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造化图小说网>都市青春>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23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237(1 / 1)

d第一的柜坊,出了名的财力雄厚,号称“汇通天下”,为诸柜坊之首,在长安城里名号如雷贯耳,几位掌柜是连权贵都不敢轻易招惹的人物。倒不是说这几位家世如何了得,而是因为日兴昌柜坊的大东主,就是天子。当然这种事不会有人公然说出来,但现在日兴昌柜坊的掌柜送来拜帖,卢楚觉得莫非那怎么可能卢楚觉得脑海里突然冒出来的念头太荒谬,拿着名帖,有些感慨。科举,是他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这么多年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第三百一十三章 专业国子监,庭院里立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许多人名,邓全看着这些人名,真希望上面刻着自己的名字,然而他止步于殿试未能名列三甲之中,所以这是不可能的。乡试中选称举人,举人可进京参加礼部主持的会试,会试中选者称贡生,可参加殿试,殿试中选入三甲者称进士,邓全在殿试落榜,于是止步于贡生。他现在是贡生,接下来有三个选择:第一个选择,回家温习功课,备战三年后的会试。上期贡生可以直接参加下一期的会试,这是朝廷对贡生的优待,但只有一次,若下一期会试未能上榜,自动“降级”为举人,再下一次考试,就得以举人身份参加乡试。若下次会试上榜,却止步于殿试,那么依旧是贡生,再下一次考试,同样直接进入会试。第二个选择,在国子监就读,学制四年,食宿全免费,但不得参加科举,四年后若顺利毕业,以国子监毕业生的身份,直接等候吏部铨选,以伎术官入仕。或者等候礼部铨选,以学政官入仕。如果学生未能按时毕业,那就得“留级”,在国子监学到及格为止,但这有期限,如无特别原因,在国子监就读期限为七年,七年后若是还无法通过毕业考试,肄业。肄业的学生,可以参加科举,但以后再也不能入国子监读书。第三个选择,入军校学习,毕业后以新军武官入仕,这就是“投笔从戎”。从军太危险了,邓全当然不会选,剩下两种选择摆在他面前,有些纠结,拿不定主意,在京城待了月余,和家里通了几次信,想看看父亲的意见如何。但父亲也拿不定主意,如今在四处打听,看看是入国子监读书、四年后以伎术官学政官入仕好,还是回家继续温习功课,参加三年后的会试。对于邓全来说,他以豫州总管府乡试榜尾的名次进入会试,然后在会试中选进入殿试,实际上是超水平发挥,十分侥幸,下一次可未必有把握通过会试。如此一来,一旦下次会试落榜,他就从贡生“降级”为举人,再要参加科举,又得从乡试开始,难度又要增加。也许,往后许多年,他都要不停地为殿试中选而读书,再无暇他顾。邓全完全没把握在下次会试中过关进入殿试,所以自己琢磨了大半月,觉得还是就读国子监比较稳妥,但他知道父亲和族人们对自己寄予厚望,恐怕不愿意他入读国子监,以伎术官入仕。因为是第一次举办殿试,礼部提供食宿,让殿试落选者在京城可以住到年前,在年底报名期限到来前,琢磨是不是要入国子监就读,所以邓全滞留京城,就像等父亲做决定。他自己得礼部发放的资料,看过后对在国子监就读十分向往,因为贡生在国子监读书,是要分“专业”的,而其中一个专业,就是“数学”。数学,比算术要高一级,其所学内容自然也要深许多,邓全看过介绍,发现这数学不仅包括了天文历法的计算,还有“应用数学”,即土木工程、蒸汽机和锅炉应用以及其他行业相关的各种计算。邓全从小就喜欢算术,所以按他的想法,想就读国子监的“数学专业”,毕业后以伎术官入仕,和土木工程、蒸汽机、火轮船打交道。或者读“师范专业”,以学政官入仕,在州学或者国子监任教。但父亲和族人都眼巴巴盼着他考进士当官,光宗耀祖,恐怕不想他就这么放弃科举。“劳驾,请让让。”身后传来说话声,邓全从沉思中回过神来,转头一看,却见两名男子站在身后。一名男子三四十岁左右年纪,样貌端正,另一人则很年轻,大概十四、五岁年纪,眉目间和那年长男子有些相似,看来应该是对父子。这对父子穿着很寻常,看上去应该是平民,视乎是要看看石碑,但让邓全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自己仿佛是老鼠见到猫,下意识告了声罪,向一旁让了让。“听口音,郎君是河南人”那父亲模样的男子发问,笑容和蔼,邓全心定不少,点点头,又听那人自我介绍:“某姓余,京兆人士,昔年行商去过河南”这位余东主很健谈,三两下就和邓全攀谈起来。得知他是今年会试贡生,只是在殿试落榜,余东主竖起大拇指不住夸,夸得邓全都有些不好意思。交谈间,他觉得这位余东主让人觉得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似乎见识很广,不知何故,将自己心中烦恼说了出来,对方听了之后,沉吟片刻,说道:“邓郎君,余某认为,郎君还是回家备考,以尽孝心。”“啊”邓全还以为这位余东主会鼓励他就读国子监,避开风险,所以有些意外,而那儿子模样的年轻人,一直饶有趣味的看着他,让他觉得有些不自在。那位余东主随后发问:“邓郎君可知,一个家族出了个当官的,意味着什么”“这某知道”“若郎君一意孤行要读国子监,虽然毕业后以伎术官或学政官入仕,也算是个官,但对于令尊而言,怕是一辈子的心病,为人子女,如何能让父母郁郁而终呢”邓全闻言语塞,他想起了进京前,父亲的絮絮叨叨,想起了那日送行时,父亲渐渐模糊的身影,又想起了自己在族学读书时的许多情景。他是全族唯一的举人,是唯一的指望,大家都盼着他能金榜题名,考中进士当官,如果就此放弃科举,恐怕许多人都会失望。父亲即便拗不过他,恐怕也会因此得了心病,直到去世都无法释怀。“多谢多谢余东主提醒”邓全道谢后鞠了一躬,转身向国子监外快步走去。宇文维行看着这位离去的身影,有些疑惑的问宇文温:“父亲,孩儿有一事不明。”化名“余东主”的宇文温笑道:“你是想问,为何父亲不劝他入读国子监,将风险降到最低,然后又能研习自己喜欢的算术,对吧”“是的,父亲特地在国子监设了几门专业,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这位邓考生擅长算术,为何”“因为他肩负着一个宗族的希望,不可以因为个人的喜好而任性,这就是一个男人必须扛起的责任”宇文温缓缓说着,口气不容置疑:“这个责任不可以推脱,不可以轻言放弃,即便有天大的委屈,也得忍着”宇文温说完,见儿子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拍拍其肩膀,向国子监内走去。他耗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办教育推行学政,将来建立起的教育制度并不仅仅是为科举服务。科举,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对应的是应试教育,但一个国家的官员不能全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所以,还得有另一种人才培养方式,同时也是给读书人另一条出路。那就是专业教育。第三百一十四章 出路宇文温推行的学政,不仅有对应科举的应试教育,还有培养专业人才的专业教育,简单来说,是让天下的读书人多了一个出路,没必要一条路走到黑。历史上的科举走到明清之际,已经变得很僵化,完全服务于科举的教育,就是死读书的应试教育,在这种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人才,除了考试,什么都不会。这种应试教育的后果,就是禁锢思想,排斥自然科学,中原的科学发展开始停滞不前,被西方越甩越远。大量的读书人,为了科举中选,从小到老,不停在故纸堆里折腾,为了当官,把一生都耗进去,宇文温不希望自己亲自“复活”的科举走回老路,所以他要在制度建立之初就将其“改良”。若把科举的会试类比高考,那么通过会试高考过关并在殿试中选公务员考试过关的考生,可以直接入仕当官。而殿试落选的贡生,可以选择进入大学国子监就读相关专业,毕业后包分配以伎术官或学政官入仕。或者以贡生的身份入军校,接受新式军事教育,毕业后以新军军官身份入仕,投笔从戎。姑且略去投笔从戎,这就是宇文温规划中的第二条路,既然有了“一本大学”国子监,那就有“二本大学”黄州州学等少数超一流州学,“高中”各主要总管府治所所在州学。对于普通学子来说,他们若连举人都考不上,完全可以放弃科举,靠着“升学考试”考入国子监或者黄州州学,选定专业,接受专业教育,靠“毕业分配”,一样可以当官。这种专业教育,实际上是制度化的学校教育,避免读书人在科举这条路走到黑。对于各地宗族而言,倾尽全力供养几个好苗子,全心全意备战科举以求进士及第入仕,是必然的选择,因为只要一个人当官,宗族就有了保障。但那些资质稍差,甚至连考举人都无望的学子,难道就要从小读书读到老,变成白发苍苍的童生,虚度大好年华么不行,这是巨大的浪费,在文盲率高得惊人的时代,每个读书人都是潜在的人才,宇文温觉得这些潜在人才最好都能利用起来。但是,这些读书人学的是儒家经典,或者是自古传下来的算术等知识,在蒸汽机已经出现的时代,这些知识没有什么用,或者说已经过时了。千年前,没有昼夜不停运转的大型制造业工场,没有宛若火焰山的大型制铁所,没有复杂的纺织、针织机械,不会有以煤为食的机械。同理,抽水机、起重机、“暖气”和“空调”、火轮船航运、轨道运输、大海贸、商业和各种新兴行业管理,都不是“传统”读书人能够理解的。而新兴行业产生大量计算要求,其问题之复杂,也不是传统算术能够解决的。社会正在发生异变,朝廷需要更多具有专业知识的官员来管理各行各业,所以宇文温认为入官场后走伎术官路线,会有大把刷政绩的机会,配合循资格制度,实际上也有很好的前途。前提是这些读书人必须接受专业教育,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顺利毕业。那么,冲刺殿试或者会试无望的学子,可以参加各主要州学的入学考试,就读之后,进行规定课程的学习,然后不参加科举考试而是参加升学考试。通过升学考试,进入“二本大学”或者“一本大学”进行深层次的专业学习。经过严格的专业教育,毕业后以伎术官入仕,自己也算是个官,能用专业知识为朝廷效力,有俸禄能养家糊口,没有白白浪费时间读书。官办学校进行大规模的专业教育,在古代似乎没必要,但如今,蒸汽机已经出现,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各地官府需要大量的伎术官,这是传统教育难以提供的。而专业教育能够稳定的提供技术人才,可以说是两全其美的办法,所以要随着科举制一同布局,以便跟上形势发展。宇文温方才遇到的邓全,作为族学尖子生,肩负着全族的希望,必须继续备战科举,伎术官虽然也是官,但很明显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入仕需求,所以宇文温劝对方回去,备考三年之后的会试。但邓全的族学同学,那些考不中举人的普通学子,不该把一生都浪费在科举上,可以选择另一条上升通道。如果不想以伎术官入仕,不要紧,可以选择接受师范教育,以学政官入仕。师范教育是专业教育中的一种,而学政官至少名声听起来要更好些,毕竟是教书育人。如果这些学子实在考不进州学,没关系,还有各类长期招生的技工学校,这些学校同样需要具备基本读、写、算能力的学生。学生在学校毕业之后,可以很轻松的找到工作,凭着一技之长养家糊口,这种教育就是技工教育职业教育。朝廷这些年的财政收入一直都在增加,但每年都基本花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推行包含三种教育的新式学政,但即便财政压力很大,宇文温都在咬牙撑着,甚至自掏腰包补贴。为的就是给读书人铺好可靠的出路。读书人,大体可分为天才、普通及庸才三类,他为这三类人安排了应试教育科举、专业教育含师范教育、技工教育对文化要求较低三条出路。三条出路,让天下读书人都有了充分的选择,若是没有自知之明,硬要在科举这条路走到黑,变成白发苍苍的童生,一辈子碌碌无为,那也怨不得别人。若有人三条路都不选,还抱怨世道不公,说什么科举黑箱操作、朝廷有眼无珠不识人才,成日里酗酒、题反诗,憋坏水要报复社会,那好,免费船票一张,去澳州开荒。虽然这项宏伟的规划距离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专业教育、技邓全道谢后鞠了一躬,转身向国子监外快步走去。宇文维行看着这位离去的身影,有些疑惑的问宇文温:“父亲,孩儿有一事不明。”化名“余东主”的宇文温笑道:“你是想问,为何父亲不劝他入读国子监,将风险降到最低,然后又能研习自己喜欢的算术,对吧”“是的,父亲特地在国子监设了几门专业,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这位邓考生擅长算术,为何”“因为他肩负着一个宗族的希望,不可以因为个人的喜好而任性,这就是一个男人必须扛起的责任”宇文温缓缓说着,口气不容置疑:“这个责任不可以推脱,不可以轻言放弃,即便有天大的委屈,也得忍着”宇文温说完,见儿子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拍拍其肩膀,向国子监内走去。他耗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办教育推行学政,将来建立起的教育制度并不仅仅是为科举服务。科举,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对应的是应试教育,但一个国家的官员不能全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所以,还得有另一种人才培养方式,同时也是给读书人另一条出路。那就是专业教育。第三百一十四章 出路宇文温推行的学政,不仅有对应科举的应试教育,还有培养专业人才的专业教育,简单来说,是让天下的读书人多了一个出路,没必要一条路走到黑。历史上的科举走到明清之际,已经变得很僵化,完全服务于科举的教育,就是死读书的应试教育,在这种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人才,除了考试,什么都不会。这种应试教育的后果,就是禁锢思想,排斥自然科学,中原的科学发展开始停滞不前,被西方越甩越远。大量的读书人,为了科举中选,从小到老,不停在故纸堆里折腾,为了当官,把一生都耗进去,宇文温不希望自己亲自“复活”的科举走回老路,所以他要在制度建立之初就将其“改良”。若把科举的会试类比高考,那么通过会试高考过关并在殿试中选公务员考试过关的考生,可以直接入仕当官。而殿试落选的贡生,可以选择进入大学国子监就读相关专业,毕业后包分配以伎术官或学政官入仕。或者以贡生的身份入军校,接受新式军事教育,毕业后以新军军官身份入仕,投笔从戎。姑且略去投笔从戎,这就是宇文温规划中的第二条路,既然有了“一本大学”国子监,那就有“二本大学”黄州州学等少数超一流州学,“高中”各主要总管府治所所在州学。对于普通学子来说,他们若连举人都考不上,完全可以放弃科举,靠着“升学考试”考入国子监或者黄州州学,选定专业,接受专业教育,靠“毕业分配”,一样可以当官。这种专业教育,实际上是制度化的学校教育,避免读书人在科举这条路走到黑。对于各地宗族而言,倾尽全力供养几个好苗子,全心全意备战科举以求进士及第入仕,是必然的选择,因为只要一个人当官,宗族就有了保障。但那些资质稍差,甚至连考举人都无望的学子,难道就要从小读书读到老,变成白发苍苍的童生,虚度大好年华么不行,这是巨大的浪费,在文盲率高得惊人的时代,每个读书人都是潜在的人才,宇文温觉得这些潜在人才最好都能利用起来。但是,这些读书人学的是儒家经典,或者是自古传下来的算术等知识,在蒸汽机已经出现的时代,这些知识没有什么用,或者说已经过时了。千年前,没有昼夜不停运转的大型制造业工场,没有宛若火焰山的大型制铁所,没有复杂的纺织、针织机械,不会有以煤为食的机械。同理,抽水机、起重机、“暖气”和“空调”、火轮船航运、轨道运输、大海贸、商业和各种新兴行业管理,都不是“传统”读书人能够理解的。而新兴行业产生大量计算要求,其问题之复杂,也不是传统算术能够解决的。社会正在发生异变,朝廷需要更多具有专业知识的官员来管理各行各业,所以宇文温认为入官场后走伎术官路线,会有大把刷政绩的机会,配合循资格制度,实际上也有很好的前途。前提是这些读书人必须接受专业教育,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顺利毕业。那么,冲刺殿试或者会试无望的学子,可以参加各主要州学的入学考试,就读之后,进行规定课程的学习,然后不参加科举考试而是参加升学考试。通过升学考试,进入“二本大学”或者“一本大学”进行深层次的专业学习。经过严格的专业教育,毕业后以伎术官入仕,自己也算是个官,能用专业知识为朝廷效力,有俸禄能养家糊口,没有白白浪费时间读书。官办学校进行大规模的专业教育,在古代似乎没必要,但如今,蒸汽机已经出现,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各地官府需要大量的伎术官,这是传统教育难以提供的。而专业教育能够稳定的提供技术人才,可以说是两全其美的办法,所以要随着科举制一同布局,以便跟上形势发展。宇文温方才遇到的邓全,作为族学尖子生,肩负着全族的希望,必须继续备战科举,伎术官虽然也是官,但很明显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入仕需求,所以宇文温劝对方回去,备考三年之后的会试。但邓全的族学同学,那些考不中举人的普通学子,不该把一生都浪费在科举上,可以选择另一条上升通道。如果不想以伎术官入仕,不要紧,可以选择接受师范教育,以学政官入仕。师范教育是专业教育中的一种,而学政官至少名声听起来要更好些,毕竟是教书育人。如果这些学子实在考不进州学,没关系,还有各类长期招生的技工学校,这些学校同样需要具备基本读、写、算能力的学生。学生在学校毕业之后,可以很轻松的找到工作,凭着一技之长养家糊口,这种教育就是技工教育职业教育。朝廷这些年的财政收入一直都在增加,但每年都基本花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推行包含三种教育的新式学政,但即便财政压力很大,宇文温都在咬牙撑着,甚至自掏腰包补贴。为的就是给读书人铺好可靠的出路。读书人,大体可分为天才、普通及庸才三类,他为这三类人安排了应试教育科举、专业教育含师范教育、技工教育对文化要求较低三条出路。三条出路,让天下读书人都有了充分的选择,若是没有自知之明,硬要在科举这条路走到黑,变成白发苍苍的童生,一辈子碌碌无为,那也怨不得别人。若有人三条路都不选,还抱怨世道不公,说什么科举黑箱操作、朝廷有眼无珠不识人才,成日里酗酒、题反诗,憋坏水要报复社会,那好,免费船票一张,去澳州开荒。虽然这项宏伟的规划距离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专业教育、技邓全道谢后鞠了一躬,转身向国子监外快步走去。宇文维行看着这位离去的身影,有些疑惑的问宇文温:“父亲,孩儿有一事不明。”化名“余东主”的宇文温笑道:“你是想问,为何父亲不劝他入读国子监,将风险降到最低,然后又能研习自己喜欢的算术,对吧”“是的,父亲特地在国子监设了几门专业,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这位邓考生擅长算术,为何”“因为他肩负着一个宗族的希望,不可以因为个人的喜好而任性,这就是一个男人必须扛起的责任”宇文温缓缓说着,口气不容置疑:“这个责任不可以推脱,不可以轻言放弃,即便有天大的委屈,也得忍着”宇文温说完,见儿子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拍拍其肩膀,向国子监内走去。他耗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办教育推行学政,将来建立起的教育制度并不仅仅是为科举服务。科举,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对应的是应试教育,但一个国家的官员不能全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所以,还得有另一种人才培养方式,同时也是给读书人另一条出路。那就是专业教育。第三百一十四章 出路宇文温推行的学政,不仅有对应科举的应试教育,还有培养专业人才的专业教育,简单来说,是让天下的读书人多了一个出路,没必要一条路走到黑。历史上的科举走到明清之际,已经变得很僵化,完全服务于科举的教育,就是死读书的应试教育,在这种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人才,除了考试,什么都不会。这种应试教育的后果,就是禁锢思想,排斥自然科学,中原的科学发展开始停滞不前,被西方越甩越远。大量的读书人,为了科举中选,从小到老,不停在故纸堆里折腾,为了当官,把一生都耗进去,宇文温不希望自己亲自“复活”的科举走回老路,所以他要在制度建立之初就将其“改良”。若把科举的会试类比高考,那么通过会试高考过关并在殿试中选公务员考试过关的考生,可以直接入仕当官。而殿试落选的贡生,可以选择进入大学国子监就读相关专业,毕业后包分配以伎术官或学政官入仕。或者以贡生的身份入军校,接受新式军事教育,毕业后以新军军官身份入仕,投笔从戎。姑且略去投笔从戎,这就是宇文温规划中的第二条路,既然有了“一本大学”国子监,那就有“二本大学”黄州州学等少数超一流州学,“高中”各主要总管府治所所在州学。对于普通学子来说,他们若连举人都考不上,完全可以放弃科举,靠着“升学考试”考入国子监或者黄州州学,选定专业,接受专业教育,靠“毕业分配”,一样可以当官。这种专业教育,实际上是制度化的学校教育,避免读书人在科举这条路走到黑。对于各地宗族而言,倾尽全力供养几个好苗子,全心全意备战科举以求进士及第入仕,是必然的选择,因为只要一个人当官,宗族就有了保障。但那些资质稍差,甚至连考举人都无望的学子,难道就要从小读书读到老,变成白发苍苍的童生,虚度大好年华么不行,这是巨大的浪费,在文盲率高得惊人的时代,每个读书人都是潜在的人才,宇文温觉得这些潜在人才最好都能利用起来。但是,这些读书人学的是儒家经典,或者是自古传下来的算术等知识,在蒸汽机已经出现的时代,这些知识没有什么用,或者说已经过时了。千年前,没有昼夜不停运转的大型制造业工场,没有宛若火焰山的大型制铁所,没有复杂的纺织、针织机械,不会有以煤为食的机械。同理,抽水机、起重机、“暖气”和“空调”、火轮船航运、轨道运输、大海贸、商业和各种新兴行业管理,都不是“传统”读书人能够理解的。而新兴行业产生大量计算要求,其问题之复杂,也不是传统算术能够解决的。社会正在发生异变,朝廷需要更多具有专业知识的官员来管理各行各业,所以宇文温认为入官场后走伎术官路线,会有大把刷政绩的机会,配合循资格制度,实际上也有很好的前途。前提是这些读书人必须接受专业教育,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顺利毕业。那么,冲刺殿试或者会试无望的学子,可以参加各主要州学的入学考试,就读之后,进行规定课程的学习,然后不参加科举考试而是参加升学考试。通过升学考试,进入“二本大学”或者“一本大学”进行深层次的专业学习。经过严格的专业教育,毕业后以伎术官入仕,自己也算是个官,能用专业知识为朝廷效力,有俸禄能养家糊口,没有白白浪费时间读书。官办学校进行大规模的专业教育,在古代似乎没必要,但如今,蒸汽机已经出现,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各地官府需要大量的伎术官,这是传统教育难以提供的。而专业教育能够稳定的提供技术人才,可以说是两全其美的办法,所以要随着科举制一同布局,以便跟上形势发展。宇文温方才遇到的邓全,作为族学尖子生,肩负着全族的希望,必须继续备战科举,伎术官虽然也是官,但很明显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入仕需求,所以宇文温劝对方回去,备考三年之后的会试。但邓全的族学同学,那些考不中举人的普通学子,不该把一生都浪费在科举上,可以选择另一条上升通道。如果不想以伎术官入仕,不要紧,可以选择接受师范教育,以学政官入仕。师范教育是专业教育中的一种,而学政官至少名声听起来要更好些,毕竟是教书育人。如果这些学子实在考不进州学,没关系,还有各类长期招生的技工学校,这些学校同样需要具备基本读、写、算能力的学生。学生在学校毕业之后,可以很轻松的找到工作,凭着一技之长养家糊口,这种教育就是技工教育职业教育。朝廷这些年的财政收入一直都在增加,但每年都基本花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推行包含三种教育的新式学政,但即便财政压力很大,宇文温都在咬牙撑着,甚至自掏腰包补贴。为的就是给读书人铺好可靠的出路。读书人,大体可分为天才、普通及庸才三类,他为这三类人安排了应试教育科举、专业教育含师范教育、技工教育对文化要求较低三条出路。三条出路,让天下读书人都有了充分的选择,若是没有自知之明,硬要在科举这条路走到黑,变成白发苍苍的童生,一辈子碌碌无为,那也怨不得别人。若有人三条路都不选,还抱怨世道不公,说什么科举黑箱操作、朝廷有眼无珠不识人才,成日里酗酒、题反诗,憋坏水要报复社会,那好,免费船票一张,去澳州开荒。虽然这项宏伟的规划距离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专业教育、技邓全道谢后鞠了一躬,转身向国子监外快步走去。宇文维行看着这位离去的身影,有些疑惑的问宇文温:“父亲,孩儿有一事不明。”化名“余东主”的宇文温笑道:“你是想问,为何父亲不劝他入读国子监,将风险降到最低,然后又能研习自己喜欢的算术,对吧”“是的,父亲特地在国子监设了几门专业,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这位邓考生擅长算术,为何”“因为他肩负着一个宗族的希望,不可以因为个人的喜好而任性,这就是一个男人必须扛起的责任”宇文温缓缓说着,口气不容置疑:“这个责任不可以推脱,不可以轻言放弃,即便有天大的委屈,也得忍着”宇文温说完,见儿子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拍拍其肩膀,向国子监内走去。他耗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办教育推行学政,将来建立起的教育制度并不仅仅是为科举服务。科举,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对应的是应试教育,但一个国家的官员不能全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所以,还得有另一种人才培养方式,同时也是给读书人另一条出路。那就是专业教育。第三百一十四章 出路宇文温推行的学政,不仅有对应科举的应试教育,还有培养专业人才的专业教育,简单来说,是让天下的读书人多了一个出路,没必要一条路走到黑。历史上的科举走到明清之际,已经变得很僵化,完全服务于科举的教育,就是死读书的应试教育,在这种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人才,除了考试,什么都不会。这种应试教育的后果,就是禁锢思想,排斥自然科学,中原的科学发展开始停滞不前,被西方越甩越远。大量的读书人,为了科举中选,从小到老,不停在故纸堆里折腾,为了当官,把一生都耗进去,宇文温不希望自己亲自“复活”的科举走回老路,所以他要在制度建立之初就将其“改良”。若把科举的会试类比高考,那么通过会试高考过关并在殿试中选公务员考试过关的考生,可以直接入仕当官。而殿试落选的贡生,可以选择进入大学国子监就读相关专业,毕业后包分配以伎术官或学政官入仕。或者以贡生的身份入军校,接受新式军事教育,毕业后以新军军官身份入仕,投笔从戎。姑且略去投笔从戎,这就是宇文温规划中的第二条路,既然有了“一本大学”国子监,那就有“二本大学”黄州州学等少数超一流州学,“高中”各主要总管府治所所在州学。对于普通学子来说,他们若连举人都考不上,完全可以放弃科举,靠着“升学考试”考入国子监或者黄州州学,选定专业,接受专业教育,靠“毕业分配”,一样可以当官。这种专业教育,实际上是制度化的学校教育,避免读书人在科举这条路走到黑。对于各地宗族而言,倾尽全力供养几个好苗子,全心全意备战科举以求进士及第入仕,是必然的选择,因为只要一个人当官,宗族就有了保障。但那些资质稍差,甚至连考举人都无望的学子,难道就要从小读书读到老,变成白发苍苍的童生,虚度大好年华么不行,这是巨大的浪费,在文盲率高得惊人的时代,每个读书人都是潜在的人才,宇文温觉得这些潜在人才最好都能利用起来。但是,这些读书人学的是儒家经典,或者是自古传下来的算术等知识,在蒸汽机已经出现的时代,这些知识没有什么用,或者说已经过时了。千年前,没有昼夜不停运转的大型制造业工场,没有宛若火焰山的大型制铁所,没有复杂的纺织、针织机械,不会有以煤为食的机械。同理,抽水机、起重机、“暖气”和“空调”、火轮船航运、轨道运输、大海贸、商业和各种新兴行业管理,都不是“传统”读书人能够理解的。而新兴行业产生大量计算要求,其问题之复杂,也不是传统算术能够解决的。社会正在发生异变,朝廷需要更多具有专业知识的官员来管理各行各业,所以宇文温认为入官场后走伎术官路线,会有大把刷政绩的机会,配合循资格制度,实际上也有很好的前途。前提是这些读书人必须接受专业教育,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顺利毕业。那么,冲刺殿试或者会试无望的学子,可以参加各主要州学的入学考试,就读之后,进行规定课程的学习,然后不参加科举考试而是参加升学考试。通过升学考试,进入“二本大学”或者“一本大学”进行深层次的专业学习。经过严格的专业教育,毕业后以伎术官入仕,自己也算是个官,能用专业知识为朝廷效力,有俸禄能养家糊口,没有白白浪费时间读书。官办学校进行大规模的专业教育,在古代似乎没必要,但如今,蒸汽机已经出现,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各地官府需要大量的伎术官,这是传统教育难以提供的。而专业教育能够稳定的提供技术人才,可以说是两全其美的办法,所以要随着科举制一同布局,以便跟上形势发展。宇文温方才遇到的邓全,作为族学尖子生,肩负着全族的希望,必须继续备战科举,伎术官虽然也是官,但很明显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入仕需求,所以宇文温劝对方回去,备考三年之后的会试。但邓全的族学同学,那些考不中举人的普通学子,不该把一生都浪费在科举上,可以选择另一条上升通道。如果不想以伎术官入仕,不要紧,可以选择接受师范教育,以学政官入仕。师范教育是专业教育中的一种,而学政官至少名声听起来要更好些,毕竟是教书育人。如果这些学子实在考不进州学,没关系,还有各类长期招生的技工学校,这些学校同样需要具备基本读、写、算能力的学生。学生在学校毕业之后,可以很轻松的找到工作,凭着一技之长养家糊口,这种教育就是技工教育职业教育。朝廷这些年的财政收入一直都在增加,但每年都基本花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推行包含三种教育的新式学政,但即便财政压力很大,宇文温都在咬牙撑着,甚至自掏腰包补贴。为的就是给读书人铺好可靠的出路。读书人,大体可分为天才、普通及庸才三类,他为这三类人安排了应试教育科举、专业教育含师范教育、技工教育对文化要求较低三条出路。三条出路,让天下读书人都有了充分的选择,若是没有自知之明,硬要在科举这条路走到黑,变成白发苍苍的童生,一辈子碌碌无为,那也怨不得别人。若有人三条路都不选,还抱怨世道不公,说什么科举黑箱操作、朝廷有眼无珠不识人才,成日里酗酒、题反诗,憋坏水要报复社会,那好,免费船票一张,去澳州开荒。虽然这项宏伟的规划距离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专业教育、技邓全道谢后鞠了一躬,转身向国子监外快步走去。宇文维行看着这位离去的身影,有些疑惑的问宇文温:“父亲,孩儿有一事不明。”化名“余东主”的宇文温笑道:“你是想问,为何父亲不劝他入读国子监,将风险降到最低,然后又能研习自己喜欢的算术,对吧”“是的,父亲特地在国子监设了几门专业,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这位邓考生擅长算术,为何”“因为他肩负着一个宗族的希望,不可以因为个人的喜好而任性,这就是一个男人必须扛起的责任”宇文温缓缓说着,口气不容置疑:“这个责任不可以推脱,不可以轻言放弃,即便有天大的委屈,也得忍着”宇文温说完,见儿子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拍拍其肩膀,向国子监内走去。他耗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办教育推行学政,将来建立起的教育制度并不仅仅是为科举服务。科举,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对应的是应试教育,但一个国家的官员不能全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所以,还得有另一种人才培养方式,同时也是给读书人另一条出路。那就是专业教育。第三百一十四章 出路宇文温推行的学政,不仅有对应科举的应试教育,还有培养专业人才的专业教育,简单来说,是让天下的读书人多了一个出路,没必要一条路走到黑。历史上的科举走到明清之际,已经变得很僵化,完全服务于科举的教育,就是死读书的应试教育,在这种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人才,除了考试,什么都不会。这种应试教育的后果,就是禁锢思想,排斥自然科学,中原的科学发展开始停滞不前,被西方越甩越远。大量的读书人,为了科举中选,从小到老,不停在故纸堆里折腾,为了当官,把一生都耗进去,宇文温不希望自己亲自“复活”的科举走回老路,所以他要在制度建立之初就将其“改良”。若把科举的会试类比高考,那么通过会试高考过关并在殿试中选公务员考试过关的考生,可以直接入仕当官。而殿试落选的贡生,可以选择进入大学国子监就读相关专业,毕业后包分配以伎术官或学政官入仕。或者以贡生的身份入军校,接受新式军事教育,毕业后以新军军官身份入仕,投笔从戎。姑且略去投笔从戎,这就是宇文温规划中的第二条路,既然有了“一本大学”国子监,那就有“二本大学”黄州州学等少数超一流州学,“高中”各主要总管府治所所在州学。对于普通学子来说,他们若连举人都考不上,完全可以放弃科举,靠着“升学考试”考入国子监或者黄州州学,选定专业,接受专业教育,靠“毕业分配”,一样可以当官。这种专业教育,实际上是制度化的学校教育,避免读书人在科举这条路走到黑。对于各地宗族而言,倾尽全力供养几个好苗子,全心全意备战科举以求进士及第入仕,是必然的选择,因为只要一个人当官,宗族就有了保障。但那些资质稍差,甚至连考举人都无望的学子,难道就要从小读书读到老,变成白发苍苍的童生,虚度大好年华么不行,这是巨大的浪费,在文盲率高得惊人的时代,每个读书人都是潜在的人才,宇文温觉得这些潜在人才最好都能利用起来。但是,这些读书人学的是儒家经典,或者是自古传下来的算术等知识,在蒸汽机已经出现的时代,这些知识没有什么用,或者说已经过时了。千年前,没有昼夜不停运转的大型制造业工场,没有宛若火焰山的大型制铁所,没有复杂的纺织、针织机械,不会有以煤为食的机械。同理,抽水机、起重机、“暖气”和“空调”、火轮船航运、轨道运输、大海贸、商业和各种新兴行业管理,都不是“传统”读书人能够理解的。而新兴行业产生大量计算要求,其问题之复杂,也不是传统算术能够解决的。社会正在发生异变,朝廷需要更多具有专业知识的官员来管理各行各业,所以宇文温认为入官场后走伎术官路线,会有大把刷政绩的机会,配合循资格制度,实际上也有很好的前途。前提是这些读书人必须接受专业教育,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顺利毕业。那么,冲刺殿试或者会试无望的学子,可以参加各主要州学的入学考试,就读之后,进行规定课程的学习,然后不参加科举考试而是参加升学考试。通过升学考试,进入“二本大学”或者“一本大学”进行深层次的专业学习。经过严格的专业教育,毕业后以伎术官入仕,自己也算是个官,能用专业知识为朝廷效力,有俸禄能养家糊口,没有白白浪费时间读书。官办学校进行大规模的专业教育,在古代似乎没必要,但如今,蒸汽机已经出现,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各地官府需要大量的伎术官,这是传统教育难以提供的。而专业教育能够稳定的提供技术人才,可以说是两全其美的办法,所以要随着科举制一同布局,以便跟上形势发展。宇文温方才遇到的邓全,作为族学尖子生,肩负着全族的希望,必须继续备战科举,伎术官虽然也是官,但很明显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入仕需求,所以宇文温劝对方回去,备考三年之后的会试。但邓全的族学同学,那些考不中举人的普通学子,不该把一生都浪费在科举上,可以选择另一条上升通道。如果不想以伎术官入仕,不要紧,可以选择接受师范教育,以学政官入仕。师范教育是专业教育中的一种,而学政官至少名声听起来要更好些,毕竟是教书育人。如果这些学子实在考不进州学,没关系,还有各类长期招生的技工学校,这些学校同样需要具备基本读、写、算能力的学生。学生在学校毕业之后,可以很轻松的找到工作,凭着一技之长养家糊口,这种教育就是技工教育职业教育。朝廷这些年的财政收入一直都在增加,但每年都基本花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推行包含三种教育的新式学政,但即便财政压力很大,宇文温都在咬牙撑着,甚至自掏腰包补贴。为的就是给读书人铺好可靠的出路。读书人,大体可分为天才、普通及庸才三类,他为这三类人安排了应试教育科举、专业教育含师范教育、技工教育对文化要求较低三条出路。三条出路,让天下读书人都有了充分的选择,若是没有自知之明,硬要在科举这条路走到黑,变成白发苍苍的童生,一辈子碌碌无为,那也怨不得别人。若有人三条路都不选,还抱怨世道不公,说什么科举黑箱操作、朝廷有眼无珠不识人才,成日里酗酒、题反诗,憋坏水要报复社会,那好,免费船票一张,去澳州开荒。虽然这项宏伟的规划距离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专业教育、技邓全道谢后鞠了一躬,转身向国子监外快步走去。宇文维行看着这位离去的身影,有些疑惑的问宇文温:“父亲,孩儿有一事不明。”化名“余东主”的宇文温笑道:“你是想问,为何父亲不劝他入读国子监,将风险降到最低,然后又能研习自己喜欢的算术,对吧”“是的,父亲特地在国子监设了几门专业,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这位邓考生擅长算术,为何”“因为他肩负着一个宗族的希望,不可以因为个人的喜好而任性,这就是一个男人必须扛起的责任”宇文温缓缓说着,口气不容置疑:“这个责任不可以推脱,不可以轻言放弃,即便有天大的委屈,也得忍着”宇文温说完,见儿子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拍拍其肩膀,向国子监内走去。他耗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办教育推行学政,将来建立起的教育制度并不仅仅是为科举服务。科举,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对应的是应试教育,但一个国家的官员不能全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所以,还得有另一种人才培养方式,同时也是给读书人另一条出路。那就是专业教育。第三百一十四章 出路宇文温推行的学政,不仅有对应科举的应试教育,还有培养专业人才的专业教育,简单来说,是让天下的读书人多了一个出路,没必要一条路走到黑。历史上的科举走到明清之际,已经变得很僵化,完全服务于科举的教育,就是死读书的应试教育,在这种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人才,除了考试,什么都不会。这种应试教育的后果,就是禁锢思想,排斥自然科学,中原的科学发展开始停滞不前,被西方越甩越远。大量的读书人,为了科举中选,从小到老,不停在故纸堆里折腾,为了当官,把一生都耗进去,宇文温不希望自己亲自“复活”的科举走回老路,所以他要在制度建立之初就将其“改良”。若把科举的会试类比高考,那么通过会试高考过关并在殿试中选公务员考试过关的考生,可以直接入仕当官。而殿试落选的贡生,可以选择进入大学国子监就读相关专业,毕业后包分配以伎术官或学政官入仕。或者以贡生的身份入军校,接受新式军事教育,毕业后以新军军官身份入仕,投笔从戎。姑且略去投笔从戎,这就是宇文温规划中的第二条路,既然有了“一本大学”国子监,那就有“二本大学”黄州州学等少数超一流州学,“高中”各主要总管府治所所在州学。对于普通学子来说,他们若连举人都考不上,完全可以放弃科举,靠着“升学考试”考入国子监或者黄州州学,选定专业,接受专业教育,靠“毕业分配”,一样可以当官。这种专业教育,实际上是制度化的学校教育,避免读书人在科举这条路走到黑。对于各地宗族而言,倾尽全力供养几个好苗子,全心全意备战科举以求进士及第入仕,是必然的选择,因为只要一个人当官,宗族就有了保障。但那些资质稍差,甚至连考举人都无望的学子,难道就要从小读书读到老,变成白发苍苍的童生,虚度大好年华么不行,这是巨大的浪费,在文盲率高得惊人的时代,每个读书人都是潜在的人才,宇文温觉得这些潜在人才最好都能利用起来。但是,这些读书人学的是儒家经典,或者是自古传下来的算术等知识,在蒸汽机已经出现的时代,这些知识没有什么用,或者说已经过时了。千年前,没有昼夜不停运转的大型制造业工场,没有宛若火焰山的大型制铁所,没有复杂的纺织、针织机械,不会有以煤为食的机械。同理,抽水机、起重机、“暖气”和“空调”、火轮船航运、轨道运输、大海贸、商业和各种新兴行业管理,都不是“传统”读书人能够理解的。而新兴行业产生大量计算要求,其问题之复杂,也不是传统算术能够解决的。社会正在发生异变,朝廷需要更多具有专业知识的官员来管理各行各业,所以宇文温认为入官场后走伎术官路线,会有大把刷政绩的机会,配合循资格制度,实际上也有很好的前途。前提是这些读书人必须接受专业教育,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顺利毕业。那么,冲刺殿试或者会试无望的学子,可以参加各主要州学的入学考试,就读之后,进行规定课程的学习,然后不参加科举考试而是参加升学考试。通过升学考试,进入“二本大学”或者“一本大学”进行深层次的专业学习。经过严格的专业教育,毕业后以伎术官入仕,自己也算是个官,能用专业知识为朝廷效力,有俸禄能养家糊口,没有白白浪费时间读书。官办学校进行大规模的专业教育,在古代似乎没必要,但如今,蒸汽机已经出现,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各地官府需要大量的伎术官,这是传统教育难以提供的。而专业教育能够稳定的提供技术人才,可以说是两全其美的办法,所以要随着科举制一同布局,以便跟上形势发展。宇文温方才遇到的邓全,作为族学尖子生,肩负着全族的希望,必须继续备战科举,伎术官虽然也是官,但很明显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入仕需求,所以宇文温劝对方回去,备考三年之后的会试。但邓全的族学同学,那些考不中举人的普通学子,不该把一生都浪费在科举上,可以选择另一条上升通道。如果不想以伎术官入仕,不要紧,可以选择接受师范教育,以学政官入仕。师范教育是专业教育中的一种,而学政官至少名声听起来要更好些,毕竟是教书育人。如果这些学子实在考不进州学,没关系,还有各类长期招生的技工学校,这些学校同样需要具备基本读、写、算能力的学生。学生在学校毕业之后,可以很轻松的找到工作,凭着一技之长养家糊口,这种教育就是技工教育职业教育。朝廷这些年的财政收入一直都在增加,但每年都基本花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推行包含三种教育的新式学政,但即便财政压力很大,宇文温都在咬牙撑着,甚至自掏腰包补贴。为的就是给读书人铺好可靠的出路。读书人,大体可分为天才、普通及庸才三类,他为这三类人安排了应试教育科举、专业教育含师范教育、技工教育对文化要求较低三条出路。三条出路,让天下读书人都有了充分的选择,若是没有自知之明,硬要在科举这条路走到黑,变成白发苍苍的童生,一辈子碌碌无为,那也怨不得别人。若有人三条路都不选,还抱怨世道不公,说什么科举黑箱操作、朝廷有眼无珠不识人才,成日里酗酒、题反诗,憋坏水要报复社会,那好,免费船票一张,去澳州开荒。虽然这项宏伟的规划距离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专业教育、技邓全道谢后鞠了一躬,转身向国子监外快步走去。宇文维行看着这位离去的身影,有些疑惑的问宇文温:“父亲,孩儿有一事不明。”化名“余东主”的宇文温笑道:“你是想问,为何父亲不劝他入读国子监,将风险降到最低,然后又能研习自己喜欢的算术,对吧”“是的,父亲特地在国子监设了几门专业,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这位邓考生擅长算术,为何”“因为他肩负着一个宗族的希望,不可以因为个人的喜好而任性,这就是一个男人必须扛起的责任”宇文温缓缓说着,口气不容置疑:“这个责任不可以推脱,不可以轻言放弃,即便有天大的委屈,也得忍着”宇文温说完,见儿子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拍拍其肩膀,向国子监内走去。他耗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办教育推行学政,将来建立起的教育制度并不仅仅是为科举服务。科举,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对应的是应试教育,但一个国家的官员不能全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所以,还得有另一种人才培养方式,同时也是给读书人另一条出路。那就是专业教育。第三百一十四章 出路宇文温推行的学政,不仅有对应科举的应试教育,还有培养专业人才的专业教育,简单来说,是让天下的读书人多了一个出路,没必要一条路走到黑。历史上的科举走到明清之际,已经变得很僵化,完全服务于科举的教育,就是死读书的应试教育,在这种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人才,除了考试,什么都不会。这种应试教育的后果,就是禁锢思想,排斥自然科学,中原的科学发展开始停滞不前,被西方越甩越远。大量的读书人,为了科举中选,从小到老,不停在故纸堆里折腾,为了当官,把一生都耗进去,宇文温不希望自己亲自“复活”的科举走回老路,所以他要在制度建立之初就将其“改良”。若把科举的会试类比高考,那么通过会试高考过关并在殿试中选公务员考试过关的考生,可以直接入仕当官。而殿试落选的贡生,可以选择进入大学国子监就读相关专业,毕业后包分配以伎术官或学政官入仕。或者以贡生的身份入军校,接受新式军事教育,毕业后以新军军官身份入仕,投笔从戎。姑且略去投笔从戎,这就是宇文温规划中的第二条路,既然有了“一本大学”国子监,那就有“二本大学”黄州州学等少数超一流州学,“高中”各主要总管府治所所在州学。对于普通学子来说,他们若连举人都考不上,完全可以放弃科举,靠着“升学考试”考入国子监或者黄州州学,选定专业,接受专业教育,靠“毕业分配”,一样可以当官。这种专业教育,实际上是制度化的学校教育,避免读书人在科举这条路走到黑。对于各地宗族而言,倾尽全力供养几个好苗子,全心全意备战科举以求进士及第入仕,是必然的选择,因为只要一个人当官,宗族就有了保障。但那些资质稍差,甚至连考举人都无望的学子,难道就要从小读书读到老,变成白发苍苍的童生,虚度大好年华么不行,这是巨大的浪费,在文盲率高得惊人的时代,每个读书人都是潜在的人才,宇文温觉得这些潜在人才最好都能利用起来。但是,这些读书人学的是儒家经典,或者是自古传下来的算术等知识,在蒸汽机已经出现的时代,这些知识没有什么用,或者说已经过时了。千年前,没有昼夜不停运转的大型制造业工场,没有宛若火焰山的大型制铁所,没有复杂的纺织、针织机械,不会有以煤为食的机械。同理,抽水机、起重机、“暖气”和“空调”、火轮船航运、轨道运输、大海贸、商业和各种新兴行业管理,都不是“传统”读书人能够理解的。而新兴行业产生大量计算要求,其问题之复杂,也不是传统算术能够解决的。社会正在发生异变,朝廷需要更多具有专业知识的官员来管理各行各业,所以宇文温认为入官场后走伎术官路线,会有大把刷政绩的机会,配合循资格制度,实际上也有很好的前途。前提是这些读书人必须接受专业教育,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顺利毕业。那么,冲刺殿试或者会试无望的学子,可以参加各主要州学的入学考试,就读之后,进行规定课程的学习,然后不参加科举考试而是参加升学考试。通过升学考试,进入“二本大学”或者“一本大学”进行深层次的专业学习。经过严格的专业教育,毕业后以伎术官入仕,自己也算是个官,能用专业知识为朝廷效力,有俸禄能养家糊口,没有白白浪费时间读书。官办学校进行大规模的专业教育,在古代似乎没必要,但如今,蒸汽机已经出现,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各地官府需要大量的伎术官,这是传统教育难以提供的。而专业教育能够稳定的提供技术人才,可以说是两全其美的办法,所以要随着科举制一同布局,以便跟上形势发展。宇文温方才遇到的邓全,作为族学尖子生,肩负着全族的希望,必须继续备战科举,伎术官虽然也是官,但很明显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入仕需求,所以宇文温劝对方回去,备考三年之后的会试。但邓全的族学同学,那些考不中举人的普通学子,不该把一生都浪费在科举上,可以选择另一条上升通道。如果不想以伎术官入仕,不要紧,可以选择接受师范教育,以学政官入仕。师范教育是专业教育中的一种,而学政官至少名声听起来要更好些,毕竟是教书育人。如果这些学子实在考不进州学,没关系,还有各类长期招生的技工学校,这些学校同样需要具备基本读、写、算能力的学生。学生在学校毕业之后,可以很轻松的找到工作,凭着一技之长养家糊口,这种教育就是技工教育职业教育。朝廷这些年的财政收入一直都在增加,但每年都基本花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推行包含三种教育的新式学政,但即便财政压力很大,宇文温都在咬牙撑着,甚至自掏腰包补贴。为的就是给读书人铺好可靠的出路。读书人,大体可分为天才、普通及庸才三类,他为这三类人安排了应试教育科举、专业教育含师范教育、技工教育对文化要求较低三条出路。三条出路,让天下读书人都有了充分的选择,若是没有自知之明,硬要在科举这条路走到黑,变成白发苍苍的童生,一辈子碌碌无为,那也怨不得别人。若有人三条路都不选,还抱怨世道不公,说什么科举黑箱操作、朝廷有眼无珠不识人才,成日里酗酒、题反诗,憋坏水要报复社会,那好,免费船票一张,去澳州开荒。虽然这项宏伟的规划距离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专业教育、技邓全道谢后鞠了一躬,转身向国子监外快步走去。宇文维行看着这位离去的身影,有些疑惑的问宇文温:“父亲,孩儿有一事不明。”化名“余东主”的宇文温笑道:“你是想问,为何父亲不劝他入读国子监,将风险降到最低,然后又能研习自己喜欢的算术,对吧”“是的,父亲特地在国子监设了几门专业,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这位邓考生擅长算术,为何”“因为他肩负着一个宗族的希望,不可以因为个人的喜好而任性,这就是一个男人必须扛起的责任”宇文温缓缓说着,口气不容置疑:“这个责任不可以推脱,不可以轻言放弃,即便有天大的委屈,也得忍着”宇文温说完,见儿子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拍拍其肩膀,向国子监内走去。他耗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办教育推行学政,将来建立起的教育制度并不仅仅是为科举服务。科举,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对应的是应试教育,但一个国家的官员不能全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所以,还得有另一种人才培养方式,同时也是给读书人另一条出路。那就是专业教育。第三百一十四章 出路宇文温推行的学政,不仅有对应科举的应试教育,还有培养专业人才的专业教育,简单来说,是让天下的读书人多了一个出路,没必要一条路走到黑。历史上的科举走到明清之际,已经变得很僵化,完全服务于科举的教育,就是死读书的应试教育,在这种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人才,除了考试,什么都不会。这种应试教育的后果,就是禁锢思想,排斥自然科学,中原的科学发展开始停滞不前,被西方越甩越远。大量的读书人,为了科举中选,从小到老,不停在故纸堆里折腾,为了当官,把一生都耗进去,宇文温不希望自己亲自“复活”的科举走回老路,所以他要在制度建立之初就将其“改良”。若把科举的会试类比高考,那么通过会试高考过关并在殿试中选公务员考试过关的考生,可以直接入仕当官。而殿试落选的贡生,可以选择进入大学国子监就读相关专业,毕业后包分配以伎术官或学政官入仕。或者以贡生的身份入军校,接受新式军事教育,毕业后以新军军官身份入仕,投笔从戎。姑且略去投笔从戎,这就是宇文温规划中的第二条路,既然有了“一本大学”国子监,那就有“二本大学”黄州州学等少数超一流州学,“高中”各主要总管府治所所在州学。对于普通学子来说,他们若连举人都考不上,完全可以放弃科举,靠着“升学考试”考入国子监或者黄州州学,选定专业,接受专业教育,靠“毕业分配”,一样可以当官。这种专业教育,实际上是制度化的学校教育,避免读书人在科举这条路走到黑。对于各地宗族而言,倾尽全力供养几个好苗子,全心全意备战科举以求进士及第入仕,是必然的选择,因为只要一个人当官,宗族就有了保障。但那些资质稍差,甚至连考举人都无望的学子,难道就要从小读书读到老,变成白发苍苍的童生,虚度大好年华么不行,这是巨大的浪费,在文盲率高得惊人的时代,每个读书人都是潜在的人才,宇文温觉得这些潜在人才最好都能利用起来。但是,这些读书人学的是儒家经典,或者是自古传下来的算术等知识,在蒸汽机已经出现的时代,这些知识没有什么用,或者说已经过时了。千年前,没有昼夜不停运转的大型制造业工场,没有宛若火焰山的大型制铁所,没有复杂的纺织、针织机械,不会有以煤为食的机械。同理,抽水机、起重机、“暖气”和“空调”、火轮船航运、轨道运输、大海贸、商业和各种新兴行业管理,都不是“传统”读书人能够理解的。而新兴行业产生大量计算要求,其问题之复杂,也不是传统算术能够解决的。社会正在发生异变,朝廷需要更多具有专业知识的官员来管理各行各业,所以宇文温认为入官场后走伎术官路线,会有大把刷政绩的机会,配合循资格制度,实际上也有很好的前途。前提是这些读书人必须接受专业教育,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顺利毕业。那么,冲刺殿试或者会试无望的学子,可以参加各主要州学的入学考试,就读之后,进行规定课程的学习,然后不参加科举考试而是参加升学考试。通过升学考试,进入“二本大学”或者“一本大学”进行深层次的专业学习。经过严格的专业教育,毕业后以伎术官入仕,自己也算是个官,能用专业知识为朝廷效力,有俸禄能养家糊口,没有白白浪费时间读书。官办学校进行大规模的专业教育,在古代似乎没必要,但如今,蒸汽机已经出现,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各地官府需要大量的伎术官,这是传统教育难以提供的。而专业教育能够稳定的提供技术人才,可以说是两全其美的办法,所以要随着科举制一同布局,以便跟上形势发展。宇文温方才遇到的邓全,作为族学尖子生,肩负着全族的希望,必须继续备战科举,伎术官虽然也是官,但很明显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入仕需求,所以宇文温劝对方回去,备考三年之后的会试。但邓全的族学同学,那些考不中举人的普通学子,不该把一生都浪费在科举上,可以选择另一条上升通道。如果不想以伎术官入仕,不要紧,可以选择接受师范教育,以学政官入仕。师范教育是专业教育中的一种,而学政官至少名声听起来要更好些,毕竟是教书育人。如果这些学子实在考不进州学,没关系,还有各类长期招生的技工学校,这些学校同样需要具备基本读、写、算能力的学生。学生在学校毕业之后,可以很轻松的找到工作,凭着一技之长养家糊口,这种教育就是技工教育职业教育。朝廷这些年的财政收入一直都在增加,但每年都基本花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推行包含三种教育的新式学政,但即便财政压力很大,宇文温都在咬牙撑着,甚至自掏腰包补贴。为的就是给读书人铺好可靠的出路。读书人,大体可分为天才、普通及庸才三类,他为这三类人安排了应试教育科举、专业教育含师范教育、技工教育对文化要求较低三条出路。三条出路,让天下读书人都有了充分的选择,若是没有自知之明,硬要在科举这条路走到黑,变成白发苍苍的童生,一辈子碌碌无为,那也怨不得别人。若有人三条路都不选,还抱怨世道不公,说什么科举黑箱操作、朝廷有眼无珠不识人才,成日里酗酒、题反诗,憋坏水要报复社会,那好,免费船票一张,去澳州开荒。虽然这项宏伟的规划距离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专业教育、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