊良久,最后写了一首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就是著名的反诗不第后赋菊,作者是唐末枭雄黄巢。宇文温当然知道这首诗,所以看着满园绽放的菊花,想想那有些许口吃的状元郎卢楚,又想了想糊但这样的结果,是否会让寒族子弟一愣:难道天子还是看重高门士族子弟么难道只有士族子弟才能当状元么不会,因为殿试试卷一直糊名,直到揭晓的前一刻才启封,从考试到阅卷,糊名制都严格执行,这是文武百官都看在眼里的。所以,公平、公正这块科举的金字招牌,算初步立起来了。那么,状元的身份之三,会让所有身体健康或有轻微残疾的读书人都觉得前途一片光明:一个口吃的轻微残疾人,都能靠着真才实学考上状元,我们为什么不能然后,状元的身份之四和五合在一起,政治上的意味十分浓厚。这,还得从当年说起。昔年,太祖宇文泰于关中迎接自洛阳西逃的魏帝元修,权臣高欢另立新君并迁都邺城,至此魏分东西,有了东西魏对峙。当时的关陇地区残破、百业凋零,还经常闹饥荒,比不上富庶的关东地区,所以西魏在东西对抗之中全面处于下风,不仅兵力、经济、人口不如东魏,甚至连“传承”都比不过东魏。宇文温怕尉迟炽繁听不懂,特地打了个比方。魏分东西,就如同两兄弟分家,长子东魏分得了大部分家产河北、河南、河东大部,还有代表着传承的祖父、父亲牌位礼仪、官制等,号称源自汉魏,当然,南朝对这种说法表示不屑。而次子西魏,面对长子时不时亮出的祖宗牌位十分头痛,为了表示自己手中才有真正的传承,便弄出了祖父的祖父的牌位复古行周礼,压长子一头:我的传承比你正宗祖宗牌位都是用金文先秦青铜器上的铭文写的,比你手中用隶书写的牌位正宗多了太祖当然不知道如何复古行周礼,多亏了苏绰、卢辩等名士帮忙,最后才建立起六官制等制度。卢辩出身范阳卢氏,与其弟卢光,是为数不多进入关中为西魏朝廷效命的范阳卢氏子弟。范阳在北方,东西魏对峙,范阳卢氏大部分有头有脸的人都在东魏,包括卢辩、卢光的长兄卢景裕。卢景裕、卢辩、卢光三兄弟知识渊博,各自在东西魏获得重用,卢景裕据说后来还做了北齐某位皇帝的帝师,而卢辩、卢光两兄弟在西魏也差不多有如此待遇。卢辩、卢光及其他进入关中的卢氏子弟,自然成了西魏的勋臣之一,融入关陇集团。斗转星移,西魏变周国,期间卢辩、卢光相继去世。卢辩之子卢慎,表现平平,而卢光之子卢贲,与隋国公杨坚交好,在大象二年时选择投靠杨坚。当时杨坚遇刺宇文温动的手,赵王宇文招误以为杨坚身亡,于是带兵进宫,要捉拿“妖后”杨丽华,然后作为执政宗王,辅佐侄子宇文阐主持大局。结果被假意投靠、带路的卢贲给砍了。有了这么一出,卢贲成了隋国的元勋,卢慎成了隋臣,其他身在关中的卢氏族人亦在隋国为官。后来隋国灭亡,邺城朝廷既然奉赵王宇文招之子宇文乾铿为帝,那就不会放过杀害宇文招的卢贲,还有给伪朝做帮凶的卢氏族人。卢贲之前已战死,卢慎也在隋国灭亡前病逝,但其家人依旧要付出代价,旁支族人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清算。作为卢贲族侄的卢楚,因为当时父亲身体不好,没当多久隋官就去世,加上卢楚当时年纪不算大的缘故,在清算中侥幸保住了性命,却从此仕途无望。范阳卢氏旁支众多,所以朝廷一直也有范阳卢氏出身的官员,官位也不低,但不会有人触霉头,冒风险举荐远房族人卢楚出来做官。即便皇帝由宇文乾铿变成了宇文温,也是如此。按照警察局的调查结果,自隋国灭亡,卢楚等人在关中没有了入仕的指望,范阳家乡早已物是人非,回不去了,所以这些年卢楚一直在长安教书。毕竟范阳卢氏的名头很响,卢楚也有真才实学,虽然说话带着些许口吃,但权贵们乐得和高门子弟攀交情、刷名声,所以卢楚开设的私塾有不少学生,让他能靠着束脩学费养家糊口。所以,卢楚的身份之四和五加起来,就是一个特殊人群的象征:昔年西魏、周国勋贵后代,却成了附逆罪人遗族,苟活至今,无望入仕当官。这样的人,现在能参加科举,能靠着真才实学殿试中选当状元,说明了什么说明朝廷网开一面,允许附逆杨氏、尉迟氏罪人的远亲族人改过自新,得一个入仕当官的机会。宇文温说到这里,开始总结:“所以呀,卢楚虽然有口吃,但他成为状元,为整个科举带来了正面的宣传效果,而且宣传效果很好”他轻轻摩挲着尉迟炽繁的手,兴致勃勃说下去:“无论士族、寒族,无论良民、罪人遗族,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稍有残疾之人,都会通过卢楚成为状元一事,看到自己的希望”“严格执行糊名阅卷制的科举考试,让所有有资格参加科举的考生,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想要获胜,不需要靠出身,不需要靠家世,唯一需要的,就是努力读书,有真才实学”“警察调查过,卢楚因为没官做,也没什么迎来送往,故而有大量闲暇时间看书,这些年,一直都有订报纸、学术刊物,又经常到书社购买书籍,必然对时事及学术发展动向很了解““然后因为教书,所以卢楚肯定对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一系列新教材很熟悉,本身又有功底在,所以参加科举能够接连突破童子试、乡试、会试进入殿试,最后中选也是理所当然。”宇文温是真的高兴,虽然当日为自己点了个口吃状元而感到些许遗憾,但这件事带来的一连串正面效果,是他事前没有想到的。尉迟炽繁听宇文温长篇大论了一番,也觉得很高兴,夫君为了殿试阅卷点状元,这段时间忙得不行,如今有了个皆大欢喜的好结果,真是可喜可贺。她想了想,问:“那,下一次殿试,阅卷时试卷还是糊名么”“呃”这个问题让宇文温语塞,宛若抽奖玩心跳的点状元方式,好像太过刺激,此次是运气好,点中一个不错的状元,万一下次运气不好,点中个样貌狰狞之人想着想着,他沉吟起来。举办公平、公正的考试选拔人才,说起来很轻松,可真要身体力行起来唉,好难啊第三百一十一章 皆大欢喜续傍晚,宇文温坐在凉亭里,看着周围绽放的菊花,想起今日御宴上,几名“探花使”折了菊花,迎接状元卢楚入席的情景。“菊花”二字,在后世已演变为另一个意思,宇文温如今看着菊花,想到的却是一首诗。那是一个秋天,长安城门处,一名进京赶考的考生,得知自己未能金榜题名,落寞离去,回望气势宏伟的长安城,两眼闪烁着火光。他想想自己多年参考却屡试不第,心中愤懑,在城门处徘徊良久,最后写了一首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就是著名的反诗不第后赋菊,作者是唐末枭雄黄巢。宇文温当然知道这首诗,所以看着满园绽放的菊花,想想那有些许口吃的状元郎卢楚,又想了想糊但这样的结果,是否会让寒族子弟一愣:难道天子还是看重高门士族子弟么难道只有士族子弟才能当状元么不会,因为殿试试卷一直糊名,直到揭晓的前一刻才启封,从考试到阅卷,糊名制都严格执行,这是文武百官都看在眼里的。所以,公平、公正这块科举的金字招牌,算初步立起来了。那么,状元的身份之三,会让所有身体健康或有轻微残疾的读书人都觉得前途一片光明:一个口吃的轻微残疾人,都能靠着真才实学考上状元,我们为什么不能然后,状元的身份之四和五合在一起,政治上的意味十分浓厚。这,还得从当年说起。昔年,太祖宇文泰于关中迎接自洛阳西逃的魏帝元修,权臣高欢另立新君并迁都邺城,至此魏分东西,有了东西魏对峙。当时的关陇地区残破、百业凋零,还经常闹饥荒,比不上富庶的关东地区,所以西魏在东西对抗之中全面处于下风,不仅兵力、经济、人口不如东魏,甚至连“传承”都比不过东魏。宇文温怕尉迟炽繁听不懂,特地打了个比方。魏分东西,就如同两兄弟分家,长子东魏分得了大部分家产河北、河南、河东大部,还有代表着传承的祖父、父亲牌位礼仪、官制等,号称源自汉魏,当然,南朝对这种说法表示不屑。而次子西魏,面对长子时不时亮出的祖宗牌位十分头痛,为了表示自己手中才有真正的传承,便弄出了祖父的祖父的牌位复古行周礼,压长子一头:我的传承比你正宗祖宗牌位都是用金文先秦青铜器上的铭文写的,比你手中用隶书写的牌位正宗多了太祖当然不知道如何复古行周礼,多亏了苏绰、卢辩等名士帮忙,最后才建立起六官制等制度。卢辩出身范阳卢氏,与其弟卢光,是为数不多进入关中为西魏朝廷效命的范阳卢氏子弟。范阳在北方,东西魏对峙,范阳卢氏大部分有头有脸的人都在东魏,包括卢辩、卢光的长兄卢景裕。卢景裕、卢辩、卢光三兄弟知识渊博,各自在东西魏获得重用,卢景裕据说后来还做了北齐某位皇帝的帝师,而卢辩、卢光两兄弟在西魏也差不多有如此待遇。卢辩、卢光及其他进入关中的卢氏子弟,自然成了西魏的勋臣之一,融入关陇集团。斗转星移,西魏变周国,期间卢辩、卢光相继去世。卢辩之子卢慎,表现平平,而卢光之子卢贲,与隋国公杨坚交好,在大象二年时选择投靠杨坚。当时杨坚遇刺宇文温动的手,赵王宇文招误以为杨坚身亡,于是带兵进宫,要捉拿“妖后”杨丽华,然后作为执政宗王,辅佐侄子宇文阐主持大局。结果被假意投靠、带路的卢贲给砍了。有了这么一出,卢贲成了隋国的元勋,卢慎成了隋臣,其他身在关中的卢氏族人亦在隋国为官。后来隋国灭亡,邺城朝廷既然奉赵王宇文招之子宇文乾铿为帝,那就不会放过杀害宇文招的卢贲,还有给伪朝做帮凶的卢氏族人。卢贲之前已战死,卢慎也在隋国灭亡前病逝,但其家人依旧要付出代价,旁支族人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清算。作为卢贲族侄的卢楚,因为当时父亲身体不好,没当多久隋官就去世,加上卢楚当时年纪不算大的缘故,在清算中侥幸保住了性命,却从此仕途无望。范阳卢氏旁支众多,所以朝廷一直也有范阳卢氏出身的官员,官位也不低,但不会有人触霉头,冒风险举荐远房族人卢楚出来做官。即便皇帝由宇文乾铿变成了宇文温,也是如此。按照警察局的调查结果,自隋国灭亡,卢楚等人在关中没有了入仕的指望,范阳家乡早已物是人非,回不去了,所以这些年卢楚一直在长安教书。毕竟范阳卢氏的名头很响,卢楚也有真才实学,虽然说话带着些许口吃,但权贵们乐得和高门子弟攀交情、刷名声,所以卢楚开设的私塾有不少学生,让他能靠着束脩学费养家糊口。所以,卢楚的身份之四和五加起来,就是一个特殊人群的象征:昔年西魏、周国勋贵后代,却成了附逆罪人遗族,苟活至今,无望入仕当官。这样的人,现在能参加科举,能靠着真才实学殿试中选当状元,说明了什么说明朝廷网开一面,允许附逆杨氏、尉迟氏罪人的远亲族人改过自新,得一个入仕当官的机会。宇文温说到这里,开始总结:“所以呀,卢楚虽然有口吃,但他成为状元,为整个科举带来了正面的宣传效果,而且宣传效果很好”他轻轻摩挲着尉迟炽繁的手,兴致勃勃说下去:“无论士族、寒族,无论良民、罪人遗族,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稍有残疾之人,都会通过卢楚成为状元一事,看到自己的希望”“严格执行糊名阅卷制的科举考试,让所有有资格参加科举的考生,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想要获胜,不需要靠出身,不需要靠家世,唯一需要的,就是努力读书,有真才实学”“警察调查过,卢楚因为没官做,也没什么迎来送往,故而有大量闲暇时间看书,这些年,一直都有订报纸、学术刊物,又经常到书社购买书籍,必然对时事及学术发展动向很了解““然后因为教书,所以卢楚肯定对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一系列新教材很熟悉,本身又有功底在,所以参加科举能够接连突破童子试、乡试、会试进入殿试,最后中选也是理所当然。”宇文温是真的高兴,虽然当日为自己点了个口吃状元而感到些许遗憾,但这件事带来的一连串正面效果,是他事前没有想到的。尉迟炽繁听宇文温长篇大论了一番,也觉得很高兴,夫君为了殿试阅卷点状元,这段时间忙得不行,如今有了个皆大欢喜的好结果,真是可喜可贺。她想了想,问:“那,下一次殿试,阅卷时试卷还是糊名么”“呃”这个问题让宇文温语塞,宛若抽奖玩心跳的点状元方式,好像太过刺激,此次是运气好,点中一个不错的状元,万一下次运气不好,点中个样貌狰狞之人想着想着,他沉吟起来。举办公平、公正的考试选拔人才,说起来很轻松,可真要身体力行起来唉,好难啊第三百一十一章 皆大欢喜续傍晚,宇文温坐在凉亭里,看着周围绽放的菊花,想起今日御宴上,几名“探花使”折了菊花,迎接状元卢楚入席的情景。“菊花”二字,在后世已演变为另一个意思,宇文温如今看着菊花,想到的却是一首诗。那是一个秋天,长安城门处,一名进京赶考的考生,得知自己未能金榜题名,落寞离去,回望气势宏伟的长安城,两眼闪烁着火光。他想想自己多年参考却屡试不第,心中愤懑,在城门处徘徊良久,最后写了一首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就是著名的反诗不第后赋菊,作者是唐末枭雄黄巢。宇文温当然知道这首诗,所以看着满园绽放的菊花,想想那有些许口吃的状元郎卢楚,又想了想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